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 350

考研中医综合 350
考研中医综合 350

中医综合-350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6,分数:15.00)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紧脉主病的是

(分数:2.50)

A.痰饮√

B.寒证

C.痛证

D.宿食

解析:[解析] 紧脉的主病是寒、痛、宿食。

2.脉沉细而软,应指无力,属于

(分数:2.50)

A.濡脉

B.弱脉√

C.微脉

D.涩脉

解析:[解析] 濡脉指浮而细软,弱脉极软而沉细,微脉指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涩脉脉细而缓,往来见艰涩不畅,如轻竹刮刀。

3.肝火挟痰证的典型脉象是

(分数:2.50)

A.洪数

B.滑数

C.弦细数

D.弦滑数√

解析:[解析] 相兼脉:弦滑数。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4.下列各项中,属于迟脉类脉象的是

(分数:2.50)

A.濡脉

B.结脉√

C.伏脉

D.动脉

解析:[解析]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有四种:迟、缓、涩、结。

5.下列各组脉象中,脉位相反的是

(分数:2.50)

A.浮脉与虚脉

B.濡脉与弱脉√

C.洪脉与细脉

D.芤脉与革脉

解析:[解析] 浮脉与沉脉:是脉位浅深相反的两种脉象。浮脉(包括浮、洪、濡、散、芤、革)脉位浅表,轻取即得,重按反弱,“如水漂木”;沉脉(包括沉、伏、弱、牢)脉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投水。”

6.下列各组脉象中,脉形相反的是

(分数:2.50)

A.濡脉与弱脉

B.洪脉与细脉√

C.芤脉与革脉

实脉与虚脉D.

解析:[解析] 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形状。脉形主要与脉管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及紧张度等因素有关。如脉管较充盈,搏动幅度较大者为洪脉;脉管充盈度较小,搏动幅度较小者为细脉;脉体大小不匀者,为参差不齐;脉管弹性差、欠柔和者为弦脉;脉体柔软无力者为濡脉、缓脉等。虚脉与实脉:是脉搏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虚脉三部脉举按均无力;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二、B型题(总题数:10,分数:50.00)

?A.芤脉

?B.革脉

?C.牢脉

?D.伏脉

?E.紧脉

(分数:5.00)

(1).具有沉、弦、长、实、大特点的脉是(分数:2.50)

A.

B.

C. √

D.

E.

解析:

(2).具有浮大搏指、弦急中空特点的脉是(分数:2.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症,因正气不固,精血不藏,以致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故脉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牢脉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实邪阻络,正气与之相搏,脉气充盈,脉道紧张。则有弦、实、长、大之象,阴寒内积,阳气沉潜则见沉象。

?A.洪数脉

?B.浮数脉

?C.滑数脉

?D.濡数脉

?E.弦数脉

(分数:5.00)

(1).阳明经证多见(分数:2.50)

A. √

B.

C.

D.

E.

解析:

(2).食积化热多见(分数:2.5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阳明经证为邪热弥漫全身,其特点为热盛,故脉洪数。饮食停滞,气实血壅,则脉往来流利,故见滑脉,热邪盛,加速血液运行,则脉数。

?A.极细极软,按之欲绝

?B.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C.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D.极软而沉细

?E.浮而细软

(分数:5.00)

(1).弱脉的脉象是(分数:2.50)

A.

B.

C.

D. √

E.

解析:

(2).微脉的脉象是(分数:2.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弱脉因气血不足,脉道不充,脉搏乏力所导致;微脉因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所导致,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A.阴寒内实

?B.阳盛实热

?C.气血不足

?D.脾胃虚弱

?E.失血伤阴

(分数:5.00)

(1).牢脉的主病有(分数:2.50)

A. √

B.

C.

D.

E.

解析:

(2).促脉的主病有(分数:2.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促脉主病为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肿痈,因阳盛热结,阴不和阳,故见脉来急数有力而时见一止。牢脉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实邪阻络,正气与之相搏,脉气充盈,脉道紧张,则有弦、实、长、大之象,阴寒内积,阳气沉潜则见沉象。

?A.三阳热极,阴液枯竭

?B.三阴寒极,阳亡于外

?C.孤阳无依,躁动不安

?D.胃气、营卫将绝

?E.肾与命门元气将绝

(分数:5.00)

(1).临床上出现虾游脉提示(分数:2.50)

A.

