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函数与极限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函数与极限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

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

法。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用A, B, C…?等表示?

元素: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 a 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则M可表示为

A a i, a2, - - , a n},

M={x | x具有性质P }.

2 2

例如M{x, y)| x, y 为实数,x y =1}.

几个数集:

N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称为自然数集.

N 茨,1,2, , n, }. N 41,2, , n, }.

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

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

Z =4 , -n, , -2, -1, 0, 1,2,…,n, }.

Q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

Q ={巴8 Z,q N且p与q互质} q

子集:若x A,则必有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为A B(读作A包含于B)或B_:A .

如果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A B且B A,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二B.

若A 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 B .例如, N .-Z.-Q..R.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一.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集合的运算

设A、B是两个集合,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简称并),记作A_.B,即

A B x|x A 或x B}.

设A、B是两个集合,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简称交),记作A 7,即

A '

B ={ x|x A 且x =B}.

设A、B是两个集合,由所有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简称差),记作A B,即

A B珂x|x A 且x'B}.

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此时,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称I\A为A的余集或补集,记作A C.

集合运算的法则:

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则

(1)交换律A-B二B_A, A,B=B「A;

(2)结合律(A_.B)_.C=A_.(B_.C), (A「B)「CS「(B「C);

(3)分配律(A_.B)「C=(A「C) _.(B「C), (A「B)_.C=(A_.C)「(B_.C);

⑷对偶律(A_.B)C5A C ' B C, (A「B)C=A C _ B C

(A_.B)C=A C ' B C 的证明:

C 1 1!_r C 口k|->C C C 产l r、r C C C

x (A_.B) x —A 一B二x - A 且x - B=x A 且x B x A' B ,所以(A一B)=A ' B .

直积(笛卡儿乘积):

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组成一个有序对(x, y),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记为A B,即

A B={( x, y)|x A 且y B}.

2 例如,R

R二{(x, y)| x R且y 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R R常记作R .

3. 区间和邻域

有限区间:

设a

(a, b)={x|a

类似地有

[a, b] ={x | a沖也}称为闭区间,

[a, b) = {x | a_x

无限区间:

[a,范)={x | a致}, ( q, b] = {x | x < b } , ( q,他)={x | | x | < 范}.

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

邻域: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记作U(a).

设:是一正数,则称开区间(a「,a二)为点a的:邻域,记作U(a,、J,即

U(a,、) ={x | a -:< x < a :}

{x || x-a|< }.

其中点a称为邻域的中心,:称为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U (a,):

U (a, )={x |0<| x -a |<、}

二、映射

1.映射的概念

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按法则f,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f为从X到Y的映射,记作

f : X-Y ,

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像,并记作f(x),即

y#(x),

而元素x称为元素y(在映射f下)的一个原像;集合X称为映射f的定义域,记作D f,即

D f帜;

X中所有元素的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记为R f,或f(X),即

R f孑(X)^f(x)|x X}.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构成一个映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集合X,即定义域D f二X;集合Y,即值域的

范围:R f Y;对应法则f,使对每个x X,有唯一确定的y孑(x)与之对应.

⑵对每个x?X,元素x的像y是唯一的;而对每个y R f,元素y的原像不一定是唯一的;映射f 的值域R f是Y的一个子集,即R f Y,不一定R f二丫.

例 1 设f : R— R,对每个x =R, f(x) =x .

显然,f是一个映射,f的定义域D f=R,值域R f氓y|y_O},它是R的一个真子集?对于R f中的元素y,除y=0外,它的原像不是唯一的?如y=4的原像就有x=2和x=-2两个?

例 2 设X={(x, y)|x y =1}, 丫理(x, 0)||x|<1}, f : X—;Y,对每个(x, y) X,有唯一确定的(x, 0) - Y与之对应?

显然f是一个映射,f的定义域D f=X,值域R f二Y.在几何上,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周上的点投影到x轴的区间[―1, 1]上.

