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一、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的概况

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一样,俄歇电子能谱(AES)也可以分析除氢氦以外的所有元素,现已发展成为表面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元素深度分布分析和微区分析的重要手段。三十多年的来,俄歇电子能谱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俄歇电子能谱的应用领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属和合金,而扩展到现代迅猛发展的纳米薄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并大力推动了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目前AES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主要的表面分析工具。在俄歇电子能谱仪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真空系统方面已淘汰了会产生油污染的油扩散泵系统,而采用基本无有机物污染的分子泵和离子泵系统,分析室的极限真空也从10-8Pa提高到10-9Pa量级。在电子束激发源方面,已完全淘汰了钨灯丝,发展到使用六硼化铼灯丝和肖特基场发射电子源,使得电子束的亮度,能量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电子束的最小束斑直径可以达到20nm,使得AES的微区分析能力和图象分辨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AES具有很高的表面灵敏度,其检测极限约为10-3原子单层,其采样深度为1~2nm,比XPS还要浅。更适合于表面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样也可以应用于表面元素化学价态的研究。配合离子束剥离技术,AES还具有很强的深度分析和界面分析能力。其深度分析的速度比XPS的要快得多,深度分析的深度分辨率也比XPS的深度分析高得多。常用来进行薄膜材料的深度剖析和界面分析。此外,AES 还可以用来进行微区分析,且由于电子束束斑非常小,具有很高的空间分别率。可以进行扫描和微区上进行元素的选点分析,线扫描分析和面分布分析。因此AES方法在材料、机械、微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尤其是纳米薄膜材料领域。

二、基本原理

俄歇电子能谱的原理比较复杂,涉及到原子轨道上三个电子的跃迁过程。当X射线或电子束激发出原子内层电子后,在原子的内层轨道上产生一个空穴,形成了激发态正离子。在这激发态离子的退激发过程中,外层轨道的电子可以向该空穴跃迁并释放出能量,而这种释放出的能量又激发了同一轨道层或更外层轨道的电子被电离,并逃离样品表面,这种出射电子就是俄歇电子。其俄歇跃迁过程

可图解为图1

图1 俄歇电子的跃迁过程

俄歇过程产生的俄歇电子峰可以用它激发过程中涉及的三个电子轨道符号来标记,如图1俄歇过程激发的俄歇峰可被标记为KLL跃迁。从俄歇电子能谱的理论可知,俄歇电子的动能只与元素激发过程中涉及的原子轨道的能量及谱仪的功函有关,而与激发源的种类和能量无关。KLL俄歇过程所产生的俄歇电子能量可以用下面的方程表示:

E KLL (Z)=E

K

(Z)-E

L1

(Z)-E

L2

(Z+Δ)-Φ

s

式中E

KLL

(Z)--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的KLL跃迁过程的俄歇电子的动能,eV;

E

K

(Z)--内层K轨道能级的电离能,eV;

E

L1

(Z)--外层L1轨道能级的电离能,eV;

E

L2

(Z+Δ)--双重电离态的L2轨道能级的电离能,eV;

Φs--谱仪的功函,eV。

在俄歇激发过程中,一般采用较高能量的电子束作为激发源。在常规分析时,为了减少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一般采用3KV或5KV,在进行高空间分辨率微区分析时,也常用10KV以上的加速电压。原则上,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越低,俄歇电子能谱的能量分辨率越好。反之,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越高,俄歇电子能谱的空间分辨率越好。由于一次电子束的能量远高于原子内层轨道的能量,一束电子束可以激发出原子芯能级上的多个内层轨道电子,再加上退激发过程中还涉及到两个次外层轨道。因此,会产生多种俄歇跃迁过程,并在俄歇电子能谱图上产生多组俄歇峰,尤其是对原子序数较高的元素,俄歇峰的数目更多,使得定性分析变得非常复杂。由于俄歇电子的能量仅与原子本身的轨道能级有关,与入射电子的能量无关,也就是说与激发源无关。对于特定的元素及特定的

俄歇跃迁过程,其俄歇电子的能量是特征的。由此,我们可以根据俄歇电子的动能用来定性分析样品表面物质的元素种类。该定性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除氢、氦以外的所有元素,且由于每个元素会有多个俄歇峰,定性分析的准确度很高。因此,AES技术是适用于对所有元素进行一次全分析的有效定性分析方法,这对于未知样品的定性鉴定是非常有效的。

