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仕女画赏析

明清仕女画赏析
明清仕女画赏析

明清仕女画赏析

学院:阳明学院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年级: 141

学号:1400180001

学生姓名:田瑞齐

2015年5月 10日

“仕女画”专用词的最早出处见于《宣和画谱》,其中明清仕女画的本质内涵其实就是男人的女性艺术,体现的是男性的标准和世俗的要求。虽然明清仕女画在风格上是单薄的,但是其体现了无法压抑的女性审美,而其中的美学价值也是无法否认的。

明清时期人物画创作已经相当成熟,中国传统的人物画技法,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间以西洋技法的传入,中国仕女画发展史到了一个该归纳总结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画家们把中国传统人物画技法的精髓加以融合提炼,归结出十八描等优秀技法,创造了柔弱的病态美模式,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仕女画形象与情境的程式化。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赢弱、幽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尚雅是历代仕女画共同追求的目标,明清仕女画也不外乎此。与此同时,由于明清世俗生活的丰富,世俗文化的盛行,使明清仕女画又增加了与前代仕女画不一致的因素,那就是纯粹观赏性的特征以及尚雅不避俗的双重性。在“阴柔为美弱为用”的审美思想指引下,“脱去脂粉华靡之气”而不失“静女悠闲之态”,成为明清仕女画塑造形象的标准以高雅为创作主导思想的同时,适应世俗的要求,创造了雅俗共赏的仕女形象。

与前代的仕女画相比,明清仕女画的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列女题材的教化功能在明清仕女画中被逐渐淡化,由“成教化、助人伦”转化为纯粹的把玩欣赏。与画家的主观创作目的相一致,明清仕女画在客观上带给观众的,是感官上的愉悦。明清仕女画的取材就反映了这一变化,其取材可以概括为宫廷仕女题材,如《顺治妃行乐图》;才女形象,如《鱼元机诗意图》、《薛涛诗意图》;美女佳话,如《绿珠小像》、《百美图》、《卞玉京小像》;仙佛及神话传说,如《善天女像》、《天女散花》;历史故事,如《文姬归汉图》、《木兰从军图》;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如《红楼梦图册》;以及明清以来流行的一般仕女画题材,如《纨扇美人图》、《修竹仕女图》。在这七种常见的题材中,又以观赏性特征明显的一般仕女画题材最为多见。

由此来看,列女题材的比重比前代大为下降,而代之以世俗题材的增多,这是明清仕女画观赏性功能的必然要求。

再考察一下明清的仕女画,创作者与文学中作者的意图并无二致,把女性物品化的倾向似乎无所不在,什么眉如远山、目若秋波、指如春葱,面若芙蓉,足若莲花,温香软玉、冰肌玉骨、如花似玉等等,看似赞美,实际上是把女性物品化了,其可采摘之,攀折之,把玩之,丢弃之,而这些都是男性在操作的。中国历史上的仕女画,很少是由女性本身来创作的,创作者几乎都是男性。男性把女性物品化的初衷也许不乏赞美之意,但是长期以来物化女性的传统,却在客观上把女性变成了社会普遍意识形态中一种可量化的物品。

凯特·米勒在《性权术》一书中提出了“性权术”的概念,他认为“权术或策略并非仅为政客所用,其实在非政治的关系中也常运用着。广义地说,权术就是权力或权力关系,因为人的关系总是私人之间的关系,私人的事情就有权术的性质。”

根据凯特·米勒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两性之间的关系便体现了性权术,对女性的物化是男人玩弄的“性权术”。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无不是男性以主宰者的身份为女性制定规则,而且不仅从日常行为方式上约束女性,还对女性生而所有的相貌特征进行选择评判,制定审美标准,从“楚王好细腰,宫中尽饿死”的战国,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唐代,再到“阴柔为美弱为用”的明清,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一变再变。

“无论人的自然形体是趋于瘦弱,还是骨架突出,还是趋于肥胖,在特定的年代里,理想的女性形体通常只有一个形式,而‘完美’的观念却是瞬息万变”。在中国古代,“‘完美’的观念”是由操纵着文化的男性所决定的,那些变来变去的审美标准无疑都是男性的标准,可见,“女性标准”的真正制造者是人为因素,是男人。

事实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各个时代都有女性为了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而发明种种“酷刑”,西方女性的束胸、围腰,中国女性的裹足,其中中国女性的裹足堪称女性为男性标准所遭受的最惨烈的酷刑,这种做法把男性和女性的人体差别(男性足较大女性足较小)人为地夸大到艺术的程度,以艺术的完美蔑视女性的天然差异,把人

为的障碍强加到日常生活中,使女性丧失自我生存的能力,更加柔弱,以此凸现男性的强大、可靠。

总之,封建社会的男人们联合起来抵制天足,以天足女性难以出嫁的威吓换取三寸金莲的合法地位,以艺术的形式把无用的小脚提到装饰美的高度,使封建社会的女性不得不遵循这一所谓的女性美标准。

清代在表现女性人体美方面有所突破的画家是任熊、任颐等人,任熊的《元女授经图》,把元女表现为一位衣衫褴褛的女子,她赤双脚而立,手捧经文,抹胸很低,露出胸部,肩膀、手臂处衣衫开裂,露出肌肤,褴褛的衣衫衬托出肌肤的光洁。对双足和手腕的描绘力求精确,而画家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画家所表现的元女是未经裹脚的天足,这在裹足称风的清代是难能可贵的,体现了画家对女性的尊重。在追求唯美、理性、规范、得体、和谐、典雅的仕女画中,将人体表现得如此外露而无秽亵之感,这显示了作者创作仕女画的健康态度。尽管明清仕女画家为了表现女性人体美,设计了种种使人体合法外露的动态,但是这样的表现也只能是局部的。因为在公开的仕女画中,不存在使女性人体全裸的可能性。鉴于此,为了尽情地表现女性的人体美,明清仕女画开辟了另一条途径——春宫画。

