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效果

评价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观察患者住院全程。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定患者的疾病状况,自拟健康知识问卷评定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出院时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健康知识问卷、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临床路经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能力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路经管理;健康教育;简明精神病量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健康知识问卷;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问卷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applied on schizophrenics .Methods 120 schizophreni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each n=60), both groups recieved routine antipsychotic’s treatment, to the former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s were practiced and to the latter traditional routine management mode, and patients’hospitalization whole range observed. Conditions of illness were obsereved with 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 and 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 prehension states of health knowledge assessed with the Self made Health Knowledge Questionnaire(SHKQ) and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Questionnaire(PSNCQ) on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Results On discharge, scores of the BP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1) and those of the NOSIE, the SHKQ and the PSNCQ higher(P0.01) in the observation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s could increase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patients’and their families’cognitive ability to disease and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action, relieve or improve patients’psychiatric symptoms effectively and promote patients’rehabilitation.

【Keywords】Shizophrenia;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health education; BPRS; NOSIE; SHKQ; PSNCQ

临床路经(C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式照顾模式[1]。是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它由CP发展小组(CPDT)根据各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按CP的标准化流程来接受治疗及护理[2],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我院精神科病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CP管理并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8年1月~7月在我院精神科病区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4.24±3.75)a;平均病程(6.44±3.65)a。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5.22±4.36)a;平均病程(7.13±4.12)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管理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CP管理,由科室统一制订CP表,根据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特点,由医生、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CP表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观察患者住院全程。

1.2.2 CP管理内容入院初期(急性期)宣教:包括患者用药宣教,家属的心理卫生宣教,检查的目的,住院须知等,并采用各种量表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缓解期:讲解精神分裂症的诱因、核心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治疗原则、药物副作用、注意事项,以及疾病好转的一般规律,提供信息支持,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个体心理需求、接受能力等进行个别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小组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恢复期:与患者一起回顾病中表现,帮助患者分析幻觉、妄想的非现实性,使其对外界有一个正确的感知,讲解服药的重要性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应对方法,分析评价患者改变认知上的缺陷,安排工娱疗活动。出院前期:患者自知力恢复,对自己的前途有些担心,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此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理性地控制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同时提高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使患者能获得良好的家庭系统的支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2.3 效果评定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4]评定患者的疾病状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满意度;采用自拟健康知识问卷评定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内容为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每项为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3个答案,分别为3分、2分、1分,总分为30分,出院前由专人发给患者填写,得分越高,说明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越好。

1.2.4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χ2检验,t检验。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文本本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西充县人民医院

西充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指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各临床科室、相关科室应当参照本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开展在医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以下简称“科室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科室主任为科室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四、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

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五、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每季度)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六、科室实施小组应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监测指标(如入组率、完成率、住院天数、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估,并上报医务科。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管理委员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七、临床路径文本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八、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九、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十、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嘱及病程记录中,护理应将变异记录在临床路径护理篇中,并对变异情况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 我院2014年9月正式开始临床路径工作已半年,选出我院临床路径完成例数较多的7个病种与实施临床路径前比较,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变化进行效果分析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威宁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病案室,选择白内障、腹股沟疝、阑尾炎、2型糖尿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七个病种,将按临床路径管理的七个病种出院统计资料作为临床路径组,从病案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之前的相同条件的七个病种的统计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历史对照组研究方法,对这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住院日比较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医疗费用比较 选出的7个病种临床路径中平均住院日指标下降幅度达到11%—44%,平均住院费用除白内障无变化外,其他6个病种指标下降幅度达到4.8%—35.5%,说明衽临床路径管理后,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通过临床路径实时监控,又能维护和提高医疗质量,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讨论 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半年来,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了医疗费用,表明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推行的。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可以有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率。实施临床路径,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

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使患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对有变异的患者,认真记录,寻找原因,不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并持续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二0一五年三月一日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

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5.临床类型 (1)偏执型分裂症(F20.0)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 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分裂症(F20.2)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 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 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 1.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20/20.0/20.1/20.2/20.3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 2.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且既往治疗为非难治性。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含血型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

