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单晶硅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单晶硅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

产与检测

光予小组制作

2014/5/25

一、直拉单晶硅的相关知识

二、直拉单晶硅的制备工艺

(一)工艺概述

(二)各项工艺步骤的特点三、直拉单晶硅的发展前景

一,直拉单晶硅的相关知识

硅单晶是一种半导体材料。直拉单晶硅工艺学是研究用直拉方法获得硅单晶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硅单晶生长的一般原理,直拉硅单晶生长工艺过程,改善直拉硅单晶性能的工艺方法。

直拉单晶硅工艺学象其他科学一样,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生产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十九世纪,人们发现某些矿物,如硫化锌、氧化铜具有单向导电性能,并用它做成整流器件,显示出独特的优点,使半导体材料得到初步应用。后来,人们经过深入研究,制造出多种半导体材料。1918年,切克劳斯基(J Czochralski)发表了用直拉法从熔体中生长单晶的论文,为用直拉法生长半导体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此,直拉法飞速发展,成为从熔体中获得单晶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目前一些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如硅单晶,锗单晶,红宝石等大部分是用直拉法生长的。直拉锗单晶首先登上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舞台,它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发展迅速;但是,锗单晶有不可克服的缺点:热稳定性差,电学性能较低,原料来源少,应用和生产都受到一定限制。六十年代,人们发展了半导体材料硅单晶,它一登上半导

体材料舞台,就显示了独特优点:硬度大,电学热稳定性好,能在较高和较低温度下稳定工作,原料来源丰富。地球上25.8%是硅,是地球上锗的四万倍,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硅单晶制备工艺发展非常迅速,产量成倍增加,1964 年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单为晶硅 50-60 吨,70年为300-350 吨,76年就达到1200吨。其中60%以上是用直拉法生产的。

随着单晶硅生长技术的发展,单晶硅生长设备也相应发展起来,以直拉单晶硅为例,最初的直拉炉只能装百十克多晶硅,石英坩埚直径为40毫米到60 毫米,拉制单晶长度只有几厘米,十几厘米,现在直拉单晶炉装多晶硅达40 斤,石英坩埚直径达350毫米,单晶直径可达150毫米,单晶长度近2米,单晶炉籽晶轴由硬构件发展成软构件,由手工操作发展成自动操作,并进一步发展成计算机操作,单晶炉几乎每三年更新一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给电子工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也给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带来新的课题。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部分用直拉单晶硅制造,制造集成电路的硅片上,各种电路密度大集成度高,要求单晶硅有良好的均匀性和高度的完美性。以 4k 位集成电路为例,在 4×4 毫米或 4×6 毫米的硅片上,做四万多个元件,还要制出各元件之间的连线,经过几十道工序,很多次热处理。元件的高密度,复杂的制备工艺,要保证每个

元件性能稳定,除制作集成电路工艺成熟外,对硅单晶材料质量要求很高:硅单晶要有合适的电阻率和良好的电阻率均匀性,完美的晶体结构,良好的电学性能。因此,硅单晶生长技术要更成熟、更精细、更完善,才能满足集成电路的要求。直拉单晶硅工艺理论应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直拉单晶硅的制备工艺

(一),工艺概述

直拉法生产硅单晶工艺尽管种类繁多,但大体可分为:真空工艺、气氛工艺和减压拉晶工艺。真空工艺又分低真空工艺和高真空工艺。真空工艺的特点是在单晶炉膛内保持真空情况下拉制硅单晶。低真空工艺单晶炉膛内真空度保持

10-1~10-2乇,高真空工艺单晶炉膛保持 10-3乇或更高的真空度。硅单晶拉制过程中单晶炉膛内充高纯氩气做保护气体,称为气氛工艺。气氛工艺中又有流动气氛和不流动气氛两种。在拉制硅单晶时一次充入单晶炉膛内0.2~0.4kg压强高纯氩气(表压) ,称为不流动气氛;拉制硅单晶时,连续不断地向单晶炉膛内充入高纯氩,保护炉膛内气体是正压(表压),同时又使部分氩气沿管道向外溢出,这种工艺称为流动气氛。

近几年又出现了介于真空工艺和气氛工艺之间减压拉晶

工艺。减压拉晶是在单晶硅拉制过程中,连续向单晶炉膛充入等量的高纯氩气,同时真空泵不断地从炉膛内向外抽气,

保持炉膛内稳定在10乇~20乇真空内,这种工艺既有真空工艺的特点(炉膛内保持负压),又有流动气氛的特点(不断充气,不断排气) ,减压工艺在目前直拉单晶硅生产过程中被普遍采用。

(二),各项工艺步骤的特点

1.单晶硅的装料和熔化

a.粉碎至适当大小

b.装料时,底部不能有过多的空隙,不能碰到坩埚上边沿

c.抽真空,充入保护气

d.加热温度高于1412℃

2.种晶

先将籽晶降至液面数毫米处暂停片刻,使籽晶温度尽量接近熔硅温度,然后将籽晶浸入熔硅,使头部熔解,接着籽晶上升,生长单晶硅

3.缩颈

将籽晶快速提升,缩小结晶直径

4.放肩

放慢生长速度,晶体硅直径增大

5.等径

稳定生长速度,使晶体硅直径保持不变 6.收尾

加快提升速度,同时升高熔硅温度,使晶体硅直径不断缩小,形成一个圆锥形,最终离开液面

三,直拉单晶硅的发展前景

(一),太阳能硅电池

目前,单晶硅的直拉生长法已经是单晶硅制备的主要技术,也是太阳电池用单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

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人类寻求的目标。煤和油发电受到资源的限制,而且破坏环境。有人预言燃煤发电如不淘汰,则人类和资源将同时在地球消失,核电有核安全、核泄漏和核废料问题,西方国家也在逐步淘汰。

太阳能以其广泛存在.数量巨大、自由索取、清洁安全、对生态无害而成为首选开发领域。太阳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以半导体硅片为衬底的太阳电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农业、交通、通讯、电视、广播和国防等领域,是太阳能开发的主导技术。

