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

GBZ 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
GBZ 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 B 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 B Z2),特制定本标准三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包括铬酸盐(C h r o m a t e s)二重铬酸盐(D i c h r o m a t e s)和三氧化铬(C h r o m i u mt r i o x i d e)等]的浓度三本标准是总结二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三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三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三同时代替G B/T16019 1995二G B/T16020 1995三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三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二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二钱位成二叶能权和黄振侬三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三

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357.9n m波长下,用乙炔 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

3.2仪器

3.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三

3.2.2采样夹,滤料直径40m m三

3.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 m三

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三

3.2.5烧杯,50m l三

3.2.6电热板或电砂浴三

3.2.7具塞刻度试管,10m l三

3.2.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 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铬空心阴极灯三

3.3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三

3.3.1高氯酸,ρ20=1.67g/m l三

3.3.2硝酸,ρ20=1.42g/m l三

3.3.3消化液,高氯酸?硝酸=1?9三

3.3.4硝酸溶液,1%(v/v)三

3.3.5标准溶液:称取0.2828g重铬酸钾(光谱纯,于105?干燥2h),溶于水中,加1m l硝酸,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三此溶液为1.0m g/m l标准贮备液三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 l铬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

3.4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三

1

3.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三

3.4.3 个体采样:

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三

3.4.4 样品空白:

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三

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三

3.5 分析步骤

3.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 l 消化液,

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160?左右,

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硝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10.0m l ,摇匀,供测定三若样品液中铬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硝酸溶液稀释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

3.5.2 工作曲线的绘制:取6只烧杯,各加1张微孔滤膜,分别加入0.0二1.0二2.0二3.0二

4.0二

5.0m l 铬标

准溶液,各加5m l 消化液,然后同样品处理,制成10.0m l 样品溶液,配成0.0二1.0二2.0二3.0二4.0二5.0μg /m l 铬浓度标准系列三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357.9n m 波长下,

用富燃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铬浓度(μ

g /m l )绘制工作曲线三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后,由工作曲线得铬浓度(μg /m l )三3.6 计算

3.6.1 按式(

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 o =V?

293

273+t ?P 1

01.3(1)………………………………………………式中: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 P a

三3.6.2 按式(

2)计算空气中铬的浓度:C =

10c V o

(2)

…………………………………………………………式中:

C 空气中铬的浓度,m g

/m 3

;10 样品溶液的体积,m l ;c 测得样品溶液中铬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

g /m l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三

3.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三

3.7 说明

3.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1μ

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013m g /m 3

(以采集75L 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0.1~10μ

g /m l ;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三3.7.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5%三

3.7.3 消解温度对铬的回收率有影响,应控制温度在200?以下,挥发干时降至160?三平均消解回收率>95%三本法测定的是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总量三

3.7.4 在标准和样品溶液中各加入3m l 100g /L 硫酸钠溶液,加1滴酚酞指示剂,用100g

/L 氢氧化钠2

G B Z /T 1

60.7 2004

G B Z/T160.7 2004溶液调至红色,再用1+2硫酸溶液褪去红色三然后用硝酸溶液稀释至10m l三这样处理后, 1000μg C u2+二C a2+二C o2+二M o6+二N i2+二S i O32-二A l3+二F e3+二Z n2+,200μg M n2+二P b2+等不产生干扰三4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4.1原理

空气中三氧化铬二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用水采集,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离子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在55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三

4.2仪器

4.2.1冲击式吸收管三

4.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 i n三

4.2.3具塞刻度试管,10m l三

4.2.4分光光度计三

4.3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和酸为优级纯或高纯三

4.3.1硫酸,ρ20=1.84g/m l三

4.3.2硫酸溶液,25%(v/v)三

4.3.3二苯碳酰二肼溶液:称取0.25g二苯碳酰二肼[(C6H5四N H四N H)2C O],溶于100m l丙酮中;于冰箱内保存可稳定15d三

4.3.4铬标准溶液:称取0.2828g重铬酸钾(光谱纯,于105?干燥2h),溶于水中,并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三此溶液为1.00m g/m l标准贮备液三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0.0μg/m l 铬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

4.4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

4.4.1样品采样:在采样点,用一只装有10.0m l水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三

4.4.2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 l水的冲击式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

