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期中期末考试论文三千字

马原论文-期中期末考试论文三千字
马原论文-期中期末考试论文三千字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运行中的诚信基础

摘要: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基础。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支撑,这不仅由于它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重要内容,更是由于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同时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构建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和学业等方面,其原因是社会诚信缺失和学校诚信教育乏力以及家庭及个人信用意识淡薄。为此,应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开展诚信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道德支撑;大学生;诚信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把握灵魂、主题、精髓、道德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由于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道德支撑。

一、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传统诚信观的萌芽时期:春秋以前

传统诚信理念的萌芽最早出现在上古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朴素的诚信观念,其主要表现是人与人、人与神及人与德之间的相互尊重。这种古代朴素诚信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人对集体、对他人的依赖,加之科学文化知识的匾乏,宗教文化、图腾文化便被用来解释生产生活中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自然现象,伴随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的形成,也就产生了朴素的诚信观念。[1] 这种诚信观念重在解释人应该具备何种道德品质才能在生产生活中赢得他人的信任,从而能够担当重任。比如((周官》告诫群官要恭俭谦让,无行奸伪之事,才是彬彬君子;为德直道而行,心广而体胖;为德为伪而巧饰,身心劳苦而事日见拙。从该段文字不难看出古代朴素诚信观念的追求在于为政要秉守诚信、律己服人的早期思想。

(二)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形成时期:春秋至战国

春秋之后,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儒家代表人物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在儒家以“仁”来表达“爱人”之心,以“义”来体现中华民族的气节,以“礼”来释“仁”突出个体的主动性,以“智”来强调要明辨是非的同时,尤其将“信”作为人之安身立命的道德准则,规劝世人要诚实无欺、言无反复,强调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都必须“诚”和“实”。古人为何要将“信”列为“五常”之一呢?众所周知,“天人合一”是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诚信在儒家追诚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支撑求完美人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道德训范作用。《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孟子》中则说:“思诚者,人之道也。”讲的是诚信乃天道的法则,做到诚信是人道的法则,天与人在诚信的基础上达到了合一,也就能够达到安身立命的目的了,所以诚信是做人之本,是古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信仰。诚信除了强调“自信”,即自我约束的自律作用外,还有强烈的义理规制性。中国传统道德观在将“诚信”推崇为处事原则的同时,并不主张毫无原则的“遵守诺言”,而是注重履行诺言的合理性正当性,即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而后才可“笃行之”。由此可知,义理是传统诚信观的标准,诚信作为人际交往的道德要求,是对义的阐释,正如孔子所说:“信近于义,言可

复也。”即如果信约符合义,就可以履行信约。可见,传统诚信既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社会交往之道,更是治国的基本准则,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传统诚信观的规范化时期:秦汉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进一步发展,诚信成为当时的统治者大力提倡的道德规范,并将其渗透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社会直至国民的内心。在将诚信思想正统化、封建化、神圣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中,“五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实现其政治统治的恒常伦理约束和根本的道德训范。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秦汉时期的诚信观已然不同于夏商周之时的朴素诚信观,而是被当做维护封建统治的软约束之一,重点在于规范君臣、君民、臣民之礼,从而实现君君、臣臣的道德要求。正如《春秋繁露》讲的“好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敦其礼仪”,“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

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是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2]诚信品质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知识、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理应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并勇于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重任。但令人担优的是,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甚至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已迫在眉睫。[3]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衰现

(一).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

大学生的身份虽然是在校学生,但同时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尽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他们也有频繁的经济活动。当前,大学生在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是:故意拖欠学费,骗取资助款,不按时还贷,等等。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十分明显,高校仍有部分贫困大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及时缴纳学费。我国高校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缓缴学费和助学金等多种举措关心贫困生,兑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承诺。但这些举措,却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失衡。他们谎称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出具了假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不及时缴清学费,能拖则拖,或者将父母亲给他们的学费移做它用;有部分学生开具假贫困证明,冒充贫困生骗取国家、社会和学校给予的助学金,与真正的贫困生去争夺本已比较有限的助学资源;有些学生得到助学贷款后,用于非学费支出,用于自、己的奢侈生活,甚至有人用于投资经营活动;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甚至逃避还款,致使某些高校每年都有高额学费欠账。这不仅给学校自身的正常运转带来了诸多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降低了银行对高校开展贷款的热情,迫使银行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为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而提高申贷门槛。[5]200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说到,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川。

