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波函数和Schrodinger方程

第二章波函数和Schrodinger方程
第二章波函数和Schrodinger方程

第二章 波函数和 Schrodinger 方程

§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__量子力学的第一条假设:量子状态公设

一个微观粒子的状态可以由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的模方为为粒子的概率密度,波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简言之:波函数完全描述微观粒子状态

(一)波函数

描写自由粒子的平 面 波 称为 de Broglie 波。此式称为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如果粒子处于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力场中运动,他的动量和能量不再是常量,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描写,而必须用

较复杂的波描写,一般记为:

,它通常是一个复函数。 如果用波函数描述粒子状态,则必须解决3个问题? (1) ψ 是怎样描述粒子的状态? (2) ψ 如何体现波粒二象性的? (3) ψ 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波呢? (二)波函数的解释

波函数对微观粒子的描写统一了粒子性与波动性的关键在于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如果微观粒子的波函数是

则某一时刻粒子出现在位置r 处,体积元dV 中的粒子的概率,与波函数模的平方成正比。

exp ()i A Et ??

ψ=?-????

p r (,)t ψr (,)t ψr

()2

,,,dW x y z t dV

=ψ概率密度

/dW dV

所以, 与经典物理学中的波动不同,它不是某种实际的

物理量振幅在空间的分布,而只是一种几率振幅。

波函数Ψ(x,y,z,t )的统计解释(哥本哈根解释):波函数模的平方代表某时刻t 在空间某点(x,y,z )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概率,即|Ψ| 2 代表概率密度。

波函数的统计意义是波恩于1926年提出的。由于波恩在量子力学所作的基础研究,特别是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他与博特共享了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哥本哈根学派(以玻尔和海森伯为首)观点。

玻恩假定: 描述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概率振幅”,

而 则表示概率密度 例题1:电子的自由平面波波函数

在空间各点发现光子的概率相同 用电子双缝衍射实验说明概率波的含义 (1)入射强电子流

干涉花样取决于概率分布,而概率分 布是确定的。 (2)入射弱电子流

入射电子流强度小,开始显示电子的微粒性,长时间将显示衍射图样。电子干涉不是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是电子波动

(,)t ψr (,)t ψr ()()()2*

,,,t t t ψ=ψψr r r

(),exp ()i t A Et ??ψ=?-?

???

r p r ()2

,t ψ=r 常数

性的结果。

波函数统计诠释涉及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观念

物质波粒二象性的两种错误的看法 错误之一: 波由粒子组成

如水波,声波,由分子密度疏密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分布。这种看法是与实验矛盾的,它不能解释长时间单个电子衍射实验。电子一个一个的通过小孔,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底片上照样呈现出衍射花纹。这说明电子的波动性并不是许多电子在空间聚集在一起时才有的现象,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事实上,正是由于单个电子具有波动性,才能理解氢原子(只含一个电子!)中电子运动的稳定性以及能量量子化这样一些量子现象。

在电子衍射实验中,照相底片上r 点附近衍射花样的强度

~

正比于该点附近感光点的数目, ~

正比于该点附近出现的电子数目, ~正比于电子出现在 r 点附近的几率。

哥本哈根学派--爱因斯坦 著名论战

玻尔、波恩、海森伯、费曼等 狄拉克、德布罗意等

波函数的概率解释是自然界的终极实质

量子力学背后隐藏着还没有被揭示的更基本的规律,这个规律对量子力学有新的解释。上帝不会掷骰子--爱因斯坦

波由粒子组成的看法夸大了粒子性的一面,而抹杀了粒子的波动性的一面,具有片面性。

错误之二: 粒子由波组成

“电子是波包。”把电子波看成是电子的某种实际结构,是三维空间中连续分布的某种物质波包。因此呈现出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波包的大小即电子的大小,波包的群速度即电子的运动速度。

什么是波包?波包是各种波数(长)平面波的迭加。平面波描写自由粒子,其特点是充满整个空间,这是因为平面波振幅与位置

无关。如果粒子由波组成,那么自由粒子将充满整个空间,这是没

有意义的,与实验事实相矛盾。

实验上观测到的电子,总是处于一个小区域内。例如在一个原子内,其广延不会超过原子大小≈1 ?。

电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是粒子?还是波?

“电子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或者说既不是经典的粒子也不是经典的波,但是我们也可以说,“电子既是粒子也是波,它是粒子和波动二重性矛盾的统一。”这个波不再是经典概念的波,粒子也不是经典概念中的粒子。

粒子的经典概念:

1.有一定质量、电荷等“颗粒性”的属性;

2.有确定的运动轨道,每一时刻有一定位置和速度。

波的经典概念:

1. 物理量在的空间分布作周期性的变化;

2.干涉、衍射现象,即相干叠加性。

结论:衍射实验所揭示的电子的波动性是:许多电子在同一个实验中的统计结果,或者是一个电子在许多次相同实验中的统计结果。波函数正是为了描述粒子的这种行为而引进的,在此基础上,Born 提出了波函数意义的统计解释。

注意:量子力学中,波函数不是可观测量,不具有可观测效应,只有力学量或者物理量才可观测,至于哪些量可以成为力学量,没有先验的规则,只有通过实验来判断。上面讲到的统计解释实际上是测量粒子位置这个力学量的几率分布. 波函数不具有可观测效应的特性导致物质波与经典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思考题: 1. 物质波与经典波有什么区别?

2. 自然界中存在自由粒子吗?

3.干涉花样是由大量电子通过双缝到达感光屏的, 能分辨出他们是经哪个缝到达感光点的吗?

4.感光点的出现意味着电子到达一确定点, 如何理解具有波动性的电子具有确定位置.

(三)波函数的性质

(1)几率和几率密度

根据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波函数有如下重要性质:

在t 时刻, r点,dτ=dxdydz体积内,找到由波函数Ψ(r,t)描写的粒子的几率是:dW(r,t) =C|Ψ(r,t)|2 dτ,其中,C是比例系数。在t 时刻r 点,单位体积内找到粒子的几率是:w( r, t ) =

{dW(r, t )/ d τ} = C |Ψ (r,t)|2 称为几率密度。 在体积 V 内,t 时刻找到粒子的几率为:

W(t) = ∫V dW = ∫V w( r, t ) d τ= C ∫V |Ψ (r,t)|2 d τ

(2) 平方可积

由于粒子在空间总要出现(不讨论粒子产生湮灭情况),所以在全空间找到粒子的几率应为一,即: C ∫|Ψ (r , t)|2 d τ= 1, 从而得常数 C 之值为:C = 1/ ∫ |Ψ (r , t)|2 d τ。这即是要求描写粒子量子状态的波函数 Ψ 必须是绝对值平方可积的函数。若∫ |Ψ (r , t)|2 d τ → ∞, 则 C → 0, 这是没有意义的。

注意:自由粒子波函数 不满足这一要

求。关于自由粒子波函数如何归一化问题,以后再予以讨论。 (3)归一化波函数

Ψ (r , t ) 和 C Ψ (r , t ) 所描写状态的相对几率是相同的,这里的 C 是常数。因为在 t 时刻,空间任意两点 r 1 和 r 2 处找到

粒子的相对几率之比是: 。可见,Ψ (r , t ) 和 C Ψ (r , t ) 描述的是同一几率波,所以波函数有一常数因子不定性。

由于粒子在全空间出现的几率等于一,所以粒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只取决于波函数在空间各点强度的相对比例,而不取决于强度的绝对大小,因而,将波函数乘上一个常数后,所描写的粒子状态不变,即 Ψ (r , t) 和 C Ψ (r , t)描述同一状态。这与经典

(,)exp ()i t A Et ??

