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单

探究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关系

G

G G G

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案

马洪旭新课标精品教案系列 - 选修 3-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 题 § 4.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目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 件。举例说明电 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 教学重点 学 重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点 教学难点 、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条形磁铁(两个) ,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 ,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手 段

第 1 页共 8 页

马洪旭新课标精品教案系列 - 选修 3-2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 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 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饮水思源,我们 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 1820 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由磁生电” 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 年 8 月 29 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 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二)进行新课 1、实验观察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 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4.2-1 所示。 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 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 中。如图所示。 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表 1 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 向右平动向左向后平动不摆动 向左平动向右向上平动不摆动 向前平动不摆动向下平动不摆动 结论:只有左右平动时,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前后 平动、上下平动,导体棒都不切割磁感线,没有电流产生。 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 ( 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演示:如图 4.2-2 所示。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 静止地放在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2 中。 第 2 页共 8 页

电磁场HFSS实验报告

实验一? 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 2、?掌握T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实验仪器 1、装有windows 系统的PC 一台 2、或更高版本软件 3、截图软件 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要分析的器件是下图所示的一个带有隔片的T形波导。其中,波导的端口1是信号输入端口,端口2和端口3是信号输出端口。正对着端口1一侧的波导壁凹进去一块,相当于在此处放置一个金属隔片。通过调节隔片的位置可以调节在端口1传输到端口2,从端口1传输到端口3的信号能量大小,以及反射回端口1的信号能量大小。 T形波导 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设置: 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打开 HFSS 软件后,自动创建一个新工程: Project1,由主菜单选 File\Save as ,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内,命名为Ex1_Tee;由主菜单选 Project\ Insert HFSS Design,

在工程树中选择 HFSSModel1,点右键,选择 Rename项,将设计命名为 TeeModel。 选择求解类型为模式驱动(Driven Model):由主菜单选HFSS\Solution Type ,在弹出对话窗选择Driven Model 项。 设置长度单位为in:由主菜单选 3D Modeler\Units ,在 Set Model Units 对话框中选中 in 项。。 2、创建T形波导模型: 创建长方形模型: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Box 选项,在Command 页输入尺寸参数以及重命名;在Attribute页我们可以为长方体设置名称、材料、颜色、透明度等参数Transparent(透明度)将其设为。Material(材料)保持为Vacuum。 设置波端口源励:选中长方体平行于 yz 面、x=2 的平面;单击右键,选择 Assign Excitation\Wave port项,弹出 Wave Port界面,输入名称WavePort1;点击积分线 (Integration Line) 下的 New line ,则提示绘制端口,在绘图区该面的下边缘中部即(2,0,0)处点左键,确定端口起始点,再选上边缘中部即(2,0,处,作为端口终点。 复制长方体:展开绘图历史树的 Model\Vacuum\Tee节点,右键点击Tee项,选择 Edit\Duplicate\Around Axis,在弹出对话窗的Axis项选择Z,在Angel项输入90deg,在 Total Number 项输入2,点OK,则复制、添加一个长方体,默认名为TEE_1。重复以上步骤,在Angel项输入-90,则添加第3个长方体,默认名Tee_2.