(3) f :[,]》[-1, 1],对每个x [ , ], f(x)=sin x .

2 2 2 2

f是一个映射,定义域D f=[,—],值域R f=[-1, 1].

2 2

满射、单射和双射:

设f是从集合X到集合Y的映射,若R f二Y,即Y中任一元素y都是X中某元素的像,则称f 为X到Y上的映射或满射;若对X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广次2,它们的像f(x 1)=f(X 2),则称f为X 到Y的单射;若映射f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称f为一一映射(或双射).

上述三例各是什么映射?

2.逆映射与复合映射

设f是X到Y的单射,则由定义,对每个y^R f ,有唯一的x^X,适合f(x)=y,于是,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 f到X的新映射g,即

g : R fr X,

对每个y R f ,规定g(y)=x,这x满足f(x) ^y.这个映射g称为f的逆映射,记作f°,其定义域D f丄二R f,值域R f1我.

按上述定义,只有单射才存在逆映射.上述三例中哪个映射存在逆映射?

设有两个映射

g : X—;Y 1, f : Y 2—;Z,

其中Y 1 Y 2.则由映射g和f可以定出一个从X到Z的对应法则,它将每个x X映射成f[g(x)] Z .显

然,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到Z的映射,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和f构成的复合映射,记作f o g,即

f o g: X >Z,

(f。g)(x)吗g(x)], x x .

应注意的问题:

映射g和f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g的值域R g必须包含在f的定义域内,Rg D f .否则,不能构成复合映射?由此可以知道,映射g和f的复合是有顺序的,f。g有意义并不表示g o f也有意义.即使f。g与g。f都有意义,复映射f。g与g。f也未必相同.

例 4 设有映射g : Rr[-1, 1],对每个x R, g(x)=sin x,

映射f: [_1, 1] >[0, 1],对每个u [-1, 1], f(u)= 1-u2 .

则映射g和f构成复映射f。g: R >[0, 1],对每个x R,有

(f g)(x)二f[g(x)] =f (sinx) = 一1 -sin2x =|cosx|.

三、函数

1. 函数概念

定义设数集D R,则称映射f : D >R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通常简记为

y 甘(x), x^D,

其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D称为定义域,记作D f,即D f=D.

应注意的问题:

记号f和f(x)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前者表示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法则,而后者表示与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但为了叙述方便,习惯上常用记号“f(x), x:二D”或"y=f(x), D”来表示定义在D上的函数,这时应理解为由它所确定的函数 f .

函数符号:函数y寸(x)中表示对应关系的记号f也可改用其它字母,例如“ F”,“

等.此时函数就记作y=?(x), y才(x).

函数的两要素:

函数是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其值域总在R内,因此构成函数的要素是定义域D f 及对应法则f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也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就是相同的,否则就是不同的.

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按以下两种情形来确定:一种是对有实际背景的函数,根据实际背景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

求定义域举例:

求函数yJ _.,X2 -4 的定义域.

x

2

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x=0,且x -4_0. 解不等式得| x |箜.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x | | x | 2},或D=(「:,2]_.[2,::]).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

在函数的定义中,对每个x D,对应的函数值y总是唯一的,这样定义的函数称为单值函数?如果给定一个对应法则,按这个法则,对每个x D,总有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但这个y不总是唯一的,我们称这种法则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例如,设变量x和y之间的对

应法则由方程x2 yU 给出.显然,对每个x [-r,r],由方程x2 y^r2,可确定出对应的y 值,当x -r或x-_r时,对应y七一个值;当x取(_r,r)内任一个值时,对应的y有两个值?所以这方程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

对于多值函数,往往只要附加一些条件,就可以将它化为单值函数,这样得到的单值函数称为多值函数的单值分支?例如,在由方程x2 y^r2给出的对应法则中,附加“ y_0”

的条件,即以“x2 y^r2且y_0”作为对应法则,就可得到一个单值分支y =y j(x) = r2-x2 ;附加“ y J”的条件,即以“ x2 y%r2且y_0”作为对应法则,就可得到另一个单值分支

:~2 2-

y 二y2(x) - - r -x ?