ψ=?-????

r p r 2

2

1122(,)(,)

(,)(,)

C t t C t t ψψ=ψψr r r r

波不同。经典波波幅增大一倍(原来的 2 倍),则相应的波动能量将为原来的 4 倍,因而代表完全不同的波动状态。

经典波无归一化问题。

(3)归一化常数

若 Ψ (r , t ) 没有归一化,∫ |Ψ (r , t )|2 d τ= A (A 是大于零的常数),则有∫ |A -1/2 Ψ (r , t )|2 d τ= 1 。也就是说,A -1/2Ψ (r , t )是归一化的波函数,与Ψ (r , t )描写同一几率波, A -1/2 称为归一化因子。

注意:对归一化波函数仍有一个模为一的相位因子不定性。

若Ψ (r , t )是归一化波函数,那末,exp{ i α }Ψ(r , t )也是归一化波函数(其中α是实数),与前者描述同一几率波.这是波函数一种变换不变性, 即一种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

例:一维运动的粒子被束缚在0

求:(1)常数A ;(2)粒子在0到a /2区域内出现的概

率;(3)粒子在何处出现的概率最大? 解:(1)由归一化条件

解得

(2)粒子的概率密度为

粒子在0到a /2区域内出现的概率

(3)概率最大的位置应该满足

()a

x

A x πsin =ψ1

sin 0

222

==ψ??

-a dx a

x

A

dx π2

12

a A

=A =

a

x

a π22

sin 2=

ψ2

1sin 2

2

/0

2

2

/0

2

=

=

ψ?

?

dx a

x

a

dx a a π

即当 时,粒子出现的概率最大。因为0

故得x=a/2,此处粒子出现的概率最大。

(4)平面波归一化 Ⅰ 定义: Dirac δ—函数

或等价的表示为:对在x=x 0 邻域连续的任何函数 f (x )有:

δ—函数 亦可写成 Fourier 积分形式:

令 k=p x /, dk= dp x /, 则

δ—函数性质:

Ⅱ 平面波归一化

其中 表示t=0 时的平面波写成分量形式

考虑一维积分 02sin 22

==ψa

x a dx d ππ2,0,1,2,x

k k a

ππ==±±??

?=∞

≠=-0

000

)(x x x x x x δ)

0(1

)()(0000>=-=-?

?

-+-εδδε

ε

dx x x dx x x x x )

()()(00x f dx x x x f =-?

∞∞

-δ)

(0021

)(x x ik e

dk x x -∞

-?

=

δx

x x p i

dp e x x x )(0021)(-∞∞

-?=-

πδ

)

()(x x δδ=-)(|

|1

)(x a ax δδ=

)

()()()(000x x x f x x x f -=-δδ()01()2x x

i

p p x x x x x p x p x p p e

dx

δπ

'∞

--∞

''??-=?

作代换:,,则[]

(,)()i

i

Et Et

t Ae

e

?--ψ==Φp r p p r r []

[]

[]

[]

1

23()()()()x y z x y z i i

i

i

p x p y p z p p p Ae

x y z Ae A e

A e

?Φ==ΦΦΦ=p r p r ()Φp r dx t x t x x x

p p ),(),(*

ψψ'∞∞

-?

dx

x x e

x x x x p p t E E i

)()(*

][ΦΦ='∞

--'?

若取 A 12 2π=1,则 A 1= [2π]-1/2, 于是

平面波可归一化为 Ⅲ 三维情况:

归一化因子为

其中 注意:这样归一化后的平面波其模的平方仍不表示几率密度,依然

只是表示平面波所描写的状态在空间各点找到粒子的几率相同。 思考题:平面波归一化为δ函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练习题

dx

x x e

x x x x

p p t p p i )()(*

]22[22

ΦΦ='∞

--'?

μ

μ dx x x x x p p )()(*

ΦΦ'∞

-?

dx e

A

x p p i

x x ][2

1'-∞∞

-?

=

)(22

1x x p p A '-=δπ )

(x x p p '-=δx p i

p x

x

e

x

π21)(=Φ)

(),(),(]22[*

22

x x t p p i p p p p e

dx t x t x x x

x x '-=ψψ-''∞

-?

δμ

μ )

(x x p p '-=δ)(x x p p '-δ*()()()()()()

x x y y z z d p p p p p p τδδδδ∞

'-∞

''''ΦΦ=---=-?

p p r r p p []**(,)(,)()()i

E E t

t t d e

d ττ

'∞

-'

'-∞

-∞

ψψ=ΦΦ?

?

p p p p r r r r []()()

i

E E t

e

δδ'-''=-=-p p p p 2

/3321]2[1 π=

=A A A A []

3/2

1(,)()[2]

i

i Et Et

t e

e

π?--ψ==Φp r p p r r []

3/2

1()[2]i

e

π?Φ=

p r p r 12/2/3/1232/(2)/2/456(1)

,,,

,3,(42).

i x i x i x i x i x i x e e e e e i e πψψψψψψψ--+====-==+请问下列波函数中,哪些与描写同一状态?12(2)sin ()||()1,2,3,

20

||sin ()||()1,2,3,

20

||n A x a x a x n a

x a n A x a x a x n a

x a

πψπψ?

-≤?

==??>??+≤?

