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轴平移的教案

坐标轴平移的教案
坐标轴平移的教案

《坐标轴平移》

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和平移》5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一)(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 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师: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先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 师: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轴,特殊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平移说课稿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一节《图形的平移》。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说明这几个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平移的概念和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作图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平移画图(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小学阶段学习平移旋转应该达到的水平是: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平移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升入初中后,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正如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样方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材,这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鉴于教材内容特性是探索平移特征,性质,便于进行生成性学习,故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结构:(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三)应用迁移,巩固新知(四)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图片,引入课题。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实例,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实例 (设计意图:

《第四单元 旋转、平移和轴对称》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旋转、平移、轴对称 第1课时旋转与平移现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2、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3、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感知、操作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准备】 教具:与例1、例2情景图相似的蕴含旋转与平移现象的现实情景录像。 学具:每位学生自带一根稍粗些的线和一颗略大些的纽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提问: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都有些什么游乐项目?其中你玩过哪些游乐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经历的情况自由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游乐场一起去发现其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 [点评:简单的谈话,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回忆,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1、情景观察,初步感知 (1)播放与例1、例2情景图相似的游乐场动画录像。(录像中包括开碰碰车、转转椅、玩风车、转滚筒、开水龙头洗手、滑滑梯、推积木、小猴滑滑竿……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注意在播放游乐场动画录像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观看录像。 (3)学生围绕“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的问题进行汇报(提示学生可以用手势动作模仿物体的运动)。 学生模仿物体运动时可重点重现物体运动的状态并定格在屏幕的旁边。 [点评:通过游乐场的动画情景实例播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借助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表象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合理分类,再次感知 (1)老师引导给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 提问:物体运动的方式一样吗?能不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类?(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本单元是在已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为后续学习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知识做好铺垫。 1、使学生经历观察实例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旋转;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以及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感受图形的变化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简单的平移; 2、能在方格纸上将物体旋转90°; 3、能画出简单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将物体旋转90 ; 2、能画出简单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 课件。 一、导入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旋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移 1、讲解例题 例一: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PPT演示小船图、金鱼图的运动。 提问: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板书:平移) 提问:这些运动有什么不同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提问: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指导:思路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所以小船图向右平移了9格。思路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所以小船图向右平移了9格。 提问: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指导:看金鱼图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7格,所以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 2、试一试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你是怎样画的,与同学互相交流。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平移(3)》教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平移(3)》教案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三)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在上节课学习一次平移时坐标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一次平移既有横向又有纵向时坐标的变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 口答练习: 在坐标系中,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怎样变化? 1.(x,y)——(x,y+4); 2. (x,y)——(x,y-2); 3. (x,y)——(x-1 , y); 4. (x,y)——(3+x , y). 思考:5. (x,y)——(x-1 , y+4) 活动目的:复习巩固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在坐标系中,图形一次平移(横向或纵向),进一步明确平移前后坐标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 效果:给空间让学生回答,可能学生的语言并不规范,有待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逐步引导,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合情推理自己的结论,养成一个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鱼”在坐标系中,既横向又纵向平移时,坐标的变化情况. 内容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1—9: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使学生在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的与变换的兴趣,进 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2、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3、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 1、把一个图形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法旋转90°; 2、怎样画出一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认识对称轴………………………………1课时 图形的平移………………………1课时 图形的旋转………………………………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第一课时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1-2:例题1、“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 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1、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 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位置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用手势和箭头表示。 二、新授 1、出示例题1 提问: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 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格。 生2: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 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格。 3、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看对应点之间平移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 4、讨论:把金鱼图再向右平移4格,你会画吗?试一试看。怎么画才不会画错?

