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3.4《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3.4《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阐述: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一是气候的地区差异.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对<<世界的气候>>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如下阐述的:一是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二是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为此,我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了解家乡的天气及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㈢教学重点:

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教学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二、教法阐述:

㈠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在学生看图、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师生交谈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㈡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图形、动画

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各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㈠学生特点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㈡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

1、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4、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联系所学的气温、降水等知识,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是什么特点?描述一下当地的自然景观,并说明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谈对一些地理问题的看法或解决地理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课堂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象。接着请看(课件)三位小朋友家乡的自然景象: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四季花开,长年结果;我们这里终年炎热干燥,一片黄沙,上面只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多雨,郁郁葱葱,冬季寒冷干燥,一片枯黄。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气象万千、奇妙无穷的差异变化呢?现在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气候”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虚幻,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少,要突破这些因素的制约,首先须营造一种直观、丰富、有趣的学习情景,借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介绍和三位小朋友对自己家乡景象的介绍,间接的反映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激发学生学习“气候”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轻松、愉悦地获取知识。)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讲授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多变的天气”这节内容,通过学习大家知道天气预报的作用,并养成了喜爱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的天气如何?(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通过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四句话,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过渡]回答得很好,基本上把天气的几个要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天气状况)都说清楚了。那么我们还听说某某地方气候怎样怎样,那么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看(课件)四句和天气与气候有关的话,进行判断,说出判断的依据,比较一下天气与气候的差异。

[总结]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板书一、天气与气候的差别

课件——天气与气候的比较

[转折]大家说了阿城的天气,那么阿城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总结]刚才大家谈了对阿城气候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引导深入]阿城之外的地方气候又怎么样呢?是不是与阿城一样“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呢?请去过外地的同学,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总结]看来各地的气候不是完全一样的,存在地区差异,那么差异情况到底怎么样呢?请看“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并观察世界还有哪些气候类型。

板书二、气候的地区差异

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一方面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显示闪动赤道、南、北回归线,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一带?然后依次闪动显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2)显示闪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两带?然后闪动显示温带气候类型,让学生指出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继而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3)让学生指出寒带的范围,然后闪动显示寒带气候,让学生观察、对照、填表。

(4)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然后闪动显示高原山地气候,使学生知道其主要分布在世界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2.组织学生反馈练习,使学生记住各气候类型的名称,知道各气候类型分布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分别位于北温带亚欧大陆的西岸、内部和东岸,各组说说所在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

(2)还是分成三组学生,把课本A、B、C三图每小组分配一幅,根据各自小朋友对当地气候特点中气温和降水的描述,结合学过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知识,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讨论三位小朋友各自家乡所在的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并指出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B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岸)

(3)教师指图,让学生集体和个人回答相结合,说出所指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课堂小结]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强调世界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活动与探究联系所学的气温、降水等知识,结合自己的体验,

说说当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是什么特点?描述一下

当地的自然景观,并说明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本章的开头相呼应,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以学生活动为主,既复习旧知又引入新内容。巩固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对降水柱状图的识读,并将二者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气候特点。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这部分是教材的难点。本着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教学。首先,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纬度位置,二者一个在分析气温和降水部分市都涉及到,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较易理解;对同一纬度来说,最不同的是海陆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前两节也分析得较充分,所以一教师提示,学生活动为主,共同归纳总结出表格。但是,对全球的降水来说有重大影响。在陆地局部和海洋局部地区,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关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已经学过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但对地形雨的成因分布不了解,所以设计动画演示山地迎风坡降雨,背风坡干燥的过程,而随着高度降温是高山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总之,这部分教学步步深入,对学生了解影响气候因素和形

成思维的方法有很大帮助。

对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想起,气候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

很明显,本节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并且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四、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家乡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1、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教师: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

4、学生:边归纳总结边填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活动三: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观看资料:⑴气温、降水量图;⑵实例。