地球荒漠化面积的 1/4 如果被太阳能硅片覆盖,其发电量就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总和。

硅太阳电池科技攻关,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提高太阳光辐照能转化为电能的光电转换效率;2)大幅度降低单瓦发电成本。当然,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本身也是降低成本.一个值得注意的事

实是衬底硅片的成本,要占到芯片制造成本的 50%以上。于是围绕提高太阳电池衬底的硅片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了一整套太阳电池直拉硅单晶的生长技术与工艺。它与集成电路级直拉硅单晶生长技术与工艺,既有共同点,而又有较大的差异。

太阳电池级直拉硅的质量,主要以提高少子寿命保证光电转换效率为前提。因此在拉晶中要尽量降低硅中氧碳含量和重金属杂质含量。因为重金属杂质、氧沉淀及诱生缺陷、硼氧复合体等均会引入复合中心,降低少子寿命。

太阳电池级直拉硅单晶同样要大直径化.目前的直径正在由 6〞(135 mm×135 mm方片)向 8〞(155 mm×155 mm方片)转化。大直径生长,大投料、大熔体体积同样有抑制强烈热对流问题。但如果采用磁场拉晶技术,则硅片成本势必会有大幅度提高,对推广应用单晶硅太阳电池不利。为了减少热对流,太阳电池级直拉硅生长,仅采用了矮加热器和双加热器技术,厚的热屏蔽技术和精确的氩气导流技术。但随着

硅单晶直径得进一步增大,上述措施与技术也很难满足要求,还应当研究在不增加硅片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抑制强烈热对流的技术与工艺。

太阳电池级直拉硅单晶的原料的需求量很大,是目前发展太阳电池的重大障碍。使用三级多晶料不但成本上升,而且也满足不了要求。使用电路级直拉硅的头尾料和锅底料应该是最合理的,但碳含量过高是关键。如何通过硅单晶生长降低碳含量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降碳机制不但具有学术意义,其技术具有重大经济效益。

(完整word版)材料合成与制备_复习资料(有答案)

第一章溶胶-凝胶法 名词解释 1. 胶体(Colloid):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径很小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短程作用力。 2. 溶胶:溶胶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分散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颗粒,分散粒子的尺寸为1nm-100nm,这些固体颗粒一般由10^3个-10^9个原子组成。 3. 凝胶(Gel):凝胶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络骨架,骨架孔隙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含量很低,一般为1%-3%。 4. 多孔材料:是由形成材料本身基本构架的连续固相和形成孔隙的流体所组成。 一、填空题 1.溶胶通常分为亲液型和憎液型型两类。 2.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3.化学方法制备材料的优点是可以从分子尺度控制材料的合成。 4.由于界面原子的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因此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 体系,若无其它条件限制,胶粒倾向于自发凝聚,达到低比表面状 态。 5.溶胶稳定机制中增加粒子间能垒通常用的三个基本途径是使胶粒带表面电荷、利用空间位阻效应、利用溶剂化效应。

6.溶胶的凝胶化过程包括脱水凝胶化和碱性凝胶化两类。 7.溶胶-凝胶制备材料工艺的机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传统胶体型、无机聚合物型、络合物型。 8.搅拌器的种类有电力搅拌器和磁力搅拌器。 9.溶胶凝胶法中固化处理分为干燥和热处理。 10.对于金属无机盐的水溶液,前驱体的水解行为还会受到金属离子半径的大小、电负性和配位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简答题 溶胶-凝胶制备陶瓷粉体材料的优点? 制备工艺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对多元组分体系,溶胶-凝胶法可大大增加其化学均匀性;反应过程易控制,可以调控凝胶的微观结构;材料可掺杂的范围较宽(包括掺杂量及种类),化学计量准确,易于改性;产物纯度高,烧结温度低等。 第二章水热溶剂热法 名词解释 1、水热法: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反应体系加热至临界温度(或接近临界温度),在反应体系中产生高压环境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 2、溶剂热法:将水热法中的水换成有机溶剂或非水溶媒(如有机胺、醇、氨、四氯化碳或苯等),采用类似于水热法的原理,以制备在水溶液中无法长成、易氧化、易水解或对水敏感的材料。 3、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及压力都处于临界温度或临界压力之上的流

1 材料制备与加工实验指导书

材料制备与加工实验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1、铝合金时效硬化曲线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实验2、焊接工艺与焊缝组织检验 实验4、热塑性塑料的挤出造粒和注射成型

实验1、铝合金时效硬化曲线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溶淬火及时效处理的基本操作; 2.了解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时效强化效果的影响规律; 3.了解固溶淬火工艺(淬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淬火速度等)对铝合金时效效果的影响; 4.掌握金属材料最佳淬火温度的确定方法; 5.加深对时效强化及其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沉淀相)或形成溶质原子聚集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的过程称为脱溶或沉淀,它是一种扩散型相变。发生这种转变的最基本条件是,合金在平衡状态图上有固溶度的变化,并且固溶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如图2-1所示。如果将C 成分的合金自 单相α固溶体状态缓慢冷却到固溶度线(MN)以下温度(如T 3 )保温时,β相将从α相固溶体中 脱溶析出,α相的成分将沿固溶度线变化为平衡浓度C 1,这种转变可表示为α(C )→α(C 1 )+β。 其中β为平衡相,它可以是端际固溶体,也可以是中间相,反应产物为(α+β)双相组织。将这种双相组织加热到固溶度线以上某一温度(如T 1 )保温足够时间,β相将全部溶入α相中,然后再急冷到室温将获得单相过饱和的α固溶体。这种处理称为固溶处理(淬火)。 图2-1 固溶处理与时效处理的工艺过程示意图 然而过饱和的α相固溶体在室温下是亚稳定的,它在室温或较高温度下等温保持时,亦将发生脱溶。但脱溶相往往不是状态图中的平衡相,而是亚稳相或溶质原子聚集区。这种脱溶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称为时效硬(强)化或沉淀硬(强)化。 合金在脱溶过程中,其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均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时效。室温下产生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高于室温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 若将过饱和固溶体在足够高的温度下进行时效,最终将沉淀析出平衡脱溶相。但在平衡相出现之前,根据合金成分不同会出现若干个亚稳脱溶相或称为过渡相。以Al-4%Cu合金为

