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印度对古代东南亚的强大影响!

揭秘印度对古代东南亚的强大影响!
揭秘印度对古代东南亚的强大影响!

揭秘印度对古代东南亚的强大影响!

到基督纪元之初,印度文明已开始越过孟加拉湾,传播到东南亚的岛屿和大陆;而到公元5世纪,印度化的国家,即是说按印度政治理论的传统方针所组建,并且信奉佛教或印度教的国家,已经在缅甸、泰国、印度支那、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许多地区建立起来。其中有些国家终于发展成为大帝国,统治着宗主国印度(metripolitan India)与中国南方边疆之间的地区,它们有时即被称为“远印度”或“大印度”。印度文明一旦在东南亚的土地上扎根,便部分地通过源于东南亚的各种力量的作用,部分地通过印度次大陆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影响而演进。许多学者用一系列“浪潮”来形容印度文明的向东传播;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样的“浪潮”至今仍然在冲击着东南亚的海滩。近代东南亚文化全都提供了与印度长期接触的证据。许多东南亚语言(马来语和爪哇语便是好例子),包括大量起源于梵语和达罗毗荼语的词汇。其中的一些语言,例如泰语,仍然用明显地源出于印度式样的字体书写。东南亚王位和权力的概念,即使是在现已被伊斯兰教统治的地区,也大多要归因于古代印度教的政治理论。泰王国虽然信奉僧伽罗式的小乘佛教,但为了举行合乎体统的仪礼,仍然需要宫廷婆罗门在场(婆罗门现在除名称外已完全泰化)。在东南亚的许多地区,例如泰国、马来亚

和爪哇,传统舞蹈和皮影戏仍以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吸引观众。在巴厘岛,精心培植的一种本地印度教文化依然繁荣兴旺,并且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次大陆早已废弃的许多印度的思想和习俗;我们在这儿得到了为旧时代提供证据的资料,运用这些资料似乎能有力地说明印度本身的早期文化史。印度过去和现在影响东南亚文明的事实,确实是无可置疑的。然而对于发生这种影响的确切方式,却出现了许多的争论。对于印度学者和在印度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种诱惑,即在早期印度化的东南亚发现确切反映宗主国印度文明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学派。例如许多学术著作,都致力于为东南亚的一些伟大遗迹,如爪哇的婆罗浮屠卒塔婆[婆罗浮屠卒塔婆(Borobodur Stupa),意为“千佛坛塔”,约公元800年建于印度尼西亚日惹西北部,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之一]和柬埔寨的高棉寺庙等确定[相对应的]精确的印度原型。这些建筑显然具有印度传统,例如它们的平面图和雕刻装饰的主题,都可以很容易与印度的宗教经文联系起来。但仔细研究诸如此类的遗迹就会发现,它们具有印度的外表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婆罗浮屠和吴哥窟[吴哥窟,又作吴哥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时建于柬埔寨的暹粒省暹粒市吴哥城南郊,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之一]无疑都感得出印度影响的迹象,但它们决不是印度建筑的翻版。在印度考古发掘的资料中,也不存在完全象它们一

样的建筑。欧洲人东来以前的时期,即16世纪初以前,已建成的东南亚大多数印度教和佛教纪念物,几乎都具有明显的东南亚情调。有理由认为,高棉人、占人和爪哇人的艺术和建筑,完全有他们自己的风格,远不只是对印度原型的模仿。正如克代斯等学者所说,这些风格与其说是印度的,倒不如说是印度化的。东南亚的印度遗产不存在于漫不经心地重复印度的式样之中;相反地,以东南亚得自印度的启发,适应自己的文化来吸收和发展印度的概念,才会看到印度的遗产。由此而形成的综合性文化正是东南亚所特有的。印度化的概念是理解东南亚文化史的一个关键,由此提出了许多至今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印度向东扩展它的影响为的是什么?从何时开始?印度文明的早期传播者在孟加拉湾对面

碰到的是哪种人?他们是在丛林从事食物采集经济的裸体

的野蛮人,还是具有可以被认为是有他们自己的文明生活方式的定居居民?印度的各种文明是怎样确切地进入东南亚

文化生活的结构之中的?对印度化最初阶段的这些问题所

作的解答,不可避免地一定是颇欠明确的,并且是泛泛之词。不论东南亚本地的经书和铭文,还是到过该地区的外国来访者的记述,都绝对不能使我们回忆到公元3世纪之前。东南亚史前考古的资料至今远未完全解释清楚。而且东南亚这个词包括非常广阔的地区,其中存在环境和人种的巨大差异,因此在任何一次可能的印度化的过程中,这整个地区都不会

有统一的行动。一些居民如高棉人、占人和爪哇人,深深地被印度化了;另一些居民如苏拉威西(西里伯斯)的一些部落民,虽然的确受到印度影响,但却是轻微的,而且很可能是间接的;还有一些居民如马来半岛的矮小黑人[俾格米人],就完全不能说被印度化了。目前可以得到的证据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但却表明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印度与东南亚之间一定有了某种程度的接触。在这个较早的时期,印度人向东广泛移民是极不可能的,例如马来人的印度起源论,已不再有人十分认真地对待了,大多数权威人士倾向于同意海涅-

格尔登的意见,即认为马来人起源于中国,于史前移民东南亚,这些移民留下了可以追寻的考古学和人类学方面的踪迹。但早期的印度史诗如《罗摩衍那》,提到了如苏瓦尔纳洲(黄金岛或半岛,通常认为是指苏门答腊或马来半岛)这样些东南亚地区,这说明印度与孟加拉湾对面一定有过充分的贸易。然而在阿育王时代以前,重大的文化影响几乎不可能开始;直到进入基督纪元,我们才有关于这种影响的真正考古学的和文字的证据。根据目前可以得到的资料,印度化看来可能实实在在地始于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1世纪这个时期。毫无疑义,无论如何到公元5世纪时印度文化在东南亚才广为人知,而印度化的国家不仅出现在人口较多、从事定居农业的地区,如柬埔寨、越南和爪哇,而且出现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地区,如加里曼丹(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和