表示函数的主要方法有三种:表格法、图形法、解析法(公式法),这在中学里大家已经熟悉?其中,用图形法表示函数是基于函数图形的概念,即坐标平面上的点集

{P(x,y)|y#(x),x^D}

称为函数y^(x),x D的图形?图中的R f表示函数y=f(x)的值域?

函数的例子:

例?函数y斗x|=* x x^0.

J-X X £0

称为绝对值函数?其定义域为D=(-::,=),值域为Rf=[O,::)?

1 x 0

例?函数y二sgnx二0 x=0?

-1 x:::0

称为符号函数?其定义域为D*:, ::),值域为Rf二{-1,0, 1}.

例设x为任上实数?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称为x的整数部分,记作[x ]?

函数

y= [ x ]

称为取整函数?其定义域为D=(-::, ?::),值域为Rf二Z ?

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例。函数y=?2攸02旨1 +x x A1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系招生介绍_同济大学考研网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系招生介绍 一、学科介绍 1984年同济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至2000年相继获得其余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98年被批准获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此,同济大学数学学科包括五个二级硕士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和两个博士二级学科(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2005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即数学类的每个二级学科均可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2006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的博士点评估中,基础数学博士点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二、研究方向 1、基础数学 (01多复变函数;02整体微分几何;03代数数论与模形式;04代数群、李群及其表示理论;05算子代数及其应用;06密码学) 2、计算数学 (01计算金融;02微分方程数值解;03数值逼近;04数值代数)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1应用统计;02极限理论及其统计分析;03多元统计分析) 4、应用数学 (01组合数学与图论;02金融数学;03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04泛函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5、运筹学与控制论 (01线性及非线性优化;02非线性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03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04脉冲控制理论与应用;05最优化方法) 三、人才培养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数学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2007年至今,数学系共有14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1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次;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3人次;每年都有数十篇研究生论文获SCI/ISTP检索,有些研究生论文发表在SCI一区的数学刊物上。毕业研究生多数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到高校任教的毕业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些已经晋升为教授,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数学系与欧美知名高校签订研究生双学位培养协议,每年都有众多研究生到欧美国家的知名高校及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 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 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 sp 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数学系始建于1945年,程其襄、杨武之、朱言钧、樊映川、张国隆、陆振邦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解放后,几经国家调整,本系时有间断。于1980年,(应用)数学系正式恢复,陆续引进一批国内外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原有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变化,充实了教学与科研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又先后引进国内知名数学家、博土生导师陈志华、陆洪文、姜礼尚教授等来数学系工作,教学和科研整体实力有很大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建系后就已设立,文革期间中断了招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随之恢复了招生。至今本专业已培养了毕业生3000多人,数学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的许多国家,有的继续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在大型国企和外企,特别是银行、金融、计算机等行业工作,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杰出科学家和行业精英。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并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信息、金融保险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或能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六、主干学科 数学。 七、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理)、数值分析(理)、数理方程(理)等。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1. 公共基础课中的有3门计算机课程,其中在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Web技术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门课程中应至少选修1门。 2. 培养方案中打*的课程为研究生阶段设置的课程,供要求较高的学生选修。 3. 各类选修课要求与建议: 本专业学生在如下的专业选修课中,选修15学分。 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运筹学(理)、应用随机过程、泛函分析(研)*、抽象代数(研)*、微分流形(研)*、矩阵分析(研)*、李群与李代数(研)*、偏微分方程(研)*、有限元方法(研)*、运筹学通论(研)*、图论及其应用(研)*、有限差分方法与谱方法(研)*。其中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这三门课程是金融数学方向的课群组,如果想选修金融数学方向建议3门课程全部选修。已经取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建议选修打*的10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中的相关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课程任选,其中至少要有一门艺术类课程。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

