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企业理1

第二讲  企业理1
第二讲  企业理1

第二讲企业理1

第二讲企业理论

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企业是预先给定的,因此在那里并不研究企业的产生问题,而只研究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在给定资源时不同的产品产量的最优成本组合问题,严格地说,那只是一种生产决策理论,而不是企业理论。所谓企业问题研究是由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一文所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企业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企业的合理规模如何确定?

第三,企业的内部组织与管理问题。

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构成了区分传统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标识。

2.1企业的产生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为基础,认为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唯一方式,企业被视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一定资本预算约束下进行投入和产出的物质和服务生

产部门,认为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规模都应该服从市场的要求,任何以谋求超额利润为目的的行为,如:合谋、人为定价、设置障碍、兼并等等,都是不自然的和不合理的,应该加以干预。因此,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外部联系即企业的规模、企业的集中度、企业的定价、企业的销售和其它一些竞争行为方面。至于企业的产生、企业的内部代理、企业的组织安排等问题却不加以考察。这种简单的企业理论被当代经济学家们称为企业的“黑箱”论或“生产函数”论。

2.1.1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观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问题的看法又包括哈佛学派的企业观和芝加哥学派的企业观两个方面。

※哈佛学派强调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而只有保持适度的企业规模才能确保市场的充分竞争。

因此他们最注重对企业的静态规模和结构问

题研究,至于企业的产生、企业的内部组织和管理等问题应该留给企业管理理论去讨论

(Bain1958:7)。

(四个图形)

※芝加哥学派虽然也认为保持市场的充分竞争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但却不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一定会带来垄断和竞争度的下降,相反,他们以规模经济和“可竞争市场理论”为依据来说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中度的提高既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又不

会损害竞争。

首先,他们用“规模经济”理论来说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中度的提高如何会降低生产成本。为方便起见,我们不妨以图6.1来进行说明。图中,AC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呈现出下降、不变和上升三种情况,当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时,厂商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增阶段,见图中0至q’之间的规模;当平均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时,厂商便处于规模经济报酬不变阶段,见图中q’至q”产量之间的规模;当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上升时,该厂商就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见图中大于q”的部分。芝加哥学派认为,企业的合理规模应该由图中的最小规模效益点(minimum efficient scale)来确定,即指平均成本最低的产出水平所决定的规模。认为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中,集中度将会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垄断程度的提高,而是对平均成本的节约(Stead , P. Curwen & K. Lawler1996:30)。

其次,芝加哥学派还依据“可竞争市场”理论来说明企业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会损害竞争。认为虽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中度的提高,市场中的企业数量会逐渐减少,甚至只剩下极少数

的企业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的消失,只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是完全无障碍的,行业中原有的企业就总是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因此,为了避免吸引来更多的竞争者,原有企业就不得不将价格定在一个相当于平均价格的水平上,而不可能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水平的垄断价格。

2.1.2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观

是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transaction costs )。现代企业理论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分析基础,认为企业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式,企业的内部组织安排不仅会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绩效带来影响,而且也关系到行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新产业组织理论中,企业的产生,企业的内部组织安排和治理结构问题就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科斯在其开创性的论文1中指出,假如价格机制可以调节一切资源的配置,生产就能在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而人们不禁要问,企业为什么存在?对此,科斯的回答是:企业是价格机

1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首次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

制的替代物2。认为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就是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

交易成本包括(1)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2)谈判和签约的成本;(3)不确定性带来的合同问题引起的成本;(4)某些政府管制带来的交易成本。正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企业才产生和发展起来,因为企业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影响,各种冲突在企业内部也会变得更加易于处理和解决。不过他又认为,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它有一个适度的界限,因为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内部控制范围将随之而扩大,内部组织和管理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并最终超过市

场交易成本。因此,企业的适度边界实际上是由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之间的比较来决

定的。围绕科斯的上述观点,国外许多学者就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组织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企业理论。

2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载于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05。

