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第五章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xiugai)

世界当代史第五章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xiugai)
世界当代史第五章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xiugai)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第二节当代美国政治

一、美国政治制度及其实质

《五月花号公约》的主要精神是建立一个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自治的共和政体,每一个成员都应当享有平等、自由、选举等民主权利。

清教徒在新英格兰建立起来以城镇为基层的行政单位。在城镇里实行《五月花号公约》式的直接的民主管理。

《五月花号公约》对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有深远影响,被称为“北美民主制度的一块基石”美国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行共和制的国家,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府的所有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民大众;由胜任官职的人执政,任期有一定限制。否则,一小撮暴烈贵族,通过他们握有的权力,施展压迫,就可以挤进共和国的行列。显然,共和以外的制度,不符合美国人的天性,不符合革命的基本原则。”

美国政治制度

法律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和26条修正案

原则: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表现形式:联邦制、代议制、总统制和两党制。

第一,三权分立

第二,联邦制:联邦和各州纵向分权

第三,总统制

由于总统不是由国会而是由人民选出,美国总统直接对人民负责,自行组织只对总统负责的内阁,形成美国式的总统内阁制。

第四,两党制

民主党代表着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着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

共和党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保守主义是其基本信条。

美国政治制度的实质

美国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政治利益集团的分权和制衡。

美国的两党制实际上是代表着不同资产阶级利益的两大党派轮流执政。

美国的选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富人游戏和金钱政治。

二、战后美国政治的变化

第一,总统权力不断扩大和强化。

美国总统的权力有多大?

联邦政府机构不断扩大

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总统的立法倡议权

总统的外交权和军事权

艾森豪威尔在1958年出兵黎巴嫩,肯尼迪在1961年出兵越南,约翰逊在1965年扩大越南战争,事先都没有得到国会批准。

第二,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中产阶级”是指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服务人员等为主体的白领

工人阶层。

第三,利益集团影响日益扩大。

利益集团:持有共同利益诉求并向其他社会集团包括政府提出利益要求的集团。

决定因素:真正决定利益集团影响大小的,是其经济实力,它们利用金钱影响政府决策,导致金钱政治的产生。

奥巴马访华

美国对台军售爱国者3导弹

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一个大规模军事工业相结合,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它的全部影响──经济的、政治的,甚至精神的──在每个城市、每座州议会大楼、每一联邦政府机构内都能感觉到。我们承认这种发展绝对必要,但我们不应忽视其重大的影响。它涉及我们的人力、资源、生活,乃至我们社会的结构。在政府各部门,我们必须警惕军事─工业复合体取得无法证明是正当的影响力,不论它这样追求与否。极不适当的权力恶性增长的可能性目前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我们决不能让这一联合体的势力危害我们的自由或民主进程。我们不应心存侥幸。只有警觉而明智的美国公民才能强迫庞大的工业和军事的国防机构与我们和平的手段和目标恰当配合,以使安全和自由并驾齐驱,同获成功。——艾森豪威尔告别演说美国三大武器制造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波音公司

雷声公司

第四,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青年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

冷战结束后,族群矛盾加深,多次爆发种族骚乱。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内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和政治观点。这些政治思潮和政治观点毫无例外都是为美国政治服务的。

三、当代美国政治思潮

保守主义

欧洲: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相对

美国:保守主义就是维护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

新保守主义思想首先发端于思想界

新保守主义最基本的信条

1、强调自由,反对政府对个人自由的干涉

2、主张机会平等

3、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和减税

4、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新保守主义的对外政策主张

1、推行美国式自由民主价值观念和扩展美国式自由民主制度

2、奉行单边主义,反对多边主义

3、强调武力,主张先发制人

第三节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

一、美国的世界影响力

第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世界经济秩序。

战后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第二,通过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支配世界战略格局。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保持双边或多边军事同盟。

第三,运用先进的科技实力引领世界科技潮流。

战后以来,美国始终是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第四,依靠文化软实力在全世界进行政治渗透。

美国的制度模式、价值观念、大众文化和生活方式构成其“软实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并影响其他国家政治观念及文化。

政治力:美国不遗余力地向全球各个地区推行其价值观念和政治模式,巩固其全球霸权的思想基础,使得不少国家的民众产生迷信与向往美国价值观念及其政治制度的倾向。

文化力:美国式的商业文化、大众化的流行文化和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无孔不入,构成美国文化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交力:美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断操纵或主导联合国事务。美国还在其他国际政治组织中居于主要地位,对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些重大事务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在世界政治中,美国虽拥有超强的实力和影响,但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美国的实力地位总体上呈相对下降趋势。

