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毕业设计53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统设计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53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统设计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53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统设计

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统设计

摘要

客车是市民出行的首选,在各个城市中承担着人口流动的任务,应用广泛,数量众多。同时城市客车的运行工况特殊,城市中信号灯多,站点之间距离短,运行路线固定,城市客车频繁的起步,加速,制动,怠速时间长,平均运行速度低。由于汽车设计时需要满足最高行驶车速和最大爬坡度等动力性要求,需要装备大功率发动机,使得城市客车经常处于功率过剩状态,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融合了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点,具有传统内燃机车动力性好和电动汽车清洁环保的特点,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混合动力汽车一般由一个发动机和一个电动机来提供动力。动力合成装置可以对由从发动机传递过来的能量和由从电动机传递过来的能量进行动态合成,然后输出到驱动轴上,从而带动车辆运行。本设计的这套动力合成装置的核心是一套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它能实现不同输入转速和动力的合成,有可靠的能量分流,而且结构紧凑,方便控制,将它与传统的动力传动技术紧密结合,能够支持多种工作模式。以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耦合能实现复杂的工作条件需求,因此将会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动力合成装置;行星齿轮

ABSTRACT

Bus is the first choice of the public, bearing the task of the movement of the population. City bus is widely used and the number is large. The using condition of city bus is special, there are many signal lights, short distance between sites ,fixed routes, frequently starting,

accelerating, braking, long idle time, low average speed and so on. As the vehicle need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est speed and maximum climbing degree while designing, usually a high-power engine is equipped, making the city bus in power surplus state, resulting in a serious energy waste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 and pure electric vehicles advantages effectivel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e emissions. It is meaningful to study on hybrid vehicles. this design's this set of power synthesizer's core is a set of planetary transmission system, it can realize the different input rotational speed and the power synthesis, has the reliable ene rgy divergence, moreover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facilitates the control, unifies closely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power drive technology, can support many kinds of working patterns. Can realize the complex working condition demand by planetary gears' dyn amic coupling, will therefore be the present studies and the development key point.

Key words:synthesis of power devices; planetary gear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 (2)

1.1 引言 (2)

1.2 动力合成装置简介 (3)

1.3 混合动力的发展趋势 (4)

第2章动力合成装置设计 (6)

2.1 设计内容和要求 (6)

2.2 选取传动类型和传动简图 (6)

2.3配齿计算 (7)

2.4 初步计算齿轮的主要参数 (9)

2.5啮合参数计算 (10)

2.5.1 a-c齿轮副变位系数分配 (11)

2.5.2 b-c齿轮副变位系数分配 (12)

2.6 几何参数计算 (13)

2.7 装配条件的验算 (16)

第3章传动效率计算 (17)

第4章齿轮强度校核 (19)

第5章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2)

附录 (37)

第1章绪论

1.1 引言

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使得混合动力汽车(HEV)[1][2]迎来了发展的高潮。目前由于电池技术尚未突破,纯电池驱动具有车速低及续驶里程短等缺点,而内燃机存在效率不高,大部分能量损失在内燃机的发热中,以及排放有害气体等不足。在蓄电池及其他能源装置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内燃机时,HEV 成为了最佳的选择。混合动力汽车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储能器、能量或转换器作为驱动能源,其中至少有一种能提供电能的车辆。混合动力总成按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等三种。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目前汽车领域能缓解能源紧张压力和减少污染的最可行的手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混合动力汽车在由传统燃料汽车向燃料电池汽车的转变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性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已从从原来发动机与电机离散结构向发动机电机和变速箱一体化结构发展,即集成化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动力合成装置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部分,它是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面用来实现能量的整和与分配的机械装置,通过这套装置混合对电动车辆将由从发动机传递过来的能量和由从电动机传递过来的能量进行动态合成,然后输出到传动轴,带动车辆运行。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了车辆运行的状况和整车性能。动力合成与切换装置的主要元件为行星齿轮机构。混合动力汽车有至少两个动力源,一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一个发动机和一个电动机来提供动力,该装置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两个动力源同时工作时,动力耦合与分配的问题。

混合动力是目前汽车界发展的趋势,国外的混合动力已经产业化了。但是目前国内混合动力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动力耦合困难,其表现有:串联式混合动力发动机只能静态时充电,而在行驶的过程中充电不稳定。并联式和混联式还没有采用行星齿轮,而齿轮式离合器在车速到达一定值时存在严重的打齿现象。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国内的控制水平落后于国外。对于串联式来说,如何解决在动态时发动机充电的稳定,是串联式动力耦合存在的问题。目前对于并联式和混联式的动力耦合来说主要采用行星齿轮式和离合器式两种。目前,日本丰田Prius混合动力汽车THSⅡ系统是公认的最为成熟的动力系统之一,其核心元件就是一个行星齿轮机构动力合成装置。它采用行星齿轮变速结构,变速器内置动力分离装置,行星齿轮机构巧妙

地将减速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动力部件耦合在一起,同时行星齿轮又起到无级变速器的功能,结构十分紧凑,形成一个集成化混合动力总成系统。但到目前为止,国内采用的行星齿轮动力耦合装置还不能达到较好的动力藕合的目的。而对于离合器式来说,目前采用的是齿轮式离合器,但当齿轮式离合器车速达到40—50km/h以上时,齿轮结合就会打齿。但是,以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耦合能实现复杂的工作条件需求,因此将会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1.2 动力合成装置简介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最大燃油经济性,最小排放,较好的加速性能、爬坡性能和较低的噪声及较大的续驶里程。控制系统应该包括:动力分配系统、发动机运转控制、传动控制系统、电池管理控制及车辆驾驶控制等。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1所示。在结构上,它允许有两个输入,如图中所示,一个为电动机输入,一个为发动机输入,有一个输出,这样的结构要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在只有一个动力源和两个动力源同时输入的情况下的输入。

图1-1 结构基本原理图

本设计的动力合成装置的核心是一套行星齿轮系统[3][4],它除了能够进行动力合成与切换外,还能实现小范围变速的可能,同时,由于考虑到在汽车上的使用条件,所有齿轮均采用斜齿齿轮,以增加齿轮系统传动的平稳性,降低其在传动中产生的噪声。由于使用的的要求,有的部分材料采用加强硬度的工艺,此外,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还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1)能实现不同输入转速和动力的合成;

