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中华根瘤菌Cu-Zn抗性机制及其促进天蓝苜蓿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

几种吸附材料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果

摘要:用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几种吸附材料对含铬、铜、锌、铅的废水的吸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几种吸附材料中,以活性炭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比较高,且吸附量随废水中重金属含量的降低而减小,除铬外,其他离子的去除率则以低浓度时比较高。所有吸附材料均对铅的吸附量比较大,改性硅藻土和改性高岭土对重金属的吸附量也比较大,宜于在重金属处理中作为吸附剂推广使用。 关键词:吸附材料重金属废水吸附率吸附量 近年来,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重金属离子随废水排出,即使浓度很小,也能造成公害,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所以,研究如何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除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1];二是在不改变废水中的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吸附、浓缩、分离的方法;三是借助微生物或植物的絮凝、吸收、积累、富集等作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2]。其中吸附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本试验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研究几种吸附材料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效果,以便找出比较高效和便宜的吸附材料,为降低处理含重金属的废水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吸附材料实验所用吸附剂除黄褐土外均来自于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实验室,部分吸附材料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化学改性[3,4]。所用的吸附材料包括改性硅藻土、酸改性高岭土、改性高岭土、活性炭和黄褐土。改性硅藻土的处理过程为:将40 g硅藻土加入到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边搅拌边慢慢地加入饱和的CaCl2溶液。反应结束后,过滤,置于烘箱内 105 ℃条件下干燥。酸改性高岭土的处理过程为:将高岭土过100目筛,在850 ℃煅烧5 h后,取一定量的高岭土加盐酸浸没,在90 ℃恒温下处理7 h,4000转下离心分离30 min,洗涤,120 ℃下烘干过夜。改性高岭土的处理过程为:取5 g高岭土加入2 g SiO2,1 g Na2CO3,1 g KClO3放入研钵中研细,混匀,置于高温炉中,控制温度在800 ℃,恒温3 h。活性炭直接取自于资环实验室。黄褐土采自于安徽科技学院种植科技园,土壤样品采集后,风干,过100目筛备用[4]。

(完整word版)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浅谈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

浅谈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摘要:针对中国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加剧的趋势,为提高人们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认 识,和人们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视,特简要介绍相关情况。本文从土壤重金属 污染现状概况、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影响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因素三个 方面介绍。并对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理论提出展望。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植物;吸收 Introduction to Plant for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bstract:With the soil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knowledge on th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and the importanc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s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heany metal pollution.This studies about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the ab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soil、the factors affecting plant ab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The prospect of the theory of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is also proposed. Key words:soil;heavy metal;plant;absorption 引言 土壤是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还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承担着环境中大约90%的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然而,局部地球化学作用或者人为活动的强烈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农业灌溉水污染、肥料和农药的施用,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大气污染的沉降,污染已从城市向周围蔓延。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土壤中的一些重金属元素在低浓度时,对植物而言是必须元素,但有些重金属元素在过量时就会对植物物产生毒害作用,如锌、铜、铬、镍、镉、汞、砷、铅等。 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采矿、冶炼、电镀、化工、电子、制革、染料等工业生产的三废以及污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对土壤一植物系统产生毒害,并可能通过接触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析因试验设计在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3-06-04;修回日期:2003-09-28 作者简介:张蕾(1979-),女,吉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 析因试验设计在环境污染物 联合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张 蕾,徐镜波,杨 丽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吉林长春 130024) 摘 要:结合当前化学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方法及析因试验应用现状,从试验设计方法及统计学角度,论证析因试验在研究环境化学污染物联合毒性,特别是在2种化合物联合毒性研究中应用的优势及其可行性。关键词:联合毒性;评价方法;析因试验 中图分类号:R99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04(2004)01-0020-03 Application of Analysing R eason Examination Design in Studying Associated Toxicity of E 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ZH ANGLei ,X U Jing -bo ,Y ANGLi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Institute of N orth -East N 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 Abstract :C ombined with current appraisement method of ass ociated toxicity of chemistry cont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Analysing Reas on Examination ,This paper approves predominance and feasibility in research of ass ociated toxicity of chemistry con 2tamin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xamination design method and statistics ,especially tw o kinds of com pound toxicity by Analysing Reas on Examination. K ey w ords :ass ociated toxicity ;appraisement method ;Analysing Reas on examination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进入环境,使自然环境中同时存在多种化学物质。当2种或2种以上污染物共存时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复杂的联合毒性效应。因此,只分析单一毒物对生物的影响是不够的,于是化学物质联合毒性的研究成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环境毒理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难题。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联合毒性具有不同的含义,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Bliss 在1939年最早提出独立、相似和协同3种联合毒 性作用模型。1975年Anders on 和Weber 把Bliss 建立的模型应用于水生毒物联合毒性研究,并引入了浓度相加和反应相加的概念。1981年WH O 把联合毒性作用明确分为4类: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这种分类方法已为多数学者所接 受。1988年R othman 等又提出4种不同的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统计学、生物学、公共卫生学和个体判别的联合作用,但没有被普遍应用[1]。目前,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一般应用1981年WH O 的联合作用分类。1 联合毒性研究方法现状 111 目前常用的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方法 对于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的评价方法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相关文献[2,3]中记载的方法有:①过筛试验法;②等效应图法;③计算法(P/Q ,即混合毒物的半数致死效应预期值P 与实测值Q 的比值);④统计学方法(即将单个毒物进行毒性试验的结果与联合毒性试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⑤如试验结果非 第18卷 第1期2004年3月 干旱环境监测 Ari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Vol.18 No.1Mar..2004

