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

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
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商品的社会属性

B、商品的自然属性

C、商品价值的表现

形式D、商品的本质因素

2.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怎样,其物质内容都是()

A、价值

B、货币

C、使用价值

D、自然资源

3.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

A、价值的比例关系

B、劳动的比例关系

C、使用价值的比例

D、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4.属于商品的是()

A、阳光和空气

B、工人生产出来的彩电

C、农民种出来的粮食

D、商店里出手的皮鞋

5.抽象劳动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资本家和雇佣者之间的关系

C、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D、商品生产中之间的经济关系

6.劳动的二重性是()

A、现有具体劳动,后有抽象劳动

B、现有抽象劳动,后有具体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

7.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意思是()

A、在同一时间里,复杂劳动耗费的体力更多

B、在同一商品里,复杂劳动耗费的时间更多

C、在同一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更多

D、在同一商品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更多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9.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通过市场实现商品交换

D、简单劳动转化为复杂劳动10.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1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价格和价值相一致

C、价格和价值相背离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是()

A、对人们有用的物品

B、人们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

需要的产品

D、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

E、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是()

A、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B、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C、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D、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E、比自然经济优越和进步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社会分工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C、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E、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4、商品的使用价值()

A、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性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商品的本质属性

5、商品价值是()

A、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中共同的同质的东西

C、商品的社会属性

D、商品的本质属性

E、交换价值的基础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式()

A、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C、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抽象劳动反应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

E、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统一的

7、商品的价值量()

A、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B、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C、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与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8、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来说()

A、商品的价值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

B、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

C、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D、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

E、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9、商品价格水平上涨了,可能是()

A、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了

B、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

C、货币流

通速度加快了

D、待售商品减少了

E、待售商品增加了

10、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范围有()

A、租金

B、利息

C、工资

D、赊欠账款

E、先款交易和实物交易

11、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

A、供不应求时,价格降到价值以下

B、供不应求时,价格涨到价值以上

C、供过于求时,价格降到价值以下

D、供过于求时,价格涨到价值以上

E、供求引起价格波动,但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A、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产物

B、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C、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D、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E、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深圳大学431金融学综合2018考研大纲

以下考试大纲内容是根据往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提供的考试指导意见编写,如教指委下达2018年新的考试指导意见,我校将在此处更新以下内容,请考生关注。 一、考试性质 《金融学综合》是2018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⑵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不含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⑶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金融学部分60%,公司财务部分40%。 金融学题型:简述题60分(5小题,每题12分),论述题30分(1题,30分) 公司财务题型:简述题30分(2小题,每题15分),计算题30分(2小题,每题15分)四、参考书目 《金融学》第五版曹龙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 《公司理财》(精要版)原书第十版机械工业出版社Ross编谭跃周卉丰丹译 备注:考生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自行选择参考书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金融学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二、利息和利率 ●利息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外汇与汇率 ●外汇 ●汇率与汇率制度 ●币值、利率与汇率 ●汇率决定理论 四、金融市场与机构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衍生工具市场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五、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第章习题解答精编

大学物理学 习题答案 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 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 (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 (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 变? (5) r ?v 和r ?v 有区别吗?v ?v 和v ?v 有区别吗?0dv dt =v 和0d v dt =v 各代表什么运动? (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 r = dr v dt =及22d r a dt =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及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 (7)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 的? (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 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 (9)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 (10)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11)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汇总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政治经济学习题库(精心整理)

