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给药脂质体制剂及其处方工艺

皮肤给药脂质体制剂及其处方工艺
皮肤给药脂质体制剂及其处方工艺

皮肤给药脂质体制剂及其处方工艺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4 更新时间:2001-8-14 [关键词]:药

健康网讯:

脂质体(Lipesome),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做形胶囊的新剂型, 19 71年英国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

脂质体类似细胞结构,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定向药物载体。由于脂质体与皮肤角质层脂质有相似性,能增强药物进入角质层,而且能穿透到皮肤深层。局部用药,可在皮肤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起到长效缓释作用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全身吸收的毒副作用,与普通的乳剂、搽剂、软膏相比,无疑是皮肤局部给药的理想载体。

目前,国外已有益康唑脂质体0.2%外用制剂上市,比其1%的一般制剂效果为优。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皮肤给药系统,已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并已开发出不少造于皮肤给药的脂质体。本文将就皮肤给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处方工艺、研究实例、应用疗效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1.皮肤给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使用皮肤给药脂质体,可对创伤或病变皮肤、粘膜起到治疗和保护作用,既有利于药物与患处接触,在局部发挥药效,又可避免因吸收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并可促进透皮吸收已被公认,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以认为,脂质体对皮肤有以下三种作用机制:(1)水合机制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组成。表皮的角质层是限制化学物质向内、向外移动的主要屏障。脂质体提供了外源性脂质双层膜,使角质细胞间结构改变,脂质双层中流水性尾部排列紊乱,脂溶性药物可通

过扩散和毛细管作用进入细胞间隙,使角质层湿化和水合作用加强。有人用亲水性的磷脂与直径200nm左右的多室脂质体对皮肤角质层的水合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后者的水合能力为前者的5 倍。(2)穿透机制作为转运药物的载体,完整的脂质体可以穿过角质细胞、角质细胞之间的间隙和皮肤附属管道开口(毛囊、皮脂腺、汗腺),直达基底细胞层。因脂质体大小组成不同,穿透皮肤浓度不一样,同时把药物带入的深度亦不一样。Roding 等发现,将不同浓度的脂质体涂布于猪背部脱毛皮肤,则皮肤中各层磷脂含量随脂质体浓度增高而增高。但当磷脂浓度大于1. 0mg/Cm2时不再增高,其中分布于角质层中的磷脂含量占99.5%。(3)融合机制提供必须脂肪酸和类脂双层膜,脂质体磷脂与角质层脂质融合使角质层组成和结构改变,形成一种扁平的颗粒结构,通过脂质颗粒间隙,脂质体包封的药物便于进入皮肤,经由脂质交换、融合作用,维护皮肤生理功能。Blume等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不同组分脂质体与皮肤角质层模拟物的相互作用,将脂质体涂布于皮肤角质层模拟物上,在37℃下放置20-24小时,可观察到脂质互相混合,这可能是由于脂质分子单体通过水相交换,但也可能是颗粒间的融合。

2.处方组成

处方中不同的脂质组成决定了所制备脂质体的极性,其极性愈接近于皮肤,愈有利于药物透过角质层,因此对皮肤复杂结构组成及其极性的了解,将有助于处方设计。研究发现,人、小鼠和猪的角质层不含磷脂,它是由40%的神经酰胺、25%的胆固醇、 25%的脂肪酸和10%的胆固醇硫酸酯组成的非极性脂质。基于这一脂质组成,人们制备了角质脂质体,并发现这种脂质组成的脂质体比磷脂制成的脂质体更易进入皮肤角质层。不同的脂质组成对脂质体的稳定性也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皮肤角质脂质脂质体的稳定性高于卵磷酯/胆固醇/十八胺脂质体和卵磷脂/胆固醇/棕榈酸脂质体,但不如卵磷脂/胆固醇/胆固醇硫酸酯脂质体,可见角质脂质是皮肤局部给药脂质体较理想的选择。

但是角质脂质尚未作为成熟的辅料上市,一般而言,构成脂质体膜的主要成分以天然磷脂为主,磷脂有动物性的(如卵磷脂)和植物性的(如豆磷脂),前者富含饱和脂肪酸,后

者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研究发现胆固醇和炮和脂肪酸虽能增加脂质体膜的坚固性和非渗透性,但是含他和脂肪酸的脂质体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体不宜渗透进入皮肤。

当分子中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链时,易发生氧化水解,使膜的流动性降低,促使约物渗漏,滞留性变差,产生聚集而沉淀,且产生毒性。为了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除了在脂质体的混是液中加入缓冲溶液,低温贮存外,可加入抗氧剂如Vit.E,Vit.C,丁基化羟基甲苯等。在脂质体双分子层中加入胆固醇使股固化,可使自由基的生成减少,降低氧化水平,使稳定性显著增强。当膜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比为1:1时,脂质体稳定性最好,脂溶性好或水溶性特别好的两类药为脂质体包裹的最佳药物,否则既不易于包于脂质体内、且稳定性差。

3.制备工艺

皮肤给药脂质体的基本制备方法与普通脂质体相似,主要方法如下:

1)注入法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一般采用乙醚),然后将此药液经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并用磁力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含有水溶性药物)中,加完后,不断搅拌至乙醚除尽止,即制得大多孔脂质体,其位径较大,再将脂质体混悬液透过高压乳匀机二次,则所得的成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绝大多数在2 (m以下。脂质体粒径的大小与制剂的稳定性有关,大的脂质体在体内半衰期较短而小单室脂质体能增加靶部位的聚集和延长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该法特点是操作迅速,重视性好,包封率高,但对热敏性药物不适,且有机溶剂无法完全除尽,对人体有毒害。

