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Ying Xu, FMU

介绍内容

教材顺序

一、药物的作用

二、药物的特异性作用机制

三、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机制

四、药物作用的量化关系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授课顺序

一、药物的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四、受体及作用受体的药物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自学)

一、药物的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兴奋excitation 抑制inhibition

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specificity

药理效应的选择性selectivity

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例:吗啡μ-R;阿托品M-R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吗啡镇痛等;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等因与果,不同,但一般通用

药理效应表现

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兴奋excitation 例:BP↑,肌张力↑

抑制inhibition 例:BP↓,肌张力↓引起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

例:基因疗法

2.药理效应类别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有利不利

两重性!

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1.副作用/副反应(side effect)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基因毒性(genotoxic effect )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

光敏反应(photosensitivity )

4.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6.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拓

副作用/副反应(side effect)

治疗剂量下,由于药物选择性低,药理效应广泛,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即副作用/副

反应。

例:吗啡

药物本身固有;一般不太严重;可预知;

难避免。吗啡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镇痛、镇静、致欣快,抑制呼吸、镇咳、缩瞳等

2、平滑肌

兴奋胃肠、胆道支气管平滑肌3、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

4、抑制免疫系统

毒性作用(toxic reaction)

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毒性作用

特点:

一般较严重;可预知;应当避免。

包括: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特殊毒性(基因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依赖性:躯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

副反应vs 毒性作用可预知可预知

预知性应该避免

难避免能否避免严重过大或蓄积毒性作用不严重治疗量副反应严重度剂量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

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的

异常免疫反应。

致敏物质?

与原药物效应无关

严重程度不一

剂量无关

预防?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

少数病人因遗传因素导致对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改变。

特异质反应

特别敏感;

例:先天性缺乏血浆胆碱酯酶琥珀胆碱肌瘫痪反应与常人不同。

例: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伯氨喹急性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拮抗药治疗可能有效

变态反应vs 特异质反应拮抗药治疗效果与固有药理效应关系

ADR 本质

严重程度与剂量关系

敏化过程

遗传异常免疫反应基本一致无关可能有效

无效成比例无关无有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原因?

例:巴比妥类

阿司匹林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拓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tion)。

例:普萘洛尔

预防?

后遗效应vs 停药反应?

小结不良反应治疗作用副作用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最小有效浓度

最小中毒浓度

C T

特异质反应

关于不良反应

严重程度不一

药源性疾病较严重、较难恢复的ADR 安全性评价研究内容

指导合理用药:表现、产生机制、防治

执业药师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A 1、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的肠液中,约可吸收 A、1% B、0.1% C、0.01% D、10% E、99% 2、某弱酸性药物pKa=4.4,其在胃液(pH=1.4)中的解离度约为 A、0.5 B、0.1 C、0.01 D、0.001 E、0.0001 3、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 A、6 B、5 C、7 D、8 E、9 4、弱酸性药物在pH=5的液体中有50%解离,其pKa值约为 A、2 B、3 C、4 D、5 E、6 5、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要消耗能量 B、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 C、有化学结构的特异性 D、只能顺浓度梯度转运 E、转运速度有饱和现象 6、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B、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C、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D、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转运速度无饱和现象 7、有关药物简单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 C、不受饱和限度的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 E、扩散速度与膜的性质、面积及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有关 8、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吞噬作用 E、孔道转运 9、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脂溶性 B、药物的解离度 C、体液的pH值 D、药酶的活性 E、药物与生物膜接触面的大小 10、药物的首过消除可能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 B、吸入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注射后 E、皮下给药后 11、不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A、肝肠循环 B、血浆蛋白结合率 C、膜通透性 D、体液pH值 E、特殊生理屏障 12、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组织亲和力 B、局部器官血流量 C、给药途径 D、生理屏障 E、药物的脂溶性 13、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器官的过程称 A、吸收 B、分布 C、贮存 D、再分布 E、排泄 14、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合成反应复习