苏拉威西(西里伯斯)。如果这个年表是正确的,那就不可能象人们有时设想的那样:东南亚印度化的最初动力,是约公元前261年阿育王毁灭性入侵所引起的羯陵伽人民向海外移民。在这个时期,或者确实直到最近的任何时期,必定没有印度居民向东南亚广泛移民的考古资料。因此大多数学者已不再认为,印度接欧洲殖民北美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模式向东南亚殖民,是印度化过程开始的主要因素,而倾向于以国际海上贸易的扩大来解释这一现象。欧亚大陆上主要居民中心之间靠陆上海路联系起来的年代,至少可以回溯到波斯帝国阿黑美尼德王朝时期。到亚历山大大帝时,在印度洋沿岸、特别是在波斯湾与印度河之间,无疑已存在某种程度的海上贸易。公元前1世纪,主要的欧亚陆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经过印度洋的海路补充,海路可方便地利用随季节改变方向的季风。季风之发现不可能象故事所说的那样,是名叫希帕洛斯的希腊海运船长个人的功劳。更确切地说,那是在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强大推动下,其中罗马世界巨大消费市场的产生也许最重要,人们较大规模地利用印度洋沿岸许多居民都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地中海地区居民对中国丝绸、对印度群岛香料和药用植物的需求,与跨越主要陆路的强国[大夏、主要是帕提亚-萨珊]的掠夺相结合,确实刺激了对畅行无阻的新商业通路的探求。恰在公元开始之前,向东以红海和波斯湾为终端的海路,对罗马世界的商业变得很重要,正

如老普林尼和斯特拉波这样的权威在其著作中清楚说明的

一样。到公元2世纪,这些海路将地中海(即使不是罗马)的商人带到印度和锡兰沿岸,带到东南亚大陆的部分地区和中国。在该过程中,东南亚通过此后从未完全中断的联系与印度接合起来。究竟是地中海和中东的贸易将印度人带入东南亚,还是西方利用印度已开辟的通路,这是一个现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东南亚大陆的考古学说明,源出于西方(地中海和伊朗)的物品,似乎要早于肯定是最早的印度化的手工制品。出自泰国中部的蓬迪地方的、源于地中海的青铜灯,出自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附近的奥埃奥地方的、年代为公元152年的罗马勋章,都是从事某种贸易的例证,这种贸易有助于说明东南亚是怎样进入“已知世界”的,又是怎样在克劳迪厄斯·托勒密的《地理学》(写于公元2世纪)中找到其位置的。公元最初几个世纪时,奥埃奥可能是东西方贸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货物集散地;在这个遗址的调查发现了许多小物品,例如源于地中海和伊朗(安息和萨珊)的玻璃、金属念珠和凹刻印章,它们与印度东南沿海本地治里附近阿里卡梅杜古代贸易港的遗址有关,该遗址肯定是这个时期地中海商人使用的一个货物集散地。来自印度和东南亚两地的考古证据表明,正是西方需求的刺激使印度人大量从事跨越孟加拉湾的航行;但缺乏确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从印度向东经过东南亚的商路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一旦确立,印度人

便广泛地利用这些商路,他们与当时的西方人不同,还给东南亚的文化风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印度人一旦开始在东南亚广泛从事贸易和旅行,他们实际上便使与之接触的本地各族人民印度化,至于其方式我们却只有很少的直接证据。然而清楚的是,起作用的决不只是一种途径,并且也不会有适用于整个地区的单一模式。在某些地方,有理由假定那儿实际上兴起了印度商人的拓居地,正如欧洲商人后来定居在槟榔屿、新加坡等近代贸易中心城市一样。我们没有早期这样的印度商人殖民地的确证;但从铭文得知,到公元10世纪或11世纪,在西苏门答腊的巴罗斯、克拉地峡的达瓜巴都存在这种拓居地。这样的社区无疑会提供一个榜样,邻近的本地居民可以模仿印度式的城市生活方法,还可以仿效在实践上有好处的主要印度宗教。东南亚本地统治者有意借用印度政治组织的方法(他们或向访问其领土的商人、或自己访问早期的贸易集散地而学得这些方法),其中也许可以发现印度化的另一种途径。日本和泰国19世纪后期自身西方化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这种途径在亚洲起作用的最近例证。这儿没有在整体上盲目地生吞活剥一种外国文化;相反地,是将西方文明的特殊方面、主要是技术和政治方面,与本地的生活方式密切结合,而艺术、哲学和文学比较优秀之处则势必被忽视。因为古印度的政治生活与宗教宇宙观是如此密不可分,人们于是便料想,自身印度化的结果似乎是正

式建立由婆罗门僧侣种姓掌管的一种印度式宗教,婆罗门的角色则类似今日西方顾问在不发达国家中担任的角色。关于印度化的第3种途径,中国史籍中保存的中国旅行家的记述(是为东南亚早期史的宝贵资料)给我们以某种启示。这就是通过冒险家的活动实行印度化,冒险家指到海外追求名利的印度人,他们或者成为东南亚国家本地统治者的顾问(如著名的希腊人华尔康[华尔康(Phaulkon Constantine,1647—1688),1678—88年为暹逻王首相,赞助天主教传教事业,后为帕碧罗阇将军处决。]17世纪在暹逻王那莱的王宫之所为),或者实际上开创自己的王国(如罗阇·詹姆士·布鲁克爵士[罗阇·詹姆士·布鲁克蹑士(Raja sir James Brooke,1803—1868),1841年出任沙捞越首任罗阇,他的家庭统治该地到1946年,后转交给英国政府。]19世纪在沙捞越之所为)[罗阇,梵文raja的中文翻译,即“王”]。为碑文所证实的中国原文,叙述了印度支那印度化的扶南王国的创建,其用词可以使人联想到那个印度人与布鲁克经历相同。故事这样说,混填(Kaundinya)在梦的指引下开始寻找一个王国,他绑架并娶了扶南女王柳叶,从而得到了那个王国。后来,这个故事以更符合印度传统的用词叙述说,婆罗门侨陈如(Kaundinya)娶了那加王(Naga,即蛇精,玩过魔法门英雄无敌3的朋友不会忘记云中城的Naga吧!)之女那吉·索玛,这是一个显然与南印度帕拉瓦王朝起源的说法惊人相似的

传说。继承扶南建立帝国的高棉人,后来采纳了这个故事作为他们的官方神话,于是那加的主题便主宰了他们的装饰艺术。婆罗门与那加即印度人与东南亚本地人的融合,在印度化的早期阶段无疑主要发生在官方层次上,相对而言对有关地区大众文化的影响则微乎其微。这个早期的大多数考古遗物,佛陀和毗湿奴神像,湿婆林伽和其他印度教的崇拜物,与后来的情况相比较,“印度的”特征较多而地区文化的特征较少。例如,东南亚几乎普遍存在一种十分明显显示笈多或阿马拉瓦蒂影响的佛像;根据印度肖像画法已确立的原则,某些这种画例的年代可以推至公元之初。在印度支那、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都发现有这种样品。最早的东南亚铭文(其中有些的年代或许可以推至公元4世纪),显示出使用了一种被普遍认为是南印度型的字体,几乎没有在东南亚环境中演进的迹象。这一切更表明,印度政治组织的徽号和象征,婆罗门的语言和文字,印度主要宗教的崇拜物(印度教与佛教的差异,在早期的东南亚有时趋于模糊不清),都是东南亚最早印度化的统治者蓄意获得的。然而用这些考古资料很难证明,印度的影响具体来自印度的某一地区,许多学者试图这样做,但却几乎没有做成功的。有表明影响来自北印度的证据,也有表明源出于达罗毗荼人的证据;但这些证据大多是些崇拜物,它们可能是输入的或当地复制的输入品,所以应当极谨慎地说明其中的意