2)薄膜分散法将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或其它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氛仿溶液在一玻璃烧瓶中旋转蒸发,使在烧瓶中内壁上形成一薄膜,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烧瓶中不断搅拌,即可形成脂质体,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所用特殊仪器少,形成多室脂质体,包封率低,有机溶剂难免有残留。

3)超声波分散法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磷脂、胆固醇与脂溶性药物

共溶于有机溶剂的溶液,搅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液经超声波处理,然后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出脂质体,再混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脂质体的混悬型注射剂,经超声波处理的大多为单室脂质体,但超声时间难以掌握,且包封率也不够理想。

4)高压乳匀法系将各成分加入溶媒中通过高压乳匀机均匀分散成脂质体。

5)逆向蒸发法将脂溶性药物及形成脂质体的磷脂和胆固醇共溶于有机相,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将水相注入油相中,蒸去有机溶剂即得。

其它还有一些方法,如脱水水化法、冷冻干燥法、超声波与高心法相结合的技术等。

4. 应用疗效

Schhreier等研究表明,0.5%丁卡因脂质体对人完整皮肤开放式给药1小时后,可产生4小时局麻作用,较1%丁卡因乳膏更有效。

Arrmann等用市售豆磷脂作实验证实,分子量在2000-50000的单克隆抗体脂质体能很快进入皮肤深层,但不能穿透皮肤,而这种抗体的水溶液不能渗透皮肤。同时Yarosh等有关DNA修复酶脂质体应用于皮肤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说明水溶性药物脂质体也能很快地进入皮肤深层,高分子量物质可以以脂质体为载体透皮吸收。这对于用生物大分子药物防治皮肤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李国锋等制备的维甲酸脂质体软膏,临床应用结果显示:0.1g(kg-1维甲酸脂质体混悬液与0.5g(kg-1维甲酸软膏总有效率相关不显著,但同0.1g(kg-1软膏相比,0.`g (kg-`软膏总有效率46. 2%,0.1g(kg-1脂质体为76.9%,且 0.1g(kg-1维甲酸脂质体的局部不良反应比5g(kg-1的维甲酸软膏少。

Michelson通过研究证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本身不稳定,半衰期只有几分钟,用脂质体包封SOD后,稳定性增强,半衰期延长。在大白鼠机械性外伤和X射线引起皮肤损伤的实验中,用SOD脂质体治疗,治愈时间缩短一半。

Row等以黄体酮脂质体治疗多毛症时发现,真皮层及皮下组织(毛囊处)中药物浓度较高。体外试验证明,与传统制剂相比,益康唑脂质体在表皮中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5.结语

脂质体作为新型的皮肤给药系统,在皮肤局部能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作用时间长,全身吸收药量较少,减少了药物全身吸收的副作用,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加上脂质体的一些固有特性如低毒性、可生物降解,容易制备等,显示这种新型制剂推广的潜力和美好前景。

目前,对于脂质体的研究无论是在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方面都有一些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如脂质体渗透的机理;脂质体在角质层表面如何被融合;在研究方法上将不同处方的脂质体与其它外用制剂进行对比研究时是否保持等价的热力学活性;制备脂质体的材料(不同的磷脂或表面活性剂)对脂质体渗透性能的影响;哪些药物的脂质体制剂适用于乳膏,软膏或凝胶制剂等都有待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脂质体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可根据治疗上的需要加以改变,例如其半径大小与给药途径及药物释放速度有关,如何通过渗入两性电荷物质改变其表面所带电荷产生对作膜材用的类脂成分的改变,控制药物的通透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脂质体研究特别是在处方设计时,应考虑到物理化学稳定性、组成、抗氧剂、络合剂、PH条件、所带电荷、缓冲液、亲水凝胶的种类与浓度等因素,这些都无疑将对合理化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陈鹰,汤韧)

(湖北医科大学药学系99届实习生,彭朝霞) }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药物制剂技术》课后章节测试答案1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下列关于剂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药物剂型必须适应给药途径 B. 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同一种剂型的不同制剂 C. 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不同的剂型 D. 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临床应用是相同的 2 【单选题】(1分)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A. 本草纲目 B. 黄帝内经 C. 新修本草 D. 佛洛伦斯药典

3 【单选题】(1分) 最佳的药物给药形式是【】。 A. 药剂学 B. 制剂 C. 剂型 D. 药典 4 【多选题】(1分) 药物制剂的目的是【】。 A. 满足临床需要 B. 使美观 C. 便于应用、运输、贮存 D. 适应药物性质需要

5 【多选题】(1分) 通过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学习,可以掌握药物制剂的哪些内容【】。 A. 基本理论 B. 制备工艺 C. 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 D. 处方设计 6 【判断题】(1分) 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之为剂型。 A. 错 B. 对 7 【判断题】(1分)

批是指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 A. 错 B. 对 8 【判断题】(1分) 批生产记录只是记录药品的生产过程的,可以随意更改其生产信息。 A. 对 B. 错 9 【判断题】(1分) 维生素C片:100mg/片,表示每片维生素C中含有100mg的主药。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分) 在我们药品的生产过程中,无论哪种制剂,只要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并且需要进一步加工的物料,我们都称之为半成品。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法的一般规律【】。 A. 各组分比例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法 B. 各组分比例量差异大者,体积小的先放入容器中,体积大的后放入容器中 C. 含低共熔成分,若共熔后药物疗效降低,则应避免共熔 D. 剂量小的剧毒药应先制成倍散