单晶硅制备方法

金属1001 覃文远3080702014 单晶硅制备方法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硅”的身影和作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近15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的。 单晶硅,英文,Monocrystallinesilicon。是硅的单晶体。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纯度要求达到99.9999%,甚至达到99.9999999%以上。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等。用高纯度的多晶硅在单晶炉内拉制而成。 用途:单晶硅具有金刚石晶格,晶体硬而脆,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但导电率不及金属,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具有半导体性质。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单晶硅中掺入微量的第ЩA族元素,形成P型半导体,掺入微量的第VA族元素,形成N型,N型和P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就可做成太阳能电池,将辐射能转变为电能。 单晶硅是制造半导体硅器件的原料,用于制大功率整流器、大功率晶体管、二极管、开关器件等。在开发能源方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 单晶硅按晶体生长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拉法(CZ)、区熔法(FZ)和外延法。直拉法、区熔法生长单晶硅棒材,外延法生长单晶硅薄膜。直拉法生长的单晶硅主要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二极管、外延片衬底、太阳能电池。 直拉法 直拉法又称乔赫拉尔基斯法(Caochralski)法,简称CZ法。它是生长半导体单晶硅的主要方法。该法是在直拉单晶氯内,向盛有熔硅坩锅中,引入籽晶作为非均匀晶核,然后控制热场,将籽晶旋转并缓慢向上提拉,单晶便在籽晶下按照籽晶的方向长大。拉出的液体固化为单晶,调节加热功率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单晶棒的直径。其优点是晶体被拉出液面不与器壁接触,不受容器限制,因此晶体中应力小,同时又能防止器壁沾污或接触所可能引起的杂乱晶核而形成多晶。直拉法是以定向的籽晶为生长晶核,因而可以得到有一定晶向生长的单晶。 直拉法制成的单晶完整性好,直径和长度都可以很大,生长速率也高。所用坩埚必须由不污染熔体的材料制成。因此,一些化学性活泼或熔点极高的材料,由于没有合适的坩埚,而不能用此法制备单晶体,而要改用区熔法晶体生长或其

材料先进加工技术

1. 快速凝固 快速凝固技术的发展,把液态成型加工推进到远离平衡的状态,极大地推动了非晶、细晶、微晶等非平衡新材料的发展。传统的快速凝固追求高的冷却速度而限于低维材料的制备,非晶丝材、箔材的制备。近年来快速凝固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得到发展:①利用喷射成型、超高压、深过冷,结合适当的成分设计,发展体材料直接成型的快速凝固技术;②在近快速凝固条件下,制备具有特殊取向和组织结构的新材料。目前快速凝固技术被广泛地用于非晶或超细组织的线材、带材和体材料的制备与成型。 2. 半固态成型 半固态成型是利用凝固组织控制的技术.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lemings 教授等首先提出了半固态加工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枝晶凝固式,开辟了强制均匀凝固的先河。半固态成型包括半固态流变成型和半固态触变成形两类:前者是将制备的半固态浆料直接成型,如压铸成型(称为半固态流变压铸);后者是对制备好的半固态坯料进行重新加热,使其达到半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成型,如挤压成型(称为半固态触变挤压) 3. 无模成型 为了解决复杂形状或深壳件产品冲压、拉深成型设备规模大、模具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灵活度低等缺点,满足社会发展对产品多样性(多品种、小规模)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柔性加工技术的开发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典型的无模成型技术有增量成型、无摸拉拔、无模多点成型、激光冲击成型等。 4.超塑性成型技术 超塑性成型加工技术具有成型压力低、产品尺寸与形状精度高等特点,近年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型结构件、复杂结构件、精密薄壁件的超塑性成型,如铝合金汽车覆盖件、大型球罐结构、飞机舱门,与盥洗盆等;二是难加工材料的精确成形加工,如钛合金、镁合金、高温合金结构件的成形加工等。 5. 金属粉末材料成型加工 粉末材料的成型加工是一种典型的近终形、短流程制备加工技术,可以实现材料设计、制备预成型一体化;可自由组装材料结构从而精确调控材料性能;既可用于制备陶瓷、金属材料,也可制备各种复合材料。它是近20年来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热点与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自1990年以来,世界粉末冶金年销售量增加了近2倍。2003年北美铁基粉末。相关的模具、工艺设备和最终零件产品的销售额已达到91亿美元,其中粉末冶金零件的销售为64亿美元。美国企业生产的粉末冶金产品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可以预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粉末冶金工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率。粉末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粉末注射成型胶态成型、温压成型及微波、等离子辅助低温强化烧结等。 6. 陶瓷胶态成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避免在注射成型工艺中使用大量的有机体所造成的脱脂排胶困难以及引发环境问题,传统的注浆成型因其几乎不需要添加有机物、工艺成本低、易于操作制等特点而再度受到重视,但由于其胚体密度低、强度差等原因,他并不适合制备高性能的陶瓷材料。进入90年代之后,围绕着提高陶瓷胚体均匀性和解决陶瓷材料可靠性的问题,开发了多种原位凝固成型工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温度诱导絮凝成形、胶态振动注模成形、直接凝固注模成形等相继出现,受到严重重视。原位凝固成形工艺被认为是提高胚体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陶瓷材料可靠性的唯一途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逐步获得实际应用。 7. 激光快速成型 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20实际90年代中期由现代材料技术、激光技术和快速原型制造术相结合的近终形快速制备新技术。采用该技术的成形件完全致密且具有细小均匀的内部组