==??>?已知下列两个波函数:

§2 态叠加原理 (一) 态叠加原理

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产生衍射图样。而干涉和衍射的本质在于波的叠加性。两列波相加干涉的结果产生衍射。因此,同光学中波的叠加原理一样,量子力学中也存在波叠加原理。因为量子力学中的波,即波函数决定体系的状态,称波函数为状态波函数,所以量子力学的波叠加原理称为态叠加原理。 考虑电子双缝衍射 Ψ= C 1Ψ1 + C 2Ψ2 也是电子的可能状态。 空间找到电子的几率则是:

|Ψ|2 = |C 1Ψ1+ C 2Ψ2|2

= (C 1*Ψ1*+ C 2*Ψ2*) (C 1Ψ1+ C 2Ψ2)

= |C 1 Ψ1|2+ |C 2Ψ2|2 + [C 1*C 2Ψ1*Ψ2 + C 1C 2*Ψ1Ψ2*]

上式第三个等号后的第一项表示电子穿过狭缝S 1出现在P点的几率密度

; 第二项表示电子穿过狭缝S 2出现在P点的几率密度;第三项表示相干项,正是由于相干项的出现,才产生了衍射花纹。 一般情况下,如果Ψ1和Ψ2 是体系的可能状态,那末它们的线性叠加 Ψ= C 1Ψ1 + C 2Ψ2 也是该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其中C 1 和 C 2 是复常数,这就是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

一个电子有 Ψ1 和 Ψ2 两种可能的状态,Ψ 是这两种状态的叠加。

Ψ

感光屏

态叠加原理一般表述:

若Ψ1 ,2 ,..., Ψn ,...是体系的一系列可能的状态,则这些态的线性叠加 Ψ= C 1Ψ1 + C 2Ψ2 + ...+ C n Ψn + ...

(其中 C 1 , C 2 ,...,C n ,...为复常数).也是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

处于Ψ态的体系,部分的处于 Ψ1态,部分的处于Ψ2态...,部分的处于Ψn ,...。

态叠加原理必然要求描述量子力学状态的动力学方程为线形微分方程。

思考题:态叠加原理的逆命题成立吗?

根据叠加原理,在晶体表面反射后,电子的状态Ψ可表示成 p 取各种可能值的平面波的线性叠加,即(想一想频谱分析)

其中 ,由于p 是连续变化的,所以后式用积分代替了求和。而衍射图样正是这些平面波叠加干涉的结果。 (二) 动量空间(表象)的波函数

波函数Ψ(r ,t) 可用各种不同动量的平面波表示, 下面我们给出简单证明。设Ψ可按Фp 展开,令

例:电子在晶体表面反射后,电子可能以各种不同的动量 p 运动。具有确定动量的运动状态用de Broglie 平面波表示

d

exp ()

i A Et ??ψ=?-????

p

p r (,)()(,)

(,)()(,)t c t t c t d ψ=∑ψψ=ψ?p p p

r p r r p r p

x y z d dp dp dp =p (,)(,)()t c t d ∞-∞

ψ=Φ?

p r p r p

3/2

1(,)exp[](2)x y z

i

c t dp dp dp π∞

-∞

=

??

p p r 3/2

1()exp[]2i

πΦ=?p r p r ()

展开系数为

显然,二式互为Fourier 变换,故而总是成立的。所以 与 一一对应,是同一量子态的两种不同描述方式。

所有动量的平面波Фp 组成了一组正交完备基函数

Ψ(r,t)是以坐标 r 为自变量的波函数,坐标空间波函数称为坐标表象波函数; C(p, t) 是以动量 p 为自变量的波函数,动量空间波函数称为动量表象波函数。二者描写同一量子状态。 若Ψ(r,t)已归一化,则 C(p, t)也是归一化的 证明:利用

其中使用了 关系式。由此可看出将平面波归一化为δ-函数的目的。

与 具有类似的物理含义。

表示在坐标空间中t 时刻粒子出现在r 点附近

d r 体积元内的几率。

表示在动量空间中t 时刻粒子出现在p 点附近

d p 体积元内的几率。

(,)()(,)c t t d ∞*

-∞

=Φψ?

p p r r r 3/2

1

(,)exp[]2i

t dxdydz

π∞

-∞

=ψ-??

r p r ()

(,)t ψr (,)

c t p 2|(,)|(,)(,)c t

d c t c t d ∝

*-∝

=?

?p p p p p

[(,)()][(',)(')']t d t d d **=ψΦψΦ???p p r r r r r r p (,)(',)'()(')t t d d d **=ψψΦΦ???p p r r r r r r p (,)(',)'(')t t d d δ*=ψψ-??r r r r r r (,)(,)1

t t d *=ψψ=?r r r (,)()(,)c t t d ∞*-∞

=Φψ?p p r r r

()(')(')d δ*

ΦΦ=-?

p p r r p r r (,)

c t r (,)t ψr 2(,)|(,)|dW t t

d =ψr r r 2(,)|(,)|dW t c t d =p p p

练习题:一维运动的粒子被束缚在0

函数为 1.将其按平面波展开, 求出动量概率分布; 2.对动量概率分布取极限

思考题:

1.若粒子处于量子态Ψ= C 1 Ψ1 + C 2Ψ2 ,那么可将其分解成Ψ1和Ψ2两个量子态吗?

2. 如何理解表象.

3. 量子态Ψ1 +e i θΨ2 和Ψ1 +Ψ2表示同一量子态吗?

()a

x

A x πsin

§3 力学量的平均值和算符的引进

___量子力学的第二条假设:量子算符公设

任意可观测的力学量,都可以用相应的线性厄米算符来表示

(一) 力学量平均值

在统计物理中知道,当可能值为离散值时,一个物理量的平均值等于物理量出现的各种可能值乘上相应的几率求和; 当可能值为连续取值时:一个物理量出现的各种可能值乘上相应的几率密度求积分。 基于波函数的几率含义,我们马上可以得到粒子坐标和动量的平均值。先考虑一维情况,然后再推广至三维。 (1)坐标平均值

为了简单,除去时间t变量(或者说,先不考虑随时间的变化)设ψ(x) 是归一化波函数,|ψ (x)|2 是粒子出现在x (x 为粒子坐标的可能值)点的几率密度,则

对三维情况,设ψ(r) 是归一化波函数, |ψ(r)|2是粒子出现在 r 点的几率密度,则x 的平均值为

(2)动量平均值

一维情况:令ψ(x)是归一化波函数,相应动量表象波函数为

为粒子动量为p x 的几率密度,则

(二)力学量算符

?∞

∞-ψ>==

x x x x 2|)(|2|()|x x x d =<>=ψ???r r

1/2

1()()exp(/)(2)

x x c p x ip x dx

π∞

-∞

=

ψ-?

2|()|x c p 2|()|x x x x x

p p p c p dp ∞-∞

=<>=?

既然ψ(x) 是归一化波函数,相应动量表象波函数为c(p x ) 一 一 对应,相互等价的描述粒子的同一状态,那末动量的平均值也应可以在坐标表象用ψ(x)表示出来。但是ψ(x)不含p x 变量,为了能由ψ(x)来确定动量平均值,动量 p x 必须改造成只含自变

量 x 的形式,这种形式称为动量 p x 的算符形式,记为 。 简言之,由于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完全不同,它是用波函数描写状态,所以力学量也必须改造成与经典力学不同的算符形式(称为第一次量子化)。

算符:指作用在一个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

一维情况:

比较上面二式得两点结论:

体系状态用坐标表象中的波函数 ψ(r) 描写时,坐标 x 的算符

就是其自身,即 说明力学量在自身表象中的算符形式最简

单。而动量 p x 在坐标表象(非自身表象)中的形式必须改造成动量算符形式:

三维情况: x p

?x

x x x x x x x x dp p c p p c dp p c p p p )()(|)(|2*∞

-??

