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说课模板

初中历史说课模板
初中历史说课模板

说课示例

:《三国鼎立》是秦汉大一统的国家统治结束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史上的第一次分裂,

本课属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单元题目《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也说明了这一点。本课主要讲述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争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都用重要意义。

例:《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是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专题里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里的第三课的内容,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承接上面秦朝中央集权刚刚建立,后启明清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内容概括为: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两对矛盾(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三个

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和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史论结合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有重要作用。

上述两个案例中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显示了说教材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仔细

去体会里面的用词和表达。分辨一下呢些是说地位的,哪些是说内容的,哪些是说作用的。例:《秦王扫六合》

依据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课的地位作用,我设计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

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活动

中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能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明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

(2)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能区别内阁和军机处的异同;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

(3)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

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学生的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历史

学科素养都能够得到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

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历史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的确立

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是重点。

比如:七上《伐无道,诛暴秦》这一课中,秦末农民战争原因、经过和结果都是重点,

后期的楚汉战争,这三步曲也是重点

比如:八上《洋务运动》这一课中,洋务运动的概况是重点,即要了解五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影响(意义)。

比如:九上《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重点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

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因为这是基本的历史史实。基本上就是本课的所有内容了。所以,对于重点的确立,就是仅仅抓住基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去寻找就可以了。

2.难点的确立

(1)对于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性质、意义和作用的分析等是难点。

如:七上《伐无道,诛暴秦》中,项羽和刘邦在秦灭亡前后战争性质的变化是难点。

如:八上《洋务运动》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难点。

如:九上《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中,大化改新的影响;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是难点。

高中历史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的确立

(1)对于政治史:重要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作用、影响等;重要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等

(2)对于经济史: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重要经济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3)对于思想文化和科技史: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产生背景、内容、影响等。

2.难点的确立

(1)对于政治史:对于重要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改革的认识和评价,或者影响和作用的分析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2)对于经济史:重要经济政策的作用、影响的评价、认识。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把握。(3)对于思想文化和科技史: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影响、评价。

例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又如:《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重点:罗马法四个阶段的演变,罗马法的影响。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体会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再如:《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重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从课题就可以看出本课重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及特点的总结、归纳。对于宣慰司、察举制、九品中

正制等概念的理解。

(比如:从汉至元,还有对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作用和影响都是难点)

【例】初中《秦王扫六合》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教学之前应分析学生的情况。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看:七年级学生身体迅速发育,由青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活泼

好动情感外露,自尊心强;还比较单纯幼稚、交往能力与兴趣爱好迅速增强,渴求上进,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从知识内容来看:

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理解历史史实就必须运

用浅化机制,通过历史情景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去深刻感悟和体验历史,并进而理解历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高中《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高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逐渐在发展,乐于探索事物、乐于学习,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善于与人相处,善于与人相处;情绪愉快而稳定。

从知识积累层面来看:

高中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可能获得了比较丰

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的知识初中已学习过内容熟悉,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以上这些因素都将成为我教学时考虑的因素。【例】《秦王扫六合》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教,还应注重学生的学。所以,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配合运用阅读法角色扮演。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

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方法应该充分利用历史

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例】《秦王扫六合》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教,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为

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本课采用阅读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

【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

习的效率,本课学生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学习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例】《秦王扫六合》

我出示秦始皇的图片和用多媒体播放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学生听

完后,我做总结,本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他的功为统一全国,但是他奢靡浪费,诗中谴责了秦始皇,最后落得家破国亡。那么这些说法合理吗?然后导入本课。通过用李白古

诗创设意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我通过设置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

1、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何时建立的?

2、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通过这两个问题,主要意图是由于第二课讲的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第

三课讲的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这样将整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我让准备了讲故事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胡惟庸案”的始末。

接着设置问题: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仅仅是因为他的飞扬跋扈吗?还有其他原因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例】:《秦王扫六合》中的新授

环节①我让学生依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完成拼图游戏。主要在地图上标出秦统一的时间和

都城依据秦灭六国的顺序,将秦的疆域标出来(感悟)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主要了解秦建立的时间及都城。(积累和体验)建立统一:公元前221 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板书)

通过这一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搜集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教师只是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环节②鼓励学生积极扮演秦建立后的四大历史事件。进入角色扮演环节,我将让四个学

生分别扮演:秦始皇、丞相李斯、儒生淳于越、大将蒙恬。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将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一一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感悟和体验历史,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这四个措施的意义。

A.秦王宣布本国的政治架构。即“本王自称“朕”,名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朕决断。地方设郡县制,分天下为36 郡,郡下设县。”

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直观的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央

集权制度,我利用了一个图展示给学生。

通过这样的图表,形象生动、一目了然,大大减轻了学生理解该制度的难度。

加强统一:建立中央集权(板书)

B.丞相李斯奏本,说依照皇帝旨意,全国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巩固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小篆,统一度量衡(板书)

C.儒生淳于越的建议被否,李斯建议焚书,皇帝首肯。自此,“焚书坑儒”现象发生。

“焚书坑儒”(板书)

在这一环节,在学生演绎完后,老师要作进一步的解释,“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老百姓的思想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的巩固国家的统一。这个措施显然很极端,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D.蒙恬大将军奏本,主张北抗匈奴,南击愚蛮。皇帝准奏。

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秦的疆域图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板书)

自此,开国大典结束。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秦始皇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通过师生共同演绎秦国开国大典的历史情境。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活跃了

课堂气氛,增添了戏剧色彩。同时,也使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益的目的。

环节③我将学生分成三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该制度有什么特点?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2)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通过讨论进一步深化本课知识,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理解历史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我对学生的讨论做总结。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板书)

(1)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

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以上三个环节,就是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而每一个环节都遵循了,先感悟,再体验和

积累的过程。

【例】《秦王扫六合》

本课主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利于巩固知识的练习题来进行。(题略)

反馈选材精炼,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

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历史情感体验。

【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本课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习题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例】《秦王扫六合》

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秦始皇的用人策略和秦朝建立的意义。

【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

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做小结。

5、布置作业

原则:创新灵活、因人而异,注重个性、理论联系实际

建议布置开放型作业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辩论、小论文等。

四、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模板: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本节课的整体逻辑框架和重要知识点,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或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