磁场的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磁场的研究 实验目的: 1、研究载流圆线圈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把测量的磁感应强度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加深对毕奥-萨伐尔 定律的理解; 2、在固定电流下,分别测量单个线圈(线圈a 和线圈b )在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 (a )和B(b),与亥姆 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B(a+b )进行比较, 3、测量亥姆霍兹线圈在间距d=R /2、 d=2R 和d=2R, (R 为线圈半径),轴线上的磁场的分布,并进行比较, 进一步证明磁场的叠加原理; 4、描绘载流圆线圈及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 实验仪器: (1)圆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实验平台,台面上有等距离1.0cm 间隔的网格线; (2)高灵敏度三位半数字式毫特斯拉计、三位半数字式电流表及直流稳流电源组合仪一台; (3)传感器探头是由2只配对的95A 型集成霍尔传感器(传感器面积4mmx 3mmx 2mm)与探头盒(与台面接触面 实验原理: (1)根据毕奥一萨伐尔定律,载流线圈在轴线(通过圆心并与线圈平面垂直的直线)上某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232220)(2x R N R I B +=μ (5-1) 式中μ0为真空磁导率,R 为线圈的平均半径,x 为圆心O A 到该点的距离,N 为线圈匝数,I 为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因此,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B 0 为: R IN B 20μ= (5-2) 轴线外的磁场分布计算公式较为复杂,这里简略。 (2)亥姆霍兹线圈是一对彼此平行且连通的共轴圆形线圈,两线圈内的电流方向一致,大小相同,线圈之间的距离d 正好等于圆形线圈的半径R 。这种线圈的特点是能在其公共轴线中点附近产生较广的均匀磁场区,所以在生产和科研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也常用于弱磁场的计量标准。 设:z 为亥姆霍兹线圈中轴线上某点离中心点O 处的距离,则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 ??-++??????????? ??++='--23222322202221z R R z R R NIR B μ(5-3) 而在亥姆霍兹线圈上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B 0′为 .毫特斯拉计 .电流表 .直流电流源 .电流调节旋钮 .调零旋钮 .传感器插头 .固定架 .霍尔传感器 .大理石 .线圈 ABCD 为接线柱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说课稿

《磁场》 说 课 设 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教材:鲁科版选修3-1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教材选修3-1第六章第1节内容《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首先,我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司南版),第六章第一节《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本节内容不仅是与上章知识(磁场性质)的联系点,而且是学习电流表工作原理和推导洛伦兹力公式的基础,在教材中承上启下作用。反应与电学知识、力学知识之间密切联系,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重点部分。安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基本规律的一节课,涵盖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因素,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由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而磁场间存在相互作用,于是磁场对通电的导体存在的作用力便成了本节研究的话题。本节借助定量的研究,主要得到安培力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垂直磁场方向的导体长度成正比的结论,并为下一节的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做了先期准备,实验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知道影响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熟练应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知道电动机和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通过学习左手定则,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及相互协作、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安培力,使学生领悟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安培力的定量关系,将学生获得的对安培力定性的感性认识转移到定量的研究上,引导学生将探究的层次推向精神研究的层面。 3、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用教材教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安培力大小的因素,找出其定量关系;对左手定则涉及到的空间关系的理解。 重难点的解决:以学生实验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掌握电流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反复地借助实验来理解左手定则,建立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安培力方向三者关系的正确图景。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生和教法两方面进行说明。

