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山外科临床诊疗特色.

陈瑞山外科临床诊疗特色.
陈瑞山外科临床诊疗特色.

陈瑞山外科临床诊疗特色

[ 07-09-22 10:07:00 ] 作者:徐书编辑:studa20

【关键词】外科经验

【摘要】本文总结了陈瑞山主任医师的中医外科临床经验,从探索理论,注重实践;专病专药,直达病所;证病结合,善用外治;重视验方,临床殊效4个方面总结陈瑞山主任的临床诊疗特色。

【关键词】诊疗特色;外科经验;医案;陈瑞山

已故中医陈瑞山主任有60年外科临床经验,其家族祖传三代中医外科,闻名于苏北。在临床实践中,他注重《内经》、《医宗金鉴》等学术思想,以百家论述为纬,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坚持法治、重在实效的治学思想与外科经验,颇有持通。用药广取巧配,铸成自己独特风格,自成一体。现将先生主要学术经验选述如下。

1 探索理论,注重实践

先生在其父士公督导下,研习经典,并临床侍诊,历时十载,得其真传。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入门,先后涉及历代各家学说。先生重视理论学习,尤其对《医宗金鉴》中外科学术思想的研读,主张医生要早临床、多实践,在实践中领悟书本知识要点所在。先生曾对我们举例为证,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有关祛腐生肌理论,书中云“腐者坏肉也,腐不去则新肉不生,若遇气实之人用刀割之取效;若遇气虚之人则惟持药力以化之”。所以在治疗外科疮疡之时,先生特别强调“疮疡溃后无论新久,腐不去则新不生,拔毒祛腐生肌是外科疮疡主要治法,要坚持辨证思想”,“生中有去,去中有生,方得疮愈”。受其影响,先生在家传方的基础上,创制祛腐生肌散,方药如下:白丁香15g,血余炭15g,土蜂窝30g,炙蛇蜕10g,珍珠粉5g,冰片3g,上药研极细末,过120筛,收玻璃瓶密储,用时取祛腐生肌散4份加凡士林6份,调成膏,即祛腐生肌膏,功效拔毒、祛腐、生肌、敛疮,主治一切疮疡,无论新久,脓已尽或未尽而生肌不速者。

典型病例:患者,男,30岁,农民,有糖尿病史5年,1985年12月初诊。患者右小腿外侧创伤性疮面2年余,因起初清创不彻底,血糖控制不佳,虽经全身、局部中西医治疗月余未见好转,就诊时可见疮面4cm×6.5cm大小,经采用祛腐生肌膏外敷,配合小金丹内服,患者创面分泌物逐渐减少,疮面逐渐缩小,28天后疮愈,嘱其控制好血糖以防复发。

2 专病专药,直达病所

先生认为辨证治疗要“优其所主”,辨证治疗配合专方专药。如常用三星汤(银花60g,公英30g,生甘草10g),治疗阳证痈疽丹毒发背,辨证加减:

上部病变加川芎3g,中部加杜仲3g,下部加牛膝3g。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扩张血管,消水肿,兼有发汗作用,先生主张只要肿甚可重用。如下肢静脉炎,恒用120~240g。曾治疗1例患者,患下肢静脉炎1年余,不痛不痒,肿甚,恒用金银花240g(后下),加活血化瘀药15剂后消退如常。

臀部多发性疖疮,好发生于夏秋季,反复发作,西药效果差,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先生喜用败毒汤:生大黄15~30g,陈皮24g,木鳖子0.5g,当归6g,赤芍6g,炙乳没各3g,丹皮6g,银花60g,花粉1g,公英30g,全蝎2个,蜈蚣2条,蝉衣3g,干蟾3g。一般1~2剂显效,此方还适用于发际疮、血管性牛皮癣。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若治疗不彻底,容易产生后遗症神经痛。先生喜用雄蛇散外敷:雄黄2g,乌蛇10g,蜈蚣1条,冰片