第一章 卤化反应 一、烯丙型、苄基型化合物自由基卤化反应 卤化试剂:NBS 、卤素 溶剂:CCl4、氯仿、苯、石油醚或反应底物自身 二、芳香环上的亲电卤化反应 (一)卤素单质为卤化剂的亲电取代反应 (二)氢卤酸及其盐为卤化剂的卤化反应 (三)胺氮卤化剂为卤化剂的卤代反应(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N-溴代乙酰胺NBA ,N-氯代乙酰胺NCA ) (四)次卤酸及其衍生物的卤化剂的卤化反应 三、芳香烃卤甲基化反应(Blanc 反应 ) 卤甲基化试剂:甲醛-卤化氢、多聚甲醛-卤化氢、卤甲醚等。 质子酸:硫酸、磷酸、乙酸和Lewis acid 等均可催化反应。 四、不饱和烃与卤素的亲电加成反应 机理: 1桥金属离子历程 2碳正离子历程 OEt O NBS O Br Br CH 3Br hv / Br 2160 ~ 180o C Br Br 85%+Cl 23Cl +HCl MeO CONMe 2MeO CONMe 2Cl TBHP / HCl +MeO CONMe 2 50%35 : 65S H 3C S H 3C X X = Cl 94% Br 83%NXS / solvent 4H 3 CO H 3CO H 3CO Cl Cl t-BuOCl / (C 2H 5)3N-3HF 0o C / CH 2Cl 265%4% ++HCHO +HCl ZnCl 2 Cl

五.不饱和烃与卤化氢、氢卤酸的亲电加成 六、羰基化合物α-位卤化反应 卤化剂:X2、N-卤代酰胺、 次卤酸酯、硫酰卤 溶剂:CCl4, CHCl3, Et2O, AcOH 七、羟基的置换卤化反应 卤化剂:卤化氢、氢卤酸、卤化磷、含硫卤化物 (基本规律:1苄醇=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2HI>HBr>HCL>HF) 二章 硝化反应 直接硝化(电子云密度高的芳烃) HO Br HO 2+2Me H H Et Me H H Et Me H H Et Cl Cl Cl OAc Me H H Et AcO Cl + 52% 13% 33%LiCl 69% 8% 21%LiCl CH 3CH=CH 2CH 3CHBrCH 3CH 3CH 2CH 2Br 无过氧化物过氧化物Markovnikov 加成反Markovnikov 加成 O MeOOC HO Br 2O MeOOC HO Br ROH +HX RX +H 2O