2.1.3关于企业性质的争论

20世纪30~80年代间,西方学者们围绕科斯关于企业性质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争论,一些人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企业比市场更有效率,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阿曼.阿尔奇安(Armen Alchian) 和哈罗德. 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企业是一种团队组织,而团队生产会产生更大的效率,资源由企业来组织生产可以增加产出,从而导致了社会对企业组织的需求,这样便产生了企业3;也有人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专业化、协作化和规模经济带来了更高的绩效,如施蒂格勒就认为企业的规模扩大会降低成本,带来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还有人认为企业可以大大抵制人们的偷懒、欺骗或投机主义行为,所以才产生了企业4。

张伍常(Steven Cheung)在80年代中期提出,上述分析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却都没有真正理解科斯关于企业本质的根本用意。事实上,企业的产生或存在不能用技术或效率的观点来加以

3阿曼.阿尔奇安Armen Alchian 、哈罗德. 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Prganization”,1972。

4威廉姆森在60年代就持这种观点。

解释,而应该用制度设计的观点来加以解释。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企业不过是一种契约安排,它和产品市场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差别,仅仅在于交易的方式不同而已。在没有企业的情况下,市场同样可以通过交易活动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只不过交易活动会更大量更频繁,而且每项交易都需要分别定价,这样一来成本就变得非常高昂;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企业可以通过订立契约使所有加入的合作者都同意为他的服务支付预先确定的价格,由企业代理人代表他们与确定的购买者进行交易,这就等于将分散的市场交易叠加为一个总的产品交易,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分散交易的成本。例如,当消费者需要一台照相机时,他可以选择通过市场去分别购买照相机的每一个部件,然后再将这些部件组装在一起。但是种选择会使照相机的最终价格非常高昂,因为每一次交易都将要花费时间来了解信息、讨价还价。但如果这台照相机由专业化厂家来进行生产和组装,其价格一定会远远低于前述情况下的价格,因为在企业中,一个代理人可以按小时工资来确定产品的总成本并进行一次性定价,这就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由此,张伍常

认为企业之所以可以节约发现价格的费用(交易费用),并不是因为它的技术属性,而是因为它的契约(制度)属性。张伍常关于企业契约属性的解释得到了包括科斯在内的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米歇尔.詹森(Michael Jensen)和威廉姆.麦克林(William Mechling)进一步阐述了契约交易的与一般市场交易的特点,指出契约交易与一般市场交易并无本质区别,差别仅仅在于前者可以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一些双方权利的规定,而后者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例如:发电厂建设了一个只能使用附近煤矿的工厂,如果发电厂和煤矿之间没有订立契约,煤矿就可能利用发电厂投产后改变资产困难的特性要挟发电厂,如抬高煤价等等,而契约就可以限制这类机会主义行为,预先对煤价作某些限制,如果对方违背了契约,就将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可见企业契约是必须对一些无法预见的事后处置权作出的约定,这便是契约交易的根本特点。5

5米歇尔.詹森(Michael Jensen),威廉姆.麦克林(William Mechling),《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费用与产权结构》(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Wonership Structure ),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 1976。该文的中译本载于由盛洪主编的《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73。

2.2企业的规模

虽然企业是节约交易成本的产物,但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事实上它有一个适度的界限。关于企业的适度规模或边界问题,50年代以前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垄断是一种罪恶,大企业之间的兼并是实现垄断的手段,因此,当时司法界对兼并活动报以严厉的敌视态度。这种态度在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依据就是哈佛学派的观点,认为一个行业中的企业规模不能太大,集中度不能太高,如果行业集中度超过一定比例,就要实行强行分割。70~80年代以来,芝加哥学派认为兼并虽然有可能带来市场支配力的扩大,但也有可能因节约成本而带来效益,因而主张对规模扩大(兼并)带来的收益和付出的代价进行权衡比较,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对兼并加以禁止。

80年代后期,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威廉姆森指出,以上这些从技术角度来讨论企业规模问题的分析存在两个方面的根本缺陷:第一,这些分析仅以单个部门的活动为考察对象,是一