吸附重金属离子

几种吸附材料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果 来源:考试吧(https://www.360docs.net/doc/f516624979.html,)2006-3-5 13:27:00【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论文大全 摘要用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几种吸附材料对含铬、铜、锌、铅的废水的吸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几种吸附材料中,以活性炭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比较高,且吸附量随废水中重金属含量的降低而减小,除铬外,其他离子的去除率则以低浓度时比较高。所有吸附材料均对铅的吸附量比较大,改性硅藻土和改性高岭土对重金属的吸附量也比较大,宜于在重金属处理中作为吸附剂推广使用。 关键词吸附材料重金属废水吸附率吸附量 近年来,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重金属离子随废水排出,即使浓度很小,也能造成公害,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所以,研究如何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除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1];二是在不改变废水中的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吸附、浓缩、分离的方法;三是借助微生物或植物的絮凝、吸收、积累、富集等作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其中吸附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本试验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研究几种吸附材料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效果,以便找出比较高效和便宜的吸附材料,为降低处理含重金属的废水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吸附材料实验所用吸附剂除黄褐土外均来自于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实验室,部分吸附材料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化学改性[3,4]。所用的吸附材料包括改性硅藻土、酸改性高岭土、改性高岭土、活性炭和黄褐土。改性硅藻土的处理过程为:将40 g硅藻土加入到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边搅拌边慢慢地加入饱和的CaCl2溶液。反应结束后,过滤,置于烘箱内 105 ℃条件下干燥。酸改性高岭土的处理过程为:将高岭土过100目筛,在850 ℃煅烧5 h后,取一定量的高岭土加盐酸浸没,在90 ℃恒温下处

重金属检测方法

重金属检测仪器选择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分析等。 1.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它与主要用于无机元素定性分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相辅相成,已成为对无机化合物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原子吸收分析过程如下:1、将样品制成溶液(空白);2、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分析元素的校正溶液(标样);3、依次测出空白及标样的相应值;4、依据上述相应值绘出校正曲线;5、测出未知样品的相应值;6、依据校正曲线及未知样品的相应值得出样品的浓度值。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大概10-30万左右,可以作为重金属土壤修复的检测仪器。是重金属土壤修复研发试验中,定量、定性检测的精密仪器。而且国标中重金属的检测就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其检测原理是:重金属与显色剂—通常为有机化合物,可于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分子团,溶液颜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长下,比色检测。 分光光度分析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物质本身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进行测定;另一种是生成有色化合物,即“显色”,然后测定。虽然不少无机离子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但因一般强度较弱,所以直接用于定量分析的较少。加入显色剂使待测物质转化为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来进行光度测定,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手段。显色剂分为无机显色剂和有机显色剂,而以