《药剂学》试的题目及答案详解

药剂学习题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既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经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合剂 B.胶囊剂 C.气雾剂 D.溶液剂 E.注射剂 3.靶向制剂属于() A.第一代制剂 B.第二代制剂 C.第三代制剂 D.第四代制剂 E.第五代制剂 4.药剂学的研究不涉及的学科() A.数学 B.化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 E.微生物学 5.注射剂中不属于处方设计的有() A.加水量 B.是否加入抗氧剂 C. pH如何调节 D.药物水溶性好坏 E.药物的粉碎方法 6.哪一项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A.溶液剂 B.气雾剂 C.片剂 D.乳剂 E.散剂 7.关于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不正确的是() A.临床用制剂和处方的研究 B.指导制剂设计、剂型改革 C.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D.药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E.药剂质量的临床监控 8.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 A.药品 B.方剂 C.制剂 D.成药 E.以上均不是 9.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10.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 B、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 D、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 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 A 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 B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 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D 国家药品监督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E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法典 12.关于药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 B.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C.必须不断修订出版 D.药典的增补本不具法律的约束力 E.执行药典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3.药典的颁布,执行单位() A.国学药典委员会 B.卫生部 C.各省政府 D.国家政府 E.所有药厂和医院 14.现行中国药典颁布使用的版本为() A.1985年版 B.1990年版 C.2005年版 D.1995年版 E.2000版 15.我国药典最早于()年颁布 A.1955年 B.1965年 C.1963年 D.1953年 E.1956年 16.Ph.Int由()编纂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中国 E.世界卫生组织 17.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称() A.部颁标准 B.地方标准 C.药物制剂手册 D.药典 E.以上均不是 18.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中国药典是每几年修订出版一次() A、2年 B、4年 C、5年 D、6年 E、8年 19.中国药典制剂通则包括在下列哪一项中() A、凡例 B、正文 C、附录 D、前言 E、具体品种的标准中 20.关于处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方是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配的一种书面文件 B.处方可分为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和协定处方 C.医师处方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D.协定处方是医师与药剂科协商专为某一病人制定的处方

药剂学-第22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药物 2.生物活性检测 3.蛋白质分子得构象 4.BCA测定法 二、判断题(正确得划A,错误得打B) 1.生物技术药物结构稳定,不易变质。( ) 2.生物技术药物对酶比较敏感,而且不易穿透胃黏膜,故一般只能注射给药。( ) 3.蛋白质得肽链结构包括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排列顺序、肽链数目、末端组成、二 硫键得位置及其空间结构。( ) 4.蛋白质结构可分为一、二、三、四级结构,其中一、二级结构为初级结构,三、四级结构为高级结构。( ) 5.形成稳定得蛋白质分子构象得作用力有氢键、疏水作用力、离子键、范德华力、二硫键与配位键。( ) 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中仅螺旋与B折叠得作用力就是疏水键。( ) 7.圆二光谱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得二级结构。( ) 8.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RESS)系将药物与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此溶液与液态二氧化碳混合,载有药物得高分子材料则析出形成微球。( ) 9.超临界气体反溶剂技术(GAS)系将药物与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此溶液与液态二氧化碳混合,载有药物得高分子材料则析出形成微球。( ) 10.鼻黏膜给药常会产生肝脏首过效应。( ) 11.两个氨基酸缩合成得肽称为二肽,由三个以上氨基酸组成得肽称多肽。( ) 三、填空题 1.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与。2.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有、与类药物。 3.蛋白质分子旋光性通常就是,蛋白质变性,螺旋结构松开,则其增大。 4.由于共价键引起得蛋白质不稳定性主要包括、、 与。 5.蛋白质类药物评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与。 6.液体剂型中蛋白质药物得稳定剂有、、与 等类型。 7.蛋白质类药物冻干过程中常加入某些冻干保护剂,如、、、等,以改善产品得外观与稳定性。 8.PLGA叫作,其结构中改变与得比例或分子量,可得到不同时间生物可降解性质得材料。 9.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得非注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等给药。 四、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不就是常用得蛋白类药物得稳定剂 A.吐温80 B.蔗糖C.阿拉伯胶D.聚乙二醇 2.蛋白质得高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得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内服:细粉 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用:极细粉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0.1g:10倍散 -0.01g:100倍散等量递增法混合 <0.001g:1000倍散 剂量上限×稀释倍数=1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低共熔药物:薄荷脑+樟脑; 薄荷脑+冰片 樟脑+水杨酸苯酯 视药理作用变化,决定是否低共熔 药理作用增强或无变化——可低共熔 药理作用减弱——避免出现低共熔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无菌、过200目的极细粉 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二、合剂的制备 1.工艺流程: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2.制备要点: 浸提:煎煮法、双提法(芳香挥发性成分)。 纯化: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 方法及其参数的选择(如含醇量、澄清剂用量以及离心的转速等)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配液: 添加矫味剂、防腐剂,调节pH,加液体药料(酊剂、醑剂、流浸膏,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使析出物细腻,分散均匀)。 灭菌: 小包装:流通蒸汽、煮沸(100℃,30min)大包装:热压 三、糖浆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二、煎膏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炼糖方法: 蔗糖+水+酒石酸—→加热溶解—→微沸熬炼—→滴水成珠,脆不粘牙,色泽金黄(糖转化率达到40%~50%) 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分类和制备

