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人文主义与西方思想发展

第三讲 人文主义与西方思想发展
第三讲 人文主义与西方思想发展

第三讲人文主义与西方思想发展

人文主义,又称人本思想,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极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全球视角看,人文主义滥觞于奴隶时代,以古希腊最具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发展阶段,人文精神或隐或现,其内涵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形式,但其精神内核却是相一致的,即,关注人的物理与精神层面的本身,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中的能动性的表达与肯定,如,古希腊哲学时代所体现出的对自然、社会、人本身的认识、分析、思考;中世纪的神学思辨;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形体、情感、欲望、理想的表达,对现世生活的享受、奋斗等的肯定与赞扬;宗教改革时期对神权的挑战,对信仰自由的不懈追求;启蒙运动时代以“理性(即,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当政者(教皇、僧侣、国王、贵族、骑士等),封建思想(神本、专制主义、等级观念、权威主义等)的全面清算,对自由、平等、民主、分权制衡、社会契约等思想精神的宣传以及对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建。显然,近世以来,人文主义涅槃并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确立其统治,实现从封建向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过渡中大放异彩。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道主义、人权等思想主张的出现,也在不断丰富着人文主义内涵,人文主义是一个动态的与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紧密相连且相互作用的思想体系。

一、人文发端——古希腊哲学

总体看,作为欧美现代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为人类贡献了政治上的民主与思想上的人文主义两大财富,而人文精神正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大体可分为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与人的哲学三大领域;最早以自然为研究对象,后扩展为对社会以及人本身的研究。

自然哲学自然哲学阶段涌现出以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Thales)为代表的人

文先哲,泰勒斯出生于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中期(春秋中叶,稍早于老子)的米利都,是古希腊最早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首、西方人文之祖,他第一次提出“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哲学——科学基本问题,虽然,他得出“水是世界本源”的错误答案,但,这毕竟包含了朴素唯物观;他主张通过人(而不是依靠神或神话)的经验和理性思维去观察、认识、解释世界;这不仅标志着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出现,更标志着西方“人的觉醒”。

社会哲学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研究侧重由自然转

向人类社会,社会哲学代表流派当推智者学派(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智者学派并非严格意义的组织,主要是指观念、基本倾向相近的思想群体。

认识论方面,他们具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倾向。他们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把个人感觉作为真理标准(如普罗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的不存在的尺度”)。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普罗塔哥拉提出任何问题都有互相对立的两面;高尔吉亚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差别,提及存在与非存在的联系与转化。

社会契约思想的萌芽。他们认为政治制度、道德规范,是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为避免相互残杀毁灭而约定俗成的。如,普罗泰戈拉的“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法律、道德对人有利才是真理”,这反映了民主派要求冲破传统束缚的意愿。

怀疑与否定神。该思想是与他们反传统思想与宗教神话束缚相对应的。普罗塔哥拉指

出,神不可知,人之所用所取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得来的;克里底亚认为,神是不关心人的命运的。

智者学派终结了古希腊自然哲学时代,开启了向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社会与人的哲学的新阶段;他们肯定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树立了人的尊严与权威,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差异;冲破了宗教神话等旧传统与旧意识对政治法律制度、道德风俗等人类社会生活现象的影响与干预,强调了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创造性;他们朴素的社会契约思想,奠定了奴隶制民主的理论基础,对近世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不过,他们过高地强调了个人的主观作用与感受,忽视了人的共性;对语言、逻辑表面说服力的热衷,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而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醉心于概念、文字游戏,则使得该派又有了“诡辩学派”的称谓。

人的哲学关于对人自身的研究,大成者当属古希腊三贤之二的苏格拉底、亚里士

多德。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稍晚于普罗塔哥拉),研究人类本身(即人类伦理,其哲学被称为“伦理哲学”),开启“人的哲学”时代,其研究涉及正义与非正义,什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来由,国家概念,治国理政人才的品质及其培养等方面。

若求真理恒常,唯有专注自身。自自智者学派开始,古希腊哲学研究转向社会伦理与人,但尚处于感性阶段,而苏格拉底将其提升至理性高度。他认为,哲学要追求不变、确定、永恒的真理,就要返求,研究人的本身。

