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冀教版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冀教版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冀教版2019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和简答题姓名:

1.通过实验说说那个杯子能装的水多(2课)重点

(一)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二)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三)高度粗细都不同的两个杯子:用量筒可以准确测量出水的多少。

2.实验名称:如何测量胡萝卜、石子等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课)重点重点

实验材料:量筒或量杯、石子或萝卜、清水等

实验过程:1.在量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观察并记录结果。2.在量杯中放入石子或胡萝ト,要完全浸入水中。

3.观察量杯内水面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现象:量杯中放入石子或胡萝ト后,水面会上升。

实验结论:水和石子(或胡萝)的体积-水的体积=石子(或胡萝ト)的体积。

3.实验名称:用手指感知水的冷与热(4课)

实验准备: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注意:热水温度不超过70摄氏度,以免烫伤)

实验过程:1. 将左手一个手指放入热水中,右手一个手指放入冷水中。

2.5秒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实验发现:左手的手指感觉温水是凉的,右手的手指感觉水是热的。实验结论:人们对冷热的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

4.用身边常见的塑料水瓶做一个小水钟。(5课)

使用工具:塑料水瓶、剪刀、水、停表、笔

制作过程:(1)用剪刀将塑料瓶从中间分成两部分。(2)在瓶盖中间扎一个小孔。(3)将水瓶带盖的部分放在另一部分的上面,瓶口朝下,向上的瓶里倒满水。用停表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标出下面瓶中液面的高度。

5.如何比较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的透气性:(7课)重点

把塑料手套戴在一只手上,把棉布手套戴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

(1)戴塑料手套的手有什么感觉? 戴塑料手套的手:手掌湿润。

(2)戴棉布手套的手有什么感觉? 戴棉布手套的手:手掌干燥。

(3)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塑料透气性差,棉线透气性好。

6.实验名称:如何比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温性(8课)

实验材料:羊毛衫和棉布衫各一件、温度计、计时器、适量热水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羊毛衫和棉布包住盛有热水的水杯。2.每隔两分钟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将每次结果记录下来,对比观察。

实验发现:用羊毛衫包住的水杯里的水温度下降的较慢。

实验结论:羊毛衫比棉衫的保温性强。

提示:实验中应保持水的温度、体积以及两种布料的厚度尽量一致。

7.实验名称:探究蒸发现象(10课)重点

实验材料: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适量的清水

实验过程:1.准备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等器材。2.取一支100毫升的烧杯,加入50毫升的水,放在陶土网上。

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要碰烧杯的底与壁。

4.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并记录加热

时烧杯内出现的现象。

实验发现:水在加热时温度上升;当温度上升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的水在减少。

实验结论: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8.实验名称:水在什么时候会结冰,结冰后体积是否会增大(11课)重点

实验过程: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纯净水,用记号笔在试管壁上标记好水面高度,将温度计吊起来,插入试管的水中。

在杯中装满碎冰,把试管放入碎冰中,观察试管中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发现:将装有适量纯净水的试管放入装满碎冰的的杯中,试管中的水温在逐渐降低,在碎冰里加入食盐后,试管中的水温变得更低,在0摄氏度时,水会结成冰。在水结冰的过程中体积会变大。

9.化冰实验(11课)

将质量相同的冰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烧杯内,测出冰块的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实验一: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

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

实验二: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

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

通过化冰实验回答问题。

(1)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甲杯中的冰慢慢化成了水,乙杯中的冰很快化成了水。

(2)两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所需时间更短?说明什么?

