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课第二次,平时作业2020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1、简要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2)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后来被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

(3)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2、简要回答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百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度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专,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属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3、简要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经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4、简要回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5、简要回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答:(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1)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2)《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3)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5)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6、简要回答“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

答:四个自信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1)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

(2)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

(3)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4)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7、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