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溢折价摊销模型使用说明

债券溢折价摊销模型使用说明
债券溢折价摊销模型使用说明

债券溢(折)价摊销模型使用说明

一.相关知识

在债券按溢价或折价购入的情况下,为了正确反映各期的实际利息收益,需要将债券溢价或折价在债券购买日至债券到期日的整个期间内进行分期摊销。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

直线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摊销于债券到期前各持有期间的一种摊销方法。在这种摊销方法下,各期都以当期债券应计利息减相等的溢价摊销额或加相等的折价摊销额确认债券利息收益,因此,确认的各期利息收益均相等。

实际利率法,是指以债券的实际利率乘以债券期初账面价值,作为当期债券利息收益,以当期债券利息收益与当期债券应计利息的差额作为当期溢价或折价摊销额的一种摊销方法。

二.相关假定

1.假定表中采用直线法摊销溢折价时摊销期间为4年

2.假定表中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溢折价时摊销期间为5年

3.假定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溢折价时实际利率是已知的

三.使用方法

1.在输入值部分(即表中带颜色部分,共六项)输入相关的数据,系统会自行计算债券溢

折价摊销金额。表中其它内容同时变化。

2.模型中年会计分录的数据可以根据债券溢折价摊销表直接填列和计算填列。

剩余收益(EBO)模型----股票估值

研究发现,股票价格与收益(净资产和剩余收益)呈正相关,在不同的年度有不同的解释能力;在某些阶段,如市场的熊市末期,剩余收益(EBO)模型在中国投资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黄长征(2005)认为股票的价值由确定性的现金流价值、不确定性的期权价值、股票的投机价值构成,期权价值为长期投资者喜爱,而投机价值则为短期投机者青眯。若长期投资者的力量强大,将会得到较高的期权价值,若短期投机者力量 强大,将会形成较高的投机价值。 二、剩余收益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EBO)模型又被称为市净率模型。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要求获得的报酬 之差。剩余收益模型使用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它是由股息折现模型变换而来。 股息折现模型的公式可以表述如下: P0 = D1/(1 + r) + D2/(1 + r)2 + ... (延续到无限期) 其中P0代表某一企业股权的现值(当前价值),D n代表当前预测的未来第n期发放的股息,r代表股息的折现率,即必要的收益率,即资本成本。这一模型的涵义是:股东从公司获得的收入的根本来源是股息,所以股东权益的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所获得的股权的现值之和。根据股息折现模型,股票每股价值为:公式1: ∞d t+j :P t =∑------- j j=1 (1+r) 如果令B为每股净资产,E t为t期每股净利润,d t为t期分配的每股股利。则在不考虑外部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净资产的变动在数量上等于净利润减去分配的股利,即B t-B t-1 =E t-d t。

移项可得d t=E t-(B t-B t-1),代入公式(I): 公式(Ⅱ):∞E t+j -rB t+j-1 :P t =B t+∑----------j-- j=1 (1+r) 其中,r为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所以,rBt+j-1为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Et+j-rBt+j-1为企业在t+j-1至t+j期间的剩余收益。 公式(Ⅱ)显示,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企业当期净资产与未来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 又因E t=B t-1 x ROE t(ROE为t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将其代入公式(2),整理得到:公式(Ⅲ):∞(ROE t+j -r)B t+j-1 :P t =B t+∑-------------j----- j=1 (1+r) 从公式(Ⅲ)中可以看出,预期的净资产收益率、预期的净资产、估值当期的净资产以及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将会对估值产生影响。 三、实证分析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格具有较高的解释力,但估值结果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受到若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本文以万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估值模型的建立 万科是国内优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近3年(2004-2006年)净利润实现超过50%的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57.04%,近3年EPS的复合增长率达41%。在宏观调控势必使行业集中度将大大提高的背景下,公司将拥有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快速扩张的发展能力。可以预计,未来的5年(2007-2011年)仍将是万科高速发展的5年。同时,根据目前国家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系列政策来分析,假设5年之后(2012年起),公司转入平稳增长。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因此构建二阶段的剩余收益模型来估计其内在价值: m=5 (ROE t+j -r)B t+j-1 (ROE m+1 -r)B m 公式(Ⅳ) :P t =B t+∑----------j------- + ------------m+1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模型(RIM)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 年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h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帐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使该方法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会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之差。剩余收益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RI t + 1 = NI t + 1?rBV t,其中RI t + 1