小学三年级旋转平移和轴对称新教案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或关键点,借助三角板作关键线段的垂线,或者作关键点与旋转点所在线段的垂线; (2)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取点,即所找的点是原图形关键点的对应点; (3)参照原图形顺次连接所画的对应点。 关键线段:水平的、竖直的、过旋转点的线段。 【典型例题】 1、连一连。 荡秋千缆车的运动 拉抽屉平移摩天轮的运动 翻课本旋转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 2、实践与操作 1、(1)将先向下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13格。 (2)将平行四边形沿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 三、轴对称图形 1、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直线,既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画时不用实线,用虚线(虚线、尺子、露头) 2、轴对称图形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称点: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4、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关键: 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的对称点,要按照顺序将对称点连接起来。 5、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也不同,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典型例题】 1、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 【习题分析】 一、填空。 1、时针从9:00到12:00,旋转了()°。从3时到3时15分,分针旋转了()°。 2、体育课上,老师口令是“立正,向左转”时,你的身体()旋转了()°, 口令是“立正,向后转”时,你的身体()旋转了()°。 3、我们戴的红领巾是一个()形,它又是一个()图形。 4、 (1)图形1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一课时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新课标“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标准》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是: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数平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棋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他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切入正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例如上学交通方式等等,既贴近生活,又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移 1.出示例1图 (1)依次出示3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和国旗的运动)。 提问: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 指出:像图中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平移) 举例: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2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表示的是哪些物体的运动吗? 引导: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并且表示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交流并表示运动方式。X k B 1 . c o m 提问:你知道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吗?这几个物体运动时,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移动到另一处呢,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 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课题位置板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板书: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追问:电风扇叶片绕着哪一点转动?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呢? 举例:小朋友还在哪里见到过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平移和旋转的物体,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加动态展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平移、旋转的教学做好铺垫。 2、学生“试一试”。 (1)做转盘

最新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和平移》教案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剪纸、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 二、自主探究。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 4、画一画 三、生活中的图形。 四、动手做。书上22页第3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二)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 1、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

2、讨论并说明理由。 3、请你画完整,在小组内说说你画图的依据或方法。 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平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看书中的三幅图,了解什么是平移。 二、说一说,丰富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平移

《平面图形的平移》教案 荣成三十四中徐东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分析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分析 “生活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分析 设计思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分析、归纳并概括为平移的整体规律;第二层次:从特例出发研究平移的基本性质;第三层次:在应用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平移变换的理解和认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平移现象,并对其中的一些共同特征加以分析、总结;同时,充分利用相对真实的情景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典型图形和平移进行教学,尽可能全面地体现教学素材的现实性和问题的挑战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回忆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 引入第八章内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写出课题:生活中的平移。 (由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经历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开始学习。) 2、(投影显示:播放视频)播放完后,请同学们思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图形的平移》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 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 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本节课通过创设小船和金鱼是怎样运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小船和金鱼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物体做平移运动时需 要关注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小船向右平移的几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图形平移时,顶点和边也会随着平移,顶点和边平移的距离就是图形平移的距离。所以,可以用平移前后图形中对应顶点 的距离来表示图形平移的距离。同时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画出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再一次明确: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必须相同; 引导学生经历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过程。 ◆教材分析 例1教学图形的平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包括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关键要素,比较而言,学生在确定平移距离时往往容易 出错,为此,教材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确定评议的距离上。例题以方格纸的形式,呈现了沿水平方向平移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先观察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在比较两者运动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接着提出“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渗透图形平移的重要性质,强化对图形平移特 征的感知。而试一试主要引导学生探索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图 形平移的特征,学会根据图形的方向和距离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图形的平移与坐标变化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 ,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变化的鱼”探究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其坐标变化的规律,认识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1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活动内容:

图3-6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 Oh (5. 4X(3. Ok(5, I L (5, -1 )?(3* 0 )( (4, -2)H0, 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将这条宜向右 平移5个单位长度. ⑴画出平移后的新迨二 12)在图中尽呈多选取儿at对应点*并将 它们的举标填人下表: 图3-6 原来的鹫(,) f . )( 1 向右平移5个单 (?){ , )( ?) 位 长度后的新也” (3)你发现对应点的坐融之间有f|?么关系? 如果将原来的“鱼”向左平移4个单位氏度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启再具休做一做. 活动目的:通过一条“鱼”的平移,探究“鱼”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的坐标变化, 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内容: 2