第十六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习题

第十六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现代生物技术是() A.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B. 以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核心的基因工程 C. 以细胞工程为核心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D.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细胞工程 E. 以细胞工程为核心的基因工程 2.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 A. 细胞工程 B. 发酵工程 C. 酶工程 D. 基因工程 E. 克隆技术 3.以下不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是() A. 分子量大,不易吸收 B. 结构复杂 C. 易被消化道内酶及胃酸等降解 D. 从血中消除慢 E. 在酸碱环境不适宜的情况下容易失活 4.1982年,第一个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是() A. 乙肝疫苗 B. 重组人胰岛素 C. 白细胞介素-2 D. EPO E. 尿激酶 5.关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 A. 蛋白质大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 B. 蛋白质大分子在水中表现出亲水胶体的性质 C. 蛋白质大分子具有旋光性 D. 蛋白质大分子具有紫外吸收 E. 保证蛋白质大分子生物活性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强相互作用,如肽键来维持的6.通过注射给药的蛋白多肽类药物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 A. 溶液型注射剂和注射用无菌粉末 B. 溶液型注射剂和混悬型注射剂 C. 缓释微球和缓释植入剂 D. 注射用无菌粉末与缓释微球 E. 普通注射剂与缓释控释型注射给药系统 7.蛋白质药物的冷冻干燥注射剂中最常用的填充剂是() A. 甘露醇 B. 氨基酸 C. 十二烷基硫酸钠 D. 氯化钠 E. 麦芽糖 8.被FDA批准,可用于制备缓释微球注射剂的生物降解骨架材料是() A. PLGA B. 壳聚糖 C. 淀粉 D. 乙基纤维素 E. HPMC 9.蛋白多肽药物的非注射制剂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口服制剂与黏膜制剂 B.黏膜制剂与经皮制剂 C.鼻腔制剂与经皮制剂 D.肺部制剂与口腔制剂 E.口服制剂与直肠制剂 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1.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的是()

药剂学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考点归纳

第十八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和特点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有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含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才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以示与传统的生物技术相区别。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运用DNA重组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等类药物,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很少有过敏反应。但这类药物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分子量大,时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很难透过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层,故吸收很少,不能口服给药,一般只有注射给药一种途径,这对于长期给药的病人而言,是很不方便的;另外很多此类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 生物技术药物多数易受胃酸及消化酶的降解破坏,其生物半衰期也普遍较短,需频繁注射给药,造成患者心理与身体的痛苦。即使皮下或肌内注射,其生物利用度也较低。另外多数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不易被亲脂性膜所摄取,很难通过生物屏障。因此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剂型发展十分迅速,如对药物进行化学修饰,制成前体药物,应用吸收促进剂,添加酶抑制剂,增加药物透皮吸收及设计各种给药系统等。 主要方向是研究开发方便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新剂型:①埋植剂缓释注射剂,尤其是纳米粒给药系统具有独特的药物保护作用和控释特性,②非注射剂型,如呼吸道吸入直肠给药、鼻腔、口服和透皮给药等。研究和开发新剂型也是解决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利用度、稳定性等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为了研究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或新的给药系统,必须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能。 (一)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根据电荷不同分为正电性与负电性氨基酸。 蛋白质结构中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与非共价键,前者包括肽键(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氨基酸的羧基失水而成的酰胺键)和二硫键(二个半胱氨酸的-SH脱氢而成的-S-S-键),后者则包括氢键、疏水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配位键等。蛋白质的结构分为四级。 一级结构(初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其维系键是肽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二级结构为多肽链的折叠方式,包括(螺旋与(折叠结构等;三级结构是指螺旋或折叠的肽链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每条多肽链都具备固有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四级结构则是指二个以上的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统称为高级结构,主要是由非共价键和二硫键来维持。 (二)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大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水中表现出亲水胶体的性质,还具有旋光性和紫外吸收等。蛋白多肽药物结构复杂,特别是保证其生物活性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弱相互作用来维持的,因此了解蛋白质的

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流程

XXXX药业有限公司 l、目的:建立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流程,规范操作,能最终确定处方工艺,达到处方合理,工艺稳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固体制剂研究所制剂处方工艺研发项目的小试研究操作。 3、该流程有关责任:固体制剂研究所、质量部。 4、规程内容 4.1处方工艺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4.1.1 硬件设施的确认:确认实验和检验所需的仪器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购买。 4.1.2通过了解原料药的性质、辅料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原辅料,并确认是否需要购买。 4.1.3 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研究药物与辅料间及药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4.1.4 文献查找,查找可参照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帮助,缩短小试研究的时间。 4.1.5初步质量研究:制定初步的质量标准,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验证出合适的方法以便对样品进行检测。 4.2 处方及工艺研究 4.2.1 处方工艺设计:在前期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剂型的特点,结合已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制定几种基本的处方工艺,以便开展筛选和优化。 4.2.2 制备样品:根据设计好的处方工艺进行样品制备。 4.2.3 处方工艺基本性能评价:根据剂型的特点,选择影响制剂质量的相关项目,进行制剂的基本性能考察。如果考察不合格,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4.2.4 影响因素试验:选择制剂基本项目考察合格的处方的样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对于稳定性不好的处方可进行相容性试验,去除或替换掉对主药稳定性影响较大的辅料,以达到稳定性的要求。若无法达到稳定性要求 .1

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4.3 部门内部评估 4.3.1 在基本已经确定了处方工艺的情况下,部门内部对其进行评估 4.3.2 评估结果为可行,则进行下面的工作,不可行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4.4 工艺放大和重现 4.4.1 对已确定的处方工艺进行放大试验,并最终能达到中试的要求,并对放大后的样品进行基本性能评价。 4.4.2 工艺重现性:为保证制剂质量的一致性,一般至少需要对连续三批样品的制备过程进行考察。 4.4.3 影响因素试验:放大后的样品同样需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同时进行内包材的相容性试验,选择适宜的内包材。 4.4.4 质量研究:进行质量研究,以选择适宜的方法,并在中试开始前完成。 4.5 小试评估:对小试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则小试结研究束,不符合则需要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5、小试研究完成后及时撰写研发项目的阶段性报告,并备案。 6注意事项 6.1在进行小试研究时,必须初步确定中试的处方和工艺; 6.2 在进行小试研究时,研发人员必须进行清洁方法摸索,初步确定清洁设备所用的溶剂和清洁方法。 7简易流程图如下:

