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习题精选第三十九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习题精选第三十九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习题精选第三十九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习题精选第三

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今天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

A、天竺

B、大食

C、大秦

D、新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玄奘

B、鉴真

C、遣唐使

D、马可·波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假如你生活在7世纪中后期的唐朝,可通过阅读下列哪本书来了解印度半岛的情况(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传说中的“唐僧取经”是在( )

A、唐高祖时

B、唐太宗时

C、唐高宗时

D、唐玄宗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西游记》

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四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

阿骨打铁木真松赞干布元昊

A、金元吐蕃契丹

B、辽蒙古西夏吐蕃

C、金蒙古吐蕃西夏

D、辽元吐蕃西夏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承德避暑山庄外修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清乾隆皇帝称赞那些寺庙时,写下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

材料三:乾隆帝70寿辰的时候,班禅六世亲自率领随从,不远万里,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参加庆典。乾隆帝非常高兴,特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布伦寺,修建须弥福寿之庙,供他居住。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材料三中所描述的这种汉藏合璧的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

你从唐太宗和乾隆帝的这两句话中能看出唐朝和清朝对少数民族实行怎样的政策?这种思想对今天而言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答案】:无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局面】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技术创新】

材料二:两幅图片

【和同一家】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对外友好】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多彩文艺】

材料五: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选自人教版七下教材

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唐朝大诗人中享有“诗仙”“诗圣”美誉的分别是谁?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答案】:无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二: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

材料三: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请回答:

上述材料表明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三件事例。

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说说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太宗曰“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至澶州(河南濮阳),宰相力劝宋真宗亲征,鼓舞了宋军士气,射杀了辽军统帅萧挞凛。随后宋辽订立和约: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边界。此后双方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榷场贸易也不断发展。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材料二的“宰相”指谁?宋辽议和有什么积极影响?

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途径。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综合题】

仔细观察下面两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人物是谁?他是我国哪部古典小说人物的原型?

图2人物是谁?他为何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通过对两位人物的学习,说说唐朝对外交流的特色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唐宋元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成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历史人物的问题。

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在位时的年号是贞观,那么他是谁?

图一为了加强汉藏友谊,把谁嫁到了吐蕃?

图二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称她的统治为什么?

图三中的历史人物远赴天竺学习佛教,他就是谁?其归国后著有一部书籍名叫什么?

列举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三项)?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中美日三国关系是世界历史避不开的话题,回答下列问题。

在古代史上,中日两国有摩擦碰撞,也有友好交流。特别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有哪些具体表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近代中日、美日之间都发生了激烈的冲撞,中日、美日之间的激烈冲撞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题中的“近代”指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

现代史上的中美、中日、美日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美国帮助日本战后重建、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缓和时期,也有美国战后敌视中国、美日建立军事同盟在南海和东海干涉中国领海主权的剑拔弩张。综合以上历史与现实,谈谈中美日三国关系演变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

【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师大版(含答案)]1

七年级历史试题 卷Ⅰ 一、选择题历史不是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暑假期间,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以下1~9题是他们活动中的情景,让我们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一起去感受历史独有的魅力吧: 1、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先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遗址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余姚河姆渡 2、晚上他们睡在河姆渡干栏式的建筑中。睡觉的时候,比较浪漫的李刚联想翩翩,他心想:如果能到半坡,肯定可以见到 A. B. C. D. 3、张蒙同学提出:“我们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如果能去拜谒(yè)黄帝陵那该多好啊!”,大家一 致同意。来到西安黄帝陵,他们看到拜谒有白发苍苍的海外华人,千里迢迢回来寻根,他们上香的 手是颤抖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祭祖,他们那么虔诚的长跪、叩首!你认为他 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4、在某博物馆,他们看到了右图“桀驾人车”汉画像石,这幅图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当时没有马作为坐骑 B.这是当时的一项体育活动 C.这是当时的一种娱乐活动 D.当时的“人”只是奴隶主的工具 5、夏令营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 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铜器代替石器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奴隶获得了自由 6、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右图中的一段残片告诉同学们: “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这段残片上的文字应该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7、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 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A.“有教无类” B.“当仁不 让” C.以“德”教化人 D.“因材施教” 8、文娱委员李敏看到右图的乐器时,立即脱口而出它是 A.萧 B.编磬 C.鼓 D.编钟

北师大初中毕业历史试卷(二)