数学苏教版3年级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页。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平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教师:先看这样一些现象。(出示课件)同学们知道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吗?你们能怎么表示这些运动呢? 生1:火车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电梯和国旗是上下运动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平移”。(板书“平移”) 小结: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很多,大家要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就能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意思。 二、巩固练习 学生分小组动手做一做第80页试一试。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有些运动是旋转。使学生认识旋转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除了平移还有另一种运动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2。 师:大家看一看头顶的电风扇和墙上的钟,还有自己的玩具飞机,它们都是怎么运动的?还是平移吗? 生1:不是,它们都是转动的。

师:是的,电风扇叶片、螺旋浆和钟面上的指针都是转动的,你们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 学生讨论。 师:其实这种转动叫做“旋转”。(板书“旋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种运动方式。大家自己动手做一个转盘,用笔当指针,看一看旋转具体是什么现象。 三、练习 1、第8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分组完成后汇报。(略) 2、第82页“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略)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86页。 教学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知道对称轴的作用。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教学例1。 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课件出示例3的3个图形),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后讨论,并回答) 生1:这些物体的两边完全相同。 生2:这些物体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 生3:……。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一个内容,对称。而这些图形折叠过后,两边大小完全相同,所以这些图形也叫做轴对称图形。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也随处可见轴对称图形,利用图形的对称,我们也可以做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二、巩固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苏教版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学生通过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辨认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难点: 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具准备:面具一个,树叶、蜻蜓、蜜蜂、葫芦等图片。面具、透明胶、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剪刀、彩色纸,尺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教师出示左右不对称的面具:“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面具来上课,大家看看,漂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半,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后再贴出另一半。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样的?(看出来的) 你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演示两部分完全一样。 你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教师小结并揭题:这几个图片,都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并齐读: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轴”。 1.剪一剪,议一议。 教师出示一棵圣诞树。问:“这棵圣诞树是一个对称图形吗?你能用剪刀剪出一棵象这样对称的圣诞树吗?” 生动手剪,教师巡视,选出对称与不对称的各一些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请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操作。 说说你想剪什么?用刚才的方法3分钟内剪出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并同桌互相介绍展示。 2.找一找,画一画。 请观察一下,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一条印、一条线或折痕)

北师版初二数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全章同步讲义

第一节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考点1:图形的平移 【知识要点】 1、什么叫平移? 2、平移有哪些性质? 3、决定平移的两大要素是什么? 4、(1)生活中的图形是由什么构成的? (2)怎样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典型例题】 【考题1-1】(深圳南山)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1-3-1,使A点平移到A′点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考题1-2】(宁安)图1-3-2,在10 ×5的正方形网格 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单位1,将△ABC向右平移4 个单位,得到△A’B’C’,再把△A′B′C′绕点A′逆 时针旋转 90○得到△A″B″C″请你画出△A′B′C′,和 △A″B″C″(不要求写画法) 【考题1-3】(成都郸县)在图1-3-5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出 图象,并回答问题. (1)先画出面ABC向下平移5格后的△A;B1C1,再画出△ ABC以O点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A2B2C2 (2)在与同学交流时,你打算如何描述(1)中所画的 △A2B2C2的位置? 【考题1-4】(海口)观察图1-3-8图案,在 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案图1-3-7的平移得到的是()

【大展身手】 1.将长度为3cm的线段向上平移20cm,所得线段的长度是() A.3cm B.23cm C.20cm D.17cm 2.以下现象:①电梯的升降运动;②飞机在地面沿直线滑行;③风车的转动,④汽车轮胎的转动.其中属于平移的是()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3.如图1―3―12图案中可以看作由图案自身的一部分经过平移后而得到的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平移得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B.我们可以把“火车在一段笔直的铁轨上行驶了一段距离”看作“火车沿着铁轨方向的平移” C.小明第一次乘观光电梯,随着电梯向上升,他高兴地对同伴说:“太棒了,我现在比大楼还高呢,我长高了!” D.在图形平移过程中,图形上可能会有不动点 5.如果同一平面的两个图形通过平移,不论其起始位置如何,总能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是() A.两个点B.两个半径相等的圆 C.两个点或两个半径相等的圆D.两个等边三角形 6.关于平移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B.经过平移对应角可能会改变 C.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不相等D.经过平移图形会改变 7.如图1―3―13,∠B是由∠A平移得到的,且∠A=3 0○,∠B的度数是() A.60○B.30○ C.90○D.45○ 8.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9.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如果AB=5㎝,则 CD=___________ 10.如图1―3―14,四边形ABCD平移后得到四边形 EFGH,填