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指导原则

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指导原则(讨论稿) 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用于临床。若剂型选择不当,处方工艺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产品的理化特性(如外观、溶出度、稳定性),而且可能降低生物利用度与临床疗效。因此,正确选择剂型,设计合理的处方与工艺,满足不同给药途径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此项工作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药物产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选择最佳剂型,设计合理的处方与工艺,规范制剂研制程序,特制订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常规制剂,特殊制剂如脂质体、微囊、微球等可参照执行。 一、剂型选择的依据 研究任何一种剂型,首先要说明选择该剂型的依据,有何优点或特点。同时要说明该剂型国内外研究状况,并提供国内外文献资料。 二、处方前工作 在处方设计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进行必要的实验研究工作。 (一)掌握主药的分子结构、药物色泽、臭味、颗粒大小、形状、晶型、熔点、水分、含量、纯度、溶解度、溶解速度等物理化学性质,特别要了解热、湿及光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所用辅料也应掌握其理化特性,为处方设计与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研究:一类新药应进行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他类新药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此项研究。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具体实验方法如下:可选若干种辅料,如辅料用量较大的(如赋形剂、填充剂、稀释剂等)可用主药:辅料=1:5的比例混合,若用量较小的(如润滑剂),则用主药:辅料=20:1的比例混合,取一定量,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分别在强光(4500±500LX)、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0天,用HPLC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检查含量及有关物质放置前后有无变化,同时观察外观色泽等药物性状的变化。必要时,可用纯原料做平行对照实验,以区别是原料本身的变化还是辅料的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差热分析等方法进行实验,以判断主药与辅料是否发生相互作用,根据实验结果,选择与主药没有相互作用的辅料,用于处方研究。 三、处方筛选与工艺研究 (一)如研究制剂系国内外已生产并在临床上使用的品种,而采用的处方与已有的品种主药、辅料种类及用量完全一致,并能提供已有品种处方的可靠资料,则可不进行处方筛选研究。同样如制备工艺与已有品种完全一致,并能提供有效证明,也可不进行制备工艺研究。若只有辅料种类相同,而用量不同,则应进行处方筛选。凡自行设计的处方与工艺均应进行处方筛选与工艺研究。 (二)辅料的选择 1.辅料选择的一般要求:辅料是主药外一切辅料的总称,是药物制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剂型或制剂成型与基本性能及给药途径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辅料,例如小剂量片剂,主要选择填充料或稀释剂,以便制成适当大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具有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特殊性,而对其管理是保证其特点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通过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研发现状进行了解,并且发现其中存在处方工艺缺乏详细备案数据、忽略成本等问题,并结合当前的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对药物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标签: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管理 [Abstract] The formulation and technology of chemicals are important,essential and special,and the management of it is one of the preconditions of ensuring their features and bringing the gospel to patients,therefore,master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ormulation and technology of chemicals,finding out the issues of lack of detailed record data and neglecting cost in the formulation and technology,establishing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in the medicine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related legal system are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drugs. [Key words] Formulation of chemicals;Technology of prescriptions;Management 随着制药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的药品制剂技术、药品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提高。而保证化学药物制剂疗效的前提是化学药物制剂的处方及工艺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在对药物制剂进行有效管理时,应该从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方面着手。对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参数进行有效管理,是实现药物产业化的重要保障。从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发过程以及研发理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是药物制剂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 1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现状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制药行业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也是化学药物制剂生产的主要依据。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与投入使用,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愈加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设计理念并没有考虑研发成本,而且也没有对某一处方的详细数据进行备案[1]。例如口服固体制剂,其目前的药物制剂处方工艺在辅料、主药等方面比较重视,但是对于裂片、粘冲、弹片等现象并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所以,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还处在成长阶段。药物制剂质量标准、新型制剂产业化以及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是影响药物制剂管理的因素之一,中国对药物产业化的审批工作比较繁琐,所以制药企业在制定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时,会为缩短审批时间,在辅料使用、压片等方面进行简化。监管部门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并不能起到有效管理作用,而且也因此而影响了企业对上市药品进行工艺创

制剂工艺研究指导原则

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指导原则 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用于临床。若剂型选择不当,处方工艺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产品的理化特性(如外观、溶出度、稳定性),而且可能降低生物利用度与临床疗效。因此,正确选择剂型,设计合理的处方与工艺,满足不同给药途径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此项工作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药物产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选择最佳剂型,设计合理的处方与工艺,规范制剂研制程序,特制订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常规制剂,特殊制剂如脂质体、微囊、微球等可参照执行。 一、剂型选择的依据 研究任何一种剂型,首先要说明选择该剂型的依据,有何优点或特点。同时要说明该剂型国内外研究状况,并提供国内外文献资料。 二、处方前工作 在处方设计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进行必要的实验研究工作。 (一)掌握主药的分子结构、药物色泽、臭味、颗粒大小、形状、晶型、熔点、水分、含量、纯度、溶解度、溶解速度等物理化学性质,特别要了解热、湿及光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所用辅料也应掌握其理化特性,为处方设计与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研究:一类新药应进行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他类新药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此项研究。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具体实验方法如下:可选若干种辅料,如辅料用量较大的(如赋形剂、填充剂、稀释剂等)可用主药:辅料=1:5的比例混合,若用量较小的(如润滑剂),则用主药:辅料=20:1的比例混合,取一定量,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分别在强光(4500±500LX)、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0天,用HPLC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检查含量及有关物质放置前后有无变化,同时观察外观色泽等药物性状的变化。必要时,可用纯原料做平行对照实验,以区别是原料本身的变化还是辅料的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差热分析等方法进行实验,以判断主药与辅料是否发生相互作用,根据实验结果,选择与主药没有相互作用的辅料,用于处方研究。 三、处方筛选与工艺研究 (一)如研究制剂系国内外已生产并在临床上使用的品种,而采用的处方与已有的品种主药、辅料种类及用量完全一致,并能提供已有品种处方的可靠资料,则可不进行处方筛选研究。同样如制备工艺与已有品种完全一致,并能提供有效证明,也可不进行制备工艺研究。若只有辅料种类相同,而用量不同,则应进行处