从样品表面出射的俄歇电子的强度与样品中该原子的浓度有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征进行元素的半定量分析。因为俄歇电子的强度不仅与原子的多少有关,还与俄歇电子的逃深度、样品的表面光洁度,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以及仪器的状态有关。因此,AES技术一般不能给出所分析元素的绝对含量,仅能提供元素的相对含量。且因为元素的灵敏度因子不仅与元素种类有关还与元素在样品中的存在状态及仪器的状态有关,即使是相对含量不经校准也存在很大的误差。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虽然AES的绝对检测灵敏度很高,可以达到10-3原子单层,但它是一种表面灵敏的分析方法,对于体相检测灵敏度仅为0.1%左右。AES是一种表面灵敏的分析技术,其表面采样深度为1.0~3.0nm,提供的是表面上的元素含量,与体相成分会有很大的差别。最后,还应注意AES的采样深度与材料性质和光电子的能量有关,也与样品表面与分析器的角度有关。事实上,在俄歇电子能谱分析中几乎不同绝对含量这一概念。

虽然俄歇电子的动能主要由元素的种类和跃迁轨道所决定,但由于原子内部外层电子的屏蔽效应,芯能级轨道和次外层轨道上的电子的结合能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中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微小的差异。这种轨道结合能上的微小差异可以导致俄歇电子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称作元素的俄歇化学位移,它取决于元素在样品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一般来说,由于俄歇电子涉及到三个原子轨道能级,其化学位移要比XPS的化学位移大得多。利用这种俄歇化学位移可以分析元素在该物种中的化学价态和存在形式。由于俄歇电子能谱的分辨率低以及化学位移的理论分析的困难,俄歇化学效应在化学价态研究上的应用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技术和理论的发展,俄歇化学效应的应用也受到了重视,甚至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对样品表面进行元素的化学成像分析。

三、AES谱仪的基本结构

1、结构组成

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一样,俄歇电子能谱仪的仪器结构也非常复杂。图2是俄歇电子能谱仪的方框图。从图上可见,俄歇电子能谱仪主要由快速进样系统,超高真空系统,电子枪,离子枪和能量分析系统及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组成,下面仅对电子枪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2俄歇电子能谱仪结构框图

2、俄歇电子能谱的采样深度

俄歇电子能谱的采样深度与出射的俄歇电子的能量及材料的性质有关。一般定义俄歇电子能谱的采样深度为俄歇电子平均自由程的3倍。根据俄歇电子的平均自由程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各种材料的采样深度。一般对于金属为0.5~2nm,对于无机物为1~3nm,对于有机物为1~3nm。从总体上来看,俄歇电子能谱的采样深度比XPS的要浅,更具有表面灵敏性。

四、俄歇电子能谱图的分析技术

俄歇电子能谱仪具有很高表面灵敏度,在材料表面分析测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正确测定和解释AES的特征能量、强度、峰位移、谱线形状和宽度等信息,能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固体表面的组成、浓度、化学状态等多种信息,所以在国内外材料表面分析方面AES技术得到广泛运用。

1、材料失效分析

由于材料成型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或贮存和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材料或构件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失去原来的使用性能。通过对失效材料或失效件结构或断面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失效的原因,为材料改进和构件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也

可澄清因失效而引起的事故责任。运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可以分析断口的化学成分和元素分布,从而了解断裂的原因。盛国裕等[20]通过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了高温回火的40Cr合金结构钢的脆性断口和非脆性断口。由于脆性断口的俄歇电子谱上P和Sn谱线的峰值比非脆性断口的峰值强得多,说明P和Sn元素脆性断口晶界处严重偏析,使金属材料变脆,造成合金结构钢脆断。