政治经济学 一、单选题 1. (2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 生产的相对过剩 B. 通货膨胀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 通货紧缩 答案 C 2. (2分)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 价值决定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 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 D.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案 D 3. (2分)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和最基本的关系是 A. 阶级关系 B. 商品交换关系 C. 金钱关系 D. 竞争关系 答案 B 4. (2分)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 物质生产部门 B. 非物质生产部门 C. 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 社会总产品 答案 D 5. (2分)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A. 价值 B. 使用价值 C. 货币 D. 交换价值 答案 B 6. (2分)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 A. 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 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D.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答案 C 7. (2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 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 B. 是先后不同的两种劳动 C. 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D. 是既有差别又有矛盾的两种劳动 答案 C 8. (2分)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 D 9. (2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 A. 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B. 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C. 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D. 可以起蓄水池作用 答案 C 10. (2分)计件工资是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答案 A 11. (2分)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A. 是由工人创造的 B. 是由资本家积累的 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答案 A 12. (2分)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A. 商品资本 B. 货币资本 C. 生产资本 D. 银行资本 答案 C 13.

深圳大学 金融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与编号金融数学(The Mathematics of Finance) 适用专业应用数学 先修课程概率、统计 教学方式讲授

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学、金融、计算机以及全球经济呈现融合趋势,货币市场中,诸如期权、互换、交叉货币证券等复杂金融工具的交易非常普遍,鉴于金融界被大量丰富的数学工具和模型所困扰,运用金融数学的思想和模式对大量的市场交易活动进行分析、计算、预测就尤显重要。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要求读者能够掌握金融期货期权理论的具体运用,能对部分数量的金融产品交易的实例展开分析,并以这些方法为线索展开深入学习和分析研究。 三、教学内容 (可以提出各章节的教学目的或要求) 第1章导言(Introduction) §1.1 金融市场与数学 §1.2 股票及其衍生产品 §1.3 期货合约定价 §1.4 债券市场 §1.5 利率期货 §1.6 外汇 第2章二叉树、资产组合复制和套利 §2.1 衍生产品定价的三种方法 §2.2 博弈论方法 §2.3 资产组合复制 §2.4 概率方法 §2.5 风险 §2.6 多期二叉树和套利 第3章股票与期权的二叉树模型 §3.1 股票价格模型 §3.2 用二叉树模型进行看涨 §3.3 美式期权定价 §3.4 一类奇异期权——敲出期权的定价 §3.5 奇异期权——回望期权定价 §3.6 实证数据下二叉树模型分析 §3.7 N期二叉树模型的定价和对冲风险 第4章用表单计算股票和期权的价格二叉树 §4.1 表单的基本概念 §4.2 计算欧式期权二叉树 §4.3 计算美式期权价格二叉树 §4.4 计算障碍期权二叉树 §4.5 计算N期二叉树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东南大学数字通信试卷(附答案)

东南大学考试卷(A卷) 课程名称 数 字 通 信 考试学期 04-05-2得分 适用专业无线电工程系 考试形式闭 卷 考试时间长度120分钟共 页 Section A:True or False (15%) 1. 1.When the period is exactly 2m, the PN sequence is called a maximal-length-sequence or simply m-sequence. 2. 2.For a period of the maximal-length sequence,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a random binary wave. 3. 3.For slow-frequency hopping,symbol rate R s of MFSK signal is an integer multiple of the hop rate R h. That is, the carrier frequency will change or hop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one symbol. 4. 4.Frequency diversity can be done by choosing a frequency spacing equal to or less than the coherence bandwidth of the channel. 5. 5.The mutual information of a channel therefore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channel but also on the way in which the channel used. 6. 6.Shannon’s second theorem specifies the channel capacity C as a fundamental limit on the rate at which the transmission of reliable error-free messages can take place over a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 and how to construct a good code. 7.7.The syndrome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error pattern, but also on the transmitted code word. 8.8.Any pair of primitive polynomials of degree m whose corresponding shift registers generate m-sequences of period 2m-1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a Gold sequence. 9.9.Any source code satisfies the Kraft-McMillan inequality can be a prefix code. 10.10.Let a discrete memoryless source with an alphabet ? have entropy H? and produce symbols once every s T seconds. Let a discrete () memoryless channel have capacity and be used once every C c T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5、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 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 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 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A、劳动 B、资本 C、生产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 2、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前四章学练习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生产工具 D、劳动力 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 A、重商学派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 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 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 E、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力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 C、人们可以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可认识经济规律

