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进电子政务内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析推进电子政务内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为期一周的第七期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培训即将结束。这次培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更新、眼界的开阔上,还使得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对近年来所从事过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历程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思考的焦点不由得集中在了电子政务内网的应用上。借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浅看法。
电子政务内网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办公、包括向公务员提供服务及政府机关之间的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内网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电子政务内网主要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我国自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各地区将电子政务内网作为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纷纷启动建设,并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应用等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共性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进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中关于电子政务内网部分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
地方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然而,国家电子政务框架下的一些关键问题不够明确,尤其表现在电子政务内网方面。一是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规模没有明确的规定。从省到市、县、乡镇,究竟应该延伸到哪一级、什么建设规模,目前没有统一规定。二是电子政务内网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体系标准。没有统一标准的、自上而下的技术体系标准,造成各地区、各部门在建设时各自为政,使得上下级间、不同部门间业务系统无法相连接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三是如何处理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关系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内、外网实行物理隔离,这就造成了内、外网,不能进行信息交换。那么业务系统该怎么建?如果都建在政务内网上,对外服务又怎么办?都建在政务外网上,安全又怎么办?信息安全方面的原则性的规定比较多,而矛盾性的规定也比较多。
二、各级领导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重要因素
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均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各级领导也普遍将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到抓住机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服务的高度来认识。但对究竟什么是电子政务、什么是电子政务内外网等关键性问题认识并不清楚。有的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

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对电子政务内网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对电子政务各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造成了决策者对电子政务建设该建设什么、怎么建等问题无所适从。
三、电子政务内网的应用系统建设明显不足,与行政体制改革相脱节
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而电子政务内网的应用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服务领导决策的根本所在。目前,很多地区在内网建设上依然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在推动网络建设上着重看的是骨干网络是不是千兆、是不是百兆到桌面、网络设备是不是先进等硬件基础设施,而对于应用建设的重视度则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很多网络开通后,网络资源大量闲置,甚至一个比特的数据都没跑过。另外,应用系统的建设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业务流程等息息相关。只有在政府业务重组、优化业务流程基础上实施的电子政务才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而不是将政府传统的业务简单电子化。而很多地区和部门在实施内网应用系统时仅仅将传统的业务简单的电子化,系统运行后不但没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很多应用系统刚刚开发完成,就开始了系统反复的修改工作,很多系统改来改去甚至到最后推倒重来,造成时间和资金上不必要的浪费。
四、部门间协调困难,各部门电子政务内网应用系统相对独立,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电子政务内网一般以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和政务部门为服务对象,不同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目前,大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内网只实现了在网络层面上的互联,而在应用系统上的互通还很难实现,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缺乏既熟悉政府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和稳定的技术队伍
电子政务建设关键是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电子政务内网中运行的大量应用系统与政府业务相关。由于缺乏既掌握专业技术,又熟悉政府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难以与政府的管理、业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电子政务内网也需要一支稳定的技术队伍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
六、现有公务员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不高
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取决于机关公务员信息化意识、计算机技能的水平。当前,地方政府的人力状况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政府部门能够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公务员数量十分有限

。同时公务员受到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工作方式的双重压力,在电子政务的建设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求公务员在承担传统方式的政务工作的同时,又能够适应电子政务的需要,而许多公务员本身的思维惯性和工作压力使其主动适应电子政务要求的思想动力不足,越是基层政府人员素质差距越大,具体工作的压力越大,思维的惰性和惯性阻力也越大。(辽宁省锦州市政府信息办 王春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