灵魂不灭,奠基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苏格拉底认为灵魂不灭,明确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划清唯心与唯物主义界限,成为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奠基人。

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避免罪恶的有力武器;将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认为有道德的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只有知识足够多才能达到善的境地。

探寻事物的普遍性。为求得伦理问题的普遍真理,苏格拉底致力于为事物寻求定义,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苏格拉底追求美与正义自身的普遍性,即柏拉图所谓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而这正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他用目的论代替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即事物的目的性,这为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源于疑难,以“诘问”的形式,以助产妇的手法,帮助将人们原有的知识(即心里已有的“胎”)生产出来;苏格拉底讽刺式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成果,这种方法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辩证法形式。

当然,作为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奠基者,他也开启了夸大主体、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唯心主义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另一个时代。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建树广泛,涉及哲学、心理、经济、神学、心理学、政治、修辞、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法律诸领域(尤以哲学、逻辑学成就最著,代表作如《形而上学》、《工具论》、《大伦理学》、《政治学》、《论美德与邪恶》、《雅典政制》、《论灵魂》、《论生命的长短》、《动物之构造、运动、生殖》),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人物;他师从柏拉图,教授亚历山大大帝,开创“逍遥(漫步)哲学流派”。

亚里士多德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他认为,世界是由形式与质料一致的事物组成的,质料是组成事物的材料,形式是事物的个别特征;在具体事物中,不存在无质料的形式,也不存在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该理论具有辩证法思维。他认为天体与地球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地球上的物质由水火气土四元素构成,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干、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

太”组成。

他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而感觉更多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所产生,该观念含有唯物主义因素。他将理性方案和目的看作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他极大丰富了因果性看法,将因分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四大类,他尤其看重物体的形式与目的因,认为形式因蕴藏于自然万物和作用之中,最后,物体或生物到达完成阶段,其目的因就会实现。

教育方面,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其人性论、认识论以及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基础之上。他将人的灵魂分为以本能、感觉、欲望等为代表的非理性灵魂以及以思维、理解、认识扥为体现的理性灵魂,他认为,在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才能获得。因此,他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的高级部分——理性。

对权威,一如师生关系方面,他拥有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勇于挑战,敢于思考,坚持真理的宝贵品质,其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便是明证。

最能显示亚里士多德常识的是其有关伦理的论述。他认为,幸福、和谐、美德来自于符合人性的行为,也就是说,来自合理的行为。幸福包含对激情的节制,人们应当寻找生活中的均衡。人生下来就具有潜能,若假以理性与正确教育,人就能达到轮理想的善。

亚里士多德哲学最大贡献在于创立形式逻辑学这一重要学科。他认为,逻辑学或者分析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试图将思维形式与存在相联系,并按照客观实际阐明逻辑范畴。他将逻辑思维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与思考的全过程,在研究方法上,他对一切既有的持批判态度,主张探讨理论盲区,运用演绎法进行推理,最终用三段论形式予以论证。他把他的发现应用于科学理论,事实上,逻辑学三段论法(演绎推理的一种,实际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对实验科学是无用的,因为实验学科追求的是发现。

政治方面,和老师柏拉图对理想国的直觉描述不同,其理论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认为公民享有自己的权利,要实现城邦与公民两者利益的平衡。他确立了公平正义与交换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他推崇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的政治体制(不过,他并不认为有完美政体存在,他倾向于只对受过教育的人开放民主制),即,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在行政管理上实行君主制;他认为这样是兼顾城邦与公民利益的有效措施,这也是西方政治发展进程中,分权学说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鼻祖,对于国家,他主张从现实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并促进其发展。他主张法治,而法律来源于历史的理性,即,来自于历史与传统中人们认知并遵循的东西。他对变革持审慎态度。

他试图对任何东西进行分类,它是生物学领域比较法的始作俑者;在信仰领域,他的哲学与神学思想对犹太教、伊斯兰教,尤其是传统的天主教教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人文澎湃——近世资本主义思想解放潮流