单晶硅的制备方法简介及其中物理过程解释

群文天地·2013年第3期下 摘要: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已知的有十几种, 因此太阳电池的种类也很多。目前, 技术最成熟,并具有商业价值的太阳电池要算硅太阳能电池。而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好坏全依赖于电池的核心部件硅材料性能的好坏。硅材料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铸造硅以及薄膜硅等许多形态。虽然形态不一制作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实现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尽可能多的将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硅是地球上储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自从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晶体硅的半导体特性后,硅材料 便几乎改变了一切,甚至人类的思维,二十世纪末,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硅的身影和作用,晶体硅太阳电池是近几十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的。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a )提纯过程(b)拉棒过程(c)切片过程(d)制电池过程(e)封装过程。本文就单晶硅的制备略作讨论。 一、引言 当光线照射太阳电池表面时,一部分的光子被硅原子吸 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跃迁, 成为自由电子在P-N 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硅板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从而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接收太阳光,电池的半导体属性将太阳光转换为电势能并通过后续的储能 装备存储后加以利用的一项便捷的能源转换技术。 由于太阳光的持续性及无污染性,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代表,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开发的最具期待性的技术。作为储存转换后的电能的蓄电池的性能已经成为本项技术的一个关键性的难题,后续的控制电路部分也关系着整个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本文讨论的是太阳能电池的关键也是核心部件硅材料的制备,硅材料 二、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作过程单晶硅材料制造要经过如下过程:石英砂-冶金级硅-提纯和精炼-沉积多晶硅锭-单晶硅-硅片切割。晶体硅太阳电池是近几十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的。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1)提纯过程(2)拉棒过程(3)切片过程(4)制电池过程(5)封装过程。本文讨论的单晶硅制作主要在提纯过程和拉棒过程。其他内容以后再进行探讨。 1.提纯过程:提纯过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将普通的含有大量杂质的硅熔融再进行结晶从而得到纯度很高的硅材料的过程。这个高的纯度通常在99.9999%以上。结晶过程可以近似为等温等压过程。根据热力学系统自由能理论,当系统的变化时系统的自由能减少时,过程才能进行下去。当温度大于晶体的熔点Tm 时,液态自由能GL 低于固态自由能GS,从液态向固态的变化,自由能增大,结晶不能进行下去;当温度小于晶体的熔点Tm 时,液态自由能GL 高于固态自由能GS。从液态向固态的变化,自由能减小,结晶就能自发进行下去。而在结晶进行之前必须先形成晶核,晶核的形成也有许多种,但为了保证硅的纯度通常只能加入已经提纯了的硅或者等待其自发形成晶 核。晶体融化成液态后,作为宏观的固态结构已被破坏, 但在液体中的近程范围内仍然存在着规则排列的原子团, 这些原子团由于原子的热运动瞬间聚集瞬间又散开, 这种原子在极小范围内的有序集聚称为晶坯。由于晶坯的存在,液态结构与气态相比,液态更接近固态。一旦熔体具有一定的过冷度,晶坯就会长大,当晶坯长大到一定尺寸时,就成了晶核。晶核是晶体生长最原始的胚胎(生长点),是极微小的微晶粒,是晶体成长的中心。 2.拉棒过程:即生长成棒,这也包含了几种方法如区熔法、直拉法、磁拉法和多次加料法等。 区熔法是按照分凝原理进行材料提纯的。 杂质在熔体和熔体中已结晶的固体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 开始结晶的头部样品集中了杂质而尾部杂质量少。 直拉法硅单晶的生长,是将硅原料连同所需掺入的杂质, 熔化在石英坩埚中,然后在熔点温度下, 用晶种(籽晶)引出,逐渐长大而拉制成功的。让熔体在一定的过冷度下,将籽晶作为唯一的非自发晶核插入熔体,籽晶下面生成二维晶核,横向排 列,单晶就逐渐形成了,但是要求一定的过冷度, 才有利于二维晶核的不断形成,同时不允许其他地方产生新的晶核。热场的温度梯度的变化必须满足这个要求。 磁拉法基本原理为:在熔体施加磁场后,则运动的导电熔体体元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使得熔体的粘滞增大。 连续加料法:实际上就是在直拉法的基础上开发出能够最低限度带入污染的加料方法,使得拉制单晶硅的成本降低。连 续加料包括液态加料和固态加料。 液态加料的连续加料装置包括两个独立的炉子,其间由一石英管连接在一起。依靠虹吸管的原理,熔液由一边的熔化炉输送到另一边的拉晶炉。加料的 速度由两个坩埚的高度差来控制。 固态加料法是直接将固态多晶硅原料加入石英坩埚。这些系统使用石英挡板来隔开晶体生长区域及多晶硅原料熔化区,以避免多晶硅原料影响固液界面温度的稳定性。因此生产上一般把挡板延伸至晶棒下方,创造出双坩埚的作用,以维持晶体生长区域的熔解量可维持固定,固态多晶硅原料是采用块状多晶。 三、总结与展望 单晶硅是目前太阳能电池材料中光能转化为电能效率最 高的半导体材料, 同时制造单晶硅的成本也是所有半导体材料中最高的。太阳能发电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我们期待光伏产业有进一步的突破,使地球上普及太阳能应用的时代早日来临。 参考文献:[1]尹建华,李志伟.半导体硅材料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徐岳生等.磁场直拉单晶硅生长[J].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2006.(作者简介:陶炎芬(1984-),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省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光伏电子;舒展(1982-),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省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单晶硅的制备方法简介及其中物理过程解释 陶炎芬 舒展 理论园地 248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试卷构成:填空:15 分 选择:7*2=14 分(共7 题,一题2 分) 名词解释:5*3=15 分(共5 题,一题3分) 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 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 分)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第1 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C、硅化钼棒1700C、钨丝1700C 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2)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则 r H m为正,当T2>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r H m为负,则应控制源区温度T2 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r H m近似为0, 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 第2 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 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支撑接枝工艺法,微乳液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淬火法,自组装技术,电化 3绿色化学: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 ,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换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每个原子,实现化学反应中废物的“零排放” 。因此,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4软化学与绿色化学的关系:两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软化学强调的是反应条件的温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合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合成 课程编号:094300560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材料化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无机材料合成》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单晶材料的制备、薄膜的制备、非晶态材料制备、复合材料的制备、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结构陶瓷的制备、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催化材料制备、低维材料制备等,使学生获得先进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可适应化工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简单介绍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以及基本操作和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无机材料的制备方法、薄膜制备的溶胶-凝胶法、纳米晶的水热合成法、纳米管的气相沉积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的结果的正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深刻领会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无机材料合成(制备)方法与途径 实验仪器:计算机 实验内容:认识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各种元素、化学反应;相关中外文摘、期刊的查阅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无机材料合成的基本方法、途径与制约条件 实验二晶体合成 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晶体的生长 实验要求:了解晶体的基本分类与应用;熟悉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晶体合成的技术与方法。 实验三薄膜制备 实验仪器:压电驱动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薄膜材料的制备 实验要求:掌握薄膜材料的分类与应用;薄膜与基材的复合方法、途径以及制约条件; 实验四胶凝材料的制备

