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3.2

课时备课3.2
课时备课3.2

丰城初中课堂自主学习指导纲要

学习内容:Module3 Journey to space 学生姓名:班级:Unit2 We haven’t found life on other planets yet.

备课人:贾乐祥序号:2

八年级科目英语第 3 周日期:2012.9.17

【目标定向】

1. To use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to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a passage

2. To use present perfect tense.

【教学重难点】

1)millions of数百万的; billions of数十亿的

2)go around围着转: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地球围着太阳转。

3)none of(三个以上事物中没有None of us has been to the zoo. 我们中没有人去过动物园。

4)be called被叫做=be named The man is called Lao Wang. 那个人被叫做老王。

【学生先学】

Ⅰ.写出下列单词

1.太阳系

2.行星

3.没有一个

4. 我们星系的一部分

5.星系

6. 围绕太阳转

7. 太阳系

8.the Milky Way 9.它们中一个也没有

10. 在宇宙中11在地球上12.恒星__________

Ⅱ根据首字母完成单词

1.He is a . No one lives with him.

2.Many p look small in space because they are far away from the earth .

3.One thousand million is a b .

4.There are the earth ,the sun ,the moon and many other stars in the u .

5. The maths problem is very difficult. It's b my ability(能力).

【新课学习】

a.快速默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How long has the life been on the eart h?

(2)How many stars in our galax y?

(3)Who has discoverdd any life in space yet?

b.再次阅读文章,把下列单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planet solar system star universe galaxy

c.小组讨论: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内容,判断句子正误,并能够把错误的句子改正过来。

【点拨拓展】

1)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re has been life on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hers has been早就已经有/存在了。There be 句型在现在完成时中的运用形式要注意助动词has或者have位置。

我们想在教室里早就有许多学生了。

We think ther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2)None of them has an environment with air.

None of them它们中一个也没有。其后的谓语动词根据需要用单数。

他们中一个也没有想乘飞船去太空的。

of them to go space by space ship.

3)The stars we see at night are the suns in other solar systems.

The stars we see at night我们在夜晚看到的星星。注意“星星”后面的成分运用。如我们在白天看到的太阳——the sun we see in the daytime

他们在操场上看到的人是我们校长。

The person in the playground is our principle.

4)It is hard to understand how large the universe is.

It’s hard to do sth.干某事很困难.(hard可以用其它的形容词代替变换成不同的意思。如It’s easy to do sth.干某事很容易。It’s exciting to do sth.干某事很令人兴奋。)

5)Scientists have sent lots of spacecraft to look at other planets in our solar system .send sb.sth.= send sth.to sb.

He has sent me lots of photos.(同义句).

注意:当sth.和sb.是代词时,不能相互替换。只能用send sth..to sb.形式。Send it to me. Send me it(错误)

6)Have they tried to send information to us ?

try to do sth.努力做某事try not to do sth努力不要做某事

try one’s best to do sth .尽力做某事

【当堂检测】

Ⅰ. 单项选择

( )1.So far many astronauts _______ the moon.

A.visit

B. visited

C. have visited

( )2.Zhai Zhigang _______ space. He said it was very beautiful after coming back.

A.has gone to

B. have been to

C. goes to

( )3He always ____the factory before seven o’clock. A.reaches B. gets C. arrives

( )4---I can speak only _____ English now.

---You should learn more, because it is very important.

A. a little

B. a few

C. little

( )5. ---Where’s your father? --He _______ to work.

A.has gone

B. went

C. has been

【反馈评价】

Ⅱ句型转换(按括号内的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1.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 you _______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2.He flew to New York.(改为现在完成时) He _______ _______ to New York.

3.They have stayed in China for 2 years.(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 have they stayed in China?

4.He has kept the book for 3 weeks.(改为否定句)He _______ _______ the book for 3 weeks.

Ⅲ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相应形式填空。

1.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re has been life on Earth for _______(million) of years.

2.There are eight _______ (planet) going around the sun.

3.I have some important _______ (information) to tell you.

4.Let me _______(help) you _______(open) the window.

5.The children _______(clean) the classroom already.