明代下半叶以来,春宫画作为仕女画的旁系大为流行,风气所及,大家闺秀也喜绘春画。明代徐树在《识小录》中记云:“虞山一词林,官至大司成矣。子娶妇于郡城……其子妇能画,人物绝佳,春宫犹精

绝。”

明清仕女画客观上创造了一种美的模式。古典美是历代仕女画的共同特征,明清仕女画在古典美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美人春睡”与“西子捧心”式的病态美、“尚雅不避俗”的世俗美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性美。

明清仕女画无疑是古典艺术的典型,其在形式与形象、理念与表述上的完美和谐是古典型艺术这一概念的生动阐述。明清仕女画中所蕴含的古典美使“古典”一词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于明清时期的人来说,古典是其前代的仕女画,而当代的仕女画对他们来说只是流俗所尚的观赏对象,并不具备古典的内涵。但是对于今天的观赏者来说,明清仕女画无疑成为当代的古典。古典蕴含着唯美、理性、规范、得体、和谐、典雅等内涵,这些因素共同阐述了明清仕女画的理想美、仪态美以及境界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但是对于历代仕女画来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表现的尺度,也就是古典美的因素之一——理性尺度。

为了在创作和欣赏方面解决‘理’与‘欲’的矛盾,当时的仕女画十分强调减弱和淡化女性美的魅力,要求在中和、平淡、矜逸的氛围中隐藏着对女性美的欣赏和赞颂,使观者不易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以保持审美观照所需要的心理距离。体现了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上的矛盾。”明清仕女画家在表现女性美的同时,试图剔除“欲”的成分,以求达到理与美的平衡,这也正是明清画论家一再强调的“妖

态”之不可取。

明清仕女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这决定了其在思想与美学上的局限。封建男权的介入将明清仕女画完全变成了男人的艺术,其文化内涵是男性审美观照下的女性美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美的要求。与此同时,明清仕女画创造了一种古典的病态美模式,其程式化有利于艺术的传承和传播。

从创造审美的模式来说,明清仕女画与程式化的古埃及壁画和欧洲中世纪人物画同样是不朽的。但是,明清仕女画在塑造女性美的同时,把女性当作艺术品来制作,使之彻底成为男人的艺术,这其中既蕴含着对女性美的渴望,又夹杂着压抑女性、弱化女性的封建礼教思想,认清这一点,对于今日之仕女画创作以及女性研究,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教学设计

《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成为既能传授理论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陶冶情操的动态功能过程。 二、教材分析:《捣练图》主要描绘的是唐代宫廷妇女丝织劳动的场面。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突破了以前人物画只画宗教烈女题材,而转入对生活中妇女形象的描绘。主要知识点有:仕女画,唐朝仕女的特点,中国古代人物画“以形写神”技法特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欣赏,使学生知道欣赏一幅画的一般过程。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独特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3、通过欣赏唐代仕女画,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画的内涵,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欣赏作品时,结合唐朝的社会风貌,探究出唐朝仕女画的特点。解决办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画中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再从发式、服装等方面一步步探究。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以形写神”的独特魅力。 解决办法: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静——动——静)感受过程。既有亲身模仿体会,又有画面比较欣赏感受。 五、教学准备: 1、收集大量的资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 六、板书设计; 《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 捣练仕女

大唐风格以形写神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已经在历史课上领略了唐朝建筑的雄伟宏大,也欣赏过了唐诗的雅韵,今天我们共同感受唐朝仕女画的独特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突出学科的横向联系 (二)、解题 首先课题里出现两个我们陌生的词“捣练”、“仕女”。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书上的注解给我一个简洁的解释。学生看书回答“捣练的美女图”自然过度到新课内容。 (三)、新课环节、 1、构图形式 课件出示“捣练图”介绍一下张萱。最主要的是他突破了以前的宗教、孝女、烈女的题材,而转入对现实生活中妇女生活的描绘。{如果有学生发现和书上的作者不一样,再介绍以下赵佶,顺便提一下保护历史文物书画} 然后让学生在长卷横幅图中找出哪一部分是捣练图。教师根据学生找的出示捣练局部图。再出示缝纫、熨烫局部图,让学生观察图找答案并命名。三个部分相对独立,又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独特的表现形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很随意的情况下了解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独特构图形式。 2、审美观点 提问:如果以我们今天的审美眼光看画中的人物形象,她们美吗?提问:为什么唐代“以胖为美”?学生观察画面回答问题:“不美”、“太胖了”。学生有可能回答“生活好或提到杨贵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唐朝的经济繁荣富强,社会和谐安定。设计意图:设置贴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问题,让学社感觉欣赏一幅作品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 3、服装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画面谈一谈她们的服装有哪些特点?学生观察画面讨论回

