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高原反应与高山病及其防治

常见高原反应与高山病及其防治
常见高原反应与高山病及其防治

常见高原反应与高山病及其防治

巅峰户外运动学校 赵兴政

一.高山病研究历史

1.高海拔到底对人类身体产生了什么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2.医学上对于氧气对人类的影响的研究,是伴随着对高原的研究而来的。

3.1946珠峰实验结论:如果一个人快速上升,会迅速失去意识并且死亡,结论是如果不用氧无法登上珠峰。

二.高原病知识

【一】高山环境特点

1.气压降低:海拔5000m 约为海平面的一半,珠峰顶只有海平面的30%左右。

2.温度降低:每上升1000m ,降6度。

3.湿度降低:6500m 湿度只有海平面的十分之一。

4.辐射增强:每升高100米,光的强度增加4.5%,紫外线强度增加3~4%。4000m 处紫外线强度可达海平面的2倍。

5.其他:地形、植被。

4000多米的高度呼吸会加快,在平原2次在高原大概要3次。

【二】高山病的定义

在高山环境下产生的疾病。高山病一般是可逆的,回到平原就会好。

【三】高山病的反应机制

内环境:细胞所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氧浓度等。

高山病反应机制

反应的时间率因人而异,发生的顺序因人而异。

通常3到7天,当新的内环境恒定建立,静息时呼吸活动以及心率反映会逐渐平缓下来,人到高原,气压降低,氧含量减少,呼吸同样一口气时的氧含量比平原的少,体内感受器(如颈动脉体)等立即发现异常 加深加速呼吸

呼吸性碱血症 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睡眠不好 心肌收缩加强,心率加速 血压升高 增加红血球 血液粘稠 血压升高 心脑等器官血管舒张 头疼及更为严重的高山病症 周边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碱血症随之消失,头疼也会缓解,但红血球及血色素仍继续上升。

刚上高原体温可能会上升,达到37.5度,以适应高原环境。

吃药时要看副作用,如果造成呼吸系统困难或者血管舒张,就要慎用,呼吸系统疾病者慎上山。

人类对高原反应的适应是有限的,人类的任何村庄都不会超过5000m。

【四】高山适应

高山适应分两种类型:

1.生物适应:世代具有的身体素质,对外环境作出的有利于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2.生理适应:当身体(个体)感受到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变化时,会做出生理功能上的

调节。

先天性疾病: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又称蚕豆病,俗称“胡豆黄。患此病的人不能对低氧作出正确反应,属于高原禁忌症。这类是遗传性缺陷,不能通过后天训练来弥补。

8000m死亡地带:在海拔5000m以上的地方,人体机能将持续变差,但是人体的适应性开始起作用,并进行补偿。当海拔超过8000m时,适应从本质上已经不可能了。

【五】预防

认识到高山病的反应机理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积极有效的手段进行高山病的预防:

1.上升不要太快,行程不宜太紧迫

2.刚上高海拔运动量不要太大

3.及时补充水分

4.减少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的药物(安眠药,但主要成分是褪黑素的安眠药是可以

吃的)和其他食品的摄入

5.多吃流质食物(粥和面条),不要油腻,不要过饱;补充能量和维生素

6.注意保暖(戴帽子,兼顾保暖与防晒)

7.积极地适应

关键:良好的心态

小经验:上高海拔第一个晚上晚点睡,早睡会导致早醒,然后会很痛苦。

进行适应性行走:高处行走,低处睡觉。

【六】高山攀登三大原则(与高山适应相关)

1.合理负荷——避免加剧氧供与氧耗的失衡。

2.动作减缓——避免突然性快动作,以免机体来不及向组织提供足够的氧而造成“氧债”

积累,使身体处在更严重的低氧状态。

3.防风保暖——寒冷应激会使身体消耗更多的氧,风、冷易患病造成增加氧耗、降低抵

抗力,是高山病的重要诱因。

最累和最容易引起高反的时候就是下行李建大本营的时候。

三.高山病的种类及预防

【一】高山病的种类

1.急性的高山病

(1)急性高山病(AMS)

(2)高海拔脑水肿(HACE)

(3)高海拔肺水肿(HAPE)

2.其他高山病

(1)极端高海拔进行性衰竭

(2)慢性高山病

(3)亚急性高山病

【二】高山病的治疗

(一)AMS急性高山病

AMS急性高山病的症状:

轻度症状:头痛、头晕、厌食、失眠、恶心、周边水肿、全身倦怠等。

中度症状:呕吐、使用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的头痛、尿量减少等。

重度症状:意识改变、步态不稳、休息时呼吸困难、肺部可听到锣音(类似于杯中吹水泡的声音)、发绀(人体毛细血管密集处[如嘴唇、指甲、耳垂]变为紫色、黑色)。AMS急性高山病判断标准:

符合下面3个条件:

1.登高。

2.发生头痛症状。

3.至少有头晕、失眠、恶心或呕吐及虚弱等一个以上症状。

AMS急性高山病黄金准则:

急性高山病黄金准则主要用意在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避免恶化成HAPE和HACE。

1.得了高山病不必惊慌

2.在高海拔的任何病症,都应假定高山病,直到证明是别的疾病为止。

3.绝对不要带着AMS的症状上升高度。

4.如果症状恶化【立刻】下撤往低海拔。

5.绝对不要将患有AMS的人单独留下。

(二)肺水肿和脑水肿

1.什么是水肿?