乙杯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所需时间更短些。说明加热可以加速冰的融化。

10.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可以把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后膨胀,把球的外壳胀鼓

重点重点了。

11.证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2课)重点

将套有气球的瓶子依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气球在热水中体积增大,气球在冷水中体积缩小。

实验结论:气体受热后体积变大,遇冷后会体积缩小。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2.证明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2课)

在锥形瓶中加入一些冷水,将瓶口塞上带有吸管的塞子,将锥形瓶依次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液面上升,冷水中液面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实验名称: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2课)重点

实验材料:铜球、铁环、酒精灯等。

实验过程:(1)准备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环,铜球刚好能从铁环中穿过。(2)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使其均匀受热。

(3)将加热一定时间后的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铜球的变化并记录结果。(4)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

冷却一段时间,观察铜球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现象:铜球受热体积膨胀;铜球遇冷时体积缩小,可以穿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4.比较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在相同体积的水中能溶解质量的大小。(14课)重点重点

实验材料: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天平、三个烧杯、相同温度的水。

实验过程:(1)分别称取质量相同的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若干份。(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相同温度的水。(3)分别向三个烧杯中各加入一份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并轻轻搅拌,完全溶解后再

加入第二份、第三份......直到不能溶解。(4)记录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分析比较三

种物质的溶解能力。

实验结果:三种物质中白砂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最强。

15.实验名称:搅拌与物质(食盐、冰糖等)溶解快慢的关系(13课)

实验材料:食盐、两个烧杯、玻璃棒、一定量的清水

实验过程:(1)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冰糖)(2)同时倒入两个盛有同样温度、相同量的水的烧杯中(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实验现象:经过搅拌的烧杯里的食盐(冰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搅拌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

注意: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

16.实验名称:如何分离盐和沙(制盐的过程)重点重点

实验过程:1.将盐、沙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一些水并轻轻搅拌,使盐完全溶解。(搅拌)

2.组装过滤装置,过滤掉不能溶解的沙子。(过滤)

3.将盐放置于阳光下,使水蒸发,盐就会析出来。(蒸发)

17.实验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重点

实验结论:1.相同接触面,物体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2.物体重量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8.实验名称:用气球模拟实验研究火箭的动力重点重点

实验材料:气球。实验过程:(1)将气球充满气(2)放开气球(3)充气再放开气球,,反复尝试几次。

实验现象:气球中的空气向下喷出,气球向上飞出。实验结论:火箭靠空气的反冲力升空。

19.设计实验证明尖端材料对水火箭的影响重点重点

实验过程:用同一个水火箭,只更换尖端材料,进行发射,记录飞行时间,对比时间。

注意事项:测试尖端材料对水火箭的影响时,应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20.实验名称:火箭的飞行高度与瓶中水量的多少是否有关重点重点

实验材料:水火箭、清水、计时器

实验过程:(1)将水火箭中加入少量清水,进行发射,记录时间。(2)在瓶中逐次添加清水,进行发射,记录时间。(3)对比记录结果。

实验现象:水量越多水火箭飞行高度越低。

实验结论:水火箭的飞行高度与瓶中水量的多少有关,量越多水火箭飞行高度越低。

二、简答题

1.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课)

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最大量程。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书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2.停表的使用方法(怎样计量时间?)(5课)

答:先按复位键,使停表显示的示数归零。按下起始键,停表开始计时。计时结束时,再按下停止键,停表停止计时。

3.陶瓷材料是怎样加工成的?(6课)

答:陶土经过揉泥、成型、装饰、高温烧制等过程制成陶瓷制品。在整个过程中陶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构成它的物质没发生变化。陶泥经过高温烧制变成了陶瓷。陶土是天然材料,陶瓷是一种人造材料。

4.玻璃是天然材料吗?为什么?(6课)

答:不是。因为玻璃是由天然材料石英砂经过加工制成的。

5.如何将废塑料制成纺织品?(7课)

答:切成碎片、高温融化、制成纤维、制成纺织品。

6.12.妈妈做饭时锅里的水少了,去哪了?答: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去了。(10课)

7.啤酒瓶里喝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不会装满,为什么?(12课)

答: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防止遇热后体积增大,发生暴裂。

8.为什么冬季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得比较紧?答:冬季电线受冷缩短,夏季受热伸长。(12课)

9.钢笔帽打不开时,放在热水中过一会取出来就可拧开。这是为什么?(12课)

答:钢笔帽受热后体积膨胀变粗了,就可拧开。

10.木屑和铁屑混在一起如何分离?(15课)答:找一块磁铁把铁屑吸起来,剩下的就是木屑。

11.怎样让土豆(橡皮泥等)在水中浮起来?(17课)