丰腴华贵之美周昉和他的《簪花仕女图》浅析

万方数据

丰腴华贵之美--周昉和他的《簪花仕女图》浅析 作者:王永梅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730060 刊名: 甘肃农业 英文刊名:GANSU NONGYE 年,卷(期):2005,(1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中央美院美术史家教研室中国美术史简 1990 2.吕少卿唐代绮罗人物画浅探 1999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 1985 4.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200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徐翠翠陈洪绶与周昉的仕女画比较研究2008 从美术史来看,中国绘画就题材总体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人物、山水和花鸟。仕女人物又是人物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唐代人物画艺术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的最高峰,其中仕女画成就卓著。张萱、周防是这时期的代表人物,张萱开创了“绮罗人物”画的先锋,而真正把这种人物画风推向高潮的是周防,他所画人物丰腴健美,与当时唐朝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唐以后,代表文人意识的花鸟、山水画自成体系并得到迅速发展,人物画逐渐走向衰落,虽然仕女画在各个方面有一定发展,但画面中已没有了“大唐丽人”那种全面辉煌的震撼力。人物画发展到明末,出现了一位人物画大家——陈洪绶,他所画仕女人物脸部大都呈方形或钟形形状,给人以厚实之感。并以其古岸奇伟的造型,古茂壮朴的线描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线、造型、线条组合是画面构成的重要形式因素,我们将陈洪绶和周防的作品放一起比较,发现三方面的不同,即线描特质,线条组合,人物造型。(1)线描特质。周昉和陈洪绶在线条的使用上,一个是细劲精微但又不失大气松快的“琴丝描”;一个是画面中似乎盘着一种郁结之气、有金石韵味的“游丝描”。(2)线条组合。线条具有丰富的结构变化,不同线条的排列给人以不同的形式美感。陈洪绶画面中常有一组组线条特别引人注目,即线条的平行重复。(3)人物造型。唐人以胖为美,周昉笔下的人物个个体态丰腴。陈洪绶的画面中却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人物造型怪诞,比例极不协调。 周昉生活在皇室贵族,他的仕女画多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准本,展示出唐朝女性的华贵之美。陈洪绶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入画家,既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也经历了家庭的不幸。时代环境、个人经历、性格气质等因素共同建构了他作品中独特的风格图式。同时代画家的影响,也无疑对他的绘画起着启示作用,除此之外,根据陈洪绶“奇骇怪状”式的人物造型,我们分析是吸收了一些民间文化的营养。 周昉的仕女画以其强烈的时代感,影响了唐末、五代、两宋至元代乃至明清的仕女画坛。陈洪绶的仕女人物画是在继承周畴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他发展了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强化了人物画的表现性和象征性,成为当今人物画发展的一份宝贵财富。 2.期刊论文张琦唐代仕女画——张萱、周昉与"绮罗人物"-科技信息2008(25) 介绍仕女画形成的历史.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张萱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周家样"的形成."用家样"创造了一种表现光洁华美,轻罗薄纱的透明感的"铁丝描"和"游丝描"的综合技法.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学位论文夏华秀周昉工笔仕女画的色彩研究2010 南齐人物画家谢赫在继承顾恺之的“神韵”观点的基础上,将其绘 画理论精神进一步地拓展和提升,在其《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气韵生动” 的绘画标准,后人称之为“六法论”,今保留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其 日:“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 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的“六法论”的提出,对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的 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历来品 评中国传统绘画的等次高低的重要的绘画理论标准和重要的创作方法。本文认 为,“六法论”也是周防在其工笔仕女画创作中遵循的绘画理论标准和重要的 创作方法,对其色彩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周防 工笔仕女画 色彩 六法论 4.期刊论文朱文晶"屏风周昉画纤腰"——唐代"宫怨题材"仕女画初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9) 人物画进入唐朝,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出现了大的飞跃,成为封建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新的"官怨题材"仕女画也从张萱、周防等画家笔下应运而生.这类创作不仅在造型、题材、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较前朝有所突破,更注重传神写照,直指人物内心,塑造出无数动人的仕女形象. 5.学位论文王晓丽周昉仕女人物画的“唐妆”样式2009 周防是唐代著名人物画家,以善画宗教人物和宫廷仕女著称于世,“唐妆”样式是周昉的仕女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其“丰厚为体”“衣裳简劲,色彩柔丽”的艺术特点,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审美习尚,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形成了唐代宫廷仕女画的独特风格,对我国五代、两宋、元代及其以后的人物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背景,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绘画作品,具体分析周昉艺术创作的造型特征、造境的独特性及其现代价值。周昉“唐妆”样式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其样式产生的时代风尚和历史渊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博大雄浑的时代风貌为周防“唐妆 ”样式奠定了发展的空间。大唐王朝在近三百年的统治史上,以其特有的霸气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隆盛昌明的巅峰,构建了封建王朝的辉煌。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审美观念与社会风尚的演变,为周防的“唐妆”样式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二,兼容并蓄的时代气魄为周昉“唐妆”样式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唐代宽松的思想文化蓬勃发展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此时期人物画及佛像造像开始走向凡尘和人间,女性的地位也随之“转变”,世俗特征已经迈入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中,现实主义的仕女人物画出现。
从艺术表现角度来看,周昉“唐妆”样式的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审美、形象、情态、色彩四个方面。其一,周昉“唐妆”样式的审美特征。周昉“唐妆”样式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唐朝时代审美特征的独特风尚,“丰肥艳丽”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帝王阶层、封建庶族和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以及对上层社会女性个性美的模仿。其二,周昉“唐妆”样式的形象特征。在唐代大的社会风气和背景之下,女性的妆扮发展也很快,标新立异的着装与奇异妆容更是屡见不鲜,周昉的“唐妆”仕女画从发式、妆容、服饰中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性”,体现的是世俗观念下的一种清朗、健康的美学品质。其

《簪花仕女图》卷赏析

《簪花仕女图》卷賞析 周昉,字景玄(景元)大历年间(766一785年)任越州长史。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曾为郭子仪的女婿赵纵画像,把赵纵的性格和谈笑的神情,都画了出来,他画佛壁画,改变了千篇一律的“三尊式”,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 现存的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等,都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与大诗人杜甫的名篇《丽人行》相呼应,一诗一画,均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并有直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题材,如《明皇纳凉图》、《杨妃出浴图》、《明皇斗鸡射鸟图》、《太真教鹦鹉图》、《明皇夜游图》、《明皇击梧桐图》等。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纵46cm、横180cm,辽宁省博物馆藏,是唐代仕女画的又一高峰。从画面上作比较,在人物穿插之后,多了一些也许是并不起眼但却十分重要的背景。有仙鹤、小兽、湖石、花草。虽不象顾恺之《洛神赋图》那样描绘一个可行可游的实际环境,似乎只限于园林盆景那样的情调,但在现存唐代人物画中却是极难得的处理。仙鹤与小犬的描绘,毛发渲染与梳理十分周到。仙鹤通体皆白,仅颈上间以一丝黑墨,鹤翅排列从虚到实,由内向外,显出画家运用线条的手法既简单又准确。考虑到中晚唐花鸟画已经萌起,象薛稷、边鸾等人的鸟类画在画坛上已颇有盛名,则周昉对仙鹤、走兽描绘得如此丝丝入扣,似乎有个花鸟画兴盛伊始的时代背景在起作用。 《簪花仕女图》在张萱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而在周昉的画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工笔画的特殊技巧,如仕女发髻很高,乌黑光亮。对黑发的渲染肯定是件不太容易做好的事,工笔画的要求是黑而不躁,深而且厚。周昉的渲染正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这一魅力。此外对于仕女披纱的透明效果,服饰的花纹装点,还有深色纱袖中沿边线而勾勒的白线,都是以前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一麈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堪称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至于图上主要人物与侍女形象大小的安排,似乎也是基于突出主要角色的绘画目的。 周昉受德宗召,画于章敬寺。落笔作画时“都人竞观”。观者指点或贬或誉,他居然能随听随改,月余是非语绝,无不叹其精妙”。这种改画的本领恰恰显示出周昉作画不死凭粉本,具有随机应变的卓越能力,确是极为难得的。

十大名家画仕女,比比看!