2、表面元素定性分析

俄歇电子的能量仅与原子的轨道能级有关,与入射电子能量无关,也就是说与激发源无关。对于特定的元素及特定的俄歇跃迁过程,俄歇电子的能量是特征性的。因此可以根据俄歇电子的动能,定性分析样品表面的元素种类。由于每个元素会有多个俄歇峰,定性分析的准确度很高。AES技术可以对除H和He以外的所有元素进行全分析,这对于未知样品的定性鉴定非常有效。由于激发源的能量远高于原子内层轨道的能量,一束电子可以激发出原子芯能级上多个内层轨道上的电子,加上退激发过程涉及两个次外层轨道上电子的跃迁。因此,多种俄歇跃迁过程可以同时出现,并在俄歇电子能谱图上产生多组俄歇峰。尤其是原子序数较高的元素,俄歇峰的数目更多,使俄歇电子能谱的定性分析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定性分析必须非常小心。元素表面定性分析,主要是利用俄歇电子的特征能量值来确定固体表面的元素组成。能量的确定,在积分谱中是指扣除背底后谱峰的最大值,在微分谱中通常是指负峰对应的能量值。为了增加谱图的信倍比,习惯上用微分谱进行定性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由Li到U的绝大多数元素和一些典型化合物的俄歇积分谱和微分谱已汇编成标准AES手册。因此由测得的俄歇谱鉴定探测体积内的元素组成是比较方便的。

3、表面元素半定量分析

样品表面出射俄歇电子强度与样品中该原子的浓度有线性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元素的半定量分析。俄歇电子强度不仅与原子多少有关,还与俄歇电子的逃逸深度、样品的表面光洁度、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有关。因此,AES技术一般不能给出所分析元素的绝对含量,仅能提供元素的相对含量。必须注意的是,AES给出的相对含量也与谱仪的状况有关。因为不仅各元素的灵敏度因子不同,AES谱仪对不同能量俄歇电子的传输效率也不同,并会随谱仪污染程度而改变。当谱仪分析器受到严重污染时,低能端俄歇峰的强度可以大幅度下降。AES

仅提供表面1~3nm表面层信息,样品表面的C、O污染以及吸附物的存在,也会严重影响定量分析结果。由于俄歇能谱各元素的灵敏度因子与一次电子束的激发能量有关,因此激发源的能量也会影响定量结果。

4、表面元素价态分析

虽然俄歇电子的动能主要由元素的种类和跃迁轨道所决定,但由于原子外层电子的屏蔽效应,芯能级轨道和次外层轨道上电子的结合能,在不同化学环境中是不一样的,而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异。轨道结合能的微小差异可以导致俄歇电子能量的变化,称为俄歇化学位移。一般来说,俄歇电子涉及到三个原子轨道能级,其化学位移要比XPS的化学位移大得多。利用俄歇化学位移可以分析元素在该物质中的化学价态和存在形式。最初,由于俄歇电子能谱的分辨率低,化学位移的理论分析比较困难,使得俄歇化学效应在化学价态研究上的应用未能得到足够重视。随着俄歇电子能谱技术和理论的发展,俄歇化学效应的应用也受到了重视,利用这种效应可对样品表面进行元素化学成像分析。

5、表面元素分布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表面元素分布分析,也称为俄歇电子能谱元素分布图像分析。它可以把某个元素在某一区域内的分布以图像方式表示出来,就象电镜照片一样。只不过电镜照片提供的是样品表面形貌,而俄歇电子能谱提供的是元素的分布图像。结合俄歇化学位移分析,还可以获得特定化学价态元素的化学分布图像。俄歇电子能谱的表面元素分布分析适合于微型材料和技术的研究,也适合表面扩散等领域的研究。在常规分析中,由于该分析方法耗时非常长,一般很少使用。把表面元素分布分析与俄歇化学效应相结合起来,还可以获得元素的化学价态分布图。

电子能谱XPS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电子能谱实验

实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 电子能谱实验 二、 实验目的 (1) 了解X 光电子能谱(XPS )测量原理、仪器工作结构及应用; (2) 通过对选定的样品实验,初步掌握XPS 实验方法及谱图分析。 三、 实验原理 在现代材料分析中,表面问题是材料研究中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微型材料、超薄 材料、薄膜材料和材料的表面处理等,都离不开表面科学。而X 光电子能谱(简称XPS )则是一项重要的表面分析方法。一定能量的X 光作用到样品上,将样品表面原子中的不同能级的电子激发成为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带有样品表面信息,具有特征能量,研究这类电子的能量分布,即为X 光电子能谱分析。 (1)光电发射 在具体介绍XPS 原理时,先介绍光电发射效应。光电发射是指,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收到入射的光子的激发而由发射出去成为自由电子的过程。对于固体样品光电发射的能量关系如下: 'b k sa E h E νφ=--(固体)(1) 其中b E 为相对于费米能级的结合能,h ν为光子的能量,'k E 为光电子的动能,sa φ为样品的功函数。 光电发射示意图如下: 原子能级结合能b E 对于原子来说是特征的,具有特异性,可以用它来标识原子及原子能级。 由样品发射的光电子最终将会被探测器俘获,对于探测器有如下能量关系:

