中国在外国人眼里是个什么印象

中国在外国人眼里是个什么印象
中国在外国人眼里是个什么印象

xx和xx人在外国人眼里是个什么印象xx大为

刚入学的时候,一次和一个吉尔吉斯的同学闲聊,我也忘了是怎么说起来了,反正她突然对我说:

“中国是发达国家,不是发展中国家。”我很奇怪她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一直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上来了,平均水平还很低。我就问她为什么这么说。

她回答的也干脆:

“你看现在什么东西都是中国做的,中国人世界哪儿都有。”我当时以为她开玩笑,后来觉得可能她真是这么想的。

我们的国际协力研究科是个留学生院,学生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在和同学们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也能了解到中国和中国人在他们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的。

在比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这些课上,有时候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数据和指标进行比较。在课堂讨论,学生们也常常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由于是第一次出国,开始我不知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什么不同,既然同是发展中国家,应该都差不多。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我们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很多指标明显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之上,有的指标甚至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又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有所区别。比如说,在教育、卫生等指标中,我们的人均期望寿命、入学率、识字率等指标很高,而产妇死亡率、新生婴儿和幼儿死亡率等指标很低。在经济金融领域,无论是在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失业率、外贸、国外直接投资、政府财政,我们都和发达国家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经济发展没有大起大落,比较稳定。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展现出和发达国家明显的不同,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很多指标表现出大起大落和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例如:

每年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导致市民财产被所谓的通货膨胀税悄无声息地夺走;20%或更多的利率,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抗衡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但也给金融业带来较高的运行成本;

高于两位数的存贷款利差,导致企业贷款成本很高,限制了社会投资;

由于常年外贸逆差和严格的汇率管制产生汇率扭曲,以及官方和黑市汇率相差上百倍;出口片面依靠初级产品,原材料和服装加工产业等占出口额的绝对多数;

国家财政支出中,国外援助甚至超过一半,没有财政自主性可言,也无法执行长期统一的发展规划;

很高的失业率;

互联网覆盖率很低;

电力不足,甚至较大的城市也是常年经常断电。你可能觉得以上很多现象似曾相识,的确,很多我们都曾经经历过。但幸运的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已经步入了正规。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对中国最近这段时间的经济发展都是肯定的。

发达国家是怎么看中国的。我们来看看日本吧。对中国的崛起,日本开始由轻视转向重视,寻求合作。日本经济目前是比中国好,但是它的国内投资也好,市场也好,已经饱和,长期找不到有效的可以大幅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日本把自己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寄托在中国的发展上,希望通过参与中国崛起,支撑本国经济发展。

日本已经在经济领域开始向中国靠拢,日本媒体天天报道中国的事情,中国国内新闻在日本报纸成为头条已经是家常便饭,国内一有什么新闻,立刻就在日本媒体上播出了。日本媒体时不时就报道中国人到日本来买电子产品,买古董,买楼盘。一位东京的商贩略带夸张地对记者说:

“你想象不到中国有多少有钱人,日本人口有1.2亿,中国光有钱人就有1.2亿。”中高收入国家是怎么看中国的。眼前正好有个例子。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三国之一,和同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其他国家相比,经济水平很高,被世界银

行归为高收入国家,已经先后加入欧盟和欧元区。这样一个国家的人,是怎么看中国的呢?这学期有个爱沙尼亚的学生作为交换项目和我们一起学习6个月,来了不打算学日语却张罗要学中文。她有她的理由:

“我和我的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再过20,30年,日本可能还是这个样子。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它必然变得更加强大,中国的生意遍布世界各地,影响力越来越大,到时候汉语一定变得越来越流行,成为国际生意场上的重要语言。”她曾经在投资银行工作过,习惯用经济眼看问题。

这就是这些国家人眼里未来的中国吧。我真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到时候中国人也能像现在的老美一样,就凭教语言就能在世界各地轻易找份活做,还被人高看一等。