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1.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 量的表示方法有: a 、i 、F 、OM 等等。 3. 向量相等b a =: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重合的向量)。 4. 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a 。 模为1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 量平行b a //: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 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a -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加减法c b a =+: 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4

2.c b a =- 即c b a =-+)( 3.向量与数的乘法a λ:设λ是一个数,向量a 与λ的乘积a λ规定为 0)1(>λ时,a λ与a 同向,||||a a λλ= 0)2(=λ时,0a =λ 0)3(<λ时,a λ与a 反向,||||||a a λλ=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0 a 表示与非零向量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a a a 0= 定理1:设向量a ≠0,那么,向量b 平行于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 使b =a λ 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a =AB ,b =AD ,试用 a 和 b 表示向量MA 、MB 、MC 和MD ,这里M 是平行 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7-5) 图7-4 解:→→==+AM AC 2b a ,于是)(2 1 b a +- =→ MA 由于→ → -=MA MC , 于是)(21 b a += → MC 又由于→→==+-MD BD 2b a ,于是)(2 1 a b -=→MD 由于→→-=MD MB , 于是)(2 1 a b --=→MB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如图7-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x 轴以2 π 角度转向正向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期末试题 同济大学13-14 二A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122144课名: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考试考查:考试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重考( )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六大题,三大张,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否则不予计分) 1. (24%) 定义双曲函数sinh z=1 2e z?e?z,cosh z=1 2 e z+e?z (1)(8%)计算它们的导数(要求仍用双曲函数表示)。 (2)(8%)这两个函数是否有零点?说明理由。 (3) (8%)求出cosh z sinh z 在扩充复平面上一切孤立奇点的类型 2.(16%)设f(z)为解析函数。 (1)(4%) 以下哪个函数可能是f(z)的实部? A. x2+y2 B. x2y2 C. 1 x2+y2+1 D. x2?y2 (2)(6%)在第(1)题基础上,进一步要求f1=1,求f z。 (3)(6%) 求积分 f z dz C 这里C为连接(0,0)和(2,0)的半圆弧。

3. (24%)设f z=sin z 1?z (1) (8%) 求f(z)在0点的Taylor展开式中前三个非零项。 (2) (8%)求f(z)在1点的Laurent展开式中前三个非零项。 (3) (8%)求积分 dz f(z) z=14.(1) (8%)求积分 dθ 2π (2) (8%)求函数 f x= 1?|x|?1

5. (10%) 求解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x′′t+4x t=e t,x0=0,x′0=0.6.(10%) 证明:对任何一条给定的落在单位圆内部,且与单位圆正交的圆弧,必定存在一个由单位圆盘到其自身的分式线性变换,将该圆弧变为区间[-1,1]。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免费下载】同济大学复变函数

(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则(2 、管路敷设技术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3 设 在复平面解析, 并满足,则( 0 )4 ( 0 )5 设为正整数,( )6 ( )7 是的( )级极点。8 把( 直线 )映为单位圆。9 设 ,则( )10 设,则( )。二. (10分)设函数在复平面上解析,并满足。利用复数的三角表示式和C-R 条件证明:在复平面上 恒等于零。 解:由于,又由于、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同济大学复变函数以往考题

