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

建筑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
建筑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

建筑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

当火灾发生时,保护生命、迅速逃离危险是人的第一需要,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准确地把握逃生时机。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就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后能保证处于火灾危险区域的人员全部撤离并抵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美国

gsa1985标准:暴露在火灾环境下的所有人员必须在接警后90秒内疏散到安全区域。有关部门通过综合分析和火场实测,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后确定:高层民用建筑的允许疏散时间为5-7分钟;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为6分钟;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为2-4分钟,其中三级耐火等级的影剧院、礼堂建筑撤离观众厅的控制疏散时间为1.5分钟。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对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但凡死伤人数较多的火灾,不论其起因如何,其出口不畅是通病,国内国外莫不如此。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都应该做到了然于胸,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演练,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

为保证最短时间内安全撤离,在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等陌生的环境时,应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消防设施,发生火灾后,根据火势情况,选择最简便、最安全的逃生路线等显得很重要。对于多层建筑,疏散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房间内的疏散:即从室内最不利点向房间门的疏散;走向内的疏散:即从房间门外侧到楼梯间入口处的疏散;楼梯间内的垂直疏散;从楼梯间出口至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

如果以上通道被烟火封堵,可考虑利用阳台、屋顶、落水管、避雷线等脱险。但应注意查看是否足够牢固,防止攀队上去以后断裂脱落,造成意外伤亡。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多掌握一些火场逃生自救的要决,也许在险境中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1、当火灾袭来时,应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仔细审视所处的环境,尽可能

地调集、寻找所处位置的信息,在大脑中寻找到并制定出最佳逃生路线,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2、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为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等捂住

口鼻、匍匐撤离,必要时可爬行。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的最佳方法。应特别注意的是,在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否则,有可能立即中毒。在逃生烟雾区时,要朝明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