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栽培技术规程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辣椒的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奕鲜农业有限公司上海蔬菜基地绿色食品辣椒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5-2002绿色食品茄果类蔬菜

3 定义

绿色食品:系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4产地条件

4.1温度条件

常年平均气温15.4度,极端最低气温为-10.5度,年平均日照2047.3小时,无霜期230天。

4.2土壤条件

选择在地势平整、道路和排灌方便、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的壤土栽培。应选择无同种病虫害的作物为前作,避免与椒科类蔬菜连作

5种子及其处理

5.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要根据种植季节不同,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

5.2种子质量

选用种子纯度和发芽率要达95%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势强的良种

5.3种子处理

把种子放入55℃温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用25%的多菌灵浸种20

分钟分钟,捞出洗浄。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浸泡8-10小时捞出洗净,每天放在2530℃下催芽14小时,再移到510℃下10小时。50~60%出芽时就可以播种。

6播种育苗

6.1苗床:应选近几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肥沃、疏松、土层深厚、近水源的田土作苗床。

6.2整地作畦:每分苗床施300kg的有机肥和αkg的过磷酸钙,潜翻入土,整平6.3播种:每栽培1亩辣椒,需要种子量40°50g,每平米苗床播种量2530g

6.4苗床管理:

6.4.1苗床水分管理;

播种后到间苗前不宜浇水。间苗前适当浇水,以便起苗。间苗后

要浇透水。到定植前要保持土壤见湿见干,土壤含水量为60%70%,定植前710d控制水

6.4.2间苗播种后30d左右,2片真叶展开以后即可进行间苗

6.4.3治虫:主要害虫为青虫和蚜虫,用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

4.4追肥:缓苗后,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

6.4.5壮苗标准:成苗,89片真叶展开;株高1820cm,茎粗0.50.7cm;叶片肥厚深绿,70%以上现蕾,根系发达

7定植

深耕25-30厘米,结合耕翻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kg,复

合肥30kg整平耙细,畦一般做平畦,但夏季栽培应做小高畦。辣椒种植分冬春茬和秋延栽培。

宜,栽植密度为60cm*40cm,亩栽2800棵左右。地膜覆盖。

8田间管理

8.1温度管

缓苗期保温。定植后57d不通风或少通风,白天气温保持为28^30℃,夜间为

15^18℃,以利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以后至开花结果期,白天气温以25~28℃为宜,夜间15℃以上,土温保持为1520℃

8.2肥水管理

定植后一周即可缓苗,浇一次缓苗水后,到门椒瞪眼前控制浇水追肥。在门椒瞪眼时,采取膜下膜下追肥15kg/亩,灌水后闭棚一小时再放风排温

8.3整枝

门椒开始膨大,要进行整枝。可采用双干整枝,保留门椒下第1侧枝,摘除以下的腋芽。

8.4打叶

生长过程中要把门椒以下叶片和病叶、老化叶片及时摘掉

8.5病虫害防治

辣椒主要病害有疫病、褐纹病、灰霉病、病毒病;虫害有红蜘蛛」斜纹夜蛾、蚜虫

8.5.1疫病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实行轮作倒茬。及时拨岀病株, 清除棚外深埋。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400倍液灌根。

8.5.2褐纹病结果后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

8.5.3灰霉病发病初期,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嘧菌脂800倍液喷洒。

8.5.4病毒病宁南霉素800倍液喷洒

8.5.5红蜘蛛虫螨腈2000倍液喷洒

8.5.6夜蛾茚虫威悬浮剂20m1/亩或多杀霉素悬浮剂1500倍液

8.5.7蚜虫吡虫啉2000倍液喷洒;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

同一种有效成分的药剂在作物的一个周期中只能用一次

9收获

门椒适合早收,以免影响植株生长。采收时间不可过晚,以免造

成落花,影响后期座果。挂果量的多少可以调节植株旺盛程度,尤其

在遇到连阴天气可提前摘果,使植株积累一定的养分渡过困难期,并保证下阶段提早开花结果。

辣椒春茬一般亩产2500kg,秋茬一般亩产在1000

10清洁田园

采收结束后,将植株连根拔岀和地上枝叶清除棚外,用5度石硫合剂喷洒种植地,进行清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