二、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

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推行遏制战略,即以军事包围、政治颠覆、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以及和平演变等手段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1. 杜鲁门政府的全球战略

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声称当前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世界任何地方的革命都是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一部分,都威胁美国的安全,美国必须做出反击。

经济上,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马歇尔计划解救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美国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在经济上向西欧输出了大量商品。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

1948年2月,马歇尔计划开始执行。共有16个国家和德国的英法美占领区,接受了援助,总额为131.5亿美元。

政治上,1948年正式分裂德国,1949年建立联邦德国。

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宣布从6月21日起在西占区实行单方的货币改革。规定西占区将发行一种新马克即“B”记马克。

1948年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新的“D”记马克,并于6月24日封锁柏林,全面切断了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和货运。

美国利用“柏林危机”所造成的紧张局势,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1949年5月8日,德国议会委员会通过《基本法》。5月12日,西方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基本法》,同时公布了《占领法》。标志着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波恩。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9月21日,《占领法》生效,西德享有自治权,美英法保留管制联邦德国外交、外贸、国防等权力。

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

军事上,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遏制战略扩大到军事领域。

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

2.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全球战略

杜勒斯(国务卿)

一是解放政策。

认为美国应该利用心理宣传战、政治外交压力、经济制裁与诱惑以及秘密的颠覆活动等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解放”东欧国家,使其脱离苏联的控制。

二是大规模报复战略。

艾森豪威尔政府非常重视核威慑,主张利用核武器威胁苏联,迫使其采取克制政策。

三是多米诺骨牌理论。

四是战争边缘政策。

美国在推行对外政策时要敢于冒险,不要害怕到达战争边缘,以吓住对方并逼其后退。

五是艾森豪威尔主义。

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甚至动用美国军队,保卫中东国家不受共产主义侵略。

3. 肯尼迪政府的全球战略

政治上,实施和平战略,通过援助、贸易、投资、舆论宣传和科技文化交流,对苏东进行和平演变。

军事上,推行“灵活反应”战略,以逐步升级的方式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抗。

约翰逊主义

在拉美地区采取单方面的干涉行动,遏止共产主义。

美洲国家现在不允许,必须不允许,并且将来也不允许在西半球建立另一个共产党政府。

——约翰逊

4. 尼克松政府的全球战略

1969年1月尼克松出任美国总统时,美国综合国力陷入相对衰落的境地。

1969年6月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强调以实力、伙伴和谈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

尼克松政府全球战略调整内容是:

一是结束越南战争,恢复“欧洲第一”战略重心;

二是改善中美关系,谋求对苏缓和,推行均势外交。

三是调整盟国政策,强调建立伙伴关系。

基本沿袭了尼克松主义。继续推行对苏缓和,协调对欧政策,提出“新太平洋主义”,强调美日合作,发展中美关系。

1、继承了尼克松主义

2、世界秩序战略

3、卡特主义(不允许苏联控制波斯湾,美国要用一切手段,包括武力,击退苏联)

5. 里根政府的全球战略

1)扩军备战,大力研制高新技术武器

2)里根主义(反对苏联在第三世界扩张,相反美国要在那里建立美国式民主)

6. 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

1)超越遏制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前)

2)世界新秩序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

所谓“世界新秩序”,就是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来塑造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就是要建立由美国主宰世界的秩序。

“世界新秩序还没有成为事实,这是一种强烈的愿望也是一种机会,我们已经抓住了几代人几乎没有经历过的非同寻常的机遇——由于我们周围的旧的模式和稳定性已经崩溃,我们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了。”

三、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更加不遗余力地推行世界霸权战略。美国全球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

1. 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

克林顿主义: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是经济安全、军事优势和民主扩展。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将其全球战略明确为“参与和扩展”战略。

所谓“参与”就是美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发挥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作用;

所谓“扩展”就是要将美国式的经济制度、价值观念和民主意识推广到全世界。

2. 小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

2001年1月布什出任美国总统。9月11日爆发“9·11”事件,美国全球战略进入了以反恐为重要内容的新时期。

“布什主义”在威胁判断上,该战略认为美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威胁,包括恐怖分子及其组织、支持恐怖主义的政权和谋求核生化武器的“邪恶轴心”国家。

“邪恶轴心”朝鲜、伊朗、伊拉克、古巴、利比亚和叙利亚

“布什主义”在目标上,认为美国的首要任务是反对恐怖主义,防止核生化武器的扩散及其与恐怖分子的结合。

“布什主义”在手段上,美国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奉行的防御加威慑的战略,转而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把恐怖主义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2005年小布什成功连任后,对其第一任期内的政策进行了反思,并调整了其单边主义做法,强调大国间合作。

中美关系得到重大改善。两国元首互访频繁、多次会晤,从而加深了相互理解和合作。

奥巴马什政府的全球战略?