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流程

l、目的:建立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流程,规范操作,能最终确定处方工艺,达到处方合理,工艺稳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固体制剂研究所制剂处方工艺研发项目的小试研究操作。 3、该流程有关责任:固体制剂研究所、质量部。 4、规程内容 4.1处方工艺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4.1.1 硬件设施的确认:确认实验和检验所需的仪器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购买。 4.1.2通过了解原料药的性质、辅料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原辅料,并确认是否需要购买。 4.1.3 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研究药物与辅料间及药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4.1.4 文献查找,查找可参照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帮助,缩短小试研究的时间。 4.1.5初步质量研究:制定初步的质量标准,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验证出合适的方法以便对样品进行检测。 4.2 处方及工艺研究 4.2.1 处方工艺设计:在前期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剂型的特点,结合已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制定几种基本的处方工艺,以便开展筛选和优化。 4.2.2 制备样品:根据设计好的处方工艺进行样品制备。 4.2.3 处方工艺基本性能评价:根据剂型的特点,选择影响制剂质量的相关项目,进行制剂的基本性能考察。如果考察不合格,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4.2.4 影响因素试验:选择制剂基本项目考察合格的处方的样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对于稳定性不好的处方可进行相容性试验,去除或替换掉

对主药稳定性影响较大的辅料,以达到稳定性的要求。若无法达到稳定性要求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4.3 部门内部评估 4.3.1 在基本已经确定了处方工艺的情况下,部门内部对其进行评估 4.3.2 评估结果为可行,则进行下面的工作,不可行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4.4 工艺放大和重现 4.4.1 对已确定的处方工艺进行放大试验,并最终能达到中试的要求,并对放大后的样品进行基本性能评价。 4.4.2 工艺重现性:为保证制剂质量的一致性,一般至少需要对连续三批样品的制备过程进行考察。 4.4.3 影响因素试验:放大后的样品同样需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同时进行内包材的相容性试验,选择适宜的内包材。 4.4.4 质量研究:进行质量研究,以选择适宜的方法,并在中试开始前完成。4.5 小试评估:对小试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则小试结研究束,不符合则需要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5、小试研究完成后及时撰写研发项目的阶段性报告,并备案。 6注意事项 6.1在进行小试研究时,必须初步确定中试的处方和工艺; 6.2 在进行小试研究时,研发人员必须进行清洁方法摸索,初步确定清洁设备所用的溶剂和清洁方法。 7简易流程图如下: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代码530305) 专门化方向:制剂生产方向、药学服务方向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 基本学制:五年一贯制 办学层次:普通专科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在制药生产企业从事制剂生产、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在药店药房从事药学服务等岗位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岗位)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药物制剂工,从事制剂生产涉及的工艺控制与改进、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物料管理、技术文件管理等工作。 2. 其他就业岗位: ⑴化学检验工: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涉及的物料、中间品以及制剂的分析检验、生产环节质量控制、验证管理、专业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文件管理等工作。 ⑵西药药剂员:从事药房药店的药学服务工作,包括药品零售、药品调剂、指导合理用药、药品保管与养护等工作。 (二)职业资格 应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药物制剂工(高级)、化学检验工(高级)或西药药剂员(高级)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继续学习专业 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等本科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遵纪守法,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2.科学文化素质: (1)掌握德育、法律、语文、数学、心理等公共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英语应用知识。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文字编辑和数据处理,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资料。 (4)具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常用医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制剂工艺研究

(参考文献:ICHQ5C,ICHQ1B, 《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版》)

第一章原液拟冷冻贮藏的稳定性考察 国内方面根据《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相关要求:研究样品通常包括原液、成品、中间产物及产品自带的稀释液或是重悬液。凡涉及到不连续操作的生产工艺步骤,其中间产物需要严格的贮存操作的均需要进行相应的稳定性研究,以证明该贮存操作不会影响到后续工艺产品的质量。 稳定性研究的样品批次数量应至少为三批。各个阶段稳定性研究样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应一致(即具有代表性),批量应满足稳定性研究的需要。研究用制剂产品应为来源自不同原液批次的质量检验后的合格批次。稳定性研究样品应采用与实际贮存过程中相同的包装容器与密闭系统进行研究;原液或中间产物样品可以采用与实际应用中相同材质或材料的容器和密封系统开展研究。 某些产品可能具有多个规格,如不同装量、不同单位或是不同重量等,在稳定性研究中可以根据检测样品的代表性,合理的设计研究方案,减少对部分样品的检测频度或根据产品特点(如规格)选择部分代表性检测项目。原则上,浓度不一致的多种规格的产品,均应按照要求开展稳定性研究。 国际方面根据ICHQ5C相关规定:如果生产出来的原料药,在生产后、配方或者制成成品前贮藏起来,至少应提供3批稳定性数据,这3批应能代表生产规模的生产和贮藏条件。在贮藏期要求大于6个月时,至少需申报6个月的稳定性试验资料。贮藏期要求小于6个月时,最初申报所需的最短稳定性资料交依不同的原料药而定。在向管理机构申报全套资料时,如果稳定性资料是由试生产规模的发酵及纯化工艺所生产的原料药研究得来的,而该试生产规模比规模化生产小,则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对最初三批规模化生产的原料药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 进行稳定性试验的原料药的质量应能代表用于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以规模化生产制品的质量。此外,中试生产的原料药生产工艺和贮存条件亦应与规模化生产相同。进行稳定性试验的原料药应贮藏在能充分代表其规模化生产所使用的真实容器中,也可将用于稳定性试验的原料药臵于较小容器中,但这些容器应与规模化生产所用的容器的材料及封口的方式相同。 1材料及仪器设备