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的区别和联系

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的区别和联系 给B和H的关系正名,希望读者耐心看完。设想你暂时只知道磁场是由磁铁产生,也知道牛顿力学,但尚不知道怎么物理上定义“磁场”。有一天,你用电流做实验。你惊讶的发现:通了电的导线能使它附近的小磁针扭转,从而得出了“电流也产生磁场”的结论。进一步,你通过力学(如平行电流线,扭转力矩等)的测量,你发现1.长直导线外,到导线距离相等的点,磁针感受到的“磁场”强度相同2.距离不同的点,“磁场”强度随着距离成反比。这样,你便想要通过力学测量和电流强度定义一个物理量H,2*pi*r*H=I。对形状稍稍推广,你就得到了安培环路定理的一般积分形式。注意这时候不需要用到真空磁导率μ0,因为你只要知道电流I就足以定义H这个物理量,没有理由知道μ0这回事儿。现在,你有了H,有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这个概念,有了安培环路定理。你心满意足,转移了研究兴趣,开始研究带电粒子的受力。对于一定速度的粒子,加上刚才的磁场,通过几何轨道,牛顿力学,你可以测出粒子受的力。你发现受的力和电荷数q以及速度成正比,也和H成正比,但是力F并不直接等于qvH,而是还差一个因子:F=A*q*vⅹH,A只是个待定因子,暂未赋予物理意义。这个公式多了个外加因子,不好看。现在你开始考虑构建“磁导率”这个概念,因为H只是电流外加给的磁场,你希望通过粒子受力,直接定义一个粒子感受到的磁场——叫它B,使得F= qvⅹB成立。现在你理解的磁导率,就是一个粒子对外界磁场的受力响应程度:磁导率大,那么同样大的外加磁场H使得粒子受力的响应(如偏转)也越大;磁导率如果为零,那么多大的磁场也不会使得粒子有偏转等力学反应,磁导率如果近乎无限大,你只要加一丁点外磁场H,粒子就已经偏转的不亦乐乎了。你开始管这个磁导率叫μ,并且定义μ=B/H。其中H是(通过电流)外来的,B是使得粒子偏转的响应。这样,磁导率=粒子的响应/外加的场。这个式子有着深刻背景,正是理论物理里线性响应理论的雏形。此外,你发现,粒子处于真空中的时候,这个μ是一个与任何你能想到的物理量都无关的常数,这正是真空磁导率。目前你已经很有成就了:你通过得到了一个外磁场H,并在真空环境下,把这个磁场作用于带q电荷的粒子,你测量粒子受力F= qvⅹB,并且把测量力F和速度v得到的B值与测量电流I得到的H值相除,你便得到了真空磁导率。现在你已经知道了,H与B单位的不同,仅仅是由于你最开始研究力学用的单位,和开始研究电荷、电流的单位的不同,导致的一种单位换算。H从I得来,B从F得来,所以看到的是“施H”与“受B”的关系。(实际过程还要复杂些,因为先研究的是电场的情形,然后导出了磁场下的情况,所以你看到的μ0是个漂亮的严格值,而真空介电常数作为另一种线性响应确是一个长长的实验数字)。既然知道了B与H单位不同只是由于电流和牛顿力学导致的,现在你为了简化,将二者单位化为相同单位:B=H;这样你就得到了电磁学里更常用的高斯单位制。如果需要换算,随时添加磁导率即可。你开始进一步研究了。你已经研究了电流产生磁场的效应,以及单个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那么,有着大量粒子的各种材料介质,从铁块,到石墨,到玻璃,它们对于磁场的相应是如何呢?现在你通过电流I,把磁场H加到某种材料当中,你所要研究的粒子,不再活在真空,而在材料里活动,它可以是金属里本身自带的电子,也可以是通过外界射束打入的。这都无妨,只需记住现在你要研究的粒子不再在真空,而在介质里。一个粒子受到的力学上的响应,当然是与这个点的总磁场有关。因此,B的意义就变得丰富了,它代表在该点处的总磁场。为什么说“总”磁场呢?考虑空间里的一点,没有材料的时候磁场值为H。现在有了材料,这一点处于材料中,外加场H穿进材料后,材料受H影响产生了一些附加场,在该点处的磁场不再是H了。受外界磁场影响使得材料里也有内部额外磁场的过程,我们叫它“磁化”。我们希望一件事物更加具体,就说把它具体化,希望一个企业有规模,就说把它规模化,同样希望一块材料里面有更多额外磁场,就说把它“磁化”。我们管产生的额外磁场大小叫做M。与磁导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司南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小节) 一、教材分析: 司南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二章第一节分三小节:1、探究感应电流方向;2、楞次定律;3、右手定则。楞次定律是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的一个方面。楞次定律所牵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较多,它本身也非常抽象和高度概括,是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难点。本节内容的处理是建立在第一章的“科学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基础上的;教材中的实验,前面已做过。本节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感应电流方向遵循的规律,即主要是从“磁通量变化”和“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为提出和掌握楞次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本届学生高中新课改已一年多,自学习惯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已逐渐养成。 2、高二学生已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在本节课前多次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已知道探究性实验基本过程,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得出楞次定律。 2、能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楞次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经历发现楞次定律的实验过程。 2、能进行猜想和制订实验方案;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及器材;学会