1、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大国协调

2、战略收缩

《洛杉矶时报》2月26日报道:奥巴马强调,美国在利比亚行动的参与程度是有限的。他说:“我们没有派任何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这是一次广泛的、国际性的行动。我们的盟友

和伙伴在利比亚设置了禁飞区,并且在海上实施了武器禁运。”

这场战争是必要且正义的,拥有国际支持,而且开局很有利……——奥巴马

这个年轻世纪的所有重担不能只压在美国人肩上——事实上,我们的对手希望看到我们的力量过分分散从而导致消耗巨大。过去,我们有预见性的采取了明智的行动,避免了单独行动。我们是二战期间最强大联盟的一部分,并且还将自由国家和组织连接在一起进行了一场持久的冷战。在面对全球已被调动起活动的挑战和我们国际环境的薄弱方面,我们很明智。但是,美国还没有通过在解决国际合作问题上获得成功。我们成功的将方向引导到了自由和公平上——因此如果这些国家承认他们的责任,则会变得繁荣,否则将会面临一些后果。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案例一:安然事件——美国经济永远的痛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安然公司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安然公司于1985年由两家天然气公司合并而成,当时资产总额121亿美元。在短短16年里安然公司飞速发展,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20XX年业务总收入一度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美国第七大公司。20XX年10月17日,安然公司公布季度财务报告,其利润由盈转亏,随后美国《华尔街日报》揭露安然公司利用合伙公司隐瞒巨额债务。经查明,安然公司实际负债达400亿美元,账面仅列130亿美元。10月22日,美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安然事件调查。11月8日,安然公司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盈利共计6亿美元。11月21日,安然与休斯敦迪诺基合并交易失败。12月2日安然公司因30亿美元到期债务无法偿还,被迫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安然从辉煌走向破产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违规经营,滥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能源信用交易,这种发展其兴也勃,其衰也速。为筹资,安然公司创造了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即具有期货性质的能源交易合约,包括石油衍生性商品、利率交换契约以及信用状等。其总额达330亿美元。安然公司除了运用这些金融工具进行能源产品的金融化运作以外,还大量运用金融互换协议进行套期保值。金融创新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服务于本业,且套期保值蕴含着极大的金融风险,赢则暴利,亏则巨损。这种潜在的风险变为现实风险是安然破产的直接原因。其二是盲目扩张,举巨债以求大发展,试图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控制尽可能多的,从而产生最大化的财务协同效益。20世纪90年代,安然利用美国放松能源市场管制的机会,进入能源交易市场,并将业务延伸至国外,先后投资75亿美元兴建印度的达博尔电站项目和英国的埃瑟军—克斯水处理项目,均惨遭失败。其三是管理层缺乏诚信,缺乏对的忠诚,贪婪、自私,当危机到来时,不顾投资者利益,只图自救,在得知内部消息以后,纷纷抛售本股票,弃船逃生。 安然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安然的破产,美国银行界的损失在200亿美元左右,9家跨国银行被送上被告席,为安然公司做财务审计和咨询的安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美国政治制度及其评述