教师:提问,比较各地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最后归纳,气候受地形、纬度、海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活动四: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1、学生:从举例、自身体验出发,气候对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思考活动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板书设计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⑵海陆位置⑶地形等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生产活动⑵生活

七、练习

1、判断表示天气还是气候:

狂风暴雨()晴空万里()

四季如春()春光明媚()

2、填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海南终年如夏,南通四季分明。()

⑵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⑶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3、探讨: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1. 本堂课不是传统的45分钟的上课,而是有上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收集的有关气候问题的资料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课后还有相关知识的开放题。

2.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深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基础练习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 1.A地气温特点是 ( )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四季如春 D、终年严寒 2.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 A.4月 B.6月 C.8月 D.12月 3.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 ) A.意大利的罗马 B.中国的上海 C.东南亚的新加坡 D.俄罗斯的莫斯科4.下列地区中,降水量较多的是 ( ) A.山地迎风坡 B.山地背风坡 C.两极地区 D.大陆内部 5. 已知某登山队的出发营地海拔3500米,出发时的气温为10oC。当他们登上山顶时,所测量到的气温值应是() A.42oC B.-22oC C.22oC D.-17oC 6.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西侧的原因是() A.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7.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8.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大洋洲 9、某地年平均气温为27.2℃,年降水量为2413mm,且各月分配均匀,形成该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纬度位置较低 B、该地四周全是海洋 C、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D、太阳辐射强度大 读图(a、b、c、d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全年少雨 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 mm,雨热同期 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 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习题精选(含答案)

“世界的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 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哪里: A、难以受到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得迟 C.难以受到冬季风影响 D.冬季风来得迟 2.图示的降水类型为: A.台风型 B.对流型 C.锋面型。D.地形型 3.若测得A地气温为24°C,则B地气温约为: A.36°C B.18°C C.12°C D. 8°C 4.下列词组中,表示气候的是:A.暴风骤雨B.阴转多云 C.四季如春 D.风和日丽 5.下列四幅图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6.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7.李明今年14岁,从未见过下雪,下面几个城市最有可能是他居住地的是:A.哈尔滨 B.北京 C.乌鲁木齐D.海口 8.下列对南方和北方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南方全年气温变化比北方小 B.冬季,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很大 C.夏季,南方和北方的气温相差很大 D.北方冬夏气温相差比较大 9.有关某地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昨天最高气温达30℃ B.干旱持续了半个月 C.中年高温多雨 D.午后阴有小雨 10.如下图,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A.冬春季节B.夏秋季节 C.春夏季节 D.秋冬季节 1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A.全国普遍高温 B.全国普遍低温 C.越往北气温越高D.越往北气温越低12.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13.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A.亚洲北部 B.南极洲 C.北冰洋 D.北美洲 14.下图中,贵阳市的天气是: A.晴天 B.多云 C.雷雨 D.雾天 15.下列句子中,描述天气的是:A.风和日丽 B.昆明四季如春 C.终年炎热 D.南宁夏季多雨 16.四季气温变化最显著的地方是: A.北京 B.新加坡 C、雅加达 D、中山站(南极) 17.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阴雨连绵D.秋高气爽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19.关于气温的变化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7月份,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山麓地带温度低于山顶温度 C、高度每上升1200米,气温下降7.2℃ D、同一地区,下层空气较上层空气冷 20.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平原气温要:A.相等 B.低 C.高 D.无法比较 21.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A.2时左右B.正午12时 C.下午1时左右 D.14时左右 22.一年当中,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A.1月 B.7月 C.8月 D.2月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汇总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单元整体说明 单元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整体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读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单元重难点一览