十大名家画仕女,比比看! 冯超然仕女图 1、改琦 改琦天女图改琦(1773-1828),清代画家。 改琦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 改琦瑶姬献寿图 改琦仕女图 改琦仕女图 2、任熊 任熊瑶宫秋扇图 任熊(1822-1857),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任熊是绘画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任熊的人物画对衣纹的勾画向来十分精彩,铁画银钩,很见功力。 任熊仕女图 任熊仕女图(局部) 3、任薰 任薰麻姑献寿图 任薰(1835-1893),任熊的弟弟,任颐、任预均从其习画。

任薰与任熊、任颐时称“三任”,合任预为“四任”,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之一。 任薰瑶池霓裳图 4、任颐 任颐仕女图 任颐(1840—1896),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任颐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用笔用墨,丰富多变,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是他的独特风格。 任颐作品 任颐作品 任颐作品 任颐作品 5、胡锡珪 胡锡珪龙女谈经 胡锡珪(1839-1883),最善没骨人物,笔墨生动,时罕其匹。光绪年间,与吴江陆廉夫、安吉吴昌硕、同里顾若波、顾西津切磋吴门,诗画唱酬,堪称一时风雅。 胡锡珪仕女图 胡锡珪仕女图 胡锡珪仕女图 胡锡珪仕女图

6、钱慧安 钱慧安仕女图 钱慧安(1833-1911),工人物、仕女,细笔干墨,笔意遒劲,神态闲雅,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 钱慧安作品 钱慧安作品 7、潘振镛 潘振镛仕女图 潘振镛(1852-1921),其画仕女师法清代画家费丹旭(晓楼),用笔遒劲挺秀,设色淡雅,清丽绝俗。 潘振镛仕女图 潘振镛仕女图 8、沈心海 沈心海作品 沈心海(1855-1941),钱慧安入室弟子,擅画、花卉、山水、人物,皆佳妙,尤精仕女。 沈心海作品 沈心海作品 9、沈燧 沈燧作品 沈燧(1891-1932),为海派名家潘振镛弟子,工人物。 沈燧作品

浅析唐代人物画家周昉

美术鉴赏 浅谈唐代人物画家周昉 课程:美术鉴赏 姓名:卢大军 院系:软件学院 学号:131530133 指导老师:郑瑞利 成绩:

周昉,唐代画家。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月不详,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一位出入卿相之门的贵族,官至宣州长史。初年学张萱,是他亦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 个人简介 他生活于中唐时期。出身于“传家阀阅”之门,父祖曾任藩镇节制。长兄周皓受家庭尚武风气的影响,善于骑马射箭,随从名将哥舒翰西征吐蕃,在攻取石堡城的战役中,骁勇善战立了军功,因授任执金吾。哥舒翰攻克石堡城事件发生在天宝八载(749 年)六月,这时周皓的年龄当在二十岁以上。周皓是周昉的长兄,若以此来推测,周昉约生于开元(713年—741年)末年。 周昉自幼不尚武功,性好属文,尤其酷爱绘画。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穷丹青之妙”。张萱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以画贵妇人见称,而周昉“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可见,他学绘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临摹,而是在绘画实践中有所变化。 周昉何时进入仕宦生涯,尚不清楚。据史载,大历(766年—779年)中,他任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市)长史,郭子仪听说周昉善于写真,请他为其女婿赵纵侍郎画肖像。赵纵于大历元年十二月任工部侍郎,由此看来,大历初年周昉已官至越州长史了。 之后,周昉又任宣州别驾。据<新唐书·百官志>四载,上州别驾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复置,德宗在位时(780年—804年)再次省去。可见,周昉任宣州别驾的时间是在上元二年至建中元年(780年)之间。 唐德宗修造章敬寺,闻知周昉善画,命周皓再次召请周昉画章敬寺神像。时间大概是贞元年间(785—803)。至于以后的仕履情况,也就不得而知了。 周昉的绘画艺术造诣很深,技法精湛。他以善画仕女著称,又以画佛像见长。朱景玄曾给他以高度的评价,说他“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品”。 周昉擅长的画科不及其师张萱广博,仅限于人物画中的各个分支。但周昉有许多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他创制出体态端严的“水月观音”,将观音绘于水畔月下,颇有艺术魅力。这不仅为画工所仿,而且也成为雕塑工匠的造型样式,流传极广。更重要的是,后人将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与“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并立,合称“四家样”,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样式,为历代画家所推崇。 2 善画仕女 周昉创作的仕女画,被人誉为“古今冠绝”。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御府共收藏了周昉的七十二幅作品,仕女画计二十八件,约占百分之四十。其 中有<写武后真>、《明皇斗鸡射鸟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教鹦鹉图>、《纨

美术鉴赏论文簪花仕女图

美术赏析 —女史箴图 姓名:李书瑶 学号: 院(系):艺术系 班级:美本二班 专业:美术学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27日 摘要 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帝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

