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之魔幻现实主义艺术

《百年孤独》之魔幻现实主义艺术
《百年孤独》之魔幻现实主义艺术

《百年孤独》之魔幻现实主义艺术

[摘要]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奖。它以极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了顶峰,被公认为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本文着重从时空设置、情节安排、象征、荒诞夸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旨在更进一步地探讨该书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

[关键词]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艺术特征

恩格斯曾说过:“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够演奏第一提琴……”⑴就文学而言,证之以本世纪的拉丁美洲似乎最恰当不过。战后的拉丁美洲,落后封闭、内战不断,帝国主义残酷掠夺……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贫困至极、混乱至极的土地上,它的文学却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特别是20世纪50—70年代,优秀作家风起云涌,小说大师辈出。自1971年巴勃罗〃聂鲁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再次将这一殊荣授予了拉丁美洲。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因其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再次将拉丁美洲推上了为世界所瞩目的舞台。

[作者简介]张春艳(1978-),女,重庆北碚人,重庆兼善中学,中教二级教师。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之作的《百年孤独》不仅在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文学地震,同时还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文坛。瑞典文学院在授奖理由中写道:“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贡多的世界,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自五十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领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⑵各国文学界也纷纷发表文章对其进行评介,并给予高度赞扬。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称《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⑷“魔幻现实主义”(Realismo Magico)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1925年,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在他的评论后期表现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派的一种。而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则是从30年代起开始出现在拉美的小说创作中的。其先驱作家有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委内瑞拉文学家乌斯拉尔〃彼

特里等等,到了70年代,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高潮,以《百年孤独》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达到了更加完美的程度。

魔幻现实主义首先是现实主义的,它继承了拉美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精神。而且,由于魔幻现实主义与拉美的民族运动相生相随,作家在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力求用整个民族的眼光来观察和评价客观世界,使小说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在《百年孤独》中,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以自己的故乡阿拉卡塔卡为创作原型,虚构出了一个偏僻小镇马贡多的百年历史。通过对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起、衰落和灭亡过程的叙述对哥伦比亚以至整个拉丁美洲进行了典型概括,折射了战后拉丁美洲的历史境况。在这里,马贡多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民族进程的缩影,它几乎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氏族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被帝国主义统治的殖民地时期的全部历史。最初的马贡多,由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乌苏拉同十几个和他们一起进行冒险生活的年青人建设而成,这里安详静谧、和谐而有秩序,甚至“还没死过一个人”⑸。后来,战争爆发了,仿佛与世隔绝的马贡多也被卷入了党派争斗之中。再后来,火车通了,运来了一车车不同肤色的人和机器,铁皮房子修起来了,香蕉公司成立了,马贡多沦为了被压迫、被剥削的殖民地……

《百年孤独》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有着这些博大精深、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还在于它有着色彩斑斓、诡谲多姿,令人目眩而又震撼的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魅力,是一枝由拉美混血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奇葩。

《百年孤独》中最具魔幻色彩的当属它独特的时空设臵,它的时空概念完全不同于我们传统现实主义作品的直线式叙述模式,即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写作,而是作者常常打破时空界限,根据人物的心理时间安排情节,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环形设臵,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历史循环论思想。

就时间结构而言,全书百年是一个大循环,“百年”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表明一个世纪,这是自然时间,从心理上,又指代一个封闭完整的单元。在这百年中,布恩地亚家族由兴起到最后一代被蚂蚁吃掉的灭亡;马贡多由兴建到最后被飓风刮走的消失;就连吉普赛人最初带来的磁铁与魔镜最后又出现在了马贡多而且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惊讶与好奇。仿佛作者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历史在经历过漫长的百年后又回到了它的起点,形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密不透风的完整的圆。就如同圆在数学上的意义一样,一切等于零。一百年的孤独,一百年的徘徊,一百年等于零,零就是圆圈,圆圈又是一

百年的时间轨迹。

从叙事时序来看,《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不同经历,即他们各自的不同故事。但是,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从结局开始,然后从结局到相应的开始,再循环展开回到结局。故事的时间虽然是流动的,但却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好象有一只手在操控着,使时间的流动变成了一种原地打转的运动。小说一开始就写道:“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⑹从故事时间来说,这是一段对于现在来讲是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然而作者接下来的描写却转向了对现在来说是过去,对故事的一般叙述而言却是开始的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童年的事情。在讲述奥雷良诺第二的时候也采取了同样的手法:“若干年之后,当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奥雷良诺第二一定会记得六月份一个淫雨连绵的下午,他踏进房去看他头生儿子的情景。”⑺接着,作者借乌苏拉的思绪,从奥雷良诺第二给孩子取的名字展开联想,自然地引到了对奥雷良诺第二小时侯的描写。这两个句子在作品中是平行的,它们有着相同的造句格式,以“多年以后”为状语开头,旨在说明将来要发生的事,然后再用“准会想起”引出对于将来来说是过去,但对于整个故事来说却是结局的事,再转而描写最初的事情。这种句式仿佛是加西亚〃马

尔克斯处理小说时间的一个固定格式,它在小说中反复、多次出现,以引起一个又一个循环,而且故事中套着故事,如在讲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晚年的事情的时候又穿插着奥雷良诺第二的童年。作者总是立足于现在对读者讲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却又都在回忆过去的事情。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由现在到将来再回到过去而又不断穿插着现在的圆圈,造成了一个又一个叙述时间上的轮回。实际上,“对于作者而言,一切都已经发生、存在在那里了,一切都属于回忆”⑻,所以,马贡多其实是集现在、过去、将来三个时空于一体的并存世界,马贡多既是现在,又是过去,也是将来。这种预先告知大家结局的写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读者希望知道结果的好奇心,但在另一个方面,这正是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真实用意所在,在知道了结果之后再去了解起因、发展,他们就不免会思索“为什么事情会这样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从而从中悟出避免这一结果的做法,吸取教训,而把握好现在的事情。

《百年孤独》的空间结构也是环形的,也是一个个封闭的圆圈,一环套着一环。马贡多最初是一块荒芜的滩地,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根据梦的启发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村落——马贡多。在以后的一个世纪里,马贡多逐步由村落发展成了小镇、城市,经历了氏族社会、封建社会、被帝国主义压迫的殖民地

