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

- 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 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 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 瓶。④钵;

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 .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 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 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 力。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3分)

二、(一)《曹刿论战》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 “不可。吾地

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 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

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

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 )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______________ (2) 忠之属 也。 属;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_______________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8、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三、(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

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

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m。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 do。曲桡,这里

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shu i,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

金。⑥卜:念b d,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

的话。

9. 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 (2)面刺: _______________ (3)期年: _____________

(4)不相说:___________________ (5)走: 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11?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 ?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 .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 ?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12?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四、甲:《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

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13?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其弟子谏曰( 14?翻译句子。(4分)

(1)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15?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2分)

16.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2分)

17?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 2分)

18?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分)

五、〔甲〕《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 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旳《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 u )沟渠。 ⑤甫:刚。

19?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

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0.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________________ ⑵走送之

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谓可将 兵十万 将: ____________ (4)会有土寇 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22.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

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六、【甲文】 《桃花源记》

(1)蹴尔而与之(

(3 )公孙仪相鲁而嗜 鱼(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

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

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

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3. 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A .符合

B .恰好

C .满足

D .舒服

2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

B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25. 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 ?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 ?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2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七、[甲]《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犊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

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

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犊:d匚,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 d 相见。

27.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

28. 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29. 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

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

1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2. D( A .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 .把 /因为D ?都是“去、往”的意思。)

3.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4. A (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5?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6、(1)目光短浅(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

7、(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8、(1 )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9.(1 )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3)满一年,或“一年” ;/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 (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关键字

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 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0. (1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

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5 分,第一句2 分,第二句3 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

即可得满分)11. C (2分)12.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

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 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

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 分。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13.(1 )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14.(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15.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16.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17.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

清正廉明的人。18.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19. 抄书治水失败(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每空1 分,共2分)

20. (1)特别爱好(或“喜欢” 、“爱好”)(2)跑(3)率领(或“带领” )(4)适逢,正赶

上(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 分,共4分)

21. (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评分说明:翻译通顺、完整,大意对即可。每个分句 1 分,每小题2 分,共4

分)22.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23. C24. A25. B

26. ①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

27. (2 分。每题1 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28. (4 分。每题2 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

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29. (4 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 分)信乎其似巢也(1 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 分)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 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 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黄鲁直敬重苏轼 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②安敢失其序哉? 。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7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班级座号姓名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有删减)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同“熟”。 ⑥从:同“纵”。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 ..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似) C.屏.人论事(使退避) D.乃阳.吐污头面被褥(同“佯”,假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甲文中,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回答中可知谢道韫是个、的孩子;而乙文中,儿时王羲之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走:争着跑。⑦信然:果真是这样。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谢太傅对“兄子胡儿”的回答更满意 B.乙文中王戎断定“此必苦李”的依据是“树在道旁而多子” C.从甲、乙两文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谢道韫和王戎都是非常机敏、聪慧的孩子。 D.甲文中谢道韫的突出表现是极有才情,乙文中王戎的突出表现是善于思考。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尝.与诸小儿游()(4)唯.戎不动()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篇目

六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阅读 《天时不如地利》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常“孔孟”并称。他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著有《孟子》。 二、主要内容及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实施“仁政”的必要性。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 三、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论据: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进攻“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防御“去之”-------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人和”必胜) 四、写作特色 (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候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第一篇 《论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乙】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 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 五日,李生故寻王生, 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之, 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 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 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 1)吾日三省.吾身( ) (2)不逾.矩( ) (3)王生不说.( ) (4)王生惊觉,谢 .曰( )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悉能志.之 B .居.五日 C .而君变色以.去 D .王生益愠.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用“/ ”划出给下面句子断句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处处志.之 不可久居. 以.塞忠谏之 路也 人不知而不 愠