答:放在泡沫板上、做成小船的形状、做成薄片、挖空中间部分。

12.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列举两个例子。(18课)

答: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例如:下雪天给轮胎加防滑链、鞋底上的花纹。

减小摩擦力: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例如:给自行车加润滑油、轴承内放置滚珠。

2019年三年级上册冀教版科学复习资料

2019年三年级上册冀教版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2、人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组成的。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上肢又包括上臂、前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足,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 3、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该变,皮肤损伤后,新的指纹仍具有原来的纹理。 4、使用放大镜时,要把镜面对准(物体),然后慢慢调整(镜面)到(物体)的距离,直到看清为止。 5、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7、蚯蚓的身体是(棕红色)的,身体中间有一个大环,头在靠近大环的一端。 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进行。 9、在寻找动物和植物时,不了解的动植物不要直接用手摸。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10、凤仙花是红色的,叶子是长条形的。果实像小辣椒,还长着毛 1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13、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砂,颗粒较小的是粘土。 14、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组成。 15、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腐殖质,也是土壤的一种成分。 16、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 1 7、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 18、保护土壤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多植树造林。 19、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答356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7.1%,每年有50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泊。黄河流域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工作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海石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 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与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 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从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 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会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象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

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 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 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 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 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所有实验题

一)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一种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块相同的中间带有小孔的纸板、三个支架 方法步骤:1将纸板安在支架上; 2将三块直板平行放置,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3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会通过小孔照到墙上 4将中间的直板向右移动10厘米; 5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不会通过三个小孔,照到墙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二种 实验材料:蜡烛、吸管 方法步骤:通过用直吸管观察蜡烛火焰,把吸管弯折再观察火焰。 实验现象:通过直吸管可以看到火焰,吸管弯折看不到火焰。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想个办法,不让磁铁沾水,取出杯中的曲别针。 将磁铁贴在杯子外壁上,慢慢向上推动磁铁,曲别针就会随磁铁向上移动,直到杯口,这样就去取出了曲别针(三)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有哪些优点? 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优点:(1)提高行驶速度(2)降低噪音 (3)节省能源(4)不污染环境 (四)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好处:塑料具有防水、轻便、耐磨、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不足: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五)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停止。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六)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另一只手戴塑料手套,两只手的感 觉一样吗?为什么? 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 棉布手套透气性好,透水性好; 塑料手套透气性差,不透水。 (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怎样传到我 们耳朵里?) 因为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 气传到耳朵里,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八)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弱噪音?(减弱噪 音的方法)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 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1)可以禁止鸣喇叭 (2)摩托车尾部安装消声器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一: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篇二: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篇三: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 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2. 锯条颤抖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实验器材:水槽、砂纸。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亲历科学 一、活动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3、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书上的“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厂、“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妙产生好奇心。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提出问题的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3、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巩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的训练。 4、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上。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 吹纸片 一、活动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 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课后反思: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备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 内容与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 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 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 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 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2、测量长度 第二周:2、测量长度 3、测量质量 第三周:3、测量质量 4、测量温度 第四周:5、计量时间第一单元测试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7、塑料 第七周:8、服装材料二单元测试 第八周:9、固体、液体、气体 第九周:10、水和水蒸气 第十周:11、冰和水 第十一周:12、热胀冷缩三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13、溶解的快慢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第十三周:15、分离盐和沙四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6、弹力 17、浮力 第十五周:18、摩擦力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9、制作水火箭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 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实验步骤1、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 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 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 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 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 现象。 观察到的 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 1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 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 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 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 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 线。 观察到的 现象光的传播路线不一样,被改变了。 实验结论光可以被反射

光的色散 实验名称光的混合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组成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三棱镜一面,纸屏 一面 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 转动三棱镜,直到纸屏上出现七 色光带。 观察到的 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 现象 实验结论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 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器材3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 蓝玻璃纸,白纸。 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分别罩上红、绿、蓝玻 璃纸,然后将3个手电筒的光两 两照在白纸上,作好记录;在然 后将3个手电筒的光照在白纸的 同一个地方,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 现象红色+绿色=黄色 蓝色+绿色=靛(青)色红色+蓝色=品红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实验结论色光混合后会变色,阳光是一种 复色光。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