义。随着地区发展的进程,印度与当地思想的交流开始产生许多风格调异的、印度化的东南亚艺术和建筑。缅甸和地处今日泰国的所谓堕罗钵底[Dvaravati,又作杜和钵底、堕和罗或投和罗,约公元6世纪时孟人在今泰国湄南河下游地区所建立的国家。]王国的孟族艺术,保留了可以称之为笈多艺术的许多内容,但到公元6世纪,它便开始显示出自己的若干显著特征,其中有些一眼便能发现,但却很难用语言文字解释。也许能看出最明显偏离印度标准的是对人脸的描绘,因为它已能显示出非印度种族集团的人体特征。到8世纪末,高棉人、占人和爪哇人也都同样发展了十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成为超越反映一种以上印度原型的某种艺术。有许多证据表明,印度的思想和艺术由于本地文化的影响而在“远印度”发生了改变。提婆罗阇(DevaRaja,神王)崇拜虽然确系用印度术语表示,但许多学者认为,它已发展成为一种主体显然不同的政治思想和宇宙观。以神秘山脉形式建筑的重叠扩建的高棉寺庙,以及不仅是礼拜之地、而且也是皇陵和机构的爪哇陵庙(Chandi),它们的构思中都蕴藏着这个主体,陵庙和机构的设计似乎将尘世的王朝与灵界联系在一起。只是在吴哥通城,这个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之城,才能看到这种神王合一(无论这神是湿婆、毗湿奴或佛陀)崇拜的极端例证。在这个城市的几个入门塔和市中心的纪念物——巴荣寺,国王本人的面容成了主要的建

筑主题。阇耶跋摩七世从巴荣寺各塔的四边俯瞰他的都城,唇眼间显出一种藏而不露、微带恶意的笑容。这种情形为终生自视为神的早期罗马皇帝们所理解,但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诸王朝则难以理解。高棉人、占人和爪哇人印度化了的国王的提婆罗阇崇拜,在今日泰国依然存在,正是这种崇拜说明了近代泰人君主政体的许多特征。印度化的东南亚主要艺术风格的个性,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与东南亚本地人在印度人到来以前的概念和印度传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在这种综合文化中,东南亚的文化成分比印度的更难说清楚。考古的、人种的和语言的研究表明,印度人到来以前的文化基础上的许多成分或许可定为2类:东山文化和“巨石文化”。使用这两个词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含有特别确切的意义,应该看到,它们在整体上不过是为文化特征贴上便于使用的标签;否则,这些特征就极难加以分类。东山文化指位于今日越南北方的一处遗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这里出土了许多铁器和青铜器,也许其中的一些青铜鼓最为著名。象这个遗址的其他人工制品一样,从东山鼓也看得出中国强烈影响的迹象。东山文化的几何形装饰与中国汉朝的艺术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中国云南省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东山文化遗址。然而典型的东山鼓并不全是中国式的;在它的装饰上,特别是在鼓膜上和鼓室周围极具风格的人与兽的像带饰上,都能发现东山文化与东

南亚的岛屿和大陆现存民间艺术有关的特征。这一发现结合印度支那以外广泛分布的类似东山文化的青铜器,于是提出了在许多民族中存在一种明确的东山文化的概念,而印度化的最早传播者碰到的就是这些民族。东山文化的意义也许被夸大了;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词,用这个词可以把许多成分相似的艺术,如印度化程度很深的爪哇人,与几无印度影响踪迹可寻的婆罗洲迪雅克人的艺术归为一类。“巨石文化”这个词甚至比东山文化更不确切,它指的是东南亚考古学发现的一个广阔地区的文化遗物,包括;出自马来亚、苏门答腊的成列立石(糙石巨柱),它们看上去与布列塔尼[法国西北部一地区]的相当;出自苏门答腊、婆罗洲、老挝和苏拉威西(西里伯斯)的雕纹巨砾;出自苏门答腊、马来亚和爪哇的囊葬;出自缅甸、老挝和苏拉威西的大圆柱石葬瓮;出自印度尼西亚许多地方、菲律宾、越南和缅甸的大片陶罐葬地等。没有理由相信,被冠以“巨石文化”之名的东南亚本地文化的所有这些表现形式,彼此必然有密切的关系。而将“巨石文化”细分为两个或更多接年代顺序的阶段,以使其概念更确切的种种尝试,也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服力。象东山文化一样,“巨石文化”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但人们不应在其中赋与太多的含义。有某些证据表明,一些巨石文化的遗迹含有类似东山文化的内容;最好的例子也许是甫苏门答腊一巨砾上刻有东山铜鼓。“巨石文化”作为东南亚

本地文化的一种,不管它是多么翔实可信,却并不必然表示它非常古老;而且,近代东南亚的一些民族仍然使用许多“巨石”。在一些印度化的东南亚风格中有一种显著的倾向,即东山和“巨石”文化型的特征最后几乎压倒明显的印度文化成分。例如自14世纪以后,爪哇的印度教、佛教艺术和建筑处于最后阶段,这时伊斯兰教在该群岛正积极活动将被定为国教,寺庙的设计和装饰便日越难以同任何已知的印度风格相比了。在满者伯夷[Majapahit,又作麻诺巴歇,约公元1293-1478年在今印这尼西亚泗水附近的一个封建王国]时期,寺庙倾向于成为开阔的祭坛,座落于山冈的台地或表示神秘山岳的石砌平台上;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与某些“巨石文化”、与确实在南苏门答腊可见到许多好例证的非印度结构惊人的相似。这些古迹的装饰大大地背离了印度的准则,而在夏连特拉[Sailendra,意思是“山帝”,约公元8-9世纪在今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王朝]时期(约公元9世纪)的爪哇早期建筑中,那些准则体现得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它易于与爪哇的民间艺术相联系,其中可以发现许多东山文化的成分。爪哇后期印度化艺术的演进,常被阐释为印度化的外表似乎逐渐淡化,而被冠以东山文化和“巨石文化”之名的一种印度人到来以前的本地文明则恢复了活力,这样的解释是有说服力的。虽然总的来说结果并不具有如此的戏剧性,但在东南亚其他主要的大陆印度化风格,即高棉人、占人和缅甸人