10g,熟石灰10g,研末,醋适量,外敷每日2次,取效神速,无后遗症。

临床医生培训计划

2012年医院临床医生培训计划 2012年是我院“临床医疗技术规范年”。为更好的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医务科将以“三基三严”、“临床专业技术”及“医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具体培训计划如下: 一、“三基三严”培训学习 (一)、加强对医疗人员“三基”的培训。 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的培训工作,经常利用晨会交班时间及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全院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疗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集中学习及科室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医疗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计划: 二月份:安排全院医疗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由邢国献主任主持讲座1次,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 三月份:安排全院医护人员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专题讲座,由化验室主任张玉洁主讲。 五月份:学习腹腔镜临床应用专题讲座,有妇产科主任刘志敏主讲。 七月份:进行全院性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由手术室主任齐志林主讲。 九月份:医疗安全相关知识的讲座,由医务科组织国家级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或相关法律人员进行讲授。 十一月份:主要是儿童保健知识的培训,由儿保科主任贾国华主讲。 二、临床专业技术培训

中医院肛肠科12项特色项目

中医院肛肠科12项特色 服务项目 肛肠科

外科、肛肠科特色项目 目录 1、涂药法 2、中药熏洗 3、塞药法 4、中药保留灌肠 5、引流法 6、垫棉疗法操作规范 7、结扎法 8、切开疗法 9、挂线疗法 10、药物(消痔灵)注射法 11、湿敷法 12、涂药法

一、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抹,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 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学习领域)标准 制订《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开发组时间 2008年5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由放牧发展到圈养,舍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到了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这使畜禽养殖的疾病问题愈来愈显现出来。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化,每年由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动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扑灭动物疾病,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诊断,再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高技术人才来实现,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总结多年教学及教学改革中经验和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兽医临床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规范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骨干课之一,是动物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劳动社会保障部设有农业行业的特有工种--“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核心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有动物临床检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 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 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内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心胸外科出科小结

实习小结 来心胸外科已经两个月了,转眼又要离开了。告别熟悉的老师,到达新的环境。在心胸外科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的带教张红老师是一个特别勤劳,认真而负责的一位老师,还记得来科室的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让我们共同学习!”心胸外科是接触的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外科。特别是心胸外科,一般手术较大,通常手术后很少有直接回病房的,通常都是送到ICU观察,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病房。在心胸外科最常见的是气胸,其次是肺占位、心脏病人(以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关闭不全较为常见)然后就是食管癌的病人。食管癌的病人术前术后的差异较大,术前就医时可能就是单纯的咽不下东西,觉得吞咽困难,术后病人一般需禁食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病人会比较难受,因为伤口疼痛,加上食管癌手术将胃上提到胸腔,可使肺受压,易发生肺不张。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症状。我们应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帮助患者翻身、拍背。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可用糜蛋白酶、氨溴索等行雾化吸入,已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通常术后一个星期病人病情稳定后,逐渐开始进食,病情的恢复就会较为顺利了。 在心胸外科见到了许多因气胸插管而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虽然之前在呼吸内科也有见到过,可是并没用真正的处理过。在心胸外科,老师除了教我如何看水柱的波动判断是否堵管的标准,还教我如何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如何更换引流袋等等。让我学到了很多。之前在别的科室我每天对于自己要干的事情没用一个概念,在张老师

的指导下知道了自己每天的工作,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盲目的依靠老师了。老师平时做事很严谨,对待我的要求也很严格,虽然常常被老师说的很沮丧,甚至有些怕老师,心里埋怨老师。可是回家后仔细想想老师的话我又得到了收获。非常感谢老师带给我的成长,虽然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是您带给我的,确实一笔无法衡量的财富! 未来一直在路上。愿明天可以做的更好。加油!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 (2) 二、拆线 (5) 三、清创术 (8) 四、急救止血法 (9) 五、腹膜腔穿刺术 (10) 六、胃插管术 (12) 七、气管切开术 (13) 八、胃肠减压术 (15) 九、清创缝合术 (16)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 (19) 十一、骨牵引 (22) 十二、皮牵引 (23) 十三、石膏固定 (24)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25)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 (28) 十六、内固定技术 (29)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 (31)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 (32)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