种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它没有将其它部门的一般均衡问题考虑在内,这就有可能得出忽略各部份相互影关系的片面结论。例如,就某个单独的部门而言,企业兼并的净收益和净损失确实可以权衡比较,但单个部门的合理规模和并不一定满足其它相关部门的要求,后者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就很难用净收益和净损失的方法来加以分析;第二,用技术因素来解释企业规模,只能说明单一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因为就单一产品的生产而言,规模经济确实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扩大,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但该理论对于多产品、跨行业的纵向一体化企业来来说其说服力就显得不足,因为不同行业间的一体化有时与节约生产成本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于是,为了更好地对企业的规模问题进行说明,威廉姆森等人在一般均衡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企业的纵向一体化问题,建立了现代企业理论中的纵向一体化学说。

威廉姆森纵向一体化理论的大体内容是说,由于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加之交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此市场交易活动本身充满了风险。而在引入“资

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因素的情况下,市场交易的不稳定就会变得更加剧烈,交易的成本也会变得异常高昂。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和节约交易成本,具有资产专用性的交易双方就会产生实行一体化的动机,将交易活动引入到企业内部来进行,企业的纵向规模也就由此扩大了。威廉姆森指出,资产专用性越强,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就越高,交易成本越大,交易双方实行一体化的动机和可能性也就越强;相反,如果交易的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技术上的资产专用性关系的话,通过市场来完成交易可能还更容易一些,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就不太有可能实行一体化。由此,威廉姆森等人通过对企业纵向一体化的解释,说明了企业的规模并不是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是由交易费用决定的(Williamson,1985:95, 威廉姆森,中译本2000,pp.54~55)。

6.3 企业治理

现代企业的特点是:(1)规模大小不一,巨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存。例如,当代美国,国内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雇员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

巨型企业有70多家,但同时也存在大量规模很小的企业;(2)多元化经营,产品多样化。这主要是通过合并、收购及内部多元化形成的;(3)组织结构复杂化。这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多元化、规模巨大、层次复杂的特点带来的后果;(4)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公司、企业的所有权通过持股方式日愈分散,公司管理者成了领取薪水的代理人,所有权的高度分散化使管理部门对公司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所有者(多纳德. 海,德理克. 莫瑞斯,中译本:501)。

6.3.1 目标的偏离

企业治理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米歇尔.詹森(Michael Jensen)和威廉姆.麦克林(William Mechling)等人在承认企业是一种契约拟制的基础上,对现代企业的治理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现代企业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委托代理关系会带来决策上的偏差,即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在目标决策上的偏差。就代理人而言,利润最大化可能并不是他所要追求的惟一目标,销售额最大、规模最大、社会影响最大,

抑或为了体现个人地位而不惜花费重金装修办公室、购买豪华装车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代理人在不同情况下追求的目标。但无论如何,从根本上讲造成目标偏离的主要原因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股东)若要想让经理人员执行利润最大化目标,就必须要花费“执行成本”,例如:(1)要详细了解公司的业绩;(2)要了解现任经理班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3)若想撤换管理班子中某个成员,股东还得要进行游说活动,以求得其他股东的支持。这些活动通常在时间上和金钱上都有很大耗费,而所有这一切费用都称为“执行成本”。执行成本的大小与经理们偏离目标可能性的大小成正比(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中译本,2001)。现代企业治理问题就是要在目标偏离和执行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比例6。

6.3.2 目标偏离的约束机制

虽然目标偏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伴随物,但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也存在一系列约束和制

6米歇尔.詹森(Michael Jensen),威廉姆.麦克林(William Mechling),《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费用与产权结构》1976年发表于财金杂志。

约这一偏离的自发的或人为的机制。

(一)通过控制权的相对集中来减少目标的偏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权的高度分散并不一定意味着控制权也同样分散,事实上可以通过控制权的适当调整来加强对企业的控制。第一,通过投票权的获取来增加分散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即便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总体上是高度分离的,但只要能够在公司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股东就可以提高保障自己利益的能力。据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一个股东只需在现代股份公司中拥有企业4%~5%的股份,并且在董事会中拥有自己的代表席位,就可以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第二,分散股东还可以通过投票方式的选择来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由于参与投票的股东数目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控制权的高低,因此,董事会中投票席位的多与少就非常重要。具体而言,拥有投票权的股东在全部股东中占的比例越低,其影响力就越大,控制程度也越高,反之,拥有投票权的股东在很多的话,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力也就越小。因此,股权越是分散,股东的控股比例越低,越是只有那些握有相对较高比例股份的少数股东才有权进入