代表t+1 期的剩余收益,NI t + 1代表t+1 期的企业净收益,BV t是t期企业权益的帐面价值,r 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使用公司权益的帐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情况下,将企业预期剩余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以后加上当期权益价值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 [编辑]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公式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可以进一步的考虑,企业净收益的增加来源是什么? ROE t + 1代表t+1期的净资产报酬率。所以上述模型可以表示为: 而净资产报酬率ROE,可以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再分解为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等,所有这些参数都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得到,至于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可以根据CAPM模型或者是APT模型进行估算。 [编辑] 对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评价 这个模型采纳了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中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收益对等原则的优点,同时与传统的方法又有不同,不是从利润分配角度出发,而是从企业的价值创造(ROE)观点考虑问题。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价值创造进行的,其结果又会在财务报表上得到最终反映,因此更为贴切地反映了企业的真实情况。 美国学者迈尔斯早在1977年就指出,一个公司的市场价值由两部分组成:在位资产和增长机会的现值之和。运用该模型股票价值等于当期净资产价值加上未来增长机会的净现值,这正是对企业增长机会的期权价值的一种衡量。加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股份公司都趋向于不派发或少派发现金股利,使该模型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从剩余收益概念出发,管理咨询公司创造了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等多个方法应用于公司管理及价值评估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剩余收益模型使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据来计算股票价值,然而在企业会计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核算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会计数字容易受到人为操纵,这样是否会影响股票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呢?完全不会。因为股票价格是以未来收益与当前帐面价值为基础的,

证券估价(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在2008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年利率6%,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付息,到期时一次还本。ABC公司欲在2011年7月1日购买甲公司债券100张,假设市场利率为4%,则债券的价值为()元。 A、1000 B、1058.82 C、1028.82 D、1147.1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债券的价值=1000×3%×(P/A,2%,3)+1000×(P/F,2%,3)=30×2.8839+1000×0.9423=1028.82(元) 2、一个投资人持有ABC公司的股票,他的投资必要报酬率为15%。预计ABC公司未来3年股利分别为0.5元、0.7元、1元。在此以后转为正常增长,增长率为8%。则该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元。 A、12.08 B、11.77 C、10.08 D、12.2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股票的价值=0.5×(P/F,15%,1)+0.7×(P/F,15%,2)+1×(P/F,15%,3)+1×(1+8%)/(15%-8%)×(P/F,15%,3)=0.5×0.8696+0.7×0.7561+1×0.6575+1×(1+8%)/(15%-8%)×0.6575=11.77(元) 3、某企业于2011年6月1日以10万元购得面值为1000元的新发行债券100张,票面利率为8%,2年期,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则2011年6月1日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 A、16% B、8% C、10% D、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到期收益率是指以特定价格购买债券并持有至到期日所能获得的收益率。平价购买的分期支付利息的债券,其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4、下列有关债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必要报酬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高于债券面值 B、在必要报酬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于连续支付利息的债券而言,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债券价值表现为一条直线,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C、当必要报酬率等于票面利率时,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一直等于债券面值 D、溢价出售的债券,利息支付频率越快,价值越低

EVA剩余收益估价论文

EV A剩余收益估价论文 EV A(EconomicValueAdded,经济增加值)从最基本意义上讲是一种业绩评(PerformanceEvaluation)指标,更全面的观点认为是一种价值管理(VBM,Value-basedManagement)工具(Young,中译本,2002)。它由著名的咨询公司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SternStewart&CO.)倡导和推广,被许多世界著名大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所采用。剩余收益估价模型(ResidualIncomeValuationModel)是一种权益估价(EquityValuation)方法,由奥尔森和费尔(Ohlson,Feltham,1995)开创,把早已存在于管理会计领域并引起广泛讨论与争议的剩余收益概念引入财务会计,成为资本市场实证会计研究(如价值相关性研究,ValueRelevanceStudy)中一个非常基础而重要的工具。EV A和剩余收益估价都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为核心,但其中一个用于业绩评价,另一个用于权益估价,两者究竟有何联系?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权益估价和业绩评价中起何作用,它能完成使命吗?EV A与剩余收益估价对会计改革有什么启示?本文拟提供一点作者的思考。 一、会计收益、剩余收益与EV A EV A经常又被称之为剩余收益或经济利润.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中的主要输入变量也是剩余收益,两者都以会计收益