社会,有过繁荣,也有过衰败。但是,最终它却被一场飓风吹得无影无踪,凭空从地球上消失了,完成了从无到无的循环。

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一代的乌苏拉为避免重蹈祖先的覆辙,害怕近亲结婚而生下带猪尾巴的孩子而不愿与表兄丈夫同房,后被迫远离故乡而定居马贡多。但是,长猪尾巴的孩子就如同一把悬在布恩地亚家族上空的利剑,随时有掉下的可能。布恩地亚家族对乱伦既恐惧又向往,每一代人都重复着这种矛盾心理,最终还是以第五代的阿玛兰塔〃乌苏拉和第六代的奥雷良诺这一对姑侄乱伦并生下了长猪尾巴的孩子而宣告结束。“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栗树底下,最后一人正在被蚂蚁吃掉”,⑼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终于划上了句号,家族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完成了又一个从无到无的循环。

布恩地亚家族的世代延续,马贡多的百年发展都是徒劳,他们压根儿就没向前挪动过一步,而只是在原地转了一个圈。这些循环是可怕而又无奈的,马贡多从建立时起就注定了只能是一个“镜子城”;布恩地亚家族从一开始就命定了摆脱不了生下带猪尾巴的孩子,即灭亡的命运,小说在此打上了浓重的宿命色彩。借此,作者指出了战后处于殖民地地位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努力都是枉然,百年历史只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⑽

“重复”不算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它一般都是在作者为了强调某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或者以此加深读者的印象而被采用的,所占笔墨通常不多。在《百年孤独》中,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却一反常规,大量地采用了重复的写作手法,使其不仅出现在布恩地亚家族代代相传的名字、性格、行为中,甚至还涉及到个人的经历、举动,处处提醒着读者纵使这个家族延续数百年,上千年,也仍然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命运仿佛藐视着弱小的人类,以上帝的口吻说着:人生是一张网,越挣扎就陷得越深。

家族代代成员行为、性格的重复。《百年孤独》中人物名字的产生沿袭了哥伦比亚的传统,但是,这看似简单的名字世袭、反复使用却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百年孤独》中男的都叫奥雷良诺或阿卡迪奥,女的则叫阿玛兰塔或雷梅苔丝。书中共有五个阿卡迪奥,四个奥雷良诺(算上在外生的一共21个),三个阿玛兰塔和三个雷梅苔丝。这众多重复的人物性格可以分为两组,在两组人物当中,后代总是重复着前辈的性格,正象乌苏拉从名字的一次又一次重复而得出的她认为是无可争辩的结论一样:“奥雷良诺们都离群索居,却头脑出众;阿卡迪奥们则感情丰富而有闯荡精神,但都打上了悲剧的印记。”⑾只有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不能与此划上等号,

因为他们两个是孪生子,长得非常相象,很有可能在小时候就已经搞混了。而事实上,我们单从他们那具有重复性的死亡来看,也就会明白其实阿卡迪奥第二应该是奥雷良诺第二,而奥雷良诺第二则应该是阿卡迪奥第二。阿卡迪奥们都带有悲剧色彩,他们不是死于悲惨的谋杀就是死于疾病,而三位奥雷良诺死时都睁着眼睛并且身体健全、头脑清醒。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狂热地迷恋上了科学和炼金术,他的儿子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在青年和晚年时也同样把自己关在工作间里制作小金鱼;自从墨尔基阿德斯写了羊皮书起,布恩地亚家族的后代们一个个都被其吸引,把自己锁在墨尔基阿德斯的房间里研读羊皮书;阿卡迪奥第二清理河道,制造船只,让马贡多和大海相通,这与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最初的探索行为不谋而合,连乌苏拉都不由得惊叫起来:“时间象在打转儿,我们又回到刚开始的时候了。”⑿后来,当阿卡迪奥〃特里斯特计划把铁路修进马贡多时,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时光是在兜圆圈。”⒀霍塞〃阿卡迪奥第二同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一样投身政治,一样没有爱的能力;霍塞〃阿卡迪奥同俏姑娘雷梅苔丝一样细致且长时间地洗澡;阿玛兰塔〃乌苏拉与乌苏拉有着同样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就如同庇拉〃特内拉在晚年所说:“这个家族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永不停

止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的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⒁这些不停的重复、循环实际上是布恩地亚家族逃避宿命的一种方式,这个家族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要灭亡的命运烙印,他们只有反复地重新开始一个轮回才能延缓死亡。直到小说最后预言应验了,布恩地亚家族的又一个轮回无法再完成,他们才终于走到了尽头。

历史在画圈,人的生命也随之画圈。小说中若干人物个人的行为也在不断地重复、循环。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走出工作间,投入战争,晚年却又再次回到了工作间;奥雷良诺第二走出家庭,离开妻子同情妇住在一起,后来又回到家里,水灾后再次回到情妇身边;阿卡迪奥第二一开始就对羊皮书有着极大的兴趣,香蕉公司成立后走出家门鼓动工人罢工,3000工人全部遇难而他却侥幸活了下来之后,他又回到了墨尔基阿德斯的那间房子开始继续破译羊皮书;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几小时几小时地反复洗澡;阿玛兰塔不停地缝制裹尸布,白天织,晚上又拆掉,然后又织,日复一日重复着同一劳动;奥雷良诺第二在家反复装门锁、拆钟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洲上校后半辈子都关起房门,不断反复地制造小金鱼。每天制作两条,每当积攒到25条时,又把它们熔化在坩埚里重新再做;乌苏拉的身体逐渐萎缩,变成了胎儿;阿玛兰塔〃乌苏拉总是自己

制造一些家务问题,然后再去解决,搞坏一些事情,第二天再去纠正……“家里的每个成员每天都在走同样的路,干同样的事,甚至在同一时间说着几乎同样的话”⒂,他们自身也在不断地画着圈儿。这些不制造任何价值,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毫无意义的反复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写荒诞家庭的荒诞故事,但骨子里却恰恰是揭示了这个家庭注定要遭受百年孤独的原因:他们自我封闭,不团结,不关心他人,只是一味地沉迷于自己的事情和信念当中,对于家人和旁物漠不关心,只能以反复劳动来排遣孤独。从另一个意义层次来看,上校反复做小金鱼的劳动也可以理解为历史积累的财富被少数人占有,留给劳作的人的东西也只有重复的劳动,不是劳动没有价值,而是价值被掠夺。

作者通过一种现象来象征或隐喻某种现实,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感受,使作者的观念得到充分的表现。这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使用颇多的象征手法在魔幻现实主义中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在《百年孤独》中就有着相当多的体现。

