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规定

(一)固定资产减值

1、减值政策

(1)减值政策制定

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确定固定资产减值政策,包括减值计提条件、计提标准、计提方法、转回及核销标准等,各单位需按统一规定执行。

(2)减值政策更新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及财务核销的标准和方法等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并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2、减值评估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由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专业人员提供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1)减值评估时间:

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计提减值准备程序:

1)评估:相关部门提出预计资产减值申请(个别认定或单项损失),申请内容应包括预计减值金额和原因,并需附由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针对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减值项目,需由承担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中介机构重点予以核实;

2)申请:财务管理部门根据预计资产损失申请及所附相关证明材料,提出当期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案,方案应详细说明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方法、比例和金额,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

3)审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案由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实施。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应逐项表决通过,形成专门决议,同时应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评价;

4)披露: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结合月报、季报、年报等财务动态报告,形成规范的资产减值信息定期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减值准备发生的重大变化。

3、减值账务

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凭证编制人员严格依据审批后的减值报告,按照会计核算准则在编制资产减值会计凭证,编制凭证时,应着重关注减值金额、减值性质、业务活动摘要等信息。

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

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操纵的能以货币计量 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企业会计制度》 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操纵的资源。该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为满足会计核算上慎重性的要求,并且使资产计量比较客观,截止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共颁布了: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 值准备、托付货款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简称“会计核算八 项准备”。同时,为了反映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 制度还要求企业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和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必须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有三项,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 值准备是指资产已经事实报废,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 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销 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企业理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实行检查,如发现存有下列情况理应计算 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 (1)固定资产币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 使用而估量的下跌,并且估量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 (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产品 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提升,进而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 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间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即作为来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1]中兴公司2003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价4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该企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自2004年起企业利润总额均为1000万元,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2380万元。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33%,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中兴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应将其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为1420万元(1000+420),应缴所得税为468.6万元(1420x33%)。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80万元,计税基础为2800万元(4000-1200),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按照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138.6万元(420*33%)。 所得税相关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33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38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686000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差异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即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或尚可使用年限(含预计净残值等的变更)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折旧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申报

资产减值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统一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资产核销的标准和程序,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包括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其他 应收款)、长(短)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第三条公司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其后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至少年末检查一次,并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第四条公司要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第五条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第六条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长(短)期投资以及已毁损报废或无使用价值和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根据管理权限上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予以核销。 第二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第七条公司按季度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全面分析,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应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 (一)公司统一采用个别认定与账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以债权发生之日到会计报告日的期 间来确定账龄。当期收到债务单位部分还款后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

改变账龄,仍以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来确定;在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 当期收到债务单位部分货款时,应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一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 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上述原则确定。 对于非关联企业的应收款项,按照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账龄比例 2-3年(含三年)60% 3年以上100% 对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的,采用个别认定法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二)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符合预付性质的预付账款,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预付账款,应将其及时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预付账款,其账龄从预付款发生之日算起。 (三)公司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转入应收账款的应收票据,其账龄从开出票据之日算起。转入应收账款核算的应收票据应当在“应收票据备查簿”中登记,属于带息票据的还应在表外继续计息。 第九条公司在每年年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果存货成本高于可变

固定资产减值规定

(一)固定资产减值 1、减值政策 (1)减值政策制定 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确定固定资产减值政策,包括减值计提条件、计提标准、计提方法、转回及核销标准等,各单位需按统一规定执行。 (2)减值政策更新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及财务核销的标准和方法等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并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2、减值评估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由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专业人员提供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1)减值评估时间: 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计提减值准备程序: 1)评估:相关部门提出预计资产减值申请(个别认定或单项损失),申请内容应包括预计减值金额和原因,并需附由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针对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减值项目,需由承担专项财务审计业务的中介机构重点予以核实; 2)申请:财务管理部门根据预计资产损失申请及所附相关证明材料,提出当期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案,方案应详细说明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方法、比例和金额,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 3)审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案由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实施。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应逐项表决通过,形成专门决议,同时应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评价; 4)披露: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结合月报、季报、年报等财务动态报告,形成规范的资产减值信息定期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减值准备发生的重大变化。 3、减值账务 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凭证编制人员严格依据审批后的减值报告,按照会计核算准则在编制资产减值会计凭证,编制凭证时,应着重关注减值金额、减值性质、业务活动摘要等信息。

资产减值管理规定

公司资产减值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防范化解公司资产损失风险,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资产,是指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存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 本制度所称资产组,是指公司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本制度所称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本制度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各项资产未来可收回金额或期末市价低于账面价值所发生的损失;具体指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会计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第三条部门职责: 一财务部为资产减值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对其所负责的资产进行的减值测试资料,分析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或者公司有关制度的要求;负责对经批准的资产减值计提或核销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二投资管理部为金融资产减值管理的责任部门,也是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管理的牵头组织部门;其他各归口管理部门是存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减值管理的责任部门; 三各责任部门对其所负责的资产在发生减值迹象时,按照规定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或者引起减值准备的因素消失时,提供能够证明减值或者转回的相关书

