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16-43 老上海月份牌 (50P)

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16-43 老上海月份牌 (50P)
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16-43 老上海月份牌 (50P)

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16-43 老上海月份牌(50P)

1843年,上海正式对外开埠。老外欢畅地来到上海滩,往墙上bia几张洋妞儿当广告,一个个拎着麻袋端着桶就准备收钱了。等待他们的是中国人民的三个字:爷不买。这不废话吗?也不想想几千年来中国人看的是什么?灶王爷爷

▼春牛耕地▼冷不丁来几张《圣母图》,这对唐代人民可能是一种欣赏,但对清末人民一定是一场灾难:“这黄毛儿绿眼睛的是个妖怪吧?”

“不是不是,《西游记》里白骨精都不长这样。”

“比白骨精还邪,一定不是好东西。”渐渐地,老外开始意识到是自己低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强大杀伤力。不怕!知错就改!

不就是接地气吗?!光绪元年(1876)1月3日,《申报》(英办)头版二条刊登了一则“奉送月份牌”的广告。光绪二十二年,上海鸿福来票行随彩票发送的《沪景开彩图》正式以“月份牌”为名,“老上海月份牌”百年兴衰路正式拉开帷幕。称此阶段为“懵逼期”,因为老外还没悟出“中西合璧”的道理,采取“全盘中化”路线:仿古画和古题材画。“仿古画”说白了就是造假。找几个会临摹、做旧的,画赝品,底下加上年历,来一句“大红牌香皂,抹完就是香”之类的广告,地址电话,齐活。很明显,这就是个“乾隆题,赠予

王局长”的东西,必须卖不好。另一种就是古典题材的月份牌,比如蟠桃大会▼八仙过海▼“屈臣氏大药房”所出的一套“福禄寿”主题月份牌,算是那一时期的比较成功的作品▼其他题材还有二十四孝故事、麻姑献寿、麒麟送子、鹊桥相会、洛神、三国、水浒、西游、封神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用中国人的画卖外国人的货。贰

高潮期美女+华服+商业+爱国=卖得好从古到今,中国人见过的好东西多了。若“全盘中式”,顾恺之、吴道子、董其昌、郑板桥,各个都能画,用得着看老外的赝品?若“全盘西式”,白胖洋妞儿爱用啥跟我有毛关系?我为啥要买?好在中国人难伺候老外也不傻,受过几次打击后开始反思:如果我天天给中国人看洋妞儿,他们是不是就逐渐不觉得“天女散花”好看了?如果

“中式”不新鲜,“西式”不接受,

那“又中又西”会不会让他们看得心痒痒?欲望激发出来,离赚钱就不远了。1. 月份牌女主变迁史在中国地盘上玩儿“中西合璧”必须把“中”摆前面,起步阶段,不宜冒进,还是传统美人比较保险。画中女子还是具有典型“病态美”的清末女性。纤细、端庄、娟秀、古朴,虽然西洋画中焦点透视等技巧已有所体现,也开始多用石青、石绿等色增加画面亮度,但随着上海滩的迅速“洋化”,“老旧”的清末病美

人注定是要走下舞台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接受过先进西方教育的进步女学生。鹅蛋脸、白皮肤、弯眉毛、单眼皮,嫩肤、平胸。大致符合人们对江南汉族女子的审美,有古代仕女图中女子风韵的遗迹。能想到让女学生当女主,得给当年的月份牌设计师点赞。想当年,能在上海滩读教会学校的女学生多出身于权贵、富绅和教徒家庭,名门淑媛的一举一动引领着上海的女性时尚,连她们到店里选购的商品都会被摆到最显眼的位置,标上“某某式”的字样招揽顾客。老百姓很吃这一套,愿意跟着学,跟咱们今天买“XX明星同款”的心态差不多。女学生是温婉可人的,但当外滩的霓虹和百乐门的舞曲都不再新鲜时,女学生也注定要成为“过去时”。来吧!

我大上海滩摩登女郎,

时代在召唤!到了40年代,感觉画上的摩登女郎只要“漂亮衣服+露屁股露大腿”就可以完成使命了,但百年“老上海月份牌”怎会如此浅薄。一幅幅玲珑生动的画面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更向人们展现了一种美好、自由,令人神往的美丽生活。已婚女子的婚后幸福▼单身男女轻松、愉快的社交▼轻松愉悦的各色娱乐欢动▼这哪里还是终日大门不

出二门不迈,在家背三从四德的传统中国妇女?她们没有枷锁,没有束缚,是那样自由、快乐、充实、雀跃。相较20

年代周慕桥笔下清末女子的纤弱,30年代郑曼陀笔下女学生

的收敛,40年代杭稺英笔下摩登女郎的魅力与潇洒直接把月份牌推向顶峰,境界全开。这一时期,

人们总结出老上海月份牌的“三B原则”:

beauty 美人、baby 儿童、beast 宠物。2. 月份牌服饰变迁史一部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史可在月份牌中看出大概轮廓,简单说:衣服越穿越洋,旗袍越穿越短。20年代,服饰仍以清末为主▼1928年,为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葬礼)”,民众必须着统一礼服。1929年4月,民国政府正式将旗袍定为“国服”。作为“时尚先锋”的月份牌必然也是要对旗袍大做文章的,可如果总是老百姓穿什么再跟着画什么,永远慢半拍;应该是月份牌画什么,老百姓跟着穿什么。这才能引领潮流,激发消费。一场月份牌旗袍进化史开始了:

由以前的直线型设计改为收腰式,

摆线提高至膝下,显腰条!