2009年B 卷 一、研究方程(10分) 方程1-=z e 在复数范围内是否有解?若有解,求出其所有的解。若无解,说明理由。 二、计算与证明(20分) 1. 已知22ln ),(y x y x u +=,x y y x v arctan ),(=。 1)证明:),(),()(y x iv y x u z f +=在复平面的第I,IV 象限(不包含y 轴)上解析。 2)对上述的 )(z f ,计算复积分?γz z f d )(,这里γ为由i -经1到i 的折线段。(8分) 2. 已知xy y x u =),(。问是否存在定义在全平面的函数),(y x v ,使得函数),(),()(y x iv y x u z f +=在复平面上解析?如存在求出一个满足条件的),(y x v ,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分) 三、 计算(20分) 已知函数z z f sin 1)(=。 1. 求 )(z f 在1点的Taylor 级数(只需展开至平方项),并指出该级数的收敛半径。(7分) 2. 求)(z f 的一切孤立奇点,并判断其类型。(8分) 3. 复平面上的极限z z z sin lim 0→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该极限,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四、计算(20分) 1. 计算广义积分?+∞ ++04 221d os x x x x c α,这里α为非负常数。(10分) 2. 利用上题结论,计算42211 )(x x x f ++=的Fourier 变换。(10分) 五、利用积分变换法求解常微分方程定解问题(10分) ???===+0 )0(',0)0()()(''x x e t x t x t 六、研究保形映照(第1题15分,第2题5分,共20分) 设D 为圆域}2|1{|<-z 和}2|1{|<+z 的公共部分。 1. 构造D 到上半平面}0{Im >z 的可逆保形映照)(z f ,且满足0)0(',)0(>=f i f 2. 该映射在i ±点是否保形?说明理由。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 课程编号: 学分:4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地位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 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 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7、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0、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是数列、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映射概念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修订版)主编:马柏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 1. 用复数的代数形式a +ib 表示下列复数 π/43513 ; ;(2)(43);711i i e i i i i i -++++ ++. ①解i 4 πππe cos isin 44-??????=-+- ? ? ? ??? ?? ?? ②解: ()()()() 35i 17i 35i 1613i 7i 1 1+7i 17i 2525 +-+==-++- ③解: ()()2i 43i 834i 6i 510i ++=-++=+ ④解: ()31i 13 35=i i i 1i 222 -+-+=-+ 2.求下列各复数的实部和虚部(z =x +iy ) (z a a z a -∈+ ); 33 3;;;.n z i ① :∵设z =x +iy 则 ()()()()()()()22 i i i i i i x a y x a y x y a x a y z a z a x y a x a y x a y -++-????+--+-????===+++++++ ∴ ()222 2 2 Re z a x a y z a x a y ---??= ?+??++, ()22 2Im z a xy z a x a y -?? = ?+??++. ②解: 设z =x +iy ∵ ()()()()() ()()()3 2 322222222 3223i i i 2i i 22i 33i z x y x y x y x y xy x y x x y xy y x y x y x xy x y y =+=++=-++??=--+-+??=-+- ∴ ()332 Re 3z x xy =-, ()323Im 3z x y y =-. ③解: ∵ (( )( ){ }3 3 2 3 2 111313188-+? ???== --?-?+?-????? ? ?? ?? ()1 80i 18 = += ∴Re 1=?? , Im 0=?? . ④解: ∵ () ( )(( )2 3 3 2 3 13131i 8 ??--?-?+?-???? =?? ()1 80i 18 = += ∴Re 1 =? ? , Im 0=? ? . ⑤解: ∵()()1,2i 211i, k n k n k k n k ?-=? =∈?=+-???¢. ∴当2n k =时,()()Re i 1k n =-,()Im i 0n =; 当 21n k =+时, ()Re i 0 n =, ()()Im i 1k n =-. 3.求下列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 12;3;(2)(32); .2 i i i i +-+-++ ①解:2i -+= 2i 2i -+=-- ②解:33-= 33-=- ③解:()( )2i 32i 2i 32i ++=++= ()()()()()()2i 32i 2i 32i 2i 32i 47i ++=+?+=-?-=- ④解: 1i 1i 22++== ()1i 11i 222i ++-??== ??? 4、证明:当且仅当z z =时,z 才是实数. 证明:若z z =,设i z x y =+,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11章 无穷级数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教学目的: 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与P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3.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会用根值判别法。 4.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5.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理解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并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常数项级数的和。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掌握,sin ,cos x e x x ,ln(1)x +和(1)a α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 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11. 了解傅里叶级数的概念和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的狄利克雷定理,会将定义在[-l ,l]上的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会将定义在[0,l]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与余弦级数,会写出傅里叶级数的和的表达式。 教学重点 : 1、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和根值判别; 3、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4、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 5、,sin ,cos x e x x ,ln(1)x +和(1)a α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6、傅里叶级数。 教学难点: 1、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2、莱布尼茨判别法; 3、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4、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习题答案