深圳大学金融学考研模拟试题一

深圳大学金融学考研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2分) 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法则)是两种不同而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较高的通货会退出流通领域,而 较低的通货则会占据市场。 2.商业信用是之间,以等方式买卖 所提供的信用,其特点是行为和行为同时发生。 3.金融市场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是、、。 4.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5.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是:、、。 6.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一般是指:、、。 二、名词解释(第小题2.5分,共10分) 1.基准利率 2.资本市场 3.中间业务 4.基础货币 三、选择题(1-4题单项,每题1.5分;5-7题多项,每题2分,共12分) 1.当今世界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 B.金汇兑本位制 C.不兑现的货币制度 2.对通货膨胀进行补偿的利率是。 A.基准利率 B.官定利率 C.实际利率 D.名义利率 3.目前世界上约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体制是。 A.一元式 B.二元式 C.多元式 D.复合式 E.跨国式 F.准中央银行制度 4.公开市场业务是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业务。 A.投资银行 B.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 D.财政部 5.货币市场是指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它包括。 A.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B.长期存款市场 C.贴现市场 D.股票市场 E.中长期债券市场 F.短期存贷市场 6.间接融资工具主要有。 A.公司债券 B.银行承兑汇票 C.银行债券 D.可转让大额债券 E.股票 7.中央银行以手段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A.提高存款准备率 B.降低贴现率 C.在市场上销售债券 D.在市场上买进债券 E.降低存款准备率 F.提高贴现率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银行券实质上是银行开出的票据。( ) 2.各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实际利率。( ) 3.有价证券的市价与预期收益成反比,与市场利率成正比。( ) 4.证券交易所是公众均能进入从事证券公开交易的场所。( )

《大学物理学》(袁艳红主编)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9章 静电场 习 题 一 选择题 9-1 两个带有电量为2q 等量异号电荷,形状相同的金属小球A 和B 相互作用力为f ,它们之间的距离R 远大于小球本身的直径,现在用一个带有绝缘柄的原来不带电的相同的金属小球C 去和小球A 接触,再和B 接触,然后移去,则球A 和球B 之间的作用力变为[ ] (A) 4f (B) 8f (C) 38f (D) 16 f 答案:B 解析:经过碰撞后,球A 、B 带电量为2q ,根据库伦定律12204q q F r πε=,可知球A 、B 间的作用力变为 8 f 。 9-2关于电场强度定义式/F E =0q ,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 电场场强E 的大小与试验电荷0q 的大小成反比 (B) 对场中某点,试验电荷受力F 与0q 的比值不因0q 而变 (C) 试验电荷受力F 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E 的方向 (D) 若场中某点不放试验电荷0q ,则0=F ,从而0=E 答案:B 解析: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E 的大小与试验电荷无关,方向为试验电荷为正电荷时的受力方向。因而正确答案(B ) 9-3 如图9-3所示,任一闭合曲面S 内有一点电荷q ,O 为S 面上任一点,若将q 由闭合曲面内的P 点移到T 点,且 OP =OT ,那么[ ] (A)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B)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习题9-3图