单元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天气与气候是时时感受到,并时时充满思索的内容,深刻的生活体验为学习的进行积累了丰富的直接经验。而地图、地形、海陆分布等知识的掌握,图表绘制和判读能力的提高也为本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和技能保证。但气温、湿度、辐射、地球运动等相关内容相对于他们来说,许多关联的内容还没有接触,会影响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同时该年龄段学生的总结、概括、分析、归纳,进而发现规律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单元教学建议 天气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军事活动等密切相关,学习气候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阅读、绘制和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是一项比较综合的技能,应该有步骤地进行,分解难点,逐步达成目标,并注意总结方法和规律。 教材中的活动“太阳高度与气温”,是一个基本的实验,许多内容都是基于这一试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对学生正确理解后续内容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试验中总结出规律。 地球运动是一空间活动,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重点,建议教学中设计演示,充分利用教具或多媒体技术突破这一理解难点。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对将来学习季风气候特点意义重大,建议结合课本中提供的活动题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建议结合实际创设情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得出结论。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是对前述内容的总结性概括,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发挥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突出多种因素影响气候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建议在结合课本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自然景观图、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一一对应的学习基础上,对各种气候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式的讨论,借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单元课时分配 本章内容共包含四节,可用5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3课时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4课时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3课时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 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其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2.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地势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下列哪个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4. 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 C.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5.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气温和降水 D.纬度因素 ) D.人类活动) D.洋流 6.某山山脚、山顶的温度分别为22C、10C,这座山的相对高度是() A.600 米B . 3666 米 C. 200 米 7?同纬度的海陆相比较 D地形D.2000 米

A.冬季陆地气温高 B. 冬季海洋气温高 C. 夏季陆地气温低 D. 夏季海洋气温高

) 坡。 c c la. A. 一天 8.读图1和图2,被a , b , c 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9.地球公转一周用的时间是( C.青藏高原由于纬度较低,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D.各地气候差异都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 、填空题(共4题;共15 分) 11. 一个地区的气候受该地的 等因素的影响. 1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及人类的活动; 14?读下图,回答问题: (1) A 、C 两地中降水量较多的是 __________ 地,这是因为这里处在山的 _____________ 坡 10.关于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6 C B.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 13.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 (2) C 地的降 水 (多或少),原因是:处在山的 (3)如果此时B 地的气温是12C ,则A 地的气温大约是 >2仞咏 占2% f 圮沂不F ],'命械的孑'W 住* s A.印度洋 B 太平 洋 (大西洋 D 北冰 洋 B. 一星期 C. 一个月 D. 一年 图I 営贰赛陆分市 若在山顶测得各时刻的气温如下表,则这一天山顶的日平均气温是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 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据 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教材 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各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 面影响。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 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 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 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 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 3.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

3.4世界的气候 (4)(1)

世界的气候 教学要求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内容点析 1. 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2.图 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 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 5.前两节已经讲述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而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解来看仍然是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因此,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6.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也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讲。教材主要抓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地域观念;其二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这两方面的讲述,教材都只举实例,不展开论述,目的是改变说教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自己去体会。 7.只讲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学生片面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教材设计活动,从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由学生自己分析,从而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其中,活动4涉及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没有要求的,但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并且学生可能通过媒体经常接触到这方面问题,因此,教材从加强环境教育和深化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此项活动。 教学建议 【气候的地区差异】 1.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 2.这一部分的教学,应按照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进行,即按照“对气候的理解和描述—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的类型—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并把活动分散到相关内容的教学之中。 3.与“天气”一样,“气候”的教学也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概念,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让学生阅读图3.22,对照每幅景观照片看对该气候的描述。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初中黄青梅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

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讨论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 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气象台、气象站、气象联络网,许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监测天气的变化,每天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我们要从小向他们学习,下边老师教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的情况。 过渡: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投影: 1.你知道江西著名的避暑胜地是那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63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64页的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 (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世界的气候练习题(含答案)

