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调Q YAG激光器实验

实验报告——调Q YAG激光器实验
实验报告——调Q YAG激光器实验

实验报告——调Q YAG 激光器实验

实验时间:2017.03.0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3:Nd YAG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3:Nd YAG +激光器调整技术

3、学习声光调Q 3:Nd YAG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4、掌握声光调Q 实验技术,学习nm 量级激光脉冲测量方法

5、学习腔外倍频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掺钕钇铝石榴石

掺钕钇铝石榴石(3:Nd YAG +)是一种典型的四能级激光工作物质,由于它的热传导性好;激光阈值低和转换效率高,所以用它可作成连续激光器和高重复频率的脉冲激光器。YAG 激光器可输出几种波长,其中最强的为1.06μm 。如果采用调Q 、倍频技术,则可获得波长为532nm 的脉冲激光。这种以3:Nd YAG +激光器为基础的脉冲激光系统以其高峰值功率、高重复频率和宽波长调谐特性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YAG 激光器的结构

图1为典型的3:Nd YAG +激光器示意图。其中包括YAG 棒;泵浦灯(连续运转的氪灯两个);Q 开关和光学谐振腔。

YAG 晶体棒

3:Nd YAG +激光器的工作物质是一种人工晶体,它的基质是钇(Y)铝(Al)石榴石(G),其分子式为3512Y Al O 。晶体在高温的过程中掺入氧化钕,用提拉法制成。钕就以三价正离子的形式存在于YAG 的晶格中,掺钕量约为1%。通常3:Nd YAG +晶体被加工成

φ6mm ×100mm 左右的圆棒状,两端磨成光学平面,平面的法线与棒轴有一个小夹角,面上镀有增透膜,能承受高的功率密度,棒的侧面全部“打毛”,以防止寄生振荡。 激励泵浦源

YAG 激光器可用多种光源作为激励泵浦源,连续YAG 激光器常用氪灯和碘钨灯为泵浦源,脉冲YAG 激光器常用脉冲氙灯为泵浦源。因为这些灯的辐射光谱与YAG 棒晶体的吸收光谱匹配较好。如图1所示,泵浦用的氪灯做成和YAG 棒长度相近的直管形,以便达到最佳的耦合。两氪灯串联后,外接直流电源。

聚光腔

为了有效地利用灯的光能,把YAG 棒和灯放在一个内壁镀金的空心双椭圆柱面聚光腔中。棒占据双椭圆柱面腔的中心焦线,两灯各占双椭圆柱面腔的一根焦线上。图2表示了这

一结构的横截面,不难想象,氪灯发出的光通过双椭圆柱面镜的反射,理论上百分之百到达YAG 棒上。在此类激光器中,加到氪灯上的电能只有少量转变成激光能量,其余都变成热能,所以灯和棒都需要散热和冷却。为此,用石英玻璃管分别套上灯和棒,并在腔内通入流动的水,以带走其释放出来的热能。对YAG 棒加以密封能够滤去紫外光,防止YAG 棒由于紫外光的照射而使其性能逐渐退化。

谐振腔

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提供光学反馈作用。这是腔内建立和维持激光振荡不可少的。它取决于组成腔的两个反射镜的反射率;反射镜的几何形状及其尺寸。上述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光反馈的变化,即引起腔内损耗的变化;对实际振荡光束的限制作用。即控制激光器的特性;光束横向分布,光斑大小,光束发散角及谐振频率。

本实验采用平行平面腔,平镜M1为全反镜,平面镜M2为输出镜。两个腔镜分别装在两个精密的光学调整架上,仔细调节可以使腔镜准直并与YAG 棒同轴。当平面腔反射镜不严格平行时,光波损耗增大,光束发散角变大,模式变得更为复杂。腔内工作物质不均匀或谐振腔不稳也将产生类似的影响。而平面镜平面度差,则使激光谱线度变宽。一般平面反射镜的平面度在几分之一波长数量级。

YAG 激光器工作过程如下:连续氪灯在触发时,辐射强烈的光谱,经聚光腔聚在YAG 棒上,被棒吸收,使棒中3Nd +离子激发,形成粒子数反转,产生受激辐射,并在谐振腔内振荡,多次经过激活介质,使光被放大,产生波长为1064nm 的连续激光。如在腔内合适放置Q 开关,则产生调Q 巨脉冲;在腔内或腔外使用KDP 倍频晶体,可以产生532nm 的倍频激光。

3.3Nd +的能谱

3Nd +的有关能级图如图3所示,

用具有连续光谱的氪灯照射3:Nd YAG +晶体,3Nd +离子就从基态E1跃迁至激发态E4的一系列能级。其中最低的两个能级为4F5/2和4F7/2。相应于中心波长为0.81μm 和0.75μm 的两个光谱吸收带。由于E4的寿命仅约为1ns ,

所以受激的3Nd +离子绝大部分都经过

无辐射跃迁转移到了E3态。E3是一个

亚稳态,寿命长达250-500μs ,很容易

获得粒子数积累。E2态的寿命为50ns ,

即使有粒子处于E2,也会很快地弛豫到

E1。因此,相对于E3而言,E2态上几

乎没有粒子,这样就在E3和E2之间造

成了粒子数反转。正是E3→ E2的感应

辐射在激光谐振腔中得到增益而形成了

激光。其波长为1064nm 。只要泵浦光存

在,3Nd +离子的能态就总是处在E1→

E4→E3 → E2→ E1的循环之中。这是

一个典型的四能级系统。

4.Q 开关原理

泵浦光源是连续工作的氪灯时,可以不

间断地对Nd3+离子的E3和E2能级提供粒

子数反转,从而得到连续的激光输出。

为了得到脉宽窄而峰值功率高的激光脉冲,可以采用“调Q ”方法。在泵浦开始时使谐振腔的损耗增大。即提高振荡阈值,使振荡不能形成,上能级的反转粒子数密度大量积

累,当积累到最大值时,突然使谐振腔的损耗变小,值突然增大。激光振荡迅速建立,腔内就象雪崩一样以极快的速度建立起极强的振荡,在短时间内反转粒子数大量被消耗,转变为腔内的光能量,同时在输出镜端耦合输出一个极强的激光巨脉冲。