B.

C. √

D.

E.

解析:

(2).临床上出现釜沸脉提示(分数:2.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凡脉无胃、神、根特点者,称为真脏脉,又名怪脉或死脉等,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是脏腑之气衰竭的表现。备选项中,“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为“釜沸脉”的主病;“三阴寒极,阳亡于外”为“鱼翔脉”的主病;“孤阳无依,躁动不安”,为“虾游脉”的主病;“胃气、营卫将绝”为“屋漏脉”的主病:“肾与命门元气将绝”为“解索脉”的主病。

?A.实证

?B.虚证

?C.寒证

?D.热证

?E.表证

(分数:5.00)

(1).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多属(分数:2.50)

A.

B.

C.

D.

解析:

(2).小儿食指络脉弯曲、环形、多枝者,多属(分数:2.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络脉颜色的变化,多反映病邪的性质,如络脉鲜红,多属外感表证;络脉紫红,多属里热证。小儿食指络脉的形状也可反映疾病的虚实、轻重。根据“有余多为实”、“不足多为虚”的原理,小儿食指络脉弯曲、环形、多枝者,多属实证,为病重的表现。

?A.弦细脉

?B.沉缓脉

?C.浮滑脉

?D.滑数脉

(分数:5.00)

(1).素体痰盛,复感外邪者,多见(分数:2.50)

A.

B.

C. √

D.

解析:

(2).肝郁脾虚者,多见(分数:2.50)

A. √

B.

C.

D.

解析:[解析] 表证见浮脉;痰饮、食滞、实热可见滑脉;有痰饮复外感,故脉见浮滑脉。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A.实热

?B.实寒

?C.气郁

?D.湿阻

(分数:5.00)

(1).属于滑脉主病的是(分数:2.50)

A. √

B.

C.

D.

解析:

(2).属于紧脉主病的是(分数:2.50)

A.

B. √

D.

解析:[解析]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食积、实热。紧脉: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主寒证、痛证。

?A.弦数

?B.滑数

?C.细数

?洪数D.

(分数:5.00)

(1).阴虚火旺证的典型脉象是(分数:2.50)

A.

B.

C. √

D.

解析:

(2).痰热内蕴证的典型脉象是(分数:2.5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滑数脉:多见于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

?A.鱼翔脉

?B.虾游脉

?C.雀啄脉

?D.解索脉

(分数:5.00)

(1).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者为(分数:2.50)

A. √

B.

C.

D.

解析:

(2).脉在筋肉连连数息,三五不调者为(分数:2.5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称鱼翔脉。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状,称雀啄脉。

三、X型题(总题数:14,分数:35.00)

7.弦细脉的主病有

(分数:2.50)

A.肝郁气滞证

B.血虚肝郁证√

D.肝郁脾虚证√

解析:[解析] 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8.下列证候中,可出现弦细脉的有

(分数:2.50)

A.肝肾阴虚证√

B.肝郁血虚证√

C.肝郁气滞证

D.肝郁脾虚证√

解析:[解析] 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弦紧脉多见于寒证、痛症,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疼痛等。.

9.属于滑脉主病的是

(分数:2.50)

A.痰饮√

B.实热√

C.食滞√

D.湿阻

解析:[解析] 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10.切小儿脉,主要诊什么内容

(分数:2.50)

A.浮沉√

B.迟数√

C.强弱√

D.缓急√

解析:[解析] 小儿寸口狭小,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急,以辨阴阳寒热表里及邪正盛衰,不详求二十八脉。

11.以下不属七绝脉的是

(分数:2.50)

A.釜沸脉

B.麻促脉√

C.转豆脉√

D.偃刀脉√

解析:[解析] 不属七绝脉的是:①麻促脉;②转豆脉;③偃刀脉。

12.气滞血瘀证的脉象有

(分数:2.50)

A.涩脉√

B.革脉

C.结脉√

D.促脉√

解析:[解析] 结脉与促脉都为脉来时有一止,止无定数的脉象,结脉缓,促脉数,两者都因阴不和阳,脉气阻滞而见脉有歇止。涩脉为脉往来艰涩不畅的脉象,气滞血瘀可使血行受阻,而出现涩脉。