=>==

x x x p i dp p c p dx e x x )()(21

??

*ψ=πx

x x x p i

dxdp p c p e

x x )()(21

??*

ψ=

πx x x p i dxdp p c e dx

d i x x )())((21

-ψ=

??*

π])(21)[)((x x x p i dp p c e dx d i x dx x

??-ψ=*πdx x p

x dx x dx

d

i x x )(?)()())((ψψ=ψ-ψ=??** x x =?dx

d

i p

x -=?[]i i x y z

=???

=-++=-????r r

p i

j k

由归一化波函数ψ(r )求力学量平均值时,必须把该力学量的算符夹在ψ*(r )和ψ(r )之间,对全空间积分,即 一维情况:

三维情况:

其中F 表示任一力学量算符。若波函数未归一化,则

(2)动能算符

在经典力学中, 所以动能算符 则

(3)角动量算符

经典力学角动量是

, 则力学角动量算符为 角动量平均值

角动量算符的三个分量是

(4)Hamilton 算符

?()();

()()?()()x x x x x x x x dx p p x p

x dx F F x F

x dx ∞

*

*-∞

-∞

*-∞

=<>=ψψ=<>=ψψ=<>=ψψ???()()?()()?()()x x x x x x d p p p

d F F F d **

*?=<>=ψψ?

?=<>=ψψ??

=<>=ψψ??

?????????r r r r r r r r r ?()()()()F d F F d **

ψψ=<>=

ψψ??????r r r r r r

2

2T m =p ?()()T T T

d *=<>=ψψ???r r r 2

?2T

m

=p =?L r p =?L r p ()()d *=ψψ???L r L r r

???()???()???()x z y

y x z

z y x

L yp zp i y z z y L zp xp i z x x z L xp yp i x y y x

??=-=--????=-=--????=-=--??

在势场 中的粒子,Hamilton 量为 ,则Hamilton

算符可表示为

对于有经典对应的力学量,相应算符的写法以及力学量与算符之间更深刻的关系将在第四章讨论。

练习题:

思考题: 1. 在动量表象中,坐标算符如何表示.

2. 如何理解物理量的平均值?物理量有涨落吗?

()V r H T V =+2

2??()()

2H

T V V m

=+=-?+r r 22/2

10.

(2)()x x p x Ae I A II αψα-==()证明:如果波函数是实数,则一维谐振子处于状态中,

其中为实常量,求:

、归一化系数;、动能平均值。

§4 Schrodinger 方程

___量子力学的第四条假设:量子运动方程公设

在没有对量子力学体系进行干扰(即测量)的时候,量子力学体系状态的时间演化遵从Schrodinger 方程。

微观粒子量子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波函数确定之后,粒子的任何一个力学量的平均值及其测量的可能值和相应的几率分布也都被完全确定,波函数完全描写微观粒子的状态。因此量子力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在各种情况下,找出描述系统的各种可能的波函数; (2)波函数如何随时间演化。

这些问题在1926年Schrodinger 提出了波动方程之后得到了圆满解决。

(一) 引进方程的基本考虑

先回顾一下经典粒子运动方程,看是否能给我们以启发。 (1)经典情况

t=t 0时刻,已知初态是:0

00,t t d m dt

==r

r p 粒子满足的方程是牛顿运

动方程 ,从牛顿方程,人们可以确定以后任何时刻

t 粒子的状态 r 和 p 。因为初始条件知道的是坐标及其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所以方程是时间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2)量子情况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由波函数来描写,状态随时

22d m m dt ==r F a

间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1926年,薛定谔在德布罗意关系和态叠加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薛定谔方程作为量子力学的又一个基本假设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建立薛定谔方程的主要依据和思路:

1.因为,t = t 0 时刻,已知的初态是ψ( r , t 0) 且只知道这样一个初始条件,所以,描写粒子状态的波函数所满足的方程只能含ψ对时间 的一阶导数。

2.另一方面,ψ要满足态叠加原理,即,若ψ1( r, t ) 和ψ2( r, t )是方程的解,那末。

ψ( r, t)= C 1ψ1( r, t ) + C 2ψ2( r, t )

也应是该方程的解。这就要求方程应是线性的,也就是说方程中只能包含ψ, ψ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和对坐标各阶导数的一次项,不能含它们的平方或开方项。

3.第三方面,方程不能包含状态参量,如p , E 等,否则方程只能被粒子特定的状态所满足,而不能为各种可能的状态所满足。 4. 要研究的微观客体具有波粒二象性,应该满足德布罗意关系式

(二) 自由粒子满足的方程

描写自由粒子波函数:

将其对 t 微商,

得:

这不是所要寻找的方程,因为它包含状态参量 E 。将Ψ对坐标二次微商,得:

/,/E h h p

νλ==??

?

???-?=ψ)(exp Et r p i A )

(1ψ=ψ??

→ψ-=?ψ?E t

i E i

t

第二章 波函数和 Schrodinger 方程

第二章 波函数和 Schrodinger 方程 §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__量子力学的第一条假设:量子状态公设 一个微观粒子的状态可以由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的模方为为粒子的概率密度,波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简言之:波函数完全描述微观粒子状态 (一)波函数 描写自由粒子的平 面 波 称为 de Broglie 波。此式称为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如果粒子处于随时间和位臵变化的力场中运动,他的动量和能量不再是常量,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描写,而必须用 较复杂的波描写,一般记为: ,它通常是一个复函数。 如果用波函数描述粒子状态,则必须解决3个问题? (1) ψ 是怎样描述粒子的状态? (2) ψ 如何体现波粒二象性的? (3) ψ 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波呢? (二)波函数的解释 波函数对微观粒子的描写统一了粒子性与波动性的关键在于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如果微观粒子的波函数是 则某一时刻粒子出现在位臵r 处,体积元dV 中的粒子的概率,与波函数模的平方成正比。 exp ()i A Et ?? ψ=?-???? p r (,)t ψr (,)t ψr ()2 ,,,dW x y z t dV =ψ概率密度 /dW dV

