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十四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十四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十四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篇 西方社会学理论

第十四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吉登斯

答: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结构化理论的建立者。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对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他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一整套研究路径。他认为,结构指的是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研究是当今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2.结构二重性

答:结构二重性是吉登斯在研究行动和结构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结构可以在实践中表现出来,但不是具体实践的外显模式。具体是指,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

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又改变着结构。行动与结构之间这种相互依持,互为辩证的关系反映在处于时空之中的社会实践中。

3.时空分离

答:时空分离是指前现代社会的时间总是与空间位置联系在一起的,但到了现代社会,时间从空间中分离出来了。与此同时空间与场所也出现了脱离,在场的东西的直接作用越来越为在时空意义上的缺场的东西所取代,进一步促成了社会制度的抽离化。

4.方法论置括号

答:方法论置括号是由吉登斯提出来的,吉登斯采用“方法论置括号”的方式分别论述了行动理论和制度理论。按照吉登斯的观点,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运动方式。吉登斯只是为了使复杂问题得到具体而清楚地叙述,才采取了“方法论置括号”的分析方法。用括号法对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的分析不是完全分离的,贯彻两种分析的主线是结构二重性的观点与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双重解释学思想在其结构化理论中的意义。

答:“双重解释学”是吉登斯关于社会学原理论问题的一种表述。吉登斯深刻地探讨了作为结构化理论前提的社会学原理论的核心问题,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批判了社会学中从孔德到涂尔干等人形成的“自然主义”和“功能主义”倾向,在解决生活

“双重解释学”。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广泛的批判、借鉴其他社会学流派以及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双重解释学”划清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异,指明了社会科学的实践内涵及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紧密的互动关系。

(1)“双重解释学”的基本内涵

“双重解释学”意味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包含着两套意义框架:其一是由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世界,其二是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原语言。这两者在社会科学的实践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科学家用于理解社会过程的概念和归纳能被作为行动者的常人所用,这些人能够改变社会的过程。

(2)“双重解释学”对结构化理论的意义

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里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成果融合起来,构建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概念,并在对社会学理论内部的各派理论进行大清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这一过程与他的“双重解释学”的思想是内在呼应的。在吉登斯看来,结构与能动的关系而非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才是社会学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①行动、行动者与反思性

“行动”是一个包含经过意义认定的“举动”、动机激发和始终一以贯之的理性化这三者在内的流动过程,同时行动者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行动的后果不是总能预见到的,所以会产生“意外性后果”。

②结构、结构化与结构二重性

吉登斯对结构及相关的问题所作的分析吸收了现代哲学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来分析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是吉登斯对结构所作的分析的中心思想。

主义、解释学与现象学的错误之处。他认为,社会理论所要解决的,不是像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社会结构如何决定了人们的行动,也不像现象学或解释学社会学那样,以为人们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行动本身如何构成了社会,而是行动是如何在日常的环境条件下被结构化的,同时行动的这种结构化特征又是如何由于行动本身的作用而被再生产出来的,这里体现的结构二重性原理,即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而在这种社会实践之中,结构实现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因此,结构并不是对人的行动的一种制约,它更多地表现为某种使动性。可以看出,吉登斯是试图重新界定结构的概念,以“二元化”来代替“二元对立”。

③时间、空间与例行化和区域化

吉登斯指出,以往的社会学理论中很少看到时空的重要性,他批评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区分,主张打破社会学、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界限。他批判性地吸收了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与赫格斯特兰德的时间地理学,将行动者的互动与时空连接起来,形成了他另外两个分析性概念——例行化和区域化。

④社会再生产与系统再生产

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即社会和系统的再生产是如何可能的。而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无非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不褪色的规则和定律。

2.简述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

相关试题: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什么?你认为其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是什么?

答:吉登斯认为自己建立的结构化理论,既不是哲学也不是社会学,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社会理论”,它涵盖了各门科学所共同关注的那些论题。这些论题的宗旨是探讨人的行动与行动中的自我的性质,研究应该如何从概念上理解互动及其与制度的关系,努力把握社会研究的实践意涵。

(1)结构化理论的目的

首先是要清除蕴涵在解释学、功能主义、结构主义、进化理论等思潮里面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整体论与个体论、决定论与唯意志论之间的二元对立,用结构二重性代替二元论。

(2)结构化理论的基本立场

结构化理论的基本立场就是结构二重性。结构二重性是指结构既作为自身反复不断地组织起来的行为的中介,又是这种行为的结果;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并不外在于行动,而是反复不断地卷入行动的生产与再生产。这足以成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标志性观念。在这种基本立场关照下,社会理论的任务便在于考察行动是如何在日常的环境条件下被结构化,同时,行动又是如何通过本身的作用将这种结构化的特征不断地再生产出来。

(3)结构化理论主要概念

①反思性的行动“流”

吉登斯分析的起点是行动与行动者,但这里的行动、行动者都带有很明确的能动作用的意涵,强调社会行动者在日常行动当中表现出的技能和资格能力(即有能力表现出作为社会成员理应具备的技能),以及对行动过程的反思性调控。

②例行化的日常生活

我们置身其中的日常生活表面上看来纷繁复杂,但在各种凸显出来的突发性或特殊性事件之外,更多的是为我们所熟视无睹的惯常经验。正因为它们所具有的惯常性,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是以一种不言而喻的方式体验着它们的。即使是似乎充斥着新鲜的现代生活,由于各种制度对人的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反而更加统一地被安排在不为人所察觉的严密秩序之中。这种例行化的状态符合人类的某种原始的生存需要,他称这种需要为本体性安全。

③社会互动的各个维度

在结构化理论中,社会互动包括三个要素:意义,规范和权力。行动相应地同时具有沟通、规范、转化三种特性。吉登斯本人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图式:

a.在互动过程中,行动者彼此交流着意义,通过各自利用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的意义框架,实现沟通的目的,在结构的层面上可以通过语义的规则分析其中的意义。

b.行动者的日常互动无不体现出权力的作用,并以各种机构为中介来保证获取某种特定的后果,在结构层面上体现为支配机制。

c.以规范为媒介,行动者在互动中彼此施加一定的约束,而这些规范在结构层面上体现为具有道德意涵的强制性规则,从而通过合法化的过程成为合法性的象征。

④系统、结构与制度

a.社会系统是由通过时空再生产出来的行动者或集合体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的。

b.结构指的是循环反复地卷入社会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要素,包括各种规则与资源。

c.制度指的是深入而持久地嵌入时间与空间,并通过规则与资源建构社会系统的持续性的实践活动。

⑤时间与空间

a.结构化理论中的每一个时点,都是三重时间的综合体现,各自反映了社会互动的或然性(权宜性)特征的不同方面:一是社会行动者(带有权宜性)完成的互动的即时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