(2)有可靠的能量分流,能量流方向的变更;

(3)结构紧凑,方便控制,而且有效,可靠;

(4)与传统的动力传动技术紧密结合;

(5)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对动力合成与切换装置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其行星齿轮机构的设计。国外将行星齿轮机构用作动力合成与切换装置比较成熟的有丰田的Prius,在我国,对混合电动汽车动力合成与切换装置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1.3 混合动力的发展趋势

混合动力是发展的趋势,国外的混合动力已经产业化了,而目前国内混合动力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动力耦合困难,其表现有:串联式混合动力发动机只能在静态时充电,在行驶的过程中充电不稳定。并联式和混联式还没有采用行星齿轮机构,而齿轮式离合器在车速到达一定值时存在严重的打齿现象。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国内的控制水平落后于国外。对于串联式来说,如何解决在动态时发动机充电的稳定,是串联式动力耦合存在的问题。目前对于并联式和混联式的动力耦合来说主要采用行星齿轮和离合器式两种。日本丰田Prius的行星齿轮是成熟的动力耦合部件,而对于离合器式来说,目前采用的是齿轮式离合器,但齿轮离合器式在车速40—50km/h以上齿轮结合时就会打齿。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尽管在结构上要显得复杂,但是有利于实现其传动速比要求,同时能满足的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使用要求。因此,采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耦合装置将会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丰田Prius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出,采用行星差速机构的混合动力系统逐渐流行,这种型式通过行星机构可以实现多个部件转速的复合,而各个部件间的转矩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功率复合形式被称为速度复合,这种行星机构有两个自由度,但通过不同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作用,可以实现单自由度,固定传动比的传动,目前对于这种混合动力系统的研究很多,也出现了许多种结构。

日本丰田新一代Prius混合动力汽车的THSⅡ(Toyota Hybrid System Ⅱ)系统[5]是目前公认的最为成熟的动力系统之一,其核心元件就是一个行星齿轮机构动力耦合装置,如图1—2所示,在此装置中,发动机与行星架相联,通过行星齿轮将动力传给外圈的齿圈和内圈的太阳轮,齿圈轴与电动机和传动轴相联,太阳轮轴与发电机相联,动力分配装置将发动机一部分转矩(大约为70%)直接传递到驱动轴上,将另一部分转矩传送到发电机上,发电机发出的电将根据指令或用于给电池组充电,或用于驱动电动机以增加驱动力。它采用的是一种串并联混合的混合动力系统,即混联式动力驱动系统,用该行星齿轮机构动力分离装置[6]将动力分为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从发动机直接发出动力到车轮;另一条路径(电路)是通过电机转化电能驱动汽车或给电

池充电。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切断发动机线路,使用电机驱动,从而避免了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离合器和变速器而引起的损失。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探讨意义深远。基于此,本设计将参考丰田Prius的相关数据,设计一适合于混合动力汽车用的行星齿轮机构动力合成装置。

图1-2丰田Prius混合动力汽车TH SⅡ结构简图

第2章 动力合成装置设计

2.1 设计内容和要求

试为某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装置设计所需的行星齿轮机变速机构[7],其基本参数如表2-1所示。现已知该行星传动的最大输入功率P1=96kw,最大输入转速50001 n r/min,传动比p i =3.55,允许的传动比偏差△p i =0.01,要求使用寿命5年,且要求该行星齿轮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外廓尺寸较小和传动效率高。

表2-1 某款混合动力汽车基本参数

2.2 选取传动类型和传动简图

根据上述设计要求: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外廓尺寸较小和传动效率高,查常用行星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可知,2Z-X( A )型差动行星齿轮能满足设计要求。该传动类型效率高,体积小,质量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用于任何工况下大小功率的传动,且广泛地应用于动力及辅助传动中,工作制度不限,可作为增速、减速和差速装置。考虑到应用于汽车上要求寿命长、运转平稳、工作噪声低等要求,故选用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较为合

理,其传动简图如图2-1所示。

a —太阳轮(中心轮)

b —齿圈(内齿轮)

c —行星轮 x —行星架(悬臂)

图2-1 2Z-X( A )型差动行星齿轮

2.3配齿计算

2Z-X( A )型行星传动比p i 和其配齿公式如下

p z z i i i a

b

b

ax b ax p +=+=-==111

(2-1) 1-==p a

b

i z z p

(2-2) a p a b z i pz z --==)1(

(2-3) a p a

b c z i z z z ?-=-=22

2

(2-4) 角度变时, c c

b c z z z z ?+-=2

(2-5)

当c b z z -为偶数时,取1-=?c z

当c b z z -为奇数时,取5.0-=?c z

注:p 为行星排特性参数,即齿圈与太阳轮齿数之比。

现考虑到该行星轮传动的外廓尺寸较小,承载能力较高等要求,选择太阳轮a 的齿数22=a z 和行星轮数目3=p n 。

按公式(3-3)可得齿圈b 的齿数b z 为

561.5622)155.3()1(≈=?-=?-=a p b z i z

按公式(3-5)可得行星轮c 的齿数c z 为

1612225612=--=--=c b c z z z

再按公式( 3-1 )验算实际的传动比b ax i

54.322

5611=+=+=a b b ax z z i 其传动比误差i ?为

01.0003.055.354.355.3=?=-=-=?p i i i i p b ax p <

故满足传动比误差的要求,即得该行星传动的实际的传动比54.3=b ax i 。

最后,确定该行星传动各轮的齿数为22=a z ,56=b z ,16=c z 。

另外也可根据传动55.3=i 查机械设计手册[8]直接得到上述各轮齿数。

2.4 初步计算齿轮的主要参数

行星齿轮传动中太阳轮同时与几个行星轮啮合,载荷循环次数最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应选用承载能力较好的合金钢,并采用表面淬火、渗碳、渗氮等热处理方法,增加其表面硬度。在NGW 传动中,行星轮c 同时与太阳轮a 和齿圈b 啮合,齿轮受双向弯曲载荷,所以常选用与太阳轮相同的材料和热处理。齿圈强度一般裕量较大,可采用稍差一些的材料。齿面硬度也可低些,通常只调质处理,也可表面淬火和渗碳。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太阳轮a 和行星轮c 均采用20CrMnTi ,渗碳淬火齿面硬度58~62HRC ,接触疲劳极限2lim 1450mm N H =σ,弯曲疲劳极限