b k sp E h E νφ=--(探测器)(2) 式中,sp φ为探测器的功函数。如下图所示: (二)化学位移 XPS 在进行定量分析的时候,有一项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化学态分析,其中包括化学位移和化学能移。 化学位移是指由于原子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而引起的结合能的位移(b E ?)。如化合过程+X+Y=X Y -,X 、Y 因电子的转移引起结合能的变化。相应的电子能谱也会发生改变,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区别同一类原子处于何种能态,这为表面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三)X 光电子能谱仪原理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由X 射线源发出的X 射线入射到样品表面,激发出自由光电子。光电子经过半球形能量分析器后被探测器吸收。探测器将光电子的所携带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由示波器收集并在电脑中显示出来。 XPS 测量原理示意图 X 光电子能谱仪结构示意图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原理及方法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原理及方法 XXX 【摘要】近年来,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它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分析速度快、精度高、需要样品少等等,也因此在很多研究领域的表面分析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个技术为表面物理和化学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是介绍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的主要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旨在让读者对俄歇电子能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俄歇电子能谱;表面物理;化学分析。 前言 近些年来,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发展如火如荼,在各个领域都有很抢眼的表现。目前有很多的人在研究,将俄歇电子分析技术应用到电子碰撞以及微纳尺度加工等高技术领域,俄歇电子能谱分析方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目前已为很人熟悉和赞赏的强有力的分析仪器电子探针相比俄歇电子能仪可能有几个独到之处:( 1 )能分析固体表面薄到只有几分之一原子层内的化学元素组成,这里说的“表面”指的不只是固体的自然表面,也指固体内颗粒的分界面,(2)俄歇电子谱的精细结构中包含有许多化学信自,借此可以推断原子的价态;( 3 )除氢和氦外所有元素都可以分析,特别是分析轻元素最为有利;(4)利用低能电子衍射装置和俄歇能谱分析器相结合的仪器(“LEED一Au-ger”装置),有可能从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分晶体表面的结构,推断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因此,俄歇电子能谱仪作为固体材料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发展很快,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于最新的文献中。本文主要是想要综合论述俄歇电子能谱的分析方法,以及概述它在各方面的应用。[1] [1]《俄歇电子能谱仪及其应用》许自图 正文 一、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的原理

1.1俄歇电子能谱发现的历史 1925年法国科学家俄歇在威尔逊云室中首次观察到了俄歇电子的轨迹,并且他正确的解释了俄歇电子产生的过程,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物理现象。到了1953年,兰德才从二次电子能量分布曲线中第一次辨识出这种电子的电子谱线,但是由于俄歇电子谱线强度较低,所以当时检测还比较困难。到了1968年,哈里斯应用微分法和锁相放大器,才解决了如何检测俄歇电子信号的问题,也由此发展了俄歇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不仅可以作为元素的组分分析仪器,还可以检测化学环境信息。咋很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比如基础物理,应用表面科学等等。 1.2俄歇效应 当一束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一次电子)射到固体表面的时候,原子对电子产生了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使得电子和原子之间发生了能量的转移,发出X-射线以及二次电子。这个时候如果在固体表面安装一个接受电子的探测器,就可以得到反射电子的数目(强度)按能量分布的电子能谱曲线。 图1 入射电子在固体中激发出的二次电子能谱 俄歇电子是指外壳层电子填补内壳层空穴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激发了外壳层的另外一电子,并且使得它脱离原子核,逃逸出固体表面的电子,这个过程被俄歇发现,所以称为俄歇电子。