的风格中,也都能看到同样的过程。本地文化的复兴,当然不是导致印度化的东南亚文化演进的唯一因素。印度化进程一经发动就未突然而止。印度与东南亚沿商路的接触一旦建立,便持续不断;印度次大陆文化的变革,则越过孟加拉湾发挥它的影响。在后期笈多和波罗-犀那时期,东南亚许多地区深受印度宗教思想、特别是在佛教领域发展的重大影响。到印度的宗教中心如那烂陀寺去朝圣,其中虔信的中国人如玄奘和义净还留下了赞誉的记载,一些东南亚人也这样做,有时还得到他们的统治者诸多鼓励。例如一处铭文这样记载:公元860年,印度尼西亚国王巴拉提婆给那烂陀佛教大学一笔捐赠。因此,在东南亚大乘佛教的许多表现形式中,有后期笈多和波罗王朝的强烈影响便不足为奇了。爪哇夏连特拉王朝的艺术、公元8—9世纪婆罗浮屠的建造者、中爪哇的其他许多建筑壮观,都提供了存在这种特别影响的大量证据;室利佛逝(公元7一13世纪统治马六甲海峡两岸马来亚和苏门答腊的一个国家)的艺术也是如此。在东南亚大陆的主要风格中,也能看到波罗王朝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也许是7-8世纪时建筑的孟加拉帕哈尔普尔的大庙,它的发掘中所展现的平面图,很可能代表着一种灵感,为分布十分广泛的古迹,诸如中爪哇的婆罗浮屠和勃兰班南[勃兰班南(Prambanan),又称罗罗章格朗(Loro Jonggrang)神庙,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印度教三神庙群。湿婆神庙北有其妻杜尔

沙的神像,当地居民称她为罗罗章格朗,故名。]、柬埔寨的吴哥窟、缅甸蒲甘的阿兰陀寺所共有。铭文表明,东南亚许多地区与泰米尔诸王国也有十分密切的接触,尤其是在朱罗王朝时期(公元9-13世纪)。在西苏门答腊的巴罗斯和克拉地峡的达瓜巴,这时都有泰米尔人的商业拓居地。印度尼西亚的统治者资助了印度朱罗领土上的神龛。孟加拉湾两岸之间的联系是如此重要,所以在公元11世纪时,它能诱使朱罗国王罗阇罗阇和拉金德拉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方向炫耀其海上武力,目的也许是确保商业垄断权而不是获取领土。东南亚的许多艺术和建筑中因而有朱罗的文化成分,那是不难得到解释的。13世纪时,从中国云南省外徒的、关系密切的两个民族——掸人和泰人,开始统治缅甸和泰国的许多地区。大约与此同时,来自中国边催垂的另一个民族即越南人,顺安南狭长的沿海地带而下,向南推进并进入了占人的领土。这些民族的移动,对东南亚大陆文化史后来的定形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受到中国蒙古(元)王朝的一系列打击,掸人随即于公元1300年终于放弃大缅甸的蒲甘城及其数千佛寺。进人今日泰国的泰人,将孟人和高棉人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到14世纪末,他们造成的压力太大,使以柬埔寨的吴哥城为中心的高棉王国不堪负荷。到15世纪末,越南人已将今日越南整个地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个较重要的东南亚居民群,与印度化的占

人不同。他们向中国寻求榜样。泰人一旦在湄南河盆地定居,便开始了他们的印度化的进程,而由于有充分的文献资料,这一进程就为东南亚文化融合的构成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例证。一方面,泰人统治者有意地自己实行印度化。例如,他们派代理人去当时正遭受伊斯兰教徒征服破坏的孟加拉,带回一些模型作为官方雕刻和建筑的样板。泰人建筑师因而开始建设与菩提伽耶卒塔婆一样的建筑物(清迈的瓦切峪便是一个好例子),泰人工匠则按他们领会的波罗标准制作佛像。另一方面,泰人还从他们的臣民高棉人和孟人那里吸收了许多东西。因此在泰人的艺术中,吴哥和堕罗钵底的影响是明显的。泰国诸王信奉印度的宗教,他们以印度教的实践作为其统治原则的依据,正如他们的前辈高棉人所理解的那样。泰王国因而吸收了高棉式的提婆罗阇崇拜,其痕迹则至今犹存。经历了泰人征服的13世纪,还证实了东南亚宗教生活中两个重要的发展,这两点都是印度影响的产物,只是有时更为间接,它们是:佛教上座部在东南亚大陆确立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表现形式,穿橘黄袈裟的和尚在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普遍存在。这个运动似乎起源于锡兰,除最微不足道的方面之外,与印度化最初几个世纪传入东南亚的佛教没有联系。与此同时,在该群岛、马来半岛和占婆[Champa, 亦作占波、瞻波,占人在今越南中部建立的国家](全都居住着说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言的民族),伊斯兰教开始传播。至少

自阿拔斯王朝早期的哈里发时代以来,穆斯林商人便已与东南亚有了接触。象克拉地峡的达瓜巴这样的考古遗址,出土了伊斯兰教的上釉器皿,这些器皿几乎可以肯定是波斯商人带来的,其时期当在9世纪或10世纪;在爪哇和越南两地,均发现有11世纪时的伊斯兰教铭文。但是似乎直到13世纪,东南亚的居民才实际上开始大规模地皈依伊斯兰教,那时来自古吉拉特或孟加拉的穆斯林商人带来他们的信仰,亦如其前辈带来印度教和佛教一样。当马可·波罗于13世纪后期经过马六甲海峡时,苏门答腊业已存在繁荣的穆斯林社区。由于马六甲王国(控制海峡商业的室利佛逝的后继国)于15世纪中叶改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便开始深深地渗入马来半岛;与此同时,它的影响还通过爪哇和该群岛的其余部分向东扩展,持续地迅速发展直到16世纪中叶。东南亚许多岛屿之皈依伊斯兰教,亦如我们讨论印度教和佛教影响的早期确立一样,是可以用同样术语称其为印度化的最后阶段;对于16世纪时东南亚的文化情景,由于欧洲帝国创立者的到来,由于中国人移居地的大量增加则更形复杂。当然,印度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但它是在与欧洲和中国影响的竞争中做到的,近年来又增加了美国和日本影响的竞争。东南亚皈依伊斯兰教所采取的方式,与早期表示佛教和印度教到来的方式非常相似。它是靠影响和示范、而不是靠武力立为国教的,东南亚未曾发生过类似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入侵印度