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第二章课后翻译

第二章课后翻译 Preparation of cyclopropane 1,1- dicarboxylic acid环丙烷1,1-二甲酸的制备(1). To a 1-L solution of aqueous 50% sodium hydroxide(Note 1), mechanically stirred in a 2-L, three-necked flask, was added, at 25°C, 114.0 g (0.5 mol) of triethylbenzylammonium chloride(TEBA三乙基苄基氯化铵)(Note 2).1L的50%氢氧化钠加入到2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TEBA三乙基苄基氯化铵114.0g(0.5mol)在25℃机械搅拌。To this vigorously stirred suspension was added a mixture of 80.0 g (0.5 mol) of diethyl malonate and 141.0 g (0.75 mol) of 1,2-dibromoethane all at once.充分搅拌至混悬状,一次性加入丙二酸二乙酯80.0g(0.5mol)和1,2-二溴乙烷141.0个(0.75mol)的混合物。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vigorously stirred for 2 hr (Note 3).反应混合物强烈搅拌2小时。The contents of the flask were transferred to a 4-L Erlenmeyer flask by rinsing the flask with three 75-mL portions of water.把烧瓶中的物质转移到4L的锥形瓶中,并用75ml清水洗涤烧瓶三次。The mixture was magnetically stirred by dropwise addition of 1 L of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混合物在磁力搅拌下缓慢滴加浓盐酸。The temperature of the flask was maintained between 15 and 25°C during acidification. 在酸化过程中烧瓶内的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The aqueous layer was poured into a 4-L separatory funnel and extracted three times with 900 mL of ether.反应物的水层在4L的分液漏斗中用900ml乙醚分三次萃取。The aqueous layer was saturated with sodium chloride and extracted three times with 500 mL of ether.水层用氯化钠饱和,并且用500ml乙醚分三次萃取。The ether layers were combined, washed with 1 L of brine, dried (MgSO4), and decolorized with activated carbon.合并乙醚液,用浓盐水洗涤,干燥,用活性炭脱色。Removal of the solvent by rotary evaporation gave 55.2 g of a semisolid residue.用旋转蒸发器出去溶剂得55.2g的半固体。The residue was triturateed with 100 mL of benzene.残渣用100ml苯磨碎。Filtration of this mixture gave 43.1–47.9 g (66–73%) of 1 as white crystals, mp 137–140°C.过滤的混合物为43.1-47.9g(66–73%)白色晶体熔点137–140°C Preparation of mesitaldehyde (2,4,6- trimethyl benzaldehyde) 2,4,6-三甲基苯甲醛的制备 A solution of 72 g. (0.60 mole) of mesitylene in 375 ml. of dry methylene chloride is placed in a 1-l. three-necked flask equipped with a reflux condenser, a stirrer, and a dropping funnel. 72g (0.60mol)的1,3,5-三甲基苯和无水的二氯甲烷放入配有冷凝回流、搅拌和滴液漏斗装置的三口烧瓶中。The solution is cooled in an ice bath, and 190 g. (110 ml., 1.0 mole) of titanium tetrachloride is added over a period of 3 minutes. 在冰浴的条件下,在三分钟内滴加190g (110ml,1.0mol)的四氯化钛。While the solution is stirred and cooled, 57.5 g. (0.5 mole) of di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2 is added dropwise over a 25-minute period.之后再冰浴和搅拌下,在25分钟内滴加57.5g(0.5mol)滴加二氯甲基甲醚。The reaction begins (as indicated by evolution of hydrogen chloride) when the first drop of chloro ether is added. 当开始滴加氯代醚,则反应开始(有氯化氢放出)After the addition is complete, the mixture is stirred for 5 minutes in the ice bath, for 30 minutes without cooling, and for 15 minutes at 35°.在滴加完成后,混合物在冰浴下搅拌5分钟,移开冰浴反应30分钟,再在35℃下反应15分钟。 Th e reaction mixture is poured into a separatory funnel containing about 0.5 kg. of crushed ice and is shaken thoroughly.反应混合物移入分液漏斗,并加0.5kg的碎冰,充分振摇。The organic layer is separated, and the aqueous solution is extracted with two 50- ml. portions of

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 A 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理学是研究 ( ) A. 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 药物的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3、非基因工程药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 ) A. 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D. 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 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D. 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B. 改变机体的生化功 能 E. 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 ) B. 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E. 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C. 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C. 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 )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6、副作用是 ( ) A.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 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 )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0、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 质反应中药物的 ED50 是指药物 ( )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 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 %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 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2、 半数致死量(LD50 )用以表示()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 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3、 A 药的 LD50 比 B 药大,说明 ( ) A. A 药的毒性比 B 药大 B. A 药的毒性比 B 药小 C. A 药的效能比 B 药大 E.药物在体内的的变化 D. 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 预料以外的作用 A. 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作用拮抗 E.以上都不是 8、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作用 9、 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E.副作用 A. 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技术》 习题集 适用于制药技术类专业 第一章概论 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学好本课程对从事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工作有何意义? 二、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学习和掌握? 三、什么是化学、区域选择性?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导向基?具体包括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五、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所用试剂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六、查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报道药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动态? 第二章卤化技术(Halogenation Reaction)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何为卤化反应?按反应类型分类,卤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在药物合成中,为什么常用卤化物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3.在较高温度或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于非极性溶剂中,Br 2 和NBS都可用于烯丙位和苄位的溴取代,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比较X 2 、HX、HOX对双键离子型加成的机理、产物有何异同,为什么? 5.解释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马氏规则的原因(用反应机理)。为什么Lewis酸能够催化该反应? 6.解释溴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效应的原因? 7.在羟基卤置换反应中,卤化剂(HX、SOCl 2、PCl 3 、PCl 5 )各有何特点,它们的 使用范围如何? 二、完成下列反应 三、为下列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并说明原因。 四、分析讨论 1.试预测下列各烯烃溴化(Br 2/CCl 4 )的活性顺序。