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三样品尽快测定三

4.5分析步骤

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的进气管内壁3次,摇匀,取5.0m l于具塞刻度试管中,加5.0m l水,摇匀,供测定三若样品液中铬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硝酸溶液稀释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

4.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二0.10二0.20二0.40二0.60二0.80二1.00m l铬标准溶液,各加水至10.0m l,配成0.0二1.0二2.0二4.0二6.0二8.0二10.0μg铬标准系列三向各标准管中加入0.2m l硫酸溶液和1.5m l二苯碳酰二肼溶液,摇匀三放置15m i n后,于55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铬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三

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铬含量(μg)三

4.6计算

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

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铬的浓度:

…………………………………………………………

C=2m V o(3)

3

G B Z/T160.7 2004

式中:

C 空气中铬的浓度,m g/m3;

m 测得样品中铬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三

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三

4.7说明

4.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 g/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0.05~1.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1.4%~4.7%三

4.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5%三

4.7.3本法15m i n显色完全,颜色可稳定90m i n三最佳测量吸光度的时间为15~30m i n三

4.7.4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酸度应控制在0.05~0.3m o l/L硫酸溶液,最佳为0.2m o l/L三4.7.5 F e3+对本法干扰较大,少量C u2+二M o2+二C d2+二C r3+不干扰测定三

5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分别测定

5.1原理

空气中可溶性三价铬和六价铬化合物,用碱性微孔滤膜采集,洗脱后,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六价铬;经氧化后,测定六价铬与三价铬总量,再计算出三价铬的量三

5.2仪器

5.2.1碱性微孔滤膜,孔径0.8μm三使用前,将微孔滤膜在水中煮沸10m i n,换水后再煮沸10m i n,取出晾干三再在甲酸钠 碳酸钠溶液中浸泡1m i n,取出晾干三

5.2.2采样夹,滤料直径40m m三

5.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 m三

5.2.4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 i n三

5.2.5具塞刻度试管,10m l三

5.2.6水浴锅三

5.2.7分光光度计三

5.3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三

5.3.1硫酸,ρ20=1.84g/m l三

5.3.2甲酸钠 碳酸钠溶液:取50g/L甲酸钠溶液和50g/L碳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三

5.3.3硫酸溶液,25%(v/v)三

5.3.4高锰酸钾溶液,40g/L三

5.3.5叠氮化钠溶液,40g/L三

5.3.6二苯碳酰二肼溶液:称取0.25g二苯碳酰二肼[(C6H5四N H四N H)2C O],溶于100m l丙酮中;于冰箱内保存可稳定15d三

5.3.7标准溶液:称取0.2828g重铬酸钾(光谱纯,于105?干燥2h),溶于水中,加1m l硝酸,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三此溶液为1.0m g/m l标准贮备液三临用前,用水稀释成10.0μg/m l铬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

5.4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

5.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碱性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3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三5.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碱性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三

4

G B Z/T160.7 2004

5.4.3个体采样:将装好碱性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三

5.4.4样品空白:将装好碱性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的具塞刻度试管内运输和保存三样品应在3d内测定三

5.5分析步骤

5.5.1样品处理:往装有采过样滤膜的具塞刻度试管内加入10.0m l水,浸泡30m i n,并不时振摇,取出滤膜后,取出5.0m l溶液置于另一只具塞刻度试管中,供测定三若洗脱液中铬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水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

5.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二0.10二0.20二0.40二0.60二0.80二1.00m l铬标准溶液,各加水至10.0m l,配成0.0二1.0二2.0二4.0二

6.0二8.0二10.0μg铬标准系列三向各标准管中加入0.2m l硫酸溶液和1.5m l二苯碳酰二肼溶液,摇匀三放置15m i n后,于55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铬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三

5.5.3样品测定:

5.5.3.1六价铬的测定:在一只样品管中,加水至10.0m l;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进行测定三测得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得六价铬含量(μg)三

5.5.3.2三价铬的测定:在另一只样品管中,加入数滴高锰酸钾溶液,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30m i n;若红色褪去,则补加高锰酸钾溶液,确保红色保持到加热完三滴加叠氮化钠溶液至红色褪去三取出冷却,加水至10.0m l三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进行测定三测得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得铬总含量(μg)三用铬总含量减去六价铬含量,即为三价铬含量三