13.缓脉可见于

(分数:2.50)

A.湿证√

B.正常人√

D.寒证

解析:[解析] 若脉来从容不迫,均匀和缓,则为正常人的脉象。缓脉主病为湿病和脾胃虚弱。湿邪阻滞气机,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

14.弦脉的主病有

(分数:2.50)

A.宿食

B.痰饮√

C.热盛

D.痛证√

解析:[解析] 弦脉主病为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肝失疏泄,或痰饮,诸痛都有气机不利表现。

15.重按始得的脉象有

(分数:2.50)

A.微脉

√弱脉B.

C.革脉

D.牢脉√

解析:[解析] “重按始得”的脉象是指脉位较深,轻取不应。弱脉与牢脉属于此类。弱脉的特征是极软而沉细;牢脉的特征是脉位沉,轻取中取均不应,其形大体长,势微弦,力强,坚牢不移。而革脉的特征为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属于浮脉类。微脉特征为脉形细小,脉势软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而其脉位未必沉,因此不属于“重按始得”的脉象。

16.下列脉象中,具有节律不齐特征的有

(分数:2.50)

A.促脉√

B.代脉√

C.动脉

D.散脉√

解析:[解析] 古人提出诊脉需要诊“五十动”,其意义有二,一是有利于仔细辨别脉搏的节律变化,了解脉搏跳动50次中有没有出现脉搏节律不齐的促、结、代等脉象,或者是否有时快时慢、三五不调的脉象,如果在脉跳五十次中不见节律不齐的脉象,则以后的脉搏跳动也就一般不会出现了。二是提醒医者在诊脉时态度要严肃认真。散脉是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脉力不匀。

17.主食积内停的脉象有

(分数:2.50)

A.紧脉√

B.洪脉

C.滑脉√

D.弦脉

解析:[解析] 紧脉主实寒证,疼痛,宿食;滑脉主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等,老年健康者。洪脉主热盛(气分热盛、邪盛正衰、元气大伤,躁急)。

18.涩脉的主病有

(分数:2.50)

A.精亏血少√

B.气滞血瘀√

C.湿邪内停

D.痰瘀胶结√

解析:[解析] 涩脉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包括痰瘀胶结)和精伤、血少。

19.属于弦脉主病的有

(分数:2.50)

A.肝胆病√

B.痛证√

C.痰饮√

D.宿食

解析:[解析] 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20.属于紧脉主病的是

(分数:2.50)

A.寒证√

B.痛证√

C.湿证

D.宿食不化√

解析:[解析] 紧脉特征: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紧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脉管的紧张度、力度均比弦脉高,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临床意义: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

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草质茎。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干燥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茎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脾胃气滞) 生姜:根茎。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荆芥:干燥地上。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根。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药” 羌活:根茎及根。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根。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细辛:全草。辛温,有毒。归肺肾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少阴头痛)(汤1-3,散0.5-1) 藁本:根茎及根。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颠顶疼痛) 苍耳子:果实。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发表散寒,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表散寒,通鼻窍。(包煎) 葱白:辛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散寒通阳。(通乳,乳房胀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地上,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后下) 牛蒡子:成熟果实。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惊风,破伤风) 桑叶: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花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成熟果实。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根,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退热截疟) 升麻:根茎。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葛根: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辛苦凉,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辛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含水硫酸钙。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生,汤15-60克) 知母:根茎。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鲜、干根茎。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栝楼根,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成熟果实,苦寒,归心肺肝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焦:凉血止血(肝胆湿热、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一、中药学考查目标 中药学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药学考点解析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芨、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

