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政治史)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政治史)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政治史)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秦皇岛市木井中学高一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2、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国D.秦朝

4、以下有关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5、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7、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地区是()

A.陕西

B.云南

C.河北

D.河南

8、唐代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请问它们属于哪个机关?()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9、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澎湖和琉球B.河北、山东C.西藏D.岭北10、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①参知政事②三司使③通判④枢密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

B

C D

12、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13、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14、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15、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16、一名英国人1841年底来到中国,下列哪一项是他当时有可能做到的事情()A.在上海开办一家商行B.在香港岛上建造了一套别墅

C.跟随英国军舰到武汉采购货物D.与清政府协商从中国进口一批货物的关税17、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D.领事裁判权

18、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19、下列国家中,首先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德国

20、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日两军发生冲突 B.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日双方出兵帮助.C.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D.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2、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23、2001年7月2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这份“贺礼”是

A.“二十一条” B.《辛丑条约》

C.洗劫北京城D.镇压义和团运动

2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已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总理衙门设立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5、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

26、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7、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请问这是

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潘家峪惨案D.南京大屠杀28、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决定B.国内形势决定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2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30、下面这些战役中有明显与其它三个不同,请找出()

A.百团大战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太原会战

31、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

32、童谣也能证史。80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3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34、《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B.农民阶级局限性决定

C.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D.当时紧张的斗争形势

35、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36、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严惩外国侵略者

C.洪仁玕《资政新篇》D.反对封建统治

37、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事变 C.北伐的失利 D.外国的助剿

38、历史上有很多纪年方法,如皇帝号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若将公元

1949年换算成中华民国纪年,则是

A.民国22年B.民国37年 C.民国38年 D.民国49年

39、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B.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C.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40、“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对联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A.学生B.商人C.工人D.市民

41、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4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3、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44、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实践了“走相反的道路”的理论?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创建农村根据地④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

45、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4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47、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48、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种“代行”到什么时候结束?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49、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上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D.中国革命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50、第一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论十大关系》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52、“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指的是

A.两种管理制度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D.两种法律制度

5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和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54、最早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的文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D.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55、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B.1954年C.1958年D.1982年

56、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哪个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A、台湾问题

B、澳门问题

C、香港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57、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

制政体

58、读右图历史人物图片。他主持政务以后,频繁更换丞相,破格

选用人才,形成“外朝”和相对应的“中朝”(“内朝”)。他即位后,

还下诏策试贤良,让中央和地方上荐举人才。他在位期间,

该朝代出现强盛局面。他就是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59.右图人物,作为钦差大臣,率领清军打败敌人,使新疆

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时人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该诗赞扬的这位收复新疆的“大将”是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丘逢甲

60、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彻底批判封建迷信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1题15分,第62题12分,第63题14分,共4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有关知识,正确回答问题。

61.(以下所提供的材料你必须认真研读,我们提供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三组为必答题;在第一和第二组中,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

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

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一图二

图二: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探究题第一组(自选):(9分)

①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②第二幅图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抗战,有人说是八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为什么有两种说法?

探究题第二组(自选):(9分)

③指出两个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④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探究题第三组(必做):(6分)

⑤同样是签约,但面对不同的场景,你的内心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你认为两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的是哪幅?请表达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62、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③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国务员实行责任内阁制,辅助大总统,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体现的构建政治体制的原则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进步意义?

材料二: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④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为了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它明确规定了我国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改革开放后,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63、1、你知道吗?袁世凯窃取胜利辛亥革命果实后,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彻底失败,袁世凯也一命呜呼。当时有人写了一副上下联字数故意不同的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你知道这是什么用意吗?

2、在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的军队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中,共产党员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后来有人指责陈赓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我们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年的仗了吗?”陈赓回答说:“当时,如果蒋介石死了,他不就成了烈士了吗?”请你说说看:(1)陈赓应不应该救蒋介石的性命?他的回答是否有道理?(2)如果蒋介石当时死了,中国是否可以避免此后长期的国共武装对抗?为什么?(3)你如何看待那位指责陈赓的人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

答案:61、(1)①“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分)

②第一种说法:1931年九一八事件,日军侵略东北,中国义勇军奋起抗击。因此是14年。第二种说法: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民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因此是八年。(各2分)

(2)③清王朝、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不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组织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6分)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有力的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根本的是中国人民的持久顽强的抗战。(3分)

⑤[ 评分细则:此为开放式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但是,相关教师要实现讨论一下按照两个层次给分。指出心情,指出理由。主要是看理由是否充分。充分给2分,不够充分给1分。毫无道理则不给分。但是,如果写出下列的心情,可以给1分] 图一、“悲愤”:“悲伤”――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2分)

图二、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2分)62题:(1)三权分立原则;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2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4分)

63、

2、(1)应该救蒋介石。陈赓的回答有道理。因为当时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封建军阀,蒋介石从事的是革命的正义战争。(2)不能避免。中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帝国主义有密切关系。在革命高潮到来时,中国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拉拢下,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有其必然性。即使蒋介石当时死了,也会有别人来代替。如汪精卫等人。中共当时处于幼年时期,政治上还不成熟,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统治地位,无力阻止国

民党的叛变。(3)那位指责陈赓的人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