为基础,这些貌似甚至雷同的概念在不同应用当中内涵各有不同。因此,对这些概念的厘定是进一步讨论和分析的基础。 会计收益是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出的归属于企业所有者的剩余。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GAAP要求从收入中扣除支付给比股东具有优先权的其他相关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等)的费用,得出会计收益用以衡量收入中属于所有者的部分。会计收益的计算因采用的GAAP不同,即收入、费用确认和计量的规则不同,结果有差异*。很显然,会计收益中未扣除所有者的资本成本,跟经济利润的概念不相符。经济利润是经济学中用来描述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一个概念,它要求从企业收入中扣除所有投入生产要素(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的成本(萨缪尔森,1999)。但经济利润的概念本身很抽象,需通过一定的计量结果来表示,剩余收益的概念由此产生。 剩余收益是从会计收益(或调整后的会计收益)中扣除所有权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剩余收益虽然符合经济利润的概念要求,但应注意的是,剩余收益并不等同于经济利润,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性质和结果取决于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对资本成本的内涵基本不存疑议,不同版本剩余收益的差别在于对收益与股权投入资本价值的不同确认。可以直接采用会计收益作为计算的.起点,也可对会计收益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反映真实收益;股权资本可直接采用账面

《财管》课后习题及答案(5) 第五章 债券和股票估价-2013

2011注册会计师《财管》课后习题及答案(5) 第五章债券和股票估价 第五章债券和股票估价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零增长股票的当前市价为20元,股票的价值为30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股票的预期报酬率高于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B.股票的预期报酬率等于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C.股票的预期报酬率低于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D.不能确定 2.某股票的未来股利不变,当股票市价低于股票价值时,则预期报酬率( )投资人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 3.债券A和债券B是两只刚发行的平息债券,债券的面值和票面利率相同,票面利率均低于折现率(必要报酬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果两债券的必要报酬率和利息支付频率相同,偿还期限长的债券价值低 B.如果两债券的必要报酬率和利息支付频率相同,偿还期限长的债券价值高 C.如果两债券的偿还期限和必要报酬率相同,利息支付频率高的债券价值高 D.如果两债券的偿还期限和利息支付频率相同,必要报酬率与票面利率差额大的债券价值高 4.某企业准备购入A股票,预计3年后出售可得2200元,该股票3年中每年可获现金股利收入200元,预期报酬率为10%。该股票的价值为( )元。 A.2150.24 B.3078.57 C.2552.84 D.3257.68 5.ABC公司平价购买刚发行的面值为1000元(5年期、每半年支付利息40元)的债券,该债券按年计算的到期收益率为( )。 A.4% B.7.84% C.8% D.8.16% 6.下列不属于影响债券价值的因素的是( )。 A.付息频率 B.票面利率

剩余收益价值估值模型的思想渊源

剩余收益价值估值模型的思想渊源 崔侠2013170629 剩余收益模型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信息,以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内在价值的数理模型。相比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具备很大的优点,因此成了美国财务学界近十年来非常流行的研究主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以国内上市公司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视为许多契约的集合。这些契约中的一个主要条款即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和现金的剩余索取权。而股票就是股东对企业剩余收益的所有权。近年来,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理论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 一、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模型(RIM)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年提出的,但并没有引起财务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账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一模型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该模型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获得的报酬之差。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剩余收益t t t rBV NI RI -=++11,其中,1+t RI 代表t+1期的 剩余收益,1+t NI 代表t+1期的企业净收益,t BV 是t 期企业权益的账面 价值,r 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是使用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的情况下,将企业折价,主要取决其初始评估价值的评估方法。如果初始评估价值采用计算控股价值方法得出的,则具备控股性质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的评估结果只需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流动性折价,而属于少数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还需考虑少数股权的折价;如果初始评估价值是将公开证券市场交易的少数股权价值作为依据得出的,则在评估控股股权时,应考虑控股溢价。 而当获得的市场交易数据是属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数据,且其转让的权益为控股股权时,则在评估非上市企业的控股股权时,不需要考虑控股溢价。而且由于参照物为非上市企业,故也无须考虑流动性折价。但如果此时评估的是少数股权,需要考虑少数股权折价。 如果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评估中,采用的市场交易数据属于高流动性少数股权,则对非上市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评估价值还应进行