5.6计算

5.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

5.6.2按式(4)计算空气中六价铬或三价铬的浓度:

………………………………………………………

C=2四m V o(4)式中:

C 空气中六价铬或三价铬的浓度,m g/m3;

m 测得样品溶液中六价铬或三价铬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三

5.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三

5.7说明

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 g/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0.05~1.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1.4%~4.7%三

5.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5%三平均洗脱效率>96%三

5.7.3本法15m i n显色完全,颜色可稳定90m i n三最佳测量吸光度的时间为15~30m i n三

5.7.4 F e3+对本法干扰较大,少量C u2+二M o2+二C d2+不干扰测定三

5

挥发性有机物voc列表

挥发性有机物(voc)列表 Gas English Name 气体英文名称Chinese Name 对应中文名称 Acetaldehyde 氧化乙烯 Acetic Acid醋酸Acetic Anhydride醋的醋酐 Acetone丙酮 Acetonitrile氰代甲烷 Acetylene乙炔 Acrolein丙烯荃 Acrylic Acid压克力的酸 Acrylonitrile丙烯腈 Allyl alcohol丙醛﹑乙烯甲醇 Allyl chloride烯丙基氯﹑3-氯丙烯Ammonia氨 Amyl acetate, n戊完基醋酸盐,n Amyl alcohol戊完基酒精 Aniline苯胺 Anisole苯甲醚=茴香醚 Arsine三氢砷化﹑胂Asphalt, petroleum fumes柏油, 石油臭气Benzaldehyde苯甲醛 Benzene苯

Benzenethiol硫醇 Benzonitrile氰苯﹑苯甲精 Benzyl alcohol苯甲基酒精 Benzyl chloride苯甲酰氯 Benzyl formate苯甲基蚁酸盐Biphenyl联苯基Bis(2,3-epoxypropyl) ether醚 Bromine嗅 Bromobenzene溴苯 Bromoethane溴乙烷Bromoethyl methyl ether, 2甲基醚,2 Bromoform氯仿Bromopropane, 1丙烷,1 Butadiene丁二烯Butadiene diepoxide, 1,3丁二烯二聚物Butane, n正丁烷,n Butanol, 1正丁醇 Butene, 1保松泰 Butene, 1丁烯Butoxyethanol, 22-丁氧基乙醇 Butyl acetate, n乙酸正丁酯 Butyl acrylate, n丙烯酸正丁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关于油漆环保性要求和应对措施 voc含量限制 1.1什么是voc,各国定义不同。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英文缩写。其定义有好几种,例如,美国astmd3960-98标准将voc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美国联邦环保署(epa)的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有关色漆和清漆通用术语的国际标准iso4618/1-1998和德国din55649-2000标准对voc的定义是,原则上,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同时,德国din55649-2000标准在测定voc含量时,又做了一个限定,即在通常压力条件下,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的任何有机化合物。巴斯夫公司则认为,最方便和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沸点来界定哪些物质属于voc,而最普遍的共识认为voc是指那些沸点等于或低于250℃的化学物质。所以沸点超过250℃的那些物质不归入voc的范畴,往往被称为增塑剂。 这些定义有相同之处,但也各有侧重。如美国的定义,对沸点初馏点不作限定,强调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不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就叫作豁免溶剂,如丙酮、四氯乙烷等。而世界卫生组织和巴斯夫则对沸点或初馏点作限定,不管其是否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国际标准iso4618/1-1998和德国din55649-2000标准对沸点初馏点不作限定,也不管是否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只强调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挥发 可将这些voc的定义分为二类,一类是普通意义上的voc定义,只说明什么是挥发性有机物,或者是在什么条件下是挥发性有机物;另一类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也就是说,是活泼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非常明显,从环保意义上说,挥发和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这两点是十分重要的。不挥发或不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就不构成危害。这也就是欧洲将溶剂按光化臭氧产生潜力来分类的原因。 1.2对工业防护涂料的voc限制有哪些 中国目前尚没有对工业漆的限制,但对室内装修用涂料有这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如下: 1.2.1.gb18581--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04