2lim 380mm N F =σ,

太阳轮a 和行星轮c 的加工精度为6级;齿圈b 采用40Cr ,调质硬度250~290HBS ,2lim 750mm N H =σ,2lim 280mm N F =σ,加工精度为7级。

对于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HBS ≥350),其抗点蚀能力较高,所以一般先按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计算,再校核其接触疲劳强度。

按齿根弯曲强度初算齿轮法向模数n m 的公式为 3lim 2111F d Fa FP F A m n z Y K K K T K m σφ∑= (2-6)

现已知小齿轮(行星轮)的齿数161=z ,弯曲疲劳极限2l i m 380mm N F =σ,小齿轮名义转矩

m N n n p T p .29.365000

35795499549111=??=?=;取算式系数5.11=m K ,综合系数0.2=∑F K ,弯曲强度的行星轮间载荷不均匀系数15.1=FP K ,齿形系数67.21=Fa Y ,齿宽系数6.0=d φ。

则得小齿轮法向模数95.1380

166.067.215.10.25.129.365.1132=???????=n m 圆整后取小齿轮标准法向模数2=n m mm

初选螺旋角 18=β,则a-c 啮合齿轮副的中心距

54.3918

cos 2)1622(2)(cos 2=+?=+= c a n z z m a βmm 圆整后取40=a mm 则实际螺旋角"'241118)(2arccos =+=c a n z z a

m β 由于实际螺旋角与前设螺旋角 18=β很接近,故上面确定的参数可以使用,否则应重设β或调整齿数后再进行确定。

2.5啮合参数计算

在两个啮合齿轮副a-c 和b-c 中,其非变位标准中心距分别为

54.3918

cos 2)1622(2)(cos 2=+?=+= c a n ac z z m a βmm 圆整后取40=ac a mm

4218

cos 2)1656(2)(cos 2≈-?=-= c b n bc z z m a βmm 由此可见,两齿轮副的非变位标准中心距不相等,且有ac bc a a >,因此该行星轮传动不能满足非变位的同心条件。为了是该行星传动既能满足给定传动比的要求,又能满足啮合传动的同心条件,既应使各齿轮副的实际啮合中心距a ′相等,则必须对该2Z-X( A )型差动行星传动进行变位。

根据两标准中心距之间的关系ac bc a a >,现取其实际中心42'==bc a a mm 作为各齿轮副的公用中心距。

现已知38=+c a z z ,40=-c b z z ,2=n m mm ,42'=a mm ;取标准法向压

力角 20=n α,则端面压力角)cos tan arctan(β

ααn t =="'245620 ,对各齿轮副的啮合参数计算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 2Z-X( A )型差动行星传动啮合参数计算

注:1.表中下角标2、1分别代表齿轮副中大、小齿轮。

2.有“±”或“ ”处,上面符号用于外啮合,下面符号用于内啮合。

2.5.1 a-c 齿轮副变位系数分配

在a-c 齿轮副中,6.14cos 17163min ==>=β

z z c ,34238min =>=+z z z c a ,中心距4240'=<=a a ac 。据此可知,该齿轮副变位的目的是为了凑合中心距和改善啮合性能,其变位方式采用角度变位的正传动,即0144.1>=∑ac n x 。

可按下式计算小齿轮的法向变位系数1n x 的值,即

x y x z z z z x x n n n n ?+??

?????-+--=∑∑)(5.012121 (2-7) 若该小齿轮为输入齿轮时,12.0~08.0=?x ;若小齿轮为输出齿轮时,04.0~0-=?x 。

然后按下式可求得大齿轮的法向变位系数2n x 的值,即

12n n n x x x ∑= (2-8)

式中,“+”适用于内啮合,“-”适用于外啮合。

现已知161=z ,222=z ,144.1=∑n x ,144.0=?n y ,取1.0=?x 。 按公式(2-7)可求得行星轮c 的法向变位系数nc x 为

x y x z z z z x x nac ac n c a c a ac n nc ?+??

?????-+--=∑∑)(5.0 1.0)144.0144.1(16221622144.15.0+??

????-+--= 593.0=

按公式(2-8)可得太阳轮a 的法向变位系数na x 为

551.0593.0144.1=-=-=∑nc ac n na x x x

2.5.2 b-c 齿轮副变位系数分配

在b-c 齿轮副中,min z z c >,2.29240min =>=-z z z c b ,42'==a a bc mm 。

由此可知,该齿轮副变位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齿轮副的啮合性能和修复啮合齿轮副,故其变位方式采用高度变位,即0=-=∑nc nb bc n x x x ,则可得齿圈b 的法向变位系数nb x 为551.0==nc nb x x

2.6 几何参数计算

对于该2Z-X( A )型差动行星传动可查手册的计算公式进行其几何尺寸的计算。各齿轮副的几何尺寸的计算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3 2Z-X( A )型差动行星传动几何尺寸计算

项目

计算公式 a-c 齿轮副 b-c 齿轮副 变位系数x 1

21

n n n n x x x x ∑= 551.0593.021==n n x x 593.0593.021==n n x x 分度圆直径d ββcos cos 2

21

1z m d z m d n n ?=?= 165.44652.3321==d d 764

.117652.3321==d d 基圆直径b d t

b t

b d d d d ααcos cos 2211== 247.41436.3121==b b d d 982.109436.3121==b b d d 节圆直径'd 122

''21

21

''122z z z a d z z z a d ±=±= 636.48371.35'2'1==d d 6.1176.33'2'1==d d

齿

圆 外啮合 )(2)(22*

221*11n n an n a n n an n a y x h m d d y x h m d d ?-++=?-++= 792.49457.3921==a a d d

径 a d

内啮合 )(2)(21*221*11n an n a n an n a x h m d d e

x h m d d --=?-++= n n f a m c a d d *'1222++=(插齿) (2

2*21)(2.15,z m x h e x x n n an n n -=?=) 138.116936.3921==a a d d 齿 根

径 f

d 外啮合 )(2)(22**221**11n n an n f n n an n f x c h m d d x c h m d d -+-=-+-= 364.41933

.3021==f f d d 内啮合

)(21**11n n an n f x c h m d d -+-= 用插齿刀加工: '02022a d d a f += 587.89933

.3021==f f d d 端面重合度αε ±-=)tan (tan [21'22t at z ααπεα )]tan (tan '11t at z αα- 3398.1=a αε