声光调Q 技术是以声光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衍射损耗的突变得以实现的。它是一项重要的激光技术,与自由运转的激光输出相比它可以大大压缩光脉冲宽度,从而使输出峰值功率提高二至四个量级。尤其是连续YAG 激光器的声光调Q 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是获得稳定的高重复率、高峰值功率、短脉冲的重要手段。

如图4所示,当射频电源产生的高频等幅振荡信号加在声光Q 开关的换能器上时,换能器产生超声振动,在声光介质内产生机械应力波,引起介质密度呈疏密交替变化,也就是使折射率发生周期变化,形成“相位光栅”。当光束通过声光介质时产生衍射,造成损耗使激光谐振腔的Q 值下降。若损耗大于激光工作物质的增益,不能产生振荡,或者说声光Q 开关将激光关断。当高频等幅振荡在方波调制的作用下,突然有短暂的(数微秒)停歇时,声光器件内部的衍射也突然消失,使谐振腔Q 值突然增大,从而产生调Q 巨脉冲。当反转粒子数被消耗减少到激光振荡的阈值粒子数之下时,振荡停止,紧接着高频等幅振荡再次形成,进入下一个循环。

图5表示连续泵浦声光调Q 激光器的光脉冲形成与谐振腔Q 值、反转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声光互作用产生的衍射可分为喇曼-奈斯衍射与布拉格衍射两种。它们是根据超声波波长s λ,光波波长λ以及声光相互作用长度L 的不同而区分的。当2s L λλ<<时,即当作用距离短、超声频率低、并且入射光与超声传播方向垂直时,产生喇曼-奈斯衍射,衍射光对称地分布在零级光的两侧,通常有若干级。若超声频率提高,声光相互作用距离增加,即2s L λλ>>,且光束以Bragg 角入射时,产生布拉格衍射,这时只产生零级和位于零级光一侧的一级衍射。实际的声光调Q 器件都使用布拉格衍射,因为它具有较高的衍射效率。

θ和2θ是声光介质内的角度。1级衍射光与0级衍射光在介质外的夹角为2θ',可近似地表示为:

布拉格衍射效率为:

其中

m

为相位光栅振幅:

5.光倍频原理

激光倍频技术是将频率为ω的光,通过晶体中非线性作用产生频率为2ω光的技术,有时也叫作二次谐波产生技术。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时,光波电场引起介质极化,极化强度与光场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的分别为线性极化率、二次非线性极化率、三次非线性极化率…。在一般情况下,高一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大小比相邻的低一阶极化率低7、8个数量级。由(1-5)式可见,当入射光的频率为ω时,在介质内将引起 2ω 3ω…等高次谐波极化强度,从而相应地产生2ω 3ω…等高次谐波的辐射光。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分析得知,(1-5)式中的非线性项与线性项的比值可表示为:

式中E

原子

的为原子内部的平均场强,约为1011V/m。对于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来说,其光

电场E比E

原子

低几个数量级,因此利用普通光,很难观察到非线性光学现象;而激光器的诞生则给非线性光学带来了生机。由于激光具有极高的亮度,很容易达到1010V/m数量级。所以,伴随激光器的问世,陆续实现了诸如倍频、三次谐波、四波混频等非线性光学现象,并逐渐形成了非线性光学这门新学科。

倍频转换效率表示为:

由上式可以看出,倍频效率与如下诸因素有关:

优值系数

2

2

12

eff

d

n n

基频光光强

1(0)

I

位相匹配因子()()sin /2//2kL kL ??

故欲提高转换效率除了选用非线性系数大的晶体,提高基频光强外,位相匹配是很重要的。位相匹配因子是sinc 函数,2(sinc )x 与k ?的关系如图6所示。 若设12

x kL =?,由图中可见如果L 为不等于零的某确定值,只有当0k ?=时,η才最大,当0k ?≠时,随1

2kL ?逐渐增加,η将按2[sinc(/2)]kL ?规律减小。0k ?=时,位相匹

配因子有极大值,η最大;0k ?≠位相匹配因子皆比1小,甚至为零。通常把0k ?=满足的条件为位相匹配条件;而0k ?≠,则称为位相失配。

根据式

其中

所以

由(1-7)式知,只有时,才能实现位相匹配。

由于,则有,其中是基频光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速度,同时也是倍频极化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速度,而是倍频光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速度。要求

即意味着要求倍频极化波同倍频光波同步前进,这样基频光波沿途激起的非线性振子发射的倍频光波彼此之间都有相同位相,因此满足干涉增强的条件,从而输出倍频光最强。

根据光的色散理论,介质在正常色散范围内,光波频率越高,其折射率越大。因此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无法用简单方法实现位相匹配。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介质除具有色散的性质外,同时还具有双折射的特性,即对于同一频率的寻常光和非常光除沿光轴方向传播有相同的折射率外,在其它任何方向上传播折射率都不相同,且折射率之差随传播方向和晶体温度而改变,这样就有可能利用双折射来抵消由于色散引起的不同频率光波的折射率的变化。在工程上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实现上述目的。

角度位相匹配是使光波在晶体中某一特定方向上传播,该方向上应满足,为了寻找该特定的方向,使用折射椭球是很方便的。

除了角度相位匹配方法外,在改变晶体温度时,由于其和都发生变化,可能在某一温度下,实现。此时,入射基频光沿着垂直光轴的方向传播,也可实现相位匹配。

三、实验内容

1、调整光路,使连续YAG激光器工作;

2、在倍频情况下,分别观察调Q与不调Q状态下,倍频光的强度;

3、观察YAG激光器激光定标的基本操作流程.