经中世纪近千年蛰伏、沉淀,伴随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自十四世纪开始,人文主义再度在欧洲觉醒,伴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成为资产阶级诞生、发展、壮大过程中在文化、信仰、思想、政治构建诸领域反封建的强大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早期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为掩盖,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反封建束缚(如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宗教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弘扬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一世纪以来,西欧经济逐渐复苏,城市再度兴起,学校教育的变化(从修道院到大教堂学校、世俗学校),人们生活水平一定程度的提高,十字军东征,《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以及东西方贸易往来的进一步频繁,强化了人们对现世以及财富的渴望。十四世纪前后,在欧洲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却政治分裂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最早诞生于此),早期资本家(城市领主、工商业市民、世俗化知识分子等),最先掀起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斗争。他们极度厌恶天主教神权统治下虚伪的禁欲、来世诸理念与行为准则,通过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拜占庭帝国行将灭亡,大批古希腊、古罗马文献被逃亡者带回意大利等地)来肯定人本、现世,颂扬并追求世俗人生的奋进、享受与自由;因此,文艺复兴实质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与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通常认为佛罗伦萨为发源地,重要城市有威尼斯、热那亚、米兰、那不勒斯、博洛尼亚、罗马。后来,扩展到法、德、英、西、波兰、尼德兰等国。

文艺复兴涉及文学、绘画、雕塑、哲学、政治、音乐、天文、数学、物理、地理、生理(医学)、心理、科学诸领域,涌现出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彼特拉克、塞万提斯、马基雅维利、拉伯雷、莫尔等人文主义者。

但丁(1265-1321),意大利人,文艺复兴先驱,文学三杰之一(另有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以及新时代第一位诗人,其长篇史诗《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明确表达了他对天主教会的厌恶及批判。

薄伽丘(1313-1375),文艺复兴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该作批判、嘲笑天主教会传授黑暗、罪恶,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与腐败,谴责禁欲主义,赞美爱情,主张“幸福在人间”,被当成是文艺复兴的宣言。

达芬奇(1452-1519),佛罗伦萨人,美术三杰之一(另外是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最完美代表(美术家、雕塑家、科学家、哲学家、诗人、地理学家、工程师等),《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蒙娜丽莎》是其杰作,也是欧洲艺术的扛鼎之作。达·芬奇主张作品应如实反映事物原貌,通过观察、思考进行创作;他反对经院哲学家们对之前理论和教义的盲信,鼓励人们到自然界中,通过实践,寻找知识与真理,他曾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圣,以擅画圣母闻名,与传统宗教画中刻板的圣母形象不同,他笔下的圣母有母性的温情,青春而健美,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带金莺的圣母》、《披纱女子像》、《卡斯蒂廖内像》。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雕塑家、画家,代表如《哀悼基督》、《创世纪》、《大卫》、《摩西》、《酒神巴库斯》、《垂死的奴隶》、《末日审判》,他的作品无不写实逼真,赞颂人的形体之美,带有磅礴气势与悲壮之感。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与汤显祖同时代),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戏剧家,文艺复兴最杰出作家,当时人文主义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诗篇,如《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麦克白》,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社会陋习,讴歌人性的光辉。

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近代诗歌创始人,人文主义之父。他擅长创作十四行诗,代表为《诗集》;他首倡复兴古典文化,用“人学”反对神学。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最伟大作家,其长篇讽刺小说《唐·吉诃德》为西班牙古典文学高峰,是欧洲文学史上首部现代小说。

拉伯雷(?—1553),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其长篇小说《巨人传》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写了格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三代巨人的活动史,是一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现实主义伟大作品。

马基雅维利(1469—1527),佛罗伦萨人,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近代政治思

想主奠基人之一(其思想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他是中世纪后期第一个明显摆脱神学以及伦理学束缚,为政治学、法学走向学科独立的夯基人,他主张国家至上,国家权力是法律的基础,其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君主应该具备的条件与本领以及如何夺取并巩固政权等问题。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人,著有《乌托邦》,该作寄寓着莫尔“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幸福”的共产主义政治理想。

作为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来反封建的第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开始了对人性的发现与探索,促进了人的觉醒,开启了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为资产阶级革命撒播下自由的种子;也有利于了资本原始积累。不过,过于强调人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私欲膨胀,生活奢靡等问题。

宗教改革(Reformation)