露小腿!高开叉!大方向定了,小细节上精致的“独具匠心”也不能少,比如,把袖子省了▼加个洋大衣▼来条披肩▼再加点道具▼今人整理的近代中国女子服装变迁史和月份牌

上是基本一致的▼此后,旗袍的设计直接和洋装结合,走上全新“中西合璧”之路▼但改良终究还是改良,不过瘾,不刺激。40年代的上海,早已没什么是不可接受的了,干脆一步到位,直接穿洋装得了!还有洋人那些怪怪的衣服,穿!洋人穿啥咱穿啥!西洋典礼也要跟着学学▼“洋化”到这个

地步,不露是不可能的,再说,古人又不是没露过▼除了服饰,近代女性的发型变迁史,老上海月份牌仍可体现▼摩登女郎的新潮时尚是以上海滩特有的“海派”文化为基础的。“海派”一词来源于“海派京剧”,与“京派”相对。“海派京剧”的优点是勇于革新,善于吸收新鲜元素;缺点在于过分追求噱头,华而不实,商业化味道明显。所谓“海派文化”即一种多元糅合的文化形式:上海本土吴越文化+中国其他地域文化+西方文化。“海派文化”的受众大多是市民,受传统教育影响不深,喜爱追求感官刺激与享受,再加上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必然会形成浓厚的商业文化。在老上海月份牌上,“商品”好像从来都不是重点,但美女+华服+发型+美好生活的模式,早已对受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商家还刻意打造“时尚达人”,引得受众争相效仿,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广生行二姐妹”▼上海电影明星爆红之后,以阮玲玉、周璇等人为原型的月份牌十分亮眼▼3. 月份牌也能很爱国如果只是“美女+广告”,老上海月份牌是不完整的。人们常说,什么东西来到中国都能带上“中国味儿”,月份牌也不例外。1907年,国人创办“五洲药房”的“龙虎人丹”与日本的“仁丹”竞争,“五洲药房”月份牌上大写“完全国货”四字,在当时洋货泛滥的年代无疑是振奋人心的。1918年,福昌烟公司为反对英美对中烟草倾销,推出“小囡牌”香烟与英美“婴孩牌”抗衡,广告同样以“爱用国货、抵制

洋货”为号召。1932年,日军挑起“淞沪战事”,谢之光创作《一以挡十》广告画,歌颂十九路军的英勇气概。在此,不得不提老上海月份牌最具成就的画家:杭穉英先生。杭穉英,浙江海宁人,13岁考入商务印书馆图画部学画,21岁自立门户。

老照片的回忆

家里老照片的记忆 那日,妈妈从发黄的相册里拿出很多年前的照片,让我扫描下来放在电脑里以便于保存和查看。妈妈喜欢对着电脑戴上老花镜翻看曾经的照片,一张张细数着昨日的故事。妈妈还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很多年前的照片她都如数家珍,每张照片背面都写着时间、地点,家里的老照片,基本上就是一本回忆录。 这些照片的年代跨度很大,有过世的妈妈的奶奶、姥爷、姥姥、爷爷、奶奶、还有健在的抚养妈妈长大的姥娘,从照片上看,那个时候他们还算年青,身边早已儿女成群,怀里抱着孙子外孙们,脸上写满了幸福。 照片里还有爸爸妈妈过去的影子。爸爸年青时候在部队里当过骑兵、炮兵,那时候爸爸或穿着军装扛着枪,或骑在马背上英姿飒爽。妈妈说她不善照相,每次对着照相机就由不住的紧张,妈妈的衣裳似乎永远都是蓝布褂子花衬衣,垂在两肩又粗又长的麻花辫成为莹绕在我心中永远的梦。再后来,麻花辫便成了我的经典发型,直到高三那年,在学校的高压政策下被迫剪掉。那个年代,我的爸爸妈妈虽然没有华丽的服装,也没有美丽的容颜,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造就了他们的勤劳勇敢,让他们拥有了善良美德,在我心中,他们永远是最美的父母!

还有一些是我和姐姐小时候的照片,如果说父母祖辈们的年代在我的记忆里早已经模糊不清,那我们小时候的种种应该还在记忆中时隐时现。看着小时候的照片,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都说人越大越容易想念,而我竟然也情不自禁的怀旧了。这些照片都是黑白的,心灵手巧的妈妈把它们染了颜色,这一张张怀旧的“彩色照片”也成为了那个简单年代中唯一的色彩。姐姐的头花染成了那个时候最新潮的红色,我的小被被变成了绿色,连我俩的小脸都红嘟嘟的!想象不出妈妈当时给这些照片上色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境,直到我今天也身为人母,才能深深理解了母亲的心,那是母亲的一种寄托,是母爱的浓抹重彩。 邱新琳

老上海的十个区南市【图文】

老上海的十個區——南市【圖文】 白云观,位于西林后路100弄8号。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道学院所在地。原位于城北(今浙江路、北海路),后因所在地拓修马路,全真道士徐至成在仁济堂绅董们资助下,1882年在今址重建雷祖殿。现迁大境路239号。1915年1月上海美专由海宁路迁至白云观左近。董家渡天主堂,位于董家渡路175号。1847年建。大堂外观是中国建筑风格,内部式样仿欧洲耶稣会总会之耶稣大堂。大堂顶部呈拱形吊顶,能起共鸣作用,堂内几个硕大柱子均有4米周长,墙面高处浮雕均呈现中国民族图案,如莲花、仙鹤、宝剑、葫芦等。1853年落成开堂,成为上海最大的天主堂。教堂奉“圣方济各沙勿略”为主保,1933年后由中国神父任院长,第一任院长为张翮。“文化大革命 ”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建筑大部分损毁。1981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1984年修复大堂,两座高大的钟楼尖顶全部敷设青铅屋面;堂顶上长逾4米重约1吨铁十字架重新矗立起来。 旧上海绸布行业有三大商号: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人称“三大祥”。其中协大祥创始1912年,今年正当百岁。柴宝怀、丁丕山,当年在小东门外盘下“四大正”洋布店旧址,开出新商号,取名“协大

祥”,由孙琢璋任首任经理。文庙,即清代 “上海县学文庙”,是上海城区唯一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文庙路215号。始建于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此后几经迁移,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于今址。民国时期,改为上海市民众教育馆。文革期间,部分建筑被拆除,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庙成为上海著名的旧书市场的所在地。1997年,经过全面整修,文庙大致恢复了清代的格局,作为祭孔和展示中国文化的场所对外开放。主要建筑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200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南大戏院位于民国路(今人民路)134号,近龙潭路口,由鸿翔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造,1929年2月2日开业。大戏院于抗战时期曾一度停业。1948年3月,戏院进行了大装修,改名为银都大戏院(见《指南》下册图12),重新营业。1953年9月又改名为沪南电影院。1958年末影院专门由妇女管理,这在上海影院中是绝无仅有的。1976年再次全面大修,成为老城厢附近首家宽银幕电影院。1992年由单一放映电影改为多功能综合娱乐场所,2000年4月被迫停止放映电影,2001年7月1日歇业,2006年为建人民路越江隧道被拆除。 上海市实验小学,校址露香园路242号,原名万竹小学。