在相互交流中完善探究计划。 3、知道如实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4、知道在实验中进行分析论证的重要性; 知道写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实验习惯,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认识到科学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感应电流方向和磁通量变化的关系,为提出和掌握楞次定律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 难点:提出猜想和制定实验方案。 五、教法、学法 巧妙创设物理情景,精心设计富于引导性的练习,启发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提出猜想,制定实验方案;再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顺利克服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印发预习作业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初步写出实验方案(在上本节课前一天布置,当天晚修交)(指导学生预习是“导、学、议、练、查”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巧妙创设情境,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佳发展):

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第十章磁场 考纲预览 71.电流的磁场 (I) 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Ⅱ) 73.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 (Ⅱ) 7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Ⅱ) 75.磁电式电表原理 (I) 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Ⅱ) 7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I) 说明: 1.安培力计算限于直导线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2.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热点提示 1.电流的磁场 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3.安培力、左手定则 4.洛伦兹力,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5.对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的考查,以定性分析为主,如对电流产生磁场的判断、安培力作 用下的运动、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等 6.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此类问题很好地体现了“数 理结合”思想,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7.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力学和电学的综合点,涉及的知识较多,解决时要注意 力学知识及三大方法的渗透 8.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应用类模型,如速度选择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 机等,应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作原理、推导相关物理量 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磁场 1.磁场:磁极、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_______,其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 的_______、_______有力的作用. 2.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_____极受磁场力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 方向(或小磁场静止时_____极所指方向). 3.磁感线: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的_______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曲 线的_______能定性地描述磁场的强弱,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磁感线不_______、不 _______;磁感线是_______曲线(磁体外部由N→S,内部由S→N).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形成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各有何 特点?你能画一画吗? 4.地球本身也会在附近的空间产生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1)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_______附近。S极在地球_______附近. (2)地磁场B的水平位置Bx总是从地球_______指向地球_______;而竖直分量By在南半 球垂直地面_______,在北半球垂直地面_______。 (3)在赤道平面上,距离地球表面高度相等的各点,磁感应强度相等,且方向水平_______. 4.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

物理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和技能

电磁场HFSS实验报告

实验一 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 2、掌握T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实验仪器 1、装有windows 系统的PC 一台 2、HFSS15.0 或更高版本软件 3、截图软件 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要分析的器件是下图所示的一个带有隔片的T形波导。其中,波导的端口1是信号输入端口,端口2和端口3是信号输出端口。正对着端口1一侧的波导壁凹进去一块,相当于在此处放置一个金属隔片。通过调节隔片的位置可以调节在端口1传输到端口2,从端口1传输到端口3的信号能量大小,以及反射回端口1的信号能量大小。 T形波导

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设置: 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打开HFSS 软件后,自动创建一个新工程:Project1,由主菜单选File\Save as ,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内,命名为Ex1_Tee;由主菜单选Project\ Insert HFSS Design,在工程树中选择HFSSModel1,点右键,选择Rename项,将设计命名为TeeModel。 选择求解类型为模式驱动(Driven Model):由主菜单选HFSS\Solution Type ,在弹出对话窗选择Driven Model 项。 设置长度单位为in:由主菜单选3D Modeler\Units ,在Set Model Units 对话框中选中in 项。。 2、创建T形波导模型: 创建长方形模型:在Draw 菜单中,点击Box 选项,在Command 页输入尺寸参数以及重命名;在Attribute页我们可以为长方体设置名称、材料、颜色、透明度等参数Transparent(透明度)将其设为0.8。Material(材料)保持为Vacuum。 设置波端口源励:选中长方体平行于yz 面、x=2 的平面;单击右键,选择Assign Excitation\Wave port项,弹出Wave Port界面,输入名称WavePort1;点击积分线(Integration Line) 下的New line ,则提示绘制端口,在绘图区该面的下边缘中部即(2,0,0)处点左键,确定端口起始点,再选上边缘中部即(2,0,0.4)处,作为端口终点。 复制长方体:展开绘图历史树的Model\Vacuum\Tee节点,右键