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在唐代人物画中,也许没有哪一种题材更像仕女画那样,可以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这一盛世的声色风貌。 在这一时代,魏晋士大夫所推崇的“秀骨清像”也已了无踪影。丰肥雍容中的雅致,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这种充满繁荣、自信、满足、大气的风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簪花仕女图》周昉 目录 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唐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健康、明朗、活泼的美学风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盛唐以后特别是描绘仕女生活情态的风俗画得到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簪花仕女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周昉,中国唐代画家。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春日阳光下几位贵妇赏花游园的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簪花仕女的意思是头戴花朵的贵族妇女,而《簪花仕女图》的得名便来源于此错误!未定义书签。 从图中仕女丰盈的体态中我们还了解到唐朝以富态为美的审美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唐代的女性尤喜红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题目:论唐代美术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11月29日

题目:论唐代美术 副标题: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所在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笔者认为,《簪花仕女图》是一副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美的绘画作品。其艺术美具体表现为人物的形象美、绘画语言的技巧美、作品整体的主题美。笔者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资料法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艺术美;形象美;技巧美;主题美

ABSTRACT 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 is now only found in the Tang dynasty women worldwide art handed down orpha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 is a pair of paintings of beauty has a fairly high. Its artistic beauty is formed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aracter image beauty, painting works of language skills ,the overall theme of the art. I will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issue and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with you. Key Words: 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The artistic beauty;The character’s beauty ;The beauty of skill ;The beauty of topic

唐代仕女画 (1)

唐代仕女画 中国仕女画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多彩,自唐代独立分科以来,经五代宋代提高发展,形成了中国仕女画基本格局和形式,到元,明清几代,仕女画家在民间画师在继承唐宋格调的基础上,不断地演变发展,使仕女画造型和技法具有独特的形式,成为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风格特点。 仕女画是中国画的一类。“仕女画”原意为以士大夫与贵族女子为题材的人物画,后专指以古代女子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中国的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繁荣兴盛于唐代。现存最早的仕女画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领域也不断扩展。“仕女画”作为一个概念、一种题材门类、一种规模而论,就目前资料记载,应从唐代开始。其代表画家有张萱、周肪等。他们笔下的仕女,大都是上层社会和宫廷生活中的贵族和名门淑女。他们用工整的笔法,艳丽的色彩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社会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黄金时代。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画家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丰腴雍容中的

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画家将帝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这种美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而备受瞩目,并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以丰肥浓丽为美。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我们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但是,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具感染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说,仕女画是画家们按照自己心中理想的美人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不同时代的画家都是以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的。 仕女画的用笔既要有粗有细,也要有墨色浓淡的区别。而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画家在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的美感。画家也很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使人物外形特征更为显著,也更具有形式美感。线描形式的笔法创造,是唐代工笔人物画的一个成就;用色的大胆、色彩的富丽,是唐代仕女画的特点。例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中国人物画鉴赏 系部:机电工程系 专业:制冷与冷藏 姓名:袁宏博 导师:徐津

中国人物画鉴赏 引言: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从远古的岩画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直至传统的水墨画,可以说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能够看到,中国绘画起初仅是表现原始先民朴素的理想和生活,进而更多的为上层社会服务,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个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国画又称“中国画”或“丹青”,是区别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特指以中国独有的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娟上作画,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写意两大种画笔;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式。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通称,其出现早于山水画、花鸟画。 关键词:美术鉴赏,人物鉴赏,绘画鉴赏,特点,解析例子 正文: 美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领悟来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美术作品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人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人们的兴趣,人们由观看的兴趣进入美术欣赏的状态。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人们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不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领悟,有效地形成和发展人们的人文意识。人的审美观念决定着人的审美活动。人们通过广泛接触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不断深入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开阔美术视野,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和审美判断能力。 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人们站在社会与历史的角度,用人文精神的思考和美术的造型知识解读它们,既让人们从观察、分析、思考中学习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美知识,也让他们从观察中了解社会与历史、认识特定时

仕女图的画法

仕女图的画法 一.形象 仕女画的形象,应包括整个人物的造型,即形体,动态,面型,面部表情等。历代仕女画家塑造了很多优美生动的仕女形象,尤其是唐,五代、宋更为突出,《调琴啜茗图》中调琴弦的仕女;《八十七神仙卷》中云髻峨峨,仙袂飘飘,仪态力方的众仙女;嘲熙载夜宴图》中一群弹琵琶、吹奏乐器及舞蹈的各种姿态的仕女们,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扑蝶仕女图》中蝶仕女的动态,也塑造得极为成功,那轻盈的姿态及全神贯注的神情,反映出作者高度概括、洗练的能力和高超的技巧。正是由于他抓住了对蝶偷袭的瞬间神态,才能塑造出高于一般生活的人物形象。 历代壁画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仕女形象。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们,作者将她们身上披着的飘带怍了极为夸张和生动的描绘,那长而舒卷的带子迎风飘飓,使“飞天’’的体态显得更加轻盈飘逸,好似在碧空中任意飞翔,大有前程无量,自由奔放,充满无限青春活力之感。永乐宫壁画中的天女们,一个个端庄文静而又艳丽。北京西郊模式口法海寺明代壁画中的一个天女,手拈一朵天花,仿佛在嫣然微笑。出自唐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及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仕女形象,都很生动。其中一幅《俄雀捕蝉图》极富于情趣,画面上—个仕女仰首看一只从头上飞过的剃牲鸟,另一个仕女正俯首注视并用手去捉树上的一个蝉,神态都很逼真。更为美妙的是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一个手捧盥器的侍女,其身材苗条而健美,极为动人。 唐,五代,宋的卷轴画和壁画所塑造的仕女,体形比例较正确,形象优美健康。但从元代以后,仕女画在造型上逐渐走下坡路,到清代更加衰落,尤其是以改琦,费丹旭、王素为代表的仕女画,形象极不健康,又不讲求比例关系,成为弱不禁风和畸形的病态美。这是由于元代以后,绘画受脱离生活的文入画影响所致。这种病态的仕女造型,无法与唐、宋时健美的形象相比,甚至是对古代妇女形象的丑化和歪曲。在脸型的塑造上,唐代圆润丰满,但也有的人认为太胖,称这种额部窄,下巴大的脸型为秤砣脸或冬瓜脸。明,清以后逐渐变为瓜子脸,特别是清代,仕女画的脸型更加瘦削和不健康。我们学习传统仕女画时,应取二者之间比较适中的脸型。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妇女脸型的特点,一般说来,中国妇女的脸型凸而匀称,眼和眉的距离较远,眉弓骨不突出,与轮廓深的西方妇女脸型大不一样,与日本及朝鲜妇女的脸型也不同,虽有判以之处,但仔细观察,毕竟有所区别,尤其是朝鲜妇女面型多呈扁平状。因此,创作仕女画时,切不可将异国妇女的脸型强加在中国仕女形象中。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有一个变形问题,有时为了加强人物的思想深度,对原来没计的形象已不满足,必须加以剪裁和夸张,以达到人物所要求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形象,通过变形后的形象,应当比原来的更美,更富于神态和活力。因此,变形往往是一个画家形成其作品风格的过程。宋代苏东坡的诗句”沦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中国绘画的形似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传统画家从来就提倡“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是历代画家总结出来的经验,值得后人借鉴。为了塑造出富有时代感的新仕女形象,我们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结构及透视学,并从写生入手,多观察、研究,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用笔用墨 中国绘画以线为造型基础,它与以点、面形成体积为造型基础的西方绘画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中国画的线描要用笔来完成,因此用笔是骨干,用墨是从属。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将用笔的“骨法用笔”居于第二位,说明用笔在中国画里的重要性。历来画家都认为用笔是“骨”,用墨是“肉”,笔墨的运用是骨和肉的关系,而笔占主要地位,仕女画用笔和用墨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