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及著名广告艺人

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发展及著名广告画家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起源早,从而使中国广告的发展也是十分的早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 查阅月份牌广告的发展史可知,月份牌广告画最早出现于清代早期,但发展流行却始于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向上海倾销商品,而率先在上海兴起。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埠,渐成商业繁华之地。随着先进彩印技术的传入以及外国商品的输入,新生的民族资本家仿照洋商在商品中附带印有美女、风景、静物等外国画片进行商业宣传的做法,开始大量印制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年画,与洋行竞争商品销路。月份牌由此应运而生。曾在上海活动的粤籍月份牌画家关蕙农先生到香港后创作了不少月份牌广告画,逐渐形成了一个由香港辐射东南亚的月份牌广告圈。可以说月份牌广告画既是上个世纪中西美学的产物,又开创了中国近代商业广告之先河。那些印刷精美的月份牌广告画一般四周配有精心设计的画边边框,并在适当的位置画上商品及商号名称,两边或下方配上中西对照年历,画的当中醒目位置是美女形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世俗等,不少还出自著名画家之手,将书法、篆刻、绘画以及名人题词荟萃一堂。月份牌是旧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对研究我国近代史、绘画史、商业史以及戏剧、影视、烟草、服饰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它们是百年商业文化的翔实记录,也是逝去的民风民俗的再现。 与传统木版年画相比,月份牌年画通常有三个特点: 一、配有中西对照历表,这是后者对前者的保留与发展; 二、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超越,采用新式石印或胶印技术,丰满逼真的彩图总是比单线平涂的版画更为生动感人; 三、商品广告,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补充,也是它生存的动力与依据 月份牌年画的题材并不广泛,主要有仕女、娃娃、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名胜古迹五类,而以时装、古装仕女与娃娃为大宗,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反映汽车、飞机等时事新知的作品,但基本上没有男士的位置。月份版年画的用纸有卡纸与铜版纸两种,早期多用尺幅较小的硬卡纸印刷,将历表印在背面,大尺幅的铜版纸成为主流以后,有的又在上端包压金属薄皮,以利张挂,而硬卡纸则以日历板

[老照片经典散文] 老照片散文

[老照片经典散文] 老照片散文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三十年前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 看到朋友圈里各种晒,晒萌宝,晒礼物,更有甚者晒老公祝贺老婆或者老婆祝贺老公六一儿童节的红包,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一个永恒的节日,一段最铭心的记忆像潮水一样一下子涌进了脑海,缘起一张老照片。 银比我大四五岁,是个半哑巴,即能勉强听勉强说的那种。常听母亲说起我小时候放羊的事情。母亲说,我六岁(虚岁)那年,父亲买了三只羊,叫我赶到田野里放,到九岁那年,三只羊成了一大群羊。放羊的那段日子就是和银朝夕相处的日子。 银虽然说话不清楚,但她心灵手巧。春天的田野里,野花开放,尤其是蒲公英,漫山遍野的黄。柳树也抽出了新芽,长长的枝条舒展成一树的长发。这个时候,我的任务就是把长长的柳条折下来,把柳条外边的一层皮剥掉,露出白森森的柳骨。柳条脱掉衣服的那一瞬间,清新中带些苦味的气息飘进鼻孔里,让人觉得甜蜜。柳条一小把一小把的,用细细的柳条皮捆扎起来。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带块干粮,喝点水就是中午饭了。 大中午的时间,羊儿们都寻了树荫,反刍着它们的午餐昏昏欲睡。我们是不睡觉的,找了大大的树杈横骑在上面,开始了我们的工作。银最巧,只见她用稍粗一些的柳骨打底,一般要用六根。首先要编成十字型,固定好。这可是个技术活,如果固定不好,就会影响后续的工作。大中午蝉儿的聒噪声里,树杈上的孩子们努力的做着自己喜欢的手工。小竹篮的底打好了,就要起帮了。篮子的帮更难编,稍不留神,细细的柳骨就会折断,得用一个巧劲,我们几个女孩儿的帮都是由银给起的,等到编了几圈后我们再接下来自己编。日头不再毒辣了,羊儿们也已经消化完成上午吃进去的草料,一个个的小小柳骨篮子也都完工了。看,有的底是松散的,有的帮是歪的,还有的篮子把像是快要断了的样子。我们互相取笑着对方的“杰作”。只有银的篮子是无可挑剔的。虽然不大,但是底是平的,帮是正的,把是漂亮的绿色,上面还插上了一朵蒲公英的黄花。那几个丑丑的篮子站在旁边,很难为情的挤在一起。 时光没有停留在那些美好的时光里。九岁那年我上了小学,银不能上学,她依然在放她的羊,依然在编她的小篮子。 今天我又想起了银,在我上高中离开村子的时候她出嫁了,嫁到了邻村。丈夫健全,有了两个孩子,老大上了大学。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她的两个孩子都继承了她的心灵手巧,或许是老天给她的弥补,两个孩子说话口齿伶俐,心思敏捷。 照片中的她眼神明亮,眉目清秀,身材高挑,没有人知道她的秘密。 专比我大一岁,长得白白胖胖的,也有两条大辫子垂在胸前。笑起来两只眼睛眯成了缝,露出白白的糯米牙,很是可爱。专的家里很干净,就住在我家的前边,并且家里还开了一个经销(村里的小卖部)。她家里是我们这些女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仅是因为家里整洁,还因为她家里有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每天傍晚,她家里的院子里早早地泼上了水,消除了一天的暑气。电视机搬出来了,院子里已经坐了一排小脑袋了,就等着开演《射雕英雄传》呢!十几个孩子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干粮,两眼放光,紧紧盯着电视屏幕,就等着看郭靖拉弓射雕的画面。只要梅超风出来,人群里就有小小的骚动,惊呼,有的把头埋在同班的怀里。黑黢黢的院子里,一个长指甲,煞白面孔的披头散发的女人手里还经常抓着人的骷髅头,确实让那些胆小的女孩们害怕不敢看电视屏幕的。电视剧演完后也能听见女孩子的惊叫声,这又是那些坏小子们用梅超风的造型来吓唬她们的。