投票圈,这样一来,参加投票的人数自然很少,控制程度也因此而提高;第三,利用机构持股者来扩大控制权。由于机构持股的比例一般较大,这些机构就有动机来参与公司的管理,参加所有的股东会议,如果公司的赢利情况变坏,它们会更迅速地卖掉股票;如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满,它们会更积极地进行干预。因此,机构股东也是对经理人员形成的约束的一种有力机制。上述各种情况表明,公司经理们拥有的自主权实际上比人们以前设想的要小得多。

(二)通过公司内部约束激励机制控制管理人员行为,进而达到减少目标偏离的目的。按照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企业之所以产生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也即为了减少各种市场交易活动及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一些交易活动就会被纳入到企业内部来进行,当这些行为被内部化之后,虽然各种机会主义倾向仍然存在,但却可以通过建立各种治理结构来激励或约束管理者及劳动者的行为,以便使企业的目标偏离最小化。企业的内部约束机制包括:(1)有效的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组织是一种重要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管

理者的能力、监督管理机制的设置以及代理人之间的竞争机制等等有关,同时还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要素价格和企业的成长阶段有关(Holmstrom B. R. & J. Tirole1989:125)。衡量企业组织好坏的最重要标志是成本的节约,包括生产成本的节约和交易成本的节约(Williamson1996:56)。典型企业组织形式包括U型组织(U-forms)和M型组织(M-forms)。所谓U型组织是指单一类型企业(unitary form),该种类型是19世纪初期流行的企业组织形式。那时的企业通常都是规模较小,并且在狭小的当地市场上进行经营的单一产品企业,这类企业的组织特征是:由一个总管和一些职能部门组成,各职能部门就各自的工作向总管负责。19世纪20年代后,美国开始有许多大企业发展成M型多分部企业(Multidivisional form)。这种M型的企业拥有一个包括许多咨询人员在内

的总部和一系列经营分部,每个分部负责一种产品的生产,每个分部又拥有许多类似U型结构的职能部门。20世纪30年代后,大规模、多产品生产企业普遍采取了职能分离的M型组织模式。为了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股东们通

过成立董事会来执行代理人的任免权利,以确保股东们的意志得到贯彻执行。但是,正如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不一致一样,董事会成员的目标也有可能与股东的不一致,因此,在董事会之上又可能成立监事会,专门从事对董事会的监督和控制,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监事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也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对管理者的适度激励。现代代理理论认为,管理者之所以会和股东的目标不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企业不属于管理者,他通过经营努力所获得的利润与他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管理者宁可少冒风险,保持一种稳定安全的经营状况即可。为了激励管理者为寻找最大获利机会去冒一定风险、承担一定责任,股东们就必需在风险和激励之间寻找一种最佳平衡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让管理者获取确定的利益所得,如高额的薪金、奖金、养老金、退休金或股权等等。让他们有动机来关心企业的利益目标。因此,报酬制度的设计就成为对经理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的重要手段。但各国的实践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报酬制度都无法完全满足股东效用最大化目标,而只能是根据最优风险分担与最优激励间的权衡得出一

个次优解,这便是所谓的最佳选择。

(三)通过外部市场机制来制约经理人员行为,以达到减少目标偏离程度的目的。包括:(1)经理人员市场竞争机制。由于管理者通常并不只是终身服务于一家企业,而不时需要通过经理人员劳动市场来寻找就业机会,因此,管理者们以往的业绩如何便成为他们声誉和身价的重要证明,也决定了他们在经理人员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为了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加强自竞争力,经理们将会自觉地约束自身行为,从而减少目标偏离度;(2)产品市场的竞争,也会构成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销售业绩等都反映着该企业经营状况的好与坏,而这些都与管理者个人的收入状况和声誉紧密相联。为了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管理者就必须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等等,这些努力显然与股东们的利益是一致的;(3)资本市场约束机制。一个健全的资本操作市场也会对经理人员的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与企业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有关,如果一个管理者的管理业绩不佳,就会从企业的财务状况