美国政治制度及其评述 16世纪,当第一批欧洲探险者发现美洲这片新大陆时,他们看到的或许仅仅是一望无际的荒野,绝不会想到日后一个世界性大国将于此崛起;若干年后,满载政治流亡者,清教徒的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靠岸,那些理想主义者们也不会想到一个新型民主制度将由此奠基;从弗吉尼亚议会,到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一直到1787宪法等等,历史见证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美国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政治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我们不妨选取关键词,并从以上角度来审视美国政治的形成特点与发展历史。 一、联邦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独立前的美国先后经历了前殖民时代与殖民时代, 其国民构成极其复杂,不妨简单分为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 研究显示,最早的美洲人可能来自两万年前的白令海峡对岸,他们也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而有据可考的资料显示,最早到达美洲的白种人应该是维京人。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两百年时间内,先后有来自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移民来到美洲东海岸。他们最早在詹姆士敦建立移民聚居点,而后逐渐发展为带有殖民性质的地方机构。在18世纪,形成了西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到大西洋的北美13块殖民地。正是由于移民来源广泛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北美各殖民地在人种构成,风俗习惯,经济模式,发展期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由此导致了1776年美国独立后难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保证每一个州的利益得以实现。其政体大致经过如下变迁:1、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拥有受英王控制的总督府和代表殖民地利益的地方议会。2、独立战争期间,形成了适应军事形势需要的大陆会议,领导整个战争。3独立初期(1776-1787),为了巩固统一形势,采取复合式国家形式-邦联制。4、费城制宪会议后,颁布1787年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注:邦联制较联邦制松散,是由主权国家为某一经济,政治目的,通过签订条约订立的联盟,无统一政府,无统一宪法,各州有非常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只存在与形式。) 美国实行联邦制,究其根源,是由于各州先于中央政府而存在,各州拥有较大差异,没有实行单一制的物质条件,加之美国移民所特有的自由主义精神,也决定了其只能成为滋生相对松散的联邦制的沃土。联邦制的优势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各州的独立性,使各州能更好的按照自己的特点制定法律,决定发展道路,体现了美国崇尚的自由民主精神。从历史上看,联邦制更容易为各州所接受,很好的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但事情皆有两面性,联邦制亦然。过于松散的统治,较为单薄的中央政府,独立的州政府,必然会导致一些法律政策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同时也不利于集中全国力量搞发展,一定时期也会出现各州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滋生分裂势力。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联邦制度,处理好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中央政府与各州恰当的分权,中央处理军事,外交,财政等全国性问题,而教育,医疗等则由地方做主。总而言之,美国的联邦制适应了美国发展的需要,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总统制简谈 1789年美国制宪后,曾在对英作战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在选举中毫无疑问的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总统的领导人。美国总统制的诞生,虽然说是宪法中保障人权,捍卫自由的必然体现,但其中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答案

1.世界经济全球化长期以来为发达国家所主导,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最大的利益,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机遇。 正确(T)错误(F) 2.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 正确(T)错误(F) 3.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T)错误(F) 4.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其目标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正确(T)错误(F) 5.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国申请加入了联合国。 正确(T)错误(F) 6.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正确(T)错误(F) 7.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正确(T)错误(F) 8.一位美国学者说:“美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美国民主,而美国之所以民主是因为美国繁荣。”这个说法正确揭示了美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正确(T)错误(F) 9.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苏“一边倒”和联美反苏的政策。 正确(T)错误(F) 10.“一国两制”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实施的错误构想。 正确(T)错误(F) 1. 金砖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和( )。 A.法国

B.南非 C.俄罗斯 D.德国 2. 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埃及从以色列手中收回了()。 A.苏伊士运河 B.沙姆沙伊赫 C.巴勒斯坦 D.西奈半岛 3.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 ) A.《行动纲领》 B.《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C.《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D.《不结盟理论》 4. 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苏联和中国采取() A.等距离外交 B.全方位外交 C.多边均衡外交 D.多边自主外交 5.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17年3月西交《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考核试题(卷)与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是:() A. 联合国大会 B. 安理会 C. 国际法院 D. 秘书处 正确答案:A 2. 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比利时 正确答案:A 3. 组成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总共有:() A. 10个 B. 15个 C. 20个 D. 25个 正确答案:B 4. 1959年,英国、丹麦、挪威、瑞典、瑞士、奥地利等6国成立的与欧共体相对抗的经济合作组织是:() A. “华沙条约组织” B. “经互会” C.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D. “马格里布经济共同体” 正确答案:C 5.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执政是代表:() A. 自民党 B. 民主党 C. 社会党 D. 共和党 正确答案:D 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现有成员国:() A. 15个 B. 28个

C. 24个 D. 26个 正确答案:B 7. 在PEC发展过程中,确定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目标的重要会议是:() A. 茂物会议(1994 印尼) B. 大阪会议 C. 马尼拉会议 D. 奥克兰会议 正确答案:A 8. 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加拿大 D. 日本 正确答案:B 9. 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是() 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C.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 朝鲜战争的爆发 正确答案:C 10. 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新东方政策”以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的西欧国家是:() A. 徳意志民主共和国 B.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正确答案:B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到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 A. 第三大贸易国 B. 第四大贸易国 C. 第五大贸易国 D. 第六大贸易国 正确答案:A 12. 在英国政坛长期轮流执政的两个党是:() A. 民主党和共和党 B. 激进党和保守党 C. 保守党和工党 D. 民主党和社会党 正确答案:C 13.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 A. 中曾根康弘 B. 田中角荣 C. 小渊惠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参考答案