唐朝时期周昉挥扇仕女图卷绘画赏析

唐朝时期周昉挥扇仕女图卷绘画赏析 唐朝《挥扇仕女图》卷,又名《纨扇仕女图》。藏故宫博物院,相传为唐周昉所绘。绢地,不论从主题还是画面来看,都突破了六朝以前有着浓厚鉴戒意义的列女、孝妇、贤妃、圣后等题材的妇女画束缚,而描写了贵妇的现实生活。 《挥扇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 画卷长204.8厘米,高33.7厘米,绢地,签条由乾隆亲笔御书“唐人纨扇仕女图内府珍藏”11字。设色画贵妇女官等13人。主人公是头带莲花冠、身穿红衣及粉色绿团花长裙的贵妇,坐于靠背椅上,右手执绿色纨扇,左手扶椅

圈,头微低,若有所思。对面立一头戴幞头、身穿灰紫窄袖盘领长袍、腰束朱带者,手摇金凤鸾纨扇,为贵妇消暑。贵妇背后二宫女,一持水盂,一持花盆,等候吩咐。一女侍和一侍童抱琴离去。再后男侍持镜,宫女对镜梳妆。其后是三人坐于毡上,宫女和侍童正在引线或绣花,另一宫女倚坐于绣架之旁,左手支颔,作锁眉沉思状。最后一景是宫女背坐于四足登上,右手执扇,扭头顾眄倚树而立的宫女。整幅画面除了一树之外,没有任何衬景,突出了人物形象。其中九妇皆面庞圆胖,短眉平直,眼小微阖,樱桃小口,表情冷漠、忧郁。此卷用笔简练刚劲,硬直凝重,色彩鲜艳浓郁,充分反映出唐代染撷工艺的高度成就。 但此画究竟是何人手笔,一向有不同见解。故此卷是否为周昉之作仍需予以考证澄清。 周昉字仲朗,长安人,出身于贵族。其绘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大致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的40余年(公元762-805年),所作“水月观音”的形象,世称“周家样”。后人评其画为“古今冠绝”。《宣和画谱》记载周周昉画目计72件,属于仕女画题材的约30有余,其中有一件“纨扇”。《清河书画舫》可能据此订为周日方之作。这种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可研究一下此图描写的人物究竟是唐代哪一时期,从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可以了解;初唐与隋代接近,穿紧袖衣,尖头靴,天宝末年便易为“小头鞋履窄衣裳”(白居易