2020-2021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阡陌交通 ..交错交通:相通。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 A. 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C.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也。 D.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B.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C.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或描写;桃花源人、泰山妇人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D.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想象虚构的手法突出主题。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5.用/给下面的的文言断句(共6处,每处0.5分,共3分)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8735521.html,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9年第35期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翱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①远地,尝以为无因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有以然也。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台山之力不副天奇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交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于治平②也,弗难矣。 (选自《题峡山寺》) 【注释】 ①俦: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一)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微.斯人没有 士大夫莫.敢往别没有人,没有谁若.得为范公党人如果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只有王质一人抱病在京城门外与范仲淹饯别。 三、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B然则何/时而乐耶 C闻者为/之缩颈D范文正公贬/饶州 四、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情怀和不因物悲喜的乐观精神。 五、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 王质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贬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避之而恐不及,王质却带病为其送行。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以能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的十段经典文言文,完成其后的习题。(材料全出自考试范围内的经典篇目) 二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作者是宋代的,他既是之一,又是改革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关键词语及省略的信息。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 3.对本文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自己的见闻,叙述了一个天才陨落的故事,“泯然众人矣”流露出了作者知道仲永才华泯灭再也不如自己后的暗自欢喜的心思。可见王安石是个敢于解剖自己的人。 B.文章叙仲永的故事从五岁,到十二三岁,最后到近二十岁,时间线索非常明晰,突出了他才能衰退之快,其间包含了发人深思的道理:孩子再聪明,后天教育也不可放松。 C.文中的“不使学”“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等词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伤感”,紧扣标题,行文的感情线索清晰可见。 D.全文叙事精炼,真切可信,寓理于事,表现手法含蓄委婉,更发人深思。 1.王安石;唐宋散文八大家。 2.从此,(要是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马就能写成,而且,那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3.A。 三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曹刿论战》出自,相传是鲁国盲史官所作,是为了解释《春秋》的。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语句,注意关键词。 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部编语文 期末分项复习专题二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门人益亲()⑷不迁怒,不贰过。()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⑵不迁怒,不贰过。 译: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2分) 答: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 答: 二、卖油翁(略原文)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尝射于家圃()(2)尔安敢轻吾射()(3)子乃曰可教射()(4)而不以善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尔安敢轻吾射 /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分)答: 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三、 [甲] (刘禹锡《陋室铭》略原文)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难点: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一)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 选文原则 1、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2、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3、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4、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 展示个性、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勤学励志等。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 二、常见题型 例1、【甲】《马说》【乙】《桓公伐孤竹》(2016·山东省济宁市) 【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例2、【甲】《醉翁亭记》【乙】《满井游记》 山水风光,寄情于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学案课题:文言文阅读 时间:年月日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 1、了解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重点】 2、熟练运用,灵活解题。【难点】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2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乙】高祖①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②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注释】 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王陵: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C.此皆.良实皆.人杰也 D.悉以咨之.决胜于千里之.外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志虑忠纯。译文: (2)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译文: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甲】文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段,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C.【乙】文段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了高祖善识人才、善用人才。 D.【甲】文段,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命令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不容反抗。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上都和,此外,诸葛亮还。(3分)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doc

2008年中考文言文复习题 1.《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魏晋() ..,鸡犬相闻()②无论 ③率妻子 ..() ..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 2.简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3.“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李唐来()②不蔓.不枝()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集萃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集萃 一、【甲】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ú,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天刚亮)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乙】一屠晚归,提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甲、乙两文都选自《聊斋志异》,其作者为朝 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意思。 ①及走,又从之()②直十余金() ③两狼之并驱如故()④其一犬坐于前()

3.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 间都是,地点都是;甲文表现的是屠户和狼的斗争, 乙文表现的是屠户和狼的斗争。 4.甲、乙两文在故事的发展部分都刻画了屠户的心理活动,所用的相同 的一个词是“”。 5.甲、乙两文在刻画屠户的同时,也刻画了狼,两文都表现了狼 的;但甲文同时也表现了狼的,乙文则突出了狼的。 6.甲文中的屠户最终取得胜利显示了他的,乙文中的屠户刀劈 两狼突出了他的。 7.乙文后面还有一段作者对故事的评论,这段评论的作用是, 评论的原文是“,,?。”如果给甲文 也加一段与乙文相类的评论,该怎样说? 【参考答案】1.清;蒲松龄。2.①跑;②同“值”;③原来;④像狗一样。3.天快黑的时候、途中;一只、两只。4.惧。5.贪婪;愚蠢、狡猾。6. 机智、聪明;勇敢、警觉。7.点明主题、默写略;甲文评论略。 二、A、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③。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⑦,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⑧,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⑨“雪窦山”字。(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④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陇,通“垄”。⑦联络:连接。⑧牧竖:牧童。征逐:追逐。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 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 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雨中上韬光庵 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0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 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 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③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 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倾侧④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 之。及狱⑤决罪定,公憱⑥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 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⑦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③亏:损害。④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⑤狱:案件。⑥僦(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⑦德:感激恩德。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孔子相卫( ) ②固吾罪当之( ) ③及狱决罪定( ) ④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A.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B.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使楚》) C.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D.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弟子子皋为狱吏 3.翻译下列句子。 (1) 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2)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4.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用自己的话回答。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 ①阡陌交通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2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4分)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 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 .. 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不觌() (1)有仙则名.()(2)妻子 .. 11.翻译(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0.(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班级学号姓名 一、[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二、(一)《曹刿论战》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2)忠之属.也。属: (3) 期年 ..而有扈氏服期年: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汇总14篇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汇总14篇 【一】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怒.而飞怒: (2)去以六月息.者也息: (3)志.怪者也志: (4)此亦飞之至.也至: (5)彼且.奚适也且: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17.结合【甲】文简要分析鹏的形象。(2分) 18.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鴳的形象。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4分)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 ⑨诗:指《诗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不知其旨.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