实 验 学 校 备 课 卡

实验学校备课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体育 年级:二年级 教师:潘美英

单元备课卡 备课主题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及队 列、队形 总课 时 4 主备人 潘美英执教人潘美英单元 内容总体分析 体育课堂常规的学习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便于安全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队列、队形的进一步学习是上好体育课的最基本基础,让学生养成好的课堂纪律,同时也便于课堂的顺利完成。 单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教会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应该注意的事项,能掌握队列、队形的基础知识。技能目标:让孩子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要领。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养成好的站立习惯,具有良好的纪律组织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队列、队形的动作要领。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一致。 突破重点难点措施一、重复练习 二、小组指导、互帮互助 三、小老师领做示范 四、鼓励性的语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善于动,掌握新知识比较快,但是具体的技术要领不能很熟练地掌握。 教学方 法建议 多鼓励孩子,引导他们积极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授新课。

课时备课卡 课题(室内课)引导课 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及 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课时 1 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上好体育课的课堂常规,能够认真的上好体育课。 2.情感目标: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实地观察学习认识体育场地、设施达到运用现有场地上好体育课的目的。 教学重 难点 初步了解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常规;熟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及活动要求;培养体育的兴趣。 教法与 学法 多媒体授课,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准备部分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3.安排见习生 二、基本部分1、教师语言要清晰、声音要洪 亮。 2、教师进行自我介绍。 1、课前准备 让学生知道要从身心 两方面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做好服装准备,使学生了解 该如何请假、迟到了怎么 办。 2、课中要求 使学生明白,自己已是 一个小学生了,要以《小学 生守则》来要求自己。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利用老师安排的场地 学生坐在教室里按 自己的座位坐好。 学生坐在教室里按自己 的座位坐好,认真听讲, 不能乱讲话,不准开小 差,随时做好记录。

一单元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简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3.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8-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 具体安排: 《桂林山水》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3课时

五、教学措施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光”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两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一组成。 本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对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生字,读会要认的字,掌握识字的规律。 2.在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生字,注意左右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字的间架要求。 3.了解偏旁的意义,区别形近字。 (二)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以实践促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喜欢识字,主动识字。

四、教学措施: 1.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2.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学具准备: 拼音、生字卡片 六、课时安排: 1 古诗两首两课时 2 找春天两课时 3 开满鲜花的小路两课时 4 邓小平爷爷植树两课时 语文园地一三课时口语交际一课时 七、教后记: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以及《一匹出色的马》。其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抒发了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以及向雷锋学习的美好愿望;《千人糕》以对话的形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匹出色的马》是一篇富于童趣的文章,说明了想象在童心世界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二》,力求从字、词、句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单元认知回顾,夯实语文基础,并通过写话、背诵以及阅读等训练,让他们进一步形成语文知识积累,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更好地培养阅读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27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中位线定理课时集体备课卡

课时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课题中位线定理主备人参与者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教者 学习目标1、经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会证明中位线定理。 2、会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探索并了解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3、体会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作用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 重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与运用。难点:转化等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法观察归纳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1、如右图,若D、E分别是边AB 、AD的中点,你能得出DE与BC的关系吗! 2、若过D作DE′∥BC,交AC于点E′,则E与E′有何关系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学课本第34页至第35页例题1上方所有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说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2)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初步给予证明。 *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 合作交流: (1)各自证明方法的交流,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2)小组同学合作探讨梯形 的中位线定理。 思路1:将梯形的中位线转化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借助于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获得

证明,如图(2),这样添加辅助线后,把线段AD转化到CG,EF就是△ABG 的中位线,从而命题得到证明 思路2:EF=(AD+BC)意味着EF是AD、BC的平均值,因而可否截长补短。 如图(3) ; (四)精讲点拨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2)第37页例题2。 练习 达标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拓展提升 ( 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的所 形成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请你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都 是——————————形。 2、——————————的四 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3、——————————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4、——————————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1 教学预案调整与补充 课题一: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例2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 算),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一第1、2、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再引导学生总结含有同一级运 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 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 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 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主题图情景,引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根据信息条件提出问题。 (1)说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的问题直接 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滑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