一、将下列复数用代数式、三角式、指数式表示出来。 (1) i 解:2 cos sin 2 2 i i e i π ππ==+ (2) -1 解:1cos sin i e i πππ-==+ (3) 13i + 解:()/31322cos /3sin /3i i e i πππ+==+ (4) 1cos sin i αα-+ 解: 2 221cos sin 2sin 2sin cos 2sin (sin cos ) 2 2 2 2 2 2 2sin cos()sin()2sin 222222 i i i i i e παα α α α α α αααπαπαα ?? - ??? -+=+=+? ?=-+-= ??? (5) 3z 解:()3333cos 3sin 3i z r e r i θθθ==+ (6) 1i e + 解:()1cos1sin 1i i e ee e i +==+ (7) 11i i -+ 解: 3/4 11cos 3/4sin 3/411i i i i e i i i πππ--==-==+++ 二、计算下列数值 (1) a ib + 解: 1ar 2ar 2 2 22 4 21ar 2 2421ar 2242 b b i ctg k i ctg k a a b i ctg a b i ctg a a i b a b e a b e a b e a b e ππ?? ?? ++ ? ? ?? ?? += += +?+?=? ?-+? (2) 3 i 解:6 226 36346323 2332 2322 i k i i i i k i e i i e e e e i π ππππππππ?? ??++ ? ???????+ ?????+ ??? ?=+ ?? ??====-+? ??=-?

高数同济7版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数计系《高等数学》课程教案 课程代码:061041210 总学时/周学时:_________ 51/3 开课时间:2015年9月16日第3周至第18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制药本152班 使用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7版 教研室: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 、课程教学计划表 、教案正文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映射与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极限概念与极限运算,无穷小,两个重要极限公式,函数连续的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2 .难点函数符号的运用,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极限定义的理解,两个重要极限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手段: 教师讲授,提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 映射概念 定义4.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按法则f,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f为从X到Y的映射,记作 f : X Y.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授课教案2015年3月2日(修改稿)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 授课教案 2015年3月2日(修改稿)

第一讲高等数学学习介绍、函数 了解新数学认识观,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熟练复合函 数的分解。 >函数概念、性质(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 >初等函数—>例子(定义域、函数的分解与复合、分段函数的图像) 授课提要: 前言:本讲首先是《高等数学》的学习介绍,其次是对中学学过的函数进行复习总结(函数本质上是指变量间相依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定量反映。高等数学主要以函数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必须对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有深刻的理解)。 一、新教程序言 1、为什么要重视数学学习 (1)文化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准确性、严格性、应用广泛性,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思维特征,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2)开发大脑——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训练和开发我们的大脑(左脑)有全面的作用; (3)知识技术——数学知识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能力和技术; (4)智慧开发——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为人的一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2、对数学的新认识 (1)新数学观——数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思想和方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2)新数学教育观——数学教育(学习)的目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新数学素质教育观——数学教育(学习)的意义:通过“数学素质”而培养人的“一般素质”。[见教材“序言”] 二、函数概念 1、函数定义:变量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单值对应)。 (用变化的观点定义函数),记:) y (说明表达式的含义) (x f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答案修订版,习题