认识自己 一、填空 1、我们每个人都是()的,没有两个长的()的人。 2、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皮肤损伤后,新的皮肤仍具有()的纹理。 3、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的技术运用到其它领域。计算机中的()系统和()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二、判断。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2、在人的一生中,身上的特征是不会改变的。() 3、双胞胎兄弟的身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4、人的左右手指纹是一样的。() 5、男的都是单眼皮,女的都是双眼皮。() 三、选择 1、如果测量身高、胸围却没有尺,应该选择下列哪些工具() a小直尺b绳子c秒表d秤 2、要看自己有没有双眼皮和酒窝,要用() a放大镜b眼镜c镜子d显微镜 四、连线 容貌秒表 身高镜子 体重尺子 心跳加速秤 五、问答:1、人体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科学家已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什么系统中? 答:主要应用在指纹登陆和银行储蓄中。 寻找动物和植物 一、填空。1、分辨动植物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用鼻子(),用耳朵(),用舌头(),用手()。 2、我们在寻找动植物时,要()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 3、各种树皮是不一样的,有的(),有的()。 二、判断。 1、蟋蟀住在高高的树上。() 2、青蛙只能生活在水里。() 3、草的总类很多,有长叶的,有圆叶的。() 4、花的颜色都是红的。() 5、叶子的颜色都是绿的。() 三、选择。 1、下面三种池塘中的生物,()和其它两种生存方式不同。 a乌龟b青蛙c金鱼 2、蜻蜓属于()类。 a鸟b动物c昆虫 3、()在晚上发出声音 a兔子b蟋蟀c麻雀 四、列举。 1、列举你发现的五种动物。 答:鱼、青蛙、七星瓢虫、蝴蝶、蜻蜓、小兔、麻雀 2、列举你发现的五种植物。 杨树、苹果树、月季、凤仙花、狗尾草、车前草 蚯蚓 一、填空。 1、蚯蚓生活在(),食物是()。 2、蚯蚓()是头,斩断后不可以()。

2019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2017秋)上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1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仔细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读出其(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 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3. 生活中的刻度尺有(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等。他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不)一样 4. 用直尺可以测量书本的(长)和(宽),用它不能测量我们的腰围,测腰围需要用(软尺)。 5. 现在测量身高多采用(全自动身高测量仪)。我们也可以用身上的尺子(拃)、(步)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6.体育老师要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7.(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在使用量筒时要知道它的(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 8. 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将不规则物体完全放入水中,记录总体积,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9.液体常用的体积单位一般是(升)、(毫升) 固体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 1毫升= 1立方厘米) (1升= 1立方分米) 10. (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1.托盘天平的构成有:左托盘、右托盘、指针、平衡螺母、游码、底座、砝码、镊子构成。 12.托盘天平使用方法: 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记录称量结果.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0处。 1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14.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使用温度计时,要知道它上面的每一个(刻度)及(最大量程) 15.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水杯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读取液柱示数。 16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17.停表的结构:复位键、开始/停止键、显示屏,俗称两键一屏 18.停表的使用方法: 先按复位键,使停表显示的示数归零。按下起始键,停表开始计时。计时结束时,按下停止键,停表停止计时。 第二单元知识点 1.像石油、木头、棉花这样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石油、粘土、沙、石头、木头、棉花、麻、丝等。 3.常见的人造材料有:人造纤维、尼龙、涤纶、晴纶、玻璃、塑料、纸、陶瓷、石灰、水 泥等等。 4.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玻璃是由(天然材料),经过加工形成的。 5.玻璃是一种人造材料,它们是由(石英砂等天然材料)经过(煅烧)制成的。 6.生活中常用的碗、花瓶、瓷砖等物品,很多都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题 一亲历科学 1. 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 2. 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3. 关于电视你想知道什么?答:电视机为什么会有图像,而且图像还会动?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为什么会发热?为什么看电视会伤眼睛? 4.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你会看到纸片(向中间靠拢),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5、闪电和打雷时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6、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会发现(乒乓球不落下来,却在漏斗颈口上下跳动)。 二认识自己 1. 记下现在的我的办法是什么?分别用什么来帮忙?答:勾画轮廓,是眼睛和手来帮忙。量身高和测体重,是尺子和称来帮忙。 2.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躯干又分为(胸部)和(腹部);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 3.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4.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有些特征是(会改变)的。如:(身高、体重、发型等);有些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如:(指纹、胎记、血型等)。 5、要知道自己的特征有很多办法,比如,要知道有没有双眼皮,可以利用(镜子)看;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尺子)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听。 6、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然