漳州一中分校2009届初中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实验区) (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2、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的形式实现的。下列哪一个选项体现的交往形式与其它三个明显不同: A .希波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 C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马可·波罗来华 3、一位游客在某博物馆参观时,讲解员指着图4的历史文物说:“这是迄今 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4. 伯里克利时代的公民巴斯塔和妻女居住在雅典的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巴斯塔: A .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B .妻子参与国家议事期间,在家照顾女儿 C .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 D .与妻子一起参与国家议事时,把女儿托付他人 5、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正确的是 A .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达·芬奇 B .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 C .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D .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启蒙运动 6、右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 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 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D. 表现现实生活和赞美了人性的伟大 7、下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 D.英国工业革命 图 4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动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 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 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 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 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 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实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 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 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 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 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18、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远古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发现地点是云南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群居。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第2课氏族聚落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 多年,位于黄河流域,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 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禹是传说时的治水英雄,被称为大禹。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 A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年) 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 姓的来历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 立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 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 民族国家基业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 技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 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 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 治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 的英勇斗争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 民族的象征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 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关锁国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 危机 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 路线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 教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 新的长城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 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 “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 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 擂台赛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 内战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 英雄”讨论会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 体事业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 潮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 会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 的时候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 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 月之乡”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化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 本特征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 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 的报告会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20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 (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 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 和”而战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 与动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 革命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 言”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 一定要实现 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 的“礼物”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 与终结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 内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 门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 战火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上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上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公元前,公元后。1世纪=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 —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 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 法、算术和音乐。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占蚩尤,阪泉之战,走 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禅让”一-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一一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一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东莞市可园中学韦红 课程标准 了解宋朝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工以及城市、农村多彩的生活场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朝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城市、农村生状况的史实,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认识到祖国今天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是一天两天就缔造的,而是一个长期开发、发展的过程。 2、认识到一千多年前宋朝城乡生活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改造生活的生活的热情。 3、通过这节课学习,树立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状况 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已经意识到宋朝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对于两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容易接受。 2、学生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特区的思想较为解放,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初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喜于探索问题,同时也善于动动手,用图形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材处理 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社会阶级结构、农村生活、城市风貌”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易于理解,知识结构较严密,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如下处理: 1、将乡村生活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

中国从古至今,农村人口一直占绝对多数,中国历代改朝换代大多数与农民生活、生存状态有关,要想了解两宋社会的面貌,农村是首当其冲。 2、将城市风貌置于乡村生活之后 城市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表现,是社会的最大闪光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此内容前置能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3、将士农工商后置 乡村生活、城市风貌学生已经了解,经过分析就可以自己把当时社会阶级成分分清。另外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有利于得到学生的理解和重视。 教学设计与构想 课前探究——兴趣学习 找一找: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方式,找到有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材料 问一问:通过询问周围的长辈,了解当地传统节日的来历。 查一查:查阅与课本有关的史实。 编一编: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编写有关讲演稿(宋朝各社会阶层代表的发言稿) 动动手:根据课本知识以及所查阅的资料,制作蹴鞠模型。 课前准备 1、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蹴鞠模型。 2、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代表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让各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该阶层在两宋时期生活的社会状况。 3、提供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制作有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以及背景音乐。 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做一次想像中的旅游,假设自己是宋朝人,到两宋走一走,看一看。出发前我们先欣赏这一幅宋朝画家张择端的佳作《清明上河图》(配背景音乐,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视觉感受宋朝生活的多姿多彩。) 提问:欣赏这幅名画后,你应该对宋朝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一些了解了!那么这幅画所描述的到底是不是事实呢?(学生回答) 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游一游宋朝,首先从农村开始。 新课讲授 一、农村生活(板书) 宋代农民居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得以丰富和改进,这主要是通过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南侧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南侧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2、学习重点:元谋人、北京人 3、学习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元谋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课文第3-4页“北京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探究】 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

2.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A.直立行走 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 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①血缘关系的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 ③人们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 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A.文物 B.文字记录 C.古迹和遗址 D.民间传说 二、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