三甲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三甲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

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三)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1、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临床路径实施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摘要:临床路径对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从疾病的本身的不确定、医院的管理协调不到位、医院信息系统的落后评估考核体制不健全、患者认知程度不高,参与率低及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留个方面提出了医院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并对其进行科分析提出对策,对推进临床路径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路径;难点;对策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目前卫生事业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年卫生部将实施临床路径作为改革的基础工作和突破口,近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等,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家医院试点,同时还鼓励三级、二级医院积极实施临床路径。本文就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讨论分析并对解决难点提出对策探索。 一、临床路径的概述 (一)临床路径内涵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简称 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二)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 临床路径被国内外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工具,推广和实施临床路径,保证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降低了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效率。此外,还大大的缩短住院周期,减少大处方、大检查,降低了医疗费用。 二、实施临床路径的难点分析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2年 本年度上半年我科中风病入径患者31人,出径4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运行情况良好。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我科不断分析总结,并提出问题,加以完善,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仍有较多患者在中风治疗中合并其它疾病,而使临床路径中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1 遵循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思维和路线的基础上,完善中风病临床路径,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中风病病程。 2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 3 加强中风病患者的护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2年 本年度下半年我科入径中风病患者35人,出径5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 1 我科以内科疾病为主,患有中风病的老年患者居多,多数患者由于在中风病治疗过程中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而出径。 2 较多中风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最终导致住院天数过长而出径。 解决措施: 1 不断完善临床路径,为求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2 尽量完善中医诊疗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针药并举的情况下,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面瘫病程。

中风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2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中风病临床路径通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 中风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科室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确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红莉主任担任组长,张玉洁副主任、樊会竹副主任、徐红护士长担任副组长,何楠任个案管理员,韩丽娟、王桂霞、梁秀、李密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于2011年12月27日制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我科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中风病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因科室病例条件限制,2012年1月1日中风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实践临床路径。一年来,收治中风病临床路径病例75例,其中9例因合并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3—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 篇一: 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

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

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问题背景: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寻找问题的原因: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 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把 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1、鱼骨图原因分析 \