非洲国家是怎么看中国的。非洲的朋友说,中国人在非洲到处都是,他们在开采矿山、石油,在修路,在经商,在开餐馆,甚至买农田去种粮。虽然比那些旧的殖民国家,中国和非洲在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比较少,但当前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在逐渐提高,相对于殖民国家掠夺式的开发,中国的方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比如说手机通讯,很多欧美国家因为担心基站建设成本过高和条件过于艰苦,想参与非洲一些国家的通讯建设,却建不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络,而中国一些公司克服困难,把基站建到各个角落,使一些非洲国家的边远地区开通了手机通讯。日本NHK拍摄的纪录片中,当非洲的一个村落开通手机的时候,村民们真是载歌载舞欢庆,对中国的建设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发展中国家中,对中国发展最诚恳、最由衷的,还是那些东南亚和东盟国家。由于和中国地理上比较近,经济合作相对容易,背靠中国这棵“大树”,他们能更方便地搭上中国经济腾飞的便车。它们希望将本国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崛起当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主流对与中国合作是十分欢迎的。在他们的印象里,中国是繁荣之国,中国的兴盛能够带来他们的兴盛。

例如对于中国正在修建的从云南经老挝、越南、泰国等国的高铁工程,东南亚很多国家计划了很多年,由于缺乏足够财力,缺少一个核心国家牵头,迟迟未能落实,对于中国开始修建

这条高铁,他们是真心期待,如果路由经过本国就很高兴,如果没有就很担心被边缘化。中国也在和他们共同建设港口、道路、运动场等。可以说,类似的工程建设,的确实现了双赢的效果。由于和中国联系越来越紧密,汉语在当地越来越成为热门,汉语学校不断增多。汉文化的影响也在加深,中国的历史和武侠电视剧,在东南亚有一大批拥趸;中华料理和在世界各地一样也广受欢迎。很多人谈到自己曾经去过的中国一些城市,言谈之间流露出自豪感。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对我们在他国人眼中究竟是怎样的,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以此为基础,思考我们以何种姿态去与外国人打交道。坦率的说,由于近代积贫积弱,加上近段时间为了吸引外资,我们对外国人实行超国民待遇,再加上相对封闭的文化,导致我们对待外国人,不管他来自哪里,都像是对待财神爷一样毕恭毕敬。其实,我们的经济发展已使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位次发生了变化,“只要是国外的就比我们好”这一点已经不成立,能和国外沾上点边,不一定就是一件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很多国家中国已经表现出尊敬和重视,我们现在可以以一种比较平等和自信的,不卑不亢的方式和他们打交道了。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外国人眼中的xx 留学生 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 2011 年中国占世界第一位: 总人数 12.8万,中国留学生带来的花费大概 31 亿美元,随着人数的增加,影响力和出事率也增大。 前几天,有感于加拿大华裔留学生林俊惨案的启发,写了博文: xx 留学生在海外该怎样保护自己? 很多博友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人提到,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是一个弱势群体,同时有些留学生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其中,有地域文化的差别因素,也有留学生自身的问题。 留学生到了国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些人很不习惯,度日如年。 学业的繁重,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再加上语言问题,导致有些留学生困在自己中国同学的圈子里,没法融入到美国当地的文化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俺高娓娓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专家学者,只是听到一下说法,看到一些报道。 那些中国留学生身边的老外们,是怎么看中国留学生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看到 yahoo 上一篇报道,讲几点老外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准确,但很有意思。 评价一: 读书用功,看重成绩,却缺乏创造力 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太用功,对考试过于重视,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却不注重。只顾埋头学习,却对自己的人生和将来缺乏思考。 有一个老外说,中国学生都是“用功狂”。他们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会列出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但经常都是只有中国学生会认真看完的。而且中国学生的总分却还是

比不上外国学生,因为他们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 50%。 我有几个教授朋友,他们也和我聊过,说中国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讨论不太喜欢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不敢说。网上有一个留学生说: 课堂讨论时,我经常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时,我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评价二: 缺乏幽默感,开不起玩笑

美国人很喜欢聚会,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各种主题,各种玩法,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奇怪的是,很多老美学生,很少邀请中国留学生参加这种聚会。

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留学生会不习惯他们的玩法。毕竟,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