C 52 GBZ xx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 2004年12月1日实施————————————————————————xx卫生部发布 GBZ/T 160.7-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包括铬酸盐(Chromates)、重铬酸盐(Dichromates)和三氧化铬(Chromium tr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 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019- 1995、GB/T 16020-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xx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伯洪、钱位成、叶能权和黄振侬。GBZ/T 160.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原理 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 357.9 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表

. Chinese Name Gas English Name 对应中文名称气体英文名称氧化乙烯Acetaldehyde Acetic Acid 醋酸醋的醋酐Acetic Anhydride Acetone 丙酮Acetonitrile 氰代甲烷 乙炔Acetylene 丙烯荃Acrolein Acrylic Acid 压克力的酸丙烯腈Acrylonitrile 丙醛﹑乙烯甲醇Allyl alcohol 氯丙烯Allyl chloride 烯丙基氯﹑3-Ammonia 氨,n 戊完基醋酸盐Amyl acetate, n

Amyl alcohol 戊完基酒精Aniline 苯胺 =茴香醚苯甲醚Anisole 三氢砷化﹑胂Arsine , 石油臭气Asphalt, petroleum fumes 柏油苯甲醛Benzaldehyde Benzene 苯Benzenethiol 硫醇 氰苯﹑苯甲精Benzonitrile Benzyl alcohol 苯甲基酒精Benzyl chloride 苯甲酰氯Benzyl formate 苯甲基蚁酸盐 联苯基Biphenyl Bis(2,3-epoxypropyl) ether 醚Bromine 嗅 溴苯Bromobenzene Bromoethane 溴乙烷,2 甲基醚Bromoethyl methyl ether, 2 Bromoform 氯仿 1 Bromopropane, 1

丙烷,. . 丁二烯二聚物Butadiene diepoxide, 1,3 ,n 正丁烷Butane, n 正丁醇Butanol, 1 Butene, 1 保松泰Butene, 1 丁烯 丁氧基乙醇2-Butoxyethanol, 2 Butyl acetate, n 乙酸正丁酯Butyl acrylate, n 丙烯酸正丁酯Butyl mercaptan 丁硫醇 2 丁胺,Butylamine, 2 丁胺Butylamine, n 莰烯Camphene 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 Carbon tetrabromide 四溴甲烷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碳酰硫化物Carbonyl sulphide Chlorine 氯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CFC)

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

常见的物质 表B.1 常见的A类物质 序号名称CAS号序号名称CAS号序号名称CAS号 苯71-43-27环氧氯丙烷106-89-813三氯乙烯79-01-6 1 苄基氯100-44-78环氧乙烷75-21-814双氯甲醚542-88-1 2 丙烯酰胺79-06-19甲醛50-00-015四氯乙烯127-18-4 3 氯甲甲醚107-30-216苯酚108-95-2 41,3-丁二烯106-99-010 氯乙烯75-01-411丙烯醛107-02-8172-硝基甲苯88-72-2 5 三氯乙醛75-87-6121,2,3-三氯丙烷96-18-4182-甲基苯胺95-53-4 6 注:不仅限于上述物质。 表B.2 常见的B类物质 序号名称CAS号序号名称CAS号序号名称CAS号 苯乙烯100-42-515乙酸乙烯酯108-05-429乙醚60-29-7 1 对二氯苯106-46-716丙烯酸乙酯140-88-530三甲胺75-50-3 2 二噁烷123-91-117邻苯二酚120-80-931丙烯腈107-31-1 3 间-二甲苯108-38-332对氯苯胺106-47-8 41,3-二氯丙醇96-23-118 二氯甲烷75-09-219乙苯100-41-433氯丁二烯126-99-8 5 呋喃110-00-920乙酸丙酯109-60-434二氯乙酸79-43-6 6 环氧丙烯75-56-921甲基异丁酮108-10-1351,2-二氯乙烷107-06-2 7 对-二甲苯106-42-322二甲胺124-40-336硝基苯98-95-3 8 四氢呋喃109-99-923甲苯108-88-337乙二醇107-21-1 9 二甲基亚砜67-68-524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38五氯苯酚87-86-5 10 三氯甲烷67-66-325丙烯酸79-10-739丙烯酸甲酯96-33-3 11 四氯化碳56-23-526丁醛123-72-840正丙醚111-43-3 12 硝基甲烷75-52-527邻-二甲苯95-47-641丙烯酸正丁酯141-32-2 13 乙醛75-07-028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42丙烯酸异丁酯106-63-8 14 注:不仅限于上述物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 标准号:GBZ/T 160.37-2004 替代情况:替代 GB/T 16029-1995;GB/T 16109-1995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起草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04-05-21 实施日期:2004-12-01 点击数:2441 更新日期:2010年05月18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氯气的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3.1 原理 空气中氯气用大型气泡吸收管采集,在酸性溶液中,氯置换出溴化钾中的溴,溴破坏甲基橙分子结构使褪色;根据褪色程度,于515nm 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定量测定。 3.2 仪器 3.2.1 大型气泡吸收管。 3.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3.2.3 具塞比色管,10ml。 3.2.4 分光光度计。 3.3 试剂 实验用水为无氯蒸馏水。 3.3.1 吸收液:称取0.1000g 甲基橙,溶于约100ml 40~50℃水中,冷却后加入20ml 95%(V/V)乙醇,用水定量转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1ml 此溶液约相当于24g氯。 标定方法: 量取5.0ml 此溶液于100ml 锥形瓶中,加入0.1g 溴化钾,20ml 水和5ml 硫酸溶液(2.57mol/L);用5ml 微量滴定管逐滴加入氯标准溶