从《簪花仕女图》解读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从《簪花仕女图》解读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摘要】《簪花仕女图》具有高度的艺术技艺和历史价值,充分反映了画家的概括能力和艺术修养,从画家高超的艺术绘画语言中使我们感受到作品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韵味,意匠美在作品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从《簪花仕女图》解读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唐代;人物 整个作品让我们隐约地看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那些舒缓优雅的动作和神态,不禁透出淡淡的忧郁。它渲染的那个快乐而又略带懒散的情绪和气氛,正是恰当地层示了属于那个时代整个贵族有闲阶级的时代气氛;在表面华丽雍容的物质繁华背后,隐藏着人物内心深深的凄寂和幽怨。画面较真实地描绘了贵族生活,焕发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它不仅反映了上流社会的思想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与极度空虚。同时,从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分析来看,唐朝仕女画的盛行,也鲜明地表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审美观念,画中的妇女盛装奢艳,体态丰腴,动作悠闲,看上去像是一个个被精心雕琢的摆设,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的审美观念就是在尽力刻画上层社会中贵族妇女以柔为美的华贵风度的同时,也包涵了统治阶级对妇女的一种玩赏心态。 一、《簪花仕女图》作品赏析 《簪花仕女图》高46厘米,长180厘米。在人物的神情、动作及服装要素、环境等方面的刻画上细致入微,使画面栩栩如生。左端开始婷婷而立的是一个贵族妇女,体态丰硕,发髻高大,上插牡丹花一枝,髻前饰玉簪步摇,那珍珠流苏似的在不停地摇晃。她头上的髻发和短鬓,茸茸地分披在丰满的额前和耳边,显得青春焕发。她圆润的面庞,浮起了淡薄的红晕;瓜子形的黛画短眉,浓淡适宜地斜峙在粉额之前,眉间金色花子的点饰如豆般大小,朱唇小到恰好与整个面庞隐隐相称,她侧身作向右倾斜的姿势,外披紫色纱罩衫,衫上的黾背纹尚隐约可辨。朱色的长裙上,画有斜格纹样,白花宽带紧束在酥胸之下。朱磉色的帔子,搭在紫色的纱衫上,从肩后绕过两臂,止于胸前,帔子深朱色格子打地纹,上有粉和花青作为主要调子的花草纹样。紫绿色花纹的洁白丝绸衬裙,长过纱衫,拖曳到地面上。右手摆向前侧,靠着纱衫;左手执绋子前伸,绋穗的摆动,逗引着小狗作戏,而小狗深通人意,它朝绋穗不停地张嘴摆尾,作出扑跳的姿态,从而使情节显得活泼生动。画面左起第二位妇女身材娇小,神情庄重,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罩,从远处巧移莲步而来。发髻上插海棠花,脖子饰金质云纹项圈。白裙上的紫色团花,从纱衫的下面透出,显得十分艳丽。帔子从后肩向两臂平分下垂,双手操紧薄纱,掩着帔子,同时也紧束了宽大的衣服。画面左起第三位贵族女人髻插荷花,身披白花格子纱衫,胸前束朱色斜格长裙曳于地面,紫色帔子上有粉和青花枝纹样。她右手略向上举,反掌拈红花一枝,左手髻上取下金钗朝着右边移去,目光注视新折下来的花枝,凝神遐思,准备将它插上发髻最显眼的地方。在她的面前有一只举足欲行的丹顶鹤,似乎引不起她一点兴趣。画面左起第四位侧立着的侍女执长柄团扇,团扇上绘着盛开的牡丹,红花绿叶相衬托,格外亮丽。她的妆扮,有异于卷中的其他贵族仕女。她也有一头浓密的黑发,梳成两个十字相合的发髻,中间用红缎带把那个髻子束在一起。她穿的朱色菱角纹的斜领处露出一部分,白色圈花的纱带,绕过纱衫一圈之后,在腹前打了个结子。白色的软底鞋尖,从彩色的衬裙下露出,它的形制不同于其他几位贵族妇女所穿的重台履。她的表情安祥却又若有所思,在当时嬉戏场合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左起第五位仕女,发髻上插的红瓣花枝,纱衫上有深白色的菱形纹样。胸下的夹缬长裙曳于地面,紫绿色的团花平均分布在鲜明的朱红的地子之上,显得分外典雅、富丽;经纱衫掩盖过的部分,颜色相应减退,真有蒙上一层薄雾之感。紫色的帔子上,彩绘着云风纹样,往后垂了下去,她轻举右手,用纤细的食指和拇指提起贴在脖肩上的纱衫领子,似有不胜初夏闷热气候的样子。她左手从纱衫的侧面伸出,手指向背面嬉戏的小狗打招呼,希望小狗也来给她逗趣。 二、人物的审美风格 1、人物装饰风格

唐代仕女画的代表性画家及艺术特点

唐代仕女画的代表性画家及艺术特点。 表现贵族妇女的仕女画在初唐已有发展,进入盛唐后,成为人物画的主要画题题之一。这些丰腴肥美的妇人既是现实人物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社会审美要求的反映。盛唐时期的张萱和稍后的周昉是此类题材的代表性画家。 张萱,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时任史馆画直,工画人物,以善画仕女婴儿而名冠当时。点缀景物亦穷其妙,特别在揭示人物的内心心理状态方面尤为突出。所作仕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容貌艳丽,体态丰腴肥。作品多以贵族游乐生活为题材,也有不少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画作。他不仅能够描绘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还能刻画出“金井梧桐秋叶黄”这种宫廷妇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 据画史记载,张萱的画迹流传不少,仅《宣和画谱》就载有四十七卷,其中三十多卷都是描绘仕女的。其中存世作品有《明皇合乐图》、《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玄宗时的虢国夫人和宫女们游春的场景。次图无背景,而是通过富有节奏的构图、休闲自得的人物神态、轻快细碎的乘骑步伐以及鲜丽柔和的人物服饰表现春游这一场景。《捣练图》,表现的是贵族妇女捣练、熨平、缝衣的场面,这种劳动并非普通的、日常的劳作,而是一种礼仪活动,代表着“女德”。此图构图十分完美,三组人物构成既独立又联系的画面。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周昉,《簪花仕女图》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执扇仕女图》 唐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唐代仕女画的作者大都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最重要的一点是唐人比较突出侍女体态的丰腴,因为那时以胖为美。:唐代仕女画的作者大都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肌肤丰韵、白皙。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最重要的一点是唐人较突出侍女体态的丰腴,因为那时以胖为美。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在唐代人物画中,也许没有哪一种题材更像仕女画那样,可以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这一盛世的声色风貌。 在这一时代,魏晋士大夫所推崇的“秀骨清像”也已了无踪影。丰肥雍容中的雅致,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这种充满繁荣、自信、满足、大气的风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中晚唐以后,仕女的形象则丰肥失度,日渐缺乏生气。 唐代妇女的服饰与化妆变化多端,不论是“裙红妒杀石榴花”,还是“一抹浓红傍脸斜”,无不流露出繁荣与强盛。初唐长裙上宽宽窄窄的条纹,一直影响到隔海相望的日本。 唐代绘画与陶俑中仕女发髻样式、眉心装饰的花钿,种类达10余种,显现出贵族生活的精致与讲究。 唐代仕女画的气氛是轻松与美艳的,观者尽可以在艺术家们流畅舒缓的线条引导下,从容地