水肿是微血管外面的组织间隙水分郁积太多。

2.水肿原因

(1)小动脉注入微血管的压力太高,增加水分渗出,产生水肿。

(2)如果微血管的空隙因病改变,使得蛋白质渗出,微血管内外的蛋白质浓度差异减小,因而降低微血管吸水能力,也会产生水肿。

3.什么是肺水肿

肺水肿比较特殊,分为肺组织间隙水肿与肺泡腔水肿。肺泡腔水肿严格来说不符合水肿定义,因为肺泡腔不属于间隙。肺泡腔积水正常可经由肺泡细胞上特殊的主动运输吸收水分到组织间隙,进而进入微血管。这个吸收水分的机制在缺氧时容易停摆,这也是高海拔肺水肿重要发生原因之一。

4.肺水肿症状:

发生前有急性及重症高山反应,粉红色泡沫状痰是肺水肿的严重症状。

早期症状:

(1)咳嗽伴白色泡沫痰

(2)嘴唇、耳垂和指甲发绀,青紫色

(3)疲倦、昏睡

(4)呼吸时气道有水泡音、锣音

(5)气短

(6)脉频变快、常伴节律不规则

6.脑水肿症状:

开始发病前的两个小时有明显的口臭!头痛剧烈、共济失调、喷射状呕吐,之后进入

昏迷状态;有的从淡漠、嗜睡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此外还可能出现极度倦怠、嗜睡、步态不稳、醉酒状、无行动能力等症状。伴随症状:呼吸频率快、四肢及面部发绀、复视、尿少或尿不自主。

7.脑水肿和肺水肿治疗方法:

(1)立即行动,不可延迟。

(2)确定有效的方法:下降海拔高度,高原氧舱治疗,氧气治疗。

(3)下降海拔高度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高压氧舱、氧气治疗则是暂时的救急方法。

(4)药物会有少许帮助,不可靠。

四.其他因高海拔环境引起的高山病症

【一】失温

1.失温原因:

海拔越高,气候的变化越大,当缺乏适当的保暖设备,或长期暴露在气候恶劣的低温环境下(尤其是低温和大风),特别是精疲力竭、衣物潮湿的情况下时,会产生体温下降的生理反应。当体温降到36摄氏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

2.失温症状:

(1)体温在36到35度时,肌肉剧烈颤抖,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感觉劳累。

(2)体温在35到33度时,肌肉剧烈颤抖,言语困难,无法完成打开主锁等简单的技术操作,思维开始迟钝。

(3)体温在33到31度时,肌肉开始减轻颤抖;开始出现幻觉,作出不合常理的举动。严重失温者心跳极慢、呼吸极微,在数小时之内死亡。

3.失温治疗:

失温最重要的急救原则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并逐步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即切断热散失途径,建立新的热补给渠道。

(1)急救首先从避免散热开始,首先将失温者移出寒冷、潮湿、大风的环境中。

(2)脱掉失温者潮湿的衣服,换上干衣服,喂喝一些热水。

(3)如果以上措施不能恢复正常体温,则需要一个体温正常者在睡袋中给失温者直接以身体接触使其恢复体温。同时可将发热袋放入失温者的颈部、腹股沟和腋下,帮助失温者恢复正常体温。

(4)若呼吸心跳停止,展开心肺复苏术。

(5)移动失温者时,动作应尽量轻柔,避免肢体大量冰冷的血液回流心脏,刺激心脏,导致心脏骤停。

(6)严重失温者,看上去有如已经死去,也不可轻言放弃。失温者在冰冷时一定还没有死,如果体温短时间迅速回升可能意味着生命危险。

【二】冻伤

1.冻伤原因

冻伤是登山者常见伤病,以高致残率著称。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如果某个肢体部位过度暴露在低温下,低温导致机体组织因为结冻而对血管和组织造成冻伤。

2.冻伤症状

医学上按照冻伤的程度将冻伤分为4度:

I度冻伤: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冻伤部位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合不留瘢痕。

II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冻伤部位除红肿外,还伴有水泡。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结痂后可痊愈。

III度冻伤:伤及皮下组织,冻伤部位红肿并有大水泡,冻伤部位皮肤出现黑色或者紫褐色,痛感丧失。III度冻伤会给组织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伤后除遗留瘢痕外,还可能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IV度冻伤:伤及肌肉和骨骼。发生干性或湿性坏疽,会导致截肢。

3.冻伤治疗:

(1)治疗失温。

(2)判断是否复温。

①如果冻伤部位在解冻后在后面的行程中有再次冻伤的危险,则不可解冻。

②在攀登中如果一只脚被冻伤,则更不许解冻。

③外伤和行走会进一步加重冻伤组织的损害,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

大。

④如果情况不允许现场复温,则应注意保持冻伤部位的干燥,并使用无菌绷带包扎冻

伤部位,直至复温。

(3)复温。

如果冻伤者已经到达营地,且攀登队携带了治疗冻伤所必须的药物,则可尝试对冻伤部位进行复温。复温只需将冻伤者冻伤部位浸泡在36度以上的温水中即可,水温不可高于40度,以37度为最佳。每次20-40分钟,每日2-3次。

(4)复温后处理。

在完成复温后,如果冻伤部位有伤口可以先使用消毒剂洗净清洁,然后使用云南白药覆盖整个冻伤面(保持干燥),并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冻伤处。冻伤部位注意保暖防止再度冻伤。根据病情,两天换药一次。可以让冻伤者口服异丁洛芬,每日三次,每次400mg。(5)注意事项。

冻伤发生后,严禁雪搓和捶打冻伤部位!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伤口的清理最好用盐水,而不用酒精,碘伏也比酒精好。酒精更容易杀死脆弱的细胞。

4.治疗冻伤的药物:

治疗烫伤的药物一般也可治疗冻伤,作用是防止感染,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

外用:“喜辽妥”、“莫匹罗星软膏”、“珍石烧伤膏”。

内服:“阿司匹林”、“潘生丁”、“烟酸”。

5.几点经验。

冻伤一定要及时处理,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冻伤治疗方面最权威

三月冻伤,七月截肢,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注意保暖,鞋子和袜子保持干爽

【三】雪盲

1.雪盲原因:

双眼暴露在雪地中,没有雪镜保护的眼角膜很容易受伤。因为无论是否有阳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强烈。若是艳阳天在雪地中活动,在数小时之内即可造成严重的雪盲。

2.雪盲症状:

雪盲症状为眼睛非常疼痛,眼睛感觉像充满风砂,眼睛发红,经常流眼泪,对光线十分敏感,甚至很难睁开眼睛等。

3.雪盲治疗:

(1)协助雪盲队员前往或撤往最近的营地。

(2)用冰水湿润毛巾后冷敷双眼,使用氯霉素眼药水等滴涂双眼。

(3)以眼罩或类似物(干净的手帕、纱布等)轻轻敷住眼睛。

(4)尽量休息,避免勉强使用眼睛。若有必要,送医处理。

轻度雪盲通常通过6个小时的治疗和休息症状就可完全消失,中度或重度雪盲则需要2-4天的休息和治疗症状才会消失。

注意在阴天同样要戴雪镜,紫外线在云层中的透过率很高,阴天紫外线依然强烈。

五.高山病常用药物。

1.乙酰唑胺

乙酰唑胺是一种利尿剂,会降低运动水平,加速肾脏对碳酸盐的排泄,提高血液酸性,从而使呼吸更加顺畅,睡眠时尤其明显。提高适应速度,缓解高山反应,但不能彻底治疗脑水肿、肺水肿等重度急性高山病症状。为了提高适应速度,可在上升前一天开始服药,上升两天后停止服药。建议剂量:每日2次,每次125mg。磺胺类药物,慎用。

2.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是一种强效类固醇类药物,能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症状,对高山脑水肿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剂量通常为每6小时4mg,对于呕吐不止的患者,必须通过注射方式给药。症状通常在给药6小时之内就会明显缓解。副作用主要是:腹痛,失眠,过度兴奋等。停药会症状反弹,如果服药后不及时下撤,很可能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

3.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通路阻断剂(β-拮抗剂),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但也可缓解低氧环境造成的肺动脉收缩,从而提高服用者的摄氧能力。推荐剂量为每12小时20-30mg。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高山肺水肿,但对脑水肿等其他急性高山病症状没有作用,且效果远不及地塞米松对高山脑水肿的缓解作用那样明显。硝苯地平有可能导致血压迅速下降,服用者如果从坐姿或躺姿迅速站起,就有可能晕倒。总而言之,这种药物可能对高海拔徒步者会有所帮助,但不是登山者的最佳选择。

4.抗氧化剂类维生素

抗氧化剂类维生素(例如每餐后服用250mg维生素C、100国际单位维生素E、

150mg α-硫辛酸)可缓解急性高山反应症状,增进食欲,且没有不良反应。维生素C是无副作用的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中最有效的,一天的摄入量不能超过1克。

5.复方党参片

复方党参片是部队进藏新兵减轻高山反应的专用药物。

6.镇痛药物

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等。

补充:刚上高海拔低烧是正常现象,体能也上升,38度以上会有问题。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会更容易导致肺气肿。

六.山区气象简析:

山区天气因为受多重因素影响,是复杂的。山区天气预判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和云。

【一】基本知识

山区天气复杂,变化快,比较难判断。最主要的是靠天气预报。

可以每隔几天与当地的天气预测机构联系,找当地的气象局、气象观测站。

山区最主要是对降水的判断。根据气流运动情况来判断会不会有降水。

早上有红色的云,一般情况下天气会变坏。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晴天时有上升风,水汽上升凝结降水,因此陡峭山区晴天不会很多(上山风有雨)

【二】天气预测

1.气压

低气压坏天气,高气压好天气。运动手表的高度计是按照气压判断的,静止海拔三小时内气压表示的高度如果下降表示好天气,如果上升

10~15m注意观察

20~25m最好不要上山

25~60m确定的恶劣天气

300m 极端糟糕的情况

2.温度

温度对天气预测的影响并不大。“平均环境温度递减率”“逆温度梯度”。

3.风

地表风力风向很难成为判断天气趋势的依据,顶峰附近的云可以有效成为风力判断的依据。靠荚状云来判断风,如果只在山顶出现,说明只有山顶风大,如果较低地方出现,说明低处风也较大。

4.云

云的形状和种类是山区天气变化判断的重要因素。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关于行动食品

六大营养素中供能物质及所占比重大概为:碳水化合物65%,脂肪20%,蛋白质15%。

恶劣极端的情况下会停掉代谢功能,因此要注意增加糖的分量。体内储存的糖原半个马拉松的运动量会完全消耗掉,但在高山消耗会更快。高山缺氧,脂肪难以分解,会导致蛋白质的消耗。行动食浓度越低越容易吸收,吃行动食品时要喝水。

运动过程中不能补充葡萄糖,因为葡萄糖迅速被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造成胰岛素过度分泌,反而降低体内血糖浓度,严重时会导致休克。应该在回到本营之后再补充。

最后,应对高原反应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1.流质食品,不要太油腻

2.注意保暖,但不要中暑

3.第一个晚上晚睡,初期海拔上升不要太大

4.不要大负荷,步态缓慢

5.心态很重要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预防及后勤保障应急方案 根据5月18日格拉建设工程指挥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1、编制目的 我部处位于青海省青藏高原三江源核心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大气含氧量比平原低40%,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缺氧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2、成立高原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赵平华 常务副组长:祁克义赵中仝 副组长:李建华孔大海李先锋康强强王学军 组员:邓开鹏何治国康立虎张和平王柏春丁占军余华毛勇瑞周生祥刘银宗刘文来高文龙张功长曹启林戴元孝 3、进入高原前期准备工作 (一)做好工作人员遴选工作。 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开展工作前,应进行健康体检,经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高原地区,有以下严重疾病或症状者原则上不宜从事高原工作: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慢性肺功能不