面资料,包括减值准备或者损失计提或转回的数额、计算方法和过程、依据的条件、所用数据的来源等,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章坏账准备 第四条公司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核算; 第五条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及计提比例: 一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二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单独测试的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应收款项,按以下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1、对账龄组合,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如下:

固定资产减值的原则

固定资产减值的原则 1.公允价值原则:根据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其是否存在减值风险。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能够充分交易的资产、负债或权益的价值。如 果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可变现净值原则:根据固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可变现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在预期的使用年限结束时通过出售或处置所 能够获得的现金流入净额,减去相应的处置费用。如果固定资产的可变现 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3.经济利益流失原则:根据固定资产所提供的经济利益减少来确定是 否计提减值准备。经济利益是指通过固定资产的使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如果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失,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4.财务能力实现原则:根据固定资产所有者的财务能力来确定是否计 提减值准备。财务能力是指资产所有者在未来的经营环境下,能够维持资 产正常使用和收益的能力。如果资产所有者的财务能力无法满足资产的正 常使用和收益,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在确定固定资产减值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态势等因素,这些因 素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收益能力产生影响。 2.内部因素: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地位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收益能力产生影响。 3.未来现金流量预测:通过对未来现金流量预测,可以判断固定资产 是否可能无法实现其账面价值。

4.市场价格变动: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固定资产供应过剩的情况,这将导致市场价格下降,从而影响资产的价值。 当满足以上原则和因素后,根据减值测试的结果,将固定资产可能的未来收益与现值进行比较,如果固定资产的资产持有者无法获得回报或只能获得较低的回报,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其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上相关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同时也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减值计提依据

固定资产减值计提依据 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少,因此需要进行减值计提。那么,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依据是什么呢? 一、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原则 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原则是“谨慎性原则”,即在资产价值可能出现减少的情况下,应该提前计提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依据 1.资产原值 资产原值是指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全部成本,包括购置价、安装费、运输费、试车费等。在计算固定资产减值时,应该以资产原值为基础。 2.资产使用年限 资产使用年限是指企业预计使用固定资产的年限,也是计算固定资产减值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技术状况,对资产使用年限进行评估。

3.资产残值 资产残值是指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后,将其出售或报废后所能获得的价值。在计算固定资产减值时,应该考虑到资产残值的影响。 4.资产减值准备率 资产减值准备率是指企业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预计风险,按照一定比例计提的减值准备。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预计风险,制定不同的减值准备率。 三、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预计风险,直接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需要企业对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预计风险有较为准确的判断。 2.间接法 间接法是指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预计风险,计算出资产的净值,并根据净值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这种方法相对复杂,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四、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注意事项 1.减值计提应该及时 企业应该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减值计提应该合理 企业在进行减值计提时,应该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预计风险,制定合理的减值准备率,以保证减值计提的合理性。 3.减值计提应该公正 企业在进行减值计提时,应该公正、透明,遵循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保证减值计提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总之,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企业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预计风险,制定合理的减值准备率,并及时进行减值计提,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计提政策

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计提政策 1. 引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长期使用且预期持有超过一年的财务资产。为了准确反映资产的消耗和价值下降,企业需要实施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计提政策。本文将详细介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计提政策的相关内容。 2.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使用寿命内,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预计未来经济益处的变动趋势,以一定的折旧率将固定资产原值逐年按比例转化为成本。折旧的目的是平摊固定资产的成本,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 2.1 折旧方法 常见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和减余价值法。 直线法: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残值和原值计算每年均摊的折旧金额,即折旧年限相同,每年的折旧费用相同。 加速折旧法: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收益率,在前几年加快折旧速度,后期减慢折旧速度,以反映固定资产在前期使用强度较大,后期使用强度较小的实际情况。

减余价值法:根据固定资产未来可变现净值和预计使用寿命,按比例计提折旧费用,直到固定资产的净值等于残值。 2.2 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指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物质消耗程度、技术更新速度和经济效益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固定资产在会计上计提折旧费用的限度。 3. 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政策 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是指企业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规定和程序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损失的政策。减值指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3.1 减值测试 3.2 减值计提方法 4. 其他关键要点 除了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计提政策,还有一些其他关键要点需要注意: -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和处置流程。 - 折旧政策和减值政策的确定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 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和减值损失进行适当的披露。 5. 总结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小企业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为因长期持有而可能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 所作的准备。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用 和转回应当按照规定办理。 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根据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情况,按照一 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当以固定资产原 值为基数,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 备金额应当在利润表上作为费用列示,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减值 准备。 二、使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用于弥补因固定资产减值而造成的资产 减值损失。也可以冲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将减值准备转回当年利润。但是,冲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造成的净额应当在利润表上列示。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当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发生转回时,应当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办理。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应当在当年利润表上列示,并在资 产负债表上从减值准备项目中转回。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利润分配 的调整项目。 四、影响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用和转回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表和资 产负债表。在利润表上,计提减值准备或者转回减值准备都将影响当 期的利润数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减值准备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的金额,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净资产数额。 五、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适应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会计需要而制定的。它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用和转回作出了详细的规定。通 过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可以更好地处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保 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六、结论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会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保护企业资产 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小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 准备,妥善使用和转回减值准备,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是企业持有固定资产所涉及的一个重要会计 处理环节。控制减值准备的计提、使用和转回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 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仅涉及企业的利润分配,更关乎企业对固定资产价值变动的敏感性和风险防范。 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可以在取得收益前提前准备并对未 来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做出应对。这样一来,在资产减值发生时,