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

普外科诊疗规范培训资料

普外科诊疗规培训

急性阑尾炎 【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Fitz(1886)首先正确描述本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并提出阑尾切除术是本病的合理治疗。目前,由于外科技术、麻醉和抗生素的应用及护理等方面的进步,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早期就医,早期确诊,早期手术,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临床医生仍时常在本病的诊断或手术处理中遇到麻烦。 【病史采集】 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疼痛因阑尾位置不同而不同,如为盲肠后位疼痛可能在侧腰部;如为盆腔位疼痛可能在耻骨上区;如为肝下疼痛可能在右上腹,少数异位阑尾可因异位位置而不同。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3.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4.既往可有类似腹痛史。 5.女性病人疑有妇科情况者应请妇产科医师会诊。 【体格检查】 1.全身情况; 2.局部检查: (1)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当炎症扩散到阑尾以外后压痛围随之扩大,但仍以阑尾所在位置压痛最明显。当炎症扩散到壁层,有局限性反跳痛、肌紧,若阑尾发生穿孔,可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听诊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结肠充气试验有助于阑尾炎诊断。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深或在盲肠后位靠近腰大肌处。闭孔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肌。病变早期提跟震动试验对诊断有帮助。 (2)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化验结果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也

有部分患者白细胞无明显升高,多见于单纯性阑尾炎或者老年患者后位阑尾炎症刺激输尿管则尿检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可除外胰腺炎。HCG测定已除外异位妊娠。 2.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区域积液或肿大的阑尾,可除外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CT超检查:可发现阑尾增粗及周围的脂肪垂肿胀,见于9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诊断要点】 1.症状:约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特点。病人还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体征: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症,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严重的病人还会有反跳痛及腹肌紧等腹膜刺激症状。 3.实验室检查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诊断依据】 1.疼痛病史,尤其转移性右下腹病史对疾病的诊断较有意义; 2.右下腹固定压痛体症; 3.实验室检查可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结石:疼痛多为绞痛,向会阴外生殖器放射,查体可在右侧腰部或输尿管走行区触及压痛点或有肾区叩痛,通常无腹膜刺激征。尿检可查到较多红细胞,B超和X片可见结石影或输尿管扩、肾盂扩等间接征象。 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既往可有消化道溃疡史,病情进展快,穿孔区域疼痛,压痛明显,腹部肌紧、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立位腹平片可见游离气体,诊断性腹穿有助于诊断。 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为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出现前有高热,腹部压痛位置片侧,与肠系膜根部走形行相同,不伴恶心、呕吐,腹痛围广而且不太固定,可随体位变动,腹肌紧不明显,肠鸣音活跃。 4、急性胃肠炎:有不洁饮食史,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或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大多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一般为脐周压痛,腹肌紧不明显,肠鸣音活跃。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摘要:文章结合相关资料,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活动的认识;革新岗位排班;将管理制度,以及护理流程给予优化;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常规与专科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融合。通过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发现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abstrac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this paper tried to improve nurses’understanding to related activities; schedule innovations posts;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are process; advocate “people-oriented” service concept; integrate both conventional and specialist care way. through the use of high-quality care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clinical care,this paper fou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care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服务;临床护理;护理质量;满意程度 key words: high-quality care;care;clinical care;quality of care;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77-02 0 引言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库47793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库 47793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库 项目一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症状 2. 诊断 3. 预后 4. 全身症状 5. 局部症状 6. 主要症状 7. 次要症状 8. 典型症状 9. 示病症状 10. 固定症状 11. 偶然症状 12. 前驱症状 13. 后遗症状14. 症候群(综合征,综合症)15. 预后良好 16. 预后不良 17. 预后慎重 18.预后可疑 二、判断题 1. 动物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刺激所呈现的全身性反应为主要症状。(×) 2. 对疾病诊断有决定意义的症状为典型症状。(×) 3. 三尖瓣闭锁不全时表现阳性颈静脉搏动为示病症状。(√) 4. 动物患病后能完全恢复,且保留着原有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其预后判断为良好。(√) 三、简答题 1. 诊断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 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本课程?