习题四 1. 复级数 1 n n a ∞ =∑与 1 n n b ∞ =∑都发散,则级数 1 ()n n n a b ∞ =±∑和1 n n n a b ∞ =∑发散.这个命题是否成立? 为什么? 答.不一定.反例: 221111 1111 i ,i n n n n n n a b n n n n ∞ ∞ ∞∞ =====+=-+∑∑∑∑发散 但 2 1 12 ()i n n n n a b n ∞ ∞ ==+=? ∑∑收敛 112 ()n n n n a b n ∞ ∞ ==-=∑∑发散 24 1 1 11[( )]n n n n a b n n ∞ ∞ ===-+∑∑收敛. 2. 下列复数项级数是否收敛,是绝对收敛还是条件收敛? (1)21 1 1i n n n +∞=+∑ (2)115i ()2n n ∞=+∑ (3) π1e i n n n ∞ =∑ (4) 1i ln n n n ∞ =∑ (5) 0 cosi 2n n n ∞ =∑ 解 (1) 211111i 1(1)i 1(1)i n n n n n n n n n n +∞ ∞∞===++-?-==+?∑∑∑ 因为11n n ∞ =∑发散,所以21 11i n n n +∞ =+∑发散 (2)11 15i 2n n n n ∞ ∞ ==+=∑∑发散 又因为15i 15lim()lim(i)0222 n n n n →∞ →∞+=+≠ 所以1 15i ()2n n ∞ =+∑发散

(3) πi 11e 1n n n n n ∞ ∞ ===∑ ∑发散,又因为π111ππcos isin e 1ππ(cos isin )i n n n n n n n n n n n ∞ ∞ ∞ ===+==+∑∑∑收敛,所以不绝对收敛. (4) 1 1i 1 ln ln n n n n n ∞ ∞ ===∑ ∑ 因为11ln 1 n n >- 所以级数不绝对收敛. 又因为当n=2k 时, 级数化为1(1)ln 2k k k ∞ =-∑收敛 当n=2k+1时, 级数化为1(1)ln(21) k k k ∞ =-+∑也收敛 所以原级数条件收敛 (5) 0000cosi 1e e 1e 11()()22 22222n n n n n n n n n n n e -∞ ∞∞∞====+=?=+∑∑∑∑ 其中0 e ()2n n ∞ =∑ 发散,01()2n n e ∞=∑收敛 所以原级数发散. 3.证明:若Re()0n a ≥,且 1 n n a ∞ =∑和 21 n n a ∞ =∑收敛,则级数 21 n n a ∞ =∑绝对收敛. 证明:设2222 i ,(i )2i n n n n n n n n n n a x y a x y x y x y =+=+=-+ 因为 1n n a ∞ =∑和 21n n a ∞ =∑收敛 所以 21 1 1 1 ,,(),n n n n n n n n n n x y x y x y ∞ ∞ ∞ ∞ ====-∑∑∑∑收敛 又因为Re()0n a ≥,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1.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量的表示方法有: 、、、等等。 3.向量相等: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重合的向量)。 4.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 模为1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量平行: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加减法: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 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 -4

2.即 3.向量与数的乘法:设是一个数,向量与的乘积规定为 时,与同向, 时, 时,与反向,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表示与非零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定理1:设向量a≠0,那么,向量b平行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b= 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试用 和b表示向量、、和,这里M是平行 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7-5) 图7-4 解:,于是 由于,于是 又由于,于是 由于,于是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如图7-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轴以角度转向正向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轴的正向。

同济版高等数学教案定积分

第五章定积分 教学目的: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理解变上限定积分定义的函数,及其求导数定理,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并会计算广义积分。 教学重点: 1、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 2、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教学难点: 1、定积分的概念 2、积分中值定理 3、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4、变上限函数的导数。 §5. 1 定积分概念与性质 一、定积分问题举例 1.曲边梯形的面积 曲边梯形:设函数y=f(x)在区间[a,b]上非负、连续.由直线x=a、x=b、y=0及曲线y=f(x)所围成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基础数学系高等数学、经济数学教研室 1