常见挥发性有机物 VOCs 及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 OHAPs 名录

附录A 工业常见VOCs和OHAPs名录 CAS号英文名化学品 沸点 (℃) 蒸气压 (20℃下),Pa VOCs OHAPs 71-55-6 1,1,1-trichloroethane 1,1,1-三氯乙烷74.0 13055.56 √√79-00-5 1,1,2-trichloroethane 1,1,2-三氯乙烷113.7 2351.98 √√87-61-6 1,2,3-Trichlorobenzene 1,2,3-三氯苯218-219 32.63 √√107-06-2 1,2-dichloroethane (EDC) 1,2-二氯乙烷83.4 8219.95 √√122-66-7 1,2-Diphenylhydrazine 1,2-二苯肼229 4.54E-02 √√106-99-0 1,3-Butadiene 1,3-丁二烯-4.5 238833.78 √√123-91-1 1,4-Diethyleneoxide 1,4二恶烷131.7 3905.94 √√540-84-1 2,2,4-Trimethylpentane 2,2,4-三甲基戊烷99.238 5107.68 √√79-46-9 2-Nitropropane 2-硝基丙烷119-122 1732.22 √√83-32-9 Acenaphthene 苊231.2 1.20 √√75-07-0 Acetaldehyde 乙醛20.4 99156.72 √√60-35-5 Acetamide 乙酰胺221.15 4.04 √√75-05-8 Acetonitrile 乙腈81.6 9568.53 √√98-86-2 Acetophenone 苯乙酮201.7 35.92 √√107-02-8 Acrolein 丙烯醛53 29485.54 √√79-06-1 Acrylamide 丙烯酰胺231.7 0.166 √√79-10-7 Acrylic acid 丙烯酸116.4 372.08 √√107-13-1 Acrylonitrile 丙烯腈77.3 11447.11 √√107-05-1 Allyl chloride 3-氯丙烯41.6 40226.01 √√62-53-3 Aniline 苯胺184.3 42.74 √√71-43-2 Benzene 苯80.1 9945.23 √√98-07-7 Benzotrichloride 三氯化苄219-223 43.76 √√100-44-7 Benzylchloride 苄基氯179.4 123.10 √√92-52-4 Biphenyl 联苯255.2 1.69 √√542-88-1 Bis(chloromethy1)ether 双氯甲醚182.4 2951.24 √√75-25-2 Bromoform 三溴甲烷149 538.24 √√75-15-0 Carbon disulfide 二硫化碳46.2 39237.87 √√56-23-5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碳76.5 12057.80 √√79-11-8 Chloroacetic acid 一氯乙酸189 18.58 √√108-90-7 Chlorobenzene 氯苯131.7 1197.90 √√67-66-3 Chloroform 三氯甲烷61.1 19416.34 √√126-99-8 Chloroprene 2-氯-1,3-丁二烯59.1 23499.98 √√108-39-4 Cresol and cresylic acid (m-) 间-甲酚202.2 14.22 √√106-44-5 Cresol and cresylic acid (p) 对-甲酚201.9 8.25 √√98-82-8 Cumene 异丙基苯152.392 436.12 √√77-78-1 Dimethyl sulfate 硫酸二甲酯188 61.77 √√ 106-89-8 Epichlorohydrin (l-Chloro-2,3- epoxypropane) 环氧氯丙烷116.1 1655.43 √√ 140-88-5 Ethyl acrylate 丙烯酸乙酯100 3909.83 √√100-41-4 Ethyl benzene 乙苯136.186 950.87 √√75-00-3 Ethylchloride 氯乙烷12.2 133708.04 √√106-93-4 Ethylene dibromide 1,2-二溴乙烷130.2 1346.05 √√107-21-1 Ethylene glycol 乙二醇197.2 7.57 √√75-21-8 Ethylene oxide 环氧乙烷10.3 145672.57 √√ 75-34-3 Ethylidene dichloride (1 .l- Dichloroethane) 亚乙基二氯(1,1 -二氯 乙烷) 183.70 24288.18 √√