4016.1=b αε 注:1.表内公式中,at α为齿顶压力角;0a d 为插齿刀的齿顶圆直径;'02a 为插齿刀与被加工齿

轮之间的中心距。

2.表中的径向间径n an m h e

*2?=?,其中22*/)1(6.7z x h n an -=?。

关于用插齿刀加工内齿轮(即齿圈b ),其齿根圆直径2f d 的计算

已知法向模数2=n m mm ,插齿刀齿数250=z ,齿顶高系数25.1*0=a h ,变

位系数00=x (中等磨损程度)。试求被插制内齿轮的齿根圆直径2f d 。

齿根圆直径2f d 按下式计算,即

'02

022a d d a f += (2-9)

式中 0a d —插齿刀的齿顶圆直径;

'02a —插齿刀与被加工内齿轮的中心距。 则573.57)025.1(2224

1118cos 252)(2cos "'0*000=+?+?=++= x h m z m d a n n a βmm 现对内啮合齿轮副b-c 计算如下。

已知593.02=n x ,56=b z ,则有 inv +--=0

02'02tan )(2z z x x b n n ααinv t α +--=25

5620tan )0593.0(2

inv "'245620 031057.0=

查渐开线函数表[8]得 ''021625 =α。

506.0)1cos cos (2'02

002=--=

ααt b n z z y 加工中心距'02a 为 041.32)506.02

2556(2)2(020'02=+-?=+-=n b n y z z m a mm 按公式(2-9)计算内齿轮b 齿根圆直径为

587.89014.32573.572'0202=+=+=a d d a f mm 。

2.7 装配条件的验算

对于所设计的上述行星齿轮传动应满足如下的装配条件。

(1)邻接条件 即p

ac ac n a d π

sin 2'

<

已知457.39=ac d ,42'

=ac a ,3=p n 。代入上式,则得

39.457mm<2×42756.723180sin =

mm

即满足邻接条件。

(2)同心条件 即''cos cos tbc

c

b ta

c c a z z z z αα-=+

已知各齿轮副的端面啮合角"''241127 =tac α和"''245620

=tbc α,且知

22=a z 、56=b z 和16=c z 。代入上式,则得

831.42245620cos 1656241127cos 16

22"'"'=-=+

即满足同心条件。

(3)安装条件 即C n z z p

b

a =+(整数)

现已知22=a z 、56=b z 和3=p n 。代入上式,则有

26356

22=+

所以,满足其安装条件。

第3章 传动效率计算

本设计的2Z-X(A)型差动行星齿轮为一个基本构件输入,另两个基本构件输出,即行星架X 输入,太阳轮a 与齿圈b 输出。现已知行星架的转速5000=x n r/min ,太阳轮的转速10000=a n r/min ,各齿轮齿数为22=a z 、56=b z 和16=c z ,试求该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值[7][9]。 首先求其行星排特性参数55.222

56===a b z z p 齿圈的转速为

303955.2100005000)55.21()1(=-+=-+=p n n p n a x b r/min ,可知b x a n n n >>,则可按下式计算其传动效率值,即

x ba x x a x ba x ba

x x x a ab x n p n n n n p n n ???η)1(1)1(1)(+--≈-+--= (3-1) 上式中,损失系数x m b x m a x ab x ba ????+== (3-2)

式中,x ma ?—转化机构中太阳轮a 与行星轮c 之间的啮合损失系数

x mb

?—转化机构中齿圈与行星轮c 之间的啮合损失系数 按公式求啮合损失系数,即

)11(3.22

1z z f m x m ±=? (3-3) 现取其啮合摩擦因数1.0=m f 。

故02484.0)16

1221(1.03.2=+?=x ma ? 01026.0)561161(

1.03.2=-?=x mb ? 可得0351.001026.002484

.0=+=+=x m b x m a x ba ??? 则其传动效率值为

99.00099.010351.05000

)55.21(5000100001)(≈-=+--=ab x η 考虑到滚动轴承的摩擦损失,则得其传动效率值为

97.099.002.099.002.0)()(≈?-=-=ab x ab x ηηη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1 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量也不断的上涨,。学校工作繁杂、资料众多,人工管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效率也是很低的。并且这种传统的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保密性差、查询不便、效率低,很难维护和更新等。然而,本系统针对以上缺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所以如自动高效地管理信息是这些年来多人所研究的。 随着这些年电脑计算机的速度质的提高,成本的下降,IT互联网大众趋势的发展。我们使用电脑的高效率才处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出现,正是管理人员与信息数据,计算机的进入互动时代的体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清晰简明的图形界面,高效安全的操作使得我们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的管理得心应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面的工作量?毋庸置疑,切实有效地把计算机管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中,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着显著意义? 2 需求与功能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学校等机构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与维护,使用便,易用性强。该系统实现的大致功能:用户登陆。提供了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相关科目的成绩查询和排名,修改登录密码等功能。教师管理。提供了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班级排名。修改密码等功能。管理员管理。

拥有最高的权限。允添加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等。其提供了简单、便的操作。 3 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功能模块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功能模块图 3.2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如图3.2所示 教师信息 课程信息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某轿车机械式紧急制动辅助装置设计与仿真研究 宽轨机车运输车转向架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工程车辆联网系统及软件平台设计 叠经中空结构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 地铁土建工程投资控制研究 基于6-σ的某轻型车制动跑偏的分析与改进 基于数据仓库的汽车故障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与应用 基于道路自识别的智能汽车控制系统设计 旋转冲压转子气流激振力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 基于稳健性优化的乘员约束系统性能改进 汽车侧向防撞预警系统的研究 汽车驱动轮电子差速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插值函数的路面不平度的模拟研究 运动型多功能汽车防侧翻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 两类复合弹簧系统的运动复杂性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下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研究 面向城市工况的LPG公交车用发动机动力性能研究 微型纯电动车车架结构性能分析与优化