题目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 战争与动荡 b. 和平与发展 c. 对话与合作 d. 互利与共赢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和平与发展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的GDP居世界第()位 a. 第七位 b. 第九位 c. 第四位 d. 第三位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第三位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新型军事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a. 体制编制调整 b. 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的质量竞赛 c. 争夺导弹及其防御系统的优势 d. 军费竞赛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的质量竞赛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0世纪70代年初,美国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缓和美苏关系,与苏联签署了下面哪项条约? a. 《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b.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c.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d. 《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989年美国布什政府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a. 放弃对苏联的军事遏制,停止核军备竞赛 b. 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纳入西方社会体系 c. 以实力为后盾,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 d. 扩大自由国家大家庭,把苏联势力推回本土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纳入西方社会体系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美国哪一届政府时期? a. 福特政府 b. 卡特政府 c. 尼克松政府 d. 老布什政府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卡特政府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9 · 11 事件之后,小布什政府组建的一个新的政府部门是什么? a. 国土安全部 b. 国家安全部 c. 国家安全局 d. 反恐专局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 肖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课程前言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美国及国际经济仍然处于一个微妙的时期,而且引起了人们长期的关注和思考,曾经飞速发展的美国经济究竟经历了哪些历程,是什么使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这一场金融危机又改变了什么,美国的经济理念和政策对全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将继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有关这些问题,我们的主题就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首先介绍一下今天主讲嘉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肖炼研究员欢迎您,参加今天这期节目录制还有两位特邀嘉宾,一位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邸晓燕女士,欢迎您。邸晓燕: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一位是来自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的研究中心的陆超先生,欢迎您。 陆超: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邸晓燕女士在她翻译的一本著作叫《美国经济史》一书的书评中间她写过这样一句话,可以说产权保障、法制、企业家与创新、必要的社会责任便是美国经济史展现给我们的最主要的临床经验,它们既是共时的,又是历时的,这是您写的,是吧?你在这里面特别提到的五条。 邸晓燕:对,是这样,这本书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乔纳森?休斯和路易斯?凯恩所写的一本在美国是经济学课程的一个教材,是今年1月份出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所提到的这几条是在书中展现的比较多的,是美国人自己总结出来的,就是这个美国历史留给现在的一个财产。 主持人:陆超先生,您主要的研究重点是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您觉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陆超:美国的经济增长可能的动力,最主要的动力,除了刚才邸女士说这个一些观点以外,我觉得还有一条,就是资本市场的力量。资本市场的力量给予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双向的,它一方面给予了整个美国经济强大的金融资本,提供了源源不断地资金,而美国的不断地创

《当代世界经济与的政治》习题——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习题 一、简答题(15道) 1.美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确立其在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的? 答: 自建国以来,美国依靠其特殊的地增长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引进技术、资本、人才和劳动力,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经过北美大陆扩张和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1).美国通过大陆领土扩张和大量吸收外来移民,为迅速发展为世界大国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2).美国还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超级大国地位。一战爆发后,美国以中立国身份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和金融交易,买卖军火,大发战争财,获得巨额利润。二战爆发后,美国仍借中立名义,通过租借法与各国进行贸易,成了所谓“民主国家兵工厂”,获得丰厚利润。 (3).冷战时期,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规模和实力,始终保持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一是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二是冷战促使军事工业不断扩大,从而极大地刺激了经济; 三是技术革命促成了电子工业、石油化工、航空工业等机关报兴工业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增长; 四是美国利用经济优势,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3.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是怎样陷入“滞胀”局面的? 答: 美国经济调整发展导致了投资和生产的盲目扩大,生产能力过剩,加上长期财政赤字引起的通货膨胀不断加重,最终导致1969年底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1971年,美国第一次出现对外贸易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恶化,被迫宣布美元贬值并与黄金脱钩,标志着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生产和输出,造成油价飞涨,引发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危机加重。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都处于严重的“滞胀”状态,即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美元危机、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连续不断。尼克松、福特和卡特三届美国政府,都采取许多重要措施,缓解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4.美国长期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美国长期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主要原因有两条: 首先,美国奉行自由竞争观念,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但又强调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干预,这就是经济发展领域的典型的“美国模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浅谈中美政治经济差异