浅析周昉的仕女人物画

Yi Shu Ping Jian 浅析周昉的仕女人物画 郝颖山西师范大学 摘要:周昉是唐代继吴道子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人物画画家,特别是在工笔人物画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仕女画不仅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外貌,而且通过线条、染色和布局构图来描绘出人物的神态,准确地表现出当时贵族妇女忧愁寂寥的形象。 关键词:周昉“琴丝描”仕女人物画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044-02 隋唐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动荡阶段后的一个中国文化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开明的外交政策不仅影响着政治经济,还带动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大融合。唐代的艺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巅峰,也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唐代的绘画也是唐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绘画受当时政治开明、外交积极的政策影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唐代雄厚磅礴的绘画风格。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有名的工笔人物画家,如:吴道子、周昉、阎立本、尉迟乙僧、韩幌等,其中尤以“画圣”尊称的吴道子最为出名,他的“吴家样”“吴带当风”和“兰叶描”等画风和技法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后世人物画的发展。虽说在当时吴道子的“吴家样”备受推崇,但是要说最能体现唐代人物真实面貌,那必定还要数周昉的仕女人物画了。 一、周昉生平简介 周昉,字仲朗,是继吴道子之后的重要人物画家,也是“绮罗人物”的代表画家。张彦远曾经说过他“初效张萱”就证明他曾经向张萱学习过,“后则小异”则是说他虽然师从张萱,却在绘画上超越了张萱,尤其是在仕女画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和他的出身和生活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周昉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见到的就是体态丰满、形姿妍丽的贵族妇女,这也对他后来能够更好的描绘贵族妇女的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他也把自己所见结合自身艺术想法创作出了能够代表唐代贵族妇女风貌的画作,例如:《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 二、人物画线条方面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的一幅传世经典之作,这幅画描绘了六位穿着华丽的贵族妇女及她们的仕女在花园中赏花游园的情景,人物皆穿着露胸的团花衣裙,身披轻纱,头上带着盛开的牡丹、荷花,显得高贵华丽。每个人的动作也各有不同,有的手持佛尘,逗弄小狗,有的观赏红花,神情若有所思,有的在扑蝶嬉戏,画面中的贵族仕女个个身形圆润丰满,穿着华丽,但眉眼间却都透露出忧愁寂寥的神情。画面无背景,中间以仙鹤、小狗和花朵作为点缀。 在中国画当中,线条作为最重要的评判作品优异的标准一直都是工笔人物画中最主要的造型技法,而周昉在创作工笔人物画时,通过吸取吴道子的“兰叶描”和顾恺之的“游丝描”之后创造出了“琴丝描”,线条挺直却又不失变化,形如琴弦。这种方法所绘制的长线条流畅宛转,短线条精劲有力,充满了节奏感。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用淡墨细线勾画人物的面部手部和青罗纱裙,更好地表现出了人物细腻的皮肤和纱裙轻薄柔软的质感。其中的每一条线都不同于之前人物画中的线条,简劲而有力。在周昉的人物画中,虽然有线但却能表现出似无线条的高超境界,描绘脸部的线条都圆润流畅、顿挫自如随着仕女形态动作的不同而变化着,而贵族妇女身上的衣纹则是采用兰叶描来描绘,用笔行云流水、生动有力,更好的表现出人物衣纹好似随风而动的样子。而在《挥扇仕女图》中,通过“游丝描”为主,“铁丝描”为辅,勾勒了13位动作神态完全不一的仕女,画面线条劲瑾流畅,但是与《簪花仕女图》相比 44

唐代绘画艺术特点

唐代绘画艺术特点 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内容、作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为主。名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等,现存的《太宗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就是阎立本的杰作。 盛唐以后,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题材大大开阔,画法也有新的创造,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最有成就的画家是吴道子,他是画工出身,对人物画和山水画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画圣”之称,现存的《送子天王图》,据说就是他的作品。在画法技巧上,吴道子在传统的兰叶描和西域的铁线描之外,创造出一种莼菜条的笔法。他还发展了梁朝张僧繇用的晕染法,于焦墨痕中,别施彩色,微分深浅,使画富有立体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画金碧山水著名,设色绚丽,描绘工细,景物逼真,是山水画北派之祖。 唐朝还有许多长于画花鸟禽兽的画家,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韩滉戴嵩画牛,都著称于世。 寺院、石窟和陵墓中的壁画,是唐朝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敦煌千佛洞的壁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空前的,其题材虽以佛经故事为主,但也大量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这些壁画的无名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描绘出当时的现实生活,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壁画中的飞天,窟顶的藻井图案,也是富有独创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解放后在陕西西安附近发掘的唐朝淮安王李寿、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永泰公主李仙蕙等陵墓中出土了大批壁画。这些作品色彩鲜艳,场面宏伟,生动活泼,内容极其丰富,形象地反映了唐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这些壁画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参考资料: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中),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盛唐以后,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题材大大开阔,画法也有新的创造,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 唐朝还有许多长于画花鸟禽兽的画家,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韩滉戴嵩画牛,都著称于世。 寺院、石窟和陵墓中的壁画,是唐朝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敦煌千佛洞的壁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空前的,其题材虽以佛经故事为主,但也大量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如耕地、收获、拉纤、伐木、射猎以及角抵、乐舞等。那些供养人画,更是当时历史的写真。这些壁画的无名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描绘出当时的现实生活,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壁画中的飞天,窟顶的藻井图案,也是富有独创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中国唐代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全国的统一,特别是唐代中期的一百多年间,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这一时期是中国绘画史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当时涌现了大批的著名画家,有记载的就有200多人。画家不断吸收西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也比较广泛。人物画越来越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产生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宗教画也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可以说,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吴道子创作的人物很有特色,与东晋(公元317--公元420年)顾恺之不同,他改变了以前画风那种粗细一样的"铁线描",善于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1年)的艺术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吴道子善于把握人物传神生动,注意整体形象的塑造,所画女子壁画十分精彩。他的风格影响到日本、韩国等地。 唐代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才很多。唐代早期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来自西域的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唐代中期的张萱、周和后期的卢楞伽、孙位等,都非常有名。周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唐代贵族妇女悠闲生活的一个片断,画面上共有五个贵妇人和一个挥着宫扇的宫女。这五个贵妇人的面容发式都很相似,她们有的在逗玩着小狗,有的在看手中采来的鲜花,有的在漫步,十分悠闲的样子,这是宫廷生活空虚、寂寞、平静的真实写照。妇女们身上的衣服色彩非常鲜艳华丽,周画得很逼真,连外面穿的很薄的纱衣,都画出了质感。唐代人物画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