债券估价模型

(一)债券估价的一般模型 典型的债券是固定利率、分期计息、到期还本的债券。按照这种债券的特点,我们归纳了债券估价的一般模型: n n n i M i I i I i I PV )1()1(......)1()1(2211++++++++= (4—1) 式中,PV 代表债券价值,t I 代表第t 期债券的利息收益 i 代表折现率,又称到期收益率,在估价模型中一般采用当时的市场利率或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 n 代表至债券到期日的时间间隔,M 代表债券到期日的票面价值 (二)影响债券估价的因素 我们来分析(4—1)所列示的公式,影响债券价值大小的因素有必要收益率、到期时间、利息支付频率和计息方式等。 1、必要收益率对债券估价的影响 债券价值与必要收益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发现,折现率越小,债券价值越大。另外,当同等风险投资的必要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低于票面价值;当同等风险投资的必要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等于票面价值;当同等风险投资的必要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高于票面价值。 2、到期时间对债券估价的影响 债券价值会随着到期日的临近,价值逐渐升高,向票面值1000元靠拢;在到期日,债券价值等于票面价值1000元。 到期时间对债券估价的影响,见下图4—2所示。 5 4 3 2 1 0 到期时间 图4—2:债券估价与到期时间关系图 3、利息支付频率对债券估价的影响 即一年内付息频率越高,债券价值越小。 4、计息方式对债券价值的影响 【例4—6】某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10%的5年期债券一次还本付息,复利计息,一年复利一次。假设2009年1月1日投资者准备购买,折现率

债券及股票估价练习题解析

债券及股票估价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有一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8%,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5年到期。假设必要报酬率为10%。计算该债券的价值。 解析1:债券的价值 =1000×4%×(P/A,5%,10+1000×(P/F,5%,10=40×7.7217+1000×0.6139=922.77(元2、有一5年期国库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2%,单利计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假设必要报酬率为10%(复利、按年计息,其价值为多少? 解析2:国库券价值 =(1000+1000×12%×5×(P/F,10%,5=1600×0.6209=993.449(元 3、有一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8%,每年支付一次利息,2000年5月1日发行, 2005年4月30日到期。现在是2003年4月1日,假设投资的必要报酬率为10%,问该债券的价值是多少? 解析3:2003年5月1日的价值 =80+80×(P/A,10%,2+1000×(P/F,10%,2 =80+80×1.7355+1000×0.8264 =1045.24(元 4、王某想进行债券投资,某债券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8%,期限为3年,每年付息一次,已知王某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2%,请为债券发行价格为多少时,可以进行购买。 解析4:债券价值=100×8%×(P/A,12%,3+100×(P/F,12%,3=90.42元 即债券价格低于90.42元可以购买