俄歇电子能谱简介

俄歇电子能谱简介 摘要:本文介绍了俄歇电子的产生、表示、俄歇电子的过程和能量、样品制备技术、以及俄歇电子能谱仪的应用。由此得出俄歇电子能谱仪在材料表面性质研究方面,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俄歇电子;俄歇电子能谱仪;样品制备;应用 俄歇过程是法国科学家Pierre Auger首先发现的。1922年俄歇完成大学学习后加入物理化学实验室在其准备光电效应论文实验时首先发现这一现象,几个月后,于1923年他发表了对这一现象(其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首次描述。30年后它被发展成一种研究原子和固体表面的有力工具。尽管从理论上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然而俄歇电子能谱现已被证明在许多领域是非常富有成果的,如基础物理(原子、分子、碰撞过程的研究)或基础和应用表面科学。 1.俄歇电子的产生 原子在载能粒子(电子、离子或中性粒子)或X射线的照射下,内层电子可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电离,并留下空穴(受激)。当外层电子跃入内层空位时,将释放多余的能量(退激)释放的方式可以是:发射X射线(辐射跃迁退激方式);发射第三个电子─俄歇电子(俄歇跃迁退激方式)。如下图:

例如,原子中一个K层电子被入射光量子击出后,L层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不以辐射X光量子的方式放出,而是另一个L层电子获得能量跃出吸收体,这样的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跃出的L层电子称为俄歇电子[1]。 在上述跃迁过程中一个电子能量的降低,伴随另一个电子能量的增高,这个跃迁过程就是俄歇效应。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至少有两个能级和三个电子参与俄歇过程,所以氢原子和氦原子不能产生俄歇电子。同样孤立的锂原子因为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也不能产生俄歇电子。但是在固体中价电子是共用的,所以在各种含锂化合物中也可以看到从锂发生的俄歇电子。俄歇电子的动能取决于元素的种类。 2.俄歇电子的表示 每一俄歇电子的发射都涉及3个电子能级,故常以三壳层符号并列表示俄歇跃迁和俄歇电子。如KL1L1,L1M1M1,L2, 3VV,如下图: 3.俄歇过程和俄歇电子能量 WXY跃迁产生的俄歇电子的动能可近似地用经验公式估算,即:E WXY=E W—E X —E Y,如下图(WXY俄歇过程示意图):

PHI 700Xi 俄歇电子能谱仪

PHI 700Xi 扫描俄歇纳米探针 简介: 俄歇电子能谱仪(Auger Electron Spectrometer, AES)为微电子业常见的表面分析技术之一。原理是利用一电子束为激发源,使表面原子之内层能阶的电子游离出,原电子位置则会产生电洞,导致能量不稳定,此时外层电子会填补产生之电洞,进而释放能量传递至外层能阶电子,造成接受能量的电子被激发游离,游离的电子即为Auger电子。因其具有特定的动能,所以能依据动能的不同来判定材料表面的元素种类。 PHI的700Xi纳米探针俄歇扫描提供高性能的俄歇(AES)频谱分析,俄歇成像和溅射深度分析的复合材料包括:纳米材料,催化剂,金属和电子设备。维持基于PHI CMA 的核心俄歇仪器性能,和响应了用户所要求以提高二次电子(SE)成像性能和高能量分辨率光谱。PHI的同轴镜分析仪(CMA)提供了同轴分析仪和电子枪的几何实现高灵敏度多角度广泛收集,以便完成三维结构图,在纳米级技术的发展这是最基础的。为了提高SE成像性能,闪烁探测器(Scintillator)已被添加以提高图像质量,另再加上数码按钮的用户界面再一次的提高了易用性。在不用修改CMA和仍维持俄歇在纳米分析的优势下,再添加了高能量分辨率光谱模式,使化学态分析的可能再大大的提高。总括来说,700Xi以优越的俄歇纳米探针从世界领先的俄歇表面分析仪器,提供了实用和成熟的技术,以满足纳米尺度所需要的广泛实验与研发的用途。 图1 - PHI 700Xi 扫描俄歇纳米探针

?同轴电子枪和分析几何和高级的俄歇灵敏度:700Xi的场发射电子源提供了一个高亮度而直径小于6 nm的电子束以产生二次电子成像。700Xi的同轴几何使用了“同轴式分析器(CMA)”,促使高灵敏度俄歇通过广泛角度收集进行分析,即使样品是表面平滑或复杂的形状或高表面粗糙度,都可以确保迅速完成所有分析程序。 ?高稳定性成像平台:隔声外壳与振动隔离器提供更稳定的成像和分析。隔声外壳从真空控制面板降低频率范围从30赫兹到5K赫兹左右的20 dB的声压等级(SPL),稳定的温度大约降低系统造成SEM图像漂移。新的振动隔离器也减少了地面振动对扫描电镜图像和小面积分析的影响。 图2 - 元素成像图显示N(绿色)存在在一个C纳米锥表面上并且有Fe(红色)出现在纳米锥的尖端上 ?增强的SE图像用户界面:PHI700Xi增强SE成像性能,闪烁器检测器(Scintillator)已被添加在仪器上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加上数码按钮的用户界面更再次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分析方法介绍