四、调研激光器的最新应用

1.激光聚变系统

激光问世后不久,世界各国科学家即考虑利用高功率激光压缩和点燃少量氘氚燃料的可能性。经过多年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激光聚变可获得巨大的能源及其具有的重大军事应用价值[1]。利用激光点燃核聚变的系统,就称之为激光聚变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

在激光聚变研究中,钕玻璃激光器是迄今技术最成熟、发展水平最高、使用最广、贡献最大的激光器,是现代点火驱动器的最佳候选者。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即激光聚变装置),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研制。该计划自1994年开工以来延期了很多次,它最终的目标是2010年实现聚变反应,并达到平衡点,即激光在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大于它们所消耗的能量。该计划建造和运行花费超过35亿美元,容纳NIF装置的建筑物长215米,宽120米,相当于三个足球场。

“国家点火装置”为钕玻璃激光器,共有192 路光束,输出能量达1.8MJ,功率为500TW(3w)的紫外激光光束,可能接近或获得“点火”及适度增益。除了用于聚变点火试验外,“国家点火装置”也可以用于研究温度接近108K、压强达到1010MPa 条件下(相当于恒星内部的自然环境和核武器爆炸的情况)的物理过程。

2001 年9 月放置激光系统的大楼建造完成,

2003 年9月,全部192 路超净和精密列式光路闭合安装完成。

2002 年“国家点火装置”192 路激光中的四束起动运行。

2003 年7月,“国家点火装置”创造了单束激光能量记录。

氘氚气体均被压缩.当气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推进层进入减速阶段,主燃料层被进一步压缩到每立方厘米几百克的密度,同时将动能转变为内能,芯部燃料的密度和温度也不断增加,在中心形成热斑,达到点火条件,点燃聚变反应.氘氚聚变反应发生,产生中子与毩粒子,毩粒子输运使热核燃烧从中心向主燃料层中传播,获得能量增益.

间接驱动:

如图2所示,激光首先要转换为软X 射线,再利用软X射线去辐照靶球、驱动内爆.

首先,激光通过激光入射孔进入由高原子序数(简称高Z)材料构成的柱形黑腔,照射和加热黑腔内壁,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并很快充满黑腔.

后续激光在这些等离子体中传播,通过逆韧致吸收(即电子-离子碰撞)过程沉积能量,加热等离子体,同时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激发各种微观不稳定性.激光的大部分能量在临界面附近转换为电子能量,通过电子热传导进一步加热和烧蚀高密度等离子体,同时高温等离子体将大部分沉积的激光能量转换成X 射线辐射,除部分X射线直接从激光入射孔逃逸或被靶丸吸收,大部分X射线加热黑腔壁(包括激光辐照和未辐照的壁),通过与腔壁多次吸收和再发射,X 射线辐射很快被热化,在腔内形成几乎均匀的X 射线辐射场.

热化的、均匀的X射线辐射场是烧蚀靶丸驱动内爆。

2.激光加速器

近年来,激光电子加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诸如上述文献中提到的4GeV准单色加速,或者是伽马射线加速。

大都需求低重复频率(小于10Hz)、高能量(几个J),获得的结果。

目前最成功的激光电子加速方案,是LWFA(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ion)——激光尾场加速器。[3-6]

在一场展示激光尾场加速器(Laser-Wakefield Accelerator)潜力的演示会上,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下属的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学家们以及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的合作者们成功地在3.3厘米的距离上将电子束加速到1GeV以上。

2012年,实现了0.5 kHz重复频率下产生100 keV, 10 fC 的电子束[4]

2016年,实现了以小于10mJ的1kHz(重复频率)激光脉冲,聚焦在近临界密度的氦和氢气的气体喷流,驱动加速电子到MeV规模[5]

激光加速器的基本原理[6-7]

有质动力是指带电粒子在非均匀场中感受到的、起源于媒质或者场的非均匀分布的一种力。

对于一个平面波的光脉冲,电子在有质动力的作用下,在脉冲前沿将经历一个加速阶段,在下降沿经历一个减速阶段,由于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完全对称,最终加速和减速相互抵消,当光脉冲和电子分离后,电子无法获得净能量增益。

对于一个聚焦的激光脉冲来说,光场分布是不均匀的,加速和减速就不能抵消,表现为一种力(即有质动力)作用下的加速运动。

3.激光点火

于汽车内燃机目前所采用的电火花塞自身有诸多缺陷,造成了燃料燃烧不充分。

在稀薄燃烧的条件下发动机气缸内压力低、温度低,燃料不易发生爆燃,通常要采用增压技术提高缸内燃料的压缩比从而提高热效率,点火器很可能将面临高达50 MPa 的高压与4000 K 的高温。在高压缩比的情况下必须采用高能点火,因为高能点火燃烧速度快,稀燃界限大,有利于火花核形成,但高能点火又会导致所需点火的电压增高,造成电极烧蚀,大幅度降低火花塞使用寿命。

激光点火作为一种更清洁、更高效、更经济的新型点火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与传统的电火花点火技术相比,激光点火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在气缸内可实现任意位置的点火等离子体,这有利于实现点火位置的优化;

2) 由于没有电极,在形成火焰中心时不会有淬灭效应;

3) 在低的燃烧温度下可以点燃各种混合燃料,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了效率;

4) 容易维护;

5) 可实现多点点火;

6) 短的点火延时和燃烧时间等。

要实现汽车引擎的激光点火,在正常的空气压力下,需要的激光强度为100 GW/cm2,这就需要脉冲能量至少为0.1 mJ 、脉冲宽度低于10 ns 的激光。这些可以通过激光二极管抽运的被动调Q 固体激光器来实现,而且被动调Q 固体激光器还具有小型化、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容易维护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激光二极管抽运的被动调Q 固体激光器就成为汽车引擎激光点火的首选。

最近日本、德国、英国等研究机构报道了用4:Cr YAG 被动调Q 激光器替代内燃发动机火花塞点火的研究工作[7],为小型化、集成化被动调Q 微片激光器的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特别是被动调Q 微型固体激光器的迅速发展很可能使激光点火取代传统的点火方式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点火。