时光中的老上海老物件

时光中的老上海老物件 原来家家都有的老物件,如今都已经找不到了踪影,还记得外婆从中给你抓零食的糖罐吗?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抹的蛤蜊油吗?或者是邻居婆婆家的缝纫机?那些伴随着上一代人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伙计”如今或是被遗弃在角落,或者根本找不见,你是不是将他们连同那些儿时的回忆一同尘封了起来?让我们来找一找家里曾经的“伙计们”吧! 1.月份牌 那一张张发黄的月份牌不止何年何月成了上海的代表,然而曾经对着那些穿着旗袍的美丽姑娘羡艳不已的你,还保存着曾经的明星梦吗? 2.缝纫机 小时候家里也没太多的衣服,破了的坏了的补一补还可以穿,老大穿不了的改一改给老二穿,缝缝补补的事情都是都是家里自己在做。是不是也趴在桌子上看着阿婆把破了的衣服补好,偷偷地还要抹一把侧面的轮子? 错误!

3.电子管收音机 家里有第一台收音机的时候大家都好奇的围着看——这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难不成里面坐着个活人? 4.半导体收音机 后来,好动手的男孩子自己用半导体二极管组装了简易的收音机,还能听到国外的电台,他们叫这个是“偷听敌方情报”。

5.蛤蜊油 过去几乎任何地方都能买到蛤蜊油,非常的便宜还耐用,看着妈妈用觉得好玩,自己也要偷偷地抓来一顿乱抹,然后给表面抹平了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地放回去,还要提心吊胆地怕妈妈发现。

6.理发摊 老人家们都不爱理发馆,都喜欢那些开了好多年的理发摊,价格便宜,理得也不差啊!

7.雪花膏 百雀羚、大友谊、万紫千红,外婆、妈妈辈的都用过,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有一种很特殊的香味,相比如今的各种润肤露没有那么细腻好闻,却满满的一股童年的味道。 8.公交车月票

档案资料:上海新旧路名对照(老上海懂的)

资料:上海新旧路名对照表(老上海懂的)现名↓↓——旧名↓↓ 人民路——民国路 豫园老路——豫园路 九龙路——斐伦路 三门峡路——三官堂路 广元路——台斯德朗路 大名路——百老汇路 东大名路——东百老汇路 大连路——大连湾路 万航渡路——极司非而路 万航渡后路——极司非而后路 马当路——白来尼蒙马浪路 山阴路——施高塔路 中山南路——里马路 中山东一路——黄浦滩路 中山东二路——法租界外滩 天平路——姚主教路 天目路——界路 太原路——台拉斯脱路 太仓路——蒲柏路 丹徒路——邓脱路 六合路——劳合路 长乐路——蒲石路 长治路——熙华德路 东长治路——东熙华德路 长阳路——华德路 长宁路——白利南路 长寿路——劳勃生路 五原路——赵主教路 乌鲁木齐北路——地丰路 乌鲁木齐中路——麦琪路

乌鲁木齐南路——巨福路 云南南路——八里桥路 凤阳路——白克路 巨鹿路——巨籁达路 石门一路——同孚路 石门二路——卡德路 四川南路——天主堂街 四平路——其美路 北京东路——北京路 北京西路——爱文义路 黄兴路——宁国北路 宁海西路——华格臬路 宁海东路——宁兴街 永年路——杜神父路 永福路——古神父路 永嘉路——西爱咸斯路 永康路——雷米路 汉阳路——汉璧里路 东汉阳路——东汉璧里路... 现名——旧名人民路——民国路 豫园老路——豫园路 九龙路——斐伦路 三门峡路——三官堂路 广元路——台斯德朗路 大名路——百老汇路 东大名路——东百老汇路 大连路——大连湾路 万航渡路——极司非而路 万航渡后路——极司非而后路 马当路——白来尼蒙马浪路 山阴路——施高塔路 中山南路——里马路 中山东一路——黄浦滩路

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细细品

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细细品 这一次去采访程乃珊,是约在她富民路上的家里见面。富民路闹中取静,靠近静安寺的中心地带,却是窄窄的一条马路,两旁植物繁盛,光影斑驳,在正午时分特别浓烈的大太阳底下,很有点时光交错的意思。但这些只是序曲,当我坐在程乃珊家的客厅里时,才真正有了时光倒流的感觉,因为在这间客厅里,无论是那张殷实饱满的橡木餐桌,还是那架朴实低调的褐色钢琴,甚至是钢琴上那座所有的指针都停了脚步的老式座钟……它们,都实实在在是“百岁高龄”了。而当客厅的女主人程乃珊挽着长围巾坐到我对面的时候,我很肯定,今天的采访会有很多关于老上海的好故事。 一条银行家的庭训 而事实上我们的开场真的是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卖豆腐的老人。在很多年前老人还是青年的时候,他通过卖豆腐起家,一点点从豆腐摊做成了豆腐铺,从小门面做成了连锁店。老上海总是有这么多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但程乃珊说的这一个,重点不在传奇,重点在——“你晓得么,就是这样一个卖豆腐的行当,它们都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它们都有自己的行规,口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小至行业的传统和道德,大至社会的传统和道德都得以存续,而这些所谓庭训、门风、家规、家传、家教、家学、家史……这些文化传承中细小却关键的纽带,我们今天还留下多少呢?”程乃珊略有些无奈地说。 之所以说给我听这个“豆腐行规”的故事,是因为我问到了她最新的写作计划。程乃珊说,她正在写一部纪实体的小说,想以一个大家族中小孩子的成长故事,纪录一个家族里几代人的变迁和经历。是的,这个小说的原型,正是她自己家族的故事。“我的祖父母早已去世多年,我的父母也去世了,而我自己也做了祖母。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们家族的第五代孩子,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家族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兴趣知道。”这个发现让程乃珊有一点遗憾,但更多的是忽然涌起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作为和祖父母生活最久的孙女,是最了解家族故事的人,更从祖父母那里直接得到了关于家族的很多资料和照片,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写一本家族故事,让后辈们能更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要不然,他们肯定连我们家族的庭训都不知道了。” 好吧,我承认我被震慑了一下,“庭训”这种东西,现在又有几家还有存留呢?“那……你们家族的庭训是?”我真的很好奇。程乃珊不假思索地说:“当你身上有10块钱的时候,你只能表现出5块钱的身家,而且只能花两块钱。”看我听得有点发愣,程乃珊笑着解释道,“这大约与我爷爷从事金融业有关吧。” 是的,关于程乃珊的家族史,那又是另一个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程乃珊的祖父程慕灏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当他只有16岁时就背着一个小包裹,只身从浙江桐乡的乡间小道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谋生。他凭着自己的勤奋、才智和毅力站稳了脚跟,自谋职业进入大清银行做练习生,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银行各种业务,并显示出卓越的才能,得到了上司的器重。他曾担任日本神户中国银