GBZT160.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 标准号:GBZ/T 160.3-2004 替代情况:替代GB/T 16023-1995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起草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发布日期:2004-05-21 实施日期:2004-12-01 点击数:366 更新日期:2010年08月03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3原理 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铍离子与桑色素反应生成黄绿色荧光络

合物;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 4仪器 4.1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采样夹,滤膜直径40mm。 4.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膜直径25mm。 4.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4.5烧杯,50ml。 4.6电热板或电砂浴。 4.7离心管,5ml。 4.8具塞比色管,10ml。 4.9荧光分光光度计 仪器操作条件 激发光波长:415nm; 狭缝:10nm; 发射光波长:540nm; 狭缝:8nm。 5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高氯酸,ρ20=1.67g/ml。

第10章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十章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一节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与现状 一、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 在国际上,食品安全不仅是涉及技术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政治和经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0)以及国际动物流行病组织(0IE)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国际贸易中的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制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意义在于: 1.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虽然对食品安全性并无统一定义,但按照现有的普遍认识和理解,食品的安全性应该是:食品中不应含有任何可能损害或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急性、慢性或其他特殊毒性危害,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wHO对食品安全的最新解释为“对食品按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不管哪一种表述,其关键是如何对危害的理解和解释。如哪些物质有毒、有害以及对“不应”、“不能”含有和“不超过”这些措辞的把握和界定。这就需要严密的毒理学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制定安全限值,进一步根据被制定物质在食品中的实际残留量和随食物摄人情况制定限量标准,从而保证食用的安全性。 2。国家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 食品中的危害物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各国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款加以约束。在行使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时,从技术层面上必须要有相应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值作为界定和管理的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安全限量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便于安全质量问题的仲裁以及依法监督管理。 3.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食品生产过程包括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涉及农业、环保、工业、卫生、商业等诸多领域,各个环节存在各种安全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危害因素均可导致终产品的安全危害。所以,食品安全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按照质量安全标准控制则是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4.食品贸易的基本条件 中国加入wT0后,农产品及食品将参与广泛的国际贸易,面临着大进大出的挑战。一方面国外大批农产品将大量走进国门,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的水果、蔬菜、畜牧品、水产品等将大量出口,这一方面带来极好的市场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常常从各自利益出发,以标准的形式筑起各种技术壁垒,限制进口产品的入境。特别是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农产品走出国门的又一道门槛,由标准频频引发的农产品出口受阻,越来越成为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拦路虎。因此,为了满足国内外消费市场需求,参与国际竞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有相应的与国际接轨质量标准,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食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 二、限量标准的内容 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等。 1.农药残留 各地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药种类和品种不尽相同,主要种类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菊酯类农药,以及近年来逐渐增加的生物类农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具体品种多达百余种左右,常见的也有50余种。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所规定的种类也都在100种以上。如美国规定的苹果中农药残留标准中包括

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一、二批).