所以, 与经典物理学中的波动不同,它不是某种实际的物理量振幅在空间的分布,而只是一种几率振幅。 波函数Ψ(x,y,z,t )的统计解释(哥本哈根解释):波函数模的平方代表某时刻t 在空间某点(x,y,z )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概率,即|Ψ| 2 代表概率密度。 波函数的统计意义是波恩于1926年提出的。由于波恩在量子力学所作的基础研究,特别是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他与博特共享了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哥本哈根学派(以玻尔和海森伯为首)观点。 玻恩假定: 描述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概率振幅” ,而 则表示概率密度 例题1:电子的自由平面波波函数 在空间各点发现光子的概率相同 用电子双缝衍射实验说明概率波的含义 (1)入射强电子流 干涉花样取决于概率分布,而概率分 布是确定的。 (2)入射弱电子流 入射电子流强度小,开始显示电子的微粒性,长时间将显示衍射图样。电子干涉不是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是电子波动 (,)t ψr (,)t ψr ()()()2* ,,,t t t ψ=ψψr r r (),exp ()i t A Et ??ψ=?-?? ?? r p r ()2 ,t ψ=r 常数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 1.一维运动的粒子处在 的状态,其中,求: (1)粒子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2)粒子动量的平均值。 [解]首先将归一化,求归一化系数A。 (1)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是 注意到中的时间只起参数作用,对几率分布无影响,因此可有 令 代入上式得 (2) 动量p的平均值的结果从物理上看是显然的,因为对本题说来,粒子动量是和是的几率是相同的。讨论: ①一维的傅里叶变换的系数是而不是。 ②傅里叶变换式中的t可看成参变量。因此,当原来坐标空间的波函数不含时间变量时, 即相当于的情况,变换式的形式保持不变。

③不难证明,若是归一化的,则经傅里叶变换得到也是归一化的。 2.设在时,粒子的状态为 求粒子动量的平均值和粒子动能的平均值。 [解]方法一:根据态迭加原理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任意状态总可以分解为单色平面波的线性和,即,展开式的系数表示粒子的动量为p时的几率。知道了几率分布函数后,就可按照 求平均值。 在时,动量有一定值的函数,即单色德布罗意平面波为,与的展开式比较可知,处在状态的粒子动量可以取 ,而,粒子动量的平均值为 A可由归一化条件确定 故 粒子动能的平均值为 。 方法二:直接积分法

根据函数的性质,只有当函数的宗量等于零时,函数方不为零,故的可能值有 而 则有及。 讨论:①由于单色德布罗意平面波当时不趋于零,因此的归一化积分是发散的,故采用动量几率分布的概念来求归一化系数。 ②本题的不是平方可积的函数,因此不能作傅氏积分展开,只能作傅氏级数展开,即 这时对应于波函数的是分立谱而不是连续谱,因此计算积分,得到函数。 ③在连续谱函数还未熟练以前,建议教学时只引导学生按方法一做,在第三章函数讲 授后再用函数做一遍,对比一下,熟悉一下函数的运算。 3.一维谐振子处在 的状态,求: (1)势能的平均值; (2)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3)动能的平均值 [解]先检验是否归一化。 是归一化的。 (1) . 其中应用及 (2)由于是平方可积的,因此可作傅氏变换求动量几率分布函数

以平面波展开法分析光子晶体能带结构.

以平面波展開法分析光子晶體能帶結構 廖淑慧講師 中州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 黃坤賢學生 黃照智學生 中州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 摘要 光子晶體的主要特色在於所謂的光子能隙—電磁波無法在能隙中傳播。雖然三維的光子晶體被認為是最具應用潛力的,但是二維光子晶體的結構在製程上卻佔有較易製作的優勢,所以在光電元件裝置及相關研究領域上亦廣為使用。我們使用平面波展開法,分別計算一維和二維光子晶體的能帶結構。根據理論分析的結果,我們發現一維光子晶體無論介電常數差異如何,總是存在著光子能隙。對於二維正方晶格的結構計算,我們發現正方晶格對TM波有能隙,對TE波則無。 關鍵詞: 光子晶體,光子能隙,平面波展開法 壹﹑前言 當半導體中的電子受到晶格的週期性位勢(periodic potential)散射時,部份波段會因破壞性干涉而形成能隙(energy gap),導致電子的色散關係(dispersion relation)呈帶狀分佈,此即所謂的電子能帶結構(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西元1987年,E. Yablonovitch 與S. John不約而同地提出相關見解[1][2],說明類似的現象亦存在於所謂的光子系統中。根據他們提出的研究報告顯示,在介電係數呈週期性排列的三維介電材料中,電磁波被散射後,某些波段的電磁波強度將會因破壞性干涉而呈指數衰減,無法在該材料內傳遞,這樣的現象相當於在對應的頻譜上形成能隙,因此,色散關係也具有帶狀結構,此即所謂的光子能帶結構(photonic band structure)。這種具有光子能帶結構的介電物質,就稱為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 事實上,在三維光子能帶結構的概念尚未被提出之前,科學家們對於一維的光子晶體(層狀介電材料) 的研究早已行之多年。電磁波在一維的光子晶體中的干涉現象早已應用在各種光學實驗以及相關的應用產品之中,例如作為波段選擇器、濾波器、繞射光柵元件或反射鏡等。因為科學界一直未能以「晶格」的角度來看待週期性光學材料,所以遲遲未能將固態物理上已發展成熟的能帶理論運用在這方面。直到1989年,Yablonovitch與Gmitter首次嘗試在實驗上證明三維光子能帶結構的存在[3],終於引起相關研究領域的注意,並且開始大舉投入這方面的研究。

赝势平面波方法

第3章 赝势平面波方法(I)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可以计算很大范围不同体系的基态属性,它采用了平面波来展开晶体波函数,用赝势方法作有效的近似处理。由于平面波具有标准正交化和能量单一性的特点,对任何原子都适用且等同对待空间中的任何区域,不需要修正重叠误差。因此平面波函数基组适合许多体系,其简单性使之成为求解Kohn-Sham 方程的高效方案之一。另外,赝势的引入可以保证计算中用较少的平面波数就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使之日益发展成为有效的计算方法。本章首先对赝势平面波方法进行重点讨论,其次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一般步骤,最后结合Materials Studio 软件包应用,对锐钛矿型TiO 2(101)表面及其点缺陷结构进行建模和计算。 3.1 基本原理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实质是求解Kohn-Sham 方程。实际求解Kohn-Sham 方程时,由于原子核产生的势场项在原子中心是发散的,波函数变化剧烈,需要采用大量的平面波展开,因而计算成本变得非常大,所以在计算中选取尽可能少的基函数。计算中选择的基函数与最终波函数较接近则收敛较快,当然包含的维度也应该尽量少。众所周知,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选择基函数的方法也不同的,如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LCAO-TB)、正交平面波法(OPW)、平面波赝势法(PW-PP)、缀加平面波法(APW)、格林函数法(KKR)、线性缀加平面波法(LAPW)、Muffin-tin 轨道线性组合法(LMTO)等,选取典型代表方法在随后的章节中重点展开讨论。与LAPW ,LMTO 等精度较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比较,平面波赝势法是计算量较少的方法,适用于计算精度要求不严格,因原胞较复杂而导致计算量陡增加的体系。为此,本章将重点学习赝势平面波方法,先学习电子能带的平面波基底展开以及赝势等相关基本概念,然后再讨论赝势引入原理。 3.1.1 平面波展开与截断能 1. 平面波展开 平面波是自由电子气的本征函数,由于金属中离子芯与类似的电子气有很小的作用,因此很自然的选择是用它描述简单金属的电子波函数。众所周知,最简单的正交、完备的函数集是平面波exp[())i k G r +?,这里G 是原胞的倒格矢。根据晶体的空间平移对称性,布洛赫(Bloch)定理(将在第节中说明)证明,能带电子的波函数(,)r k ψ总是能够写成 (,)()exp()r k r ik r ψμ=? 式中k 是电子波矢,()r μ是具有晶体平移周期性的周期函数。对于理想晶体的计算,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其哈密顿量本身具有平移对称性,只要取它的一个原胞就行了。对于无序系统(如无定型结构的固体或液体)或表面、界面问题,只要把原胞取得足够大,以至于不影响系统的动力学性质,还是可以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因此,这种利用平移对称性来计算电子结构的方法,对有序和无序系统都是适用的。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后,单粒子轨道波函数可

