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认识和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认识和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认识和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认识和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最新)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X11日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城市化存在四大结构性失衡,要树立空间发展理念,进一步放宽户籍限制,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任务。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是城市集聚的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实现均衡发展。

一、为何要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

是因为中国城市化存在四大结构性失衡。一是经济与人口失衡,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但户籍制度限制其落户。二是财力和人口失衡,经济发展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财政体制导致地区和城市之间人力财力差距大。三是土地和人口失衡,其中,城乡之间,人口向城市集中,但农村建设用地没有进入城市,人口城市化的半市场体制和土地城市化的计划体制出现“体制冲突”,农村宅基地闲置和城市居住用地短缺;城市之间,一二三线城市土地配置与人口流动配置不合理,一线城市居住用地少,地价过高、房价过高,部分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而居住用地增加,住宅空置高;四是

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失衡,按行政区的城市化而不是城市群开发,特大城市摊大饼,功能过于集中于主城区,公共服务和就业主要集中于主城区,职住失衡,大量人口大量时间用于出行,浪费能源。X强调,要树立“空间均衡发展”的理念,即在一定的空间内,实现“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发展的均衡,既有财富增加,也能公平所有人,还能保持自然再生。

二、如何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

(一)要清晰定义城市

区分“三个城市概念”,即行政区的城市、设区市的城市、中心城区。以中心城区为政策单元,实施户籍管制、汽车和住房的限购、限行等;

(二)放宽户籍的管制

超大城市只限制人口落户中心城区,改进积分制,特别要放宽对农民工的积分条件,允许已经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就业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落户;超大城市以外的所有城市放开落户限制,优先允许已经在城市就业的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落户;城市负责就业人口及其家庭成员在本市公共服务,实现“市民待遇”,解决区域间人均财力差距。

(三)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产权制度

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同等条件入市、

同权同价。在符合规划基础上,赋予所有者自主确定土地用途的使用权;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宅基地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使用权或资格权属于农民,房屋所有权属于农民,开展允许农民跨集体组织流转宅基地资格权试点。

(四)改革住房制度

打破住宅用地垄断,增加居住用地供给市场主体;打破住房供给垄断,增加商品房和租赁房供给市场主体;打破单一市场结构,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现租购同权;改革房地产税;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政策性住宅银行。

(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高质量的城市化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规划、要素流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能源、大数据等的一体化。

(六)编制实施空间规划

县级各类规划底图叠加,消除重合斑块,划定“三区三线三网”;以城市群都市圈为单元,分层规划,确定自然层、网络层、各类功能区。县级和城市群级的协调,形成一张可操作、靠遵循、可检查的百年规划图,一张蓝图干到底。

心得体会: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考(最新)

很多人一提到乡村振兴,脑子里想的就是大量的补贴,补贴农村、补贴农业、补贴农民。这种想法其实是有非常长的历史渊源的,要理解它就要理解另外一个看上去非常矛盾的事情,那就是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

一、经济政策为何倾向城市?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曾经长期实施的是一种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它有很多表现,而最为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当中,有大量的比重是投入到城市地区的。如果我们来看历史数据的话,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相关的支出在整个政府支出当中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这就是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的最为重要的表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以追求当地的经济增长最大化为自己的主要政绩目标。所以如果有一块钱投入到城市地区去发展经济,当然它的产出至少在短期里的产出是高于投向农村的。那么在一段时间以后,这样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就客观上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

这个问题到了2003年前后,达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一个阶段,于是当时有人呼

吁,如果再不重视三农问题的话,那么中国的农村恐怕就会面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从2003年之后,中国政府就开始大规模的补贴农业,一直到2006年,我们还取消了存在了上千年的农业税,这样一来客观上的确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2004年之后,中国的城乡间收入差距虽然仍然继续在扩大,但是这种扩大的趋势却明显的放缓。一直到2009年,中国的城乡间收入差距开始出现了缩小的状态,这不能不说跟长期以来我们补贴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

二、如何补贴农业?

在农业生产当中要更加补贴大农场的生产经营,而不是补贴小规模的家庭农业经营。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并且顺应城市化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的话,那么补贴大农场是有利于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在注重农业生产的竞争力的同时,就不需要关注收入差距的问题了。如果我们真的希望自己的补贴能够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的话,那么我们的补贴不应该是去补贴他们的生产,而是应该去补贴他们的收入、公共服务以及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质量。

在农村居民越来越少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还是发展乡村旅游,要让真正能够有条件对农村的环境有需求的钱和有需求的人进去。在发达国家小

城镇和农村地区之所以非常美丽漂亮,环境宜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发达国家没有制度障碍阻碍,对于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有需求的人到农村去建房子,并且生活在那里。其中大量这样的人之所以选择在农村地区进行居住,就是因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有了积累,老的时候希望能够到一个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去进行养老。所以,中国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是在乡村振兴过程当中要破除钱和人,真正对于农村有需求的钱和人能够进到乡村去,帮助乡村来进行振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