材料合成制备与加工资料总结纯手打

缩聚实施方法:1、熔融缩聚:在反应中不加溶剂,使反应温度在原料单体和缩聚物熔化温度以上进行的缩聚反应。缩聚物大品种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等都是用熔融缩聚法进行工业生产,反应温度须高于单体和所得缩聚物的熔融温度,一般为150~350℃工艺简单,不使用溶剂,省去了回收工序,降低成本,反应物浓度高,降低了成环倾向。工艺操作可间歇,也可连续(不必分离聚合物, 熔体直接用于纺丝)。聚合反应为可逆反应,须高温高真空除去生成的低分子。如涤纶2、溶液缩聚:当单体或缩聚产物在熔融温度下不够稳定而易分解变质,为了降低反应温度,在溶剂中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溶液缩聚。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等的制备,特别适于分子量高且难熔的耐热聚合物,如聚酰亚胺、聚砜等。3、界面缩聚: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将这两种溶液倒在一起,在两液相界面上发生缩聚反应,聚合产物不溶于溶剂,在界面析出。(1)为不可逆反应,小分子副产物不需真空抽出;(2)单体分子配比,纯度要求不严;(3)单体为高反应性,聚合物在界面迅速生成,其分子量与总的反应程度无关;(4)反应温度低,室温即可进行,可避免因高温而导致的副产物,有利用高熔点耐热聚合物的合成;(5)常用二酰氯单体,合成复杂,有毒,小分子副产物NaCl难以洗净,过程消耗溶剂。如动态法制备粉末状芳香聚酰胺4、固相缩聚:在缩聚起始原料和生成的聚合物熔点以下温度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固相缩聚(1)反应温度低,反应缓和,适合于稳定性不好的单体及聚合物,产物分解杂质少,热稳定性、耐光降解性好;(2)适用于熔点高的结晶性单体,缩聚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副产物应及时脱除;(3)低分子预聚物在固体状态下进一步缩聚成高分子量的粒状物,解决了高分子量物料进行成粒加工困难的问题。如尼龙。涤纶的三种工业合成工艺:(1)酯交换法(要制备DMT,消耗甲醇,流程长,成本高,但成熟)(2)直接缩聚法(TPA法)特点:省去DMT的合成工艺,用料省,设备能力高,但对苯二甲酸不易熔融,易升华,不易溶于乙二醇,高温易变色。(3)环氧乙烷法(EO法)省去制备乙二醇,不用甲醇,原料节约;不用高纯度对苯二甲酸,生成BHET易于提纯;EO与对苯二甲酸反应速度快,设备利用率高,但EO易爆,反应速度过快。体型高分子材料:经进一步缩聚反应或加聚反应形成的最终产物为体型结构聚合物,其单体一部分含有的反应性官能团数目大于2,尚含有潜在的可发生加聚反应的双键以及发生逐步聚 合反应的官能团。如酚醛树脂 聚氨酯的原料单体、官能团:二(多)元异氰酸酯+二 (多)元羟基化合物/端羟基聚醚/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的类型:1、无序共聚物:两种单元A、B在高分子链上 的排列是无规的。丁苯橡胶、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2、交替共聚物:A、B单元轮番交替排列,即严格相间例:苯乙烯-马来酸酐。 3、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是由较长的A链段和另一较长的B链段构成。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4、接枝共聚物:共聚物主链由单元A组成,而支链则由单元B组成。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种成分组成的一类耐冲击性热塑性树脂的总称。聚合方法:乳液接枝共聚-悬浮法聚合。共聚混合物区别共聚物:化学结构不同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物理混合物叫做共混聚合物,又叫做聚合物合金。区别:聚合物组分子间的作用力。共混聚合物:分子间力相结合。共聚物:共价键。增韧塑料:用弹性体作为分散相填充塑料,橡胶作为应力集中体能诱发塑料基体产生银纹或剪切带,使基体屈服,吸收大量能量,达到增韧效果。增塑剂作用:增加塑料的柔韧性,耐寒性;使塑料的Tg、Tm、Tf 降低;降低粘度,增加流动性,改善加工性。TCP - 磷酸三甲酚脂;DOP - 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A - 己二酸二辛脂增塑剂。塑料一次成型方法及常用设备: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模压成型、压延成型、铸塑成型、传递模塑、模压烧结、泡沫塑料。单双螺杆挤出机、注射机、压延机。生胶?乳液聚合制橡胶后期生胶如何获得:没有经过塑炼或混炼的分子量很高的线型聚合物橡胶叫生胶。乳液聚合橡胶后处理:胶乳-絮凝-水洗-干燥-生胶。为何进行塑炼?硫化?将橡胶生胶在机械力、热、氧等作用下,从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而具有可塑性的状态,即增加其可塑性(流动性)的工艺过程称为塑炼。降低生胶弹性,增加可塑性,获得适当流动性,以满足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合成纤维纺丝成型方式:1、溶液纺丝工艺:将高聚物溶解于溶剂中,制得粘稠的纺丝液,由喷丝头喷成细流,通过凝固介质使之凝固成为纤维2、熔融纺丝工艺:将熔体在一定的压力下定量的压出喷丝孔,冷却后形成纤维,再经过拉伸、卷曲、切断等工序成为一定规格的可纺短纤维,或在拉伸后进行加捻,定型等工序,使之成为符合指标的长纤维。干法、湿法纺丝有何不同:湿法纺丝的纺丝速度慢(20米/分)在凝固浴中完成纺丝,干法纺丝的纺丝速度较快(100-500米/分)在热空气流中完成纺丝。