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 ) A .山前桃花山后雪 B .终年炎热干燥 C .昆明四季如春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因素的影响 B .海陆因素的影响 C .洋流因素的影响 D .地形因素的影响 3. 已知某登山队的出发营地海拔3500米,出发时的气温为10oC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所测量到的气温值应是( ) A .42oC B .-22o C C .22oC D .-17oC 4.在CCTV —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 5.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 A .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 B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D .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6.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北纬40o~60o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 .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 .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7.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8.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所生活的地区属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温带草原气候 9.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方位于( ) A .赤道附近地区 B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C .中纬度内陆地区 D .两极附近地区 11.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西侧的原因是( ) A .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 .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12.城市中心城区的气候不同于郊区,其表现在( ) A .气温偏低,风速偏小 B .气温偏高,风速偏大 C .气温偏高,风速偏小 D .气温偏低,风速偏大 13. 南半球海洋上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14.关于本题图示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年较差约20oC B .年降水总量约1000㎜ C .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D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15.下列气候类型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16、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分布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 、同纬度地带太阳高度、热量相同,气温相同 C 、同纬度地区高原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D 、暖流经过的沿海岸地区气温总高于寒流经过的沿海岸地区 17、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 ) A 、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 、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 C 、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加强 D 、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 18、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 ) A 、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 B 、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 C 、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 D 、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向低纬凸出 19、关于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大致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B 、全球气温的分布大致从南往北逐渐降低 C 、无论冬夏,海洋气温总比陆地同纬度地区高 D 、7月份时,各地海洋气温总比陆地低 20、等高线和等温线的相互关系是( ) A 、等高线密集,等温线稀疏 B 、等高线与等温线一定完全重合 C 、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越小 D 、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数值越小,等温线数值越小 21、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低压带的降水主要是对流雨 B 、常年受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降雨丰富 C 、信风影响下的地区必然少雨 D 、面对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 22、我国夏秋季东部季风区以何种降水类型为主( )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台风雨 23、形成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 ④空气的垂直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世界的气候气温》说课稿

《世界的气候——气温》说课稿 一、学习内容分析:《世界的气候》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规律,来分析世界气候分布特点,本节主要分析气温。考纲要求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气温的影响因素已经有一些基础,在地图部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比较熟练,引申为等温线的判读难度不是太大。但是学生分析气温微观变化的严密逻辑思维体系还没有形成,另外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规律的描述初步接触,需要老师引导,并在后期逐渐形成模式。 三、学习目标分析、重难点确定:根据考纲要求和高考的能力考查,考虑到一轮初步复习,学生的分析能力、描述能力需要一个形成过程,本节制定梯级学习目标如下: 1、初步学会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 2、分析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3、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 4、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重点:1、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2.等温线的判读及分析 难点: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引导归纳:给出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模式,引导学生从等温线图上概括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材料分析教学法:对于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表现,学生很难做出判断,为了降低难度,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结论,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达到理解,并且培养学生调动和应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3、比较教学法:以列表归纳比较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形式,使学生的理解更准确到位,巩固和深化知识。

4、温故知新,迁移教学法:因为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基本一致,以等高线的判读方法迁移为等温线的判读,降低知识难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以下教学流程,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明确基本概念及特点 气温和均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 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和气温年变化(年较差)以及海陆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大气的热量来源及热量传递过程,理清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常提到的气温都是均温以及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及原因。自然过渡到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分析。 (二)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读等温线图归纳气温分布规律 (老师给出描述模式,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 提示:分析线状地理事物一般方法:分析延伸方向、递变规律、疏密变化、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 (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单元测试

七年级上册世界气候检测题(100分) 班次姓名 1、读下图,回答:(2分每空) (1)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在A地测得气温为28.8℃,若只考虑地形因素的 影响,则C地的气温该是( ) A.38.8℃ B.10.8℃ C.28.8℃ D.18.8℃ 2、我国新疆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A.纬度偏高,气温低 B.深居内陆,距海远 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 D.距海不远,但受山脉阻挡 3、读图回答:(2分每空) (1)图中A、B、C、D分 别代表哪种气候类型的分 布: A:___________气候 B:____________气候 C:____________气候 D:_____________气候(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___半岛。