通常指自1515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至1648年《菲斯特伐利亚合约》出台为止的基督教的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瓦解可了自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以来天主教会主导下的政教体系,奠定了新教的基础。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精神掌控,为西欧信仰自由以及社会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代表有马丁·路德、慈温利、加尔文、卫斯理等。

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多地资本主义萌芽不断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精神束缚。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自由、平等、进取、人性至上等思想为人们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提供理论依据。欧洲民族主义不断发展,打破天主教对世俗王权的制约,进而建立民族国家也成为各国君王的强烈追求。黑死病蔓延以及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使得该地成为教会压榨的最严重地区。

由此,近世以来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宗教改革,在宗教领域,在反对封建天主教会,追求信仰自由的声浪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马丁·路德(1483-1546),16世纪宗教改革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他于1517年10月31日发表了对赎罪券看法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掀起宗教改革运动。他认为主张“因信称义”,即,信仰就可得救,每个人都可以和有权利和上帝直接沟通;《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而不包括教皇;每个信徒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圣经》;取消圣母、圣徒崇拜,只保留圣礼、圣体、圣事仪式;炼狱是不存在的;取消修会;教师可以结婚,可以有性行为。

加尔文(1509-1564)生于巴黎,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1541年重返日内瓦。他主张“先定论”,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是上帝已经预定好的(人的生与罚、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都是上帝提前安排好的,一个人的发财致富完全是上帝的恩赐),该主张既否定封建天主教的权威又否定封建主的特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与合理性,该主张受到资产阶级的强烈推崇。

宣布《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来源。改革天主教组织,规定教会圣职只包括牧师、长老、执事。废除天主教主教制代之以长老制,长老会议由选举产生,归市议会管辖;宗教法庭负责案件审理;教会由两级牧师团领导。简化教会仪式,在圣事中只实行圣礼、圣餐礼。提倡节俭,严禁一切浮华享乐。鼓励经商致富,并称蓄私产,谋钱利,执政为官,如同担任教职,均受命于上帝。

改组市议会。将日内瓦划分为几大教区,教区由牧师团体负责处理政务;市议会由长老、牧师、上层市民组成,是最高行政机构,有司法权;改革后的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英国国教,又称圣公教、安立甘教,是宗教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教支。宗教改革时期,

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希望加强王权,摆脱教廷控制。1533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缴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

天主教反宗教改革。16世纪中叶,天主教会为对抗宗教改革而进行的自我革新。一方面,他们改革教廷弊端,复兴修会;另一方面,联合封建世俗势力,特别是依靠西班牙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利用异端裁判所加紧镇压新教徒和其他异端,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使天主教在法国、比利时、南欧和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在天主教会内部,结束了教义之争,教皇权势有所提高,在欧洲事务中继续占有一定地位。由于各修会竞相向外扩展,使天主教势力达到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

宗教改革反对封建教会,主张信仰自由,这无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新旧教派,甚至新教各派相互纷争,引发了宗教迫害与战争,不过,信仰自由是不可扭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十七世纪中期之后,宗教宽容逐步采取,信仰自由逐步实现。

启蒙运动(理性之光,The Enlightenment)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产阶级实力的增强,他们的反封建力度也不断加强,其反封建领域由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与宗教思想体系;他们直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还进一步提出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政权建设的具体主张。启蒙运动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欧洲1848年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涉及范围广,囊括自然科学、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教育等学科领域)。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人,著有《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理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该理论成为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原则;法律应体现理性。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运动领导者,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自由和平等;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卢梭(1712-1778),法国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说(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革命合法性;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根源;理性不可靠。

狄德罗,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代表。主张唯物主义;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他指出,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代。

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著有《纯粹理性批判》,他从哲学高度来论证理性;指出启蒙运动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即“人非工具”;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力,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霍布斯(1588-1679),英国人,早期著名启蒙思想家,著有《利维坦》。他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人民授予(而非神授)。

洛克(1632-1704),英国人。他指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私有财产(“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私有财产是人权基础,无私产无人权。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他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权思想后来为孟德斯鸠所继承和发展,变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现代三权分立模式)。

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一又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提出的自由、平等、民