2.在乙胺嘧啶中间体对氯氯苄的制备中,有如下两条路线,各有何特点?试讨论其优缺点。 3.以下是三种制备溴乙烷的方法,其中哪种适合工业生产,哪种适合实验室制备? 4.在氯霉素生产过程中,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时, (1)反应有无催化剂?若有,属于哪种催化剂? (2)将对硝基苯乙酮与溶于氯苯中,加热至24-25℃,滴加少量溴,当有HBr生成并使反应液变色则可继续加溴,否则需升温至50℃直至反应开始方可继续滴加溴,为什么? (3)反应毕开大真空排净溴化氢,反应过程中溴化氢也不断移走,是不是移得越净越有利于反应?为什么? (4)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烷基化技术 (Hydrocarbylation Reaction ,Alkylation) 一、解释概念及简答 1.常用的烃化剂有哪些?进行甲基化及乙基化时,应选择哪些烃化剂?引入较大烃基时应选用哪些烃化剂? 2.什么叫相转移催化反应?其原理是什么?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有什么优点? 3.利用Gabriel反应与Delepine反应制备伯胺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4.什么是羟乙基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5.进行F-C烃化反应时,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卤代烃对反应有何影响?常用哪些催化剂?如何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6.若在活性亚甲基上引入两个烃基,应如何选择原料和操作方法?并解释原因。 二、利用Williamson法制混合醚时,应合理选择起始原料及烃化试剂,试设计下列产品的合成方法,并说明原因,掌握其中的规律。 三、完成下列反应 四、为下列反应选择适当的原料、试剂和条件,并说明依据。 五、利用所给的原料,综合所学知识合成下列产品 1.以甲苯、环氧乙烷、二乙胺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合成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 2.以乙苯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合成氯霉素中间体对硝基-α-胺基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始发作用,侧重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指机能改变,强调结果。 例如:Ad(+)支气管平滑肌β2R 舒张支气管 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可以相互通用,通常以效应替代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与类型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1.调节功能:改变兴奋性 1)兴奋:增强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2)抑制:减弱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机体状态 麻痹抑制正常兴奋亢进 | | | | 病态病态 兴奋药(尼可刹米) 呼吸抑制惊厥 抑制药(苯巴比妥) 可见:兴奋药和抑制药在适量范围内有治疗意义, 但过量会导致不良后果。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化学治疗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1.药物作用范围(部位)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 药物无需吸收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又称全身作用或系统作用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个部位发生的作用。 鉴别点:所产生的作用有无借助血液循环。 2.药物作用方式(先后) 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直接作用) 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间接作用) 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它作用。 例如:NE:升高血压——直接作用;减慢心率——间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特异性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 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组织生化功能、细胞结构、组织亲和力等。 意义: 1)是药物分类的基础 2)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 药物选择性高,应用针对性较强,副作用较少,但应用范围较窄; 药物选择性低,应用针对性不强,副作用较多,但应用范围较广。2.药物作用的特异性(specificity) 通过专一性化学反应而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 专一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重点)