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名词解释

谢建军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 名词解释(未收录各种成型工艺的定义) 材料工艺:材料的生产工艺就是把天然原料(包括人造原料)经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变成工程上有用的原材料的工艺技术。(将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称为材料工艺过程) 材料工艺过程: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成品的整个过程。 材料设备? 材料: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材料工艺任务:通过改变和控制材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把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的各种部件和成品。 材料的加工性能:即材料被加工的能力。 单晶材料液相法:直接从气体凝固或利用气相化学反应制备单晶体的方法 单晶材料固相法:在固态条件下,使异常晶粒不断长大吞并其他小晶粒而得到单晶的方法。 材料工艺性能:是指材料适应工艺而获得规定性能和外形的能力。 工艺性能的表征方法——相关法:将材料的工艺性能与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力学参量联系起来。 热工:就是指关于热(加热、保温和降温制度)的工程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材料科学: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工艺流程对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影响。 水泥磨:水泥磨是指在水泥熟料中添加石膏(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和硬化强度)、混合料(火山灰、粉煤灰等)后进行混合均匀的简单球磨过程。 喷火口:是挡火墙与燃烧室上部窑墙之间的空间。 陶瓷(广义):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产品的通称。 陶瓷(狭义):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工艺过程制得的产品。 普通(传统)陶瓷:以粘土及其他天然矿物(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成型、焙烧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制品。

材料合成制备与加工

第一部分金属 1、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2、冶炼金属的方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湿法冶金 3、冶炼的一般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 4、铁的分类:生铁、熟铁、粒铁、海绵铁、工业纯铁 5、铁的冶炼方法:高炉炼铁、直接还原、海绵炼铁法、熔融还原 6、高炉炼铁的设备主要有:高炉本体、腐蚀设备(供料和装料系统、染料系统、渣铁处理、送风系统、煤气储存系统) 7、高炉炼铁中以CO为主要反应的方程式: 3Fe2O3+CO=2Fe3O4+CO2 Fe3O4+CO=FeO+CO2 FeO++CO=Fe+CO2 8、炼钢的基本任务:去除杂质(S、P、O、H、N和夹杂物) 调整钢的成分 调整钢液的温度 9、钢的冶炼方法主要有:转炉炼钢法、电弧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 10、转炉炼钢法包括:贝氏炉炼钢、托马斯炼钢、碱性侧吹转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氧气底吹转炉炼钢、顶底复合吹炼钢 11、复吹转炉底吹气体的表现: A、强化熔池搅拌,均匀钢水成分、温度 B、加速炉内反应,使渣—钢反应界面增大,元素间化学反应和传质过程更趋于平衡 C、冷却保护供气原件,使供气原件寿命延长 12、顶底复合吹炼的优点: (1)熔池搅拌的结果改变了原顶吹炼钢的钢水温度不均匀性 (2)终点渣中氧化铁的含量比顶吹转炉要低 (3)脱磷、脱硫效果比顶吹转炉好 (4)钢中氧含量比顶吹转炉底 (5)钢铁量、脱氧用铁合金和铝、氧气和石灰都比顶吹转炉消耗低 (6)降低了钢种气体和有害夹杂物的含量,提高了钢的质量 13、钢水脱氧的目的:氧含量脱除到钢种要求范围 排除脱氧产物和减少钢中非金属夹杂数量 改善非金属夹杂的分布和形状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金属篇) 复习总结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金属篇) 第一章单晶材料的制备 1.单晶体经常表现出电、磁、光、热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广泛用于现在工业的诸多领域。 2.固—固生长法即是结晶生长法。其主要优点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生长晶体的形状是预先固定的。缺点是难以控制成核以形成大晶粒。 3.结晶通常是放热过程的证明:对任何过程有△G=△H-T△S,在平衡态时△G=0,即 △H=T△S。这里△H是热焓的变化,△S是熵变,T是绝对温度。由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物的有序度要比反应物的有序度要高,所以△S<0,△H<0,故结晶通常是放热过程。 4.应变是自发过程,而退火是非自发过程的证明:对于未应变到应变过程,有△E1-2=W-q,这里W是应变给予材料的功,q是释放的热,且W>q。△H1-2=△E1-2+△(pv),由于△(pv)很小,近似得△H1-2=△E1-2。而△G1-2=△H1-2-T△S=W-q-T△S,在低温下T△S可忽略,故△G1-2=W-q>0。因此使结晶产生应变不是一个自发过程,而退火是自发过程。(在退火过程中提高温度只是为了提高速度) 5.再结晶驱动力:经过=塑性变形后,材料承受了大量的应变,因而储存大量的应变能。在产生应变时,发生的自由能变化近似等于做功减去释放的热量。该热量通常就是应变退火再结晶的主要推动力。应变退火再结晶推动力可以由下式给出:△=W-q+G S+△G0。这里W是产生应变或加工时所做的功,q是作为热而释放的能量,G S是晶粒的表面自由能,△G0是试样中不同晶粒取向之间的自由能差。 6.晶粒长大的过程是:形核—焊接—并吞。其推动力是储存在晶粒间界的过剩自由能的减少,因此晶界间的运动起着缩短晶界的作用,晶界能可以看做晶界之间的一种界面张力,而晶粒的并吞使这种张力减小。 7.若有一个晶粒很细微的强烈的织构包含着几个取向稍微不同的较大的晶体,则有利于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的驱动力是由应变消除的大小差异和欲生长晶体的取向差异共同提供的。 8.在应变退火中,通常在一系列试样上改变应变量,以便找到退火期间引起一个或多个晶粒生长所必须的最佳应变量或临界应变。一般而言,1%~10%的应变足够满足要求,相应的临界应变控制精度不高于0.25%. 9.均匀形核:形成临界晶核时,液、固相之间的自由能差能供给所需要的表面能的三分之二,另三分之一则需由液体中的能量起伏提供。△G*=1/3A**σ。