《老上海》观后感

杭穉英 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1600种月份牌10张有6张是他的探求郑曼陀的绘画技巧创造了团队合作人脉不断追求卓越。炭精粉黑气太重,画面不鲜艳擦明暗交接线 效率低成立画室,找人一起合作广告制作公司,有分工按劳分成旗袍美女他的作品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变迁抓住了社会的热点上海主流文化对他的鄙视摆脱有爱国情操特定时代的结束月份牌广告的结束 谢之光与名搞怪第一个肖像权官司 庞亦鹏市民风报纸广告创意人插图广告画大师月份牌广告的更迭者广告味创意广告的开始户外广告 郑曼陀彩笔水彩画法 原给死人画遗像的创造了水分 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诞生了与之相对应符合的产物。老上海的美人妖娆,娇艳欲滴,旗袍包裹下的时尚摩登时代——美女月份牌广告画将老上海的繁荣发展表现的淋漓尽致,它的产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郑曼陀独创了擦笔水彩画法,引领了美人月份牌的时尚,作为美女月份牌广告画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曼陀先生却没有继续吸收发展他的画技,导致了他的美人月份牌广告画逐渐衰退下去,而这些广告

大师中,最让我佩服的是杭穉英先生,他的成就并不只是改革了曼陀的彩笔技法,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焕发的独有广告人的思路:开创了团队合作之路,各有分工,并且按劳分酬,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在当时环境下,他的这种做法提高了团队工作积极性,并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我认为在广告行业中,很重要的成功法则就是团队合作,个人的力量蚍蜉撼树,而只有团队合作,交流思想,才能得到创意的火花,才能将作品更加完美! 杭穉英在他的广告事业中不断地追求卓越,更让人敬畏的是杭穉英的不畏强权压迫的爱国精神。杭穉英在面对日本军官的威逼诱惑之下,毫无惧怕动摇之心,通过机智的办法逃过了日本人的利用。他的画作代表了的是老上海时代的主流,画的则是社会的热点。而如果他真的为日本人女人画出“中日妇女友好的”的图画来讲,那便会颠覆了上海的基本价值观念,那他真的会背上千古骂名了。 在当时政风飘摇的时代,最让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名噪一时的美女牌月份牌广告画,还是庞亦鹏独创的报纸广告,它们逐渐没落,甚至消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广告是个当下时兴的产物,紧跟社会流行的产物,一旦错过了它最好的发展时期,那它的生命力将是脆弱而短暂的,也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论是突破世俗禁锢与名妓结婚的的谢之光还是拥有上海滩无量福特汽车之一的庞亦鹏,他们在当时的广告界属于大师级人物,但毫无一例的是被上海的主流文化所鄙视,被认为是低级的工作,得不到认可。我认为是有广告的性质决定的,它是为产品代言,如果向消

民国老照片1911年~1949年的历史影像(七)

民国老照片·1911年~1949年的历史影像(七) 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f53340479.html,%2Fmw690 %2F0027Q0dLgy6TB74Sgz731%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x-width: 650px;"> 1949年,毛主席在看南京解放的新闻。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1947年6月11日,枪毙日本战犯松本浩。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民国时期时的女银行职员。 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1947年10月29日,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激起全国的强烈抗议。这是北大、清华、燕大二校歌咏队在合唱挽歌。新华社记者张祖道 摄。 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1947年,毛主席在陕北看军事地图,指挥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这是原西南联大(北京、清华、南开)三校恢复后,清华从昆明回北平清华园第一次举办校庆。左一为原西南联大训导长、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左二为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左三为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左四为南开大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1)老人过66岁生日的时候,要女儿烧66块肉给他们吃并且不得分给其他人吃。 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寿桃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寿桃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这是延续下来的一种习俗,有几种说法,比如“人活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六十六,吃了女儿一刀肉,健康又长寿”、“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等等。这是对长寿、健康、平安的一种美好期盼。既然阎王爷在人66岁时想要人命,那人吃了一刀肉后就还了阎王的债了,阎王吃肉好了就别吃人了,呵呵,人们都希望能平安度过。 2)中秋节吃鸭子、芋头和毛豆 关于吃鸭子: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当然秋季吃鸭子对身体颇有裨益。 芋头: 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还有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3)吃饭喜欢浓油赤酱 都说上海人喜欢浓油赤酱,而且还找出了它的出处,一是来自徽菜,红烧为主,几乎荤菜都喜欢吃红烧的,非得放上红通通的酱油不可;二是来自宁波菜,甬菜是出了名的咸,在老广东的眼里就像盐钵斗倒翻了,虽然颜色不那么深暗,但本质也是浓油赤酱。其实这怪不得老上海人,一来因为当时的生活拮据,浓油赤酱味重,下饭;再则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浓油赤酱属于恶补,照老上海人的俚语说,是刹根。 现在喜欢浓油赤酱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丰富多采,往往睡眠时间不足,因此味蕾疲乏,需要刺激,浓油赤酱就起到了亢奋的作用,寻找大汗淋漓,大脑开窍的境界。当然现在意义上的浓油赤酱绝非当年“吴下阿蒙”,它对食材和佐料都很讲究,不是为了下饭,甚至干脆为了不吃饭。 4)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上海的腊八粥则稍有不同。据王韬《瀛濡杂志》卷一记载:“腊月八日,僧尼例以杂果双弓米,遍饷檀越,谓之腊八粥,亦曰佛粥。此风由来旧(久)矣。沪人往往有以汤饼、菜羹和入者。”这里将汤饼和菜羹掺入粥中,显然是上海特殊的风俗,与其他地区稍显不同。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后演变成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历史老照片