(二).在学业上缺乏诚信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风整体上不够严谨踏实,部分学生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奉行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导致学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随意旷课等等。前不久发生的全国学联驻会主席、广西某高校孙某考试作弊被抓的新闻再次引起大众对高校学生学业诚信的关注。大学生的作弊行为似乎成了求学的一种必有“经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作弊、替考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泄题事件。课堂作业、论文乃至毕业

论文抄袭的学生也屡见不鲜,随意旷课更成为大学生的“家常便饭”。大学生学业不诚信的行为已经成为高校的一大优患,直接影响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学校的声誉。(三).在求职中缺乏诚信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总体的就业压力较大,大学生的求职难间题比较突出,与此相伴的是求职中的不诚信也呈多发态势。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的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祛码,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工作,不恤在求职简历中“掺水”。如随意添加从未担任过的学生干部头衔、获奖证书造假、改动成绩等等。还有的学生虽签订了就业协议,但随意毁约,直接影响到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损害了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四).在生活中缺乏诫信

在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交友中的诚信缺失,不以诚待人,向老师或同学借钱后不及时归还,甚至赖账。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利用钓鱼网站盗取账号及个人信用信息等。

三、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系统诚信缺失

当前,我国社会的诚信生态环境尚未形成,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群体失信和社会各领域不讲诚信的情况比较普遍。三聚概胺、苏丹红和毒奶粉等事件频发,假冒伪劣

产品充斥市场,虚假广告层出不穷,盗版猖撅。诚信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虽有部分法律条文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都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原则来设定,其内涵较为模糊,外延较难确定,具体应用时难以操作。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因此,作为社会人,其诚信的确立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整体诚信。可见,社会诚信是大学生诚信的基础。

(二).学校诚信教育乏力

诚信问题归根到底是德育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尽管也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尽管开展德育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口号很响亮,但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教育十分功利化的背景下,德育仍处于边缘化状态。另外,各校开展的德育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和说教式灌输式等教育方式,教育措施乏力,教育效果不明显。此外,学校还缺乏健全的诚信约束机制。尽管高校对于考试作弊和学术论文抄袭等有具体的处罚规定,但还没有系统的诚信评价和监督机制。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需要承担的责任较小甚至是没有,使得失信成本过低。守信者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得到相应的惩罚和严厉的制裁,甚至还可以从失信中捞到好处。

(三).家庭及个人信用意识淡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当前,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文化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过分注重子女的智育,对于包括诚信在内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面引导和教育,少数家长甚至做知些违法违纪和不诚信的事情,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起了负面作用。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多元价值观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滑坡,责任意识差,信用意识淡薄。[6]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以及西方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奉行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于诚信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诚信是理想主义,并不实用,讲诚信要做“老实人”,会吃亏。

四、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措施

(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开展信用评价

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和关键。要持续开展社会环境的净化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武装全体公民,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川。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加快诚信立法工作,制定明确的诚信责任制度,规定什么是应该遵守的诚信规则,违反了要受到什么处罚。对违反诚信的行为要重拳出击,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要让恶意欺诈、不讲诚信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让遵规守矩、讲求诚信的人获得最大的利益。要构建全国统一的诚信平台,采集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各种诚信数据,建立专业的第三方诚信评价机构,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开展信用评价。

(二).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优化诚信机制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开展诚信教育,完善机制。一是要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和教育高校师生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体,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载体建设,营造校园诚信氛围。要积极开展各种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成为每个师生的共识和践行标准。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建立惩处机制,对于讲诚信的学生要给予激励,让不讲诚信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例如,对于有诚信间题的大学生,在奖学金评定、人党、贷款、推荐研究生和就业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诸如抄袭论文、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给予惩处。三是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和诚信数据平台,并主动与社会诚信系统对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信用表现应成为其一生重要的信用数据,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以及诚信的良好品质。

(三).重视家庭诚信教育,筑牢诚信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引导。要全方位多举措地加强宣传和引导,使每个家庭都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首先,重视家庭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为诚信品质的养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要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深刻领会不讲诚信的危害性。在为人处世中处处讲诚信,事事讲诚信,树立诚信榜样,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提升诚信品质。其次,要通过深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提高自律意识,构建自我诚信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审视大学生诚信品质教育与职业,2011(s下).