首先,从书名——“百年孤独”来看,就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征意味,它象征着一个世纪的孤寂和与世隔绝,象征着拉丁美洲近百年的社会历史现实。这一百年是愚昧的、落后的,是贫穷的、被压

迫的,而导致愚昧和贫穷的根本原因恰恰就是封闭和孤独。所以,用“孤独”来作为拉美战后历史的象征意义是最贴切不过了。从全书的叙事手法来看,不断的循环、重复也象征着一百年的徒劳,一百年的虚幻、空白。

其次,从小说的具体内容来看。俏姑娘雷梅苔丝纯洁而美好,任何对她产生欲望或情感的人都会死于非命,“她总是赤身裸体在家里走来走去,因为她的天性抵制着一切常规习俗”,“她能看到一切事物外壳之外的本质”,⒃她原始而自然,最终抓着床单升天而离开了这个肮脏、龌龊的世界。在这里,她就是美的化身,与现实的污秽丑恶形成鲜明的对比。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有着狂热的对文明和科学的向往,他有着不竭的求知欲,为了科学甚至臵自己生命于不顾。他可以仅仅凭着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靠理论而推测出“地球是圆的,象一个橘子一样”,⒄也可以为了研制阳光武器而差点烧毁了房子。他不断地探索,竭力想替马贡多找到一条通向文明的道路,最终他悟出了永远无法摆脱的事实而陷入了纯意识状态,人们认为他疯了。也许我们会觉得他有着唐〃吉诃德似的荒唐与可笑,但是他又恰恰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类不断求知、求新的真实再现。人类的初期,是茫然而无知的,他们渴望认识世界,渴望进步和文明,无数人类的祖辈们为了历史的进

步而不惜冒任何风险,就如同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一样,疯狂而执着,顽强而坚定。他的步伐是艰难的,也是矛盾的,象征了人类在认识自我,征服自然过程中的惶惑与艰辛。他的精神气质是人类某一精神气质的高度概括,具有一种普遍的现实意义。另外,《百年孤独》中还有着关于失眠症的描写。由雷蓓卡带来的失眠症影响了布恩地亚一家,后泛及整个马贡多。人们几十个小时不睡觉也不会觉得疲倦。由失眠症伴之而来的是健忘症,人们渐渐地忘掉了一切事物的名称和用途,以致于后来他们只得用给物品贴上标签的方法来记住该物品的名称及功能。这段关于失眠症、健忘症的描写显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作者荒诞夸张的手法和魔幻的表现,它还蕴涵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里曾这样说过:“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⒅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历史悲剧的重演。在这里,作者借对健忘症的想象和描写,旨在告诫人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正在被世人所遗忘,在过去百年里拉丁美洲所遭受的种种屈辱和苦难不能够再次忘记,只有牢记历史,吸取经验教训,民族才能振新,才会有未来。家族第七代长猪尾巴的婴儿被蚂蚁吃掉,寓意着一种畸形、落后、愚昧的事物的最终消亡。在小说的结

尾,马贡多将被飓风吹走,作者宣称:“这手稿上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⒆象征着拉丁美洲要走出孤独、封闭、停滞不前的圆圈,开始崭新的、团结的生活。

此外,小说还用颜色来作了象征。就如同我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视黑色为不吉利一样,印地安民族传统却把黄色视为凶兆。在《百年孤独》中,黄色被用来作为了腐败、没落、死亡以及一切灾祸的象征。墨尔基阿德斯被淹死死前“假牙上已长出开有黄花的水生小植物”⒇;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死时,天下起了黄花雨,“镇上下了整整一夜,小黄花盖满了屋顶,堵住了门口,闷死了睡在露天的动物……”(21);马乌里肖〃巴比洛尼亚,梅梅的男友,他的身边总是飞满了黄蝴蝶,梅梅在看到他之前总能先看到很多的黄色的蝴蝶,结果马乌里肖〃巴比洛尼亚被子弹打穿了脊梁骨,后半辈子一直蜷缩在床上,孤独地度过了一生;黄色的香蕉也正是马贡多衰亡的象征,美国人在马贡多成立了香蕉公司,马贡多沦为了被剥削、被压迫的殖民地;还有香蕉公司的黄色的火车头,黄玫瑰等等,黄色几乎无处不在,它一直贯穿小说始终,不断地、频繁地暗示着马贡多这百年历史的不幸和布恩地亚家族命定的悲剧。

夸张和荒诞是文学创作中常常采用的技法,魔幻现实主义也常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借助想象,抓住事物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强调,甚至达到荒诞离奇,令人难以臵信的地步。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对科学有着一种臵生死于不顾的狂热,他还能预感有事情将要发生;煮沸的汤锅放在桌上,竟会应了一个三岁小孩的话而移动到桌边打翻在地上;阿玛兰塔的小摇篮不胫而走,在屋子里兜了一圈又回到原地;庇拉〃特内拉可以从扑克中得知马上将要发生的事情;失眠症引发了健忘症,人们先是忘掉了过去的事,后来连物品的名称也忘了,甚至还乱认爸爸妈妈;霍塞〃阿卡迪奥被枪杀后,鲜血流过几条街给他母亲报信;牛奶久煮不开,揭开一看里面全都是蛆虫;佩特拉〃科特的情欲可以使六畜兴旺,加快牲畜的繁殖,“让她骑马在牧场里溜一圈,就足以让所有打上她家烙印的动物都无可挽救地陷于疯狂繁殖的灾难中”(22);梅梅从学校带回四个修女和六十八个同班小姑娘,弄得菲兰达不得不买回七十二个便盆;大雨季节“空气是那么潮湿,甚至鱼儿也完全可以从门里进来,从窗子里出去,在房间的空气中畅游”(23);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接着又是十年大旱;圣塔索菲娅“失手摔了一只瓢,可瓢里的小扁豆和谷子在地下排成了正规的几何图形,都是海星形状”(24);乌苏拉死的那天镇上的鸟儿象得了瘟疫一样一群群死去;姑母同侄子乱伦,生下

