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王纲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乔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但是,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这种事实所导致的后果正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除客观原因外,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好,生源较差外,尚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数最多的“知识密集性”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不但关系当今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农村的未来前途。如果不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有高的起点。近些年来,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依然薄弱,教师60%是九十年代民办教师转正的大军,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在低质量的影响下,一些农村学校难以留住学生,辍学率有所回升

二、教师的学科配置混乱:

农村学校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的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勉强开了课的也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一个老师一般情况下要教3到4科,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九年义务制学校教师的学历、资历远低于城市学校:

农村初中的教师大多是由民师转正而来的,在学历上多是由成人培训而取得的专科学历,他们虽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很难跟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安心农村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巩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教科研能力差: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标”这个词眼呈现于每位农村老师眼前,但对于“新课程”究竟要怎样实施,“新课标”要如何实现,“新方法”又要怎样在课堂中运用和体现,老师们都只是望“标”兴叹,最后至若惘然。很多老师只是觉得教科书上内容次序调整了,多加了

插图,英语单词变多了,数学内容变浅了等。大多数的他们依然沿袭着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甚至乎用着以前的备课教案,穿新鞋走旧路。

首先是懂得科研的教师数量明显很少。目前农村初中在区、市级有一定知名度的教科研骨干寥寥无几,特别是不少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方面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其科研水平却不能同步发展,明显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长速度和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由于骨干群体的缺失,学校也很难形成一支指导、引领的队伍,更制约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广泛开展,上级杯水车薪的培训也是起不到啥作用。

其次是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科研能力明显偏低。虽然绝大部分教师已经能认识到科研的价值,上级以及学校也已经出台了力度并不小的奖励措施,而且在上级各类优秀评比、职称评审中也有科研的要求,但真正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并不多,特别是一些老龄教师根本不参与到教科研中来,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我效能感还有待激发。同时,由于教师课题选择、研究设计、方法运用等科研综合能力的缺乏既影响了教师科研积极性,也影响了科研的水平。另外,部分学校班级数较少,不少学科的同科教师数不多,无法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

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让他们始终站在教育科研前沿阵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方法与基本功不夯实:

不少农村教师教学不得法,绝大多数教师还是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包办代替,而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有的教师只讲文字内容,而不有效拓展;有的教师不善于提问,学生答不出就不断埋怨;有的教师不会指导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有的教师干脆在课堂上带读课文,无论什么课都上成了语文课,只让学生在书本上画认为的重点内容,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出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的教学方法,要有基本功训练作为支撑,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围绕学生主体,教师导学、助学、督学、评学,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达成教学目标;要注意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目前,互联网的开通,农远工程的启动实施,电化教室的配

平衡配备教师职数,合理流动教师资源,避免城镇教师“吃不了”,乡镇教师“吃不饱”。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执教,要加大支教力度,进一步稳定农村初中的教师队伍,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规范教学常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1、制定教师教学常规,对教师的行为起着规范和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的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常规工作制度要符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接受,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人性化,还要有鼓励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时,要严格按考核方案进行,以确保制度的实现。

2、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学业务检查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人力进行常规业务检查和不定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校贯彻执行教学计划、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班主任工作等业务情况,开展教研活动、图书管理、实验室的使用、集体办公情况等。

学校有了健全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有了认真负责的行政管理队伍,教学工作就能正常开展,教师们工作就会日趋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日益提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班级都坚持出好板报,经常开展各种课外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方面。

4、要按要求管好用好教学资源,图书室、实验室、班班通、电子备课室、体育器材等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功能,要使设备真正起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作用。

三、增强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以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为主线,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建立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营造教育科研氛围,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务实高效地搞好各级课题研究,争取多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人人都参与研究,研究出高质量的成果,并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真抓实干,不搞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写出实用的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真正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设计。要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继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研讨活动,开阔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课题研究开展后,广大教师应积极总结教科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和外界交流课题研究的成果。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教研经验和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学校组织搜集教育论著、教育报刊、杂志、网络等方面的教研资料,供教师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要把科研作为教学而研究,为了教学而研究,要彻底摒弃为了功利的研究。

四、夯实教师的基本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推进新课改的工作中,要把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校本教研的开展结合起来进行。校本教研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教研形式,在活动中,组织教师写反思材料、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多渠道收集信息,指导教改,来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争取家长支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要开办家长课堂,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首先要使家长认识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子女学习。其次,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基本方法,使家长懂得针对子女的情况开展教育,能在家中帮助辅导教育学生。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教师要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行为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探讨、共同教育管理学生。

总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和谐配合,优质资源和先进手段的合理使用。学校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社会、家庭的关系,致力于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优质资源的选取和使用,才会呈现教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学校和一流的教育,才能办出全社会满意的教育,才可能有人民满意的学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