的那种事情。伊斯兰教一旦在东南亚的土地上植根,便开始获得一些东南亚的特征,那是它与印度化的或印度人到来以前的早期诸文化层内部结合的产物。因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妇女,不象她们在印度和中东的姐妹一样,在公开场合不截面纱。东南亚最初的清真寺与印度-撒拉森艺术不完全一样:它们以现存的佛教和印度教寺庙建筑式样为基础;圆屋顶是后来的,而且毋宁说是本地区异国情调的发展。伊斯兰教以前的许多古老风俗和仪礼依然存在。《罗摩衍那》中的故事对伊斯兰教农民依旧引人入胜。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许多宫廷仪礼和婚姻习俗等,都可以毫无困难地追溯到佛教和印度教统治的时代。在马来西亚森比兰邦的倍加兰·甘巴士的“巨石文化”糙石巨柱上,用库菲克字体文宇、以深浮雕方式刻着穆斯林的神名,那也许是东南亚吸取伊斯兰教的方式的最好象征。东南亚的印度化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除了如11世纪时朱罗王朝的进攻这样一些少数例外,印度化都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因此,印度化的发展不会对它的进一步前进造成阻力。印度的影响虽然最初也许只达到统治阶级这个层次,但它却不难与本地文化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系列独特的东南亚混合文化。在这种混合文化中,现在实际上已不可能分清印度的与非印度的文化成分。这样的结果可能不会使文化历史学家的任务简单化;但它无疑保障了印度遗产在东南亚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只要

那个文明没有完全毁灭,它就不可能被逐出东南亚文明。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东南亚练习题

第二周周末检测 相关知识点:东南亚 一、单选题 读右图: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 因是 ( )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3.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图为马来西亚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 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读图分 析图中天然橡胶分布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有( ) ①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②多台风,旱季带 来充沛的雨水③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④ 该地能为割胶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5.P城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 港,下列工业部门不适宜布局在图中P城的是( ) A.橡胶加工B.煤炭化工 C.炼锡工业 D.甘蔗制糖 2011年1月7日下午,中国石油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与右图所示国家签署了原油码头运营战略框架协议。该原油管道设计能力为2 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读图回答6--8题。 6.下列对图示国家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 B.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

印度教文化对种姓制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是世界文明史上一种具有奇特性质的等级制度,它覆盖和渗透了印度社会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民族等因素,但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文化层面来探讨印度教文化对其的影响,及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因此而遭受的苦难。 印度教有两大教义构成了种姓制度的理论基础,并根据这些教义建立了一套关于区分超越现世﹑超越有限历史的永恒正义的理论,将种姓制度建立在既玄秘不实而又似乎“无懈可击”的神﹑哲学基础之上。第一个是洁净和污秽观念。印度教认为世界森罗万象的背后有一个终极的存在,“梵”,世界皆为这个终极存在所幻化并最终复归于梵。但万事万物同梵的距离是不同的,复归的时间也有长有短。印度教趋于把世界看成一个有差别的长长的序列,人类社会只是这个长序列中的一段。人生来就有差别。这种观念用于人类社会,便成为种姓划分的重要依据。社会中职业划分出洁净与不净,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也划分出洁净与不净。“污秽”被看成是可以传染的,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而传染。于是产生了种姓隔离﹑内婚制等。第二个是业报和轮回思想。宇宙万物皆为梵自我展现的结果,且梵对现实世界没有道德上的约束力。于是,这种超自然的存在对人们有了一种永恒的恐怖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这意味着现实中人们的地位﹑财富﹑权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受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制约预先安排好的。人的灵魂永恒不灭,但灵魂总要从一个躯壳转到另一个躯壳。灵魂的这种不断转世就是轮回,而轮回的推动力是“业力”。“业力”是人的行动,包括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全部活动。业有善恶,善恶导致不同的果报。业报轮回思想就这样让人们相信,现实中的不平等实际上体现着一种永恒的平等,而且,正是这种现世的不平等,在维护着永恒平等的正义。于是,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相信了对此世命运的怨恨和反抗只会加重自己的恶业,使来世更悲惨。“业报﹑轮回思想就像一副强有力的粘着剂,把各种姓永久的固定下来。它又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把个人牢牢地束缚于种姓的桩柱上。它要求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阶位而不得谮越。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个人对改变自己现实地位的任何世俗努力,从而也阻止了对种姓制度的彻底批判和改造。”(引自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章第67页)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活动,而文化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印度教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的影响正是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印度教自产生时候起,逐渐在这片土地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思想上扎根,最终产生了独特的种姓制度。下面笔者引用一段对话,1965年,印度社会福利部组成了一个表列种姓的不可接触制﹑经济和教育发展委员会,对印度各邦进行不可接触制度的调查。调查者问一个不可接触者“你知道你为什么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吗?”。答“不知道,先生。一定是由于我的祖先犯了什么罪,或者由于我的前生做了什么恶。”问“那么,你怎样改变不可接触制呢?”。答“神创造了它,只有神才能改变它。”。问“你知道,在我们的圣典中,没有一处关于不可接触制的记载。不是神创造了它。”。答“神可能没有创造它,但至少,神希望我们存在。”。笔者认为那位不可接触者的根深蒂固的种姓观念也可代表一般的不可接触者。即使在遭受了西方思想冲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近现代,种姓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落,比如现代工业发展,破坏了旧的以种姓为基础的分工体制,种姓对职业的限制逐渐松弛;贾吉曼尼制度衰落,种姓关系随之松弛;种姓日渐失去其传统的政治和司法职能;种姓实践和种姓意识弱化等,但种姓制度对人的影响仍未减弱。且先不谈受教育水平低下的低种姓的不可接触者,而说印度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如何保护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及少数派的利益的问题上也未能逃脱这个制度的束缚。所以,当甘地在1931年英﹑印第二次圆桌会议上劝说他的人民“先赶走英国人再说”时,他彻底地孤立了。以甘地为代表的许多印度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看到了种姓制度的不平等性,但并不认为是一制度本身的罪恶。他们想在不铲除这一制度的前提下,将其改造成一种“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

复习1《东南亚》《南亚》《西亚》第一课时练习题(附答案)

复习1《东南亚》《南亚》《西亚》第一课时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1、东南亚的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A. 越南 B. 老挝 C. 柬埔寨 D. 泰国 读右图,完成2、3 题。 2、图中所示的海峡是() A. 直布罗陀海峡 B. 曼德海峡 C. 白令海峡 D.马六甲海峡 3. 关于该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2---3 题图 A.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 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C. 是联结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D. 是联结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4. 根据降水的特点分析,马来群岛应该() A. 夏季多雨 B. 冬季多雨 C. 全年多雨 D. 全年少雨 5. 关于东南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 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是印度尼西亚

C. 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 分 D. 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6~8 题。 6-8 题图

西亚地区宗教复杂,回答12~14 物产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地区,读图 6. 图中A 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是() A. 印度河平原 B. 湄公河平原 C. 密西西比河平原 D. 恒河平原 7. 下面对B 地形区的地势判断正确的是() A. 西高、东低 B. 东北高,西南低 C. 南高北低 D. 中间高、四周低 8. 对于该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A. 佛教 B. 印度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9. 小岳的爸爸从印度考察回来,想考考他的地理知识,故意说错了一项,请你帮小岳找出来() A.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D. 水旱灾害频繁 10. 亚洲国家中,依靠大量出口石油资源成为海湾富国的是() A. 沙特阿拉伯 B. 日本 C. 新加坡 D. 韩国 11. 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比较富裕,是因为() A. 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B. 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 C. 大量出口石油资源 D. 制造业发达