的长有猪尾巴的男婴被一群蚂蚁活活吃掉;马贡多被一阵飓风刮走……作者通过荒诞夸张的描写将这一系列光怪陆离的景象同马贡多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并用一种“无所畏惧的语调,一种遇到任何情况,哪怕天塌下来也不改变的冷静态度”(25)将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件混杂入了马贡多最平常不过的现实中,他将拉美大陆的魔幻现实揉以现代派技法去铺陈描述,让人们浮游于荒诞的境遇之中却又觉得似曾相识,真实可信。而事实上,这一切的看似非现实的东西恰恰正是拉丁美洲的现实,小说作者只是借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将拉美人的意识形态、信仰融入了其中。正如卡彭铁尔所说:“魔幻现实主义忠实地表现了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这一神奇现实既非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更非作者凭空想象,而是迷离恍惚的意识形态,是信仰,是拉丁美洲人的信仰对客观现实的突变、启明或夸张。”(26)

在《百年孤独》中,神奇事件比比皆是,充满了小说每个角落,其中不乏对神话和传说的模拟。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本大陆独特的现实和人民的审美习惯为基础,又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将人们所熟知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融入拉美大陆的现实生活中去。使作品的形象令读者感到既陌生又熟悉,产生一种似

曾相识的新颖感,从而进一步激活读者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之完全融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小说中的神话对照。

从《百年孤独》的整体结构设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它极似于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而事实上,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所列读物占首位的即为《俄狄浦斯王》,很显然,作者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其影响。《俄》是神话故事中命运悲剧的代表作,而《百》则是一部家族的悲剧史,两部作品都极深地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书种人物无论如何努力,如何逃避,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注定的命运。两部作品都采用了以预言的方式来揭示和叙述人物的宿命,而全书则是一个书中人物被预言纠缠、逃亡、最终破译预言的过程。俄狄浦斯为逃避杀父娶母的预言而离家,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乌苏拉因惧怕生出长猪尾巴的后代而极力防范,但是最终他们仍应验了预言,只是布恩地亚家族的抗争过程要漫长得多而已。

古印地安传说认为生活与死没有绝对界限,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生命可以在残废中延伸。亡灵也有情感,也有听、说、忆、思的能力。被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一枪刺死的邻居普罗登肖〃阿基拉尔死后总是在布恩地亚家里或气急败坏地找水擦洗伤口,或神

情忧郁地在雨中徘徊,而且死后的他伤口依然在不停地往外冒着血,死人还能够“活着”;死人也需要朋友,也会问路找人,普罗登肖因奈不住孤独,迫切地想念起了自己的仇人,“他找了很久,他向里奥阿查的死者们打听过,向来自乌帕尔山谷的死者们打听过”(27),最终根据墨尔基阿德斯在地图上画的小点找到了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死人也会衰老,死人也可以和活着的人交谈,墨尔基阿德斯几次重生,死后还常常回到实验室指导奥雷良诺破解羊皮书,普罗登肖死后多年又老得“白发苍苍、动作颤巍巍”(28),还和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一直谈到天亮等等。在马贡多,活人与亡魂的交往非常自然,就仿佛他们依旧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并且共同经历着生、老、病、死。这种古老的印地安生死观无疑还带着原始的荒蛮和愚昧,但这一文化传统在此处的借用还旨在揭示一个事实,即马贡多人闭塞、落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

《百年孤独》还明显受到了《圣经》的影响。从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带领众人长途跋涉来到马贡多的行动中,我们不难想到《出埃及记》里摩西率领众犹太人寻找安身之地的情节。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杀死邻居普罗登肖〃阿基拉尔而被迫逃离故乡的这段故事显然隐含着《圣经》中“该隐杀弟”的故事,耶和华对该隐的惩罚是:你必定流落他乡。因此,才有了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

亚为躲避亡魂的纠缠而远离家乡建立了马贡多。同样,那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的大雨也可以看作是从《创世纪》中那场下了四十多天以惩罚人类而使诺亚方舟闻名于世的大雨移植过去的。《圣经》中有着长达17卷的先知书,即其预言部分,《百年孤独》里也同样有着这样的先知书,即墨尔基阿德斯所写的羊皮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以及马贡多的结局。

此外,《百年孤独》中还有着许多东、西方神话的影子。比如,作者在讲布恩地亚父子去看冰块时写道:“那里有一个浑身长毛、剃了光头的巨人,他鼻子上穿着一个铜环,脚踝上拴着一条沉重的铁链,正守护着一只海盗箱。巨人一打开箱子,里面就冒出一股寒气。”

(29)这里就是引用的阿拉伯神话。阿玛兰塔不停地织着裹尸布,白天织,晚上拆,这又是对《奥德修记》中奥德修斯的妻子拒绝求婚者行动的模仿。吉普赛人带来的飞毯,人们坐着它可以在村子上空盘旋;俏姑娘雷梅苔丝抓着床单上了天,无疑是源于《天方夜谭》中关于飞毯的古老传说。

作者巧妙地对神话和传说进行了模拟,将人们所熟知的故事通俗化,把读者很自然地引入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使小说的故事更加神奇,魔幻色彩更为浓重。精妙之处比比皆是,使读者仿佛臵身于浩瀚的人类历史文化长廊,在众多似曾相识的细节中感受着一

个全新的整体。同时,作者巧妙的通俗化手法也使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单纯是神话、传说的借用和模拟,还是拉美那原始、荒蛮时代人们无知闭塞的真实写照。

在以博大而浩瀚的拉美混血文化为底蕴的基石上,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加西亚〃马尔克斯用《百年孤独》再现了拉丁美洲战后百年的现实,从中思考着民族的命运,也思考着全人类的命运。他以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将拉美人的意识、信仰融入了现实,并以精湛的艺术技巧使之自然而然地同现实世界发生了联系,一方面作为映照现实的镜子,另一方面却成为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阶梯。这也正是其独特艺术魅力的根源所在。

注释:

⑴《致康拉德·施密特》恩格斯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1971 第490页。

⑵《瑞典文学院宣布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转引自《百部文学名著导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第509页。

⑶、⑷《〈百年孤独〉译后记》高长荣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4 。

⑸、⑹、⑺、⑼、⑾、⑿、⒀、⒁、⒂、⒃、⒄、⒆、⒇、(21)、(22)、(23)、(24)、(27)、(28)、(29)《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分别第8、1、171、384、171、183、209、367、233、186、4、385、63、131、179、296、321、69、69、16页。

⑻《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中的时间》[阿根廷]张玫珊转引自《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第459页。

⑽、⒅《番石榴飘香四章》转引自《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第488页。

(25)《影响和写作》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朱景冬译转引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毛信德/朱隽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第272页。