苏汝铿量子力学习题答案第二章2.16-2.18

14QM-2.16设氢原子处在基态,求: (1) 它在动量表象中的表达式; (2) x p 和2 x p 的平均值; (3) x 和2x 的平均值; 解:氢原子基态波函数为 120121 (,,)r a r e a φθ?π-= 22h a e μ= 而动量p 本征函数为 2./3/2 1()(2)p r p r e φπ=v v h v v h 所以它在动量表象中的表达式为 2cos //223/200011()()1/21/20 1/23/222 3222 1()sin (2)[]2()111[]11(2)()()2(/)ipr a r a ip ip r r a a p e e r d d dr a e e rdr a ip ip ip i p a a a a p a πφθθ?ππππ∞-----+∞==-=--+=+????h h h h h h h g g h h h h h 于是 |()|0 x x x y z p p p dp d p dp φ∞-∞==? 由于被积函数对x p 是奇函数 22222542250004 2 2 2|()|1|()|3 8sin 3()3x x x y z x y z p p p dp d p dp p p dp d p dp p dp d d a p a a ππφφθ?π∞-∞∞-∞∞== =+=?????h h h

而223223243532 113434()4!32 r a r a r a x e x dxdydz a e r dxdydz a e r dr a a a a ππ ---====?=???g 2==>h 14QM-2.17利用氢原子的能谱公式,写出: (1)电子偶素,即e e +--形成的束缚态的能级; (2)以μ-子代表核外电子所形成的μ原子的能级; (3)μ+和e - 形成的束缚态能级。 解:氢原子束缚态的能级公式为: 42 22 (2)(1,2,3,)2n me E n h n π=-= (1) 对于电子偶素来说,束缚态的能级为: 42422222(2)(2)(1,2,3,)24e n m e e E n h n h n πμπ=-=-= 其中μ为系统折合质量,e m 为电子质量。 (2)对于μ原子来说,束缚态的能级为: 42422222(2)207(2)(1,2,3,)22e n m e m e E n h n h n μππ=- =-= 其中m μ为μ原子质量,e m 为电子质量。 (3)μ+和e - 形成的束缚态能级为: 4222(2)(1,2,3,)2e n m e E n h n π=-= 其中e m 为电子质量。 14QM-2.18 设势场为2()(,0)a A U r a A r r =-+>,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

7-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最新资料推荐------------------------------------------------------ 7-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7-2 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___波动的表达式波动方程 1/ 28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介质中任一质点(同一波线上,坐标为)介质中任一质点(同一波线上坐标为 x)相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平衡位置的位移(坐标为 y)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称为波动方程. 即 y ( x, t ) 称为波动方程y = y ( x, t )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衡位置的位移波线上各质点平衡位置平衡位置简谐波:在均匀的、无吸收的介质中,简谐波:在均匀的、无吸收的介质中,波源和介质中各质点都作简谐运动时,在介质中所形成的波. 各质点都作简谐运动时,在介质中所形成的波平面简谐波:波面为平面的简谐波平面简谐波:波面为平面的简谐波. 其特点是在均匀的、无吸收的介质中各质点是在均匀的、无吸收的介质中各质点振幅相同均匀的任何复杂的波都可以看成若干个简谐波叠加而成。 任何复杂的波都可以看成若干个简谐波叠加而成。

---------------------------------------------------------------最新资料推荐------------------------------------------------------ 设有一以速度设有一以速度u 沿以速度 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令原点O 简谐波 . 令原点的初相为零,的初相为零,其振动方程波动方程的推导设x = 0,0 = 0时间推迟方法yO = AcosωtyO = Acosωt点O 的振动状态t-x/u时刻点的运动状态时刻点O 时刻点点P 振动方程x yP = Acosω(t ) u=x t = u点Pt 时刻点 P 的运动状态 3/ 28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英语:wave equation)是一种重要的偏微分方程,主要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的波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例如声波、光波、无线电波和水波。波动方程抽象自声学、物理光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如达朗贝尔、欧拉、丹尼尔·伯努利和拉格朗日等在研究乐器等物体中的弦振动问题时,都对波动方程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 波动方程是双曲形偏微分方程的最典型代表,其最简形式可表示为:关于位置x 和时间t的标量函数u(代表各点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满足: 这里c通常是一个固定常数,代表波的传播速率。在常压、20°C的空气中c为343米/秒(参见音速)。在弦振动问题中,c依不同弦的密度大小和轴向张力不同可能相差非常大。而在半环螺旋弹簧(一种玩具,英文商标为 Slinky)上,波速可以慢到1米/秒。 在针对实际问题的波动方程中,一般都将波速表示成可随波的频率变化的量,这种处理对应真实物理世界中的色散现象。此时,c应该用波的相速度代替: 实际问题中对标准波动方程的另一修正是考虑波速随振幅的变化,修正后的方程变成下面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另需注意的是物体中的波可能是叠加在其他运动(譬如介质的平动,以气流中传播的声波为例)上的。这种情况下,标量u的表达式将包含一个马赫因子(对沿流动方向传播的波为正,对反射波为负)。 三维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在均匀各向同性弹性体中的传播。绝大多数固体都是弹性体,所以波动方程对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和用于检测固体材料中缺陷的超声波的传播能给出满意的描述。在只考虑线性行为时,三维波动方程的形式比前面更为复杂,它必须同时考虑固体中的纵波和横波: 式中: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叠加原理和双缝干涉实验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假设); 德布罗意关系(将描述粒子和波的物理量联系在一起) k n h p h E ====λ ων 物质波(微观粒子—实物粒子) 引入波函数(概率波幅)—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 对于微观粒子来说,如果不考虑“自旋”一类的“内禀”态,单值波函数是其物理状态的最详尽描述。至少在目前量子力学框架中,我们不能获得比波函数更多的物理信息。 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 ——量子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该原理包含三方面内容: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表示、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和对波函数性质的要求。 要明确“完全”的含义是什么。按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性的描述体系的量子态,若已知单粒子(不考虑自旋)波函数)(r ψ,则不仅可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动量等粒子的其它力学量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波函数而完全确定。由此可见,只要已知体系的波函数,便可获得该体系的一切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说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