项目二动物的基本检查方法及程序 一、名词解释 1.保定 2. 问诊 3. 视诊 4. 触诊 5. 指指叩诊 6. 听诊 7. 嗅诊 二、判断题 1. 对动物保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确保人和动物的安全。(×) 2. 视诊检查仅适用于个体检查。(×) 3. 皮肤温度的触诊检查方法属于深部触诊。(×) 4. 食道探诊检查属于触诊检查。(√) 5. 触诊检查敏感部位时,应先轻后重。(√) 6. 叩诊肺部产生的叩诊音响为清音。(√) 7. 临床基本检查方法的好坏,取决于检查者的熟练程度和应用技巧。(√) 三、选择题 1.下列属于兽医临诊检查第一步的是(D) A.视诊 B.触诊 C.叩诊 D.问诊 2.下列问诊技巧不恰当的是(D) A.避免重复提问 B.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C.注意提问的条理性 D.对腹泻患者可问:“有里急后重的表现吗?”3.问诊的内容不包括(D) A.主诉 B.现病史 C.既往史 D.临床检查结果 4.既往史内容不包括(D) A.传染病及其他病史 B.家族史 C.预防接种史 D.经济价值 5.下列问诊方式正确的是(D) A.大便发黑吗 B.有共济失调表现吗 C.呕吐物是否有铁锈色 D.除腹泻外,还有其他表现吗 6.下列不属于视诊内容的是(B) A.营养状况 B.胸壁震动 C.胸廓状态 D.运动行为 7.下列关于叩诊注意事项错误的是(B) A.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B.为判断叩诊音响,应使用强叩诊 C.叩诊方向与叩诊部位垂直 D.宜在安静的室内进行 8.关于触诊说法错误的是(D) A.可借助于器械进行间接触诊 B.触诊时应先健康后病变部位 C.直肠检查属于触诊 D.应用重力检查

心胸外科临床培训计划.pdf

心胸外科临床进修医师、实习生教学培训计划 (计划、要求、培训、考核、总结) 1、培训要求:必须掌握本专业二级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 识与技能,能独立承担本学科、专业临床医疗工作,初步学习临床教学和 临床科研的知识,在临床医疗技术上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2、培训方式 由主治职称及以上医师带教,针对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系统学 习。 3、培训时间:根据进修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实习不少于1个月。 4、内容及要求: 掌握:心胸外科专业病史的正确询问与采集、分析及病历的正确书写; 掌握心胸外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常用检查手段、诊断要领、 适应证以及治疗原则。 熟悉:心胸外科急诊常见病(如张力性气胸、血气胸、胸部外伤、肋 骨骨折、ARDS、胸内脏器损伤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熟悉急慢性脓胸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心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手术指征及各类手术,包括胸腔闭式引流 术、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开胸探查术、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腔镜辅助下 肺叶切除术等。 2. 基本要求

掌握:心胸外科常用诊治方法的操作技术,包括胸腔穿刺术、胸腔闭 式引流术、胸壁活检、胸膜活检术、肺活检术、胸壁撕裂缝合术、胸壁血 管结扎术等。 熟悉:心胸外科各种导管(包括各种胸腔闭式引流管、深静脉管、心 包穿刺引流管及各种伤口引流管)的用途及具体用法; 熟悉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正侧位平片、支气管、食道造影片、CT 、MRI 、B 超及核素检查等)的应用。 了解:心胸外科特殊诊治方法的操作要点和应用,包括肺功能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胸膜活检、胸腔镜检查、纵隔镜等。 书写:住院志15 份,大病历 5 份。 ( 1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例数(≥) 自发性气胸10 张力性气胸 1 肋骨骨折 3 急慢性脓胸 1 肺脓肿 2 支气管扩张 2 肺结核 4 肺癌 6 ( 2 )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2020(新编版)