(26)《〈这个世界的王国〉前言》阿莱霍·卡彭铁尔转引自《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内容摘要: 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更加肆意疯狂.他们通过经济的掠夺,使我国的封建经济制度受到严重的破坏解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操纵与控制.致使我国逐步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日趋崩溃,失去了对文学艺术的控制,近代再没有皇家出面组织美术活动.然而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并不麻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百余年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进行反抗斗争.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取得了不断的胜利.在孙中山领导的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资产阶级新民主革命给美术带了新生机,是过去为封建社会及其统治阶级服务的美术,改变成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中国革命促使美术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近代中国画虽然受到压制和排斥,但是在广泛吸收、借鉴传统中国画及多方面艺术影响的同时,它依然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有生命的发展着。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山水画花鸟画近现代中国画海派吴昌硕齐白石 正文: 在中国古代称绘画或为丹青或为水墨。自从西洋画大量传入后,才对应出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名称“中国画”。受外来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坛传统绘画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发生了变化,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在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提出反对封建政治纲领的同时,对于文化艺术也很重视。一方面取缔、改造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雕塑、绘画、打倒“圣人”孔丘的偶像,反对描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及仙佛鬼怪的人物画。另一方面,重视民间美术的宣传作用和组织管理,设有专业的机构,将民间画工、画师以及手工艺人组织起来,进行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石刻等制作。现存太平天国的美术作品尤以壁画为多,浙江绍兴、金华、安徽绩溪、江苏苏州、江宁、宜兴和南京等地有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较多表现的是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伴随着历史的推演,中国近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又也要求中国画适应新的审美需要,在文化知识界展开了对传统绘画的分析批判。 传统的中国画充分表露画家对当代生活的兴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肖像画得到了重视,提出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事实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反映,也从而使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发展。花鸟画的发展要晚于山水画。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的玄思想盛行以及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在这一时期并未出现独立的山水作品,只是山水多作人物的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较为古拙。由于题材表现技巧的不断丰富,渐渐的使山水画不但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而且形成风格炯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了金碧山水一派;而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王维以诗人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致,创“泼墨”之法;张璪的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一个侧面道出一个艺术家对山水画的创作的追求与理解,等等。在盛唐之时,山水画启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浅析《百年孤独》与典型人物形象

浅析《百年孤独》与典型人物形象 一、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孤独仿佛是永恒的主题。他笔耕不辍,一直在努力地提醒人们,孤独是一种默默凌迟在人们皮肤上的体验,是一种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寻常的现实。“这一现实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每时每刻都决定着我们每天发生的不可胜数的死亡。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 [1] 但孤独究竟为何物,马尔克斯通过笔尖把释义隐藏在了他的书籍中,需要读者不断揣摩。其实,是否能够猜对马尔克斯的真意并非重点,个人认为他写作的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关注自身以及别人孤独的命运。 在高三时,我曾花一彻夜时间把《百年孤独》从头通读到了末尾,并整理出了一幅密集的人物家族图谱。寒冬腊月,我坚持阅读完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受——作者在带领着我浏览一篇斑斓壮阔的历史,马孔多的阁楼庭院只是缩影。马尔克斯既是领路人,也是叙述者,可他说得轻描淡写,语调落拓又显得有些急促,不甚清晰的语句在一闪而过的瞬间留下大片空白给我自己去探索。我只能紧紧跟着他前进的脚步,忘记了停下,忘记了离开。再抬头,东方已泛白。故事结束了,心中似乎还回荡着自己,在故事里走过一遭的脚步声。 在我的理解中,孤独是纠缠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咒语,每一个成员自出生开始就被孤独缠绕、束缚。作者没有明说施下咒语的是什么,在他的作品中把很多都归结于了命运——不可阻挡、无可反驳的命运。“我们的行为是受一个至高无上的意志支配的。无论是竭尽全力地抗争……我们都没法抗拒这个至高无上的旨意。”(出自《枯枝败叶》)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无休止地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挣扎。讽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无法逃脱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高傲姿态。“一个家族的孤独在此被进一步表现为现代人共有的巨大困惑:‘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而且,历史越是发展,文明越是进步,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国家强盛,社会安定,民族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国际交往频繁。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陶瓷、染织、刺绣、铜镜、金银器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唐代的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活泼、品种多样的风格特点。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 期。 唐代作为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的绚丽辉煌的时代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陶瓷:唐代早期的制瓷业仍处在恢复阶段。进入中期以后,制瓷技术进步,瓷器质量提高,窑址林立,规模宏大。唐代这一时期的青瓷胎质细腻、釉层匀净﹑色泽温润,纹饰偏重造型﹑处理简练,装饰技法以划花为主,也有少量印花﹑刻花和镂雕。唐代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时期,制瓷技术高度发展,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

美。唐代白瓷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白瓷釉色匀净,器形雍容饱满,胎体厚实细洁,瓷质坚硬。与越窑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唐代创造或发展了一些彩瓷,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为以后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唐三彩,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是一朵奇异的陶艺之花。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2)染织: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商业﹑手工业昌盛,贵族生活奢侈注重享乐,服饰竞求华贵,这些都促进了纺织工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印染技术的进步。唐代染织工艺有蜡缬,绞缬,夹缬,碱印,拓印等印染方法。 (3)刺绣:唐代刺绣在前代的基础之上流行更广,制作工艺也有发展和创新,绣品做工精巧、色彩华丽,用途也更加广泛。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也有所发展和创新,除保留了传统的辫绣外,又创造出直针、缠针、套针、戗针、贴绢、锁绣、堆绫和缀珠等针法。戗针绣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绣品纹饰主要为花鸟,也有性格温驯的动物纹饰。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发表时间:2012-07-17T10:51:57.70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孟庆杰 [导读]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孟庆杰(长垣县实验中学,河南新乡 453400 )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多种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相对西洋画来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一、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往往不像西洋画一样讲究以形写形、比例匀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外物的肖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而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景观,在观察认识当中,也不自觉地与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在艺术手法和艺术分科上,中国画有其独特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则是相对“工笔”而言,是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三、中国画在构图、透视方法、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 ”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阈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淡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淡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 ”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对传统的中国画而言。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内容和形式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艺术特色