基于多维模糊控制的汽车半主动悬架仿真及研究 空间网壳结构主动抗震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 智能车视觉导航中路径识别技术的研究 华瑞汽车制造执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道路自动识别与控制的智能车系统的研究 某轿车悬架运动特性分析及线性区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ABS在环仿真实验平台研究 输出假设对大学生英语分词状语短语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分析与优化 模拟驾驶视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电动汽车差速控制设计 基于变刚度的车辆悬架减振系统设计研究 配戴近视镜驾驶者的驾驶疲劳检测 基于DSP的电动高尔夫球车数字化驱动系统的研究 超限治理对汽车产品的影响 平行泊车方法研究与仿真 智能车定向天线跟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电控单元硬件在环仿真研究 轻型电子机械制动汽车横摆与侧偏控制研究 驱动与制动工况轮胎模型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智能车载红外视觉预警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道路模拟试验台CMAC与PID复合控制仿真研究 基于ARM7的双驱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视觉导航的智能车系统研究 山西农村客运车辆发展研究 高压低噪恒流量离心泵动力学研究 城市道路车道变换微观模型及仿真研究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08汽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时间:2010年10月25日-2011年5月25日 指导教师: 电话: E—mail: 一、目的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项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实际各项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二、对毕业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此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设计进展情况; 2、及时将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 3、严禁抄袭,否则毕业设计无成绩; 4、按要求在5月30日前上交论文给指导教师,过期不予答辩; 5、未按要求完成论文的学生不能毕业; 6、要求计算说明书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7、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三、相关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后附参考文献名; 3、字数一般不少于4000字; 4、论文正文字体为小四号,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五、成绩评定办法 参见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执行。 六、毕业论文的参考课题 可以结合本身工作性质,在提前告知指导教师并得到认可后,可自选题目。也可从以下(一)或(二)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 (一)毕业设计及论文的自选参考课题如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和标题参考 一、某种车型某个系统(或总成)的结构特点和检修分析,如: 1、帕萨特B5轿车防抱死系统及其检修 2、汽车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 3、浅谈捷达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1127最终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一览表

车辆工程专业12届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 编号选题名称选题来源 选题类型名称 (本专业分类) 学生 姓名 指导教 师姓名 职称 1 多片湿式离合器及其试验装置 设计 生产实践底盘王俊 郭新民 荆崇波 教授 副教授 2 柴油机冷EGR系统文丘里管的 设计计算 科学研究发动机李亚慧 郭新民 尹旭峰 教授 讲师 3 轻型客车493发动机过热问题 的分析改进 生产实践发动机梁大伟 郭新民 尹旭峰 教授 讲师 4 公交车后置发动机冷却系统性 能改进研究 生产实践发动机冯燕华 郭新民 尹旭峰 教授 讲师 5 DA471QA发动机可变式配气机 构的改进方案 生产实践发动机刘洋 郭新民 尹旭峰 教授 讲师 6 车用发动机冷却水泵驱动方式 的改进研究 生产实践发动机邹勋冠 郭新民 尹旭峰 教授 讲师 7 柴油机冷EGR与传统EGR的对比 分析研究 科学研究发动机朱鼎 郭新民 尹旭峰 教授 讲师 8 无轨有线电动轿车自动变线装 置研究 生产实践新能源邓宗云 郭新民 吴维 教授 讲师 9 车用冷EGR自控冷却系统的研 究 科学研究发动机董志强 郭新民 吴维 教授 讲师 10 轻型货车制动系统性能的改进 研究 生产实践底盘陈迪 郭新民 吴维 教授 讲师 11 汽车修理厂气动抽油机的改进 研究 生产实践发动机施旭东 郭新民 吴维 教授 讲师 12 比亚迪F3汽车制动系统的改进 研究 生产实践底盘彭泽明 郭新民 吴维 教授 讲师 13 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车汽油机 的选配研究 科学研究发动机麦嘉锋 郭新民 吴维 教授 讲师 14 EQ1044轻型货车前悬架的选配 研究 科学研究底盘旋楚平 郭新民 吴维 教授 讲师 15 装载机冷却系统过热问题的改 进研究 生产实践发动机雷军军 郭新民 吴维 教授 讲师 16 基于CATIA的汽车座椅调节机 构的设计 生产实践车身电器肖茂清 陈思忠 杨延勇 教授 助教 17 无障碍公交车踏板装置的设计生产实践车身电器彭晓嘉陈思忠 杨延勇 教授 助教 18 汽车前大灯弯道照明调节系统 设计 生产实践车身电器李嘉豪 陈思忠 杨延勇 教授 助教 19 汽车胎压监测与自动加气装置 设计 科学研究底盘黄耀飞 苑士华 宋长森 教授 工程师 20 线控电动四驱模型车的设计与 制作 生产实践底盘杨皓光 苑士华 宋长森 教授 工程师

车辆管理系统_毕业设计论文_开题报告

车辆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的车辆数量增长迅速,由此各地的车辆管理所需要保管的机动车档案资料增加迅速。随着档案资料的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增大,档案资料的存储、查询等工作与办公高效率的要求矛盾日渐突出。本论文所介绍的便是一个车辆管理系统,以规范对车辆信息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二、需求分析 各地区状况虽有不同,但车辆档案快速增长的情况是相同的,由此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库房面积日趋增加 车辆管理所需要比较多的物理空间用于存储档案,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每年为此存在的档案保管费用较高。 2.查询频繁,查询效率低,查询劳动强度大 由于过户、变更等业务,档案资料的变动频繁,无论从归档还是从管理上都很困难。查询机动车档案时,档案员要经常跑路。为防止丢失,查阅前后都要核对数目。 3.档案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由于直接对原始资料查阅,为防止查询人员对原件的毁坏、涂改,要派专人负责陪同。即使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没有历史记录也无从查对,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归档困难 由于资料的变动以及多份相关档案同时查询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发生归档错误。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就有可能需要将大量档案重新整理,牵涉大量的人力、物力。归档的频繁导致工作人员从事大量的体力工作。 5.档案资料缺乏安全备份