1 教学预案调整与补充少人?等等。 二、结合情景,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 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 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71 —44+85 =27+85 =113 (人) 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上到来的85 人, 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 3X 6 6 - 3X 987 =392X 6 =2 X 987 =1974 (人)=1974 (人) 答: 第一种方法中,因为是照这样计算,就是照每天接待同样多人数计 算,先算出987- 3 一天“冰雪大地”接待的人数392人。再算6个一天 接待的人数392X 6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 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 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 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 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资料讲解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知识结构: 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 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各学科课时备课要求

语文备课要求 一、拼音教学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按课制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但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 3.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5.教学时间。 6.教学过程。 7.限时作业。 8.板书设计。 9.反思。(以单元为单位写写自己的教学所得、所思。) (二)教学思路 1.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2.学习发音。要求:指导发音时要注意发音部位、口型、气流和音的长短。 3.学习拼音的形,指导书写。 4.拼读练习。 5.归纳总结拼音规则。 6.认读字词,识写生字。 7.读背儿歌。 二、阅读教学 精读课文: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课后要求确定,内容要具体。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但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把课文重点、感情朗读训练点和读说结合训练点融入教学目标中,不必单独按条目列出。

3.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5.预习提纲(如果设计的是预习学案,备课可设计成教学案)。 6.教学时间。 7.教学过程。可以不分课时。提倡长文短教,一篇文章尽量一课时教完。 8.限时作业。检测预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 9.板书设计。 10.反思。(以单元为单位写写自己的教学所得、所思。) (二)教学思路 1.课堂导入。 2.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1)成果展示。展示预习成果,评价预习情况、激发预习兴趣,指导归纳预习方法。 (2)精讲点拨。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内容、不能掌握的知识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加以解决,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拓展延伸。 4.系统总结。 5.限时作业。限时闭卷检测学习效果。 略读课文: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课后要求确定。 3.教学准备。 4.教学时间。 5.教学过程。 6.限时作业。 (二)教学思路 先由学生参照导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重点,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或内容或写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略读课文可以每篇一课时,可以两篇一课时,也可以和精读课文结合在一起学习。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

电子备课第一单元教案(单元备课) 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李俊执教人:李俊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李俊第1 课时,总第3 课时

复返!著名作 家朱自清先生 也曾在他的文 章中表达了这 样的感叹,这 节课就让我们 一起来感受时 间的匆匆。板 书课题。 把课文读正确 读准词语:匆 匆、遮挽、徘 徊、蒸融、凝 然、茫茫然、 伶伶俐俐涔 涔、潸潸、遮 挽。 时间是个看不 见,摸不着的 东西,它的流 逝更是难以描 写,可作者是 运用什么样的 语言把它描写 得如此生动, 活泼呢?(作 者用了排比的 方法写出了时 间匆匆而过; 作者用了拟人 的方法写出了 时间在我们没 有察觉的时候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播放课件5)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播放课件6): 说: “我觉得一一”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播放课件7): 说:“我觉得一一”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写:联系自己的生 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一句。说:体会到了什 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 一句。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就溜走了反思拓展,不再“头涔涔而泪潸潸” 1、时光就是这 样稍纵即逝,在我们的叹息中闪过去了。读到这里,我真有一种坐不住了的感觉,你又想到了什么呢?(以前浪费时间,惭愧!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的……)2、作者又想到 了什么 呢?我们合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秋天》课时备课(2课时)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主备人:孙明使用人:累计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阅读示范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 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 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 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 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 “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 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 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 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 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知识结构: 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 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 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 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单元备课) ——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 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也大致完善。 2、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新知识,并能不断地联系旧知识迁移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可以合作探索。重视估算:估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方面的目标,更是意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要把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先进行估算,能通过估算对计算的结果作大致的判断。计算结束之后,也要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让学生体验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学注意渗透估算,经常使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3、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及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和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方 法;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 一、课时安排: 12课时。