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第三章课后翻译

2-Methyl-4-ethoxalylcyclopentane-1,3,5-trione. A solution of sodium ethoxide is prepared in a 2-l. three-necked, round-bottomed flask fitted with a mercury-sealed stirrer, a reflux condenser carrying a drying tube, and a stopper by the addition of 69.0 g. (3 moles) of sodium to 950 ml. of absolute ethanol. 69.0g (3mol)钠和950ml无水乙醇在配有干燥回流冷凝管和汞封搅拌器的2L三口圆底烧瓶中制备乙醇钠。The solution is cooled to 0–5° in an ice bath and stirred.溶液在0-5℃下冰浴搅拌。The stopper is replaced by a dropping funnel, and a cold mixture (5–15°) of 108 g. (1.50 moles) of freshly distilled 2-butanone and 482 g. (3.30 moles) of diethyl oxalate(Note 1) is added gradually over a period of 30 minutes.瓶塞用分液漏斗取代,108g(1.5mol)的丁二酮和482g(3.3mol)的乙二酸二乙酯在5-15℃下低温混合,在30分钟内逐步滴加到溶液中。After the addition is complete, the thick, orange-red mixture is allowed to warm with continued stirring to room temperature, heated under reflux for 30 minutes, and cooled again to 0° in an ice bath. 完全加入后,橘红色的粘稠物继续搅拌至室温,加热回流30分钟后在冰浴中冷却至0℃。The mixture is decomposed by stirring with 165 ml. of sulfuric acid (1:1 by volume) added in portions.将165ml浓硫酸(体积比1:1)在搅拌加入,分解混合物。The sodium sulfate formed is filtered by suction and washed with ethanol (150–200 ml.) (Note 2). 硫酸钠抽滤后用乙醇(150–200 ml)洗涤。The washings and filtrate are combined and concentrated by evaporation .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后蒸发浓缩。The yellowish brown product which accumulates by slow crystallization is collected by filtration, washed with small quantities of ice-cold water, and dried in air.过滤缓慢析出的棕黄色产品用小剂量的冰水洗涤后在空气中干燥。The crude product weighs 140–150 g.粗产品 140-150g。Further evaporative concentration of the mother liquor followed by cooling furnishes an additional 40–50 g. of the keto ester,此外将母液用冷冻蒸发浓缩后又得到40-50g的酮酯。bringing the total yield to 180–200 g. (53–59%)产品总共180-200g(产率53-59%)(Note 2). This crude material (m.p. 120–130°) is used in the next step.粗品(熔点120–130℃)用于下一步中A pure sample can be obtained by crystallization from ethyl acetate after treatment with Norit activated carbon, m.p. 160–162°.纯品是经过活性炭处理后在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熔点160–162℃。 The procedure for 2- pyrrolealdehyde 2-吡咯甲醛 In a 3-l. three-necked round-bottomed flask, fitted with a sealed stirrer, a dropping funnel, and a reflux condenser, is placed 80 g. (1.1 moles) of dimethylformamide (Note 1).在配有封闭搅拌器、滴液漏斗和冷凝回流装置的三口圆底烧瓶中放入80g(1.1mol)的二甲基甲酰胺。The flask is immersed in an ice bath, and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is maintained at 10–20°, while 169 g.