会计实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判定标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判定标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判定标准 ⒈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式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其中,账面价值数据容易获取,可收回金额应取销售净价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因此,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的方法主要依赖销售净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净价法,而很少考虑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种做法是不全面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并且期望未来不断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是为了用于出售而获取差价。故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不仅要考虑其销售净价,而且要考虑该固定资产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 由于要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具体金额难度较大,不确定性因素也较多,故可采用下述变通方法来判断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现值是否低于账面价值:若某项固定资产生产的产品对企业来说是能产生净利润的,则可认为该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高于其账面价值,不存在减值情况;反之,则存在减值情况。 综合上述,判断固定资产存在减值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固定资产的存在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 ②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低于其账面价值。根据上述判断标准,某些固定资产虽然其市价低于其账面价值,但由于其仍能为企业净利润作贡献,因此可认为其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⒉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许多人提出最好能先由评估师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评估师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仅反映了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采用固定资产评估价值判断是否减值未能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因素,这是不全面的。 另外,若对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计提减值准备,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各单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总会有差异,可能固定资产评估总体上是增值的,但一部分单项固定资产是减值的。 此外,对所有评估减值的单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会计核算工作量很大,以后计提折旧也非常麻烦。根据以上所述,利用资产评估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是不全面的,实际操作难度也较大。

会计实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处理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者)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此计提减值基本思路是,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相比。如果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则无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账面价值不等于净值,固定资产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后为净值,净值再扣除减值准备后为账面价值(净额)。账面余额是指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可收回金额的确认采用了孰高原则。 一、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二、减值损失转回后应纳税所得额的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准备金的支出不予扣除。故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支出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对转回的减值损失是否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未作明确规定。根据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既然计提减值准备的支出不予扣除,转回的减值损失也不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 我国在处置固定资产时,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未全额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仍有贷方余额。则作为“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项目,计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清理净损益,按税法该清理净损益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固定资产的减值、使用权资产的概述、科目设置与初始计量

第 08 讲固定资产的减值、使用权资产的概述、科目设置与初始计量 八、固定资产的减值 1.固定资产减值金额的计量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 的资产减值打算。 2.★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案例 21)2022 年 12 月 31 日,福喜公司的出现减值迹象,经计算,可收回金额合计为 0.8 万元,账面价值为0.95 万元,以前年度未对该计提过减值打算。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0.15 贷:固定资产减值打算................. 0.15 (提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链接)初级考试掌握能转回的打算: 坏〔坏账打算〕、蠢〔存货跌价打算〕。 其他打算一般不能转回,包含固定资产减值打算和无形资产减值打算等、长期股quan投资减值打算、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打算、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打算和使用权资产减值打算等。 (例题15·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项中,企业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有〔 〕。 A.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B.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按估量价值计提折旧 C.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的一般维护费用应计入治理费用 D.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当月仍应计提折旧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 C,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的一般维护费用应计入销售费用。 九、使用权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概述 使用权资产,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 短期租赁,是指在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不超过 12 个月的租赁。 低价值资产租赁,是指单项租赁资产为全新资产时价值较低的租赁〔通常情况下,资产全新状态下的价值低于 4 万元〕。 对于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承租人可以选择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二〕科目设置 〔1〕“ 使用权资产〞科目,核算承租人持有的使用权资产的原价,其核算类似于固定资产科目。 〔2〕“ 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是“使用权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其核算类似于累计折旧科目。 〔3〕“ 租赁负债〞科目,核算承租人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三〕初始计量 1.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按照本钱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初始计量。该本钱包含以下四项: 〔1〕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 〔2〕在租赁期开始日或之前支付的租赁付款额;存在租赁鼓励的,应扣除已享受的租赁鼓励相关金额。 租赁鼓励:是指出租人为达成租赁向承租人提供的优惠,包含出租人向承租人支付的与租赁有关的款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2006-11-9 8:39何瑛李多顺【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限制,大大收缩了“资产减值转回”虚增利润的弹性空间,将会使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又进行了一些新的修订。下面笔者就新旧会计准则有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与探讨。 一、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分析比较 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底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对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做出具体规定。2002年《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也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 而2006年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降,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

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3.市场利率或者其它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实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或高于)预计金额等;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通过对这几条判断资产减值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减值的三种确认标准:1.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与永久减值进行判断;2.经济性标准,即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3.可能性标准,即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与历史成本保持一致,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减值计量的分析比较 对于计提多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是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而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正确选择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因素。2002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