编号:YB-JH-0584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0(新编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0(新编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为进一步抓好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今年的护理工作要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胸外科全体护士讨论制定20xx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把安全护理作为每周五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 一、妇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二、儿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雾化吸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耳压、熏洗、外敷、中药灌肠、平衡针、浅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皮肤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湿敷、清创、药膜、穴位贴敷、面膜、拔罐、针灸、熏洗、钩活术、蜂疗、火针、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放血、薰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 四、眼科:至少应开展1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钩割法、熨烙法、眼部注射法、针灸、耳压、离子导入、穴位贴敷、局部按摩、雷火灸等。 五、耳鼻咽喉科:至少应开展1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外敷、中药雾化吸入、针灸、放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压、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钩活术、平衡针、穴位埋线、浅针、火针、蜂疗、雷火灸等。 六、肿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穴位埋线,康复养生等。 七、骨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 八、肛肠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挑治、穴位注射和钩活术、热敏灸、火针、穴位埋线等。 九、针灸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皮内针、金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蜂疗、割治等。 十、推拿科:至少应开展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推拿手法、膏摩、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练功、中药熏洗、拔罐、针灸、刮痧、穴位注射、浮针、浅针、穴位埋线、铍针、滞针、锋钩针、针刀等。 十一、急诊科:至少应开展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擦浴、刮痧、拔罐、头针、平衡针等。 十二、肺病科:至少应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针刺、灸疗、拔罐、熏蒸、

第七篇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测试试卷带答案

第七篇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一、名词解释 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2.灌肠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病人排便、排气或灌入药物,清洁肠道,协助诊断或治疗的一项技术。3.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 4.皮内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5.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神经末梢或神经干(丛)的痛觉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且使病人保持清醒的一种麻醉方法。 6.脓肿:是由于组织或器官病变或感染后,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内含大量病原菌、中性粒细胞或脓球,外有完整的脓腔壁包裹。 7.清创术:在无菌操作下,处理污染伤口的一种手术方法。经过清除创口异物、切除失去活力和污染严重的组织、修整创缘、彻底止血和缝合伤口等操作,使之变为清洁伤口。 8.清洁伤口:清洁伤口指没有污染的伤口,实际上指无菌手术切口,其不用清创即可缝合,多能一期愈合。 9.污染伤口:污染伤口指伤口虽有致病菌存在,但尚未发生感染。外伤后8小时以内的伤口多属此类。其处理是及时彻底清创,变污染伤口为清洁伤口,争取伤口一期愈合。

10.环形包扎法:将绷带作环形的重迭缠绕,下周将上周绷带完全遮盖,最后用胶布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中间剪开分成两头打结固定的一种绷带基本包扎法。 二、填空题 11.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容器或包内,保持干燥。无菌包要注明______、_______,一般可保持______周,过期应重新灭菌。 12.无菌钳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_______的容器内,液面以浸没钳轴节以上______或镊子的________为宜,每个容器只能放置_______把无菌持物钳。 13.打开过的溶液瓶内溶液可保存_______小时,没打开的无菌包无菌日期为_______天,如包内物品没用完可于_______小时内再使用。无菌盘的有效时限不超过______小时。 14.膀胱高度膨胀时排尿需要缓慢,且第一次放尿量不得超过 ______,以免膀胱骤然减压引起__ 或__ 。 15.导尿时导尿管需缓慢插入尿道,插入深度男性约进入_______、女性约进入______,并将导尿管外端置于_______内。 16.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排便失禁病人,均不宜做________。17.长期鼻饲者_______应更换胃管,每天做口腔护理_______次。18.雾化吸入常用抗生素药物________、________,解痉药________、_______,稀化痰液药________、________,减轻水肿药________。19.皮内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_______角刺入皮内;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_______角刺入皮下;肌肉注射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普二科 2015-4

目录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 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腹腔穿刺术 …..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 (一)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病史和体征; (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二)手术治疗:

心胸外科2012年工作计划

心胸外科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即将过去,本年度心胸外科出院病人数124人。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33天,手术总数65人,无菌手术总数39人,抢救总次数2次。病危人数1人。前五位病种:乳腺肿物,肺癌,肋骨骨折,大隐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手术65例中乳腺肿物,下肢静脉曲张。食管癌,肺癌为前几种。2011年中我科接受了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和三级医院复审的检查。心导管准入检查,圆满完成了任务。2011年无医疗安全事故发生 一、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科室的影响 2011年中,我科将充分与总公司电视台合作,制做有关乳腺疾病知识的健康讲座,通过电视台的滚动播出,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2012年我科室要加强门诊工作,派高级职称大夫出门诊,提高诊疗水平。使我科在西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人群中的影响力扩大。 二、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2012年我科将要求全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十五项核心制度。并且对照十五项核心制度,找差距。严格执行十五项核心制度及其他规章制度,加强三基训练,下功夫规范病历书写的规则和格式。要求职工认真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加强责任心,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我科医疗质量,使2012年无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科室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三、开展新技术。