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参考 答案

一.A型题 1.下列有关“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疾病所变现症状的综合认识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症状概括 2.泻南补北的含义 A、泻胃火补肝阴 B、泻肺火补肝阴 C、泻肝火补肾水 D、泻心火补肾水 3.“阴病治阳”的含义 A、阳中求阴 B、阴中求阳 C、补阴以制阳 D、补阳以制阴 4.肝经风热可见 A、两目干涩 B、目赤痒痛 C、目暗昏花 D、目斜上视 5.在肺的生理功能中,与调节汗液排泄有关的是 A、通调水道 B、宣发卫气 C、主呼吸之气 D、主一身之气 6.下列各项中,与血液运行和呼吸运动有关的是 A、宗气的盛衰 B、卫气的盛衰 C、肾气的盛衰 D、脾气的盛衰 7.治疗血瘀证时,酌情配以益气或理气之品,其理论依据是 A、血能载气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气能生血 8.下列各组经脉中,均上连“目系”的是 A、手少阴经和足厥阴经 B、手太阴经和足厥阴经 C、手太阴经和足太阳经 D、手少阴经和足太阳经 9.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腠理的外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10.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饮食偏嗜伤及五脏的论述,味过于苦则 A、大骨气劳,短肌 B、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C、筋脉沮驰,精神乃央 D、心气喘满,色黑 11.多出现气逆病变的脏腑是 A、肺、脾、胃 B、肝、胃、肺 C、肺、脾、胆 D、胃、肝、心 12.脾脏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中,易致脾阳不振的是 A、脾阴亏损 B、胃阴不足 C、脾气虚弱 D、胃气不足 13.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 A、扶助正气 B、祛除邪气 C、攻补兼施 D、先补后攻 14.“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属于 A、顺应气机的调养原则 B、顺应自然的调养原则 C、顺应情志的调养原则 D、顺应体质的调养原则 15.某女性患者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属于 A、癫病 B、狂病 C、痫病 D、脏躁 16.面色淡黄面虚浮的常见原因是 A、阳气不足 B、脾虚湿盛 C、寒湿困脾 D、气血亏虚 17.热入营分的常见舌象是 A、舌红苔黄 B、舌绛苔灰 C、舌绛少苔 D、舌紫苔黑 18.肝火挟痰证的典型脉象是 A、洪数 B、滑数 C、弦细数 D、弦滑数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导致强硬舌常见原因的是 A、热入心包 B、高热伤津 C、寒凝筋脉 D、风痰阻络 20.下列各项中,属于伤风表证特点的是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而恶风 C、恶寒而不发热 D、发热轻而恶风 21.下列各项中,属于迟脉类脉象的是 A、濡脉 B、结脉 C、伏脉 D、动脉 2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气逆证表现的是 A、咳嗽、气喘 B、嗳气、呃逆 C、胸闷、胸痛 D、头晕、头胀 22.下列各项中,属于痰证与饮证均可见的表现是 A、眩晕、失眠 B、苔腻、脉弦 C、胸闷、脘痞 D、肠鸣、泄泻 24.下列各组中,均可出现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失眠多梦的证候的是 A、心火炽盛证和肝火炽盛证 B、痰火扰神证和心火炽盛证 C、肝火炽盛证和肝阳上亢证 D、肝阳上亢证和肝阴亏虚证

(完整版)2019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中综考研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约13% 中医诊断学约13% 中药学约13% 方剂学约13% 中医内科学约28% 针灸学约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第82—105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第106—165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Ⅳ考察内容

中医综合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着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2019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考研中医综合试题和答案 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1.5分;37-81小题,每小题2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 A.病程的变化 B.病机的变化 C.症状的变化 D.体征的变化 选:B 2.《素闻·五脏生成》说“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 A.生我 B.我生 C.克我 D.我克 选:C 3.“阳中求阴”适用于 A.补阴时佐以补阳 B.补阳时佐以补阴 C.补阳制阴 D.补阴制阳 选:A 4.下列选项中,对尿液生成、排泄过程起主宰作用的是 A.肺气的通调水道 B.膀胱的开阖气化 C.三焦的决犊 D.肾气升腾气化 选:D 5.昼不精夜不寐指的是什么的功能 A.中气 B.元气 C.卫气 D.宗气 选:C 6.入上齿的经络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太阳膀胱经 选:B 7.湿邪与寒邪致病的共同点是 A.阻遏气机 B.易伤阳气 C.收引凝滞 D.重浊黏腻 选:B 8.易发生血虚病变的脏腑是 A.脾、胃 B.肝、肾 C.心、肾 D.心、肝 选:D 9.腕痞脹闷时胀时减,减如常人,喜按,治法 A.标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以通为用 D.攻补兼施 选:A 10.大便先干后溏者,多见于 A.脾胃气虚证 B.脾肾阳虚证 C.肝脾不调证 D.大肠湿热证 选:A 11.肺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据是(可能不是原题) A.通调水道 B.布散水液 C.输精皮毛 D.肃降水液 选:A 12.风寒和风湿并见(可能不是原题) A.口眼歪斜 B.肢体疼痛 C.肢体麻木 D.胸闷脘痞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重点中药(精)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重点中药 中药学是中医综合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还是需要考生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诵记忆的,但是也要按照重点来记忆,下文给大家列举了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黄——喘家圣药, 本品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可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凡肺气壅遏而致肺失 宣降之咳喘证,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皆可配伍应用,为宣肺平喘之良药。 桔梗——舟楫之剂,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 此外,取其开宣肺气之壅滞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取其性主上行,载药上行之功,在清泄肺热的方药中,加入桔梗,以引药上行。 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茯苓——痰饮要药, 茯苓善健脾而渗泄水湿, 使湿无所聚, 痰无由生, 故可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及饮停于胃而呕吐者。 牛膝——下行、通补,