(完整版)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案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朱兴梅 设计思想 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学情分析 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1、能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分析和推理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理解产生感应电流条件,能从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入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建立物理模型。 2、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方法体验合作的快乐,在合作中能尊重他人,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2、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具 条形磁铁,电流表,线圈,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自制多媒体课件

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测量磁场(pdf版)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目的】 (1) 了解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 (2) 学习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仪器用具】 仪器名参数 电阻箱? 霍尔元件? 导线? SXG-1B毫特斯拉仪±(1% +0.2mT) PF66B型数字多用表200 mV档±(0.03%+2) DH1718D-2型双路跟踪稳压稳流电源0~32V 0~2A Fluke 15B数字万用表电流档±(1.5%+3) Victor VC9806+数字万用表200 mA档±(0.5%+4) 【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原理 若将通有电流的导体至于磁场B之中,磁场B(沿着z轴)垂直于电流I S(沿着x轴)的方向,如图1所示则在导体中垂直于B和I S方向将出现一个横向电位差U H,这个现象称之为霍尔效应。 图 1 霍尔效应示意图 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I S,在z方向加磁场B,则在y方向A、A′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F E洛伦兹力F B相等时: q(v×B)=qE 此时电荷在样品中不再偏转,霍尔电势差就有这个电场建立起来。 N型样品和P型样品中建立起的电场相反,如图1所示,所以霍尔电势差有不同的符号,由此可以判断霍尔元件的导电类型。

设P型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为p,宽度为w,厚度为的d。通过样品电流I S=pqvwd,则空穴速率v=I S/pqwd,有 U H=Ew=I H B =R H I H B =K H I H B 其中R H=1/pq称为霍尔系数,K H=R H/d=1/pqd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2)霍尔元件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伴随一些热磁副效应,这些热磁效应有: 埃廷斯豪森效应:由于霍尔片两端的温度差形成的温差电动势U E 能斯特效应:热流通过霍尔片在其端会产生电动势U N 里吉—勒迪克效应:热流通过霍尔片时两侧会有温度差产生,从而又产生温差电动势U R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电极不在同一等势面上引起的不等位电势差U0 为了消除副效应,在操作时我们需要分别改变IH和B的方向,记录4组电势差的数据 当I H正向,B正向时:U1=U H+U0+U E+U N+U R 当I H负向,B正向时:U2=?U H?U0?U E+U N+U R 当I H负向,B负向时:U3=U H?U0+U E?U N?U R 当I H正向,B负向时:U4=?U H+U0?U E?U N?U R 取平均值有 1 (U1?U2+U3?U4)=U H+U E≈U H (3)测量电路 图 2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电路图 霍尔效应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I M是励磁电流,由直流稳流电源E1提供电流,用数字万用表安培档测量I M。I S是霍尔电流,由直流稳压电源E2提供电流,用数字万用表毫安档测量I S,为了保证I S的稳定,电路中加入电阻箱R进行微调。U H是要测的霍尔电压,接入高精度的数字多用表进行测量。 根据原理(2)的说明,在实验中需要消除副效应。实际操作中,依次将I S、 I M的开关K1、K2置于(+,+)、(?,+)、(?,?)、(+,?)状态并记录U i即可,其 中+表示正向接入,?表示反向接入。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案)

教师学科物理年级高二课题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过程 与方法 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 察、探究、概括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点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教学 难点 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 设计 引入—实验探究—结论—应用—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一、引入 1、提问: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呢? 2、介绍法拉第“磁生电”的思想,他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 3、介绍什么是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 二、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1: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探究实验2:条形磁铁与线圈相对运动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N极插入线圈S极插入线圈 N极停在线圈中S极停在线圈中 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从线圈中抽出 结论: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有电流产生。磁铁相对线圈静止时,没有电流产生。