全;癫痫及严重神经衰弱; 严重胃肠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 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二)配备必要的用品和急救药品。 携带足量抗高原反应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材,如高原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西洋参丸、氧气瓶(袋)、制氧机、简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检测仪等;工作人员应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 (三)开展预防性服药工作。 进入高海拔地区前2小时开始服用高原康胶囊,1-2粒/次,2次/日,一般服用3天;亦可辅助服用红景天胶囊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以降低高原病发病机率。 (四)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各方面应对高原病的准备。 与医疗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高原常识和高原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好赴灾区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 3、认真落实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措施 (一)认真体检,严格执行劳动保护规定。 指导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健康检查,进行高原从业健康知识培训。要严格执行高原作业劳动时间,定期轮换等劳动保护规定。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防病药品,在生产、生活场所设置供氧条件,对身体不适应高原环境的工作人员要妥善安置。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案 授课对象: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教时安排:2个课时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教学提纲: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授课课题: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 日第周星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的认识, 对大家在接下来三个月的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和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 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不化,冰川广布,气候寒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 1、沸点低,不利于食物烹煮; 2、氧分压低,海拔上升100 米,气压下降,红脸蛋温(海拔上升1000 米气温下降5-6 度,全年最高气温24 度左右)、低湿度(多风沙、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的环境气候特点对人的心理和身体有很多影响。因此,出这宝贵的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学习讨论能够帮的适应高原环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 一)、物理因素: 肠腔易产生膨胀, 大气压低, 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寒冷:易冻伤;风大:代谢率提高, 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 嗓子干,流鼻血 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 高原紫外线强, 高原紫外线角膜炎, 防护用墨镜, 自由基增多, 容易衰老。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 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的地貌,生活单调, 焦虑、失望等; 三)、缺氧对人体身理功能的影响: 1、对各系统的影响 1)、大脑对缺氧最敏感, 烦躁不安,失眠,步态不稳,幻觉, 头疼,头晕, 随集体调

12-12-高原病和减压病

王簃兰周志俊第一节高原病 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高原空气稀薄,其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低。海拔上升到8000m 高度时,大气压(33. 78 kPa)约为海平面(101. 33 kPa)的1/3,吸人气氧分压为7. 47 kPa。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快速进驻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后,人体的呼吸、循环、血液、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受缺氧及低压、寒冷、干燥、强紫外线等高原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综合征,称为高原病( highaltitude sickness)或高原适应不全症,或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严重者可出现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危及生命。 【发病机制】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高原适应生理的重要环节,而显著的肺动脉高压又是各型高原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高原地区,大气与肺泡中氧分压之差随着海拔的增加而缩小,直接影响肺泡气体交换、血液携氧和结合氧在组织中释放的速度,致使机体供氧不足,产生缺氧。久居高原者,机体逐渐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各种功能相应的改变,以适应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更为明显。初登高原者,由于低氧而通道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为颈动脉窦),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早期通气增加,机体可吸入更多的氧气以进行代偿。此过程即人体对高原低氧的适应过程,约需1~3个月可逐渐过渡到稳定适应,称为高原习服。个体的适应差异极大,一般在海拔3000m以内能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5330m左右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易于发生缺氧反应。除海拔高度外,登高速度与劳动强度也能影响高原反应的发生速度和严重程度。寒冷、饥饿(低血糖)、疲劳、精神因素、身体素质差或患上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代谢障碍、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者易诱发高原病。高原病与海拔高度、停留高原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有明显关系。 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低氧引起神经激素释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继之微血管床灌注过度,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加、毛细血管渗出,水肿随即发生。低氧诱导脑血管舒张或其血管舒张效应物如一氧化氮通过激活微血管系统产生头痛,头痛又引起其他症状如恶心、不适,这些就是所谓高原反应。另一种解释是轻度脑水肿引起了高原病的早期症状。两者孰因孰果尚不明确。证据表明,所有到达一定高度的人均存在脑容量增加。急性高原病可能与介体对脑血管扩张的代偿或调节能力失代偿有关.缺氧可引起肺小静脉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

高原五种常见病的防治策略

高原五种常见病的防治策略 [摘要]高原常见病主要包括日光性皮炎、指甲凹陷、脱发、高尿酸血症等常见病,严重威胁着常驻高原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上述 5 种高原常见病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全国共有8000万人口长期居住在海拔2500m以上地区[1]。近年来,从平原移居高原的人数越来越多,如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后,数以万计的援建者从平原移居高原,参与青海玉树灾区的重建。高原低氧一方面引起高原特发病:如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高原特发病;另一方面平原的一些常见病在高原也拥有了特有的特征,例如日光性皮炎、指甲凹陷、高尿酸血症等,这些高原常见病严重威胁着常驻高原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高原常见病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雪盲 雪盲是雪地作业或行军中发生的一种急性光源性眼病,主要因强烈的阳光通过雪地反射,经过人眼晶体的聚焦到达视网膜黄斑部,造成组织的热灼伤而致视力下降。临床表现为双眼刺痛、灼痛、眼睑痉挛、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视物变形等;严重者角膜出现弥漫性上皮脱落,造成暂时性失明,其危害较大。某军校学员325人在高原(海拔3100m)高寒山地雪地,开展负重行军的训练科目,行程13k m,人均负重30k g,训练时间6h。未戴墨镜246人,发病人数144例;佩戴墨镜61 人,发病3例。总发病人数147例,其中轻度76例,中度43 例,重度28例[2]。雪盲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止痛和防止感染,在 高原地区户外活动戴有色眼镜是预防雪盲的有效方法。 2 慢性唇炎 慢性唇炎是发生在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因较复杂,可能与物理、化学、腺体异位、个体素质等因素有关。在寒冷、干燥季节,风吹日晒,常使唇部干裂发炎,咬唇者更易患此病。吉治宏等人通过对高原某地的126例慢性唇炎病例进行分析,发现男76例,女50例,年龄26 ~63岁,平均年龄38.5岁,生长于高原本地的38例,进驻高原15年以上50例,15年以下38例,汉族87例,回族27例,藏族12例。其中光化性唇炎51例,糜烂性唇炎22例,干燥脱屑性唇炎20例,肉芽肿性唇炎13例(其中巨唇4例),腺性唇炎7例(其中巨唇1例),真菌性6例,诊断不明7例[3]。 本病多发于下唇,也有上唇发病者。病情长,有反复发作史,以冬、春干燥季节多发,严重者可四季发病。唇粘膜肿胀,