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 (第一批)151号文规定 序号物质类别物质来源 1 医药废物医用药品的生产制作。 2 染料、涂料废物油墨、染料、颜料、油漆、真漆、罩光漆的生产配制和使 用。 3 有机树脂类废物树脂、胶乳、增塑剂、胶水/胶合剂的生产、配制和使 用。 4 表面处理废物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 5 含铍废物稀有金属冶炼及铍化合物生产。 6 含铬废物化工(铬化合物生产;皮革加工(鞣革;金属、塑料电镀;酸性媒介染料染色;颜料生产与使用;金属铬冶炼(修合金; 表面钝化(电解锰等)。 7 含铜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金属、塑料电镀;铜化合物生产 8 含锌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金属、塑料电镀;颜料、油漆、橡胶加工;锌化合物生产;含锌电池制造业。

9 含砷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砷及其化合物的生产;石油化工; 农药生产;染料和制革业。 10 含硒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及电解;硒化合物生产;颜料、橡胶、玻璃 生产。 11 含镉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镉化合物生产;电池制造;电镀。 12 含锑废物有色金属冶炼;锑化合物生产和使用。 13 含碲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及电解;硫化合物生产和使用。 14 含汞废物化学工业含汞催化剂制造与使用;含汞电池制造;汞冶炼及汞回收;有机汞和无机汞化合物生产;农药及制药;荧光屏及汞灯制造及使用;含汞玻璃计器制造及使用;汞法 烧碱生产。 15 含铊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及农药生产;铊化合物生产及使用。 16 含铅废物铅冶炼及电解;铅(酸蓄电池生产;铅铸造及制品生产;铅 化合物制造和使用。 17 无机氰化物废物金属制品业;电镀业和电子零件制造业;金矿开采与筛选;首饰加工的化学抛光工艺;其他生产过程。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8-2004(精)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8-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 【标准号】GBZ/T160.78-2004 【发布日期】2004-05-21 【实施日期】2004-12-01 【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氮农药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氮农药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的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用聚氨酯泡沫塑料采集,正己烷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仪器 3.2.1采样管,在长60mm,内径10mm的玻璃管内,装两段聚氨酯泡沫塑料圆柱,其间间隔2mm。聚氨酯泡沫塑料圆柱高20mm,直径12mm;使用前,先用洗净剂洗净,再用正己烷浸泡过夜,并洗涤至无干扰色谱峰,干燥后装入玻璃管内待用。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in。 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l。

3.2.5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63Ni源)。 仪器操作条件 色谱柱:1.5m×4mm,OV-101:ChromosorbWAWDMCS=3:100; 柱温:24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310℃; 载气(氮气)流量:50ml/min。 3.3试剂 3.3.1正己烷。 3.3.2OV-101,色谱固定液。 3.3.3ChromosorbWAWDMCS,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少量正己烷,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溴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再准确称量,加正己烷至刻度;由两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正己烷稀释成0.10mg/ml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采样管以3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采样管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3.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将采样管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样后,封闭采样管的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可保存7d。 3.5分析步骤 3.5.1对照试验:将采样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GBZ 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60.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 GBZ/T160.1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 GBZ/T160.1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 GBZ/T160.13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 GBZ/T160.1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 GBZ/T160.1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 GBZ/T160.1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 GBZ/T160.1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 GBZ/T160.1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 GBZ/T160.1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 GBZ/T160.2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 GBZ/T160.2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 GBZ/T160.2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 GBZ/T160.23 —2004 GBZ/T160.2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