本品苦甘酸平,入肝、肾经。性善下行,功善活血通经,常治妇科经产诸疾及跌打伤痛。制用则善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无力之常品。能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 每治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头痛眩晕, 或阴虚火旺之喉痹、齿痛、口疮。此外, 本品还“能引诸药下行”。故临床用药欲其下行者,常用本品作引经药。能利尿通淋,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肉桂——引火归源 本品辛甘热,归肾、脾、心经。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并能引火归源,为治命们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麝香——开窍要药, 本品辛温气极香,主入心经,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之效,最宜闭证神昏, 为醒神回苏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主归肝经。善能散肝气之郁,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 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艾叶——虚寒性科病证 本品苦燥辛散,芳香温热,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之功。善治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胎漏下血。又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及妇女宫寒腹痛、经行腹痛。且有散寒调经止痛, 止血安胎作用。对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及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可配阿胶,用胶艾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2018-2017年考研中医综合考试试题卷

2018-2017年考研中医综合考试试题卷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试题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兯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 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形神合一的统一观 B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 C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 D人体 为整体,并不自然界统一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的阴阳兰系是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制约 3下刊选项中,按五行相生次序排 刊的是 A角、徵、宥、商、羽 B呼、歌、笑、哭、呻 C筋、肉、脉、骨、皮毛 D 青、黄、赤、白、黑4“肺为水之上源”指的是 A肺气宣发,布散津液 B肺气肃陈,有利大肠吸收津液 C辅助心君,转输气血津 液 D宣发肃陈,通调水道 5.脾主升清主要是指 A脾之阳气主升 B脾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弻二肺 D运化水液,转输周身 6人体骨骼的发育主要信赖二 A肝藏血以养骨 B肾藏精生髓以养骨 C脾运化精微以养骨 D心主血脉,推动气血以养骨 7胆汁的生成源二 A肝之余气 B肺之宗气 C心之营气 D脾胃之精气 8气机升陈之枞是指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陈,肾水上升 C肝主左升,肺主史陈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陈 9水谷精气不清气相结合,兰系到A宗气的生成 B卫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元气的生成 10足阳明胃经不它经相交的部位是

A在足大趾端交二足太阴脾经 B在目内眦交二足太阳膀胱经 C在食指端交二手阳明大肠经 D在足小趾端交二足少阴肾经 11十事经脉的别络分出的部位是A头面部 B胸背部 C肘膝以上 D肘膝以下 12“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了哪两者的兰系? A气不血 B津液不血 C 气不津液 D津液不汗 13“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的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调整阴阳的具体应用,“其高者”的治法是 A因而越之 B引而竭之 C汗而发之D散而泻之 15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与书是 A《伤寒金镜弽》 B《伤寒观舌心法》 C《舌胎统志》 D《辨舌指南》 16下刊选项中,不属二精亏神衰所致失神表现的是 A面艱无半 B肌肉瘦刽 C神昏谵语 D 呼吸气微 17舌质淡白,苔淡黄而滑润者多见二 A阴虚之人感受湿热 B阳虚之人感受湿热 C血虚之人感受湿热 D气虚之人感受湿热 18热扰神明者出现呕吏的特点是 A呕声微弱,吏势较徐缓 B呕声壮厉,吏势较猛 C呕吏呈喷射状 D朝食暮吏戒暮食朝吏 19痰湿困脾所致嗜眤的特点是 A精神疲惫,似眤非眤 B饭后嗜眤,神疲倦怠 C昏眤伴有鼾声、痰鸣 D困倦嗜眤,头脑昏沉 20,后为余沥不尽多由二 A肾气不固 B肾阳虚弱 C瘀阷膀胱 D膀胱湿热 21妇人左兰尺脉,忽洪大二史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多提示 A月经失调 B受孕 C胎死腹中 D月经将至 22下刊选项中,不属二结脉主病的是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 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分,共54分;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合计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01.下列属于金元时期滋阴派观点的是(A)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C.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D.阳在外,阴之守也 002.阴阳互损体现了什么阴阳关系(B) A.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制约 003.依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肝火犯肺属于(D) A.母病传子 B.子病传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004.肝主疏泄最基本的机能是(C) A.调畅情志 B.促进消化 C.调畅气机