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1647年)

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1647年) 雷默 《威斯敏斯德小教要问答》是在一六四七年英国威斯敏斯德会议产生的。一六四八年七月为苏格兰大议会采纳,同年九月由英国议院审查批准,直到今天一直为改革宗教会广泛使用。它用字审慎、字义明晰,在宗教改革所产生的众多信条和教理问答中堪称奇葩。它既可作为教导孩童和初信者的指南,也是信徒研究神学最好的入门书。它所集中讨论的是基督教的教义,而不是事实,所以它的结构不是按圣经记载中历史的顺序,而是按教义内在的逻辑顺序。正如著名改革宗神学家华菲德博士(Benjamin Brekinridge Warfield,1852-1920年)所言,威斯敏斯德议会所留给后代的是“迄今为止人所撰述的最详尽的教义陈述”,始终散发出“属灵宗教最美的香气”。在威斯敏斯德会议制定的文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它作为教导基督教信仰的简介,将基督教的教义简明扼要地阐明,是教理问答中的杰作。目前,此教理问答仍然是改革宗教会的教义标准之一。 二十一问:谁是上帝选民的救赎主? 答:上帝选民惟一的救赎主乃是主耶稣基督(1),他是上帝永恒之子(2),成为人(3),因此曾经是,并且继续是神人二性,一个位格,直到永远(4)。 约14:6;徒4:12;提前2:5-5 诗2:7;太3:17;17:5;约1:18 赛9:6;太1:23;约1:14;加4:4;腓2:6 徒1:11;腓2:5-11;来7:24-25 二十二问:基督既是上帝之子,是怎样成为人的? 答:上帝之子基督取了人实在的身体和有理性的灵魂,成为人(1),因着圣灵的权能,在童女马利亚腹中成孕,从她出生(2),只是没有罪(3)。 太26:38;约1:14;腓2:7;来2:14,17 路1:27,31,35,41-42;加4:4 林后5:21;来4:15;7:26;约一3:5 二十三问:作为我们的救赎主,基督执行什么职分? 答:作为我们的救赎主,基督执行先知(1)、祭司(2)和君王(3)的职分,他在降卑和升高中都是如此。 1. 申18:18;徒3:22-23;路4:18,21;来1:1-2 2. 来4:14-15;5:5,6 3. 赛9:6,7;诗2:6;路1:32-33;约18:37;林前15:25;启19:16 二十四问:基督怎样执行先知的职分呢? 答:基督执行先知的职份,是藉他的道(1)和灵(2),向我们启示上帝拯救我们的旨意(3)。 路4:18-19,21;徒1:1-2;来2:3 约15:26-27;徒1:8;彼前1:11 约4:41-42;20:30-31 二十五问:基督怎样执行祭司的职分呢? 答:基督执行祭司的职分,是一次将他自己献上为祭,满足了上帝的公义(1),使我们与上帝和好(2),并为我们继续代求(3)。 赛53;徒8:32-35;罗10:4;来9:14,28;10:12 罗5:10-11;林后5:18;西1:21-22;来2:17 罗8:34;来7:25;9:24 二十六问:基督怎样执行君王的职分呢? 答:基督执行君王的职分,在于征服我们归向他(1),统管并保护我们(2),抑制并战胜他和我们所有的仇敌(3)。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性、荒诞与死亡 一、社会历史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 政治多元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1.叔本华:人生就是痛苦 唯意志论 悲观主义 2.尼采:“上帝死了!” 超人哲学 酒神精神 “梦与醉” 3.柏格森: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 生命哲学 直觉认识论 4.萨特:存在就是虚无 世界是荒诞的 人生是痛苦的 自由选择 5.弗洛伊德:人是性的奴隶 无意识的世界 精神分析方法 (一)未来主义----速度与动力之美 未来主义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一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反传统文学流派。 基本特征:1.否定传统文化; 2.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 3.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话语进行随心所欲的创造。 未来主义的创始人: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1876—1944)。 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的诞生。 长篇小说:《未来主义者马法尔卡》 马雅可夫斯基:1915《穿裤子的云》;1920长诗《一亿五千万》 (二)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于法国,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一个具有先锋特色的文学流派。 基本特征: 1.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 2.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 3.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1896—1966),于1924年起草宣言,为这一运动拉开了序幕。诗体小说《娜嘉》是典范之作,代表作《磁场》。 路易·阿拉贡(1897—1983)诗集:《节日之火》《永动集》小说:《阿尼塞》