高原病防治安全专项方案

格库铁路(青海段)工程GKQHZHQ4标段高原病防治专项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中铁十七局集团格库铁路(青海段)GKQHZHQ4标工程第一项目部高原疾病防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 为有效防控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及时对发病人员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人员伤亡,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 1、工程简况 本标段线路正线全长,路基长度,新建车站3座(那陵格勒站、塔尔丁站、甘森站),预留车站2座(格南木嘎站、甘森湖站),大、中、小桥11座延长米,特大桥2座延长米。涵洞182座,全部为框架涵,地域海拔3050以上。 2、高原病简介 “高原”系指海拔3000M 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从医学角度看, 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常见疾病。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四、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2、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3、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1)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2)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3)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4)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5)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 (6)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4、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 (1)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案 授课课题: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得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得认识,对大家在接下来 三个月得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与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2个课时 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 教学提纲: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得影响; 二、高原常见得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得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得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环 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瞧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山积雪终年不化,冰川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即:低气压(1、沸点低,不利于食物烹煮;2、拔上升100米,气压下降0.99KPa,红脸蛋多)、低气温(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度,全年最高气温低湿度(多风沙、高风速,湿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得环境气候特点对人得心理与身体有很多影响。

家抽出这宝贵得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得相关知识,希望通过学习讨论能够帮助大家尽快得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得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2、阐述、分析、推导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得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一)、物理因素:?肠腔 易产生膨胀,大气压低,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寒冷:易冻伤; 风大:代谢率提高,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嗓子干,流鼻血?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高原紫外线强,高原紫外线角膜炎,防护用墨镜,自由基增多,容易衰老。?(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得影响: (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得错误引导,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 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得地貌,生活单调,焦虑、失望等; (三)、缺氧对人体身理功能得影响: 1、对各系统得影响 (1)、大脑对缺氧最敏感,烦躁不安,失眠,步态不稳,幻觉,头疼,头晕,随集体调节而减轻,消失; ? (2)、对呼吸系统得影响:呼吸加快,呼吸运动增强,特别就是夜间,周期性呼吸就是司空见惯得、周期性呼吸:快速连续得进行三到四次得深呼吸后产生十至十八秒得呼吸暂停,越频繁越表明高原反映加重; (3)、对血管系统得影响,心率较平原地区快20~30次,适应后逐渐减慢,初上高原出现血红细胞 与血红蛋白增高,就是因为血库持续放血,其后就是因为红细胞生成素分泌; (4)、消化系统:对低氧敏感,张力弱,便密,腹泻,持续时间较短; ?(5)、对肾脏得影响:尿量减少, 血尿、蛋白尿就比较严重了,要进行相应治疗; (6)、对胃循环得影响:处进高原地区得人微细管减少,血红蛋白增加; (7)、其她:暂时性得视力下降等,类似症状健康人在进入高原一段时间身体习服后机体可自行 调节,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作者: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 作者单位: 刊名: 高原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年,卷(期):2010,20(1) 被引用次数:3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西洲慢性高原病[期刊论文]-人民军医2008,51(11) 2.吴天一我国高原医学的两支主力军[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10,20(1) 3.马勇.李彬.张西州.崔健华.哈振德慢性高原病患者脑-体生理能力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 4.国际高原医学会慢性高原病专家小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CMS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颁布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1) 5.崔建华.高亮.白晓玲.张西洲.哈振德.李彬.马广全.王宏运.Cui Jianhua.Gao Liang.Bai Xiaoling.Zhang Xizhou.Ha Zhende.Li Bin.Ma Guangquan.Wang Hongyun高压氧预处理对高原人体血气和血乳酸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09,19(1) 6.崔建华.王引虎.郭玉新.张西洲.高亮.李彬.王伟.哈振德.Cui Jian-hua.Wang Yin-hu.Guo Yu-xin.Zhang Xi-zhou.Gao Liang.Li Bin.Wang Wei.Ha Zhen-de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的血生化改变[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 7.关于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1995年中华医学会标准)及其英译本的介绍[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20(1) 8.才鼎.胡全忠高原脑水肿的诊断标准解读及误诊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10,20(3) 9.久太.高芬.李凡.Jiu Tai.Gao Fen.Li Fan高原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2) 10.冯建明.沈括.FENG Jian-ming.SHEN Kuo慢性高原病的诊治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 引证文献(34条) 1.张翠莉.吴明阳.谢磊.尚冬梅.李博高原地区成年男性血常规参数差异性及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分析[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13(4) 2.吕春风.尤春景.高春锦.李茁.武连华高压氧对急性高原肺水肿大鼠水通道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5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1) 3.明平良.冯进.汤岚武警官兵高原驻训初期发病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1) 4.严亦平.李奇6例高原肺水肿继发ARDS的临床治疗分析[期刊论文]-西南国防医药 2012(10) 5.肖蓬勃.李高元.刘争建.王洪涛.苏菲菲.石苗茜福坦治疗高原心脏病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 6.邓翠东.李方安.赵茂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原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1(31) 7.吕红英急性高原病的健康教育与预防[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1(7) 8.赵海鹰.郭利.李立新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急救体会[期刊论文]-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2) 9.高红.周晶萍.任卫全.常荣268例高原肺动脉高压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1(2)