主、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政治主张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资本主义政权构建(美国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提供思想与理论基础;促进近代科技进步;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需要指出的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三次解放运动出现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具体领域和反封建力度也是不同的,这取决于资产阶级实力。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章单元总结 一、主要线索: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方法点拨 1.复习本讲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1)随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是人文主义。(2)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运动,诞生了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派组织。(3)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高潮,其核心是理性。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科技方面,英国掀起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政治方面,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同时期的中国涌现进步思想家。 3.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对14—18世纪人文主义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 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考点1】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考点1】 简述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1)泰勒斯: 观点: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评价: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希腊早期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 思想主张 ①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评价: ①积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 观点: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2)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设计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我校正在实践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适应了这一需要。本节课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掌握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思想主张,并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利用自主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上节课下发的学道(见附)。课上,运用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七环节,组织学生展示,完成复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轮复习课,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时期人们对“人”的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运动。本专题的基本脉络是:西方人文精神起自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人文精神失落;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再度弘扬;近代启蒙运动则使人文主义思想有很大发展。《课程标准》规定本专题基本的学习要点有: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各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 难点:“人文主义”本身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案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智者以“人”的眼光考察一切,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人的理性,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既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催生,更是对近代人文精神的谋划与发展;在以反宗教迷信和神学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宗教改革以蔑视权威的创新与勇气,把信仰自由全部诠释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平民化过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健全的法理社会来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理性主义成为了人文精神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并促使人觉醒的过程。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导航灯。 我主要结合高三学生的特点,针对目前的高考模式,运用我校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并分析先请学生自行解决,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决(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合作解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之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利用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梳理 起源:公元前5C中叶以后,古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对人的重视 兴起发展:14至17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进一步弘扬:17、18C启蒙运动 (古希腊神话突出特点——众神的人格化,折射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一、人文主义的含义: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代表及主张: (一)智者学派 1、概念:传授智慧的教师 2、产生原因:古希腊经济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城邦民主制的发达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这样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显得日益突出;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的本身。 研究领域:人类社会(政治、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 3、代表人物 ①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尺度;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 要看他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评价: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本质,突出人 的地位和作用 ②安提丰: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评价:看到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当时历史条件下显 得难能可贵 4、影响: 积极: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来积极作用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③批判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在当时难能可贵 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困境 (二)、苏格拉底 1、研究课题:人类及其环境作为研究的课题 2、思想主张: 1)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的真谛 2)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3)提倡善良的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4)优秀个人应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的素质 3、评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 ?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关注焦点:人类社会;代表作《理想国》 2、亚里士多德:关注焦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张: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三练探 突破: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 (2)人的地位的提高 (3)民主政治的发展 2、“智者学派”的概念 (1)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2)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 (3)智者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作除少数片断外,均已失传。他的思想,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普罗泰戈拉篇》中见到。 4、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5、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 (1)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精)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一课时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知识梳理】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一)智者学派:(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局面已开始) 1、时代背景:希腊工商业发展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平民的地位提高,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代表: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 3、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制度和法律是相对的,人都有自己的社会道德判断标准③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4、影响:积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思想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此外他们提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观点在当时条件下尤其可贵。 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成为“西方的孔子”) 1、时代背景:①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雅典公民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主张:(1)提倡善良的道德,其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他心中的优秀个人应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必要素质。 (2)为了重建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3)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对伯利克利时期民主制的繁荣不以为然,支持寡头政治。 3、影响:(1)开始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1)共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 (2)不同点:①智者学派认为判断事物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即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知识就是道德”,反对智者学派的为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第二课时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 二、文艺复兴(14-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背景: 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 ③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政局,封建统治薄弱,各共和国君主较开明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1)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民主政治的发展。 (3)人的地位的提高 2出现: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出现了智者学派。 3 主张:(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2)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 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4)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 (2)主张: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人文精神的起源在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思想中的体现。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2)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主张 (1)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评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四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同 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 异对道德 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 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 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 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 为基础 民主政 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 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 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 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 对 文艺复兴 1.背景:(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15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 手工工场主,商人,金融资本家 2.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 (1)文学: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被称为是“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的绘画一扫中世纪拘谨的宗教气息。难点突破莎士比亚比薄伽丘人文精神体现的 5进步性: (1)薄伽丘对教会和封建贵族进行讽刺和批判,并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但他讴歌的人性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2)莎士比亚更注重人的理性,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从薄伽丘到莎士比亚,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体现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先哲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近千年,人文主义几近湮没。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宗教改革:提出了因信称义和先定论,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以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促使人类不断的认识自己。 ?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人文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原因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生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 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 之父”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及认识人自己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 “人”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创立了逻辑学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 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如何评价智者学派的思想 (1)积极方面: 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消极方面: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被称为“诡辩学派”。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兴起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与逐渐成长,在思想领域要求冲破基督教会的束缚,追求现世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③文化基础: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条件。 ④文化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和传入,极大地便利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⑤现实原因: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的思想。 ⑥直接原因:黑死病在意大利的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分期: ?1、早期:14世纪,意大利,前三杰 ?2、全盛:15世纪,意大利,艺术三杰 ?3、扩展:16世纪,西欧,莎士比亚 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和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 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反对禁欲;提倡自然个性,反对迷信盲从。 特点: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代表人物主张贡献代表作 薄伽丘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 会 《十日谈》 达芬奇作品表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其罗作品充分发挥出人体的表现力《大卫》《摩西》 拉斐尔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典雅明朗和谐的风 格被称为“画圣”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 莎士比亚作品中热情歌颂了人的伟大和高贵“四大悲剧”、喜剧 影响: ①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它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把人性从基督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②创造出大批精湛的艺术品和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 ③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B.自然 C.人D.政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