激光点火的原理

激光点火系统由激光器、传导光纤、聚焦透镜、耦合系统等组成。

高峰值功率且可靠的激光光源是激光点火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激光点火对激光峰值功率要求较高,兆瓦级峰值功率的激光脉冲才能稳定产生等离子体或者“激光火花”。在众多种类的激光器中,采用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的被动调Q 小型化固体激光器由于具备诸多优点,最适合作为激光点火系统的激光源

研究发现,激光功率密度高于10^10 W/cm2就能满足点火的可靠性[23]。经过几十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动调Q 固体激光器的峰值功率已可以达到兆瓦量级,脉冲宽度可压缩到亚纳秒量级,完全能够满足激光点火的功率要求。

激光光束到发动机燃烧室的传输,目前有两个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一是将激光器直接安装在气缸上,

二是将激光器放置在与气缸分离的位置,借助光纤来传输激光。

激光器产生的高功率密度激光通过光纤传输到气缸头,然后使用光学透镜来聚焦激光并耦合投射到燃烧室中。

耦合系统即光学窗口也是保证激光点火系统点火成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本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调研参考文献

1滕晓丽, 薛慧彬. ―国家点火装置‖的建造经费和时间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5,

42(7):26-30.

2.裴文兵, 朱少平. 激光聚变中的科学计算[J]. 物理, 2009, 38(8):559-568.

3.Cipiccia S, Islam M R, Ersfeld B, et al. Gamma-rays from harmonically resonant betatron oscillations in a plasma wake[J]. Nature Physics, 2011, 7(7):867-871.

4.He Z H, Hou B, Easter J H, et al. High Repetition-Rate Wakefield Electron Source Generated by Few-millijoule, 30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on a Density Downramp[J]. New Journal of Physics, 2012, 15(18):751-793..

5. F. SALEHI, A. J. GOERS, G. A. HINE, L. FEDER.MeV electron acceleration at 1 kHz with <10 mJlaser pulses.Optics Letters January 15 2017 /Vol. 42, No. 2

6.Tajima T, Dawson J M. Laser Electron Accelerator[J]. Phys.rev.lett, 1979, 43(4):267-270.

7.林丹. 真空激光有质动力加速机制和物理特性的研究[D]. 复旦大学, 2008.

8.Voron’Ko Y K, Subbotin K A, Shukshin V E, et al. Growth and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Yb 3+ -doped NaGd(MoO 4 ) 2, and NaLa(MoO 4 ) 2 —new promising laser crystals[J]. Optical Materials, 2006, 29(2–3):246-252.

9.杨林, 董俊. 基于被动调Q固体激光器的激光点火系统的研究进展[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5(3):52-63.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光的偏振 实验报告.doc

光的偏振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激光功率计。 实验原理: 自然光经过偏振器后会变成线偏振光。偏振片既可作为起偏器使用,亦可作为检偏器使用。 马吕斯定律:马吕斯指出: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透过检偏片后,透射光的强度(不考虑吸收)为I=I0cos2。(是入射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实验1、2光路图: 实验5光路图: 实验步骤: 1.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特性: 转动起偏器,观察其后的接受白屏,记录器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角度,求出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 2。光的偏振特性——验证马吕斯定律: 利用现有仪器,记录角度变化与对应功率值,做出角度与功率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波片的性质及利用: 将1/4波片至于已消光的起偏器与检偏器间,转动1/4波片观察已消光位置,确定1/4波片光轴方向,改变1/4波片的光轴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对应每个夹角检偏器转动一周,观察输出光的光强变化并加以解释。

实验数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五: 数据处理: 实验一: 计算得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约为 故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接近于全偏振光。实验二: 绘得实际与理论功率值如下:

进行重叠发现二者的图线几乎完全重合,马吕斯定律得到验证。实验五:见“实验数据”中的表格

总结与讨论: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精度较高,所得数据误差也较小。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这就是实验五中透过1/4波片的线 偏光成为不同偏振光的原因。XX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3000字 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信息科技大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信息与控制系统) /学号:贾鑫玉/2012010541 班级:自控1205班 指导老师:白雪峰 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加深理解交流调压感性负载时对移相围要求。 二.实验容 1.单相交流调压器带电阻性负载。 2.单相交流调压器带电阻—电感性负载。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本实验采用了锯齿波移相触发器。该触发器适用于双向晶闸管或两只反并联晶闸管电路的交流相位控制,具有控制方式简单的优点。 晶闸管交流调压器的主电路由两只反向晶闸管组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EL—03组件 4.NMCL-05(A)组件或NMCL—36组件 5.二踪示波器 6.万用表 五.注意事项 在电阻电感负载时,当α

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最少拍控制算法研究专业班级:自动化14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朱琳琳 2017年5月21日

目录 1. 实验目的 (3) 2. 控制任务及要求 (3) 3. 控制算法理论分析 (3) 4. 硬件设计 (5) 5. 软件设计 (5) 无纹波 (5) 有纹波 (7) 6. 结果分析 (9) 7. 课程设计体会 (10)

1.实验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系统总体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控制算法的设计、硬件设计的方法。学习并熟悉最少拍控制器的设计和算法;研究最少拍控制系统输出采样点间纹波的形成;熟悉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复习单片机及其他控制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控制任务及要求 1.设计并实现具有一个积分环节的二阶系统的最少拍有纹波控制和无纹波控制。 对象特性G (s )= 采用零阶保持器H 0(s ),采样周期T =,试设计单位阶跃,单位速度输入时的有限拍调节器。 2.用Protel 、Altium Designer 等软件绘制原理图。 3.分别编写有纹波控制的算法程序和无纹波控制的算法程序。 4.绘制最少拍有纹波、无纹波控制时系统输出响应曲线,并分析。 3.控制算法理论分析 在离散控制系统中,通常把一个采样周期称作一拍。最少拍系统,也称为最小调整时间系统或最快响应系统。它是指系统对应于典型的输入具有最快的响应速度,被控量能经过最少采样周期达到设定值,且稳态误差为定值。显然,这样对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z φ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即其极点应位于Z 平面的坐标原点处。 1最少拍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为: 图7-1 最少拍计算机控制原理方框图 根据上述方框图可知,有限拍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 ()(1)()()()()(z HG z D z HG z D z R z C z +==φ (1) )(1)()(11)()()(1z z HG z D z R z E z e φφ-=+== (2) 由(1) 、(2)解得:

实验报告——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谱测量

实验报告——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谱测量 实验时间:2017.03.0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参数; 2、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和光谱特性; 3、了解外腔选模的机理,熟悉光栅外腔选模技术; 4、熟悉压窄谱线宽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LASER)的全称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意为通过受激发射实现光放大。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如下图: 必要组成部分无外乎:谐振腔、增益介质、泵浦源。 在此基础上,激光产生的条件有二: 1)粒子数反转 通过外界向工作物质输入能量,使粒子大部分处于高能态,而非基态。 2)跃迁选择定则 粒子能够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需要两个能级之间满足跃迁选择定则,电子相差 的奇数倍角动量差。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7月8日,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 1962年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发明问世。 2.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是激励方式,利用半导体物质(既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没有杂质的纯净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原子,则在导带之下和价带之上形成了杂质能级,分别称为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 有施主能级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有受主能级的半导体称这p型半导体。在常温下,热能使n型半导体的大部分施主原子被离化,其中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上,成为自由电子。而p型半导体的大部分受主原子则俘获了价带中的电子,在价带中形成空穴。因此,n 型半导体主要由导带中的电子导电;p型半导体主要由价带中的空穴导电。 若在形成了p-n结的半导体材料上加上正向偏压,p区接正极,n区接负极。正向电压的电场与p-n结的自建电场方向相反,它削弱了自建电场对晶体中电子扩散运动的阻碍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专题实验 实 验 报 告 2016年5月

6.1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闸管相位控制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熟悉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 (3)掌握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串电阻时在调节定子电压调速时的机械特性。(4)掌握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和动态特性。 熟悉交流调压系统中电流环和转速环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测定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2)测定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3)测定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 三.实验设备 (1)电源控制屏(NMCL-32); (2)低压控制电路及仪表(NMCL-31); (3)触发电路和晶闸管主回路(NMCL-33); (4)可调电阻(NMCL-03); (5)直流调速控制单元(NMCL-18);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 (7)直流发电机M03; (8)三相绕线式异步电机; (9)双踪示波器; (10)万用表。 四.实验原理 1.系统原理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主电路为三相晶闸管交流调压器(TVC)及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M(转子回路串电阻)。控制系统由零速封锁器(DZS)、电流调节器(ACR)、速度调节器(ASR)、电流变换器(FBC),速度变换器(FBS),触发器(GT),一组桥脉冲放大器(AP1)等组成。其系统原理图如图6-1所示。

整个调速系统采用了速度、电流两个反馈控制环。这里的速度环作用基本上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同而电流环的作用则有所不同。在稳定运行情况下,电流环对电网波动仍有较大的抗扰作用,但在起动过程中电流环仅起限制最大电流的作用,不会出现最佳起动的恒流特性,也不可能是恒转矩起动。 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结构简单,采用双闭环系统时静差率较小,且比较容易实现正,反转,反接和能耗制动。但在恒转矩负载下不能长时间低速运行,因低速运行时转差功率全部消耗在转子电阻中,使转子过热。 2.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 交流调速系统按转差功率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转差功率消耗型:异步电机采用调压、变电阻等调速方式,转速越低时,转差功率的消耗越大,效率越低。 转差功率馈送型:控制绕线转子异步电机的转子电压,利用其转差功率可实现调节转速的目的,这种调节方式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和效率,如串级调速。 转差功率不变型:这种方法转差功率很小,而且不随转速变化,效率较高,列如磁极对数调速、变频调速等。 如何处理转差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机调速系统的效率。 五.实验方法 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如图连接,NMCL-32的“三相交流 电源”开关拨向“交流调速”。给定电位器RP1和RP2左旋到最大位置,可调电阻NMCL-03左旋到最大位置。注意:图中主回路中接入的是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 VT 3 VT 1 VT 6 VT 4 VT 5 VT 2 A 交流电流表,量程为1A 图2-1 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主回路G 直流电机 励磁电源 R G 直流发电机M03V TG 定子 转子NMEL-09的线绕电机起动电阻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1.11.30 成绩: 班级:自动化08-4 姓名:陈方光学号:08071402 实验一基于NI6008的数据采集 1.实验目的: 理解基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学会使用MATLAB和NI6008进行数据采集。 2.实验设备: 计算机控制实验箱、NI6008数据通讯卡、Matlab软件、计算机 3.实验内容: (1)使用计算机控制实验箱搭建二阶被控对象,并测试对象特性 (2)在Matlab中设计数字PID控制器,对上述对象进行控制 4.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电阻电容,参考如下电路结构图,在计算机控制实验箱上搭建二阶被控对象,使得其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 建议数值:R1=200kΩ,R2=200kΩ,C1=1μF,R4=300kΩ, R5=500kΩ,C2=1μF. (2)测试NI6008数据通讯卡,确保数据输入输出通道正常。