[2]彭素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提升诚信品德文史博览,2010(3).

[3]刘育猛.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诚实信用思想[D].中南大学,200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6]唐贤秋.关于诚信的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5(5):75—80.

马原期末论文

马原期末论文 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关键字:认识,实践,互联网,思想价值观,大学生正文: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运行、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

离。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互联网技术对人的思想的冲击证明了这个原理。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增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在人类文化生存与传播形态上是一次重大突破,网络文化以其独特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形成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它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第一、互联网在社会上的发展及现状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资料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这一阶段网络的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第二阶段为1994、4—1996,起步阶段,中国这时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第三阶段为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如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 3、38亿,宽带网民达 3、2亿。 由此可见,短短的二多年间,互联网的用户从最初的0达到 3、38亿人,这是一个分庞大的数字,在这二年间,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信息资源作为继材料资源、能源资源后又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

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

. '.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 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理论指导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无产阶级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解放’。”“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对事物的态度所困扰。”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转识成智,化理论为方法。”

马原论文

《百万英镑》之反思 《百万英镑》是一部相当优秀的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我想不仅仅是我、因为它出自于喜剧大师马克吐温,有着相当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场景,更重要的是在观众的欢声笑语背后潜藏着深刻的道理,它运用经济学原理巧妙的讽刺了“金钱就是万能的”这一恶劣的拜金主义,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很多资本主义家利欲熏心的丑恶面孔。 再次走进《百万英镑》,话说亨利亚当斯,也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大多数人都很羡慕这个“幸运儿”吧。亚当斯原本是美国的一个爱好航船小办事员,由于一次偶然的意外,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一下子沦落为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穷小子。还记得他在街上为捡一个被小孩子扔的水果而因来回行人讽刺,以及招待所老头空空的小吃袋子仍想他是的滑稽场面,可向当时的他有多尴尬。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他的一举一动被在楼上的两位富豪看见了,并把他引领到家里。两位富豪问了一下亚当斯的情况,最终决定这张支票给这位身无分文、饥饿难忍的穷人是再合适不过得了。于是富豪兄弟就神秘的把支票交给了亚当斯,并和他约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亚当可以任意使用。但一个月后他必须把钞票原样不动地还给富豪,这样他可以得到富豪们为他提供的任何一份他想从事的工作。亚当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地接受了约定。身无分文的他开始了一个月的滑稽“百万富翁”之旅。正是这张小小的支票改变了亚当斯的一生,成为整部电影的线索和焦点。从此以后,他成为了伦敦的明星人物,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一个有着怪癖的百万富翁。于是,他每天过期了风光的生活,所有人都巴结他,讨好他,不仅如此,他还如获至宝地得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贵族女孩贝西亚的爱情。如果故事就这么结束了,那么就与其他庸俗的电影没有什么区别了。而本部电影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正在于它的转折点,继电影的高潮--------那个房间被挪作招待亚当斯而被赶到其他房间的英国绅士,实在忍受不了宾馆这等势利,他便让女招待员偷偷把亚当斯的支票放到地毯下,而后制造关于亚当斯其实并没有什么支票的谣言,使得亚当斯的此前声称无需他着急还款的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逼着他拿出支票作证,甚至还有找他拼命的,让他再次感受世态炎凉。还好,看玩笑开大的绅士赶紧拿出支票交给亚当斯,解了他的围,亚当斯再一次恢复了百万富翁的身份,也让那些所谓绅士贵妇人又一次露出讨好的嘴脸,此时此刻,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和黑暗袒露无遗。 其实,细心品味,你会发现电影还有一个导演,那就是两个神秘的给亚当斯支票的兄弟。原来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贫穷的人,并出国呆了三十天。但他们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亚当斯的一切。最后借股票弟弟赢了,但这并不能证明钱就是万能的。因为至少还有他的心上人贝西亚始终站在他的身边,无论他是所谓的百万富翁,还是身无分文的大骗子,她都深爱着他,不离不弃。当两兄弟感慨钱是万能的时候,贝西亚毫不犹豫的反驳说自己是因为爱亚当这个人,即使他身无分文她也会依然会选择和他在一起。这正是对为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的莫大的嘲笑:爱情,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除了聪慧美丽的贝西亚善良的心灵是值得赞扬的,主人公亚当斯也是电影中一个光辉的形象,至少,亚当斯对人的态度,和对钱的看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特别会与人相处,有的人在亨利·亚当有钱前和有钱后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但他还是不记前嫌的与他和蔼的交谈,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里面人物对亚当斯的评价也都很好:诚实、聪明、有教养、品德不错、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与那些势利小人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相信,再丑陋的社会也有正值的人存在,还会让人感到真善美的可贵。 这也正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辨证思想。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真理都