二年级下《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精品教案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能够区分判断平移和旋转运动。 3、能够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4、能够画出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平移图形。 5、初步了解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与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区分判断平移和旋转运动;初步判断轴对称图形;画出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平移图形 难点: 画出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平移图形;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 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火车运动,火箭发射运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 们的运动,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的运动?

、探究1: 生活中还有这些运动是相似的,说一说他们是如何运动的? 问题1:看完动画后,同学们想一想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ppt 动画演示 答案:我们发现火车车厢沿着一条直线向前运动。 追问:那么电梯又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ppt 动画演示答案:我们发现电梯沿着直线上下运动。

追问:通过上面的探究,你发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火 车、国旗和电梯的运动都是沿直线运动。火车、国旗和电梯的运动方向没有改变。内容讲解:平移的定义:像火车、国旗和电梯的这样沿着( ()没有改变的运动叫作平移运动。 直线方向 追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的现象? 活动1: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左上角;先把它平移到课桌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 说说你的体会。 、探究2: 问题2:电风扇的扇叶是怎样运动的?)运动,且运动 最后平移到左 播放动画 经过3 次平移课本又回到了左下角,平移的过程方向没有改变。

初中数学_图形平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形的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标准》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2.认识和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图形的平移》的内容。“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七年级也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 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 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 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图形的平移,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能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平移,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初二的时候又进一步探究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因此学生对图形变化的探究思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本节课要探究学习的图形的平移,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运用类比、迁移、转化、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变“学会”为“会学”。 四、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的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定义。 2.探索并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图形平移的定义与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图形平移性质的探究及应用。 六、评价设计 1.通过一、二、三环节,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四、五、六、七环节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表现及习题的解答检测目标3的达成。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师生活动 播放视频: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颁奖画面 思考:在国旗缓缓上升的过程中,它做了怎样的运动?

《图形的平移》作业设计

《图形的平移》作业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数学下册 主题:第三章第一节《图形的平移》 适合对象:八年级一至十二班学生 作业性质:课后作业 一、作业目标 1.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平移画图; 2.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指导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二、作业设计

4.如图所示,将△ABC平移,可以得到△DEF,点B的对应点为点E,请画出点A的对应点D、点C的对应点F的位置,并作出△DEF. 评价标准:

第三题,要想使点A与点O重合,学生需先描述图平移的路径,先向右平移 2个单位长度,在向下平移 4个单位长度,这在上面选择题的练习的铺垫下,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事,本题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于平移的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并会做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及清楚了解要想做出平移后的图形,找到关键点的重要性; (2)如图所示: 将A、B、C按平移条件找出它的对应点O、B1、C1,顺次连接OB1、B1C1、C1O,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OB1C1. 第四题在第三题的基础上,略去了方格纸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限制,所以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出思路,此题需先量取线段BE的长度,在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进行作图。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合理性分析 此次作业中设计了选择题和解答题两种题型,对于选择题,并不仅限于对答案,在评议时要求学生口头阐述原因或依据,对于解答题提问学生并进行演板展示,这四道题对于班上85%的学生来说能全部过关,针对相对底子薄抑或懒惰后进生采用面皮面改,因为本节课学生在小学时都有基础而且非常简单,所以需保证100%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五、学生作业情况估计 针对设计的以上四题,第一题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第三题的第二问作图可能会出现理解混淆,学生知道三角形如何平移,但在数方格时标准不统一,例如有的学生会认为点A 在第四个格点,而有的同学会认为在第五个格点,所以本题在设计时题目标明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用单位长度来衡量便减小了意见不统一而带来的混乱,其次板书形式更减少了错误;第四题对于1/3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难,会出现作图不标准的情况,所以也需板书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