(3)使用MATLAB和OPC通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 (4)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定时采集和显示。 5.实验结果 1)测试NI6008数据通讯卡 首先将NI6008数据采集卡的AI负端与GND端短接,然后通过usb数据线连接计算机,打开opc端口调试工具,添加NI数据采集卡,添加自己所需的输入、输出端口,通过向输入端强制写入1,观察AO端口显示数据,能较精确的跟踪输入数据,该数据采集完好。 2)使用matlab和opc进行数据采集及其显示 在Matlab中读写数据: da = opcda(‘localhost’, ‘NI USB-6008.Server’); % 定义服务器 connect(da); %连接服务器 grp = addgroup(da); %添加OPC 组 itmRead = additem(grp,‘Dev1/AI0’); %在组中添加数据项 itmWrite = additem(grp,'Dev1/AO0'); %在组中添加数据项 r=read(itmRead); y(1)=r.Value; %读取数据项的值 Write(itmWrite,1); %向数据项中写值 disconnect(da); %断开服务器 关于定时器的问题 t = timer(‘TimerFcn’,@myread, ‘Period’, 0.2,‘ExecutionMode’,‘fixedRate’);%定义定时器 start(t) %打开定时器 out = timerfind; %寻找定时器 stop(out); %停止定时器 delete(out);%删除定时器 将读取的数据存储并动态显示于图中: function myread(obj,event) global tt k y da grp itmRead Ts itmWrite r=read(itmRead); k=k+1;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 20根 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四)大, ……………………………………装………………………………………订…………………………………………线………………………………………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 动力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最少拍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系统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姓名学号 成绩教师任登凤

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系统 一、 实验目的及内容 通过对最少拍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让自己对最少拍数字控制器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分清最少拍有纹波与无纹波控制系统的优缺点,熟练掌握最少拍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步骤,并能灵巧地应用MATLAB 平台对最少拍控制器进行系统仿真。 (1) 设计数字调节器D(Z),构成最少拍随动控制系统,并观察系统 的输出响应曲线; (2) 学习最少拍有纹波系统和无纹波系统,比较两系统的控制品质。 二、实验方案 最少拍控制器的设计理论 r (t ) c(t ) e*(t) D (z) E (z) u*(t) U (z) H 0(s )C (z) Gc (s ) Φ(z) G(z) R(z) 图1 数字控制系统原理图 如图1 的数字离散控制系统中,G C (S)为被控对象,其中 H(S)= (1-e -TS )/S 代表零阶保持器,D(Z)代表被设计的数字控制器,D(Z)的输入输出均为离散信号。 设计步骤:根据以上分析 1)求出广义被控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G (z ) 2)根据输入信号类型以及被控对象G (z )特点确定参数q, d, u, v, j, m, n 3)根据2)求得参数确定)(z e Φ和)(z Φ 4)根据 )(1) ()(1)(z z z G z D Φ-Φ= 求控制器D (z ) 对于给定一阶惯性加积分环节,时间常数为1S ,增益为10,采样周期T 为1S 的对象,其传递函数为:G C (S) =10/S(S+1)。 广义传递函数: G(z)=Z [])()(s G s H c ?=Z ?? ?????--)(1s G s e c Ts =10(1-z -1 )Z ??????+)1(12s s =3.68×) 368.01)(1() 717.01(1 111------+z z z z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实验一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或现场对象的控制,需要将对象的各种测量参数按 要求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运算、处理后,再转换成适合于对生产 过程进行控制的量。所以在微机和生产过程之间,必须设置信息的传递和变换的连 接通道,该通道称为过程通道。它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 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 模拟量输入通道:主要功能是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输入信号变换成数字信 号送入计算机,主要有多路转化器、采样保持器和 A/D 转换器等组成。模拟量输出通道:它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的电压或电流信 号,主要有 D/A 转换器和输出保持器组成。 数字量输入通道:控制系统中,以电平高低和开关通断等两位状态表示的 信号称为数字量,这些数据可以作为设备的状态送往计算机。 数字量输出通道:有的执行机构需要开关量控制信号 ( 如步进电机 ) ,计算机 可以通过 I/O 接口电路或者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来控制。 输入与输出通道 本实验教程主要介绍以 A/D 和 D/A 为主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A/D 和D/A的 芯片非常多,这里主要介绍人们最常用的 ADC0809和 TLC752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 A/D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芯片的使用 2.学习 D/A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 芯片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实验程序,将- 5V ~ +5V 的电压作为 ADC0809的模拟量输入,将 转换所得的 8 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 D/A 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三、实验设备 + PC 机一台, TD-ACC实验系统一套, i386EX 系统板一块 四、实验原理与步骤 1.A/D 转换实验 ADC0809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 A/D 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为:单 电源供电、工作时钟 CLOCK最高可达到 1200KHz 、8 位分辨率, 8 +个单端模拟输 入端, TTL 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TD-ACC教学系统中的 ADC0809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 CLOCK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1MHz) 上。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A 、B、C、STR、/OE、EOC、IN0~ IN7) 。根据实验内容的第一项要求,可以设计出如图 1.1-1 所示 的实验线路图。

交流调压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四-- 交流调压实验 姓名:肖珂 学号:09291218 班次:电气0907 指导老师:汤钰鹏 合作者:冷凝(09291174)

一、实验目的 熟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负载时不同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及相控特性。加深理解交流调压电路在电阻电感负载时其相控角α应限制在θ≤α≤π的范围内 二、步骤内容 (1) 熟悉实验电路(包括主电路、触发控制电路)。 (2) 熟悉用TCA785集成触发电路芯片构成的集成触发器。 (3) 按实验电路要求接线,用示波器观察移相控制信号α的情况。 (4) 主电路接电阻负载(灯箱),用示波器观察不同α角时输出电压和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并用电压表测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使读数便利,可取α为30°、60°、90°、120°和150°各特殊角进行观察和分析。 (5) 主电路改接电阻电感负载(灯箱+电抗器),在不同控制角α和不同负载阻抗角θ情况下用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负载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分别观察并画出当α>θ和α<θ情况下负载电压和电流的波形,指出电流临界连续的条件。 (6) 特别注意观察上述α<θ情况下出现较大的直流分量,此时L固定,加大R(减少亮灯个数)直至消除直流分量。

三、电路原理 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2、晶闸管触发电路 3、相控角发生电路

4、驱动隔离电路 5、DC电源电路 四、实验要求 (1) 估算实验电路负载参数(R、L等)。 (2) 电阻负载时,画出U-α曲线。(U为负载R上的电压有效值),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3) 电阻电感负载时,画出在不同α值情况下负载电压和电流