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基础数学系高等数学、经济数学教研室 2 的图形称为曲边梯形, 其中曲线弧称为曲边.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近似值: 将曲边梯形分割成一些小的曲边梯形, 每个小曲边梯形都用一个等宽的小矩形代替, 每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都近似地等于小矩形的面积, 则所有小矩形面积的和就是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 具体方法是: 在区间[a , b ]中任意插入若干个分点 a =x 0< x 1< x 2< ? ? ?< x n -1< x n = b , 把[a , b ]分成n 个小区间 [x 0, x 1], [x 1, x 2], [x 2, x 3], ? ? ? , [x n -1, x n ], 它们的长度依次为?x 1= x 1-x 0 , ?x 2= x 2-x 1 , ? ? ? , ?x n = x n -x n -1 . 经过每一个分点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段, 把曲边梯形分成n 个窄曲边梯形. 在每个小区间 [x i -1, x i ]上任取一点ξ i , 以[x i -1, x i ]为底、f (ξ i )为高的窄矩形近似替代第i 个窄曲边梯形(i =1, 2, ? ? ? , n ) , 把这样得到的n 个窄矩阵形面积之和作为所求曲边梯形面积A 的近似值, 即 A ≈f (ξ 1)?x 1+ f (ξ 2)?x 2+? ? ?+ f (ξ n )?x n ∑=?=n i i i x f 1)(ξ.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精确值: 显然, 分点越多、每个小曲边梯形越窄, 所求得的曲边梯形面积A 的近似值就越接近曲边梯形面积A 的精确值, 因此, 要求曲边梯形面积A 的精确值, 只需无限地增加分点, 使每个小曲边梯形的宽度趋于零. 记 λ=max{?x 1, ?x 2,? ? ?, ?x n }, 于是, 上述增加分点, 使每个小曲边梯形的宽度趋于零, 相当于令λ→0. 所以曲边梯形的面积为 ∑=→?=n i i i x f A 1 0)(lim ξλ. 2. 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四章不定积分 教学目的: 1、理解原函数概念、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换元积分法(第一,第二) 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教学重点: 1、不定积分的概念; 2、不定积分的性质及基本公式; 3、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教学难点: 1、换元积分法; 2、分部积分法; 3、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4 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二、重点、难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三、主要外语词汇:At first function ,Be accumulate function , Indefinite integral ,Formulas integrals elementary forms. 四、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第四版和第五版(修改) 五、参考教材(资料):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定义1 如果在区间I 上, 可导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 即对任一x ∈I , 都有 F '(x )=f (x )或dF (x )=f (x )dx , 那么函数F (x )就称为f (x )(或f (x )dx )在区间I 上的原函数. 例如 因为(sin x )'=cos x , 所以sin x 是cos x 的原函数. 又如当x ∈(1, +∞)时, 因为x x 21)(=', 所以x 是x 21的原函数. 提问: cos x 和x 21还有其它原函数吗? 原函数存在定理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I 上连续, 那么在区间I 上存在可导函数F (x ), 使对任一x ∈I 都有 F '(x )=f (x ). 简单地说就是: 连续函数一定有原函数. 两点说明: 第一,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有原函数F (x ), 那么f (x )就有无限多个原函数, F (x )+C 都是f (x )的原函数, 其中C 是任意常数. 第二, f (x )的任意两个原函数之间只差一个常数, 即如果Φ(x )和F (x )都是f (x )的原函数, 则 Φ(x )-F (x )=C (C 为某个常数). 定义2 在区间I 上, 函数f (x )的带有任意常数项的原函数称为f (x )(或f (x )dx )在区间I 上的不定积分, 记作 ?dx x f )(. 其中记号?称为积分号, f (x )称为被积函数, f (x )dx 称为被积表达式, x 称为积分变量. 根据定义, 如果F (x )是f (x )在区间I 上的一个原函数, 那么F (x )+C 就是f (x )的不定积分, 即 ?+=C x F dx x f )()(. 因而不定积分dx x f )(?可以表示f (x )的任意一个原函数. 例1. 因为sin x 是cos x 的原函数, 所以 C x xdx +=?sin cos . 因为x 是x 21的原函数, 所以 C x dx x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