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从文体的角度说的,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相对而言。 特点是:语言凝练、常用象征、充满想象、篇幅较短、分行排列、具有抒情性(抒情诗,即使是叙事诗也讲究抒情。) 语言特点:高度凝练,押韵,朗朗上口,常用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古诗要求更为严格,比如讲究平仄、对仗等。 艺术特色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中文名: 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 雄浑、旷达、豪放等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 结构形式: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先总后分等 修辞手法: 对偶 比喻 拟人等 写作技巧: 赋比兴、衬托、对比等 目录 基本信息 1、表达方式: 2、结构形式: 3、修辞手法: 4、写作技巧: 5、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 详细解释 展开 基本信息 1、表达方式: 2、结构形式: 3、修辞手法: 4、写作技巧: 5、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 详细解释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

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研究_李威

第33卷第4期湖北科技学院学报Vol.33,No.4 2013年4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r.2013文章编号:2095-4654(2013)04-0057-03 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研究* 李威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摘要:莫言成为了首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作家。莫言的作品在中国变得炙手可热。诸多文章和专著之前也详细地讨论过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文首先分析了莫言作品中通过描述魔幻现实主义中所展现出来的“真世界”,其次讨论了莫言在魔幻现实主义中的主观色彩,并对此开展了详细分析。文章还详细地论述了莫言作品中的魔幻故事情节。这些情节大多数都是奇幻,文章就魔幻情节风格的作用做出了特别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瑞典文学院在2012年10月11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颁奖理由是因为莫言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创造出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莫言对农村生活描写的时候,运用了“屎尿横飞”般残忍而绸子般华丽的语言来进行。比如在他的作品《红高粱》中,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艳丽、血红,并且充满血腥的气息;在《酒国》中,给人们展示出较浓的浪漫色彩。同时,莫言创作出来的《丰乳肥臀》,受到大家广泛的争议,以及创作的《檀香刑》这样有着魔幻色彩的作品,受到大家的欢迎。在莫言的具体作品中,读者领略到了莫言式的语言,是一种激情澎湃的感情倾诉,想象力极为丰富以及富有穿通力的语言。莫言的这种语言风格得以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真”、主观以及魔幻风格的作用。 一、魔幻现实主义中的“真世界” 莫言笔下有不少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同以往的战争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中华民族来说,抗日战争是人们在寻求生存过程中最为惨痛的经历,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在中国文学创作史上,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比如说莫言的《红高粱》就是展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的具体生活场景。但是,在以往的抗日战争作品中,很多作品有着明显的套路,有着极其浓厚的政治性色彩,没有太多的个性,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共产党员或者革命英雄,这些人物都足智多谋,正直勇敢,是典型的英雄。并且作品主要是为了歌颂共产党或者共产主义的革命路线。在莫言看来,他描写的历史都是来自民间口述,人们总是歌颂那些有着较强意志力的人才,而这些人是没有特定的阶级观念,没有阶级斗争的。 莫言主要是从民间口述中书写历史,将那些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人进行了描写,这些特定的人是没有阶级观念的,是没有阶级斗争的,有的只是超凡的意志和体力。在莫言看来,历史上那些有名气的人,和普通人是差不多的,他们展现出来的英雄事迹是人们在不断的传授过程中添加而来的。所以,莫言写抗日并不是真正为了写抗日,将视角放到平民化上,将生命遇到虐待和摧残时候的悲壮暴烈的场面描写出来,将战火连天中最为感人的人性展示出来。 莫言在他的小说《红高粱》中,采用第一人称的笔法,通过“我”的视角来将作为土匪的爷爷的生活描绘出来。故事讲述了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的历史生活,这样的文学作品同以往的抗日战争题材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让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有着特定的亲近感,能够较好地进入作品意境。在作品中,爷爷领导的队伍平时与冷支队等团体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争斗,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各自的政治倾向。但是,当日本人来了之后,各个团体之间有彼此合作起来抗击侵略者这样的一种自发的、无序的抗战形式给人们展示出一种最为真实的感觉,最大程度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莫言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独特的风格,主要是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莫言曾经说到,要对拉美作家的思想境界和意识进行学习,同时要借鉴他们对艺术表现的方式方法。莫言认为,我们要对他们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要深入理解他们观察生活的方式,以及要学习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等等。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莫言在对这些形式进行借鉴的时候,同时在努力摆脱魔幻现实主义对他的影响。莫言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有意减轻魔幻因素,增强现实因素。比如从一些具体的服装上、行动上来看出是属于民间起义的队伍,比如抗日别动大队,可以从他们的服装、武器和作风上看出是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军队。甚至有些作品中直接利用历史上的名称,比如“日本人”、“红卫兵”等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名称。 *收稿日期:2012-12-19

论唐代艺术的特色

唐朝的美术气势宏伟、富丽堂皇、赋予想象,在技巧上也有不少的建树。另外在书法、工艺美术、建筑等各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唐朝时期完成的。总结唐代艺术的发展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建筑方面: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的《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中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其代表建筑为:永宁寺塔,广仁王庙,天台庵,南禅寺,佛光寺 (二)服饰方面: 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

