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案

小学三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案
小学三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案

教学设计:

1、提出问题:水是一种具有什么性质的物质?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具有这种性质?

2、组织活动:让学生通过看、摸、摇、听、闻多种感觉的尝试,对水形成多面的感性认识。

3、实验证明:通过猜一猜活动,引领学生借助媒介,依据已有经验,加深对水特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注:塑料袋也可用小瓶代替)

2、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1瓶牛奶、网状图记录纸1张。

3、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3、讨论交流。

活动三:给物质分类运用学到的知识试着给物质分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在老师的描述中说出这是哪一种东西。

2、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

(评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知识?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并填写网状图。师介绍水的网状图及填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

的意识。

(评析: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填写网状图,即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亲历已有认知的回顾,加深对水的认识。)(三)、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讨论方法。老师板书:看、摸、摇、听、闻

(评析: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对三年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3、生实践活动,填写记录单。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评析:出示一些物质让学生猜测,再通过看、摸、摇、听、闻的方法去验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实验方法的欲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四)、板书设计:

形状: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特点:无色无味透明

用处:洗脸做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