(C)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D)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答案:D 解析:根据高斯定理,穿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正比于面内电荷量的代数和,曲面S 内电荷量没变,因而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电场强度大小与所有电荷有关,由点电荷电场强度大小的计算公式2 04q E r πε= ,移动电荷后,由于OP =OT , 即r 没有变化,q 没有变化,因而电场强度大小不变。因而正确答案(D ) 9-4 在边长为a 的正立方体中心有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则通过该立方体任一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 ] (A) q /ε0 (B) q /2ε0 (C) q /4ε0 (D) q /6ε0 答案:D 解析:根据电场的高斯定理,通过该立方体的电场强度通量为q /ε0,并且电荷位于正立方体中心,因此通过立方体六个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大小相等。因而通过该立方体任一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q /6ε0,答案(D ) 9-5 在静电场中,高斯定理告诉我们[ ] (A) 高斯面内不包围电荷,则面上各点E 的量值处处为零 (B) 高斯面上各点的E 只与面内电荷有关,但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 (C) 穿过高斯面的E 通量,仅与面内电荷有关,而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 (D) 穿过高斯面的E 通量为零,则面上各点的E 必为零 答案:C 解析:高斯定理表明通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正比于曲面内部电荷量的代数和,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电场强度E 为矢量,却与空间中所有电荷大小与分布均有关。故答案(C ) 9-6 两个均匀带电的同心球面,半径分别为R 1、R 2(R 1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17世纪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孟克列钦在他的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固定资本的周转和流运资本的周转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可变资本与年剩余价值量的比率。 5. 利息率是利息对借贷资本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社会生产价格超过个别生产价格,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农产品价值超出生产价格。 7.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9.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断起性两个条件。 1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它的现象

则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 15.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国家政权__和__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1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参与制,在政治上主要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其统治。 18.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19.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节国家货币调节、国家收入调节、 国家计划调节。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一无所有,二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二、单项选择题 1.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B) A.二者都是劳动对象 B.前者是劳动对象,后者是劳动资料 C.二者都是劳动资料 D.后者是劳动对象,前者是劳动资料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是(B) A.生产、运输、交换、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生产、运输、分配、消费 D.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3.在任何社会形态中,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A)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 C、生产工具 D、劳动力 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A、科学抽象法 B、唯物辩证法 C、定量分析法 D、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7、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是() A、批判资本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揭示经济规律 D、学习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 A、重商学派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 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 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

东南大学十套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

数据结构试卷(一) 三、计算题(每题 6 分,共24分) 1. 在如下数组A 中链接存储了一个线性表,表头指针为A [0].next ,试写出该线性表。 A 0 1 2 3 4 5 6 7 data 60 50 78 90 34 40 next 3 5 7 2 0 4 1 2. 请画出下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 3. 已知一个图的顶点集V 和边集E 分别为:V={1,2,3,4,5,6,7}; E={(1,2)3,(1,3)5,(1,4)8,(2,5)10,(2,3)6,(3,4)15, (3,5)12,(3,6)9,(4,6)4,(4,7)20,(5,6)18,(6,7)25}; 用克鲁斯卡尔算法得到最小生成树,试写出在最小生成树中依次得到的各条边。 4. 画出向小根堆中加入数据4, 2, 5, 8, 3时,每加入一个数据后堆的变化。 四、阅读算法(每题7分,共14分) 1. LinkList mynote(LinkList L) {//L 是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头指针 if(L&&L->next){ q=L ;L=L ->next ;p=L ; S1: while(p ->next) p=p ->next ; S2: p ->next=q ;q ->next=NULL ; } return L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语句S1的功能; (2)说明语句组S2的功能; (3)设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为(a 1,a 2, …,a n ),写出算法执行后的返回值所表示的线性表。 2. void ABC(BTNode * BT) { if BT { ABC (BT->left); ABC (BT->right); cout<data<<' '; } } 该算法的功能是: 五、算法填空(共8分) 二叉搜索树的查找——递归算法: bool Find(BTreeNode* BST,ElemType& item)