药物合成反应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 1、药物合成反应中反应类型有哪些? ①按有机分子的结构变换方式分:新基团的导入反应;取代基的转化反应;有机分子的骨架。 ②按反应机制分:极性反应(a?亲核试剂、b.亲电试剂);自由基反应;协同反应 2、药物合成反应主要研究对象:化学合成药物 3、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说明书一一MSDS 4、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子经济性”是指在化学品合成过程中,合成方法和工艺被设计成能把反应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原料尽可能多的转化到最终产物中。 5、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第二章硝化反应 1、混酸硝化试剂的特点有哪些? ①硝化能力强;②氧化性较纯硝酸小;③对设备的腐蚀性小 2、硝化试剂的活泼中间离子为:硝酰正离子NO?十 3、桑德迈尔反应定义及应用 定义:在氯化亚铜或漠化铜的存在下,重氮基被氮或漠置换的反应;重氮基被氧基置换:将重氮盐与氧化亚铜的配合物在水介质中作用,可以使重氮基被氧基置换,该反应也称Sandmeyer反应。 应用:CuX+Ar-N2X ---------- >Ar-X+N2(X:CI,Br,?CN) 4、常用的重氮化试剂 一般是由盐酸、硫酸、过氯酸和氟硼酸等无机酸与亚硝酸钠作用产生。 5、硝化艮应定义:指向有机分子结构屮引入硝基(一NO?)的反应过程,广义的硝化反应包括生产(C—NO2、N —1\1。2和0—反应。 6、重氮化反应定义:含有伯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在无机酸的存在下与亚硝酸钠作用牛成重氮盐的反应。 7、硝化剂:单一硝酸、硝酸和各种质子酸、有机酸、酸酹及各种Lewis酸的混合物。 8、生成硝基烷桂的难易顺序: 卤代怪中卤素被取代的顺序: 9、DMF: DMSO: 10、常用的重氮化试剂有哪些?NaNO2+HCI/H2SO4 第三章卤化反应 1、Ph上取代基对卤化反应的影响 ①催化剂的影响;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的生化基础 药物在体内转运必须通过各种细胞膜。包围整个细胞外表的一层薄膜称为质膜,质膜一般称为细胞膜,真核细胞除了质膜外,还有包围各种细胞器的膜,如线粒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和核膜等,称为细胞内膜。质膜和细胞内膜统称为生物膜。生物膜主要由脂质与蛋白质构成的脂蛋白组成,脂质双层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在膜中的蛋白可作为泵、通道、转运的载体、药物和激素的受体,能量传送、抗原和结合于膜的酶等。 脂质体是由磷脂组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多层同心脂质小泡,其形成是磷脂与水接触后由它们的极性基与疏水基的作用而排列成封闭式的多层脂质双层球形结构。常用超声波法,微量注射法,逆向蒸发法等制备脂质体。用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可达到减少药物的毒性和抗原性,提高药物的组织特异性及有效浓度,延长药效的目的。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作用方式为:(1)吸附:脂质体与细胞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结合而释放药物;(2)融合:脂质体与天然细胞膜有类似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融合而释入细胞内;(3)吞噬:脂质体进入体内后,主要聚集在骨髓、肝和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作为异物而被吞噬;(4)抗体-抗原结合:脂质体表面与特异抗体偶联,识别相应抗原,而定向作用于靶细胞。脂质体不仅作为药物的载体,也可作为酶的载体,并且可将一些不能经胃肠吸收或易被消化道破坏的药物(如肝素、胰岛素等),制成脂质体以供口服。生物膜是高度选择性的通透屏障,可通过被动扩散、帮助扩散、主动转运、基因转位和胞饮方式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一般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药物的代谢转化又名药物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指体内正常不应有的外来有机化合物药物或毒物在体内进行的代谢转化。药物代谢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在体内催化药物代谢转化的酶系称为药物代谢酶,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微粒体,其次是细胞可溶性部分。药物代谢转化可分为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1.微粒体氧化酶系,存在于内质网,称为药物氧化酶系,它所催化的反应是在底物分子上加一个氧原子,因此也称为加单氧酶(monooxygenase)或羟化酶,其作用特点为:(1)特异性低,对许多药物都有作用;(2)需要