探究实验 3:模仿法拉第的实验 操作现象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断开瞬间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结论:只有当线圈A中电流变化时,线圈B中才有电流产生。 三、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1、复习磁通量概念及磁通量变化问题。 磁通量变化的几种情况: (1)闭合回路所包围的面积S变化,磁感应强度B不变化 (2)闭合回路所包围的面积S不变,磁感应强度B变化 (3)磁感应强度B方向与面积S夹角的变化等。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四、应用 1.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线框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1)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图甲)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练习题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如图4-1-16 所示,ab 是水平面上一个圆的直径,在 过ab 的竖直平面内有一根通电导线ef.已知ef 平行于ab当,ef 竖直向上平移时,电 流磁场穿入圆面积的磁通量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为零 D.不为零,但保持不变 图4-1-16 解析:选 C.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作出俯 视图如图.考虑到磁场具有对称性,可以知道,穿入线圈的磁感 线的条数与穿出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是相等的.故选 C. 2.两圆环A、B 同心放置且半径R A>R B,将一条形磁铁置于两 环圆心处,且与圆环平面垂直,如图4-1-17 所示.则穿过A、B 两圆环的磁通量 的大小关系为( ) A.ΦA>ΦB B.ΦA=ΦB C.ΦA<ΦB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内部是由S 极到 图4-1-17 N 极,而外部是由N 极回到S 极,而磁通量是穿过某个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故C 正确. 3.如图4-1-18 所示,通有恒定电流的导线MN 与闭合 金属线框共面,第一次将金属线框由Ⅰ平移到Ⅱ,第二次将金属 框绕cd 边翻转到Ⅱ,设先后两次通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变化分别 为ΔΦ1和ΔΦ2,则( ) A.ΔΦ1>ΔΦ2B.ΔΦ1=ΔΦ2 C.ΔΦ1<ΔΦ2D.不能判断 解析:选 C.设线框在位置Ⅰ时的磁通量为Φ1,在位置Ⅱ时的 磁通量为Φ Ⅱ,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在Ⅰ处比在Ⅱ处要强,Φ Ⅰ >Φ Ⅱ 将. 图4-1-18 线框从Ⅰ平移 到Ⅱ,磁感线是从线框的同一面穿过的,所以ΔΦ1=|ΦⅡ-ΦⅠ|=ΦⅠ-ΦⅡ;将线框从Ⅰ绕cd 边转到Ⅱ,磁感线分别是从线框的正反两面穿过的,所以ΔΦ2=|(-ΦⅡ)-ΦⅠ|=ΦⅠ+ΦⅡ(以原来穿过的为正,则后来从另一面穿过的为负).故正确选项为C. 4.如图4-1-19 所示,闭合圆导线圈平行地放置在匀强 磁场中,其中ac、bd 分别是平行、垂直于磁场方向的两直 图4-1-19

亥姆霍兹线圈磁场测定-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实验报告—— 亥姆霍兹线圈磁场测定 姓名学号班级 亥姆霍兹线圈是一对相同的、共轴的、彼此平行的各有N匝的圆环电流。当它们的间距正好等于其圆环半径R时,称这对圆线圈为亥姆霍兹线圈。在亥姆霍兹线圈的两个圆电流之间的磁场比较均匀。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把样品放在均匀磁场中作测试,利用亥姆霍兹线圈是获得一种均匀磁场的比较方便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的原理。 2. 学会亥姆霍兹磁场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3. 测量圆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上的磁场分布,并验证磁场的叠加原理 二、实验原理 同学们注意,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增减,不要太多,有了重点就可以了。 1.霍尔器件测量磁场的原理 图3—8—1 霍尔效应原理