世界区域地理东南亚测试题

包头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地理配餐004 出题人:燕海飞审题人:张浩虹 一、单项选择题(共44分) 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 爆发期间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对大气辐射的散射增强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 3.马六甲海峡的长度约为 A.690千米 B.850千米 C.1080千米 D.1250千米 4.下列关于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东北—西南走向 B.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全年大部分时间风浪小 C.地跨南北半球 D.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缩短了澳大利亚到非洲的航程 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读右图完成5~6题。 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 是该国 A.软件产业发达 B. 国内市场广阔 C. 运输条件优越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右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该农产品为 A. 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8.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加具制造 读下图,回答9~11题。 9.九州-帕劳海岭

地理:东南亚 南亚、印度

【00新课导入】 : 【01学习目标】 :1.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和主要国家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2.掌握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难点) 【02知识呈现和学法指导】【背诵下图和划线部分】 知识点一:东南亚 (1)位置与范围 ①位置重要性: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②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自然特征 人口稠密,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华侨众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a .农业特征:以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b .工业特征:劳动力丰富廉价,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知识点二:南亚 (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南部,南临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2)自然特征 ①地形: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②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涝灾害频发;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③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注入印度洋。 (3)人文特征 ①人口:人口稠密,增长速度快,人口压力大。 ②经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印度软件产业蓬勃发展。 知识点三:印度 (1)主要地形区:图中a 喜马拉雅山脉、b 恒河平原、c 德干高原。 (2)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第4期 收稿日期:2011-10-10 作者简介:朱明忠(1943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 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朱明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 100007) 摘要:中国与印度是两大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互为影响。印度教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如天文、数学、医学、哲学、宗教等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的祖先曾经从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思想文化。 关键词:印度教;佛教;婆罗门天文经;婆罗门算经;婆罗门药方中图分类号:B982, B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392(2011)04—0057—06 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山水相依、互为比邻, 两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了经贸与文化的往来。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两千年前,印度教就伴随着佛教传入 中国。虽然印度教在中国的名声没有佛教那么大,但是它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 一、印度教在中国的传播 大约在公元前后,印度教伴随着佛教,就已从印 度传入中国。关于佛教传入的具体时间, 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倾向于这两种观点:一则为西汉哀 帝元年(公元前2年), “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 《浮屠经》”(见《魏略·西戎传》);二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和尚摄摩腾和竺法兰 ,“白马驮经”来到洛阳,翌年在洛阳建白马寺。无论怎么说,在公元前后,佛教就已传入我国。至于印度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确实很难考证。因为印度教比佛教早产生近一千年,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很深,在它的思想中糅杂着许多印度教的教义与学说,一般人很难区分。例如,初期佛教吸收了奥义书中的许多思想,如“业报轮回”、“瑜伽修行”等;到了大乘时期,佛教不仅吸纳了吠檀多的哲学内容,而 且实行偶像崇拜, 移入了不少印度教的神灵;晚期的佛教密宗,更是大量汲取印度教性力派的思想和修行方式。实际上,印度教的许多思想都包含或融合于佛 教之中,当佛教传到中国后,印度教的思想也自然进入中国。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遗迹,佛教和 印度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四条:(1)“陆上丝绸之路”———由印度的西北部,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 着天山南北两路, 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这条路线又被我国称之为“西域道” 。(2)“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经马六甲海峡、马来群岛,至我国的广州、泉州等海港,此路线又被称为“南海道”。(3)“滇缅道”———由印度阿萨姆地区进入缅甸,再由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省和西南地区。(4)“尼藏 道”———从印度向北,经过尼泊尔,穿越喜马拉雅山,进入我国的西藏地区。 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经过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时代,中印的佛教文化交流已达到鼎盛时期。在这种交流中,许多拜佛求经的香客和学者,络绎不绝地往来于中印之间。为了寻求宗教真理,他们跋涉戈壁沙漠、穿过丛林峻岭、翻越喜马拉雅山,历经千难万险。在这条漫长、艰苦、充满危险的旅途中,不知道有多少中印的香客或学者,未能达到终点而死

案例:可口可乐“昵称瓶”

“天然呆”“喵星人”“文艺青年”“吃货”“纯爷们”……当你从超市货架上看到这些卖萌包装的可口可乐时,你是不是会觉得亲切可爱,想把那瓶属于自己的可乐抱回家? 如果这些有着可爱名字的瓶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冲动,那么,可口可乐的目的达到了。 这样大胆有趣的创意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据负责可口可乐这一项目的代理公司李奥贝纳介绍,该方案灵感来自澳洲可口可乐发起的“Share a Coke”营销活动,他们将澳洲全国最常见的150个名字印在可乐瓶/罐上。这还不止,更为这150个名字,量身定做了150首可乐歌。听见自己的名字变成了歌曲,真的是未喝已经快乐爽透了吧。活动期间,澳洲可口可乐的销量同比增长4%。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年轻消费者增长7%。 不过,将创意“本土化”的过程却遇到了一些困难。中国人的名字实在太多了,如果照搬的话,这个创意几乎无法实行。 怎么办呢?李奥贝纳的一项消费者调研显示,一些昵称在社交网站上十分流行。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会在夏天将大量的

时间用在网络上,尤其是社交平台上,而忽视了与家人及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当他们见面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赞美在中华文化里并不那么容易,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中都使用昵称。快乐昵称的创意就此落地。 基于以上洞察,可口可乐发想出“昵称瓶”的创意,希望通过这个既具有社交化特色,又有文化关联的方式来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年轻人与好朋友分享,拉近彼此的距离。 活动也正如他们最初所预想的,激发了当下年轻人的分享热情,他们纷纷在社交网站上自发传播与分享——“强烈建议可口可乐昵称瓶再加一个…小胖子?”“请问有木有关于魏晨的?好想要”“喝完就丢掉了,若是能在瓶盖上做文章或出易拉罐的会更吸引收集”。 正如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品牌公关经理王静所说:“快乐和分享是可口可乐倡导的品牌精神。多年来,我们一直尝试用各种新的方式和方法与消费者沟通,贴近他们的生活。”可口可乐放下国际身段,主动与年轻人交“朋友”,加深了与年轻人的情感沟通。