必须强调指出,波函数给出的有关粒子的“信息”本质上是统计性质的。例如,在适当条件下制备动量为p 的粒子,然后测量其空间位置,我们根本无法预言测量的结果,我们只能知道获得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 很自然,人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量子力学只能给出统计结果,那就只需引入一个概率分布函数(象经典统计力学那样),何必假定一个复值波函数呢? 事实上,引入复值波函数的物理基础,乃是量子力学中的又一条基本原理——叠加原理。 这条原理告诉我们,两种状态的叠加,绝不是概率相加, 数学求和)。正因如此,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我们才能看见屏上的干涉花纹。 实物粒子双缝干涉实验分析 我们首先只打开一条狭缝,根据粒子的波动性,可以预言屏上将显示波长p / =λ(p 为粒子动量)的单缝衍射花纹。但是,根据粒子的微粒性,它们将是一个一个打上去的,怎样将这两种性质的描述调和起来呢?为此,我们想象将入射粒子束强度降低,直到只一个粒子通过狭缝,这时屏上会出现很微弱的衍射花纹吗?当然不会!单个粒子只能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打到屏上的一个点,从而出现一个小斑点。如果让这种微弱的粒子束(几乎让粒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长时间照射狭缝(相当于一个粒子的多次行为),结果发现,屏上一个一个斑点逐渐增加,最后形成一种接近连续的分布,它恰恰就是单缝衍射花纹!(单个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明)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2.2 态叠加原理 ●§2.3 薛定谔方程 ●§2.4 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2.5 定态薛定谔方程 ●§2.6 一维无限深势阱 ●§2.7 线性谐振子 ●§2.8势垒贯穿

本章主要介绍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用定态薛定方程处理势阱问题和线性谐振子问题。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一)波函数 (二)波函数的解释 (三)波函数的性质

?? ????-?=ψ)(exp Et r p i A ?3个问题? 描写自由粒子的 平面波 ),(t r ψ?如果粒子处于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力场中运动,他的动量和能量不再是常量(或不同时为常量)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 描写,而必须用较复杂的波描写,一般记为: 描写粒子状态的 波函数,它通常 是一个复函数。 称为de Broglie 波。此式称为自由粒子的 波函数。 (1) ψ是怎样描述粒子的状态呢? (2) ψ如何体现波粒二象性的? (3) ψ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波呢? (一)波函数

电子源感 光 屏(1)两种错误的看法 1. 波由粒子组成 如水波,声波,由分子密度疏密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分布。 这种看法是与实验矛盾的,它不能解释长时间单个电子衍射实验。 电子一个一个的通过小孔,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增 加呈现出衍射花纹。这说明电子的波动性并不是许多电子在空间聚集在一起时才有的现象,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波由粒子组成的看法夸大了粒子性的一面,而抹杀 了粒子的波动性的一面,具有片面性。 P P O Q Q O 事实上,正是由于单个电子具有波动性,才能理解氢原子 (只含一个电子!)中电子运动的稳定性以及能量量子化这样一些量子现象。

大学物理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

§4-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振动与波动 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波动是简谐波! 简谐波:波源以及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简谐振动。任何复杂的波都可看成是若干个简谐波的叠加。 对平面简谐波,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但同一时刻各质点的振动状态不同。需要定量地描述出每个质点的振动状态。 波线是一组垂直于波面的平行射线,可选用其中一根波线为代表来研究平面简谐波的传播规律。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设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沿 x 轴正向传播,在此波线上任取一参考点为坐标原点 参考点原点的振动方程为 区别 联系 振动研究一个质点的运动。 波动研究大量有联系的质点振动的集体表现。 振动是波动的根源。 波动是振动的传播。 x y O P x u

()00cos y A t ω?=+ 任取一点 P ,其坐标为 x ,P 点如何振动? A 和 ω 与原点的振动相同,相位呢?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相位依次落后,波每向前传播 λ 的距离,相位落后 2π 现在,O 点的振动要传到 P 点,需要向前传播的距离为 x ,因而 P 点的相位比 O 点落后 22x x π πλ λ = P 点的振动方程为 02cos P y A t x πω?λ? ?=+- ?? ? 由于 P 点的任意性,上式给出了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质点的振动情况,将下标去掉 02cos y A t x πω?λ? ?=+- ?? ? 就是沿 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如果波沿 x 轴的负向传播,P 点的相位将比 O 点的振动相位超前2x π λ 沿 x 轴负向传播的波动方程为 x y O P x u

第四章平面波

第四章 平面波 本章从麦克斯韦方程及物质的本构关系出发,研究在均匀介质中平面波的传播及其主要特征。首先讨论线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均匀平面波的传播,再推广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情况。比平面波更复杂的电磁波也可用平面波展开,本章对此也作了讨论。最后讨论平面波传播的传输线模型,为以后用传输线模型求解复杂的场问题打下基础。 4.1得出电场强度E 与磁场强度H 满足的波方程,4.2从波方程得到简单介质中的平面波解,4.3、4.4讨论平面波的极化特性以及平面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4.5介绍色散与群速的基本概念,4.6与4.7分别研究电各向异性介质和磁各向异性介质中平面波的传播特征。4.8讨论髙斯波束的平面波展开,4.9证明电磁波沿某一方向传播可与特定参数传输线上电压、电流波的传播等效,即电磁波传播的传输线模型。 4.1 波方程 3.4已分析过,麦克斯韦方程组中两个旋度方程是独立的。在两个旋度方程中电场强度E 与磁场强度H 耦合在一起。从解方程角度看,先要将E 跟H “去耦”,即从两个旋度方程消去H (或E ),然后得到只关于E (或H )的方程。 本节讨论无源、简单介质中麦克斯韦方程的解,所谓无源,就是指所研究的区域内不存在产生电磁场的源J 与ρv 。对于简单介质,ε、μ是常量。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将物质的本构关系(3.4.1)、(3.4.2)代入麦克斯韦方程(3.2.8)~(3.2.11),得到 ??E =–j ωμH (4.1.1) ??H = j ωεE (4.1.2) ??E = 0 (4.1.3) ??H = 0 (4.1.4) 式(4.1.1)、(4.1.2)两个方程中,只有E 和H 两个独立的场量,但E 和H 耦合在一起。为了从这两个方程得到只关于E 或H 的方程,对式(4.1.1)取旋度,并将式(4.1.2)代入,得到 ()()()E E H E μεωωεωμωμ2=-=??-=????j j j 利用恒等关系()()E E E 2 ?-???=????,而根据式(4.1.3),0=??E ,所以上式成 为 022=+?E E μεω (4.1.5) 同样对式(4.1.2)取旋度,将式(4.1.1)代入,并利用式(4.1.4)及上面的矢量运算恒等关系,得到 022=+?H H μεω (4.1.6) 式(4.1.5)、(4.1.6)可合并写成 () 022 =???+? H E k (4.1.7) 式中 μεω22=k (4.1.8)