具有(原来)的(纹理)。 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中的(指纹识别系统)和(银行储蓄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三寻找动物和植物 1. 我们周围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只要我们认真去寻找。我们周围的动物有蚂蚁、蝴蝶、小猫、小狗、小羊等,植物有小草、杨树、柳树、月季花等。 2. 我们在观察动植物时,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3. 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要(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4. (眼)(耳)(鼻)(舌)(手)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在观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5. 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耳朵听。眼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耳能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鼻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舌使我们尝出物体或物质的(味道)。 四蚯蚓 1. 通过实验我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2. 蚯蚓的身体是(棕红色),有的地方较浅,身体是(圆筒形),一环一环的,还有一个(大环),头在离大环较(近)的一端,身上长有短而坚硬的(刚毛)。 3.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观察与一般的观察不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全面)、(仔细)地观察,及时记录。 4. 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进行,也可以利用(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等仪器对事物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同时,在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 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 1.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习使用刻度尺。 (1)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

冀教版三年级的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水是()的源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 2 、我们的身体是由()、()、()、()组成的。 3、我们可以利用()来发电,()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在的水力发电工程。 4、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 5、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 (),后(),这是因为()的缘故。 6、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 7、分辨动物和植物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用鼻子 ()用耳朵(),用舌头(),用手()。 8、土壤中的颗粒较大的是(),颗粒较小的是()。 9、淡水的缺乏越来越()地限制了农业生产,()生产和人民生活。 10、植物可以防止()流失,有了()和()植物才能生存。 11、用物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皮球里面有( 12、要保持健康就要()睡觉,()。) 起床。 13、在顺水的情况下水流可以( 逆水的情况下,水流可以( 14、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来源于( 二、判断(每题 2 分共 16 分) )船运行,在)船运行。 )。

1、地球表面水多于陆地。() 2、小水轮之所以会转动是由于水的流动。() 3、水中游泳的独来独来鱼儿并不受到水的浮力。() 4、动植物死后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不利。() 5、世界上的人这么多,肯定能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完全一 样的人。() 6、植物离开水是不能存活的。() 7、大海是蓝的,所以水是蓝的。() 8、科学是大人的事,我们小学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 24 分) 1、不同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 A相同B不同C差不多 2、蚯蚓的头在()的一端。 A离大环近B离大环远C离小环近 3、家里的水龙头坏了,不停地滴水,我们应当()。 A不去管它B及时修理C把它堵上 4、下列物体不是靠风力工作的是()。 A电风扇B风车C帆船 5、下列食品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是()。 A豆类B蔬菜C大米 6、水是什么味道?() A苦味B甜味C无味 7、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我们应当()。 A锄掉原有的野草,种上树木。 B砍掉原有的树木,种槙小草。 C保护原有的植物,并大量种树。 8、下列人的特征在一生中不会改变的是()。 A身高B指纹C体重 9、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练习题