如何进行单元的整体备课

如何进行单元的整体备课 一、对一个单元整体的把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首先要清楚整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分几个课时教学,每个课时的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清楚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大目标又可以分成哪些子目标,每个目标具体在哪一课时落实。 3.分析整个单元的重难点在哪里,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如何突破这些难点,解决这些重点,尽可能地减少错误。 二、着眼点要“远”、切入点要“准”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必备功课。首先,通熟教材整个体系和单元教材体系,把握整个体系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单元体系要达成的阶段性目标,理清了每个阶段应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其次,根据预设的阶段性目标展开小任务式的分配,理清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形成阶梯型的块状教学设计。最后,精化每一个课时教学设计。 三、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开始每一位老师都应读懂教材,读懂目标。理解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的背景下,细读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把目标细化分解,细化到新授课、练习课、整理与复习课的分目标以及各目标之间的联系与递进关系。目标解读充分了,接下来便可以考虑用什么样的载体来开展教学,让孩子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四、平时备课的时候,由于研学没有教参我喜欢先从网络中找相关的内容来结合书中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这样会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把握。了解完一个单元大致脉络,然后再对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来龙去脉也作一个大致的梳理,像我现在是从研学的三年级教到六年级,对于前面学过活动过程和研究方法都基本了解,那就重点关注一下具体实施研究方案的步骤,这样对这个课题整体把握也会有帮助。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是对单元进行整体设计的关键。

《秋天》课时备课(2课时)学习资料

《秋天》课时备课(2 课时)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主备人:孙明使用人:累计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阅读示范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 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时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经历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国际果蔬博览会”吗? 师:“国际果蔬博览会”是国际性的一大盛会。想不想到果蔬博览会现场去看一看?就让我们跟随两名小记者一同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户?

(2)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户?” 谁来列算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 列式96÷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师:究竟平均每天能接待多少个客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活动,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学习。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师: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84÷4 99÷9 计算结束后,交流算法,加深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2.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试着把思考过程写出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方法一:480÷4,480是48个十,48÷4=12,12个十是120. 师:听到这位同学的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师总结:大家能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真了不起。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算法?

课时备课

5.泉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通过教师引导、总结学法、学生自读自悟三层次使学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3.学习用添加提示语的方法了解泉水心情,体会泉水奉献并快乐着的精神。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通过教师引导、总结学法、学生自读自悟三层次使学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添加提示语的方法了解泉水心情,体会泉水奉献并快乐着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词句。 教学重点: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结合单元学习本课 (一)学习单元提示 1.今天我们就要开始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关于哪方面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前面的单元提示。 2.指名读。 3.提问:你听懂了什么,这一单元的课文讲的是什么道理。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泉水

二、初读课文,学记生字 (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会认的字在课文中的词语。 (二)学习字词 1.指名读:带拼音先读字,再读词 2.全班齐读生字、词语 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自己试试 4.开火车读 5.小组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教师字理介绍生字 6.除了这些词语外,你还积累了哪些词语 偏正词组的积累:灿烂的世界、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 数量词的使用:一股清泉一座天然水塔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过渡:认识了这些生字和词语后,请你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二、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一)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2.教师指导朗读难句: 3.再读课文,找找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生生间互相交流解答 三、观察田字格,指导书写 (一)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读今天要写的字,替他找个词语小伙伴 生组词 2.师讲解:瓦---象形字,像房上瓦片相互交扣的样子(出图) 注意这个字的笔顺是: 观察田字格,指导书写,实投展示 3.师讲解:泉---象形字(出古字图)甲骨文像水从泉眼里流出来,现在可形象记 为白水为泉 观察田字格,指导书写,实投展示 4.指导田字格范写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第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P2-3例1、例2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培养初步推理能力。 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四、课型新授 五、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在我们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它们在什么方向?今天我们请小导游来给大家介绍: (以天安门为中心,天坛在南面;地坛在北面;颐和园西面……) 师:要想当好小导游员,了解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方向 (二)认识东南西北 1.出示北京地图(或学生给客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1)在地图上找一找公园的位置(学生可能用上、下、左、右;也可能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同学们不仅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能用东西南北,真的了不起。那你们知道吗,我们看地图时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上北下南。 (2)看地图,你能用东西南北来给大家介绍一个的位置吗?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2.找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在生活中,你有哪些辨认方向的好方法? (1)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时在南方。 (2)夜晚时,北极星在北边 (3)指南针(指针指着南方) (4)树叶的密的一边是南边。 …… 轮船在大海,飞机航行要用到什么 3.在教室里辨认方向 刚才说了许多辨认方向的方法,那在教室里你还能辨认东、南、西、北方向吗?(1)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教室的方向?(根据阳光或已有经验) (2)如果不知道方向,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由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看书第7页) (3)介绍指南针的使用,找到教室的四个方向后学生自己活动(转,体会按顺时针方向) 观察这四个方向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4)根据指南针确定教室的方向后,学生活动 请一个学生站起来,面向东伸开双臂,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汇报:面向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按顺时针记忆(板书) 追问:当你面向西、北、南时,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自己站起来找一找。 汇报:面向北时, 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面向西时,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面向南时,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5)小结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知道一个方向后就能辨别其它三个方向的?(先找对面,再按顺时针、按东、南、西、北方法) (三)绘制教室平面图 1.知道教室的方向了,你能按照教室里物品排放位置的画出平面图。 2.学生活动画图