如图3—8—1所示,有-N型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传感器,长为L,宽为b,厚为d,其四个侧面各焊有一个电极1、2、3、4。将其放在如图所示的垂直磁场中,沿3、4两个侧面通以电流I,电流密度为J,则电子将沿负J方向以速度运动,此电子将受到垂直方向磁场B的洛仑兹力 作用,造成电子在半导体薄片的1测积累过量的负电荷,2侧积累过量的正电荷。因此在薄片中产生了由2侧指向1侧的电场,该电场对电子的作用力,与反向,当两种力相平衡时,便出现稳定状态,1、2两侧面将建立起稳定的电压,此种效应为霍尔效应,由此而产生的电压叫霍尔电压,1、2端输出的霍尔电压可由数显电压表测量并显示出来。 如果半导体中电流I是稳定而均匀的,则电流密度J的大小为

(3—8—1) 式中b为矩形导体的宽,d为其厚度,则bd为半导体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截面积。 如果半导体所在范围内,磁场B也是均匀的,则霍耳电场也是均匀的,大小为 (3—8—2) 霍耳电场使电子受到一与洛仑兹力F m相反的电场力F e,将阻止电子继续迁移,随着电荷积累的增加,霍耳电场的电场力也增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F m与F e大小相等,电荷积累达到动态平衡,形成稳定的霍耳电压,这时根据F m=F e有 (3—8—3) 将(3—8—2)式代入(3—8—3)式得 (3—8—4) 式中、容易测量,但电子速度难测,为此将变成与I有关的参数。根据欧姆定理电流密度,为载流子的浓度,得,故有 (3—8—5) 将(3—8—5)式代入(3—8—4)式得

电流系统的磁能与磁场的能量

§5-5 电流系统的磁能与磁场的能量 一、N 个载流线圈系统的磁能 1、元过程: 忽略所有线圈的电阻,各线圈0=i I 时记为零能态,各线圈自感和彼此间的互感分别为ij i M L 和。 当第i 个线圈的电流由0渐增到i I 时,感应电动势为 ∑≠--=i k k ik i i i dt dI M dt dI L ε (1) 电源反抗i ε作功 ∑≠+=-='i k k i ik i i i i i i dI I M dI I L dt I A d ε (2) 对N 个线圈,电源作总元功 ∑∑≠+='N i k k i k i ik N i i i i dI I M dI I L A d , (3) )(.k i ik i k ki k i ik ki ik I I d M dI I M dI I M M M =+∴= (),N N i i i ik i k i i k k i dA L I dI M d I I <'=+∑∑ (4) 2、系统静磁能 定义电源所作总功为系统的静磁能,则 ∑∑≠+='=N i k k i k i ik N i i i m I I M I L A W ,22121 (5) 其中首项是N 个线圈的自感磁能,次项是互感磁能。 讨论: (1)上式中指标i 、k 对称,可见W m 与各线圈电流的建立过程无关。 (2)若令i ii L M =,则形式更简洁: ∑=N k i k i ik m I I M W ,21 (6) (3)设k ik k ki m I M I M ==Φ表示第k 个线圈电流的磁场通过第i 个线圈的磁通,

再令 k N k ik N k ki i I M ∑∑=Φ=Φ表示所有线圈通过第i 个线圈的总磁通,则 ∑Φ=N i i i m I W 21 (7) 二、载流线圈在外磁场中的磁能 1、二载流线圈情形: 总磁能: 21122222112 121I I M I L I L W m ++= (8) 互能: 2122112I I I M W m Φ== (9) (9)式的第三项,已将线圈1看作外磁场源。 2、定义:载流线圈在外磁场中的磁能,定义为该线圈与产生外磁场的线圈之间的互能。 3、均匀外磁场中载流线圈和非均匀外磁场中的小载流线圈的磁能: 2m W I =?=?B S m B (10) (与电偶极子在外电场中的静电能W =-?p E 相比,差一负号,为什么?) 4、N 个载流线圈在外磁场中的磁能: ()k m k k k S W I =?∑??B r dS (11) 当外场均匀时,上式简化为: m k k W I ??=?=? ??? ∑B S m B (12) 其中m 是N 个线圈的总磁矩。 三、磁场的能量与能量密度 1、螺绕环磁能: 设螺绕环的横截面为S ,体积为V ,环内磁介质的磁导率为μ,线圈匝数为N ,单位长度匝数为n ,则环内nI B 0μμ=, VI n nI NS m 200μμμμ==Φ,所以自感系数V n L 20μμ=。 螺绕环的磁能)(2121212202nI H VBH V I n LI W m ====μμ