东南亚试题

东南亚试题 1.一艘从中东波斯湾往我国运送石油的船只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 A、直布罗陀海峡B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 下图中A、B两点位于晨线上,读图回答2—4题。 2.此日,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方向分别为() A.正西、正北、正东 B.西南、正北、东南 C.东南、正北、西南D.西北、正北、东北 3.此日,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00,则重庆(30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30°B.40°C.60°D.80° 4.关于图3中的两个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都是热带雨林气候②都种植橡胶③都种植水稻④都多火山、地震⑤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 05Ⅲ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5—7题。 5.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6.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D.西北——东南向 7.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读下图,回答8—11题。 8.九州一帕劳海岭() A.位于亚欧板块上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9.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10.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 A.文莱 B.越南 C.菲律宾 D.日本 11.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 A.1400千米 B.1200千米 C.1000千米 D.800千米 12.到东南亚新马泰等国家去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 A、泰国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缅甸 13.当北半球的白昼达一年中最短时,从广州到鹿特丹的海轮在印度洋海域航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航速加快 B.遇到热带风暴 C.上午时旗杆的影子朝南 D.该海域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14.读下图此季节C地区多发生的气象灾害可能有 A.寒潮B.春旱C.沙尘 暴D.暴雨洪涝 15.东南亚成为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统治的结果B、气候湿热,适宜种植热带作物 C、火山较多,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D、种植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 16.一艘货轮正在位于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港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可能是( ) A、锡、天然橡胶、油棕 B、锡、稻谷、石油

南亚和印度(练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亚洲——南亚和印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印度河 B.恒河 C.布拉马普特拉河 D.湄公河 2.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A.恒河中上游地区 B.恒河中下游地区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德干高原东北部 3.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能出口一定的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4.有关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黄麻产量最多的国家 B.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多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D.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印度是世界上几个核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B.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C.印度是全球少数几个掌握发射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D.印度是世界上煤、铁、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双选】6.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双选】7.下列关于印度矿产与工业的分布,正确的是() A.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 B.目前工业部门中以采矿、钢铁、纺织为主 C.孟买是全国最大的海港、棉纺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高科技工业中心 【双选】8.下列关于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热条件丰富,水旱灾害少 B.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D.高原北部盛产棉花和黄麻 【双选】9.下列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全年高温多雨 B.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 C.全年气温高,但降水量偏少,气候较干旱 D.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双选】10.加尔各答是() A.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B.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C.印度最大的城市 D.印度最大海港 【双选】11.关于邻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印度隔海相望的国家基斯里兰卡 B.印度和我国的新疆、西藏两个省级行政区接壤 C.与印度交界的东南亚国家有缅甸、孟加拉国等 D.西面邻国巴基斯坦属于西亚国家 【双选】12.印度较为发达的高科技工业有() A.航天工业 B.计算机软件 C.激光工业 D.高分子合成工业 【双选】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印度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完整版)东南亚习题(含答案)

东南亚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是()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菲律宾 D.泰国 2.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 A.东南亚 B.东亚 C.北美 D.南亚 3.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地区是() A.西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中亚 4.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A.高原为主 B.山地为主 C.地形崎岖 D.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5.东南亚享誉世界的农产品是() A.水稻、茶叶、蚕丝 B.小麦、棉、黄麻 C.水稻、天然橡胶、油棕 D.小麦、棉花、椰子 6.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西欧 B.美国 C.西亚 D.东南亚 7.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 B.缅甸 C.越南 D.老挝 8.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B.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C.是亚洲和非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D.被称为澳大利亚的“海上生命线 9.甲半岛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 B.河流上游地带 C.内陆地带 D.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10.图中甲半岛山脉、河流的分布特点是()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高原为主,地面崎岖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地形复杂,中高周低 11.马六甲海峡每天平均通过的船有200多艘,每 年通过8万多艘,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读 “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如图),完成4~6题. 马六甲海峡沟通的海洋是()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印度 洋 C.北冰洋和太平 洋 D.太平洋和大西洋 12.2010年元旦,邵阳一个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 购货物.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单中的是 () A.棕油、椰子 B.稻米、苹 果 C.牛奶、小麦 D.黄麻、 梨子 13.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特点是()

东南亚练习题.doc

《东南亚》练习题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 b 国的某一岛屿,该岛屿是 一、选择题 A. 苏门答腊岛 B. 爪哇岛 C. 巴厘岛 D. 苏拉威西岛 自 2011 年 7 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 3 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群岛是全球多火山、地震的分布区,其主要原因是 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读右图回答 9-10 A. 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B. 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题。 C. 地处四大板块的交界处 D. 地处五大板块的交界处 7. 在东南亚下列河流属于太平洋水系的有 ①澜沧江②萨尔温江③伊洛瓦底江④湄公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据此回答23~25 题 9. 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洼,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0.全球知名 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是原因是该国 A. 软件产业发达 B. 国内市场广阔 C. 运输条件优越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读下“东南亚区域图” ,回答 5- 7 问题。23.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冰雪融水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D.洞里萨河是内流河 24.洞里萨湖流域交通便捷,此处通航最佳时间是 A.全年B.1~6 月C.5~10 月D.11 月~次年 4 月 25.乙图为甲图中湄公河上 EF 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E 岸河床较缓,F 岸河床较陡② 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 F 岸遭受冲蚀力大④由于该处河道是弯道, E 岸遭受冲蚀力大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据此,回答 27~ 29 题。27.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A.澜沧江B.怒江 C .红水河 D .雅鲁藏布江 28.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A.生态恶化B.资金短缺 C .利益主权 D .边界问题 29.对开发湄公河流域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读右图回答32~ 33 题。

《 浅谈对印度教文化的认识及启示 》

中央财经大学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当代世界宗教问题透析》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对印度教文化的认识及启示》 摘要:本文就本学期对印度宗教的学习感悟为出发点,首先谈论印度教的主要理念及其在印度文化中的作用;接着阐述了印度教文化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最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谈谈有关印度教文化的启示。 关键词:印度教、文化、社会生活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初次比较系统地接触到了印度宗教,也改变了我对宗教的一些认识。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浓重的国家,而印度教在印度宗教文化中又占据了主体地位。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教,几乎主宰了印度2000多年的历史,影响着印度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印度文化、人们的道德信仰、印度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一、印度教的主要理念及其在印度文化中的作用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于公元8世纪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它综合了多种信仰,并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论,最重要的神有“创造神”梵天、“守护神”毗湿奴和“毁灭者”湿婆。 印度教有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信仰印度教的人,被严格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且生来就决定了。自然而然的体现了印度教认为人生而不平等,这可能与其他宗教的教义不同。正因如此,印度人的等级思想根深蒂固,并且这个民族一般是不允许不同种姓的人通婚,这意味着,婆罗门的后代还是高贵的婆罗门,首陀罗的后代还是地位较低的首陀罗,世代相传。 印度教同样当然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关于因果报应的一种说法是,人的一辈子要减少暴力行为,尽量非暴力,不杀生,这样人在死后可以减少苦难。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印度人的道德秉性。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文明最核心部分是宗教。印度人长期在宗教的熏染和陶冶下,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印度教文化也就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主体,宗教性和宗教色彩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一,印度教文化娜视物质、祟尚精神的观念;其二,祟拜神灵、为神奉献的观念;其三,崇尚再生、不惧死亡的观念;其四,忽视时间、淡漠历史的观念。1印度教文化在印度文化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印度教文化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印度教文化从公元8世纪开始,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之中。印度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成为一种具显著特征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并深入和影响到印度的方方面面。 由于印度教对神不灭的崇拜,延续了几千年印度人对宗教的信奉和执着,也成为了印度历史发展进程中遭遇混乱而能重获和谐发展的精神源泉。在贫富分化的印度,贫困者化解无常和痛苦的最佳途径就是认命和敬神,因此印度农村家家户户都供着宗教偶像,相信神主宰着、也引导着,追随 1朱明忠, 印度文化的宗教性与印度宗教哲学[J].中国图书评论,第6期.