第3章 赝势平面波方法(I)

第3章 赝势平面波方法(I)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可以计算很大范围不同体系的基态属性,它采用了平面波来展开晶体波函数,用赝势方法作有效的近似处理。由于平面波具有标准正交化和能量单一性的特点,对任何原子都适用且等同对待空间中的任何区域,不需要修正重叠误差。因此平面波函数基组适合许多体系,其简单性使之成为求解Kohn-Sham 方程的高效方案之一。另外,赝势的引入可以保证计算中用较少的平面波数就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使之日益发展成为有效的计算方法。本章首先对赝势平面波方法进行重点讨论,其次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一般步骤,最后结合Materials Studio 软件包应用,对锐钛矿型TiO 2(101)表面及其点缺陷结构进行建模和计算。 3.1 基本原理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实质是求解Kohn-Sham 方程。实际求解Kohn-Sham 方程时,由于原子核产生的势场项在原子中心是发散的,波函数变化剧烈,需要采用大量的平面波展开,因而计算成本变得非常大,所以在计算中选取尽可能少的基函数。计算中选择的基函数与最终波函数较接近则收敛较快,当然包含的维度也应该尽量少。众所周知,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选择基函数的方法也不同的,如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LCAO-TB)、正交平面波法(OPW)、平面波赝势法(PW-PP)、缀加平面波法(APW)、格林函数法(KKR)、线性缀加平面波法(LAPW)、Muffin-tin 轨道线性组合法(LMTO)等,选取典型代表方法在随后的章节中重点展开讨论。与LAPW ,LMTO 等精度较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比较,平面波赝势法是计算量较少的方法,适用于计算精度要求不严格,因原胞较复杂而导致计算量陡增加的体系。为此,本章将重点学习赝势平面波方法,先学习电子能带的平面波基底展开以及赝势等相关基本概念,然后再讨论赝势引入原理。 3.1.1 平面波展开与截断能 1. 平面波展开 平面波是自由电子气的本征函数,由于金属中离子芯与类似的电子气有很小的作用,因此很自然的选择是用它描述简单金属的电子波函数。众所周知,最简单的正交、完备的函数集是平面波exp[())i k G r +?,这里G 是原胞的倒格矢。根据晶体的空间平移对称性,布洛赫(Bloch)定理(将在第4.1.1节中说明)证明,能带电子的波函数(,)r k ψ总是能够写成 (,)()exp()r k r ik r ψμ=? (3.1) 式中k 是电子波矢,()r μ是具有晶体平移周期性的周期函数。对于理想晶体的计算,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其哈密顿量本身具有平移对称性,只要取它的一个原胞就行了。对于无序系统(如无定型结构的固体或液体)或表面、界面问题,只要把原胞取得足够大,以至于不影响系统的动力学性质,还是可以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因此,这种利用平移对称性来计算电子结构的方法,对有序和无序系统都是适用的。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后,单粒子轨道波函数可

第二章-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习题

第二章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思想题目 1.试述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2.为什么波函数可以描述微观粒子的微观态? 3.如何理解态叠加原理?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与经典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有何区别? 4.简述动量几率密度的物理意义。 5.试述定态的基本特征。 6.两个能量本征值不同的定态波函数,他们的线性组合是否还是定态? 7.何为定态?如何判断一量子态是定态? 8.在经典力学中,E=T+U=动能+势能,这个结果对微观粒子是否成立?为什么? 9.试写出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基本步骤 10. 何为束缚态?有何特征? 11. 波函数满足的标准条件是什么? 12.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为什么很长时间未能发现? 13. 试述C(P, t) 物理意义。 第二部分:基本技能训练题 1.计算线性谐振子n=4时所对应的经典线性谐振子的振幅A4=? 2.证明在定态中,几率流密度与时间无关

3. 由下列两定态波函数计算几率流密度 (1)ψ1=(1/r )e ikr (2)ψ2=(1/r )e -ikr 从所得结果说明ψ1表示向外传播的球面波,ψ1表示向内(即向原点)传播的球面波。 4. 求自由粒子的几率流密度J =? 5. 下列波函数中,哪些是定态,哪些不是定态? 12312312ix-(i )Et -ix-(i )Et -(i )E t -(i )E t 12-(i )Et (i )Et () (x,t)U(x)e U(x)e () (x,t)U(x)e U(x)e E E () (x,t)U(x)e U(x)e ψψψ=+=+≠=+ 6. 一粒子在一维势场 x 0()0 0x a x a U x ∞? 中运动,求粒子的能级和对应波函数。 7. 设粒子限制在矩形匣子里,其运动势能为: 0 x a, y b, z c, (,,) U x y z ?<<

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b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b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学习指导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演化规律以及此带来的新特点,并以一维情况作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根据实验,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经典波一般用振幅A(r,t)与位相?(r,t)来描述,vvvi?(r它们可以统一写为?(r,t)?A(r,t)e,t),在量子力学中沿用坐标与时间的复值函数vvvv?(r,t)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称为波函数。经典情况下,模方|?(r,t)|2表示波的强度;量子情况下,|?(r,t)|2表示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因此需要把波函数归一化。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薛定谔方程确定。按照波函数的演化形式,粒子运动可以分为定态和非定态。在定态中,粒子的概率密度不随时间变化。按照定态波函数的空间形式,粒子运动可以分

为束缚态和非束缚态。在束缚态中,粒子的能量取离散值,形成能级,可以很好地说明原子光谱。散射态是典型的非束缚态,可以用来描述粒子之间的碰撞,解释微观粒子的隧道贯穿现象。真实的物理空间是三维的,但是当系统具有某些对称性时,可以约化为一维问题,例如中心势场中粒子的径向运动。近来,实验中也制备出了某些类型的一维量子力学系统。一维薛定谔方程容易求解,便于初学者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方法和领会核心思想。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 1. 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波函数波函数?(r,t)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复值函数,波函数需要满足的标准条件为单值性、连续性和有界性。实际体系波函数满足平方可积条件,即2)波函数的意义波函数的模方vv???v2?(r,t)d??N2??。vv2w(r,t)??(r,t)给出t时刻粒子出现在位置r邻域单位体积内的概率,即概率密度。因此,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