新课标鲁科版3-1选修三6.1《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WORD教案1

第一节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安培力;知道影响安培 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知道左手定则和安培力大小的计算公式;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 向,能计算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通过安培力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比 值定义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电流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安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计算公式以及安培力方向的判定;使学生熟练的利用三视图来分析磁场、电流以及安培力之间的关系。并能扩展到线 框受力。 【教学难点】 在掌握磁感应强度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 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 【教学媒体】 实验:马蹄形磁铁、干电池、导线、通电直导线研究仪等。课件:磁电式多用电表的 内部结构FLASH电动机的原理FLASH 【教学安排】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1)将粉笔放置在蹄形磁铁两极之间,粉笔受力吗?如果把粉笔换成是小磁针呢? 生:粉笔不受力.小磁针受力(磁体T磁场T磁体) (2 )我们上一章学过的奥斯特的实验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为什么?生:看到了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因为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对它施的力. (电流T磁场T磁体) 师:我们同样也知道运动的电荷也会产生磁场同样也会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运动电荷T磁场T磁体) (3 )既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的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那么小磁针也会产生磁场,小磁针的磁场对通电导线是否也有力的作用呢?(磁体_________ 【新课内容】 1、安培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点: 讲述:“上面的这个问题来自一位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一一安培。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不过在他身上历了各种不幸:父亲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杀害,妻子过早的就离开了他,他一度沉浸在悲痛中,后来是卢梭关于植物学的著作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他开始潜心研究学问。 他主要的贡献集中在电磁学方面:发现了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安培定律;提出 了著名的分子环流假说,阐述了磁现象的电本质;第一个把研究动电的理论称为“电动力学” ” 为了纪念安培,我们以其名字来命名电流的单位。符号为A。这是 物理7个基本单位之一。一p 讲述:在上个世纪,许多物理学家就提出通电导体在磁场里是否受力的问题,并着手研究?其中安培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且他提出

磁悬浮实验报告67796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工程电子场与电磁波 指导老师:________熊素铭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 磁悬浮 _实验类型: 动手操作及仿真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2、了解磁悬浮的作用机理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知识; 3、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深化对磁场能量、电感参数和电磁力等知识点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2、实测对应于不同悬浮高度的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 3、观察不同厚度的铝板对自稳定磁悬浮状态的影响 实验原理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1、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由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相组合构成磁悬浮系统的实验装置,如图2-6所示。该系统中可调节的扁平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由自耦变压器提供,从而在50 Hz正弦交变磁场作用下,铝质导板中将产生感应涡流,涡流所产生的去磁效应,即表征为盘状载流线圈自稳定的磁悬浮现象。 2、基于虚位移法的磁悬浮机理的分析 在自稳定磁悬浮现象的理想化分析的前提下,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铝质导板应被看作为完纯导体,但事实上当激磁频率为50 Hz时,铝质导板仅近似地满足这一要求。为此,在本实验装置的构造中,铝质导板设计的厚度b 还必须远大于电磁波正入射平表面导体的透入深度d(b )。换句话说,在理想化的理论分析中,就交变磁场的作用而言,此时,该铝质导板可被看作为“透不过的导体”。 对于给定悬浮高度的自稳定磁悬浮现象,显然,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力必然等于该线圈的重量。本实验中,当通入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增大到使其与铝板中感生涡流合成的磁场,对盘状载流线圈作用的电磁力足以克服线圈自重时,线圈即浮离铝板,呈现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现应用虚位移法来求取作用于该磁悬浮系统的电动推斥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