药物制剂设备 与 车间工艺设计 复习题 含答案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 1.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系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以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保证生产全过程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CIP(Cleaning In Place) 是指设备在不移动的情况下在原位进行的清洗操作。 3.EDI (Electrodeionization) 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膜分离脱盐工艺又称填充床电渗析4.SCF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的技术。 5.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对某项操作作出书面的指示性说明并经批准的文件。 6.RO (Reverse osmosis) 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下,借助于只允许水分子透过的反渗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除水以外的阴阳离子分离,从而达到纯化水的目的。 7.Unidirectional Flow 以均匀的截面速度,沿着平行或垂直流线以单一方向流过洁净室的气流 8.Falling Film Evaporator 物料液体沿加热管壁呈膜状至上而下流动而进行传热和蒸发过程 9.HV AC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是包含温度、湿度、空气清净度以及空气循环的空气调节系统 10.ISPE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即国际制药工程师协会,是致力于培训制药领域专家并提升制药行业水准的世界非官方非盈利性组织 11.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即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是由美国国会即联邦政府授权,专门从事食品与药品管理的最高执法机关。 12.OSD (Oral solid dosage) 即口服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颗粒剂等机型 二、填空题 1.纯化水的制法有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电法去离子、 反渗透法和蒸馏法。 2.空气净化系统(HV AC)中,一般采用三级过滤器,即粗效过滤器、 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 3.制剂车间工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很强的工作,通常是由工艺设计 和非工艺设计两项工作组成。 4.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 10Pa ,温度控 制在 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5% 。 5.铝塑泡罩包装机一般可分为三种,即滚筒式、平板式、滚板式。 6.真空制膏机有三组搅拌,分别是主搅拌、溶解搅拌、均质搅拌。 7.物料、产品的待验、合格、不合格状态应醒目标识;一般以三种颜色 以示区别,这三种颜色分别是黄、绿、和红。 8.高速压片机压力单元分为预压、和主压两部分,其中预压是为 了颗粒在受压时空气的溢出。 9.在粉针剂生产工艺过程中,加塞工序一般又分半加塞和全加塞,

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流程

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 流程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XXXX药业有限公司 l、目的:建立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流程,规范操作,能最终确定处方工艺,达到处方合理,工艺稳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固体制剂研究所制剂处方工艺研发项目的小试研究操作。 3、该流程有关责任:固体制剂研究所、质量部。 4、规程内容 处方工艺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硬件设施的确认:确认实验和检验所需的仪器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购买。 通过了解原料药的性质、辅料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原辅料,并确认是否需要购买。 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研究药物与辅料间及药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文献查找,查找可参照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帮助,缩短小试研究的时间。 初步质量研究:制定初步的质量标准,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验证出合适的方法以便对样品进行检测。 处方及工艺研究 4.2.1 处方工艺设计:在前期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剂型的特点,结合已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制定几种基本的处方工艺,以便开展筛选和优化。 4.2.2 制备样品:根据设计好的处方工艺进行样品制备。 处方工艺基本性能评价:根据剂型的特点,选择影响制剂质量的相关项目,进行制剂的基本性能考察。如果考察不合格,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影响因素试验:选择制剂基本项目考察合格的处方的样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对于稳定性不好的处方可进行相容性试验,去除或替换掉对主药稳定性影响较大的辅料,以达到稳定性的要求。若无法达到稳定性要求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部门内部评估 在基本已经确定了处方工艺的情况下,部门内部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为可行,则进行下面的工作,不可行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工艺放大和重现 对已确定的处方工艺进行放大试验,并最终能达到中试的要求,并对放大后的样品进行基本性能评价。 工艺重现性:为保证制剂质量的一致性,一般至少需要对连续三批样品的制备过程进行考察。 影响因素试验:放大后的样品同样需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同时进行内包材的相容性试验,选择适宜的内包材。 质量研究:进行质量研究,以选择适宜的方法,并在中试开始前完成。 小试评估:对小试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则小试结研究束,不符合则需要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5、小试研究完成后及时撰写研发项目的阶段性报告,并备案。 6注意事项 在进行小试研究时,必须初步确定中试的处方和工艺; 在进行小试研究时,研发人员必须进行清洁方法摸索,初步确定清洁设备所用的溶剂和清洁方法。 7简易流程图如下: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一、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给药途径及剂型确定后,针对药物的基本性质及制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宜辅料和工艺将其制备成质量可靠和病人应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直接用于病人,无论经哪个途径用药,都应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稍有不慎,轻则迨误疾病治疗,重则给病人将带来生命危害,同时也将给生产厂家带来不可估量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药品的质量构成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顺应性。此外,对于制剂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制剂的生产成本和药品的价格也应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1、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来源于药物本身,也与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有关。任何药物在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在口服给药时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注射给药时可能产生剌激性或毒副作用。例如布洛芬、诺氟沙星的口服制剂安全有效,但在设计成肌肉注射液时却出现了严重剌激性。一些药物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的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超剂量用药或制剂设计不合理使药物吸收过快时产生严重后果,这类情况对于象茶碱、洋地黄、地高辛、苯妥英钠等治疗指数较小、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都很强的药物更需要引起注意,临床上要求对这类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对于药物制剂的设计者来说,必须充分了解用药目的、药物的药理、药效、毒理和药动学性质以确定给药途径、剂型及剂量。应该注意,在某些药物的新剂型及新制剂设计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剂型、采用新辅料或新工艺而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及生