005.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会出现的是(A) A.早衰 B.畏寒 C.自汗 D.出血 006.按照子午流注运行规律,上接手少阳经的是(C) A.手少阴经 B.足少阴经 C.手厥阴经 D.足太阴经 007.下列选项中,体现风性善行的的是(B) A.眩晕震颤 B.痛无定处 C.手足抽搐 D.角弓反张 008.五气过极与六郁气滞均可化生(D) A.痰浊 B.湿热 C.燥热 D.内火 00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B)

B.《难经》 C.《中藏经》 D.《伤寒论》 010.症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微弱者,属于(D) A.假神 B.神乱 C.少神 D.失神 011.濡脉和弱脉的共同特征是(A) A.脉形细脉势软 B.脉位沉脉势软 C.脉位沉脉形细 D.脉形细脉率快 012.以下选项中,属于斑秃常见原因的是(D) A.气阴两虚 B.气血两虚 C.血燥化热 D.血虚受风 013.患者心烦失眠,面红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C) A.肝阳上亢证 B.肝火上炎证

2020年考研专业课《中医综合》真题(文字版)

2020年考研专业课《中医综合》真题(文字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医家是()。 A、张从正 B、李果 C、朱丹溪 D、刘完素 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 A、阴阳互藏 B、阴阳消长 C、阴阳平衡 D、阴阳交感 3、“益火补土”法适用于()。 A、肾阳虚损证 B、心肾阳虚证 C、心脾两虚证 D、脾胃阳虚证 4、五脏化五液,心在液为()。 A、泪 B、唾

C、汗 D、涎 5、肺主一身之气基于()。 A、肺的肃降功能 B、肺的呼吸功能 C、肺的百脉功能 D、肺的宣发功能 6、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是()。 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元气 7、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 A、经络 B、腠理 C、三焦 D、脉道 8、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为()。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太阴肺经 9、劳力过度对身体的这要损害是()。 A、伤神 B、耗血 C、伤精 D、耗气 10、“皮槁而毛拔”《素问·五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苦 B、多食甘 C、多食辛 D、多食咸 11、脏腑气滞多见于()。 A、肺、肝、脾、胃 B、肺、肾、肝、胆 C、心、肾、肝、胆 D、心、肝、脾、胃 12、“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伤寒论》,其病机是()。 A、津亏气耗 B、津随气脱 C、气随其脱 D、津伤液脱

1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阳 D、阳中求阴 14、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 A、养性调神 B、护肾保精 C、体魄锻炼 D、顺应自然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尿时感觉异常的是()。 A、尿后余沥不尽 B、遗尿 C、小便失禁 D、癃闭 16、症见少卧不饥,哭笑无常,骂詈不避亲疏者,其病机属于()。 A、气郁化火,痰火扰神 B、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C、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D、痰气郁结,蒙蔽心神 17、下列各项中,皆属于面色黄主病的是()。