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分析方法介绍 1.俄歇电子能谱仪(AES) 俄歇电子能谱仪(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作为一种最广泛使用的表面分析方法而显露头角,通过检测俄歇电子信号进行分析样品表面,是一种极表面(0-3nm)分析设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靠近表面5-20埃范围内化学分析的灵敏度高,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最小可达到6nm;能探测周期表上He以后的所有元素及元素分布;通过成分变化测量超薄膜厚。它可以用于许多领域,如半导体技术、冶金、催化、矿物加工和晶体生长等方面。 2.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工作原理 (1)原子内某一内层电子被激发电离从而形成空位, (2)一个较高能级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 (3)再接着另一个电子被激发发射,形成无辐射跃迁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Auger效应,被发射的电子称为Auger电子。 (4)俄歇电子能谱仪通过分析Auger电子的能量和数量,信号转化为元素种类和元素含量。

3.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可获取的参数 (1)定性分析:定性除H和He以外的所有元素及化合态。 (2)元素分布:元素表面分布和深度分布,能获极小区域(表面最小6nm,深度最小0.5nm)的元素分布图。 (3)半定量分析:定量除H和He以外的所有元素,浓度极限为10-3。 (4)超薄膜厚:通过成分变化能测量最薄0.5nm薄膜的膜厚。 4.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样品为客户端送检LED碎片,客户端反映LED碎片上Pad表面存在污染物,要求分析污染物的类型。 失效样品确认:将LED碎片放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寻找被污染的Pad,通过观察,发现Pad表面较多小黑点,黑点直径3μm左右,考虑分析区域大小后选择分析区域最小AES进行分析,能准确分析污染物位置。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一、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的概况 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一样,俄歇电子能谱(AES)也可以分析除氢氦以外的所有元素,现已发展成为表面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元素深度分布分析和微区分析的重要手段。三十多年的来,俄歇电子能谱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俄歇电子能谱的应用领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属和合金,而扩展到现代迅猛发展的纳米薄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并大力推动了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目前AES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主要的表面分析工具。在俄歇电子能谱仪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真空系统方面已淘汰了会产生油污染的油扩散泵系统,而采用基本无有机物污染的分子泵和离子泵系统,分析室的极限真空也从10-8Pa提高到10-9Pa量级。在电子束激发源方面,已完全淘汰了钨灯丝,发展到使用六硼化铼灯丝和肖特基场发射电子源,使得电子束的亮度,能量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电子束的最小束斑直径可以达到20nm,使得AES的微区分析能力和图象分辨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AES具有很高的表面灵敏度,其检测极限约为10-3原子单层,其采样深度为1~2nm,比XPS还要浅。更适合于表面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样也可以应用于表面元素化学价态的研究。配合离子束剥离技术,AES还具有很强的深度分析和界面分析能力。其深度分析的速度比XPS的要快得多,深度分析的深度分辨率也比XPS的深度分析高得多。常用来进行薄膜材料的深度剖析和界面分析。此外,AES 还可以用来进行微区分析,且由于电子束束斑非常小,具有很高的空间分别率。可以进行扫描和微区上进行元素的选点分析,线扫描分析和面分布分析。因此AES方法在材料、机械、微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尤其是纳米薄膜材料领域。 二、基本原理 俄歇电子能谱的原理比较复杂,涉及到原子轨道上三个电子的跃迁过程。当X射线或电子束激发出原子内层电子后,在原子的内层轨道上产生一个空穴,形成了激发态正离子。在这激发态离子的退激发过程中,外层轨道的电子可以向该空穴跃迁并释放出能量,而这种释放出的能量又激发了同一轨道层或更外层轨道的电子被电离,并逃离样品表面,这种出射电子就是俄歇电子。其俄歇跃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