药物合成反应(闻韧_第三版)课后翻译

1、 About 216–224 g. (1.62–1.68 moles) of powdered anhydrous is added to a 1Lthree-necked flask.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大约216-224g(1.62–1.68 moles)的无水三氯化铝。While the free-flowing catalyst is stirred , 81 g. (0.67 mole) of is added from the dropping funnel in a slow stream over a period of 20–30 minutes. 自由流动的催化剂边搅拌边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加81g苯乙酰。Considerable heat is evolved, and, if the drops of ketone are not dispersed, darkening or charring occurs. 放热反应,假如滴加的酮不能被分散,就会变黑或是碳化。When about one-third of the has been added, the mixture becomes a viscous ball-like mass that is difficult to stir.当三分之一的乙酰苯被滴加,反应混合物变成一个很难搅拌的粘性的球状团块。Turning of the stirrer by hand or more rapid addition of ketone is necessary at this point. 在这时,改用手动搅拌或快速滴加酮是非常必要的。The addition of ketone, however, should not be so rapid as to produce a temperature above 180°. 然而,速度不能太快,当反应温度超过180℃时。Near the end of the addition, the mass becomes molten and can be stirred easily without being either heated or cooled. The molten mass, in which the is complexed with , ranges in color from tan to brown.当快滴加完时,团块开始融化,表明苯乙酰已经和三氯化铝混合完全,颜色也逐渐从黄褐色变为棕色。 (128 g., 0.80 mole) is added dropwise to the well-stirred mixture over a period of 40 minutes . 在40分钟内在搅拌下把溴缓慢滴加到混合物中。After all the has been added, the molten mixture is stirred at 80–85° on a steam bath for 1 hour.溴滴加完后,熔融混合物在80-85℃蒸气浴下搅拌1小时。The complex is added in portions to a well-stirred mixture of 1.3 l. of cracked ice and 100 ml. of concentrated in a 2-l. beaker .反应物加入到1.3L碎冰和100ml浓盐酸的混合物中在2L的烧杯中混合均匀。Part of the cold aqueous layer is added to the reaction flask to decompose whatever part of the reaction mixture remains there, and the resulting mixture is added to the beaker.把部分的冰水层加入到烧瓶中洗涤残留物,然后合并到烧杯中。The dark oil that settles out is extracted from the mixture with four 150-ml. portions of 分四次把深色的油从混合物中用150ml萃取出来。The extracts are combined, washed consecutively with 100 ml. of water and 100 ml. of 5% aqueous solution, dried with anhydrous , and transferred to a short-necked distillation flask. 合并萃取液,用100ml水和100ml 5%的小苏打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The is removed by distillatio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crude 3-bromoacetophenone is stripped from a few grams of heavy dark residue by distillation at reduced pressure. 乙醚在常压下蒸馏,微量的溴苯乙酮通

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一、A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理学是研究( )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的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的变化 3、非基因工程药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B.改变机体的生化功能 C.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D.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E.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 A.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B.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E.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6、副作用是( ) 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预料以外的作用 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 A.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作用拮抗 E.以上都不是 8、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作用 E.副作用 9、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0、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质反应中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2、半数致死量(LD50)用以表示( )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3、A药的LD50比B药大,说明( ) A. A药的毒性比B药大 B. A药的毒性比B药小 C. A药的效能比B药大 D. A药的效能比B药小 E. 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ch) (2)