重金属生物吸附技术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516624979.html, 重金属生物吸附技术探讨 作者:陈卓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上半月》2017年第03期 摘要:作为新兴重金属吸附技术,生物吸附技术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分析了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机理及优势,分别探讨了生物絮凝吸附技术、植物修复吸附技术等生物吸附技术的应用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重金属生物吸附机理;生物絮凝吸附技术;植物修复吸附技术 文章编号:2096-4137(2017)07-071-03 DOI:10.13535/https://www.360docs.net/doc/f516624979.html,ki.10-1507/n.2017.07.17 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排放了大量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存在于其中的重金属则通过食物链给生物和人类带来了威胁。所以,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一直是研究重点。生物吸附技术能够在吸附土壤、废水中重金属的同时,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机理及优势 1.1 重金属生物吸附机理 重金属生物吸附机理十分复杂。就目前来看,生物吸附剂种类较多,大致可以划分为藻类、有机物、细菌、霉菌和酵母。而只要生物体及其衍生物能够用于吸附分离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就能被当作生物吸附剂,所以生物吸附剂拥有广泛来源,吸附机理也有一定的差别。从生物细胞活性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活细胞吸附和死细胞吸附这两种机理。其中,活细胞吸附的第一阶段为生物吸着过程,通过配位,重金属离子可以与细胞实现离子交换。在物理吸附和微沉淀等作用下,重金属离子也能在细胞表面得到复合。在活细胞的生物积累阶段,重金属离子会在载体协助、离子泵等作用下进入细胞内。采用死细胞进行重金属吸附,主要利用生物吸着作用,即活细胞吸附的第一个阶段。生物之所以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主要是由于生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其细胞原生质膜外存在有细胞壁,能够避免生物受外界环境伤害,并且能够与介质中可溶物质发生作用。此外,生物细胞壁表面存在电荷,能够产生特性吸附。 1.2 重金属生物吸附优势 重金属的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采用化学沉淀、活性炭吸附等传统技术进行重金属吸附处理,不仅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还容易导致二次污染的产生。采用生物吸附技术,可以利用生物体本身成分特性或结构完成重金属离子吸附,并利用固液两相分离将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相较于其他技术,采用生物吸附技术能够在低浓度下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有选择性的吸附,并且获得较高的处理效率。比如通过选取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就能完成一些贵重金属的回收。同时,由于生物吸附剂来源广泛,所以采用该技术的投资成本较小,运行费用也较低。比如对于发酵业来讲,就可以利用废菌体进行重金属污水处理。Dhakal等人就提出了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的研究概况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的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主要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一解吸的反应机理,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综述了土壤对重金属吸附模式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 The study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on soil YAO xiao-fei (Department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 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on soil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it Describe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bout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and the impact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have an overview of heavy metal adsorption model 。 Keywords: soil,heavy metal,absorption,desorption 长期以来,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到土壤中,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可以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也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下迁移污染地下水,威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人类健康[1]。吸附是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的一个主要过程,是一个溶质由液相转移到固相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决定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生物有效性和毒性[2]。因此,国外学者在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一解吸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主要对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条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1 研究方法与条件 研究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特征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序批实验,柱状淋滤实验,单一化学提取方法和连续提取方法。序批实验也叫静态实验,是将一定比例的土壤与溶液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在震荡器中震荡平衡或搅拌器中搅拌,溶液经过离心、过滤后进行测定。柱状淋滤实验也叫动态实验,是将一定土壤按一定空隙率和含水率装填在柱中,流动溶液由上而下,定时收集接收液测定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3]。由于不同土壤具有不同性质、不同方法的研究结果不适宜直接比较,同时动态实验需要使用均一体系来保证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具有一定难度。而静态研究的结果相对稳定,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因此,目前采用较多。其操作步骤一般都是加入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于土壤中,再加入支持电解质,恒温振荡若干时间后恒温平衡若干时间,再离心,过滤,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重金属的含量。这些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因研究目的而异,通常下列几个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较大。 1.1 土样粉碎度 吸附解吸实验中所用的土样一般为20目或60目,土壤的不同粉碎度对土壤吸附性能的影响没有专门报道。然而,样品研磨太细,容易破坏土壤矿物晶体。矿物晶粒遭破坏后,暴露出新的表面使土壤颗粒的总表面积增大,因而就会改变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故选用通过20 目筛的土样相对更合理。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实验