马原论文

分数: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英语2班 学号 01007069 姓名邱丽萍 任课教师马志伟 日期 2011 年 11 月 11日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 摘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时间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键字: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办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正如列宁指出的:“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①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为:“科学思想中得最大成果”②。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

马原论文

浅谈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行政法1541郑明明学号:152017312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运行、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互联网技术对人的思想的冲击证明了这个原理。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增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在人类文化生存与传播形态上是一次重大突破,网络文化以其独特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形成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它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第一、互联网在社会上的发展及现状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资料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这一阶段网络的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第二阶段为1994.4—1996,起步阶段,中国这时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第三阶段为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如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 由此可见,短短的二十多年间,互联网的用户从最初的0达到3.38亿人,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在这二十年间,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信息资源作为继材料资源、能源资源后又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第二、互联网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带来影响

马原调研论文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调查分析报告 组长:胡启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组员:张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尕让建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林6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挺7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愈加的密切。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科技含量高、表现手段丰富、超乎现实又逼近现实的娱乐方式,在世界风靡起来,而大学生正是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本小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玩游戏的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总结出大学生玩游戏的心理因素,以及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在身心发展、专业学习、道德品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调查影响 引言: 网络游戏 (Online Games) 简称网游,是指利用TCP/IP协议,以Internet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是电子游戏与互联网络结合的一种新型娱乐方式。按照游戏内容架构的可将游戏分为:角色扮演类,策略类或战略类,动作类,冒险类,模拟类游戏,棋牌类休闲类,运动类,赛车类等。 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68亿,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54.7%升至58.2%,

扭转了使用率一直下滑的趋势,基本恢复至2012年底水平。手机游戏使用率为47.8%,增长4.7个百分点,规模增长3648万,成为整体游戏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 玩网络游戏的人通常被称为玩家,据推算,2003年我国网络游戏玩家有1380万人,2004 年达到2025万人,同比增长47%;2007年将达到4180万人。从中国大陆网络游戏玩家年龄情况分析,国内网络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为23.6岁,其中,19~25岁的玩家占49.3%。据有关调查发现,有55.19%的高校大学生曾玩过网络游戏,其中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分别为67%和34.14%。调查结果还显示,有17. 16%的调查对象沉迷网络游戏,喜欢但不沉迷网络游戏的占55. 14%。网络游戏成瘾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主要类型。 正文: 一、调查结果 本小组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共发出调查报告150份,收回报告135份。调查人群中,93人为男生,42人为女生。调查者均为四川大学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调查报告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您玩游戏吗? 2、促使您或可能促使您玩游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3、平均一周花多少时间玩游戏? 4、玩游戏对于您的学习及生活影响如何? 5、是否投入金钱在网络游戏上? 以下为调查结果统计表