三年级数学课时备课

一单元: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1 课时: 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 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课前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4、预习提纲: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 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5、学习过程 任务( ): 导: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 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学: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讲: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 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练:自主练习P6—1、2 评: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 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自主练习P6—1、2 6、当堂检测:6——7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7、教后记: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克,千克,吨。‘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将阅读作为践行“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的同时,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本组教材由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一》及《回顾·拓展一》组成,选编内容都紧紧围绕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写出一个小女孩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事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老的访谈录,是一老一少对阅读的交流,使读者得到了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名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开展

教师备课本(模板)

教师备课本(20 ~20 学年第学期) 院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职称 20 年月日

注意事项和要求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训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教案按每堂课(2-3节)为一单元设计编写。 一、教师备课本编写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本组成部分:封面、课程概况、教学进度表、课程教案。 2、课程概况: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码、课程模块、考试方式、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教学目的要求、能力培养及教学重难点等。以上课程信息内容必须同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保持一致。 3、教学进度表: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具体计划表,教师在编写教学进度表时应明确规定周次、时间、授课题目、学时分配等信息。 4、课程教案:是教师备课本的主体部分,其基本要素包括授课题目、相应章节、授课时间、课时、教学方式、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仪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备注、课后小结。 5、理论课和实践课统一用此备课本。无论是手写还是打印稿,统一用此备课本模板,打印稿除课程概况外,其余统一双面打印。 二、课程教案编写注意事项: 1、授课主题:是所讲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为便于开展模块化教学,其内容名称可以异于章节名称。 2、教学重点、难点:指该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实践教学还包括实践操作训练的主要指导要点;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指导方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法等。 4、教具仪器:指课堂教学中用到的所有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包括备课本、教材、模型、图表、直尺、电脑、多媒体课件等,实践教学包括所用到的实践仪器设备。 5、教学设计:又称教学安排(流程),是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安排,可供参考(但不限于)教学设计选项有:考勤点名、作业反馈、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内容、课后小结、知识拓展、延伸阅读、布置作业等,具体可视实际教学内容安排以上某些选项组成该堂课的教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设计还可补充实践步骤或实践流程。不同专业,其课堂教学设计也可有不同特色。 6、教学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各项内容的具体化,教学设计的各项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依次写出。 7、教学备注:用于批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思维的实际案例,或实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 8、教学后记:是教师完成本堂课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教学后记必须手写。

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鲁教版(新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班级六年级班学科英语备课时间2014 备课教师 课题:Period Two (Section A 1a,1b,4a)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1.识别和掌握八个人名。 2.学会早上见面打招呼的用语。 3.词汇: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4.句型:Hello! Good morning! 教材分析 (重难点): Difficulties: 八个人名的掌握 教学方法:1.以趣激学:采用做游戏和猜谜等学生 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以放促学:开放地处理教材,插入大 量有趣的图片、增加多种趣味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图文信息, 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整合。 3.以任务导学:以话题为纲,以任务为 主线,以合作交际为方式,培养学生

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有关八个人物的卡片 2.多媒体视频音频 3.相对应的课件和知识点 4.课上需要用的道具等。 学情分析:Unit 1是该教材的第一单元,又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单元,总体内容不多,也不是很难,关键是做好一个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没基础的同学克服心里的畏难情绪,感觉到英语不难又很有趣;让有基础的同学更进一步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流程:Step1. Presentation. Show a picture of a girl and give the name under the picture, teach Cindy. In the same way teach the other seven names. Step2.Game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se eight children as quickly as possible. Let the Ss tell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