物利用度时,需要对制剂的剂量以及适应症予以重新审查或修正,对于毒性很大的药物或治疗指数小的药物一般不制备成缓释制剂、也不采用微粉化工艺加速其溶解。 2、有效性 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药物制剂的有效性是设计的重要考虑。药品的有效性与给药途径有关,也与剂型及剂量有关。第一节已经强调了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如硝酸甘油通过透皮、舌下粘膜吸收以及颊粘贴等取得不同的治疗或预防效果。又如硫酸镁在口服时是有效的泻药,而在制备成静脉注射液时则起到了解痉镇静的作用。即使在同一给药途径,不同的剂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溶液剂、分散片、口溶片等制剂能够较快地起效,迅速地起到抗菌、镇痛、退热、止咳等作用,但往往维持时间较短,需要频繁用药,如布洛芬分散片、布洛芬颗粒剂等。将其设计成缓释制剂时则能够维持更长的作用时间,每天1-2次即可维持全天的镇痛作用。象高血压、精神焦虑等慢性、长期性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性治疗等选择缓释剂型具有优越性。 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制剂处方及工艺设计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对于某些口服难溶性药物、胃肠道吸收差的药物,使用高效崩解剂、增溶剂、固体分散技术或微粉化技术等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吸收,提高其治疗有效性。将一些药物制备成脂质体、微球、乳剂等剂型,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还能减少毒副作用。前列腺素E1具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在制备成乳状型注射液后,其有效性比溶液型注射液有数倍的提高,剂量降低至原来的1/10~1/5,同时还减小了药物对血管的剌激性。 3、稳定性 稳定性是保证药物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不仅要考虑在处方配伍及工艺过程中的药物稳定性,而且还要考虑在贮存期以及使用期间的稳定性。药物的化学不

药物制剂车间与工艺设计

填空题: 1、片剂生产方法粉末压片和颗粒压片、片剂包衣方法:①滚移包衣法:包括普通锅、埋管 锅、高效锅包衣法。可用于包糖衣或薄膜衣。②悬浮包衣法:(流化包衣法或沸腾包衣法)适用包薄膜衣。③压制包衣法:用压片机实施压制包衣,适用于包各类衣,尤其是药物衣(多层片) 2、多能提取流程提取罐夹套通入蒸汽加热,料液中的蒸汽经冷凝、冷却,经油水分离器可 分离出芳香油,或直接回流入罐,可进行浸渍、温浸、热回流等操作在滤渣器后用泵将料液泵回原罐尚可进行循环提取。 3、喷雾干燥用雾化器将溶液喷成雾滴分散于热气流中,使水分迅速蒸发以直接获得干燥 产品的干燥设备。雾化器有三种:压力式雾化器,气流式雾化器,离心式雾化器。雾滴与热气流的流动方向有三种:并流(热敏物料干燥)逆流型混流型。 4、软膏剂灌装机构主要由升高头释放环和探管装置,泵阀控制机构、活塞泵、吹气泵、料 斗等6部分。 5、气流组织指对洁净室的气流流向和均匀度按一定要求进行组织。有单向流(层流)--垂 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非单向流(乱流。) 6、软膏剂灌装机构主要由升高头、释放环和探管装置、泵阀控制机构、活塞泵、 吹气泵、料斗等6部分。 10 空气过滤的机理:(惯性作用、扩散作用、拦截作用、静电作用、重力作用和分子间力) 11 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尘粒的粒径,过滤速度、纤维直径和密实性,附尘影响) 12 气体流向:(垂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非单向流) 13 洁净室通常采用(粗效,中效和高效)三级过滤 14 气流式粉碎机经(旋风分离器)得成品 15 片剂的生产方法有(粉末压片法和颗粒压片法) 16、颗粒的制法有(干颗粒法、湿颗粒法、一步制粒法) 17、包衣片可分为(糖包衣和薄膜包衣) 18、片剂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有(制粒、压片、包衣和包装) 19、干燥设备:热风循环烘箱(GRX型)、沸腾干燥机(GF型)、沸腾制粒机(GFL型) 20、压片机的基本结构:(冲模、加料、填充、压制、压片等) 21、压片的流程:颗粒-充填-压片-出片 22 压片机设备:单冲压片机、花篮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异形压片机 22、加料器的形式有(靴形加料器、月形柵式加料器、强迫式加料器) 23、胶囊充填机可分为(半自动型和全自动型胶囊充填机)全自动胶囊充填机按工作台运动的形式可分为间歇运转式、连续回转式。按充填的方式分为(冲程法、插管式定量法、填塞式定量法) 27、LQTZ3型提取罐的意义:L:表示原料药机械及设备Q表示萃取设备TZ表示锥式提取罐3表示罐体公称容积3m3 29按国家标准安瓿有(1,2,5,10,20ml)等五种规格 32易折安瓿有两种(色环易折安瓿和点刻痕易折安瓿),色环易折安瓿是在环状部位产生一圈(永久应力),点刻痕易折安瓿在刻痕上方标有(直径为2mm的色点),折断时,施力于刻痕中间的(背面) 33安瓿的洗涤设备有三种(喷淋式安瓿洗瓶机组、气水喷射式洗瓶机组、超声波安瓿洗瓶机组) 34喷淋式安瓿洗瓶组由(喷淋机、甩水机、蒸煮箱、水过滤器和水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