材料与材料加工技术

材料加工技术讲义 徐刚,韩高荣编制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二 0 一二年六月 绪论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自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人们把信息、能源和材料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化水平。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及现代科技与技术于一体的载人航天技术等,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以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为突破和前提。 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和材料的成分与结构,材料的性能是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三大基本要素,构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四面体的底面,这充分反映了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既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可有效地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传统材料产业的更新改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材料种类很多,按材料的键合特点和组成分类,大致分为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按材料的用途分类,既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也可细分为建筑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等。相应地,为了适应不同种类材料的键合特点,和使用特点及功能要求,材料制备和加工技术也多种多样。 本讲义是面向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而编写的“材料加工技术”。主要涉及金属材料加工和陶瓷粉体成型烧结先进制备技术,包括:金属材料快速凝固、定向凝固、半固态加工、连续铸轧、复合铸造技术,以及金属粉体、陶瓷粉体制备,和先进陶瓷成型、烧结等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注重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案例分析,从技术个案的起源、开发、改进和完善的整个过程,对材料加工技术特点及其原理进行系统介绍,重点突出新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利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的能力。 第一章材料与材料加工技术 1.1 材料与新材料材料是人类用以制作各种用于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起来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特殊功能或效用的材料。现代社会,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纤通信、航空航天等几乎所有的影响现代社会发展

单晶硅生产工艺

什么是单晶硅 单晶硅可以用于二极管级、整流器件级、电路级以及太阳能电池级单晶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制造,其后续产品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离器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军事电子设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光伏技术和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硅单晶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化为光能,实现了迈向绿色能源革命的开始。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把“绿色奥运”做为重要展示面向全世界展现,单晶硅的利用在其中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国外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已经到了理论成熟阶段,正在向实际应用阶段过渡,太阳能硅单晶的利用将是普及到全世界范围,市场需求量不言而喻。 单晶硅产品包括φ3”----φ6”单晶硅圆形棒、片及方形棒、片,适合各种半导体、电子类产品的生产需要,其产品质量经过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仪器进行检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对多晶硅是在单籽晶为生长核,生长的而得的。单晶硅原子以三维空间模式周期形成的长程有序的晶体。多晶硅是很多具有不同晶向的小单晶体单独形成的,不能用来做半导体电路。多晶硅必须融化成单晶体,才能加工成半导体应用中使用的晶圆片 加工工艺: 加料—→熔化—→缩颈生长—→放肩生长—→等径生长—→尾部生长 (1)加料:将多晶硅原料及杂质放入石英坩埚内,杂质的种类依电阻的N或P型而定。杂质种类有硼,磷,锑,砷。 (2)熔化:加完多晶硅原料于石英埚内后,长晶炉必须关闭并抽成真空后充入高纯氩气使之维持一定压力范围内,然后打开石墨加热器电源,加热至熔化温度(1420℃)以上,将多晶硅原料熔化。 (3)缩颈生长:当硅熔体的温度稳定之后,将籽晶慢慢浸入硅熔体中。由于籽晶与硅熔体场接触时的热应力,会使籽晶产生位错,这些位错必须利用缩颈生长使之消失掉。缩颈生长是将籽晶快速向上提升,使长出的籽晶的直径缩小到一定大小(4-6mm)由于位错线与生长轴成一个交角,只要缩颈够长,位错便能长出晶体表面,产生零位错的晶体。 (4)放肩生长:长完细颈之后,须降低温度与拉速,使得晶体的直径渐渐增大到所需的大小。 (5)等径生长:长完细颈和肩部之后,借着拉速与温度的不断调整,可使晶棒直径维持在正负2mm之间,这段直径固定的部分即称为等径部分。单晶硅片取自于等径部分。 (6)尾部生长:在长完等径部分之后,如果立刻将晶棒与液面分开,那么热应力

材料合成与制备期末复习题

材料合成与制备期末复习题 第零章绪论 1.材料合成:材料合成是指促使原子或分子构成材料的化学或物理过 程; 2.材料制备:材料制备是指研究如何控制原子与分子使其构成有用的 材料,但材料制备还包括在更为宏观的尺度上控制材料的 结构,使其具备所需的性能和使用效能。 3.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最终目标是:制造高性能、高质量的新材料以满 足各种构件、物品或仪器等物件的日益发展的需求。 4.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发展方向:材料的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 低维化、低成本化、绿色化; 5.影响热力学过程自发进行方向的因素:(1)能量因素;(2)系统的 混乱度因素; 6.隔离系统总是自发的向着熵值增加的方向进行。 7.论述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因此,提高反应物浓度是提高产率的一个办法,但如果反应物成本很高,将反应物之一在生成后立即分离出去或转移到另一相中去,也是提高反应产率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于有气相的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反应计量数不等,则增加压力会有利于反应向气体计量数小的方向进行。另外,对于多个反应同时进行的反应,则应按主反应的情况来控制反应物的配比;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吸热,则逆反应就放热;如果正反应放热,则逆反应就吸热,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不利于放热 反应;对于放热反应,用冷水浴或冰浴使其降温的办法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但影响反应速率。实际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单位实际内的产量和转化率同时进行; (3)溶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剂在反应中的作用:一是提供反应的场所,二是发生溶剂化效应。溶剂最重要的物理效应即溶剂化作用,化学效应主要有溶剂分子的催化作用和容积分子作为反应物或产物参与了化学反应。若溶剂分子与反应物生成不稳定的溶剂化物,可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加快反应速率;若生成稳定的溶剂化物,则使反应活化能升高,降低反应速率;若生成物与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不论它是否稳定,都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第一章溶胶-凝胶法 1.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 2.凝胶(Gel)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 3.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通过抑制各种化学反应条件,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4.粒子间的两个力:(1)颗粒间的范德华力;(2)双电层静电排斥能 5.增加粒子间能垒通常有三个基本途径:(1)使胶粒带表面电荷;(2) 利用空间位阻效应;(3)利用溶剂化效应。 6.由溶胶制备凝胶的具体方法:

高分子合成材料及聚乙烯生产工艺

高分子合成材料及聚乙烯生产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生产迅速发展,它们不仅是石油化工的重要产品,也是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最为直接的产品。 高分子合成材料是分子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在100~200左右,称为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通常约在10000以上。以聚乙烯为例,它是由约3000个左右乙烯分子连接而成的,分子量约84000左右。 高分子化合物是有许多低分子量的分子一个接一个联结而成的。这些用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原料,如合成聚乙烯用的乙烯,称为“单体”。这种把单体联结起来形成高分子的过程,称为“聚合”,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一种单体的聚合称为“均聚”,生成的聚合物叫作“均聚物”。两种以上单体的聚合称为“共聚”,生成的聚合物叫作“共聚物”。 通用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生产主要包括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生产。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单体聚合、聚合物分离及洗涤干燥等工序。 聚合反应的主要原料是单体和溶剂。在通常条件下,单体之间不容易发生聚合反应,要使聚合反应迅速反应进行,必须加入催化剂或引发剂。常用的聚合方法如下: ①本体聚合聚合在单体本体中进行,组分简单、产物纯净、操作简便。本体聚合的缺点是聚合热不易移出。采用本体聚合的有高压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的生产。 ②溶液聚合除单体外加入溶剂,使聚合在溶液中进行。溶液聚合的体系粘度低、容易混合和传热、温度易于控制。溶液聚合的缺点是聚合度较低,产物中常含有少量溶剂。用作涂料和胶粘剂的聚丙烯酸酯,直接作纺丝液的聚丙烯腈,都可采用溶液聚合 ③悬浮聚合加入分散剂使单体在水中形成悬浮液滴,聚合反应在液滴上进行。体系散热容易,产物形成颗粒小,容易分散,纯度较高。悬浮聚合的缺点是聚合产物容易粘在反应釜壁上。聚氯乙烯的聚合属于悬浮聚合。 ④乳液聚合加入乳化剂使单体在水中形成额乳液,其聚合机理特殊聚合速度快,产物分子量大,体系粘度低,易于散热。乳液聚合的缺点是乳化剂不易脱除干净,影响产品性能,特别是电性能较差。乳液聚合法主要用于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的生产。 聚乙烯(简称PE)是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材料。它是由乙烯分子打开双键形成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联结起来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是无臭、无毒的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但易燃烧。聚乙烯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制造塑料薄膜、电线电缆绝缘材料及包装材料、日用品等。 聚乙烯的生产工艺分高压聚合法、中压聚合法和低压聚合法。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生产的聚乙烯的性能,如密度、结晶度、刚性、拉伸强度、透气率等性能均会有较大的差异。 低密度聚乙烯(LDPE)密度约为910~930kg/m3,分子量为10万~50万左右,一般采用高压法生产工艺。

(完整word版)材料合成与制备考试题

《材料合成与制备》期末测验试题 1. 解释下列术语(每题5分) (1)金属基复合材料 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并以纤维、晶须、颗粒等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按所用的基体金属的不同,使用温度范围为350~1200℃。 (2)自蔓延高温合成 自蔓延高温合成又称为燃烧合成技术,是利用反应物之间高的化学反应热的自加热和自传导作用来合成材料的一种技术,当反应物一旦被引燃,便会自动向尚未反应的区域传播,直至反应完全,是制备无机化合物高温材料的一种新方法。 (3)物理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表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 (4)分子束外延 分子束外延(MBE)是新发展起来的外延制膜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真空镀膜工艺。外延是一种制备单晶薄膜的新技术,它是在适当的衬底与合适的条件下,沿衬底材料晶轴方向逐层生长薄膜的方法。 (5)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简称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与之相对的是物理气相沉积(PVD)。 化学气相沉积是一种制备材料的气相生长方法,它是把一种或几种含有构成薄膜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气体通入放置有基材的反应室,借助空间气相化学反应在基体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工艺技术。 2.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 (1) 解释材料合成、制备及加工的定义、内涵和区别? 材料合成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从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各种不同原材料中得到化学上不同于原材料的新材料的过程。 材料加工则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使现有材料在物理上或形状上处于和原材料不同的状态(但化学上完全相同)的过程。比如从体块材料中获得薄膜材料,从非晶材料中得到晶态材料,通过铸、锻、焊成型等。 材料制备则包含了材料合成和材料加工的前部分内容(化学上不同于原材料的新材料以及材料物理状态、组合方式改变,但化学上保持不变),不涉及部件成型。 (2)简述薄膜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薄膜沉积的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热生长,电镀,阳极氧化,化学镀,溶胶凝胶法,L-B技术等,其特点是设备简单,成本较低,甚至无需真空环境即可进行,但是化学制备、工艺控制复杂,有可能涉及高温环境。 薄膜制备的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真空蒸发、溅射、离子镀及离子助沉积技术。 (3)列出从熔体制备单晶、非晶的常用方法? 从熔体中制备单晶的方法主要有焰熔法、提拉法和区域熔炼法。 非晶的制备方法包括:快速凝固、铜模铸造法、熔体水淬法、抑制形核法、粉末冶金技术、自蔓延反应合成法、定向凝固铸造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