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与所学知识,显然这不是反映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根据“诸神的形象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13天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6—2017学年广东佛山高二上学期质检)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参考答案】D 【解题必备】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2.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4.主要观点 (1)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3)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二、“美德即知识”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当时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代表作:《理想国》。 (3)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 (4)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整理归纳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复习提示 掌握:一条线索: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弘扬。 二大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个重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二.人文精神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现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①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②理性,对真理的追求,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 三.梳理 专题一:各阶段对人文主义的不同阐述 时间★对人文主义的阐述地位 智者学派前5C ①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②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 “美德 即知识”,强调道德,尊崇人的理性。 起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4--17 C ①文艺复兴,核心是人文主义,批判神权统治,揭露教会的腐朽与黑暗, 倡导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主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 ②宗教改革宣扬主权高于教权,否定了教皇权威,打破了罗马教会的 迷信,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主张信仰自由,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 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人文主义色彩 复兴与 发展 启蒙运动17、 18C 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思想家反对神权、王权、特权,追求自由、 民主、平等;用理性勾画了资本主义国家理想蓝图,并希望建立一个 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和发展。可见启蒙运动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 的高度。 成熟 专题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天主教会的态度 文艺复兴:由于资本主义尚处在萌芽时期,所以人文主义着只能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宗教题材揭露教会的腐朽与黑暗,反对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宗教信仰,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之路。 宗教改革:由于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宗教改革由批判天主教神学转向反对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解放,宣扬王权高于神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这一时期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仍然披着宗教的外衣,并没有完全抛弃宗教神学的思想。 启蒙运动: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教会的权威越来越受到质疑。启蒙思想家抛开了宗教外衣,公开向宗教神学宣战。他们否定教权,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人性的社会,天主教遭到沉重打击。 (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代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从古代希腊到现今,几千年的历史,西方的人文精神随着古希腊的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历史发展进程经历了产生、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字: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古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上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上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它是西方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周国平教授曾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西方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但其