第五章-高原病

第五章高原病 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高原环境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气候寒冷和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由平原移居到高原或短期在高原逗留的人,因对高原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引起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病(disease of high altitude),或称高原适应不全症(unacchmatization to high altitude),又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高原病也可发生于海拔3000m 以下地区。随着旅游业发展,高原病发病率与日俱增。高原病是高原旅行者常见病死原因。 [病因] 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发生缺氧。随着海拔升高,吸入气氧分压明显下降,氧供发生严重障碍。低压性低氧血症是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原因。海拔2400~2700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仅轻度降低;海拔3500~4000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到90%以下;海拔5000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到75%;海拔5500m以上时,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高原适应需要数周或数月或完全不能适应;海拔7000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到60%;海拔上升到8000m高度时,大气压268mmHg(35.62kPa)约为海平面(76OmmHg)的1/3,吸入气氧分压仅为56mmHg(7.46kPa)。高原病发病快慢、严重程度和发病率与所攀登高原海拔高度、攀登速度、高原停留时间和个体易感性有关。 [发病机制] 人从平原进入高原,为适应低氧环境,身体需要适应性改变,以维持毛细血管内血液与组织间必要的压力阶差。每个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过度缺氧时易发生适应不全。 (一)神经系统 大脑皮质对缺氧的耐受性最低,是由于大脑代谢旺盛,耗氧量大。急性缺氧时,最初发生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压升高,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出现头痛、多言、失眠和步态不稳。随着缺氧加重,脑细胞无氧代谢加强,ATP 生成减少,脑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发生高原脑水肿。 (二)呼吸系统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

目录 一、概述 (1) 二、急性高原病 (1) (一)、急性高原反应 (1) (二)、高原肺水肿 (3) (三)、高原脑病 (3) (四)、高原视网膜出血 (4) 三、中暑(常见热射病和日射病) (4) 四、扭伤 (5) 五、防紫外线灼伤 (6)

六、失温 (7) 七、脚打泡 (8) 八、醉氧 (10)

一、概述 海拔在3000m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 特点:气压低、氧分压相应减低,易致人体缺 氧 3000m以内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 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 5330m以上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极易发生缺氧反应 高原习服:人体对高原低氧的适应过程约需1- 3月可逐渐过渡到稳定适应。个体差异极大。 海拔高度、进入方式、区域季节、个体 素质 高原反应多发生在初登山,时特别在最初几天内,称为急性反应。凡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 二、急性高原病 (一)、急性高原反应 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还有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排尿减少。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紫及面部、手、踝浮肿等。

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体检,排除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进入高 原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或有 心理作用而引起。 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 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 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 天。 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 日程不能安排得太紧,尤其是初到两日内。 不要做重体力活动,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休息好。 避免寒冷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温,饮食卫 生,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备用氧气。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去、阿司匹林、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 米)、镇静剂(安定、舒乐安定)、肾上腺皮

急性高原病(高反)防治指南

急性高原病(高反)防治指南 何为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AMS)是医学专业名词,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原反应”,有人“谈病色变”,一点点不适就疑神疑鬼,演变为心病。也有人忽视身体信号,导致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未知就会恐惧,本文将介绍急性高原病的相关知识,帮您化解这种恐惧。 急性高原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急性”二字听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人进入高海拔马上病情严重的并不多见。进入海拔2400米以上2-3天后,出现急性高原病轻微症状的可能性最大,强度则因人而异。 早期的症状包括倦怠、全身无力,尤其是在费力登山时,急性高原病早

症状通常都是在抵达高海拔后6至12小时发生,轻微者可在24至48小时内缓解。 进一步症状——头痛是急性高原病最主要的症状,并有可能伴有以下的症状:恶心(不舒服)、呕吐、头昏或头重脚轻的感觉、疲劳、睡眠障碍最严重的症状则包括意识混淆、出现幻觉,甚至诱发更严重的肺水肿(HAPE)或者脑水肿(HACE)。 急性高原病诊断 初步诊断——急性高原病可自我评估表来诊断,如果登上了海拔2400米,加上头痛以及在其他的项目上得分多过3分,就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有急性高山病。 急性高原病是否严重的判断标准:最直接简单的诊断测试是类似于酒驾测试的方法,让患者进行串联行走测试(Tandem Walking Test),运动能力下降或者失调都无法完成直线,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立即向更低海拔转移。 急性高原病的成因 高原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类,慢性高原病在户外攀登中很少见,急性高原病(AMS)最为常见,原因是由于海拔提升过快,人身体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气压和氧含量的变化导致低压缺氧,使得氧气不能有效输送到身体各部,如果身体适应则症状会消失,如果不适应则会加重。 具体原因如下: 1含氧量降低2大气压降低3迅速的海拔提升4个体素质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案 授课课题: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的认识,对大家在接下 来三个月的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和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2个课时 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 教学提纲: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 环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山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寒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即:低气压(1、沸点低,不利于、氧分压低,海拔上升100米,气压下降0.99KPa,红脸蛋多)、低气温(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最高气温24度左右)、低湿度(多风沙、高风速,湿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的环境气候特点对身体有很多影响。因此,今天大家抽出这宝贵的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希望