5、某种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股利年增长率6%,预计第一年的股利为8元/股, 无风险收益率为10%,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6%,而该股票的贝它系数为1.3,则该股票的内在价值为多少元? 解析5: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知该股票的必要收益率=10%+1.3×(16%- 10%=17.8%, 股票的内在价值=8/(17.8%-6%=67.8(元 6、某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为3年,期内没有利息,到期一次还本,当时市场利率为8%,则债券的价格为多少元。 解析6:债券价格=1000×(P/F,8%,3=1000×0.794=794元 7、A公司股票的贝他系数为2.0,无风险利率为6%,平均股票的必要报酬率为10%。要求: (1若该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一直不变,股利成长率为4%,预计一年后的股利为1.5元,则该股票的价值为多少? (2若股票未来三年股利为零成长,每年股利额为1.5元,预计从第4年起转为正 常增长,增长率为6%,同时贝他系数变为1.5,其他条件不变,则该股票的价值为多少? (3若目前的股价为25元,预计股票未来两年股利每年增长10%,预计第1年股 利额为1.5元,从第4年起转为稳定增长,增长率为6%,则该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为多少? 解析7:(1A公司股票必要报酬率=6%+2.0×(10%-6%=14% 股票价值=1.5/(14%-4%=15元 (2A公司股票必要报酬率=6%+1.5×(10%-6%=12% 股票价值=1.5×(P/A,12%,3+1.5×(1+6%/(12%-6%×(P/F,12%,3 =1.5×2.402+26.5×0.712=22.47元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 目录 [隐藏] ? 1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 2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公式 ? 3 对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评价 ? 4 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启示 ? 5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在应用中面临的难题[1] ? 6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应用的改进[1] ? 7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与主流价值评估模型的比较[2] ? 8 剩余收益模型案例分析 o 8.1 案例:万科剩余收益模型分析 ? 9 参考文献 [编辑]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模型(RIM )又被称为EBO 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 )和贝尔(Bell )于 1961 年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hlson )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帐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使该方法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会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之差。剩余收益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RI t + 1 = NI t + 1 ? rBV t ,其中RI t + 1代表 t+1 期的剩余收益,NI t + 1代表 t+1 期的企业净收益,BV t 是 t 期企业权益的帐面价值,r 是 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使用公司权益的帐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情况下,将企业预期剩余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以后加上当期权益价值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 [编辑]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公式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债券及股票估价》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债券和股票估价》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在2008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年利率6%,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付息,到期时一次还本。ABC公司欲在2011年7月1日购买甲公司债券100张,假设市场利率为4%,则债券的价值为()元。 A、1000 B、 C、 D、 2、一个投资人持有ABC公司的股票,他的投资必要报酬率为15%。预计ABC公司未来3年股利分别为元、元、1元。在此以后转为正常增长,增长率为8%。则该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元。 A、B、C、D、 3、某企业于2011年6月1日以10万元购得面值为1000元的新发行债券100张,票面利率为8%,2年期,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则2011年6月1日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 A、16% B、8% C、10% D、12% 4、某企业长期持有A股票,目前每股现金股利2元,每股市价20元,在保持目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且不从外部进行股权融资的情况下,其预计收入增长率为10%,则该股票的股利收益率和期望报酬率分别为()元。 A、11%和21% B、10%和20% C、14%和21% D、12%和20% 5、下列有关债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必要报酬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高于债券面值 B、在必要报酬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于连续支付利息的债券而言,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债券价值表现为一条直线,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C、当必要报酬率等于票面利率时,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一直等于债券面值 D、溢价出售的债券,利息支付频率越快,价值越低 6、投资者李某计划进行债券投资,选择了同一资本市场上的A和B两种债券。两种债券的面值、票面利率相同,A债券将于一年后到期,B债券到期时间还有半年。已知票面利率均小于市场利率。下列有关两债券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为便于分析,假定两债券利息连续支付) A、债券A的价值较高 B、债券B的价值较高 C、两只债券的价值相同 D、两只债券的价值不同,但不能判断其高低 7、某股票目前的股价为20元,去年股价为元,当前年份的股利为2元。假定股利和股价的增长率固定为g,则下一年该股票的收益率为()。 A、% B、% C、% D、% 8、对于分期付息债券而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折价发行的债券价值降低 B、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溢价发行的债券价值升高 C、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平价发行的债券价值不变 D、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平价发行的债券价值升高 9、某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发行价1100元,票面利率4%,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发行日购入,准备持有至到期日,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利计息的情况下,到期时一次性收回的本利和为1200元 B、复利计息的情况下,到期的本利和为1200元 C、单利计息的情况下,复利折现下的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 D、如果该债券是单利计息,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是%(复利按年折现),则可以购买 10、下列有关股票概念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企业价值估计的剩余收益估价法解析