从一张历史照片说起 缘起:本学期准备必修Ⅱ经济部分《罗斯福新政》作为校级公开课,在收集资料的时发现大量的反映1929—1933经济危机失业的老照片,最为典型的就是一副母亲 眉头紧锁望着远方,两个儿女衰弱的依偎着,怀里抱着个熟睡婴儿的照片。 也普遍为众多课件所采用,用来反映大萧条下的严峻的失业情况。偶然的 机会,发现该照片实际为美国著名摄像家桃乐丝·兰格于1936年3月在加 利福利亚州泥普莫豌豆田中的流浪者一家。图中的母亲当时只有32岁, 但是在艰苦的生活和长期阳光的曝晒使她显得岁月沧桑。在一组照片中选 取这幅名为《流浪母亲》(Migrant Mother)在三藩市报刊发表引起强烈反 响,后来那位母亲所在的难民营及其他类似的机构获得政府的援助,也成为经济大萧条时期百姓困苦生活的象征。 一、《流浪母亲》应用的几个问题 疑问一,是否可以用来反映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失业情况?当前历史教学多采用情境式,大量的失业照片有助于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从而更好的说明罗斯福新政对兴办大量公共工程解决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但当我们明确这幅照片是在1936年拍摄,而不是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的史实时,我们更应该慎重考虑。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依据客观历史真实,认识科学的人类发展规律。该照片更多反映的是即使是在新政实施的背景下,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失业情况依然严峻,社会弱势群体的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怎样更科学的利用该照片,服务课程内容,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疑问二,怎样更为有效、合理的利用《流浪母亲》?应该从图片的具体内容出发,仔细观察母亲,尽管她显得岁月沧桑,但儿女都紧紧的依偎着她,怀中抱着熟睡的小孩,而眼神依然坚定的看着远方。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当中,母亲依然是儿女的坚定依靠。这恰巧符合新政当中罗斯福的名言“唯一使我们恐惧的事情就是恐惧本身。”从1936年的拍摄时间上看,属于新政第二个阶段(1935-1939)发生的事件,符合巩固和发展措施之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主题。 疑问三,教学设计中的探讨。教学过程中笔者依然将本照片作为1929-1933年大萧条带 来的巨大影响来使用,不过它仅属于“金融业破产” ——“工农业生产受到冲击”——“失业人口加剧” ——“弱势群体的增加”经济危机连锁效应中的一组 照片中的片段。在史实论述罗斯福新政后再简要介绍 1936年《流浪母亲》,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和人物 细节,结合本课主题展开探讨:1)面对危机,无家可 归的人政府通过怎样的措施来应对?2)他们的父亲可 能去哪里了?3)面对危机和恐慌,从残疾的总统到 普通的母亲,是否都应该有一份勇于担当的责任?从知识与能力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教学实践中历史老照片的应用规范问题 “裸奔症”、“穿越症”、“主观臆断症” 1、明确的主题、出处 2、不以纯粹拍摄作者的主观目标为依据 3教学使用的规范问题