论能够帮助大家尽快的适应高原环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2、阐述、分析、推导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 (一)、物理因素: 肠腔易产生膨胀,大气压低,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寒冷:易冻伤; 风大:代谢率提高,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嗓子干,流鼻血 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高原紫外线强,高原紫外线角膜炎,防护用墨镜,自由基增多,容易衰老。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的地貌,生活单调,焦虑、失望等; (三)、缺氧对人体身理功能的影响: 1、对各系统的影响 (1)、大脑对缺氧最敏感,烦躁不安,失眠,步态不稳,幻觉,头疼,头晕,随集体调节而减轻,消失;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加快,呼吸运动增强,特别是夜间,周期性呼吸是司空见惯的。 周期性呼吸:快速连续的进行三到四次的深呼吸后产生十至十八秒的呼吸暂停,越频繁越表明高原反映加重; (3)、对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率较平原地区快20~30次,适应后逐渐减慢,初上高原出现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是因为血库持续放血,其后是因为红细胞生成素分泌; (4)、消化系统:对低氧敏感,张力弱,便密,腹泻,持续时间较短; (5)、对肾脏的影响: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就比较严重了,要进行相应治疗;(6)、对胃循环 的影响:处进高原地区的人微细管减少,血红蛋白增加; (7)、其他:暂时性的视力下降等,类似症状健康人在进入高原一段时间身体习服后机体可自 行调节,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

高原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提纲

附件高原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提纲 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 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 (高原病简介: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常见疾病。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项目防控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防控领导小组及分工 (二)、应急救援队及分工 四、适用范围 五、防控措施 (一)、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二)、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使其正确

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三)、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1)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2)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3)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4)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5)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 (6)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四)、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 (1)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经常化; (2)且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 (3)勿食有毒鱼类:高原有较多裂睃鱼类,其鱼籽有毒,不得食用; (4)勿食有毒蕈类:采挖野菜时应注意鉴别,严防误采毒蕈类有毒植物。 (5)加强饮食卫生监督:蔬菜等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生食,严禁食用变质食品。 (五)、急性高原反映预防的原则是: (1)正确认识高原。初上高原者既不要抱有毫无准备和无所谓的态

高原地区常见疾病防治温馨提示.wps

七、高原地区常见疾病防治温馨提示 (一)如何防晒及晒伤修复方法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烈。在高原烈日下工作或活动对皮肤有很大的伤害,所以防晒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1.1如何防晒 (1)防晒用品宜选择SPF30、PA+++的制品 (2)防晒用品正确使用方法:在出门前半小时至1小时先行涂抹,并在户外定时涂抹。 (3)外出时尽可能戴帽、打伞、带墨镜、穿长衣长裤。 (4)高原环境易使嘴唇干裂,可准备唇膏。 (5)建议出发前及回来后多补充点维生素A、C、E,因为维生素A、C、E 有非常好的抗氧化功效,对防止黑斑的形成有很好的功效。 1.2晒伤肌肤修护方法 大范围的严重晒伤常会使免疫力降低。晒伤后最重要的是耐心地让皮肤表面冷却,避免发炎。以下是日晒后根据不同症状的几种修护方: ●症状1——稍微赤红比较轻微的晒伤可用含有大量化妆水(爽肤水)的化妆棉做面膜———也可以用冰水替代,以敷脸方式减轻肌肤发炎症状,等肌肤状态稳定后,再涂抹乳液状护肤品来滋润肌肤。 ●症状2——感觉发热感觉发热的肌肤,最重要的是先冷却肌肤、止住发热症状。可以用冰水或具有镇静效果的化妆水轻轻拍打,使肌肤的状况稳定下来,并立即涂抹乳液状护肤品,防止脱皮现象。 ● 症状3——热得发痛已经接近发炎的重度晒伤,解决对策只能以冷水冷却肌肤,不要涂抹任何东西(当然,医生提供的药物除外)。若是手、脚晒伤,用冷水敷即可,但脸部就不能这样做,可用布蘸冷水敷在肌肤上,或用毛巾包裹冰块冰镇发热的皮肤,以减缓燥热不舒服的感觉,两周内避免使用特别保养品。 1.3防晒用品指南 (1).勿盲目选用高SPF值产品。从专业角度看,防晒品的主要作用只是防晒伤,只有较小的防晒黑效果。理论上讲,防晒指数的高低能反映防晒产品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SPF指数越高,所给予的保护便越多,但客观地讲,SPF 值的增长与屏挡紫外线的能力并不能成正比。而防晒剂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过量的紫外线吸收剂会对皮肤造成沉重的负担。 (2).宜选择SPF30、PA+++产品。进行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推荐使用

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

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生素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年轻人要好过中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对于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诸如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员而言,初次上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就会有轻微的高原反应前兆比如易饿、头痛、失眠等等,此时就需要注意尽量不要让自己感冒。当海拔超过3000米时,很多人会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比如喘气、嘴唇发紫等等。长期从事身体锻炼、体质较好的人可以坚持到4400米左右。不过为保险起见,初上高原,目的地在3000米以上的,建议事先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如果时间充裕,建议海拔上得不要太急,在3500米左右休息一至三天,适应之后再进入更高海拔的地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高原反应的强度。 药品准备: 景天红花胶囊:功效:提高缺氧耐受力、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防辐射、延缓衰老。具有预防、缓解、防止高原反应的发生。服用方法:出发前3-5天开始服用,防止高原反应;回家后继续服用2天,可防止发生晕氧。 止痛药:必理痛、芬必得 胃肠药:泻利停、氟哌酸、藿香正气胶囊、止痛丸 消炎药:磺胺、螺旋霉素、头咆安苄胶囊、氧氟沙星 鼻喉类:鼻腔外用软膏、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 维生素:21金维他、骨密钙、大蒜油胶囊、番茄红素 外伤药:正红花油、云南白药、创可贴、碘酒、纱布,胶布、酒精棉球 眼睛护理:眼药水、眼药膏 感冒药:白加黑、感冒胶囊、银翘片 急救品:氧气袋. 药棉、紗布、绷带、白胶布。驱蚊花露水. 安眠药或安神补脑液 急性腹泻,肠胃炎:瑞贝克(口服庆大霉素) 急性呼吸道感染:头孢类抗菌素 防止上火:牛黄解毒片 晕车:葡萄糖+扑尔敏+维生素b6(最好为针剂),此三联药加在一起服用对治疗高原地区的 晕车有极好的效果,且在高原地区均有购买。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如果能适应,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初入高原旅游,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口唇紫绀,失眠,多梦,血压亦可能升高。这些症状第一、二天明显,以后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劳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发展成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空气中氧的浓度也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短时间内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称为急性高原反应。人们常常提倡用吸氧来缓解不适。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这样,便延