科室发展与医疗技术开展分不开,2011年心胸外科开展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和胸腔镜下诊治,开展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局部曲张静脉硬化术。但争取年24台开胸手术例数未完成,,心脏外科已筹备完成,但今年没有开展第一台心脏手术。2012年增加普胸外科手术例数,争取年24台开胸手术,开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和胸腔镜下诊治。争取10月开展第一台心脏手术。 四、加快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开展科研项目 科室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科室人才梯队的建设关系科室持续健康的发展。2012年,我科拟定长期外出学习和短期外出培训各一名,长期学习以心胸外科长见病及多发病为主,短期以血管外科技术为学习目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项目,以便返院后应用与临床。同时,争取机会选派优秀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争取开展第一台心脏手术。另外,鼓励学历教育。争取新进研究生2人,增加科室发展后劲。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遵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着。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一、中药外治类 ??? 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 ??? 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即本疗法中的一种。 ??? 功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 ??? 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着。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疾病。 2、冬病夏治疗法 ???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原理: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作用,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库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库 项目一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症状 2. 诊断:临床上对门诊或住院病畜(禽)应用适当的检查方法,收集到症状资料,并通过逻辑 思维最后对疾病的本质做出本质判断。 3. 预后:是对疾病的发展方向、速度、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结局做出的一种推测。 4. 全身症状 5. 局部症状 6. 主要症状 7. 次要症状 8. 典型症状 9. 示病症状 10. 固定症状 11. 偶然症状 12. 前驱症状 13. 后遗症状 14. 症候群(综合征,综合症) 15. 预后良好:这是指疾病能全面治愈,无论从形态学,还是机能上均不会有后遗症,一般的轻 病会或治疗及时的疾病应以此为结果。 16. 预后不良:指疾病无治疗的希望,最后以死亡告终。 17. 预后慎重 18. 预后可疑:根据现有的资料及诊断条件,无法做出肯定的诊断,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判断题 1. 动物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刺激所呈现的全身性反应为主要症状。(X) 2. 对疾病诊断有决定意义的症状为典型症状。(X) 3. 三尖瓣闭锁不全时表现阳性颈静脉搏动为示病症状。(V) 4. 动物患病后能完全恢复,且保留着原有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其预后判断为良好。 V)

三、简答题 1. 诊断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 、调查病史,收集症状2、分析症状,建立诊断3、实施防治,验证诊断 2. 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本课程? (1)灵活掌握系统而有针对性问诊的方法,必须抓住重点,切合实际。言语通俗易懂,态度和蔼诚恳。 (2)熟悉掌握和运用临床基本诊断方法,并能根据临床检查程序全面系统的进行体格检查。(3)熟悉临床实验室各项检查和操作技能及临床意义,掌握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技能,能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检查项目。 (4)掌握兽医X 射线、超声诊断仪和心电图机的基本操作的基本技能操作程序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5)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所获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诊断。 项目二动物的基本检查方法及程序 一、名词解释 1.保定 2. 问诊 3. 视诊 4. 触诊 5. 指指叩诊 6. 听诊 7. 嗅诊 二、判断题 1. 对动物保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确保人和动物的安全。(X) 2. 视诊检查仅适用于个体检查。(X) 3. 皮肤温度的触诊检查方法属于深部触诊。(X) 4. 食道探诊检查属于触诊检查。(V) 5?触诊检查敏感部位时,应先轻后重。(V) 6. 叩诊肺部产生的叩诊音响为清音。(V) 7. 临床基本检查方法的好坏,取决于检查者的熟练程度和应用技巧。(V) 三、选择题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 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 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TT、FT、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