实验七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土壤对重金属吸附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掌握土壤对汞的吸附等温线的制作方法 3、了解土壤吸附汞的影响因素 4、掌握双光数显测汞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研究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规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做汞、砷、铅或锌等。下面以汞为例。 汞是环境中的剧毒元素,且易被土壤吸附,并在土壤中积累。当它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便会进入食物链,从而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研究汞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汞的吸附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离子交换、络合和氧化-还原条件等。本实验仅选择pH值作为参照条件。 土壤(颗粒物)对重金属(溶质)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量(X)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吸附等温线来表达。目前常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来描述土壤体系中的吸附现象。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一般符合Freundlich方程。Freundlich方程的一般形式为:X=KC1/n (1) 式中: X为土壤对汞的吸附量(mg/g) C为平衡溶液中汞的浓度(mg/L) K,n为经验常数,其值决定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 (1)式也可以写成直线型方程: lgX=lgK+(1/n)lgC (2) 以lgX对lgC作图可得一直线,lgK为截距,1/n为斜率。由此求得常数K, n。将它们代入(1)式,便能确定某一条件下的Freundlich方程,可以显示一定条件下土壤体系中的吸附现象。 SG921-1型双光束测汞仪仪器原理: 仪器原理为原子吸收光谱,即利用汞原子对波长253 .7nm的共振线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吸收作用的大小与汞原子蒸汽浓度的存在一定的关系(比耳定律),因此可以根据原子吸收原理来测定汞原子浓度。在测定溶液中汞的含量时,需要先将汞离子还原成汞原子,一般采用亚锡离子(Sn2+)作为强还原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1、SG921双光数显测汞仪 2、HY-2型多用振荡器 3、TDL-5-A飞鸽离心机 4、PHS-3B精密数显酸度计 5、100目标准筛

4种重金属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 4种重金属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而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长远的危害[1],当然对重金属进行研究与毒性的测定也是刻不容缓的事。并且,有环境危险因素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有害效应并不是单一污染物作用的结果,而是各种污染物混合作用的结果。待测生物暴露在混合污染物中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相互影响,会产生联合毒性[2]作用,表现为加和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3-4]。 (一)首先,要保护环境,其中第一步就是正确监测环境污染的情况。目前主要是用物理仪器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类方法的优点是能准确定性和定量,但是其仪器设备往往价格昂贵,技术要求和使用成本很高,只能在实验室里使用,即使不考虑这些仪器的昂贵价格及其他不便因素,仍然有一个重要问题:这样的毒物泄露到底对人类的健康有多大危害?尤其是中,远期危害,上述检验是无法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要回答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即对生物毒性大小的判断,必须用生物医学的方法对污染的生物毒性进行分析。目前较常用的是检测污染物毒性的方法是从医学物理学的方法引用过来的小鼠,鱼,或藻类毒性实验,但其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如时间长,要有专门的人员操作,成本大,个体存在差异等。而应用发光细菌来检测污染物毒性则能克服这些缺点,具有方便、灵敏、高效进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5-6],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与对其它生物的毒性数据有一定的相关性[7]在有毒物质的筛选和环境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8]。 而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9],和海洋型发光菌不同,具有更优越的性质,其不要Na存在有能生长发光良好,并且,新鲜培养的青海弧菌能在蒸馏水里能良好发光,且稳定发光课持续30min以上,因此,在淡水样品的检测中可以用蒸馏水做空白对照。而淡水样品也不需要做任何额外添加物,直接将青海弧菌加进去就行了。此外,该细菌对环境的pH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因而一般不需要对样品的pH做调整即可检验。 (二)其次,对于4种重金属[10]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在方法的选取上,使用单位毒性法,Tu法是以浓度相加为基础模式,判别方法简单,是最早研究联合毒性的