浅谈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一、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法定制度和法外制度。法定制度又称为“法内制度”,主要指规范政治实体的政治行为准则的法律。一般限于政治方面的立法。如宪法、政党法等等。法外制度是指由于传统、惯例的作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准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大发展阶段。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和国家,但存在政治制度的最初萌芽的因素。当人类跨进有阶级、有国家、有政府、有法律的奴隶社会后,规范意义上的政治制度便随之产生。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政治制度也必然发生变化。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奴隶制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木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未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随着阶级、国家和法律的消亡,一切社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规章等都将失去政治性质,各种形态的政治制度也就不再存在了。这是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 (—)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 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你的得分:1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0日10点09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 4.首次提出第三世界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卡翁达 D.阿尔弗雷德-索维 5.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达国家的发展 C.北方国家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6.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7.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新德里会议 D.吉隆坡会议 8.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 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10.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用,雅尔塔体制确立;(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岀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 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 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左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I、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左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疑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四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而,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徳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左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髙: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左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髙,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疑,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1世纪以来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21世纪以来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李琦学号111300657)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所面临的国内和国外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国际上,苏联与苏东阵营解体和两极体制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来自外部的政治威胁空前减弱。在新的国际政治态势下,“美国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全球扩张战略,不仅要维护和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还试图在世界各地传播美国的政治制度,使美国的民主模式在各地普遍推广”[1];在国内,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带来了20世纪最后十年中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经济全球化进程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美国一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共同繁荣的发展景象。 但两个事件对美国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那就是2001年“9·11”事件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小布什上台后不到一年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恐怖主义在以残忍的流血方式迫使美国重新反省自己的同时,也给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要安全还是要自由成为摆在美国人面前的一道新难题。“‘9·11’事件让美国明白,自身正在面临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形象危机。尤其是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开始后,‘反美主义’大大超过了以往”。[2]2008年,一场新的危机再度降临美国,尽管这场危机不以生命和流血为代价,但作为美国经济支柱的金融体系的崩溃给美国政治带来的冲击更为深刻,经济因素开始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的决定因素。 近三年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救市计划,刺激经济复苏,随之而来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政府财政赤字迅速扩大,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10%”。[3]如果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企业的危机的话,那么2011年的美债危机则是政府的危机。高额的债务和财政赤字不仅使美国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还造成了围绕提高债务上限问题的政治危机。2011年7月,民主党和共和党就是否以及如何提高债务上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到美债违约期限的最后一刻才达成妥协。 从政治制度的层面来看,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西方民主式国家,它设计了一整 [1]刘杰,《当代美国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页。 [2]李忠斌,《“9·11”事件后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争论与进展》,《当代世界》,2011年第3期。 [3]周琪,齐皓,《2012年美国大选的现状及前景分析》,《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美国政治经济环境报告

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美国政治经济环境 1关税措施 (1)关税管理制度 《1930年关税法》、《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等是规范美国关税制定和征收的主要法律。美国国会根据《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制定《协调关税表》,于1989年1月1日生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国会的要求修改或维持《协调关税表》,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和执行《协调关税表》和其他海关法律。美国对除古巴以外的所有WTO成员国实施最惠国关税待遇。此外,美国通过双边或地区自由贸易安排提供优惠关税待遇。美国对大多数进口产品基于FOB价格征收从价税,但对以农产品为主的某些进口产品适用从量税。另外,有些产品需按复合税率缴纳关税。包括糖在内的一些产品还受到关税配额的限制。2009年1月1日起美国开始实施《2009年美国协调关税表》,对《2008年美国协调关税表》进行了修改,但其修改主要是美国为履行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所规定的分阶段削减关税义务而进行的。 (2)关税水平及其调整 根据WTO的统计,美国2007年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税率为3.5%,与2006年持平,已经达到美国简单平均最终约束关税水平。2008年,排除非从价税税率的因素,美国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税率为4.4%。2007年农产品的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税率为5.5%,非农产品为3.2%,相比2006年5.3%和3.3%的水平而言,前者有所上升,而后者则小幅下降。 2进口管理制度 (1)基本管理制度 美国主要依靠关税对进口产品和其数量进行管理和调节,但美国也对农产品等相对敏感的进口产品采用关税配额。此外,出于环保、国家安全、国际收支平衡等原因,国会通过《1972年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动物保护)、《1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