大学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下册)答案

物理学教程下册答案9-16 第九章 静 电 场 9-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 )中的( ) 题 9-1 图 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0 2εσ,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 9-2 下列说确的是( )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一定没有电荷 (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 (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 9-3 下列说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 (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 (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 (D) 电势在某一区域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必定为零 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 *9-4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 (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 (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 (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 题9-4 图 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 9-5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围不会超过±10-21e,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围也不会超过±10-21e,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 分析考虑到极限情况,假设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围为2×10-21e,中子电量为10-21e,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03 (14)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一、单项选择题 2、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B )。 A、社会文明水平 B、社会经济制度 C、市场发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3、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中,(D )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A、思维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本 D、社会基本矛盾 4、(A )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宗教与政治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5、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社会经济制度是(D)。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原始公社制度 6、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C )。 A、封建主不占有生产资料,也不占有生产者 B、封建主和生产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C、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但不完全占有生产者 D、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同时占有生产者 7、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B)。 A、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B、以青铜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C、以铁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D、以蒸汽机为主要生产工具 8、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D )。 A、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 B、电机的发明和利用 C、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 D、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9、为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A )。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市场经济 10、自然经济是建立在(B )基础上的。 A、社会分工 B、自然分工 C、国际分工 D、生产交换 11、(A )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A、社会分工 B、货币的产生 C、经济的发展 D、市场的统一 1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 A、社会分工 B、货币的产生 C、市场的统一性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3、商品经济作为多个社会形态共同存在的社会经济形式,经历了(C)两个发展阶段。 A、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 B、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 C、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14、市场经济中,(B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A、计划机制 B、市场机制 C、竞争机制 D、供给机制 15、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C)。 A、市场经济通过预先拟定计划分配资源,计划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分配资源 B、市场经济直接分配资源,计划经济间接地分配资源 C、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间接地分配资源,计划经济通过预先拟定计划直接分配资源 D、市场经济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直接分配资源,计划经济通过市场机制间接分配资源 16、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B )。

东南大学《工程矩阵理论》试卷09-10-A

一. (10%)求22×C 的子空间12,V V 的交空间12V V ∩及和空间12V V +的基和维数,其中,V x ∈?. 12,y ?????? |,|,C V x ???=∈??????x y x y x y y x ??=??????y C ??二. (10%)欧氏空间3[]R x 中的内积定义为:对3(),()[]x x R x ?ψ?∈, )1 1(),()()(x x ?ψ?<>∫x ?ψ=x dx 。令1α=,x β=,2x η=, (,)W L αβ=。求η在W 中的正投影,即求0W η∈,使得 0min W ξηηη∈ξ?=?. 三. (20%)在22×矩阵空间22C ×上定义线性变换f 如下:对任意矩阵22X C ×∈, ?,其中,a 为234a a a a ?()f X ??=?? X 的迹()tr X 。 1. 求f 在22C ×的基11122122,,,E E E E 下的矩阵M ; 2. 分别求f 的值域()R f 及核子空间()K f 的基及维数; 3. 求f 的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子空间的基; 4. 问:是否存在22C ×的基,使得f 在这组基下的矩阵为对角阵?为什么? 四. (10%)根据参数,a b 不同的值,讨论矩阵b ??的Jordan 标准形,并求矩阵100的秩。 1702001a A ???=????? ()A I ?五. (14%)假设矩阵. 101002101A ????=?????? 1. 求A 的广义逆矩阵A + ; 2. 求一个次数不超过2的多项式()f λ,使得()At f A Ae =. 六. (10%)假设f 是n 维酉空间V 上的线性变换,若对任意,V αβ∈,有())((),)(,f f αβα=β。 1. 证明:在V 的标准正交基下,f 的矩阵为Hermite 矩阵; 2. 证明:存在V 的一组标准正交基,使得f 的矩阵为对角阵。 七. (8%)假设s n ×矩阵A 的秩为r ,证明22F A A A ≤≤。

大学物理(第二版)下册答案-马文蔚剖析

物理学教程(二)下册 答案9—13 马文蔚 第九章 静 电 场 9-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 (B )中的( ) 题 9-1 图 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0 2εσ,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 (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 (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

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 9-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 (B )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 (C )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 (D )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 分析与解 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 ). *9-4 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 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 (A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 (B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 (C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 (D )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 题 9-4 图 分析与解 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 ). 9-5 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 -21 e ,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 -21e ,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 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 分析 考虑到极限情况, 假设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为2×10 -21 e ,中子电量为10-21 e ,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 解 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 ()e q 21max 10821-??+= 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 1108.2π46202ma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