计算机控制 最小拍实验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学院:自动化 学生姓名:魏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0830903 学号:2009212715

最小拍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最小拍有纹波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掌握最小拍无纹波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 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系统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典型的最小拍控制系统如图其中D(Z)为数字调节器,G(Z)为包括零阶保持器在内的广义对象的Z传递函数,Φ(Z)为闭环Z传递函数,C(Z)为输出信号的Z传递函数,R(Z)为输入信号的Z传递函数。R为输入,C为输出,计算机对误差E定时采样按D(Z)计算输出控制量U(Z)。图中K=5。 闭环Z传递函数

1、最小拍有纹波系统设计

2、最小拍无纹波设计 有纹波系统虽然在采样点上的误差为零,但不能保证采样点之间的误差值为零,因此存在有纹波现象。无纹波系统设计只要使U(Z)是1 Z的有限多项式,则可以保证系统输出无纹波。 四、实验线路图

(2)D(Z)算法 采样周期T=1S ,E(Z)为计算机输入,U(Z)为输出,有: D(Z)=) Z (E ) Z (U = 3 322113322110Z P Z P Z P 1Z K Z K Z K K ------++++++ 式中Ki 与Pi 取值范围:-0.9999~0.9999,计算机分别用相邻三个字节存储其BCD 码。最低字节符号,00H 为正,01H 为负。中间字节存前2位小数,最高字节存末2位小数。例有系数0.1234,则内存为: 地址 内容 2F00H 00H 2F01H 12H 2F02H 34H 系数存储安排如表5—1。 表5—1 0101H 010DH 0102H K 0 010EH P 1 0103H 010FH 0104H 0110H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

实验一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 20根 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 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 P e =)(2th D I I q -ηω (1-1) 其中int int a a a mir mir D +=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 int ,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 子的比例。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 接近于1。 1-1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 当注入电流I>I th 时,输出功率与I 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 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 e q dI dP ηω2 = (1-2)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 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四)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并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

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

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 交流调压的控制方式有三种:①整周波通断控制。整周波控制 调压——适用于负载热时间常数较大的电热控制系统。晶闸管导通 时间与关断时间之比,使交流开关在某几个周波连续导通,某几个 周波连续关断,如此反复循环地运行,其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1-1 所示。改变导通的周波数和控制周期的周波数之比即可改变输出电压。为了提高输出电压的分辨率,必须增加控制周期的周波数。为 了减少对周围通信设备的干扰,晶闸管在电源电压过零时开始导通。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那就是:在负载容量很大时,开关的通断将引 起对电网的冲击,产生由控制周期决定的奇数次谐波,这些谐波引 起电网电压变化,造成对电网的污染。 图1-1周期控制的电压波形 ②相位控制。相位控制调压——利用控制触发滞后角α的方法, 控制输出电压。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开始到触发点之间的电角度称 为触发滞后角α。在有效移相范围内改变触发滞后角,即能改变输 出电压。有效移相范围随负载功率因数不同而不同,电阻性负载最

大,纯感性负载最小。图1-2是阻性负载时相控方式的交流调压电路 的输出电压波形。相控交流调压电路输出电压包含较多的谐波分量,当负载是电动机时,会使电动机产脉动转矩和附加谐波损耗。另外 它还会引起电源电压畸变。为减少对电源和负载的谐波影响,可在 电源侧和负载侧分别加滤波网 络。b5E2RGbCAP ③斩波控制。斩波控制调压——使开关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多次通断,将输入电压切成几个小段,用改变段的宽度或开关通断的周期来调 节输出电压。斩控调压电路输出电压的质量较高,对电源的影响也较小。图1-2为斩波控制的交流调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 p1EanqFDPw 图1-2相位控制的电压输出波形 在斩波控制的交流调压电路中,为了在感性负载下提供续流通路, 除了串联的双向开关S1外,还须与负载并联一只双向开关S2。当 开关S1导通,S2关断时,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开关S1关断,S2导通时,输出电压为零。控制开关导通时间与关断时间之比即能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初稿解析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 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所在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王站 班级学号: B11050107 任课教师: 程艳云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掌握判别计算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一般方法 3.观察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记录其时域性能指标; 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 5.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频率响应曲线的一般绘制方法。 二、 实验内容: 考虑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图1 计算机控制系统 1. 系统稳定性分析 (1) 首先分析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 G1=tf([1],[1 1 0]); G=c2d(G1,0.01,'zoh');//求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rlocus(G);//绘制系统根轨迹 Root Locus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7 -6-5-4-3-2-1012 -2.5-2-1.5-1-0.500.51 1.5 22.5 将图片放大得到