重金属检查法USP和EP

231重金属检查法本试验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金属离子与硫化物离子反应显色,通过与制备的标准铅溶液目视比较测定,以确证供试品中重金属杂质含量不超过各论项下规定的限度(以供试品中铅的百分比表示,以重量计)。【见分光光度法和光散射项下测定法目视比较法<851>】【注意:对本试验有反应的典型物质有铅、汞、铋、砷、锑、锡、镉、银、铜和钼等】 除各论另有规定外,按第一法测定重金属。第一法适用于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产生澄清、无色溶液的物质。第二法适用于在第一法规定试验条件下不能产生澄清、无色溶液的物质,或者适用于由于性质复杂,易干扰硫化物离子与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的物质,或者是不易挥发的和易挥发的油类物质。第三法为湿消化法,仅用于第一法、第二法都不适合的情况。? 特殊试剂? 硝酸铅贮备液制备:取硝酸铅159.8mg,溶于100ml水中,加1ml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ml。制备和贮存本溶液的玻璃容器应不含可溶性铅。? 标准铅溶液制备:使用当天,取硝酸铅贮备液10.0ml,用水稀释至100.0ml。每1mL的标准铅溶液含相当于10μg的铅。按每克供试品取100μL标准铅溶液制备的对照溶液,相当于供试品含百万分之一的铅。

重金属 方法A 供试溶液:12ml待测水溶液,2ml pH为3.5的缓冲溶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对照溶液:10ml的标准铅溶液(1ppm or 2ppm Pb),2ml pH为3.5的缓冲溶液,2ml 的待测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空白溶液:10ml的水,2ml pH为3.5的缓冲溶液,2ml的测试溶液。混合后加1.2ml 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同空白溶液比较,对照溶液显浅棕色。 2分钟后,供试的溶液颜色不得比对照溶液深。 方法B 用含最少量水的溶剂(例如含15%水的二氧杂环乙烷或含15%水的丙酮)溶解规定量的供试品,制成待测液 供试溶液:12ml待测液,2ml pH为3.5的缓冲溶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对照溶液:10ml的标准铅溶液(1ppm or 2ppm Pb),2ml pH为3.5的缓冲溶液,2ml的待测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

重金属离子有哪些

重金属离子有哪些?重金属离子主要是Cr6+、U6+、Te3+、Co3+、Se6+、Pu3+、Hg2+,Mn4+等 备注: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哪些重金属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下面一段是我从我的化学选修书上摘下来的(自己打上来的): 蛋白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凝固后不能在水中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除了加热以外,在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的盐类,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蛋白质均能发生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 铁锰同时存在的地下水中,要测锰离子浓度,如何消除铁离子对它的影响? 最近在测定地下水锰离子浓度的时候,铁离子发生很大的干扰,我不知道如何消除,我用的方法是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锰,不过高碘酸钾好像和铁也反应,导致测试结果偏高!有没有高手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小弟先谢谢了!注意:曝气除铁在测定锰,这种方法不能用,因为氢氧化铁会吸附锰离子,导致测试结果偏低。

这是典型的共存离子的干扰和消除。常采用A 控制酸度B 加掩蔽剂C 分离干扰离子 所以建议:可加入氟化钠,使其与铁离子生成无色络合物[FeF6]3- 来消除干扰。 1楼的方法是看到3价铁离子可以和铁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但这种方法不推荐,因为高碘酸存在强氧化性,即使不存在氧化性,亚铁离子本身也存在绿颜色 重金属捕捉剂 一、重金属捕捉剂别名: 重金属离子捕捉剂、重金属离子捕集剂、重金属离子去除剂、重金属离子吸附剂、重金属离子螯合剂等 二、应用范围: 在常温下与较宽的PH范围内能与废水中Hg 、Cd 、Cu 、Pb 、Mn 、Ni 、Zn 、Cr3+等多种重金属离子迅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絮状沉淀物,并能生成较大的矾花,从而达到捕集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1、常规重金属废水处理,矿山、电镀、电子、线路板等行业排放废水重金属离子捕捉。 2 、核电站反应堆、铀钍的湿法冶金厂、医院、同位素试验堆及生产堆等放射性废水金属离子捕捉。 3、应用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的飞灰重金属治理方面有独特功效。 三、稳定性与灵敏性 1、稳定性: 本品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聚合物,在强酸和强碱性环境下均不会析出重金属离子,在-100度至300度的温度范围内重金属螯合物也非常稳定,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保持长达数百年的聚合物稳定性。