长老会主义简介

长老教会主义简介(Introduction to Presbyterian) 长老会主义(Presbyterianism)主要的是指教会的行政组织(church government)架构。也就是说,长老教会中,区会(presbytery)是主要的行政裁判单位(行政法庭);区会包括了教导长老(teaching )和治理(ruling)长老,他们被托付来看管群羊。在区会里,所有传讲上帝话语和施行圣礼的牧师都是平等的;治理长老是一切教会会议的主要代表,具有权柄参与一切的决议。治理长老与教导长老是平等的;并且透过层层节制的行政裁判单位(行政法庭),每一间教会皆在适当的行政裁判单位(行政法庭)的看管之下,而整个大的教会,透过一个监督及控制的系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性质的教会。Whereever this system is found in operation in a church, there is Presbyterianism. 壹、教会行政的历史和特性、 一、教会管理的特性 具有四种特性:1.合一的、2.圣洁的、3.普世性的、4.使徒性的。这并不是说任何其中的特性或所有的特性都可以绝对完美的在看得见的教会(有形的教会)里显明的记号: a)传讲并教导上帝的话语; b)正确的施行圣礼,并且 c)在各层级教会法庭中根据圣经施行教会惩诫(包括复合及除籍) 如此这有形的教会可以忠心的根据这些展现的记号来发挥她的功能。因此,很明显的,教会惩诫,或教会行政组织在教会中是极需要的。此外,教会行政组织是极需要根据圣经的。这三个记号是真教会的根本要素,但是有一些教派在教会行政上有所偏差,他们否认真教会三个记号的其中一个或更多的特性。根据圣经的教会行政系统是最好的基督教会的行政系统。因为教会本身没有权柄去自己定义她的地位或活动。惟独基督自己宣告祂的教会必须有行政系统并且定义其行政系统的特性,而祂已经在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中显明了。因此,我们必须以「惟独圣经」的原则来确定教会行政组织的样式和教会行政的功能。正如教会中的崇拜,圣经有定规一样;照样,在行政组织架构上,圣经中的原则应该成为教会的主要规范。 二﹑长老教会行政系统的历史发展。 惟独圣经是教会行政系统的绝对权威。 最真实和完全的教会是具有上述的特性和记号。来自圣经有关于教会行政组织的主要教原则是: a)地方教会是由众长老们来治理的; b)有地方性的教会行政单位和更高的区域性的教会行政单位(区会) c)地区性管理单位居要(区会)协助了教会之间彼此的合一,而区会及跨区域的行政管理单位的众长老们被称为「教会法庭」(courts)。 从新约圣经中的初代教会可看见上述的原则。长老管理地方教会,并寻求教会与教会之间在行政上彼此间的合一,这种行政上彼此间的合一,则借着更高单位的会议取得(例如使徒行传十五章中的耶路撒冷会议)。 但是人们会:说革利免不是主教吗?伊格那丢不是主教吗? 他们有这头衔,但那不是主教的位置,而是像区会的议长的位置。安波罗修和耶柔米都说早期教会是长老制,不是主教制。所以主后二百年,教会有两个领袖,是长老和执事。 第三世纪,开始有主教系统居普良开始作主教,以后,会议开始提高罗马