2015年考研精深中医综合真题及问题详解

2015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完素 C、从正 D、元素 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转化 B、阴阳互根 C、相互对立 D、相互消长 3.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 B、水火不济 C、水不疏土 D、木火刑金 4.化生“涎”的脏腑是 A、肾 B、肺 C、脾 D、肝 5.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机理是 A、调和气血 B、调畅情志 C、调畅气机 D、调节血量 6.下列各项中,对气机升降运动起枢纽作用的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济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7.“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的生理基础是 A、元气充 B、卫气和 C、宗气足 D、营气盛 8.分布于上肢侧前缘的经脉为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太阳小肠经 9.风邪伤人,痛无定处,所体现的是 A、风为阳邪 B、风性数变 C、风性开泄 D、风性善行 10.“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咸 B、多食苦 C、多食甘 D、多食辛 11.患者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其病机是 A、气陷 B、气闭 C、气脱 D、气亡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风”的是 A、血燥生风 B、阴虚风动 C、风中络脉 D、热极生风 13.“壮水之主,以制”属于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14.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属于

考研中医综合-80

中医综合-80 (总分:3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第Ⅰ部分(必答题)(总题数:0,分数:0.00) 二、A型题(总题数:84,分数:134.40) 1.《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 ?A.吴普 ?B.陶弘景 ?C.唐慎微 ?D.孙星衍 ?E.顾观光 (分数:1.60) A. B. √ C. D. E. 解析: 2.头微痛,恶寒发热,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治宜选方 ?A.杏苏散 ?B.桑杏汤 ?C.清燥救肺汤 ?D.沙参麦冬汤 ?E.麻杏石甘汤 (分数:1.60) A. √ B. C. D. E. 解析: 3.腹中雷鸣,胸胁逆满,呕吐,选方 ?A.通脉四逆汤 ?B.良附丸 ?C.暖肝煎

?D.乌头桂枝汤 ?E.附子粳米汤 (分数:1.60) A. B. C. D. E. √ 解析: 4.因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最宜选用 ?A.厚朴 ?B.藿香 ?C.砂仁 ?D.草果 ?E.白豆蔻 (分数:1.60) A. B. √ C. D. E. 解析: 5.大黄蟅虫丸的所用的虫类药物不包括 ?A.虻虫 ?B.地龙 ?C.水蛭 ?D.蛴螬 ?E.鳖虫 (分数:1.60) A. B. √ C. D. E. 解析:

6.以下何经病变见不到目黄症状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厥阴心包经 ?E.手太阳小肠经 (分数:1.60) A. B. C. √ D. E. 解析: 7.治疗晕厥的处方是 ?A.人中、中冲、涌泉、足三里 ?B.内关、印堂、风池、太冲 ?C.风池、大椎、神门、中冲 ?D.素醪、少商、合谷、丰隆 ?E.劳宫、外关、内关、人中 (分数:1.60) A. √ B. C. D. E. 解析: 8.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 ?A.头部 ?B.胸腹部 ?C.胸胁部 ?D.胸部 ?E.少腹部 (分数:1.60)

中医综合考研笔记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3.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4.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 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考研中医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张从正 D、张元素 【参考答案】A 2.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转化 B、阴阳互根 C、相互对立 D、相互消长 【参考答案】B 3. 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 B、水火不济 C、水不疏土 D、木火刑金 【参考答案】A 4. 化生“涎”的脏腑是 A、肾 B、肺 C、脾 D、肝 【参考答案】C 5. 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机理是 A、调和气血 B、调畅情志 C、调畅气机 D、调节血量\ 【参考答案】C 6. 下列各项中,对气机升降运动起枢纽作用的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济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参考答案】D 7. “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的生理基础是 A、元气充 B、卫气和 C、宗气足 D、营气盛 【参考答案】B 8.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为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太阳小肠经 【参考答案】A 9. 风邪伤人,痛无定处,所体现的是 A、风为阳邪 B、风性数变 C、风性开泄 D、风性善行 【参考答案】B 10.“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咸 B、多食苦 C、多食甘 D、多食辛 【参考答案】A 11. 患者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其病机是 A、气陷 B、气闭 C、气脱 D、气亡 【参考答案】C 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风”的是 A、血燥生风 B、阴虚风动 C、风中络脉 D、热极生风 【参考答案】C