三、系统功能模块及数据流图

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线路 1、选用设计语言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以Microsoft公司的可视开发环境Visual Basic 6.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0作为关系数据库,并在VB编程语言 中采用ADO 数据库编程模型,配合功能强大的SQL查询语言实现建立关系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更新,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需求功能。 Visual Basic 6.0是一种可视化、面向对象和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类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且功能强大。 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以及动态链接库(DLL)、动态数据交换(DD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连接(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 环境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 Visual Basic 6.0 是专门为Microsoft的32位操作系统设计的,可用来建立32位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9x、WindowsNT或Windows2000环境下,用Visual Basic 6.0的编译器可以自动生成32位应用程序。这样的应用程序在32位操作系统下运行,速度更快,更安全,并且更适合在多任务环境下运行。 2、选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 Access2000 就是关系数据库管理工具,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 Access 的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 Excel的电子表格,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另外,Access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用于打印或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Access也提供了数据存储库,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数据库。Access 是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工具,关系数据库是已开发的最通用的数据库之一。如上所述,Access 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具备了许多优点,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 作为应用程序与OLE DB连接的桥梁,ActiveX Data Objects (ADO)为Visual Basic 6.0 下开发的应用程序访问本地或远程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手段。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 (ADO) 主要优点是易于使用、高速度、低内存支出和占用磁盘空间较少。ADO 支持用于建立基于客户端/服务器和 Web 的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在VB中,可以使用开发环境提供的ADO控件,数据库访问方法,对ACCESS中建立的关系数据库简单快捷的进行访问。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一、引言 1.1介绍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管理信息系统即MIS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及,它跨越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科学,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系统。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的经济学家纷纷提出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中叶,西蒙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同时维纳也发表了控制论。1958年,比尔.盖尔在书中写到:“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 1970年,Walter T.Kennevan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却没有强调应用模型,也没有提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的应用。 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B. Davis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以及数据库的人一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者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它全面说明了管理的目标,功能和组成,同时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达到的水平。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1.2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工资、图书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些都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即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系统。有了数据库,借助计算机网络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系统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单位高层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单位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它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DS,即Decision Support System)的任务。 1.3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初阶段是统计系统,所研究的内容是数量或者资料之间的表面规律,它可以把资料分成比较相关和比较不相关的组,从而把数据转换为信息。 第二阶段是数据更新系统,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低级阶段。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17 届) 设计(论文)题目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 系部汽车工程系 班级14汽修2 学生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李参 二0一七年三月十五日 摘要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对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同时论述了冷却系统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维护,温度设定点,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目录 1 引言 (1) 2 冷却系的概述 (1) 3 风冷却系 (1) 4 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维护 (2)

4.1 冷却介质 (3) 4.2 水泵 (4) 4.3 节温器 (4) 4.4 风扇 (4) 4.5 散热器 (5) 4.6 汽缸水套及其他密封装置 (5) 4.7 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5) 4.7.1 系统组成 (5) 4.7.2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6) 4.7.3 单片机系统控制过程 (6) 5 冷却系统的检修 (7) 6 温度设定点 (7) 6.1 提高温度设定点 (8) 6.2 降低温度设定点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11)

1 引言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2 冷却系的概述 冷却系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冷却系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发动机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由于水冷系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 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3 风冷却系 风冷却系是利用高速空气流直接吹过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外表面,把从气缸内部传出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发动机气缸和气缸盖采用传热较好的铝合金铸成,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各缸一般都分开制造,在气缸和气缸盖表面分布许多均匀排列的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利用车辆行驶时的高速空气流,把热量吹散到大气中去。 由于汽车发动机功率较大,需要冷却的热量较多,多采用功率、流量较大的轴流式风扇以加强发动机的冷却。为了有效地利用空气流和保证各缸冷却均匀,在发动机上装有导流罩和分流板和气缸导流罩。 虽然风冷却系与水冷却系比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少,无需特殊保养等优点,但是由于材料质量要求高,冷却不够均匀,工作噪音大等缺点,目前在汽车上很少使用。

车辆工程专业知识试题库

车辆工程系本科毕业答辩题库 说明: 试题内容出自以下15 门专业课:汽车理论、汽车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设计、车身设计、发动机原理、内燃机学、内燃机设计、热工基础、汽车实验学、汽车排放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安全技术、汽车工程概论。 每门专业课的试题为15 道题或稍多,共232 题。 汽车理论专业题(共16 题) 1. 什么是汽车的比功率? 答:是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2. 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是什么? 答:当发动机的节气门全开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如功率、燃油消耗率等性能指标随速度变化的情况为,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 3. 汽车的制动性是什么? 答:是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4. 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 答: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 地面制动力是什么? 答:由地面提供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 6. 什么是汽车附着率? 答:是指汽车在直线行驶状况下,驱动轮不滑转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7. 什么是最大爬坡度? 答:是指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用第一档克服的最大坡度,表征汽车的爬坡能力。 8. 什么是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答: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9. 汽车行驶阻力包括哪些? 答: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10.什么是汽车的平顺性? 答: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主要根据乘员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对于载货汽车还包括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 11.什么是汽车的通过性? 答: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汽车租赁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1 引言 汽车租赁业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借助租赁特有优势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并带动消费,还起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89年8月1日始建了国内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从最初的一家公司70辆车起步至今,在短短的十来年时间里,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的汽车租赁公司就已经有近500多家,运营车辆5万多辆,全国汽车租赁市场的营业额约为17—22亿元,随着汽车租赁业的高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国内汽车租赁市场的营业总额将达到180亿元。 在国外,有遍及全球的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网络,如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公司有遍及美、加、英、爱尔兰等国的5000多个汽车租赁点,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全球营运车辆超过55万辆;世界第二大汽车租赁公司AVIS 可以在全球174 个国家布局,使它的会员做到一国入会,各国租车,已发展到“一地租车,异地还车和修车”的程度。在国外,异地租赁是通常现象,这源于汽车的普及率和人们对汽车租赁的认知程度都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除此以外还有24小时预定服务,包括网络、电话预订;30公里以内免费送取车,24小时紧急,路上救援服务;信用卡及网上收费。 在我国,由于租车用户对汽车的喜好及用途各有不同,而往往在汽车租赁公司挑选汽车时间过于长,而且没有满意的车辆还会去其他公司挑选,这样不仅仅浪费了时间同时也影响了客户心情,而且在价格方面各个公司也有所不同,顾客有时也会出现现金不足等其他情况。鉴于以上情况的发生,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的开发已属必然,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网站上直接选择自己喜爱的车型,同时也可以时时了解到租金问题,也可以了解汽车的性能等其他客户锁关心的信息。 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结合我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特点而进行开发,主要功能有系统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 业设计论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摘要–––––––––––––––––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字:控件、窗体、域、数据库。 –––––––––––––––––前言–––––––––––––––––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需要有学生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

