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试题1

第一单元 绪 论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 临床心理学是由以下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

A. L.Witmer

B. S.Freud

C. E.H.Erikson

D. B.F.Skinner

E. Maslow

2. 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为

认为任何身体疾病必定有其特殊的生物学原因
认为没有躯体疾病就等于健康
认为疾病是在生物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与环境无关
认为引起疾病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心理因素
认为临床医学服务的对象是病人而不仅仅是疾病
3. 关于开设医学心理学的目的,以下哪项最正确

掌握一些心理评估的方法
掌握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
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
掌握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
以上都是
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

心身是统一的
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
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以上都是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动物的心理发育
病人的焦虑
人际关系紧张
人的不良行为
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6. 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

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药物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7. 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

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
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
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8.《黄帝内经》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心理学观点属于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

A. 神灵医学心理学时代

B. 哲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C. 科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D. 现代医学心理学时代

E. 以上都不是

9. 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

A. 出生至一岁半时期

B. 一岁半至三岁时期

C. 四至六岁儿童期

D. 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

E. 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

10.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

A. 外界刺激

B. 生理反应

C. 人的认知

D. 学习过程

E. 遗传因素

11.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

A. 临床心理学

B. 健康心理学

C. 行为医学

D. 心身医学

E. 神经心理学

12.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

A. 调查法

B. 临床观察法

C. 个案法


D. 实验法

E. 心理测验法

1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靠力比多(libido)推动的,它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哪种理论

A.潜意识理论

B.人格理论

C.性欲学说

D.释梦学说

E.心理防御机制学说

14.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

A. 精神分析理论

B. 行为主义理论

C. 人本主义理论

D. 认知理论

E. 心理生理学理论

15.某医生,多年来从事有关医学心理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以下哪项学科不是他所从事的工作范围

A. 变态心理学

B. 心理卫生

C. 精神病学

D. 行为医学

E. 教育心理学

B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最佳答案,每项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选:

题16~18

A. 临床心理学

B. 医学心理学

C. 心身医学

D. 健康心理学

E. 行为医学

16.主要在医院从事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7.主要在社会上从事心理测验和心理治疗

18.主要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从事疾病预防和维持

题19~20

A. 意识活动

B. 前意识活动

C. 潜意识活动

D. 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

E. 以上都不是

19.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运行

20. 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是
1.A 2.E 3.E 4.E 5.A 6.E 7.C 8.B 9.B 10.D 11.B 12.A 13.C 14D 15E 16.B 17.A !8.D 19.C 20.C



名词解释题:

1.医学心理学

2.医学模式

3.观察法

4.调查法

5.实验法

填空题:

1.医学心理学是( )和( )的交叉学科。

2.医学心理学是一门( )、( )和( )性质的学科。

3.( )年德国心理学家(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从此,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

4.现代医学模式是( )。

5.1977年(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 )模式。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根据所使用的手段,可分为( )、( )、( )和( );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可分为( )和( );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 )和( )。

7.通过医学临床的观察记录而获取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叫( )。

8.观察法可分为( )和( )、( )和( )、( )和( )、( )和( )。

9.实

验法根据其实施方式可分为( )和( )。

10.纵向研究根据其研究起点和终点时间可分为( )和( )。

11.调查法是通过( )、( )、( )或( )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简答题:

1.生物心理社会医模式对健康和疾病是怎样认识的?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学科。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

论述题:

试述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原因及对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指导意义。
名词解释题:

1.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3.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的方法。

4.调查法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5.实验法是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的方法。

填空题:

1.医学 心理学

2.交叉 基础 应用

3.1879 冯特 心理实验室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恩格尔 生物医学模式

6.观察法 调查法 测验法 实验法 个案法 抽样法 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7.临床观察法

8.主观观察法 客观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 控制观察法 日常观察法 临床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 间接观察法

9.实验室实验 现场实验

10.前瞻性研究 回顾性研究

11.晤谈 访问 座谈 问卷

简答题:

1. .生物心理社会医模式对健康和疾病是怎样认识的?

(1)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

细胞活动的统一。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学科。

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相关学科:(1)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2)心理生理学

(3)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

(4)心身医学与心理生理医学

(5)行为医学

(6)心理健康心理学

(7)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

(8)护理心理学

(9)变态心理学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

(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

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3)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

(5)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其它各方面。

论述题:

试述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动因及其重要意义。

原因:(1) 与上世纪初比较,随着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如传染病逐渐被控制,目前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已取代传染病相应地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

(2) 据分析,目前人类死亡的前10种原因中,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过量饮食与肥胖、运动不足和对社会压力的不良反应等生活方式有关。这就是所谓的行为危险因子。这些行为危险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应该说是心理社会因素造成了行为问题。

(3) 研究证明,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例如技术更新迅速,职业容易老化等,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果人遭受到的心理社会因素的挑战有相对增加的趋势。这是近代某些疾病包括心理疾病发病率升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4) 通过近几十年许多生物行为科学研究,人们对心理社会紧张刺激造成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诸如生物反馈、自我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矫正等行为技术的发展,从实验和临床应用角度雄辩地证明,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5)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也已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医生在解决其身体疾病造成的直接痛苦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就是说,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这些也都给医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工作任务。

上述种种,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足以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疾病的治疗也不能单凭药物或手术。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身体上无病的水平,更追求心身的舒适和协调。于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被提出来。

意义: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不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