马原哲学论文 大二马原论文1500字

马原哲学论文大二马原论文1500字 《马原》-当代中国水资源问题 姓名:钱伟桥学号:1103860525班级:11031301 开展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实施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技术保障。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核 心间题是对流域的水体进行合理的功能再分配,提出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也既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是实行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标志的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依据。当今,可持续 发展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基本模式,已成为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总体规划目标。但是,如何 在现行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成果中,通过具体定量化的指标,将流域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 展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确定合理可行的水体功能保护标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能否适应21世纪新形势的关键所在。 1水环境价值研究现状分析 1.1环境价值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包括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的关注,并展开了一系列的环境经济学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的环境 污染损失量、生态资源价值量进行定量化评估、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与其它较 为成熟的学科相比,迄今为止,环境经济核算仍然处于探讨和实验研究阶段中。由于环境 价值计量研究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十分复杂,受多种条件限制,现有环境价值的计量研究,在基础资料的选择、计量方法的采用、计量内容和计量参数的选取、计量结果的表达方式 等方面,不能做到规范化和程序化,各类环境价值计量成果 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判断分析。现有环境价值计量研究尚未真正建立起环境价值量与 环境状态变量的定量化计算关系式,导致已有的环境价值量研究成果缺乏可更新性和拓展性,降低了环境价值计量成果的实际应用与推广价值。 1.2水环境价值研究状况评述 水环境价值属于环境价值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尤其 是我国水污染间题十分严重,开展水环境价值核算研究将为各类水环境规划、水污染治理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受以下儿个方面因素影响,水环境价值核算研究进展缓慢。 1受环境价值整个学科发展进程的影响,水环境价值核算研究尚处于探索研究之中。 2尽管我国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但是以往通常仅将水环境价值作为环境价值核算的一部分进行核算研究,很少单独立题对水环境价值展开系统研究,因此,研究成果缺乏一定 的深度和广度。

马原结课论文

《矛盾论》对我们的作用与影响 ——读《矛盾论》有感 摘要:在现实中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在客体内部、主体内部、主体和客体之间,主观和客观之间,都是矛盾的表现,各个环节都是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由于“矛盾”本身能够体现出“具体存在和本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也能够体现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还能够体现出“个别和一般”的辩证逻辑关系。因此,用“矛盾”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就能够实现唯物论、辩证法和逻辑学三者的同一,真正体现了它们三者的完美结合。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关键词:辩证法;矛盾;同一性;共性个性 正文:《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1937年初稿,1952年修改稿)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矛盾论》是继《实践论》之后,为着同一目的,即主要为着反对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的哲学著作。《矛盾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时间,深刻、系统地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因而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关于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一)《矛盾论》继列宁之后,再次强调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就是对这一法则的深刻而系统的阐述,它完成了列宁关于要具体阐发和说明对立统一规律的遗愿,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是辩证法的核心呢?最根本的,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的矛盾性,特别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是否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去理解事物的运动,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其所以如此,最根本的是缺乏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能够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发展变化,最根

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理论指导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无产阶级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解放’。”“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对事物的态度所困扰。”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转识成智,化理论为方法。”

期中马原哲学小论文

试论无人售买现象中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浦小丹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本文根据在宜宾学院发生的一件无人售书摊的事件以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 管菜摊,对其所折射的哲学道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无人售买现象物质意识辩证关系 前言:本文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正文分析: (一)无人售买现象 1,宜宾学院的无人售书摊 在宜宾学院校园,上学、就餐的路上,师生们都会经过一个独特的书摊,因为这个书摊没有摊主值班,全凭自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块诚信的试金石。平时无人看管,购书付款全凭学生自觉。学生们都说:“书摊挺有意思的,蛮温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老师也很喜欢,称赞其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