小要理问答-三字经版

1 自太初有上帝造民物创天地无不知无不在无不能真主宰有智慧掌权能至圣洁至公义至恩慈至诚实无限量无始终乃是灵无行迹无方向无声色人在世为何事荣耀神乐之恒神之道载圣经新旧约是准绳有真理人当信有本分人当尽独一神活又真位格三父子灵 2 神创世有预旨据己意为己荣用话语造万有按己像造男女赐知识赐公义赐圣洁赐权柄考始祖为亚当享福祉乐园藏在园中有果实主所赐俱可食唯一树禁甚厉食之者犯上帝

不可吃吃必死有魔鬼以妄言迷惑人获罪天自此时人心变罪中乐远离神生子女罪乃传人自幼及老迈身心灵俱败坏凡宇内无不然堕罪恶皆悲惨受忿怒与咒诅生愁苦死地狱 3 神恩典藉救主救罪人脱罪苦我救主乃耶稣神之子降尘土藉童女生马槽乃真神亦真人先降卑后升高作先知赐真道差圣灵明神旨作祭司为祷告以自己献为祭赎罪愆偿罪债人与神得和好作君王为元首我信之可得救主恩召照吾心觉罪污知罪苦悔罪孽信福音改前非向真道得称义为儿子成圣洁享福乐

身既死灵成圣入荣耀睡主怀歇劳苦待复活复活日审判时得赦免享永生 4 人需尽何本分顺从神遵旨意道德律曰十诫其总纲曰爱神尽心性尽意力曰爱人要如己前四诫人与神后六诫人与人第一诫拜真神只一神无别神第二诫禁偶像第三诫神之名勿妄称称须敬第四诫安息日须谨守勿干犯戒娱乐远俗事宜敬拜宜怜悯第五诫尊父母第六诫禁杀人第七诫禁奸淫第八诫禁偷盗第九诫禁谎言凭爱心说实话第十诫常知足他人物勿贪恋

5 神诫命谁能守耶稣外无一人违背神即为罪受义怒与咒诅有何法可逃罪信耶稣真悔改离弃罪得永生受洗礼入教会守主日守圣礼勤读经常祷告读圣经用何法曰殷勤曰留心曰预备曰祈祷存于心又力行无行为何曰信圣礼者主亲设一洗礼一圣餐祷告者奉主名认己罪谢主恩所祈愿合主旨 6 主祷文主亲赐为模范为准则吾天父须恭敬如儿女近父亲名为圣国降临父旨意行于地正如同在天上日所需求供应免我债赦我罪使我能免人债免试探脱凶恶

西敏小要理问答

西敏小要理问答 1问:人得主要目得就是什么? 答:人得主要目得就是,荣耀神,以祂为乐,直到永远、 2问:神已经赐下什么准则,指教我们如何荣耀祂,以祂为乐? 答:神得道记载于新旧约圣经,就就是唯一得准则,指教我们如何荣耀祂、以祂为乐。 3问:圣经主要教导得就是什么? 答:圣经得主要教导就是:人对于神所当信得真理,以及神要人所当尽得本分、 4问:神就是怎样得神? 答:神就是灵。祂得本体、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真实,都就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不改变得。 5问:神就是独一得不? 答:神就是独一无二,又真又活得。 6问:神有几个位格? 答:神有三位格: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位格就就是同一真神,同本质,同权能,同荣耀、 7问:神得旨意就是什么? 答:神得旨意,就就是祂永恒里得目得,根据祂计划得美意;藉此,祂为自己得荣耀,预定了一切将要发生得事。 8问:神怎样执行她得旨意? 答:神以创造与护理之工,来执行祂得旨意。 9问:创造之工就是什么?