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水产品中常见污染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的 研究 1、前言 水产品加工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为主体,加工制造成各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医药等用品。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民健康消费的基础。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污染主要是: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水产品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和寄生虫;②化学有机物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如滥用药物、饲料以及污水排放等;③物理污染,主要是指一些重金属离子之类的。 2、污染介绍 2.1微生物污染 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一次性污染是指鱼虾贝类遭受自然界微生物感染发病,从而导致鱼虾贝类自身的污染。二次性污染是指来自自然环境污染,其中包括鱼虾贝类捕获后的污染,二次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 2.1.1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沿海食物中毒和夏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河流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河流或出水中,抵抗力较强,是世界围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自 1817 年以来,已发生过 7 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创伤弧菌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在医学界和鱼病学界都广为重视。按寄主围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 1 型和生物 2 型两个生物型。2.1.2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我国,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动物性食品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鱼贝虾类水产品是其中之一。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 【标准号】GBZ/T160.43-2004 【发布日期】2004-05-21 【实施日期】2004-12-01 【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联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的联苯用活性碳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仪器 3.2.1活性碳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碳。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ml。 3.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 色谱柱:2m×4mm,FFAP:ChromosorbWAW=10:100。 柱温:210℃; 汽化室温度:270℃; 检测室温度:270℃; 载气(氮气)流量:45ml/min。 3.3试剂 3.3.1解吸液: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 3.3.2FFAP,色谱固定液。 3.3.3ChromosorbWAW,色谱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联苯,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0.50mg/ml联苯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3.4.3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碳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室温下至少可保存5d。 3.5分析步骤 3.5.1对照试验:将活性碳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GBZ T 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 B 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 B Z2),特制定本标准三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铜(C o p p e r)和氧化铜(C o p p e ro x i d e)等]的浓度三本标准是总结二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三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三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三同时代替G B11531 89附录A三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三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业志和周旭三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铜及其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三 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铜烟和铜尘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324.7n m波长下,用乙炔 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 3.2仪器 3.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三 3.2.2采样夹,滤膜直径40m m三 3.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膜直径25m m三 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三 3.2.5烧杯,50m l三 3.2.6电热板或电砂浴三 3.2.7具塞刻度试管,10m l三 3.2.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 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铜空心阴极灯三 3.3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三 3.3.1高氯酸,ρ20=1.67g/m l三 3.3.2硝酸,ρ20=1.42g/m l三 3.3.3消化液,高氯酸?硝酸=1?9三 3.3.4硝酸溶液,1%(v/v)三 3.3.5标准溶液:称取0.1000g铜粉(光谱纯),溶于少量硝酸,用硝酸溶液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三此溶液为1.0m g/m l铜标准贮备液三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 l铜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 3.4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三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 1

总挥发性有机物性质,危害及来源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总挥发性有机物,英文缩写为TV OC,全称为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目前,世界对TVOC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对TVOC的定义为:在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具有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的有机物。美国环境署(EPA)对其的定义是: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铵外,任何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含碳化合物。其主要包括: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细分可分为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而我国在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对于TVOC的定义为:利用TenaxGC或Tenax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化合物。 目前已发现的TVOC气体多达几千种,其中大部分有毒,部分还具有致癌性。总体来说,TVOC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性,在一定浓度下,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引发眼、鼻、咽喉不适。对于孕妇,长期接触低浓度TVOC,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妊娠综合症等,对出生婴儿的体质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TVOC的主要来源有: 1、有机溶液。有机溶液是由有机物为组成介质的溶液,常见的有机溶液有家用化妆品、洗发用品和洗涤剂,还包括生活中常用的黏合剂、油漆、含水涂料等日常工具性用品。 2、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一些易挥发气味的材料,包括建筑室内外使用的涂料、塑料板材、泡沫隔热材料、人造板材等材料。 3、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材料是指建筑物室内涂料或者室内装饰的一些其他容易挥发气味的材料,其中包括墙体涂料、壁纸、容易产生挥发性气味的壁画等材料。 4、纤维材料。纤维材料是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作成的材料,通常情况下可以做地毯、挂毯、化纤窗帘等用品。此类纤维制品在制作中使用的各类染料及其他化学品气味会缓慢散发出来。 5、办公用品。办公用品有的自身具有挥发性。例如油墨,而有的自身并无挥发性,但是在其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要散发大量的热量,其中的一些耗材随着热量一起散发来,例如复印机和打印机就属于这种情形,其工作的过程中会向空气中散发大量有害气体。 6、室外工业气体。室外工业气体是指工业生产或者各种机械散发出来的气体,其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气体、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等。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28-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norganic carbon com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 160.28-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T 173-1999。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溪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正和。

GBZ/T 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3.1 原理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抽入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内,选择性吸收各自的红外线;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其浓度呈定量关系。根据吸收值测定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3.2 仪器 3.2.1 铝塑采气袋,0.5~1L。 3.2.2 双联橡皮球。 3.2.3 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 3.3 试剂 3.3.1 变色硅胶:于120℃干燥2h。 3.3.2 零点校准气 3.3.2.1 一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霍加拉特氧化剂和变色硅胶管净化的清洁空气。 3.3.2.2 二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烧碱石棉或碱石灰和变色硅胶净化的清洁空气。 3.3.3 量程校准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