高原病习题

高原病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高原适应指高原世居的人或动物经世世代代自然选择所获得的,具有遗传特性. 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指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对抵氧环境失去习服引起红细胞增生过度。 3慢性高原反应指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 4高原习服指人和动物暴露于低氧环境后,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是 可逆的,即后天获得。 5高原心脏病指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为基本特征,并有右心肥厚和/或右心功能不全。 6高原病是指(高原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氧分压越低,人体动脉血氧分压随大气压和氧分压下降而下降,易致缺氧,由此引起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高山病。 7 急性高原病机体急速进入高原后,在较短时间内因急性缺氧而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 8 高原是指海拔(3000或)3000米以上的地区。 二、问答题 1高原病的常见诱因 1)海拔高度2)登高的速度 3)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4)过度的体力活动和劳动 5)寒冷 6)精神、情绪过度紧张 7)过饱 8)饮酒 9)水盐摄入过多 2试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依据: 1)生活在的高原移居者或世居者; 2)“多血貌”--两颊、鼻尖、口唇、耳垂、手掌、甲床、咽峡部等部位青紫,球结膜充血。部分病人有杵状指、头痛、记忆力下降等。 3)血红蛋≥200g/L 、红细胞压积≥ 65% 、红细胞≥ 6.5×1012 /mm 3 。血氧饱和度≤85% 。 4)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红细胞增多。 5)脱离低氧环境后症状及体征消失,再返高原时又复发。 3高原气候的特点: 1)低气压、低氧分压 2)寒冷 3)日温差大 4)干燥 5)多风 6)紫外线强 4 简述高原病的临床分类 1)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轻型、高原肺水肿重型、脑水肿重型。 2)慢性高原病 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症和混合型高原病。 5 简述高原心脏患者缺氧对其心肌的损害通过哪五点: 1)缺氧心肌能量生成不足。 2)缺氧时心肌结构的损害。 3)缺氧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4) 缺氧对心肌细胞离子的影响。 5) 心肌肥厚加重缺氧对心肌的损害。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之欧阳家百创编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 案 欧阳家百(2021.03.07) 授课课题: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的认识,对大家在接下来三个月的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和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2个课时 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 教学提纲: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我们这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山积雪终年不化,冰川广布,气候寒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即:低气压(1、沸点低,不利于食物烹煮; 2、氧分压低,海拔上升100米,气压下降0.99KPa,红脸蛋多)、低气温(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度,全年最高气温24度左右)、低湿度(多风沙、高风速,湿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的环境气候特点对人的心理和身体有很多影响。因此,今天大家抽出这宝贵的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学习讨论能够帮助大家尽快的适应高原环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2、阐述、分析、推导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 (一)、物理因素: 肠腔易产生膨胀,大气压低,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寒冷:易冻伤; 风大:代谢率提高,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嗓子干,流鼻血 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高原紫外线强,高原紫外线角膜炎,防护用墨镜,自由基增多,容易衰老。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的地貌,生

高原病应急处置预案

高原病预防及后勤保障应急方案根据5月18日格拉建设工程指挥部电视会议精神,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1、编制目的 我部处位于省青藏高原三江源核心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大气含氧量比平原低40%,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缺氧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2、成立高原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平华 常务副组长:祁克义中仝 副组长:建华孔大海先锋康强强王学军 组员:邓开鹏何治国康立虎和平王柏春丁占军余华毛勇瑞周生祥银宗文来高文龙功长启林戴元孝 3、进入高原前期准备工作 (一)做好工作人员遴选工作。 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开展工作前,应进行健康体检,经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高原地区,有以下严重疾病或症状者原则上不宜从事高原工作: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慢性肺功能不全;癫痫及严重神经衰弱; 严重胃肠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 上呼吸道感

染;严重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二)配备必要的用品和急救药品。 携带足量抗高原反应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材,如高原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西洋参丸、氧气瓶(袋)、制氧机、简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检测仪等;工作人员应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 (三)开展预防性服药工作。 进入高海拔地区前2小时开始服用高原康胶囊,1-2粒/次,2次/日,通常服用3天;亦可辅助服用红景天胶囊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以降低高原病发病机率。 (四)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各方面应对高原病的准备。 与医疗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高原常识和高原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好赴灾区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 3、认真落实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措施 (一)认真体检,严格执行劳动保护规定。 指导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健康检查,进行高原从业健康知识培训。要严格执行高原作业劳动时间,定期轮换等劳动保护规定。配备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防病药品,在生产、生活场所设置供氧条件,对身体不适应高原环境的工作人员要妥善安置。 (二)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地、间歇性作业,避免长时间、剧烈作业。高原劳动能力的卫生学限度分别为:3000-4000米连续工作时间应小于6小时;4000米以上连续工作时间应小于4小时,4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