一事件曾经还在教育界产生了小小的风暴,并广受好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不少的无人售卖摊位,有买发夹的,有卖文具的,有卖生活用品风扇的。“这些小摊不仅无人看管,而且自开摊以来几乎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一件商品。小小的书摊能得到大家这么呵护,让大家默默遵守着这份诚信,这样很美”。“这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品行课,通过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要遵守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起码的诚信,这也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2,广西柳州市的无人售菜摊 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菜价已经有10多年没有上涨了,在这个无人看管菜摊,买菜者自助选菜自觉付款,这种方式延续了近30年,菜钱一分未少。 (二):意识的作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组织无人售卖书摊,无人售卖菜摊的时候,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其“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让之具有相信他人的意识,在意识中,不仅预先规定了售卖的目标,而且为实现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与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构建,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原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作业 一、要求: 1、每人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手写或打印稿均可,纸张规格B5或16开。 2、围绕所选题目,阐述自己对该论题的看法及理由。要求:观点清楚、明白;运用论据可靠、充分,言之成理,能说明自己的观点;参考有关图书资料,应注明出处。 3、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卷面整洁。 4、下列题目仅供参考,可以在应用原理范围内自拟题目。 二、参考题目: 1、“飞矢不动”辩 2、试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量变质变规律浅析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论矛盾的相互转化 5、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千古风流论英雄 8、阅读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9、如何正确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地位 10、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阐述改革开发的历史经验。 11、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论证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2、以让座问题、或者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为例,探讨当代社会的价值观问题。 13、观察、探讨当代社会对人的审美价值观。 14、近些年,我国信教人数有增多趋势,请分析其根源。 15、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

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从某一具体层面分析我国目前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势。 16、举例说明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对金钱的看法。你的看法如何?如何看待金钱的作用? 17、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战后的发展状况? 18、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理论,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加以探讨,比如雾霾、房价问题。

马原期末论文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 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价 值观念的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关键字:认识,实践,互联网,思想价值观,大学生 正文: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运行、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互联网技术对人的思想的冲击证明了这个原理。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增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在人类文化生存与传播形态上是一次重大突破,网络文化以其独特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形成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它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第一、互联网在社会上的发展及现状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资料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这一阶段网络的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第二阶段为1994.4—1996,起步阶段,中国这时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第三阶段为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如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 由此可见,短短的二十多年间,互联网的用户从最初的0达到3.38亿人,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在这二十年间,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信息资源作为继材料资源、能源资源后又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第二、互联网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带来影响 “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

马原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题目:浅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姓名 学号 老师 院系 班级 日期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发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综述 1.1环境现状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1.2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 2.1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的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因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2气候变化、能源浪费和温室效应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2.3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气体的排放上,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2.4 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2.5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3.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保证人类

《马原》课程论文的格式及要求

贵阳学院 GUIYANGUNIVERSITY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题目: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系别: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12小教班 姓名:何洪琼 学号:120405401046

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内容摘要:认识自我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须面对并认真解答的问题,了解他人也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事业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如果自我认知上出现偏差,事业就会裹足不前甚至误入歧途。 关键词:认识主体客体实践多元化 正文: 认识自我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须面对并认真解答的问题,了解他人也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否对自我和他人有正确的认识,客观而恰当的评价,对其良好的自我定位和与人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无的唯心主义路线。”① 认识是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死板的、凝固的和一下子完成的,它表现为通过各种形式和不同阶段而实现的能动的辩证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这是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而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则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运动中实现的。一个人,能自我认识不是目的,而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一个人,通过自我认识,有了自知之明,能扬长避短,战胜自己,从而自励自强,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前进,这才是目的。因此,自知、自明、自胜、自强是学习主体认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内在的环节。自知和自胜,都是为了达到自强、强化、强大自己的生命力和意志力,以使能够扼住和支配自己的命运的咽喉,在人生的搏击中,能够独立自恃而不依仗与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我们始终坚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在认识他人和认识自己之间明显存在着对立和统一。这也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

马原的论文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析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召开的一次具有全面指导意义的大会。 报告中指出我们应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①城乡发展;②区域发展;③经济社会发展;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同时也要统筹好三大关系: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利益(“三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这五个统筹和三大关系的统筹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名族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报告中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做了如下分析: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国内看,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关于国内外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矛盾的观点。矛盾群中存在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的的矛盾。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只有如是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国内环境是主要矛盾,国外环境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所以我们应着眼于国内发展,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同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国际环境的主流,也就是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国内环境中总体也是积极向上。因此我们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 报告中支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建设六大任务:(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措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

马原期末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熊志伟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2012011250) 摘要:人与自然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话题,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清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变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阐明了自然、人和社会的内在统一性,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对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与自然;人化自然 引言: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被工业文明所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所蒙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最终导致人类活动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整个地球陷入资源濒临枯竭和环境严重污染的危机。马克思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曾给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极大的关注,他将实现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放置于全人类解放这一问题下来讨论,实现了自然、社会与人的真正统一,这一思想对当前推进我国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人与自然相互包含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包含的关系。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的精神源泉, 是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人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 自然界是人的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说:“人的肉体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 它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由此可见, 人与自然界不可分离,人依靠自然界生活。 其次,自然界作为人的起源地,人的肉体生存、感性活动以及对