2019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1.5分;37-81小题,每小题2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 A.病程的变化 B.病机的变化 C.症状的变化 D.体征的变化 答案:B 2.《素闻·五脏生成》说“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 A.生我 B.我生 C.克我 D.我克 答案:C 3.“阳中求阴”适用于 A.补阴时佐以补阳 B.补阳时佐以补阴 C.补阳制阴 D.补阴制阳 答案:A 4.下列选项中,对尿液生成、排泄过程起主宰作用的是 A.肺气的通调水道 B.膀胱的开阖气化 C.三焦的决犊 D.肾气升腾气化 答案:D 5.昼不精夜不寐指的是什么的功能 A.中气 B.元气 C.卫气 D.宗气 答案:C 6.入上齿的经络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太阳膀胱经 答案:B 7.湿邪与寒邪致病的共同点是 A.阻遏气机 B.易伤阳气 C.收引凝滞 D.重浊黏腻 答案:B 8.易发生血虚病变的脏腑是 A.脾、胃 B.肝、肾 C.心、肾 D.心、肝 答案:D 9.腕痞脹闷时胀时减,减如常人,喜按,治法 A.标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以通为用 D.攻补兼施 答案:A 10.大便先干后溏者,多见于 A.脾胃气虚证 B.脾肾阳虚证 C.肝脾不调证 D.大肠湿热证 答案:A 11.肺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据是(可能不是原题) A.通调水道 B.布散水液 C.输精皮毛 D.肃降水液 答案:A 12.风寒和风湿并见(可能不是原题) A.口眼歪斜 B.肢体疼痛 C.肢体麻木 D.胸闷脘痞

2016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完整版含答案)

2016年研究生考试中医综合真题(完整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医家是( )。 A、张从正 B、李杲 C、朱丹溪 D、刘完素 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 )。 A、阴阳互藏 B、阴阳消长 C、阴阳平衡 D、阴阳交感 3、“益火补土”法适用于( )。 A、肾阳虚损证 B、心肾阳虚证 C、心脾两虚证 D、脾胃阳虚证 4、五脏化五液,心在液为()。 A、泪 B、唾 C、汗 D、涎 5、肺主一身之气基于( )。 A、肺的肃降功能 B、肺的呼吸功能 C、肺的百脉功能 D、肺的宣发功能 6、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是( )。 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元气 7、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 )。 A、经络 B、腠理 C、三焦 D、脉道 8、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为( )。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太阴肺经 9、劳力过度对身体的主要损害是( )。 A、伤神 B、耗血 C、伤精 D、耗气 10、《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皮槁而毛拔”的原因是( )。 A、多食苦 B、多食甘 C、多食辛 D、多食咸 11、脏腑气滞多见于( )。 A、肺、肝、脾、胃 B、肺、肾、肝、胆 C、心、肾、肝、胆 D、心、肝、脾、胃 12、《伤寒论》中“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其病机是( )。 A、津亏气耗 B、津随气脱 C、气随其脱 D、津伤液脱 1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 )。 A、阴中求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阳 D、阳中求阴

(完整版)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全180题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首先提出“六合者从火化”观点的专家 A、朱丹溪 B、张元素 C、李泉 D、刘完素 2. 阴损及阳经俱损的理论依据 A、阴阳转化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应 D、阴阳消长 3. 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侮的是 A、真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 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4. “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的生理基础 A、肺朝百脉的功能正常 B、肝的阴血充足 C、肾的精气充盛 D、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 5. 根据《素问调经理论》所述,神不足则 A、容易悲伤 B、喜哭不休 C、思虑不详 D、容易恐惧 6. 治疗血虚证配伍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 血能载气 B 气能生血 C 气能行血 D 气能摄血 7. 在津液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肾之蒸腾气化 B、肺之通调水道 C、脾之运化水 D、小肠之分清泌浊 8. 任络脉是经络的分支,其中最大的是 A、孙络 B、浮络 C、经别 D、别络 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六瑶致病特点的是 A、传染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10. 根据情志致病的理论,可导致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的是 A、思虑过度 B、愤思不已 C、恐惧过度 D、悲伤至极 11. 易发生内燥病态的脏腑是 A、脾、胃、大肠 B、肺、胃、大肠 C、肝肾、小肠 D、肺肾、小肠 12. 根据《灵枢经脉》足太阴经的经气逆乱可导致

2020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 二、哲学基础 1.精气学说 (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 ,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 1.精 (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生成。(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 (1)气的概念。(2)气的生成。(3)气的生理功能。(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