目录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2)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2)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2)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4) 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 (5) 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6)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6) 第8课早期中华文化 (7) 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8)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9) 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9) 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0)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1)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2) 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13)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3) 第16课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14)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5) 第17课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15) 第18课东亚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16)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17) 第20课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17)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1.距今年代:约170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发现时间:1965年 3.发现状况:牙齿化石、石器、炭屑、动物烧骨 4.特点:会使用石制工具和天然火 二、北京人 1.距今年代:约71万~2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中 3.发现时间:20世纪20年代后期 4.发现状况: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 5.特点:会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三、山顶洞人 1.距今年代: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3.发现状况:鱼骨和海蚶壳,骨针和石珠、石坠 4.特点:①体质、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迈入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②除了采集和狩猎之外,还会捕捉水 生动物。③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并懂得磨擦能使器物表面光滑。 课外扩展 1.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2.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化石就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人类的钥匙。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5.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的作用:①照明②御寒③熟食④驱兽⑤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 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聚落:①黄河流域----半坡聚落②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 使用磨制石器,以出现农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修建村落为特征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 1.距今年代:约6000 多年 2.发现地点: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3.生产特征: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粟)③会建造房屋(半地穴式)④过着定居生活⑤ 使用彩陶器皿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 1.距今年代:约7000多年 2.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特点:①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②会挖掘水井③会建造房屋(干栏式)④会烧制黑陶 4.地理位置: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 三、大坟口的原始居民(黄河流域下流)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史称“开皇之治”。 2.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 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而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 炀帝的暴政。 秦朝与隋朝有什么相似点? ①都统一了全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②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③都有一项伟大工程,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 ④都是短命王朝,秦朝存在了17年,隋朝存在了37年 ⑤都是因为暴政而亡。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 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 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新政: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 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5.武则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6.★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进行改革,取得 了显著成效。 7.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作用:实行科举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 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 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 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当时的民族 政策是开明的。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教案_15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感知目标教学 目标 一、知识目标:半坡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 作物,制造的陶器和建造的房屋;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距今年代,以及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 知道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等主要史实。 二、能力目标:以北京人、山顶洞人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再到大汶口原始居 民生活进步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种植水稻和粟,说明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这不仅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对中国文明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由于生产的发展,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重点 难点 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 难点: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贫富分化现象。 教师活动与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排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还记得远古人类的代表有有哪些吗?他们的生活方式 是怎样的? 5 课堂导入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紧靠野外采集捕 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有一天,远古人类告别 洞穴,搭建住所定居下来,形成原始聚落。看“中国 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继山顶洞人之后,在辽 阔的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很多氏族聚落。他们的生活 和生产状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么当时最具代表性 的几个氏族聚落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是怎样的呢? 他们住在什么地方?他们会种植什么作物?他们使用 什么样的工具等等。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自学 探究这些问题。 2 以北京人、山顶洞人 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 居民,再到大汶口原 始居民生活进步的史 实,培养学生的比较 能力和认识人类社会 是在不断发展的观察 能力。 自学文本自学方式 自学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交流解决,也可以进行组际交流。 将疑难问题提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笔记北师大版)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公元前,公元后。1世纪=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占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

七年级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3.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 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5.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6.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 .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新旧制度的更替 D .百家争鸣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B .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C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8.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在( ) A .秦朝 B .商朝 C .唐朝 D .西汉 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下下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 A . 商朝 B .春秋时期 C .战国 D .秦汉时期 10.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A .刀型币 B .五铢钱 C .铜钱 D .圆形方孔钱 11.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 .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 .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 .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载”李白的诗歌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 . 统一文字 B .统一六国 C .修筑万里长城 D .设置郡县 13.“无有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 .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B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 .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权统治之下 D .密切了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14.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东汉时,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 A .蔡伦 B .张仲景 C .华佗 D .祖冲之 15.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者司马迁 B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记述了从秦朝到汉武帝的历史 D 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 16.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 .南方战乱较少 C .南方自然条件好 D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17. 电视剧《三国演义》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 A .赤壁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18.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布这一诏令的是( ) A .齐桓公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孝文帝 19.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 A .匈奴 B .鲜卑 C .羯 D .氐 20.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 .张旭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王羲之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中国古代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 见右图 (2)给右图确定适当的名称并说明其影响。(4分)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缛,……不待贾(买卖)而足 …无积聚而多贫。是 故江淮以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南朝《宋书》 (3)比较材料三两段史料,说一说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4分) (4)从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对我们当地经济发展得出什么启示?(3分) 22.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间有战争和冲突,但统一和友好交往始终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西交往的重要商路 学校: 浞水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姓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感知目标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知道魏 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2.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 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过程与 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 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 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 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 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排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18课学习笔记的检查 5 课堂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把学生带入情境,而后提问:这是哪个电视剧的片头曲呢?继 续设疑: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能说出生 活在三国时期有影响的人物吗? 2 自学文本自学方式 自学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交流解决,也可以进行 组际交流。将疑难问题提出 问题预设 1. 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2. 了解官渡之战的时间,经过,意义。 3. 掌握官渡之战的时间、经过、意义,并与官渡 之战作比较。 4. 魏蜀吴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5. 如何评价曹操? 8 交流学习交流方式 1.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中以 多败于少的原因。 2.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知识梳理疑难解答处理学生在交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4 难点精讲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 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归纳:曹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操的士兵是北 方人,他们不习惯水战。他的士兵到了南方后,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