企业价值估计的剩余收益估价法 【摘要】采用剩余收益估价法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克服了传统估值模型不考虑资产账面价值对权益影响的缺陷,提高了估价的准确性,但该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实际运用时要考虑流通股这一变量并添加规模变量。 在资本市场上,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退出,都需要对投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评估,是对企业整经济价值进行判断、估计的过程,主要服从或服务于企业的产权转让或产权交易。企业价值评估是收购兼并中技术性最强的环节,也是购并双方谈判交易的基础。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兼并、收购、股权重组、资产重组、合并、分设股票发行、联营等经济交易行为的出现和增多,企业价值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找到一条合适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非常重要。近十年来,剩余收益估价理论成为美财务学界最为流行的研究主题,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一、剩余收益估价法简介 美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剩余收益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 1938年Preinreich提出了剩余收益定价模型RIV。当时这个模型是直接基于股利定价模型而建立的,由于没有明确的优于DDM模型的理论基础证券市场也没有发展到能提供足够稳定的数据对其正确性进行检验的程度,因此该模型并没有为当时会计界所普遍接受。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深入研究净盈余理论CSR(Clean Surplus Relation)的背景下,经由Ohlson (1995)和Feltham and Ohlson(1995)等一系列分析性研究的逐渐发展,才真正确立了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地位。Lundholm认为“Ohlson(1995)和Feltham and Ohlson(1995)是财务会计的里程碑”,足见其在财务会计及企业价值估价中的地位。 所谓剩余收益,也叫非正常盈余,是从会计收益中扣除所有权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即: RI t+1=NI t+1 -rBV t 其中RI t+1代表t+1期的剩余收益;NI t+1 代表t+1期的净收益;r为投资者 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通常取无风险利率;BV t 代表t期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剩余收益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P t =BV t +Σ(1+r)-t E[RI](RIV) 公司的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加预期剩余收益期望的现值。 进一步考虑,企业净收益的来源是什么?NI t+1=ROE t+1 ×BV t ,所以RIV可进一 步表述为: 而ROE根据杜邦分析体系可分解为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

N 企业价值评估 Business Valuatio 25 折价,主要取决其初始评估价值的评估方法。如果初始评估价值采用计算控股价值方法得出的,则具备控股性质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的评估结果只需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流动性折价,而属于少数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还需考虑少数股权的折价;如果初始评估价值是将公开证券市场交易的少数股权价值作为依据得出的,则在评估控股股权时,应考虑控股溢价。 而当获得的市场交易数据是属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数据,且其转让的权益为控股股权时,则在评估非上市企业的控股股权时,不需要考虑控股溢价。而且由于参照物为非上市企业,故也无须考虑流动性折价。但如果此时评估的是少数股权,需要考虑少数股权折价。 如果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评估中,采用的市场交易数据属于高流动性少数股权,则对非上市企业长期股权投 参考文献: [1]叶康涛.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经济科学,2003. [2]韩德宗.叶春华.控制权收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4.[3]黄坚.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 [4]朱峰.曾五一.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研究.东南学术,2002.[5]Pratt, Shannon P Reilly, Robert F, CPA, CFA, ASA Schweihs, Robert P.ASA. VALUING A BUSINESS—Third Edition. Chicago, IL: Irwin, 1996. (作者单位:辽宁省资产评估协会 东北财经大学) 资的最终评估价值还应进行流动性折价。此外需要明确,如果在评估中采用的是收益现值法,且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得出的评估价值代表的是控股权益价值。如果折现率的计算采用了β系数,但未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调整,则其结果应是少数股权的价值。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 宋 平 陈海防 摘要:剩余收益模型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信息,以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内在价值的数理模型。相比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具备很大的优点,因此成了美国财务学界近十年来非常流行的研究主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以国内上市公司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视为许多契约的集合。这些契约中的一个主要条款即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和现金的剩余索取权。而股票就是股东对企业剩余收益的所有权。近年来,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理论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 一、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模型(RIM)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年提出的,但并没有引起财务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h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账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一模型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该模型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获得的报酬之差。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剩余收益RIt+1= NIt+1-r BVt,其中,RIt+1 代表t+1期的剩余收益,NIt+1代表t+1期的企业净收益,BVt 是t期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r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是使用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的情况下,将企业