浅谈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

浅谈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 摘要: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上体现为直接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现当代,经过对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和“85新潮”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思之后,艺术界出现的“新文人画”现象,实质上是对全盘西化和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拨,预示着艺术审美思想向传统文化回归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禅宗中国画艺术审美 一、禅宗思想对构建传统艺术审美的意义 中国封建理学与禅宗思想对待个体生命意义的自由意识,有着两种不同的学说。存天理灭人欲,天理高于一切,人欲不可违背是理学家回避“自由”问题的一贯主张。而禅宗思想却正视个体生命的不自由问题,认为人生的自由存在于不自由之中,解脱之道即在由迷而悟之中。“悟”是自由与不自由的界限,超越了这个界限人生就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即“涅檠”。禅宗精神就是超越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束缚,追求现实生活之外的空灵与思想自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而,禅宗有别于儒学的特殊思想魅力也就由此形成。 一方面,禅宗“众生平等”、“无凡圣”等否定权威的平民化思想倾向,受到广大寒士阶层的推崇。而另一方面,禅宗却不否定现存的社会秩序,只是强调个体生命存在的个人主义思想,具有非群体化、非政治化的倾向,是悲观哲学,是幻想破灭的产物,比较符合旧时代个人意识相当发达、对现存社会高度敏感的知识分子士大夫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心理感受。这些知识分子士大夫为寻求自救,找回个体的生命自由,希望通过“修持”在无自由的现有社会压迫下求得心理解脱和精神释放。 被理学思想规范着的封建士大夫,理性上无力也根本无心与封建秩序对抗。而主张不触动现有秩序的禅宗精神,正好符合士大夫的要求。禅宗的核心“悟“在形式和作用上与艺术审美最为接近。因此,士大夫尚保存的对自由的本能追求,都大量转入艺术审美方面,直接从艺术活动中来体会自由经验,使禅宗在封建时代,成为艺术家的哲学,较之儒学和道学也最富于艺术精神。 禅宗的出现直接带动了审美思想的发展,并且渗入到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对纯粹美的发现,对中国式的“气韵生动”的发现,以及对形成人与自然融合之艺术精神体系的重大影响。换句话说,即禅宗思想对中国绘画和重构艺术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 要准确的认识和有效地把握教学艺术风格,把握其特点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学艺术风格已经成为每个教师自觉追求的目标。构成教学艺术风格的诸因素的内容和制约条件都不同,根据个人特点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我们认为,基于对教学艺术风格本质的把握,即教学风格是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其主要特点应有三方面。 (一)独特性 独特性是教学风格的最基本特性,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是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自身的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际遇等,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教学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使许多教师在炉火纯青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自我性,因此即使在执教同一课本时,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来。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学艺术风格体现的更加明显,不同的教师在同一个操场上课,有时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方式却各不相同,同学们的反映也有教大差距。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艺术风格的不同。只有教学艺术风格显现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之势,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高峰。 (二)发展性 教学艺术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这并不是否定一个教学艺术风格而建立一个新的教学艺术风格。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作为一个系统,教学艺术风格不是封闭的,而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艺术风格,不断吸取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思维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和实现风格的转换,需要对各家教学特色进行潜心体验,广采博取、不断求索,才能与时代要求达到高度统一,这就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的发展前景。(三)稳定性 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基本形成以后,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这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教学艺术风格是某些特点的一贯表现呈稳定状态的标志。而这种稳定性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因为教学艺术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艺术追求上的固布自封、停滞不前,更不是没有创造性可言的单纯重复。这种稳定表现为教师教学思想的基本完善,教学方法的富有成效,以及教学个性的定型成熟。

浅谈唐宋美术特点

浅谈唐、宋、元的美术史 (李雪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3 2010441583) 【摘要】:唐、宋、元,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兼收并蓄、灿烂求备的时代。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历史流变已多有探讨,但将绘画发展纳入消费领域考察却鲜有人研究。事实上,绘画消费既是整个美术活动的目的和终点,又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和动机上的开端和起点。忽视绘画消费对绘画创作、风格演变、理论发展的决定作用,我们就难以解释一个时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变迁。本文即通过对唐代绘画的特点和影响的分析,从另一层面探讨唐代绘画发展的内因,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一封建社会的绘画有其发展的一般特点。首先,绘画的消涨起伏与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当绘画成熟至可传达人们的不同意思。 唐代始于吴道子,成于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之变”,其本质是由山水精神的追求转向山水意境的表现。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发挥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由精神而意境,不是垂直的历史线索的过渡,而是一个线索的分枝,是美学上的平行关系。山水画中意境问题的提出,是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侧重点的转变,是在美学上的完善。五代宋初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完善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并把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山水画在这一时期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被称为“百代标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画,在表现领域中将山水的物理和技巧结合起来,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话题,传统山水画对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关注经此而转向于技术层面——形式。“元四家”不仅完善了山水画的水墨技法,而且因为时代的特点,为山水画在审美范畴内增添了“逸”的概念。这种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审美时尚,虽然有审美之外的社会原因,但却因为这一契机在山水画意境的领域内创造了一个新的标准,后世则将此推为最高的准则。尽管文人画鄙薄技艺,但文人画在山水领域所提出的依附于“笔墨”的审美准则,却不能脱离一定技术的规范。绘画的形式与山水的程式,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所以在南北分宗时,人们对它的划分与解释,也是以技术的标准来树立南宗的美学规范。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南北分宗,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也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以新的技术标准和美学规范来疏导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状况,回归历史的传统,实际上已经表现了山水画的衰落。董其昌对现世的感叹,说明了其中的许多道理。明清两代在山水的精神和意境方面已无能为力,在宋元的峰巅面前人们只有景仰和赞叹。为了挽回历史的颓势,董其昌打出了“复古”的旗帜。在一个过于强调笔墨和程式的时尚中,画家们只有穷毕生的精力“血战宋元”,人们只有通过“临”、“仿”、“抚”、“摹”来标识自己的传统渊源,确立自己的艺术价值。“四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为山水画创造的最后的辉煌,最终消失在晚清的暮色中。20世纪的黎明,以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山水画也进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在“反传统”的呼声中,阵营瓦解,代表新旧两种势力的各方人物纷纷登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论战。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用自己的实践去塑造山水画现代风格的时候,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使画家对文化的关注转为对民族和自身生存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山水画面临新的时代,经受了生存的考验。“新山水画”在改革旧文化的现实要求中脱颖而出,承担了史无前例的社会责任——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新的审美要求。“新山水画”为传统山水画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傅抱石继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之后,再次提出了笔墨与时代的关系。进入本世纪的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浅谈宋代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继承与发扬 材料学院10级四班申艳微201000150163 大唐盛世百花齐放,经济文化高度发展,长安也成为世界经 济文化的中心,然而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千疮百孔,巍峨霸气的唐朝宫殿还是在无数人的哭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时宋代来临了,当浓墨重彩的繁华化为泡影,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对内的征服。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会自成一种风格,别具一番特色。再加上宋代皇帝尤其是宋徽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艺术见解,所以宋代的艺术很顺利的完成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宋代,政府组织建立了皇家画院。根据史书记载,宋徽宗曾亲自主持画院,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推崇与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当时两宋宫廷画院都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宫廷画师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追求形象的逼真,构图的提炼。总的说来,两宋宫廷绘画有一段时间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物极必反,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发展规律。当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时,宋代一些 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倡导文人画运动。 文人运动以苏轼为核心。他提出“士人画”这一概念,系统的阐释了文人画理论,提出要将文人画家与画工区别对待,积极鼓励文化积淀深厚的文人加入到绘画创作中来。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