马原论文

我学习了马克思《资本论》,接受了老师系统、严谨的辅导,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以前虽然也学习了马列的一些原著,也只是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感到马克思所预言的无产阶级革命在现实中没有激烈地大规模地爆发,充其量只是一 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罢工,但往往又是在调和中解决.列宁所描述的垂死的、腐朽的、没落的帝国主义仍然发展着.我隐隐地觉得,我们是共产党,老祖宗不能丢;但是老祖宗的话过时了,因为时代的发展超出了马克思列宁时代的局限.因此,我在学习《资本论》时,只是把它当成一门课程来完成的.渐渐地,通过学习,特别是老师的讲授,使我逐步加深了对《资本论》的理解. 不得不承认,《资本论》一书确实晦涩难懂,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枯燥无味,在读的过程中,我几次想要放弃。但是,我们知道《资本论》里的思想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条件下,经济学不再只是经济学人必备的功课,即使只是普通人,要想顺应社会的变迁,甚至进一步洞悉财富的奥秘,读懂经济学也是必备的功夫。对想了解经济学的人来说,阅读经典是最好的捷径,而现在是读《资本论》最好的时候。金融危机后,资本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中国曾经是马克思的读者最多的国家。《资本论》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圣经”,也是“有产阶级”的知识经典,价值表现的秘密,即一切劳动由于而且只是由于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国民的牢固的成见的时候,才能揭示出来。《资本论第一章——商品和货币》开始看资本论的第一卷第一章,脑海中所回想起的便是许多尘封已久的、高中一年级时曾学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概念——这都是过去上学时就不曾真正理解、而今又必须再次鼓起勇气面对的理论。今日今时重读,不再像高中时那样应试地死记硬背,日趋成熟的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肤浅之处,望一笑而过。 为物质交流而存在的经济社会 读完整个第一章的感觉是:整个第一章在试图寻求一种科学的方式来解释我们所面对的(至少是资本主义社会里所存在的)经济存在模式——只有正确的理解才有深刻的批判,只有深刻的批判才能找到建立新的秩序之道。在整个第一章的概念中,“二重性”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为合理的解释做好铺垫的概念——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人类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通过“二 重性”概念的引入,物品本身拥有了一个自身属性转化的平台。抽象劳动产生价值,而具体劳动 产生使用价值。一个商品,在人们需要发挥它自身的使用价值的时候,那么以A的形式呈现它(定义所有的大写字母代表具体劳动与使用价值);当人们把这件相同的物品放到了交易的世界里的时候,人们把这个物品本身所具有的α的一面展现出来(定义所有的希腊字母为抽象劳动与价值)。通过“二重性”概念的引入,物品完成了自身的使用和交流的双重作用。在历史的长河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有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始终切合的较好、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巨大偏移的物品(某个希腊字母)渐渐地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交易含义,而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却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化——货币和以它为主宰的货币经济也随之产生了。 人需要精神交流和物质交流——这是人健康存在的必需品。人为了精神的交流而发明里语言,为了物质的交流而创造了我们的经济世界。而精神的不平等交流引发的无非是羡慕嫉妒恨,物质交流上的恃强凌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根源。 为何而交流 人们的精神交流的最初目的一定是寻找一种彼此的心灵的愉悦,而非“把你不开心的事情说 出来让我开心一下”;同样的道理,最初的商品的交换一定是为了满足当时处于并不发达的生产 力的社会下的人们的生存需要,而此后的经济社会却一步步的走向了我们经常提及的“剥削”。 不管是马克思自己所说还是我们高中课本中所学的,都一再强调的是凝结在商品之中的“无 差别”的劳动——所有的劳动都产生了相同的价值。而资本占有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为不同的 使用价值定义不同的价格。在物质的交流过程中,总会有人的劳动被低估——而他本身绝对不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