平息债券定价模型

债券定义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券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而债务人关心的是债券的价值。因此,债券的估值,是必须的。债券估值也称债券的现值定价。 由于债券是一种固定收入的到期还本的证券,因此债券的估值或定价就是根据该债券在持有期内的现金流入,以市场利率或要求的回报率进行贴现而得到的现值,通过理论现值与市场价格比较分析持有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根据资产定价理论,债券的定价(现值或收益率)也是受其承担的风险水平高低决定的。因此,债券估值或定价,一定要研究影响债券收益率的风险因素,观察各个风险因素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和决定关系。 债券估值 债券投资其目的是从它们期望产生的现金流中获得价值。因为各种投资的现金流都是在未来的时期得到的,所以需要将这些现金流折现以获得证券的现值或价格。一般来说,任何证券的价值是由其未来现金流序列的现值所确定的。 债券产生的现金流是由息票C (通常是固定的)和本金F (通常由债券契约事先规定)构成。另外,付息的期限和偿还本金的到期日t 通常也由契约决定。则债券当前价格或价值估计模型为: t t b k F k C k C k C k C P )1()1(....)1()1()1(321++++++++++= 即,由未来现金流确定现值的一般公式是: ()() ∑=+++=T i T T t t K P k CF P 1011 0P 是证券的现值或当前价格;t CF 是证券在未来时期t 的现金流;T P 在时间T 时的每股价格;k 表示适用的贴现率。 根据债券估值公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第一,证券的价值显然与未来时期的现金流成正比。期望的现金流越高,当前的价格也应越高;期望的现金流越低,当前的价格也应越低。 第二,证券价值与贴现率负相关。贴现率越高,当前的价格或价值越低;贴现率越低,当前的价格或价值反而越高。显然,贴现率是影响证券价值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则b P 将下降;若给定一个利率变化,价格随之变化的量是到期年数的一个函数。对于长期债券,贴现率k 的一个变化被累积地作用于整个息票支付序列中,而且在到期日本金的支付要以利率跨过整个期间来折现。其结果是:价格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然而对于短期债券,利率变化仅会引起适度的价格变化。 因为新的贴现率仅仅作用于几次的利息支付,对于本金也只是作用了很短的时期。长期债券价格随给定利率变化而变化的幅度要大于短期债券变化的幅度。在给定利率变化水平下,长期债券价格变动较大,因此债券价格变化直接与期限有关;随着到期时间的增加,债券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度是以一个递减的速度增长;由相同幅度的到期收益率的绝对变化带来的价格变化是非对称的。具体来说,在期限给定条

方案-企业价值估计的剩余收益估价法

企业价值估计的剩余收益估价法 '\r\n 【摘要】采用剩余收益估价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克服了传统估值模型不考虑资产账面价值对权益影响的缺陷,提高了估价的准确性,但该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实际运用时要考虑流通股这一变量并添加规模变量。 在资本市场上,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退出,都需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评估,是对企业整体 价值进行判断、估计的过程,主要服从或服务于企业的产权 或产权交易。企业价值评估是收购兼并中技术性最强的环节,也是购并双方谈判交易的基础。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兼并、收购、股权重组、资产重组、合并、分设、股票发行、联营等经济交易行为的出现和增多,企业价值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找到一条合适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非常重要。近十年来,剩余收益估价理论成为美国财务学界最为流行的研究主题,并在中广泛 。 一、剩余收益估价法简介 美国 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剩余收益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 1938年Pr nreich提出了剩余收益定价模型RIV。当时这个模型是直接基于股利定价模型而建立的,由于没有明确的优于DDM模型的理论基础,证券市场也没有 到能提供足够稳定的数据对其正确性进行检验的程度,因此该模型并没有为当时的 界所普遍接受。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深入研究净盈余理论CSR(Clean Surplus Relation)的背景下,经由Ohlson (1995)和Feltham and Ohlson(1995)等一系列分析性研究的逐渐发展,才真正确立了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地位。Lundholm认为“Ohlson(1995)和Feltham and Ohlson(1995)是财务会计的里程碑”,足见其在财务会计及企业价值估价中的地位。 所谓剩余收益,也叫非正常盈余,是从会计收益中扣除所有权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即:RI t+1 =NI t+1 -rBV t 其中RI t+1 代表t+1期的剩余收益;NI t+1 代表t+1期的净收益;r为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通常取无风险利率;BV t 代表t期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剩余收益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P t =BV t +Σ(1+r) -t E[RI](RIV) 即公司的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加预期剩余收益期望的现值。 进一步考虑,企业净收益的来源是什么?NI t+1 =ROE t+1 ×BV t ,所以RIV可进一步表述为: 而ROE根据杜邦分析体系可分解为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等,所有这些参数都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得到。 Ohlson(1995)在剩余收益股价模型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引入了线性信息动态,即假设剩余收益和剩余收益估价中的其他信息都满足自回归过程,从而将未来剩余收益同当期的会计数