核心是与上述内容相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是不同与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 人文主义一词,无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英国学者布洛克认为,这一词汇迟至1808年才由一个叫做F.J>尼特哈麦的德国教育家在一次有关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辩论中用德文“humanismus”杜撰出来,后来在乔治〃伏伊格特写的一部著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第一个世纪》(于1859年出版)。 布克哈特在其1860年出版的名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大量使用“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等概念,并做了深入的探讨。 英语“humanism”是从德文“humanismus”转译过来的。这样,“人文主义”作为指称文艺复兴中产生的一种新观念的词汇,才在西方世界流行开来。所以,在我看来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 发探究宇宙万物的实际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 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帕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 都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萌芽。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 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知识线索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线索: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价值标准跟人的感觉、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评价: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①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②评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①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②评价: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⑤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的觉醒。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 思想。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西方人文精神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1、智者学派:(1)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社会生活丰富,思想活跃。 (2)观点及代表人物:智者学派以认识社会为讨论重点,①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②“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哥拉 (3)评价:①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为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即美德。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亚里士多德:名言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最大的哲学贡献创立了逻辑学。他被称为集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文艺复兴: (1)背景:①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并要求打破教会的束缚,但由于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其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倡导个性解放。 (3)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早期代表:薄伽丘,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代表作为《十日谈》,享有“人曲”美誉。(揭露、抨击、歌颂、肯定、提倡、反对) ②全盛时期(15世纪后期):a、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丰富的思想感情,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b、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品《大卫》,其创作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c、拉斐尔,代表作《西斯廷圣母》其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享誉于世,被后世尊为“画圣”: ③发展与传播(16世纪):莎士比亚。英国人文主义代表,戏剧家,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深刻反映其人文主义思想。 (4)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①性质: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觉醒,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④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 (1)背景:①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思想: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③直接原因:教皇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 ①思想:其著作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学说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docx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先哲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近千年,人文主义几近湮没。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想,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宗教改革:提出了因信称义和先定论,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以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促使人类不断的认识自己。 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人文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如何评价智者学派的思想 (1)积极方面: 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消极方面: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 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被称为“诡辩学派”。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兴起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岀现。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与逐渐成长,在思想领域要求冲破基督教会的束缚,追求现世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③文化基础: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条件。 ④文化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和传入,极大地便利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⑤现实原因: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的思想。 ⑥直接原因:黑死病在意大利的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分期: 1、早期:14世纪,意大利,前三杰 2、全盛:15世纪,意大利,艺术三杰 3、扩展:16世纪,西欧,莎士比亚 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和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 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反对禁欲;提倡自然个性,反对迷信盲从。特点: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影响: ①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它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把人性从基督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岀来, 发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②创造岀大批精湛的艺术品和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 ③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 ④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达?芬奇的画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 从总体上看,西方思想史上存在着三种天人关系模式:第一种可以称之为“超自然的”或“超验”的神学模式,其关注焦点在与上帝,人则被视为上帝所创造物的一部分;第二种可以被称为“自然”或“科学”模式,它所关注的焦点是自然,而将人与其他生物一同视作自然秩序的一部分;第三种是人文主义模式,它以人为中心,并且以人的经验来作为人对自己、上帝和自然进行了解的出发点。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2.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人”是“个人”,“尺度”不是理性而是感觉,即衡量自然万物的尺度是个人的感觉,因此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2)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一定的时空条件是真理存在的依据,没有绝对真理和永恒不变的正确标准;每件事情都有相反的两个方面。——具有明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首先,智者们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他们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其次,他们首次把思想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并且已经开始批判性地考察思想的条件、可能性和限度;最后,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审视道德的价值标准,并从而为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处理伦理问题并把它纳入到一个合乎逻辑的哲学体系中提供了可能性。 ——[德]施杜里希《世界哲学史》苏格拉底名言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先哲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近千年,人文主义几近湮没。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宗教改革:提出了因信称义和先定论,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以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促使人类不断的认识自己。 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人文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原因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生创立了朴素的唯物 主义世界观被誉 为西方“哲学之 父”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及认识人 自己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 究“人”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创立了 逻辑学 集古希腊科学文化 知识之大成的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 如何评价智者学派的思想

(1)积极方面: 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消极方面: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被称为“诡辩学派”。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兴起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与逐渐成长,在思想领域要求冲破基督教会的束缚,追求现世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③文化基础: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条件。 ④文化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和传入,极大地便利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⑤现实原因: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的思想。 ⑥直接原因:黑死病在意大利的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分期: 1、早期:14世纪,意大利,前三杰 2、全盛:15世纪,意大利,艺术三杰 3、扩展:16世纪,西欧,莎士比亚 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和思想解放运动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 的发展 1、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德尔菲遗址 B.②—雅典卫城遗址 C.③—奥林匹亚遗址 D.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 2、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5、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6、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7、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