答:创造之工,就是神藉着祂全能得话,在六日之内,从无中造出万有,并且都甚好。10问:神怎样创造人? 答:神按照祂自己得形象,造男造女;她们就是在知识、仁义、圣洁中被造,受托治理一切被造之物。 11问:神得护理之工就是什么? 答:神得护理之工,就就是以祂至极得圣洁、智慧、权能,保护管理祂所造得万物,与她们一切得动作、 12问:当神造人得时候,神向人施行得特别护理作为就是什么? 答:当神造人之后,祂与人立了生命之约—以完全顺服为条件-以死亡得痛苦为刑罚,禁止人吃分别善恶树得果子。 13问:我们得始祖持续在她们受造得状态中不? 答:我们得始祖因其自由意志,选择犯罪得罪神,就从当初受造得状态中堕落了。14问:罪就是什么? 答:凡不遵守或违背神得律法得,都就是罪。 15问:我们得始祖犯了什么罪,使她们从当初受造得状态中堕落了? 答:我们得始祖吃了禁果,使她们从当初受造得状态中堕落了、 16问:全人类都在亚当初次犯罪中堕落了不? 答:神与亚当所立得圣约,不单就是为她自己,也就是为了她得后裔;全人类都就是按常例传宗接代,有亚当而来,在亚当犯了罪,在她初次犯罪中与她一同堕落了。17问:堕落使人类陷入什么状态中? 答:亚当初犯得罪,一般称之为【堕落】。这里告诉我们,由于此堕落得后果,全人类生在此罪恶得苦况之中、

【生命灵粮】带你学习小要理问答(1).docx

【生命灵粮】带你学习小要理问答(1) 经文:罗 11:36 ;林前 10 :31;诗 16 :5-11 ;腓 4:4;启 4:11问: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么?答: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神,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 一、怎么理解“人生的‘首要’目的”(?即:首要是什么意思?)税吏马太,在耶稣呼召他时,正坐在税关上收银子。甭说工 作好不好名声怎么样,好歹还是个罗马的公务员,我们今天 从大学毕业,想当公务员还不是这么容易的吧,更别说当了 公务员让你别干了这回事。在当时人若想当税吏,也不容易 的,除了要懂得本国语言外,一定也要通晓一门外语——希 腊语,因此,马太获得这份职业也是费了不少精力的。 但当耶稣呼召马太,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圣经告诉我们,马 太立刻跟从了耶稣(可 2:14 );为什么?很多人怎么想也 想不通,这么好的工作干嘛跟它过不去呢?但马太所想、所看 到的比这一切更远大,他真的认识到背后的极重无比的价值, 因为耶稣就是人类的救主,一切的东西与他比较,就只能随 摆其后了。因此人生的“首要”指什么?就是人一生最首先应该追求、首先立志、渴望、寻找、努力得到的最高的幸 福或满足。我们知道这一切不是在这个世界上,不是 在与某某人结合的浪漫婚姻里,唯独只存在我们的救主耶稣 基督的里面。思考:今天的你,忙忙碌碌做这一

切是为什么?什么东西是你目前最首要事奉的对像?什么 是你到现在为止心中仍立志一定要达成或达到的?注意,假若你的心告诉你,你追求的这一切,努力迫切想得到 的这东西,与耶稣你的救主毫无关系,或者你根本就不是为 荣耀他、讨他喜悦而努力,你应该知道,你正在严重偏离你 人生最“首要”的目标。这是犯罪。 二、怎么样的才是“荣耀上帝”?(即:荣耀上帝是什 么意思?)布雷克博士说:荣耀上帝就是得见祂的完 美之后,承认祂,赞美祂,出于爱慕、喜乐和崇敬的心使别 人也认识祂。 A 相信上帝就是荣耀上帝 B 赞美(敬拜)上帝是荣耀上帝C以上帝为乐就是荣耀上帝 D使人认识基督就是荣耀上帝思考:我在荣耀 上帝吗?三、为什么上帝要我们荣耀他?1、不是上帝缺乏荣耀,他的荣耀是完全的,且永不改变。圣经告诉我们,祂被称为“荣耀的上帝”(徒7:2),“荣耀的王”(诗 24 : 8),“荣耀的父”(弗1:17 )。神的荣耀是祂本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则祂就不是神了。要知道,神 的本体就是荣耀的,连他的本体都住在他的荣耀里。试问, 当你赞美神的时候,神的荣耀是否会越来越多?反之,当你 不赞美他,不向他祷告,他的荣耀是否会随之越来越减少呢? 答案是,绝不会。请注意,神所有的一切都是荣耀的, 没有任何不是荣耀的,他的每一个属性都是荣耀的,因为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