第3章 《债券价值评估》练习题

第三章《债券价值评估》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贴现模型利率期限结构凸度久期 可转换债券自由边界内部收益率 二、简答题 1.如何分析公司债券的还本付息能力? 2.影响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债券信用评级的意义是什么?可将债券分为哪些等级? 4.债券收益率曲线的类型有哪几种? 5.论述利率的期限结构的三个理论。在论述中要包括这三个理论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6.利率期限结构讲述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他的变量被认为是怎样的?并用图来描述利率的期限结构? 7.虽然对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测能够导致一条斜率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本身却并不暗示对更高利率的预期。请解释。 三、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各种债券中,通常可以认为没有信用风险的是_____。 A.中央政府债券 B.公司债券 C.金融债券 D.垃圾债券 2 投资于政府债券要面对的风险是_____。 A.信用风险 B.经营风险 C.利率风险 D.财务风险

3 以下不属于决定债券价格的因素是_____。 A.预期的现金流量 B.必要的到期收益率 C.债券的发行量 D.债券的期限 4 关于债券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对债券发行价格的影响,说法不正 确的是。 A.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债券采取平价发行的方式发行 B.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债券采取折价发行的方式发行 C.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债券采取折价发行的方式发行 D.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债券采取溢价发行的方式发行 5 债券价值评估中所使用的折现率指的是: A.债券的息票利率 B.经过通货膨胀预期调整的债券息票利率. C.经过风险溢价(如果有的话)调整的国债收益率 D.具有类似风险与期限的投资所能赚取的收益率 6债券的当前收益率应等于。 A.内部收益率 B.到期收益率 C.年利除以票面价值 D.年利除以市场价格 E.上述各项均不准确 7下面五种投资中,最安全的是。 A.商业票据 B.公司债券 C.短期国库券 D.长期国库券 E.美国政府机构发行的证券 8某公司的债券被穆迪公司评为“D”级,则它属于哪一债券级别。

债券估值

债券估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市场的关注,估值的微小变动决定了各类债券资产组合净值的涨跌,相对排名的上下,以及投资人实际利益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债券估值它是如何产生的它起什么作用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估值估值是否有唯一标准以及如何进行债券估值本文从回顾债券估值理论入手,在总结债券估值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将对上述问题一一探讨,最 后简要介绍中证指数公司的债券估值技术。 一、债券估值理论回顾 债券属于固定收益品种,它在存续期内具有确定的现金流,在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中,这类品种往往采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进行定价。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对未来确定的现金流采用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由于债券在发行时已经确定了票面利率以及付息周期,未来现金流发生的时间以及规模均为已知,因此定价的核心是贴现率的选择。 对贴现率的研究就是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它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即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利率期限结构所对应的利率必须是即期收益率,而非到期收益率。在一个满足有效假定的市场中,一类风险相同的资产仅存在一条确定的即期收益率曲线,而到期收益率受到付息次数、息票以及再投资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属性的债券之间并不具备可比性。债券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只有在具有可比性的利率基础上贴现,即采用即期收益率贴现,得到的价格才具有参考价值。下图为利率期限结构的示意图。 二、债券估值国际经验 1、监管层注重公允价值相关制度建设,为估值提供指导意见 估值就是通过计量方法和工具寻找公允价值的过程,因此,公允价值相关制度的完善是估值的前提条件。以美国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概念框架体系,使得 公允价值计量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在2006年9月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明确要求对资产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并要按照一致性和可比较性的要求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2009年5月1日FASB公布了草案FSP FAS 157-f《157号准则的负债计量》,在2009年6月8日公布了草案FSP FAS 157-g《公允价值对投资利率选择的运用》。这两项草案对公允价值的计量都进行鲜明的阐述,规范了公允价值的运用。 另外,2008年10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相关条款进行了部分修改,开始对非活跃市场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方面的内容进行修订,在2009年7月29日公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草案》。草案规定,在非活跃市场下实体经济通过评估有效的相关市场信息以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当市场为非活跃市场时,就需要采取估值技术,即市场模型,所选择的估值技术要能最大化地使用可测量的因素,并对不可观测的因素最小化,以便于进行尽量准确客观的估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