重金属联合作用

影响重金属联合毒性作用的因素集中在以下方面: 1.受试组分的浓度、浓度配比、加入时间和顺序的影响 Morley 等研究了锌、镉对曼森氏住血吸虫的联合毒性发现:锌、镉低浓度混合时呈协同效应, 而高浓度混合时呈拮抗效应。Wang 等发现先加入汞, 那么硒就无法抑制汞对鲯鳅的肾细胞的毒性; 而如果先加入硒, 那么它就能够降低汞对鲯鳅的肾细胞伤害。只有硒与汞同时加入, 两者的拮抗作用才可见, 而且硒酸钠的浓度越高, 拮抗作用越强, 加入的时间间隔越短, 拮抗作用越强。 2.指示生物的不同 不同的生物其细胞结构不同, 它们暴露于污染物时所发生的反应也会不一样。实验发现用摇尾幼虫作指示生物时, 镉与锌发生拮抗效应;指示生物为老鼠簕属动物副睾时则表现出协同效应。可见对多元混合物的联合作用的风险评价仅仅以某一种或一类生物为指示生物是不够的, 它需要进行多种指示生物甚至是生物群落的复合评价。 3.测试终点 在进行联合作用评价时, 不仅要选择敏感的测试指标, 而且要选择最佳的测试终点。 4.pH 值 土壤pH值较低时, 锌主要发生静电吸附;随着 pH 值的上升, 锌的化学吸附越来越明显, 从而与铜竞争结合位。土壤中重金属类别的不同以及浓度的变化都将导致土壤 pH值的改变, 从而影响实际可生物利用的金属浓度。 5.染毒时间 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 联合作用的类型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实验发现镉与锌按毒性 1∶1 配比, 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 24h、48h 均为拮抗作用,而在 96h 表现为协同作用。即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作用的类型和程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苏永红,唐柱云,曾科. 重金属联合毒性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74-175+178. [2]侯丽萍, 马广智.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J].淡水渔业, 2002, 32(3) : 44- 46. [3]王银秋,张迎梅,赵东芹. 重金属镉、铅、锌对鲫鱼和泥鳅的毒性[J]. 甘肃科学学报,2003,01:35-38. [4]许永香,修瑞琴,郑静,高世荣,任玫英,傅迎春. 镉锌离子对两种水生物的联合毒性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6,01:24-25.

重金属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重金属检查法标准 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重金属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重金属检查法检查 职责:质量控制部全体人员 内容: 1.简述 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显色剂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采用硫代乙酰胺试液或硫化钠试液作显色剂,以铅的限量表示。由于实验条件不同,分为4种检查方法:第一法适用于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显色的重金属限度检查;第二法适用于供试品需灼烧破坏,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显色的重金属限度检查;第三法用来检查能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品中的重金属;第四法用微孔滤膜过滤,使重金属硫化物沉淀富集成色斑,用于有色溶液或重金属限度较低的品种。检查时,应根据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四种方法显示的结果均为微量重金属的硫化物微粒均匀混悬在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采用滤膜法可获得“色斑”;如果重金属离子浓度大,加入显色剂后放置时间长,就会有硫化物聚集下沉。重金属硫化物生成的最佳PH值是3.0-3.5,选用醋酸盐缓冲液(PH3.5)2.0ml调节PH较好,显色剂硫代乙酰胺试液用量经实验也以2.0ML为佳,显色时间一般为2分钟。以10-20μg的Pb与显色剂所产生的颜色为最佳目视比色范围。在规定实验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试液在弱酸条件下产生的硫化氢呈色的金属离子有银、铅、汞、铜、镉、铋、锑、锡、砷、锌、钴与镍等。由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