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本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查询、教务信息维护和学生选课三部分。其功能主要有: ⒈有关学籍等信息的输入,包括输入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所学课程和成绩等。 ⒉学生信息的查询,包括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已学课程和成绩等。 ⒊学生信息的修改。 ⒋班级管理信息的输入,包括输入班级设置、年级信息等。 ⒌班级管理信息的查询。 ⒍班级管理信息的修改。 ⒎学生课程的设置和修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Visual Basic 概述 1.1Visual Basic 语言的特点 1.2Visual Basic 系统几个程序应用中的常用名词 第二章Windows 下的Visual Basic 编程环境简介 面对对象的编程 实现菜单选项

车辆工程汽车总布置设计论文之欧阳家百创编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汽车整车论文 欧阳家百(2021.03.07) 摘要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是车身设计的重要内容。车身总布置设计是在整车总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汽车车身底版的布置、前围的布置、车身室内人体工程布置、车门布置、发动机舱、行李舱的布置以及其它装备的布置。其中车身室内人体工程布置是主要的内容涉及到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可以说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好坏是决定车身设计和轿车设计好坏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7161轿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主要是利用已给的数据和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对该车型的车身外形布置和内部布置进行设计,并进行相关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以检验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对某一轿车车身进行车身总布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这将为我们以后毕业从事汽车车身设计的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车身总布置设计人体工程学车身外形布置设计车身室内布置设计 Abstract Car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car body design. It is on the basement of car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includes car floor arrangement、front fender arrangement、interior body ergonomic arrangement、door arrangement、engine module and luggage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and other establishments arrangement. Among them, the interior body ergonomic arran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as it relates to ergonomics. We can say that the quality of car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which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body design and car design. During this time’s Ao Tuo mini car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the mainly part of my work is to use data which is given by my guiding teacher and the infrastructural knowledge of ergonomics to design Ao Tuo car body external and interior arrangement, and to conduct some calculation about this car’s power and economy performance. This calculation can check that whether the car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is reasonable or not. Through this graduate design, I fully know and master the steps and methods of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to a specific car body, which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our car body design work after graduation. Key words: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ergonomics body external arrangement design interior body arrangement design 1.绪论 1.1汽车设计的规律,决策与设计过程 汽车设计尤其是新新车型的设计,是根据社会对该车型的使用要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On the vehicle sideslip angle estimation through neural networks: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 Melzi,E. Sabbioni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5 (2011):14~28 电脑估计车辆侧滑角的数值和实验结果 S.梅尔兹,E.赛博毕宁 机械系统和信号处理2011年第25期:14~28

摘要 将稳定控制系统应用于差动制动内/外轮胎是现在对客车车辆的标准(电子稳定系统ESP、直接偏航力矩控制DYC)。这些系统假设将两个偏航率(通常是衡量板)和侧滑角作为控制变量。不幸的是后者的具体数值只有通过非常昂贵却不适合用于普通车辆的设备才可以实现直接被测量,因此只能估计其数值。几个州的观察家最终将适应参数的参考车辆模型作为开发的目的。然而侧滑角的估计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避免有关参考模型参数识别/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层神经网络方法估算侧滑角。横向加速度、偏航角速率、速度和引导角,都可以作为普通传感器的输入值。人脑中的神经网络的设计和定义的策略构成训练集通过数值模拟与七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车辆模型都已经获得了。在各种路面上神经网络性能和稳定已经通过处理实验数据获得和相应的车辆和提到几个处理演习(一步引导、电源、双车道变化等)得以证实。结果通常显示估计和测量的侧滑角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1 介绍 稳定控制系统可以防止车辆的旋转和漂移。实际上,在轮胎和道路之间的物理极限的附着力下驾驶汽车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通常大部分司机不能处理这种情况和失去控制的车辆。最近,为了提高车辆安全,稳定控制系统(ESP[1,2]; DYC[3,4])介绍了通过将差动制动/驱动扭矩应用到内/外轮胎来试图控制偏航力矩的方法。 横摆力矩控制系统(DYC)是基于偏航角速率反馈进行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使车辆处于由司机转向输入和车辆速度控制的期望的偏航率[3,4]。然而为了确保稳定,防止特别是在低摩擦路面上的车辆侧滑角变得太大是必要的[1,2]。事实上由于非线性回旋力和轮胎滑移角之间的关系,转向角的变化几乎不改变偏航力矩。因此两个偏航率和侧滑角的实现需要一个有效的稳定控制系统[1,2]。不幸的是,能直接测量的侧滑角只能用特殊设备(光学传感器或GPS惯性传感器的组合),现在这种设备非常昂贵,不适合在普通汽车上实现。因此, 必须在实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侧滑角估计,具体是测量横向/纵向加速度、角速度、引导角度和车轮角速度来估计车辆速度。 在主要是基于状态观测器/卡尔曼滤波器(5、6)的文学资料里, 提出了几个侧滑角估计策略。因为国家观察员都基于一个参考车辆模型,他们只有准确已知模型参数的情况下,才可以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估计。根据这种观点,轮胎特性尤其关键取决于附着条件、温度、磨损等特点。 轮胎转弯刚度的提出就是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适应观察员能够提供一个同步估计的侧滑角和附着条件[7,8]。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一个更复杂的布局的估计量导致需要很高的计算工作量。 另一种方法可由代表神经网络由于其承受能力模型非线性系统,这样不需要一个参

车辆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ALKMANS 指导教师 2014年 5 月11 日

摘要 汽车的有这辉煌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工业革命历程的诞生,汽车的产业链在20世纪中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产业。发展至今,汽车的历史已经有百余年。在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当中,运输行业突显出汽车的灵活便利性,日常生活当中对汽车的时候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客观需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汽车的便利极大的影响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汽车科技产业的进步,带动了汽车经济的发展。至今为止,汽车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伴随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经济日益发展,生活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简便的办公方式。经济昌盛的时代,各家公司、各个单位所配备的车辆也越来越多,车辆管理系统就在此时诞生,为公司、单位对公车的分配问题做出规范化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庞大的信息存储空间,将各种车辆的车型,数量,使用情况,车况等信息,分类处理,记录到系统当中,使得车辆分配的历程管理更加的简便。利用计算机高性能的处理能力,清晰显示车辆信息的变化,用可视化数据来帮助对车辆的管理,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单位减少大量的资源与不必要的开支,并且提高了员工的办事效率,提升了对一对一配比的最大利用化,真正提高了办公质量。 车辆管理系统主要的用途是对单位、企业工作日程对车辆需求的合理化配比,例如单位中车辆信息(车牌,型号)、车辆驾驶人信息(姓名,年龄,身份证等)的记录,车辆使用登记管理,系统的数据运用及维护,登入权限的设置。 本文主要记录车辆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涵盖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简要说明,详细设计,系统维护和改进等系统特点,重点详细介绍了设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本科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新能源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总体的设计 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车辆工程 学号: 201223079026 学生姓名: 杨曼华 指导教师: 郑安文 日期: 2016.01