浅析我国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商业广告画的特征

浅析我国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商业广告画的特征 发表时间:2018-09-18T09:58:29.247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柳景龙[导读] 月份牌画是中国现代广告的首创,其独特的风格对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仍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构图、色彩、意蕴和影响等方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画特征做了简要分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摘要:月份牌画是中国现代广告的首创,其独特的风格对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仍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构图、色彩、意蕴和影响等方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画特征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月份牌画;造型;色彩;意蕴;影响 月份牌画是中国现代广告的首创,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广告画达到了鼎盛时期,因为月份牌中大都绘有穿着旗袍的时尚美女,所以月份牌美女画也俗称为“美女月份牌”。月份牌图片中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使观者在想象中让心灵得到休息与舒张。它的特征受到来自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层面的影响,也跟随国外传进来的新兴技术与思想而产生变化。其目的主要是广告宣传,它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广告设计历史中最具影响力。 一、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商业广告画的形、意、色 (一)构图严谨有序 商业月份牌画基本都是类似于传统中国画的长方形的框架,最上面是广告产品的生产商。中间是主画面,两边有十二个月节令的年历表,最底下是日历。月份牌画的上方或下方印有商品的名称或生产厂商,画的两旁有时画有商品图片。上下边缘一般镶有铜条,也有仿照国画装裱形式,上下各有一轴,便于悬挂在墙上。月份牌一般的构成要素有:画面中心主体、日历、商品名称或公司名称、商标、相关文字信息、边框。一幅画中不一定会同时出现所有要素,如果同时出现,为了避免画面凌乱,整体构图就非常重要。画面的主题总是在中间最显眼的地方,其它要素往往会成为一整体,变成月份牌边框设计的一部分。这种构图布局符合老上海消费者接受商品宣传的空间逻辑以及产品商要准确表达商品促销信息的要求。如华泰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月份牌广告画,充分的表现出月份牌画的严谨有序的构图。 (二)造型典雅别致 在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商业广告画的人体比例被商业美工和画师们拉长,形成了一种修长飘逸的美人形体,在画作中的美女大都身着旗袍,旗袍图案多以福、喜、龙、凤、孔雀等吉祥图案为主。与此同时由于被西方的审美观念所影响,旗袍最流行、得体的搭配高跟鞋也被广大女性所认可,出现在画面中的女士有短发、长发、直发等多种发型,并以恰当的饰品搭配,将女性温柔美丽的身段、含蓄美丽的姿态展露出来,又把庄雅的淑女风范赋予其中。由此,月份牌广告中的女性时代感与满足感兼得。美工们通过遐想,使用比较夸张的造型方法,营造出了“嫩、甜、美、柔”的美女形象,她们大都有温婉的让人心动的目光,眉目之中有东方女子独特的韵味和气质,自始至终像在注视着观看者,给观看者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和愉悦的美感。 (三)色彩明快艳丽 在20世纪30年代前,月份牌画的主要以冷色系色彩风格为主,由于外国广告画的传入,杭稚英等发现周幕桥、郑曼陀等画师笔下的美女形象相比于国外广告画绚丽、明快的强烈色彩风格显得过于苍白无力、较弱病态,商品的促销传播也很难达到国外广告的效果。随后,杭稚英摒弃了传统月份牌画中的以冷色系为主的画风,采用色彩鲜艳、明亮的色彩搭配,使得广告画中的美女看起来更加逼真,皮肤质感细腻。画师们也会以绿叶配红花等色彩对比变化来增加整体画面效果,增强画面和审美意境,使整幅画色彩明快艳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这种鲜艳的色彩搭配更加符合老上海普通市民的审美标准,更容易被普通市民所接受,商家通过鲜艳抢眼的色彩搭配更好的达到了广告画宣传商品信息的功能。 (四)充满时代意蕴 在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女性冲破了封建的束缚,成为追求时尚、引导休闲生活方式和消费潮流的群体。女性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穿高跟鞋、烫发、听西洋歌曲等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女性解放运动的不断渗入促进了上海各种女性职业的出现。因此,月份牌画师们也不再只注重女性柔弱、病态的外表以及所谓的妇德,开始重新刻画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有力的显现女性形体美的形象。画家们也逐渐接受了西方开放思想和审美眼光,自然为美,健康为美,也体现了上海女性开放、简洁、快节奏、高雅的生活方式。美女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的形象,慢慢地被民众接受。 二、月份牌广告画技巧、风格和代表人物 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广告画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擦笔水彩画技法,擦笔水彩画技法是中西结合的一种技法,集合了素描、油画、水彩画等绘画手法,擦炭画照相技法和中国传统工笔人物表现手法。月份牌画家大都具有良好的素描、油画、水彩画的基础,他们从事油画、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参加月份牌的绘制。所以西方绘画技巧也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月份牌画。徐咏青是著名的水彩画家,他与郑曼陀合作的很多作品都受到大家的喜爱,他的水彩画也促使了郑曼陀开创擦笔水彩画。他们在创作月份牌画的同时也就必定会融入西方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月份牌画是一个由中国传统绘画演变而来的特殊的时代视觉传达形式,周慕桥、郑曼陀和杭稚英是月份牌画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三位画家。 周慕桥是月份牌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传统画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洋画的造型构图,运用透视技法,使画面具有伸缩感。周慕桥是二十世纪初最早以中国女性为题材的广告画家,也是月份牌画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画家。郑曼陀是中国近代广告擦笔画技巧的创始人,以画擦笔炭精粉照相式人物为业。他将传统人物画绘画技巧与从书本中看来的水彩技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画法——擦笔水彩画。杭稚英是第三代月份牌广告画代表画家,早年他曾向郑曼陀等画师学习水彩画和炭精擦笔水彩画的技法,并且积极吸取外国商品广告优点。他的作品人物细腻柔和、色彩搭配艳丽多姿,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他设计的美丽牌香烟、双妹牌花露水等月份牌掀起了一场月份牌画的革命,带领月份牌广告画走入黄金时代,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926年的上海,介绍老上海

房子·居住·家·上海 ——梦的房子“马勒别墅” 引子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一直跟学画的我说一个故事。 说有个小女孩,是船长的女儿。有一天她做梦,梦见一幢房子,第二天就把它画了下来。 船长看了很高兴,就把女儿的图造成了真正的房子。 长大以后知道这个故事说的就是马勒别墅。 爸爸并没有在故事里讲什么旧上海的殖民,讲什么穷人啊富人的……只是告诉我:坚持美好,坚持做梦。 长大后,向往在有明媚阳光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在露台上,在草坪上,嘬着咖啡闲翻着杂志,甚或静听时光流失鸟雀呢喃。在雷雨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坐在靠窗的沙发里细看雨地里的青青小草,很柔弱又很妩媚。想着小女孩的美丽梦想,想着父亲对我说的话,就这样让童话变成现实,让现实实现在童话中。 82年前的一天,1926年的上海,生活在上海的一个英国小女孩梦见一个童话一般的地方,既像是父亲常常提到的英格兰故乡,又像是传说中的北欧山地,就因为这个美丽的梦,小姑娘醒来后就把她的梦中见到的奇境告诉了她的父亲马勒,一个到上海冒险的英籍犹太人。多年的闯荡让马勒早已经不会轻易感动了,这次却被女儿的瑰丽的梦感动,决定按照女儿的梦境来造一幢房子。于是,他请来了设计师,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10年以后上海有了一幢童话般的建筑。这幢住宅,不仅有女儿的梦,也纪念了父亲自己早年的冒险生活。1936年,被建筑专家称为“多种艺术风格混合,结构神奇的建筑”的马勒住宅完工了,永远的伫立在了街角。 大约是1859年,一位叫赛赐·马勒的英籍犹太人在上海创办了赛赐洋行,代理航运业务,以后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运业。1913

