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这样一部动画短片,播出仅一年时间,就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多了150万棵树。这部作品就是《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改名为“植树的牧羊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文本,领略牧羊人的魅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展示

强调“栋”“拣”的读音和写法;强调“琢磨”的读音:1.zhuó m ó:雕琢、打磨(玉器)等或加工使文章、诗文等精美。 2.zuó mo:反复思索、考虑、想。文章中的句子是: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强调“琢”的写法,迁移:《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请同学们将字音大声的齐读一遍。

请同学们将老师强调的字在课本上重点标记,加强记忆。

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牧羊人强烈感情的一句话。

找到的同学举一下手示意一下。已经越来越多的同学找到了,事实上,文章的最后一段处处都体现着这种无限的敬佩之情,接下来,让我们齐读一最后一段,感受作者的这种强烈的敬佩之情。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

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多么深沉的敬佩之情啊!多么至高无上的评价啊!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是的,上帝可以创造,而他也完美的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五、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时间类的词语和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思考:

(1)作者三次拜访牧羊人,发现他一直都在做一件什么事?

(2)作者三次拜访牧羊人,发现高原的情况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这些文字,共同感受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吧!

阿尔卑斯山地区由一片荒地变成肥沃的绿洲,由荒无人烟变成热闹的村庄,这真的是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却被一个牧羊人做到了,那么,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三十多年来,日复一日在做着同一件事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羊人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牧羊人的生活,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六、请跳读课文,找出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式: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从___________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通过解读,一个有血有肉的牧羊人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但是,他不是上帝,他是一个普通人,却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他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让人肃然起敬。让我们再次大声朗读最后一段,表达我们对牧羊人深深的敬意吧。

老师从大家的读书声中,听到了满满的敬佩,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牧羊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七、接下来,请大家仿照最后一段的内容,向自己心目中的“牧羊人”致敬。

老师先来,咱同学们进行接力。老师要致敬的是每日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从同学们的致敬中,老师体会到了深深的敬意,但更让老师欣喜的是,同学们已经学会如何表达敬意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够运用这样的文字来表达对人物的深深敬意。相信,我们的文章定然会锦上添花!

课后反思

一个普通的老人,在几十年的时光里,坚持以微薄的力量去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多么艰难的过程!凭借顽强的毅力,他做到了。而更难得的是,做这一切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得到什么,也正因为这份无私的情怀,才能使他无比专注地朝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努力,他成功了。造就了森林,健康了自我;美丽了世界,幸福了众生。我想,我们都不是上帝,没有神一样的力量,但是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去努力,我们同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另外,我认为我做得还不足的地方在于我仅仅是让学生去表达他们的观点,但是并不是自己得出答案。例如牧羊人的性格,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文本归纳出来坚持、执着、有毅力、有信念、对生活一丝不苟等,这时我本应顺势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文章的主旨,总结人物的魅力,我

却由于时间原因,在引导集体回答之后就在投影上直接打出答案,这实际上对于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帮助并不是很大。

课标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一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瘠荒原顽强地种树,最后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出牧羊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大爱。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所选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力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承担着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任务。

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学情分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的视野也随之越来越开阔,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应该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但是,文

中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孤独的困境中坚持种树的毅力以及这种行为的意义,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必然存在人生阅历和文化积累上的限制。此外,对于这样篇幅较长的作品,如何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人物精神内涵,在学习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评测练习

一、练习题

1.请跳读课文,找出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

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式:

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从___________这几句话可以

看出。

2.请大家仿照最后一段的内容,向自己心目中的“牧羊人”致

敬。

每当我想到_________,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_____________,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_________,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二、评测结果及分析

第1题,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有具体词语概括牧羊人的形象,检测效果较好;第2题,是对主旨的深化,由文中的牧羊人联想到具有牧羊人一样奉献精神的人们,难度稍微加大,有一部分学生仿写困难,需启发引领。

效果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导的核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达标层次学习;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发言展示使得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学生参与面很广,学习气氛浓厚。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自主学习,生生互动,老师点拨,学生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也能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总之,通过课堂回答观察,课堂检测统计,各层次的同学95%的同学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