摘要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为了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使用电能的电动机作为驱动设备的电动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污染”,现已成为各国汽车研发的一个重点。 纯电动汽车是指利用动力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运转,从而推动车辆前进。而在电动汽车研究的众多技术选型中,依靠轮边驱动的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一种新颖的电动汽车选型方向。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双电机独立驱动桥,该方案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两台永磁直流无刷电机作为驱动装置,依靠两套减速齿轮组分别进行减速,用短半轴带动车轮旋转。在系统构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电动机、电池在内的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双电机系统

Abstract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risis put forwar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dustry is extremely severe challenges. In order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to use the power of the motor as driving device of the electric car can truly realize "zero pollution", has become a national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key. So-called pure electric vehicles is the use of power battery as energy storage power source, through the battery power to the motor, drive motor running, pushing forward vehicle. In the electric car research, technology selection, depending on the round edge drive electric car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direction of the electric car type selec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 new type of double motor drive axle independently, the scheme adopts the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as a power source, two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as drive device, rely on two sets of gear group respectively for slowing down, with a short half shaft drives the wheels. 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design, the power system parameters, including electric motors, batteries, matching. 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s;Li+;Dual motor system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1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量也不断的上涨,。学校工作繁杂、资料众多,人工管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效率也是很低的。并且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保密性差、查询不便、效率低,很难维护和更新等。然而,本系统针对以上缺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所以如何自动高效地管理信息是这些年来许多人所研究的。 随着这些年电脑计算机的速度质的提高,成本的下降,IT互联网大众趋势的发展。我 们使用电脑的高效率才处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出现,正是管理人员 与信息数据,计算机的进入互动时代的体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清晰简明的图形界面,高效安全的操作使得我们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的管理得心应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毋庸置疑,切实有效地把计算机管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中,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着显著意义? 2需求与功能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学校等机构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与维护,使用方便, 易用性强。该系统实现的大致功能:用户登陆。提供了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相关科目的成绩查询和排名,修改登录密码等功能。教师管理。提供了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班级排名。修改密码等功能。管理员管理。拥有最高的权限。允许添加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等。其提供了简单、方便的操作。 3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功能模块图,如下图3.1所示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_

变速器 所有变速箱技术中,手动变速器的效益最高,输出功率可达到输入功率的96%,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驾驭手动变速箱,也不是所有人愿意用它。因为用手动变速器需要踩离合器,这是在交通繁忙的时候很不舒服,驾驶员容易疲劳,而由扭矩中断导致的“点头”效应也会使乘客很难受。 由驾驶员操纵离合器而产生的扭矩中断是手动变速器主要的缺点。在换档加速时,驾驶员都必须通过松开油门并踩下离合器来使扭矩中断,完成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秒,但在这段时间里车辆会暂时停止加速,速度也会降低。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自动变速箱,到目前为止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是汽车上最复杂的元件。它是一种可以自己换挡的变速器。力矩转换器或流体联合器被用来代替手动离合器连接发动机。 汽车上变后轮驱动或前轮驱动是车辆自动变速器的两种基本类型。在一个后轮驱动的速器通常放在发动机后面凸起后长板旁边气体踏板下方的位置。驾驶杆连接变速器后端,最终驾驶的准确位置在后轴,用操纵力控制后轮。发动机的动力简单连续的在这个系统中循环,在通过变速器时改变力矩,通过传动轴后在主减速器分流到两后轮。 在前轮驱动汽车中,变速器常常兼有最终驱动叫做变速驱动桥。前轮驱动汽车通常在发动机的后下方安装有横向变速驱动桥。前桥直接连接在发动机的变速驱动桥上为前轮提供动力,动力从发动机出发转过一个大链条后经180°转变传给变速器。从而,将主动力通过变速器后分流传到驱动轴再送到两前轮。 也有一些其他方式的前轮驱动车辆,车架前方代替另一边的其他系统驱动四轮,但在这儿仅对其中的两个系统进行说明。相对于前轮驱动来说最流行的是后轮驱动,在发动机上连接一个输出轴,将改变后的力矩传给后驱动轮。这个系统是探寻前后轴实施改进的新的节能动力平衡装置。另一个驱动系统是把所有的驱动零件都按在后轮上。这种排列方式发动机通常后置。 现代自动变速器由许多的部件和系统组成,它们有行星齿轮组、液压系统、密封圈和密封衬垫、变矩器、油压调节器、调制器、节气门拉线、电子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论文)(1)汇编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指导教师:郭斌峰职称:老师 学生姓名:赵鑫学号:1302020157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2016年6月01日 2016年6月01日

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使其润滑,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润滑系虽然不参加发动机能量转换,却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汽车业维修人员,我们应该知道润滑系的组成和功用,并应对润滑系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的检测、诊断和排除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其检测和诊断的基本思路。本设计讲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与功用,润滑方式,机油的使用性能,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普桑的维修案例。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原因,并把故障排除。 关键词:润滑系,功用,故障排除,维护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润滑系的概述 (1) 1.2 发动机润滑方式 (1) 1.3 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2) 1.4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 (3) 1.5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3) 1.5.1 机油泵 (3) 1.5.2 安全阀 (5) 1.5.3 机油滤清器 (5) 1.5.4 机油散热器 (6) 1.5 .5曲轴箱通风 (6) 第二章润滑剂 (7) 2.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8) 2.2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的性能 (8) 2.2.1机油的使用特性 (8) 2.2.2 机油添加剂的作用 (8) 2.3机油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9) 第三章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9) 3.1机油压力过低 (9) 3.2机油压力过高 (10) 3.3机油消耗过多 (11) 第四章普桑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13) 4.1 机油报警灯闪亮,报警器响 (13) 4.2机油警报器响个不停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