2、关联图原因分析

3、原因总结通过以上2种方法寻找临床路径执行力下降的特性要因,发现诸多原因,其中我们可以马上解决也是最直接的客观原因为:临床路径软件系统及ICD编码不对接;其主观上最根本原因为:职能科室监管不到位。四、寻找解决的方法 1、通过会议,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汇集解决的办法。(详见各会议记录) 2、制定临床路径改进的方案,并落实追踪,预留备选方案。 3、成立及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委员会及督导小组成员;科室建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科室设立个案管理员负责上承下达;建立合理的品管体系。具体计划如下:1、由于领导班子的交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重新调整,由张守仁院长任组长,孙成宏院长任副组长。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由孙成宏院长任组长,朱新兵、陈维峰任副组长。2、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并制定相应的职责。3、修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奖罚措施。 4、由科室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商定并上报需要增加的临床路径病种。 5、由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各科室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的培训,再由个案管理员负责科室成员的培训学习及临床路径的日常维护工作。 6、有设备科负责引进、更新临床路径系统,并及时联系软件工程师维护软件功能。 7、由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委托医务科及质管办负责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并对在科室发现及科室反馈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案。 8、初步设定利用一个季度的时间使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得到提升,并满足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入径率>50%,入组完成率>70%。下半年临床路径病种增加至30以上,并逐渐增加病种及科室覆盖率。 9、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医疗成本,规范诊疗经过,提升医疗服务,让患者得到更规范、合理的治疗 五、实施过程及检查督导1、在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后,下发通知,使科室成立各自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形成品管模式。2、于2014年7月21日制定并下发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及《临床路径流程图》。3、增加临床路径病种由7个科室12个病种增至33个病种,涵盖科室17个。(详见临床路径实施科室与病种目录) 4、2014年6月下旬请临床路径系统的工程师对新增临床路径的科室个案管理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驻扎我院4天及时帮助各科室解决所遇问题。 5、由临床路径软件工程师调整更新了ICD编码。 6、于8月下旬由软件工程师完成临床路径与HIS系统的对接,并对全院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其重新制作并管理维护路径系统。 7、由医务科组织对全院临床青年医师进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培训。(详见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培训相关资料) 8、医务科负责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监管,对各科室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见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分析及各次临床路径相关督导检查) 9、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并落实。(注:1.奖罚措施见医院管理方案 2.奖罚明细见临床路径完成奖励明细表)10、成立由牛明、李永贤、朱新兵、李长庆等组成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专项督查小组,对出现问题的科室进行督导并帮助其即时整改 六、成果分析评价1、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价分析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 性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 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 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 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 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 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 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1—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 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 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 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 O 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衡东县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为适应医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降低医疗成本、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收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CP)是医护专家针对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制定的,以患者及其疾病(或手术)为中心、以时间作为横轴,以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教育、出院等技术与服务的提供作为纵轴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有时限要求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 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使用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的时间等,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下,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海元 副组长:彭光华、吴小平、颜迪平、肖易波、刘中林 组员:胡峰生、秦湘梅、周日贵、蒋斌、张志英、金秀萍、康华佳、刘朝晖、曾白洋职责: 1.建立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制定单病种限价管理有关制度、规定; 2.组织全院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培训教育; 3.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4.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推行与实施临床路径所需要的帮助;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工作,营造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护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的实施制度、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临床路径开发和制定制度、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制度、临床路径质量控制制度、临床路径变异处理步骤、临床路径实施考核办法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实施。 2、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的路径病种不一致、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实施。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3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 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路径中检查项目太多,担心会增加医疗费用,因而退出临床路径。 4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 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路径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科室没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个别科室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工作后期相关

墨江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及按病种收费的实施与应用效果评价

墨江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及按病种收费的 实施与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以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是医院为使服务对象能减少费用,同时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和管理方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运用到单病种管理上,一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二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医疗费用。 一、我院开展情况介绍 按照《墨江县卫生局转发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及试点医院名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院被定为临床路径试点医院之一,于2013年3月选定内科专业“脑梗塞”、泌尿外科专业“取出骨折内固定”两个专业及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013年6月,我院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院范围内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及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墨江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杨建江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张东强副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及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

小组,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科室增加至6个、开展病种8个。 2013年6月,根据墨江县卫生局《转发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开展按病种收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医院对8个病种开展按病种收费试点工作。 二、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 (一)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1.各临床科室选定1个以上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选定病种遵照以下原则:(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医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2.我院在现有情况下,将临床路径及单病种医嘱套餐维护至电子病历系统,医嘱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3.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包括总时间和主要诊疗阶 - 2 -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试行) 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精神障 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 、病程分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有突然性、短暂性及反复发作 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分离(转换)性障碍、睡行 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精神病学》(第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 定治疗策略。 、抗癫痫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跑、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

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 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 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 (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 (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等; (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心脏B 超、腹部B 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 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 选择原则:(1)抗癫痫药物 ①根据发作的类型选药;②根据癫痫综合征选药;③根据特殊的病因进行治疗。(2)抗精神病药物对癫痫伴发偏执状态及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患者,在应用抗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试点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科室主任为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三、领导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五、临床路径管理表单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六、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本科室护理组。 七、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八、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并对变异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通过科内讨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讨论情况应写入病程记录;对于较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上报临床路径领导管理小组进行重点讨论。 九、对于因各种情况必须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应进行告知,根据病人情况,按相关诊疗常规实施后续治疗,病人退出情况应有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 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要建立相应的临床路径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进入、离开临床路径的时间,离开原因等相关信息; 十一、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出院时应填写《医院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满意度调查表》,科内留档。 十二、奖罚 1.对临床路径开展比较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医院每半年组织一次评估,根据科室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数量进行奖励;每一年组织一次院内评估,评选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比较好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