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极力推崇王维的画作,“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另一方面,文人画理论很快得到了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的宋徽宗的赞赏,并有宋徽宗将其推展全国性的绘画规范。文人画的迅速、顺利的开展不能说不得益于宋代有一个皇帝画家——宋徽宗。据记载,为推展文人画运动,宋徽宗亲选宫廷画师的考试题目。由以往的看事物作画,求画作的逼真,改为以诗作画。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 让全国的学画、作画风气为之一变。从此画家开始追求人文精神的提高,人文关怀的培养。南宋被史学家成为南宋的继续,绘画上也不例外,文人画在南宋仍得到了较好的鼓励与发展。 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谈一下,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宋代绘画的突出特点。 宋代开始画家开始抽调画中的缤纷色彩,而进行以墨为主的创作。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一反面,放弃色彩,只保留最基本最经典的墨色,还原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人看到的是最自然的状态。这一点正是对中国文化中“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的继承。另一方面,没有外在缤纷色彩的渲染与修饰会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心,注重对内心的征服,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体现的是一种极强的人文关怀。这正是文人画运动的必然产物。另外,这一点与中国画中大片的留白一起,实现了中国画家追求的永恒。没有色彩涂抹、占据,仅用计白当黑凝练的笔法将对象的轮廓作于画上,永远不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特征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特征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的思想特征:一、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二、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四、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一、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二、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三、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浪漫主义画派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

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在视觉艺术和文学上,“浪漫主义”代表的通常是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的期间。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学的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还将他们的作品根基于超自然/神秘学和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此深深着迷。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见于德国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1925年发表的一本论后现代绘画的著作《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主义、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后经西班牙的《西方》杂志社翻译转载,才进入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在拉丁美洲第一个引进这一术语的是委内瑞拉著名作家彼特里。他在1948年出版的论著《委内瑞那的文学与人》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在故事情节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并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东西,就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神秘的看法。对现实抑或是一种富有诗意的猜测,抑或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否定,在没有找到更确切的表达方式之前,姑且可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一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与神奇现实主义同出一源,因此,卡彭铁尔可以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创始人。1949年,卡彭铁尔发表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他自己称这部作品就是"神奇现实"。在此之前,阿斯图里亚斯也发表过两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危地马拉传说》(1930)和《总统先生》(1946),他的小说《玉米人》更是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1955年,墨西哥作家鲁尔福发表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标志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成熟。1967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发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将魔幻现实主义推向高潮,使该流派风靡一时。1974年和1975年卡彭铁尔和马尔克斯又分别发表了著名小说《方法的根源》和《家长的没落》。总之,魔幻现实主义始于20世纪30、40年代,成熟于50年代,60、70年代达到高潮,到了80年代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势头有所衰退,但其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上对当代拉丁美洲文学、乃至于世界文学的影响却仍经久不衰。 魔幻现实主义究竟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而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就在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内涵的模棱两可。安赫尔·弗洛雷说,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与幻想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界定虽然抓住了魔幻现实主义两方面的主要特征,但似乎过于简单。路易斯·莱阿尔说:"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并不是去虚构一系列的人物或者虚幻的世界,而是要发现存在于人与人、人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神秘关系。具有神秘色彩的现实的客观存在,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泉。"这一论断显然强调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因素,现实就是魔幻,神奇就是现实。对神奇现实的如实描写就是现实主义的真实再现。而安徒生·因贝特则说:"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小说中的人物、事物和事件本来是可以认识的,合理的,但是为了使读者产生怪诞的感觉,作者便故意写得不可认识,不合情理,不肯给以合理的解释,象魔术师那样变动了它们的本来面貌。"这里突出的便是魔幻现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范晔译本)目录与人物谱系疏-推荐下载

《百年孤独》目录与人物谱系疏 【版本信息】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范晔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1年。 【目录】 1、梅尔基亚德斯……p1 2、马孔多/阿尔卡蒂奥(庇拉尔·特尔内拉)……p17 3、丽贝卡/里正(失忆症)……p33 4、克雷斯皮/蕾梅黛丝……p52 5、尼卡诺尔神甫/何塞·阿尔卡蒂奥……p71 6、乌尔苏拉……p92 7、奥雷里亚诺上校……p108 8、蒙达卡将军/阿尔卡蒂奥·何塞……p1269、马尔克斯上校……p14310、佩特娜?科特斯……p16111、费尔兰达?特里斯特……p16112、美人儿蕾梅黛丝……p19813、阿玛兰妲……p21614、梅梅……p235 15、阿尔卡蒂奥第二……p255 16、奥雷里亚诺第二(四年多的大雨)……p27317、乌尔苏拉逝世……p289 18、奥雷里亚诺(六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五代)……p30719、阿玛兰妲?乌尔苏拉……p32520、百年孤独的家族……p344 【说明】 译名主要采用范晔版本,附上原文名。名字前的数字编码,一般为2-3位,如只有一个数位则表示非该家族成员,仅表示该人物时代与布恩迪亚家族所属对应时期。各数位含义分别是:1-家族代数,2-长幼,3-配偶或情人。 如:3.1.1【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Santa Sof ía de la Piedad 表示“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是布恩地亚家族第三代人物,长子3.1【阿尔卡蒂奥】Arcadio 的妻子。 P.S.【何】为Jos é【何塞】的简写,【阿】为Arcadio 【阿尔卡蒂奥】的简写 1【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 1.1【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Jos é Arcadio Buend ía 家族族长,马孔多创建者,固执己见,对科学和神秘有浓厚兴趣,后被缚于栗子树下。 1.1.1【乌尔苏拉】úrsula Iguar án 1.1何?阿?布恩迪亚之妻,120岁后去世,家族中最智慧的人,以坚强的意志和努力维持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延续。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油画是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1.现实主义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也称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上讲是写实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具体技法上讲是要求写实的,是写实主义而不是抽象主义。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家、艺术家就提出过无边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2.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达·芬奇发扬了古希腊艺术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提高和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和发展了绘画技法。这一位以发明家自居的天才,十分尊重客观实际,认为"自然是一切大师的最高的指导者";他无视一切恶意的诽谤,反对依赖前人和模仿前人,认为因袭成规是使艺术衰颓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对待宗教的题材,他也不被中世纪以来的成规所束缚,不把神当作没有人性的怪物,不把艺术的造形当成某种教义的符号。他反复地观察、研究了现实的人,并辛勤地探求着与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因而创造了真实的艺术的形象,改变了中世纪以来那种垂死的公式主义的创作作风。他的著名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就是使惯用的宗教题材获得了崭新面貌的典型例子,同时也就是使思想、感情与形象取得无间的统一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典范。 3. 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之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