0.75 0.8 0.85 0.9 0.95 1 1.05 1.1 1.15 1.2 1.25 -0.15 -0.1 -0.05 0.05 0.1 0.15 Root Locus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Z 平面的临界放大系数由根轨迹与单位圆的交点求得。 放大图片分析: [k,poles]=rlocfind(G) 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 selected_point = 0.9905 + 0.1385i k = 193.6417 poles = 0.9902 + 0.1385i 0.9902 - 0.1385i 得到0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课程:_____光电子实验_____ 学号: 姓名: 专业:信息工程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半导体激光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 (2)掌握半导体激光器耦合、准直等光路的调节 (3)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考察其在光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半导体激光器大多数用的是GaAs或Gal-xAlxAs材料。P-n结通常在n 型衬底上生长p型层而形成,在p区和n区都要制作欧姆接触,使激励 电流能够通过,电流使结区附近的有源区产生粒子数反转。 2.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当半导体激光器加正向偏置并导通时,器件不会立刻出现激光震荡,小电流时发射光大都来自自发辐射,随着激励电流的增大,结区大量粒 子数反转,发射更多的光子,当电流超过阈值时,会出现从非受激发射 到受激发射的突变。这是由于激光作用过程的本身具有较高量子效率的 缘故,激光的阈值对应于:由受激发射所增加的激光模光子数(每秒) 正好等于平面散射,吸收激光器的发射所损耗的光子数(每秒)。 3.横模和偏振态 半导体激光器的共振腔具有介质波导的结构,所以在共振腔中传播光以模的形式存在。每个模都由固有的传播常数和横向电场分布,这些 模就构成了激光器中的横模。横模经端面射出后形成辐射场,辐射场的 角分布沿平行于结面方向和垂直于结面方向分别成为侧横场和正横场。 共振腔横向尺寸越小,辐射场发射角越大,由于共振腔平行于结面方向 的宽度大于垂直于结面方向的厚度,所以侧横场小于正横场的发散角。 激光器的GaAs晶面对TE模的反射率大于对TM模的反射率,因而TE模需要的阈值增益低,TE模首先产生受激发射,反过来又抑制了TM 模,另一方面形成半导体激光器共振腔的波导层一般都很薄,这一层越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专题实验 实验报告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5)可调电阻(NMCL—03)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 (7)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 (8)双踪示波器 (9)万用表 (10)直流发电机M03 四.实验原理 1.系统组成及原理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主电路为三相晶闸管交流电源及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控制系统由电流调节器(ACR),速度调节器(ASR),电流变换器(FBC),速度变换器(FBS),触发器(GT),一组桥脉冲放大器等组成。其系统原理图如图6-1所示。 图6-1 整个调速系统采用了速度,电流两个反馈控制环。这里的速度环作用基本上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同而电流环的作用则有所不同。在稳定运行情况下,电流环对电网振动仍有较大的抗扰作用,但在起动过程中电流环仅起限制最大电流的作用,不会出现最佳起动的恒流特性,也不可能是恒转矩起动。 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结构简单,采用双闭环系统时静差率较小,且比较容易实现正,反转,反接和能耗制动。但在恒转矩负载下不能长时间低速运行,因低速运行时转差功率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2)空载电压为200V时 n/(r/min) 1281 1223 1184 1107 1045 I G/A 0.10 0.11 0.12 0.13 0.13 U G/V 182 179 176 166 157 M/(N·m) 0.2265 0.2458 0.2636 0.2814 0.2831 2.闭环系统静特性 n/(r/min) 1420 1415 1418 1415 1416 1412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过程接口板设计

实验一:《过程接口板设计》上机报告 一、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32路的数据采集系统 二、设计要求 1、输入信号为正负5V ;用查询法读取A/D 的转换数; 2、用Protel 软件画出该数据采集板的原理线路图。 三、设计过程 1、设计原理 系统总框图如图所示: 系统原理框图 根据系统原理框图得到设计的主要组成如下: (1)多路数据输入单元。 (2)采样保持电路的A/D 转换单元。 (3)硬件和单片机的连接电路。 (4)单片机输出的数据锁存和D/A 转换单元。 其中设计包括: ① 模拟多路开关电路 ② 运算放大电路 ③ 采样保持电路 ④ 模数转换电路 ⑤ 硬件和单片机的连接电路 ⑥ 数模转换电路 ⑦ 转换开关保护电路 2、设计步骤 32路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部分:分为多路数据输入部分、采样保持部分、A/D 转换部分、硬件和单片机的连接电路部分、D/A 转换部分。 1)多路开关的选择 多路转换开关在模拟输入通道中的作用是实现多选一操作,即利用多路转换开关将多路输入中的一路接至后续电路中。切换过程可在CPU 或数字电路的控制下完成。 常用的模拟开关大都采用CMOS 工艺,如8选1开关CD4051、双4选1开关CD4052、三3选1开关CD4053等。 本实验要实现32路数据采集,则选择4片8选1的模拟开关CD4051。 CD4051由电平转换电路、译码驱动电路和CMOS 模拟开关电路三部分组成。开关部分的供电电压为V EE (低端)和V DD (高端),因此需要的控制电压为 V EE ~V DD ,电平转换电路

将输入的逻辑控制电压(A、B、C、INH端)从V SS ~V DD 转换到V EE ~V DD 以满足开关控制的 需要。 2)前置放大电路 传感器检测出的信号一般是微弱的,不能直接用于显示、记录、控制或进行A/D转换。因此,在进行非电量到电量转换之后,需要将信号放大。由于前置放大器要求输入阻抗高,漂移低、共模抑制比大,所以选用高阻抗、低漂移的运算放大器AD521作为前置放大器。 AD521的外部接线图 3)采样/保持电路 当输入信号为缓慢变化的信号时,在A/D转换期间的变化量小于A/D转换器的误差,且不是多通道同步采样时,则可以不用采样/保持电路。当控制信号U C 为采样电平时,开 关S 导通,模拟信号通过开关S向保持电容C H 充电,这时输出电压U o 跟踪输入电压U I 的变化。 当控制信号U C 为保持电平时,开关S断开,此时输出电压U o 保持模拟开关S断开时 的瞬时值。为使保持阶段C H 上的电荷不被负载放掉,在保持电容C H 与负载之间需加一个 高输入阻抗缓冲放大器A。 采样/保持器原理图 采样/保持器的选择,是以速度和精度作为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影响采样/保持器的 误差源比较多,所以关键在于误差的分析。AD582它由一个高性能的运算放大器、低漏电阻的模拟开关和一个由结型场效应管集成的放大器组成。它采用14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其管脚及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中脚1是同相输入端,脚9是反相输入端,保持电容C H 在脚6和脚8之间,脚10和脚5是正负电源;脚11和脚12是逻辑控制端;脚3和脚4接 直流调零电位器;脚2,7,13,14为空脚(N C )。 AD582管脚图 由于AD582的以上特征,所以选择AD582采样保持器。 下图为AD582的连接图。 4)模/数转换电路 A/D转换器是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器件,选择A/D转换器时,要根据系统采集对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