年爱立克·马勒子承父业,使公司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20年已拥有海运船只17艘。为了定期大修,他又在上海创办了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最多时拥有工人2000余人。这家工厂就是今天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从事造船、修船、轮船报关、进口业务代理和运输业,使得爱立克·马勒成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洋大人”。与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喜欢辟出“唐人街”一样,会聚在上海的洋人也有在他国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癖好。那个年代,在陕西北路还叫西摩路的时候,陕西南路还叫亚渔产培路的时候,就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这条“洋人街”的住客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其中有英国和法国的富商,有犹太难民和美国水兵,还有大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白俄人。如今延安路高架将一条陕西路(西摩路)一截为二,延安路到肇家浜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南路,延安路到宜昌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北路。马勒就将别墅选择在了这里,现陕西南路30号,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延安路高架旁(如图)。周边除了有很多20,30年代的老洋房外,不远处的陕西北路上就有一座有90多年历史的犹太教堂——西摩教堂,也许也是这位犹太人将住宅设计在此的重要原因。 马勒住宅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工程历时7年。建成于1 9 3 6年,占地5 3 9 5.7平方米,建筑面积2989平方米。别墅大门很小(见图),饶有欲扬先抑之势,然而走进去,却又有开门见山之感,进入眼帘的就看到这个色彩斑斓带着童话色彩的别墅。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顶、中国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砖、彩色花砖、随处可见的佛龛汇聚一堂,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仿佛来到一个北欧的神秘乡村。 整组建筑由六幢大小不同的楼房组成,楼房高三层,主楼、副楼共有房间1 0 6个,主楼面积241 7平方米,为砖木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楼顶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 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 5米,屋顶高尖陡直。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主楼南立面上有3个垂直于主脊、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4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斯堪的纳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三楼外有阳台,另外,主楼与其他几幢楼房相连相接,底层相互有门可通,但需跨过桥形楼梯。更值得一提的是,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颇具特色。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昂贵的耐火砖,使用这样的建材已是相当的奢华,民国政府,总统府的子超楼用的就是这样的砖片,当时政府为了节省经费也只在南立面上部分贴了装饰性的这种砖片,可见马勒别墅的奢华。泰山砖其中还嵌有玻璃,晚间会半透光。夕阳西下,尖顶的老洋房被余晖包围,更加散发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旧上海广告月份牌绘画欣赏(1)

旧上海广告月份牌绘画欣赏(1) 月份牌对于百姓来说,它既具有年历的实用性,又具有挂在家中的观赏性。由于是随商品赠送的方式,月份牌的拥有者不仅是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以及农民,可谓真正的雅俗共享。上海美学学会副会长陈超南研究月份牌多年,他认为月份牌的迅猛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商业因素和海派文化影响两方面原因结合起来的力量。 电影《长恨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王倚瑶与女友假扮美丽牌香烟月份牌中的美人形象抽烟取乐,画面定格的瞬间,旗袍卷发美女,眼露娇柔之态,轻吐烟圈,活脱脱一个月份牌中香烟美女的现场版。可见那时女子对月份牌的喜爱之情,而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月份牌似乎也是若隐若现。在一切与“老上海”怀旧热沾边的事物里,总能见到它的痕迹,似乎它已经成为了三四十年代上海形象的缩影。2005年国际海报双年展给了人们一次近距离接触老上海月份牌的机会,深秋西湖边的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虽然阴雨绵绵,仍然吸引了许多年轻的观众前来欣赏。相比起楼下现代海报展的热闹程度,三楼的老上海月份牌展似乎有些冷清。本次展览共展出65幅老上海月份牌广告画,全部来自南京民间文化收藏家高建中之手。据本次双年展策展人陈正达的印象,年轻观众包括中美院学生本身都对月份牌的反映平

平,到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观众与国外及港台的设计师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与共鸣。可见,月份牌的魅力不是人人都能领略到,而它所蕴涵的诸多意义亦是很少被人们所了解。 月份牌的用处相当于如今家中的年月历,只是多了一层广告的意味,故全名为月份牌广告画。它是西洋广告画中国化的结果,至今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清末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五口岸通商,洋商们为了招徕顾客做买卖获取利润,急需广告宣传,起先他们从国外运来一些画有总统及贵妇的画片,中国百姓反映冷淡。洋商们顿悟要入境随俗,开始学习中国商号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寿星胖娃等带有中国民俗风味的图例印上年历和商号,赠送于顾客。 杭间教授描绘月份牌给他的感觉,就像张爱玲的小说一样,给人一种浮世的虚华感,就像做了一个关于当年中国很奢华的梦。月份牌传达的信息是很丰富的,但又很轻松,恰好打动正处于转折期里的人们的一种颓废虚无的心理。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社会里的产物,通过外在价值观的追求来体现自己的生活趣味。虽然中国也有其他的绘画作品体现了这种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但很少有像月份牌这样深入大众的生活。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就算是上海黄浦江边最穷困的一个棚户里,四周不能挡风遮雨,饭都吃不饱的生活在继续的时候,棚户里依然贴着一张月份牌,可见它的影响力。 “月份牌所表现的摩登上海的图象会引起当时那么多人

历史老照片记录经典瞬间

历史老照片记录经典瞬间 这些旧照包罗万象,从历史上的经典瞬间、挑战人体极限的壮举一直到匪夷所思的特殊发明和稀奇古怪的突发事件。 1923年,测试新型防弹背心瞬间 安妮特·凯勒曼因宣传女性有穿贴身连体泳衣的权利而成名,1907年她在波士顿海滩上穿着一件大胆的比基尼泳装,被以猥亵罪逮捕 1885年6月17日,运达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头部正在拆除防护包围 这头河马属于马戏团,它显然喜欢把拉车当成一个游戏玩,1924年

1916年27岁时的查理·卓别林 安妮·爱迪生·泰勒(1838年 - 1921年),1901年她成为第一个成功乘木桶翻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人 塞班岛战役中,一名美军士兵与一只山羊分食香蕉 假肢少女,英国,1890年前后

20世纪20年代的救生员 1940年,一个孩子在伦敦一家被德国空袭摧毁的书店内看书 用来晒黑皮肤的自助机器,1949年 黑猩猩宇航员汉姆在成功完成太空任务后为拍照摆姿势,1961年

1965年6月18日,一名不知名的美军士兵,他头盔的绑带上写着“War is hell”(战争是地狱) 空袭过后,小女孩在被炸弹炸毁家园的废墟中安慰自己心爱的洋娃娃,伦敦,1940年 在禁酒时期,非法酒精被倒掉,底特律,1929年 二战期间,一名奥地利男孩收到新鞋后的喜悦 修建柏林墙,196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分割东西欧的象征

动物被用来进行医学治疗,愉悦孩子的心情,1956年 在大萧条期间,孩子们正在吃他们的圣诞晚餐:萝卜和白菜 一种行程管理器。通过转动地图工作,地图以一定的速率通过屏幕,可以指示汽车的速度,可以算作最早期的GPS,1932 真正的小熊维尼和克里斯托弗·罗宾,1927年前后 一个身无分文的母亲在出卖自己的孩子时羞愧地藏起自己的脸,芝加哥,194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