第2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1节概述 ⒈何谓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力学、PK),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⒉开展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⑴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通过研究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于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各种临床条件对体内过程的影响,计算及预测血药水平,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剂量和给药频度,指导合理用药。 ①例如对一些安全范围比较窄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②例如根据时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调整某些药物的给药剂量(茶碱—白天少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晚上少服)或设计更合理的剂型(如抗心绞痛药缓控释剂型)。 ③例如通过遗传药理学药物代谢多态性的研究指导临床合用药。 ⑵有助于新药的开发 ①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成为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基础(如提高生物利用度研究、 缓控释剂型的研制等)。 ②通过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和代谢机制的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 全的新药(如研究氯雷他定代谢产物→活性更强的洛他定、对地西泮代谢产物的研究,得到系列活性代谢产物→多数已开发上市。) ③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内容:如Ⅰ期临床试验中的新药临床动力学研究,是 制订新药给药方案的依据。 ⑶充实基础药理学理论,深化人们对药物作用的认识 本章将着重介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第2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前已述,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的一门学科。一般地,药物要产生药效或毒性,必须先经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随血流分布到组织中,部分药物还在肝脏等组织中发生代谢,药物及其代谢物经胆汁、肾脏等途径排泄出体外。药物在体内自始至终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一)吸收(absorption) ⒈概念:吸收是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通常用吸收速度和程度来表示,如生物利用度。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药物制剂因素(如药物理化性质(如粒径大小、溶解度和药物的晶型等)、处方中赋型剂的性质与种类、制备工艺、药物的剂型以及处方中相关药物的性质等)和生理病理因素(病人的生理特点如胃肠pH、胃肠活动性、肝功能及肝肠血流灌注情况、胃肠结构和肠道菌丛状况、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及病人饮食特点等) ⒉药物在不同部位的吸收: ⑴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口服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式,也是最安全、方便和经济的方式。因消化道各部位组织结构以及相应的pH值不同,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与吸收速度也是不同的。药物的吸收通常与吸收表面积、血流速率、药物与吸收表面接触时间长短以及药物浓度有关。大多数药物在胃肠中吸收是被动扩散的,因此脂溶性的、非离子型药物易吸收。 影响因素 ①药物和剂型: 口服药物制剂,药物经过释放、溶解和跨膜转运三过程。药物制剂的释放速率和在胃肠中的溶解速率影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不同的制剂因药物释放速率和溶解速率不同,吸收速率不同。如果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溶解速率大于跨膜转运速率,则药物的跨膜转运速率是吸收的限速因素。如果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溶解速率慢,释放速率和溶解速率是药物吸收的限制因素。如灰黄霉素在胃肠道溶液中很难溶解。当固体给药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溶解,因而吸收不完全。延长胃肠排空时间,可增加该类药的吸收。

药物合成反应复习题

第一章卤化反应 1 卤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为什么常用一些卤代物作为反应中间体? 2 归纳下常用的氯化剂、溴化剂都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应用范围? 3 根据反应历程的不同,讨论一下卤化反应的类型、机理及对反应的影响。 (1)卤素对双键的离子型加成 (2)芳香环上的取代 (3)方向化合物侧链上的取代 (4)卤化氢对醇羟基的置换 (5)N BS的取代反应 4 比较X2、HX、HOX对双键的离子型加成反应的机理又何异同点。怎样判断加成方向 5 在-OH得置换反应中各种卤化剂各有何特点?他们的应用范围如何?

6 预测Br 2/CCl 4于下列各种烯烃进行溴化反应的相对速度的次序。 CH 2=CH 2 (CH 3)2C=CH 2 HOOC-CH=CH-COOH (CH 3)2C=C(CH 3)2 CH 3CH 2=CH 2 CH 2=CH-CN 7对比下列反应的条件有何不同?结合反应机理加以说明: H 3C CH CH 2 H 3C CH 2 CH 2Br H 3C CHBr CH 3CH 3 CH 3 CH 2Cl Cl RH 2C CH CH 2 RH 2C CH CH 2 RH 2C C CH 2 Br OH (1)(2) (3) 8 下列反应选用何种氯化剂为好?说明原因。 H 3C C CH CH 3 CH 3 H 3C HC CH COOH H 3C C CH CH 2Br CH 3 H 3C HC CH COCl (1) (2)(3)(4)(5) (6) (7) HO (CH 2)6 OH IH 2C (CH 2)4CH 2OH H 2C HC (CH 2)6COOH H 2C C (CH 2)6 COOH Br H 2C (CH 2)6COOH Cl CH 2CH 2COOH H 3CCO CH 2CHCOBr H 3CCO CH 2OH H 3CO CH 2Cl H 3CO N COCl Cl Cl N COOH HO OH N COOH Cl Cl N COCl HO 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