1、亲历科学 一、填空(每空5分,共20分) 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的,但他并不()。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就开始了。 2、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会发现纸片会向()靠拢。 二、选择(每空5分,共30分) 3、昼夜现象是由于()形成的。 A地球的自转B月球的自转C太阳的公转D气候的变化 4、将白糖放入盛有水的量杯中,等白糖溶化后水面会()。 A明显上升B不动C明显下降 5、夏天,人从水中游泳出来,到阳光下会感到()。 A暖和B凉爽C没什么变化 6、闪电和打雷()同时发生的。 A是B不是 7、将一块中间是穿有正方形孔的木板拿到太阳下照射,木板下的阴影中间亮点是()。A方的B圆的C不规则的 8、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乒乓球()。 A会被风吹跑B会在电吹风的吹风口上方旋转 三、判断(每空5分,共10分) 9、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10、水从高处流往低处,说明地球有引力。() 四、问答(每题20分,共40分) 1、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我猜想: 原因: 2、用手托住乒乓球,从漏斗半径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 原因: 2、认识自己 一、填空 1、我的身体由()()()()部分组成。 2、、指纹终生不变,皮肤损伤,新的指纹仍具有原来的()。近年来,科学家已将()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的()系统和()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3、躯干包括()和(),四肢包括()和()。

4、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 5、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双眼皮,可以利用()看,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 6、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7、留指纹时一般留()手()指的指纹。 二、选择 1、在我们人体的特征中,()等是不易改变的。()等是容易改变的。 A胎记B指纹C有、无耳垂D有、无小辫E有、无酒碗 F平舌、卷舌G指甲长短H大拇指能否向背弯曲I单、双眼皮 2、人有脖子,脖子又叫(),胳膊和腿统称()。 A头B颈C躯干D四肢 3、人的心脏位于()。 A胸腔中部偏左B胸腔中部偏右C胸腔正中部 三、判断。 1、在每个人的一生,特征是不会改变。() 2、我们左右手的指纹是一样的() 3、孪生姐妹长得一定一模一样。() 4、人的手指受伤了,再长出指纹与原来不一样了。() 5、没有卷尺无法测量胸围和腰围。 四、在轮廓图上填出人体各部分名称。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亲历科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过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科学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1.态度情感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 2.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小组讨论“关于电视的若干个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电视机提出的问题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二.吹纸片: 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二.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在乒乓球下面放一个盆,使球掉到盆里,避免学生四处找球。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总结本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教师不必要纠缠学生回答的“对与错”。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下科学实验 实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实验目的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的特性。 实验器材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 实验过程: 1、观察、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木头耐磨 实验名称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 据。 1 /

实验器材三个相同质地的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热水、冷水、空水槽。 实验过程: 1、把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防止水洒在桌子上)中,在塑料杯内倒入热水,盖 上瓶盖,静置2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2、把另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中,在塑料杯内倒入冷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 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形状变了,变软了。装冷水的杯子,形状不变。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杯遇热会变软,遇冷形状不变。 实验名称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认识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的特点,培养 学生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并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的能力。 实验器材每位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 实验过程: 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 2 /

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摘下手套,观察手(尤其是手指、手心)是否有汗珠。 2、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分钟后体会手的感觉, 并摘掉手套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实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的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的手感觉不 很热,手心基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的手湿润。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实验目的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和归纳概括能力。 实验器材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豆子、培养皿、水。 实验过程: 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 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的振动。用手按住锣 3 /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1

最新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 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一切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鲜,因此对学习《科学》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也正是由于初次接触《科学》课,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绪论》《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

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2020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科学,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 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学期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

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20课,第一单元,“生物资源”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并热爱宝贵的生物资源,能够对生物及非生物做出辨别,能够对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有一定初步的认识。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动植物反过来对环境的影响。第三单元,“生物的相互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是彼此独立的,同样也是相互依存的;认识到植物的生存会影响到动物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对大自然产生的影响。第四单元,“天气变化”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提出疑问,帮助学生认识天气的一些变化,能够组织语言来描述天气,并且能够在气象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第五单元,“小小气象站”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利用自己建立的“小小气象站”观测、记录天气变化,并坚持做长期天气观测。 五、教学措施: 1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 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3、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 提问:我们怎样观察蚯蚓?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评: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什么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让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节: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提问: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 4、蚯蚓 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 蚯蚓蚯蚓蚯蚓蚯蚓 课后小记:本科学生通过观察蚯蚓,发现蚯蚓的外部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观察兴趣高,收到的效果好,并且能够写出观察记录,借助对蚯蚓的观察,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