(4)读上图回答: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哪种气候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甲:___ 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 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 __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 __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回答:(2分每空) (1)图中A、B、C、D分别代表哪种气候 类型的分布: A:________气候B:________气候 C:__________气候D:___________气候 E:___________气候 (2)季风气候多分布在大陆的________ 岸,(填“东”或“西”)地中海气候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多分 布在大陆的_______岸。 (填“东”或“西”) 右图中甲、乙、丙、丁、 戊各代表哪种气候类 型与上图中哪些气候类型相同?(填序号),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 甲: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3、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方面说出其对气候的影响。 4、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收集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过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候的学习,认识到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应该充分利用气候资料分析。 2、通过讨论,关注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在世界气候分布上说出图中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提高环保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导入新课] 世界的气候千差万别,热的地方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冷的地方呼出的气可以变成冰,

干旱的地方近百年享受不到滴水之恩,湿润的地方天天都下雨。世界上的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 【板书】: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板书】:1、天与气气候区别: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是时刻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气温和降水等描述。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年,一般只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阅读】:课本P62页第一自然段。 【板书】:2、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板书】:3、家乡宜宾地区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阅读】:课本P62页“阅读材料”《柯本和他的气候分类法》。 【板书】:4、气候的类型、特点、分布。 【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3·28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读图分析,认识某一种气候的分布、特点,并养成一定的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 归纳得出: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特点是全年炎热干燥。 (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0——350温带大陆的东岸,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6)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50——550温带大陆的东岸,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练习巩固:(略) 第 2 课时 (7)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温带大陆的内部及北极圈地区,特点是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2.4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各节内容联系紧密,环幻相扣。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第一节)—能量交换作为基础铺垫;将大气运动的结果(第二、三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气和气候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部分呈现;而本节是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既是本章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 2教材结构 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3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变化周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提出一些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产生影响、适应对策等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情景、辩论、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全球、我国及身边的环境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说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本节教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索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重点: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难点: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体会研究过程与方法,难点在于这种大跨度的思维活动学生以往少有接触,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知识铺垫,促进学生思维的进步。 二、说教学方法及选择依据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内容浅显易懂,文字言简意赅,结构清晰完整,适合于学生阅读学习。从学生来看,我授课的对象为实验班的学生,这部分的学生,自学、探索能力较强。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决定对这节课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课这一崭新的教学手段,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立教学系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学习情境。运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进行交互通讯。

3.4-4 世界的气候练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基础知识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2、气候类型的判读 热带气候: 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气候: 特点: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全年降水少。 寒带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找出下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欧洲西部地中海气候、 中东 印度 俄罗斯寒带气候、 巴西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地区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1、纬度因素:①气温:低纬度、高纬度②降水:多、少。 2、海陆因素:①气温: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反之。②降水:中纬度地区,沿海,大陆内部。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西岸 3、地形因素: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降水:迎风坡,背风坡。★考点练习(共14分,,A:12-14分,B:10—11,C:8-9分)

1、关于下列两幅图中的地理事物连接正确的是 A、A——丙 B、B——甲 C、C——丁 D、D——乙 2、读右图,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季风因素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3、此地冬不太冷,夏不太热,全年阴雨连绵,下面那幅图符合这里的气 候特点? A B C D 4、案例探究: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案例一: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分布 ①②③为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其中①是气候;②是气候;③是 气候。(3分)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复习题(测试卷)

世界的气候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湿度、风力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 3.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 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 10.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11.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四季的变化 B.地方时的不同 C.昼夜更替 D.太阳的东升西 落 13.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 A 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14.下列节日中,北京的白昼最长的是( ) 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元旦1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D.23.5°N—夏至日 16.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A.冬至日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17.下列各点中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东经30度,南纬50度 B.东经50度,南纬30度 C.西经80度,北纬20度 D.西经20度,北纬80度 18.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C.北寒带 D.北温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