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蓄中毒,故以铅作为重金属的代表,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溶液。 2.仪器与用具 2.1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质量好、无色(特别管底)、配对、刻度标线高度一致的纳氏比色管。 2.2滤器见中国药典重金属检查法第四法附图,由具有螺纹丝扣并能密封的上、下两部分以及垫圈、滤膜和辅助滤板组成。 2.2.1滤器上盖部分A的入口处应能与50ML注射器紧密联接,滤器下部F的出口处能套上一合适橡皮管。A与F能经过螺纹丝扣密封。 2.2.2垫圈应内径光滑、大小相同,以使斑点边缘圆整、清楚、大小一致。在滤器上加上橡皮垫圈,既可使滤膜与滤板紧密结合,又可避免在旋紧滤器接头时扭曲或损坏滤膜。 2.2.3滤膜的直径为10MM,孔径为 3.0μm,使用前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可使色斑均匀。 2.2.4 50ml注射器,应能与滤器上盖入口处紧密联接。 3.试药和试液 3.1标准铅溶液 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硝酸铅0.160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3.2硫代乙酰胺试液、硫化钠试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与抗坏

典型天然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

第30卷第2期2011年 4月 四 川 环 境 SICHUAN ENVIRON M ENT Vol 30,N o 2Ap ril 2011 综 述 收稿日期:2010 08 18 基金项目: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2008BAJ08B13);国家重 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青年课题(PCRRY09008);上海市科委项目资助课题(08DZ2210800)。 作者简介:焦 芳(1985-),女,安徽亳州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化学与化工。 典型天然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 焦 芳1 ,李明利1 ,梁 磊 2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 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90) 摘要:天然吸附剂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对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是原始的吸附剂在工程处理应用中 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耐酸碱性不高、吸附量不大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较多的典型吸附剂多为改性材料,改性后的吸附剂提高了对环境的耐受性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对于去除和回收水体中重金属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关 键 词:天然吸附剂;改性;重金属;吸附性能 中图分类号:X 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3644(2011)02 0088 05 Adsorption Perform ance of Typica lN atural or M odified Sorbents f or R e m oval of H eavyM e t al Ions inW ater JI A O Fan g 1 ,LIM ing li 1 ,LI A NG Lei 2 (1 S t ate K ey Laboratory of P olluti on Control&Resources Reuse ,College of Environ m ent S cience&E ngineer i ng,T ongj i Universit y,Shanghai 200092,China;2 Shanghai Eng i neering Research C enter of Energy Saving i n H eat Ex change Sy ste m s ,Shangha i 200090,China) Abst ract :W ith the spec i a l structure ,nat u ra l sorbents can adso rb heavy m eta l i ons i n so m e w ay .H owever ,it s li m ited t o use pr i m ary sorben ts f o r pro j ec ts due to the ir d i sadvantages such as lo w a l kali n it y o r ac i dity and li m ited sorpti on capac ity .M ostl y m od ifi ed sorbents are used due to the i r i m proved environmenta l to l e rance and so rpti on capac ity ,wh ich have m any advantages i n remova l and recovery of heavy m eta ls i n wa ter and have br i ght pro spect i n fut u re .K eyw ords :N at u ra l adsorbents ;mod ified ;heavy m e ta;l adsorpti on properties 电子、电镀、制革、化工、冶炼等工业每年产 生大量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而重金属在环境中不能被生物降解,倾向于在活的生物体内积累,从而导致机体各种疾病和机能紊乱,因此需要经济有效的方法除去水体中重金属离子。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混凝法、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沉淀法等,但是因为成本,再生,回收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每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如活性炭由于具有高的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但是由于其成本高,且再生困难而限制了 它在工业上的大量使用,因此近年来关于吸附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求更为合适的新型廉价吸附材料,以经济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本文介绍了一些天然廉价吸附剂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展现了廉价吸附剂应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巨大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吸附剂种类及其吸附性能 1 1 壳聚糖 壳聚糖是天然类多糖甲壳素的重要衍生物,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如虾蟹及昆虫等的外壳以及许多低等植物如菌藻类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壳聚糖分子当中含有大量游离氨基和羟基,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因此可有效用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处理、贵重金属离子富集与回

重金属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重金属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 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