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练习题+答案复习课程

东南亚、南亚和西亚——(17.04.28限时训练) 1.与中国陆上相邻的东南亚国家的首都分别是() A.河内、万象、仰光 B.金边、曼谷、新加坡 C.吉隆坡、仰光、曼谷 D.河内、仰光、曼谷2.下列完全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亚国家是() A.新加坡 B.东帝汶 C.马来西亚 D.菲律宾 3.下列河流中,发源地不在中国的是() A.湄公河 B.红河 C.伊洛瓦底江 D.湄南河 4.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整个半岛地处低纬度 B.半岛上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大河都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流经山区的河段,水力资源丰富 5.根据降水的特点分析,马来群岛应该是() A.夏季多雨 B.冬季多雨 C.全年多雨 D.全年少雨 6.下列国家的物产居世界首位的是() A.印度尼西亚的石油 B.马来西亚的椰子和椰油 C.泰国的天然橡胶和棕榈油 D.菲律宾的稻米 7.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B.降水的地区分布较均匀 C.喜马拉雅山南坡多地形雨 D.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很大 8.下列有关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拥有牛和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 B.著名建筑泰姬陵具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C.电脑软件产业居世界重要地位,说明印度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煤、铁两种矿产贫乏,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9.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是() A.地形和季风的影响 B.地形和纬度的影响 C.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D.季风和洋流的影响10.下列何种情况,容易造成南亚的旱灾() A.东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B.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C.东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 D.西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 11.有关南亚中部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印度河和湄公河冲积而成 B.西起孟加拉湾,东至阿拉伯海 C.巴基斯坦的首都分布在中部平原上 D.是南亚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12.下列哪一项不是西亚战争的导火索() A.“五海三洲”之地 B.世界石油宝库 C.人民生活贫困 D.宗教背景复杂 13.有关西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 B.是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C.被称为“阿拉伯世界” D.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14.西亚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位于()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B.红海沿岸 C.地中海沿岸 D.波斯湾沿岸 15.下列在西亚难以见到的景象是() A.沙漠广布,井架林立 B.手捧《圣经》,去清真寺做礼拜 C.挂美国、日本国旗的油轮进出港口 D.吃椰枣、喝泉水、骑骆驼 16.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每年从西亚进口大量石油。那么,我国油轮的必经之路是() A.苏伊士运河 B.台湾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17.某公司采购人员从东南亚采购了一船当地出产的货物回国,轮船进入中国海关时,报货单上的货物名称可能有()

百事可乐大战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2、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26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 3、但是,就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样高举“可乐”大旗,敢于向其挑战的企业,它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并且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就是百事可乐公司。 4、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 5、而第一瓶百事可乐却诞生于1898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年,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6、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5美分/镑,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多买1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7、百事可乐就像打不死的蟑螂小强一样,坚挺到了五十年代,在恩瑞克的主持下,百事可乐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方式,进行了5方面的重大改革: 第一:改良口味,使其好不逊色于可口可乐 第二:重新设计玻璃瓶包装和公司的各种标识,并力求统一 第三:重新策划广告,增加广告投入,提升企业形象。 第四:集中力量攻占可口可乐所忽视的市场,尤其是带回家饮用的市场。 第五:选定美国的25个州和境外的25个地区作为重点攻占目标,集中精力攻占市场据点。 8、1959年,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召开,肯特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尼克松显然同赫鲁晓夫通过气,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这是最特殊的广告,百事可乐从此在前苏联站稳了脚跟,这对百事可乐打入前苏联国家和地区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9、1960年百事可乐把它的广告业务交给BBDO(巴腾-巴顿-德斯廷和奥斯本)广告公司。BBDO 公司分析了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象,做出种种努力来把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的饮料。经过4年的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正式面市。 10、当时,可口可乐还是以5∶1的绝对优势压倒百事可乐的。

完整版东南亚测试题1

第二章 了解地区第一节 东南亚 一、选择题 ( 第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小明暑假随父母到 “新马泰”旅游,获得了以下两点深刻的感受: ①东南亚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 ②有的地方基本上每天下午有 一场雨.据此,回答 1、2题。 1.对东南亚城市沿河分布的原因进行探索后,小明得出如下结论,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B .河流沿岸形成的 冲积平原土地肥沃 C.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 D .河流是重要的水 源 地,为城市提供用水 2.小明获得“基本上每天下午有一场雨”的感受可能是在 ( ) A. 越南 B .缅甸 C .泰国 D .新加坡 3.缅甸 2008年发生强烈的热带风暴, 给该 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此次热带风暴的发源地是 ( )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平原面积广阔,平原、山脉相间分布 2009 年元旦前后,上海市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参加订货会, A . 印度洋 B .太平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4. 有关东南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处亚洲与非洲、印度洋与 太平洋“十字路口”位置 B . C . 世界上咖啡、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区 D . 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并观光考察。根据材料,回答 5-8 题。 5.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成员没有必要携带的是 ( ) A.雨伞 B .御寒衣物 C .摄像机 D .地图 6.该代表团在东南亚参观考察期间的生活主食是 ( ) A.面食 B .牛羊肉 C .大米 D .鱼 7.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 ) A.棉花、小麦 B.橡胶、椰子 C.牛肉、水稻 D.蔬菜、牛奶 某同学家住在昆明,暑期去东南亚旅游过程中,他会遇到哪个障 A.语言交流障碍 B .对湿热天气不适应 C .主食不适应 D .出 境交通方式单一 10.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于 2004年 12月 26日早上 8点左右 曾发生里氏 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这是因为该地位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带 B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交界 带 交界带 11. “泰国黑米、香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它们以其优 8.以下是代表团某成员在东南亚期间的见闻, 你认为可信的是( ) A . 当地居民是黑皮肤,头发卷曲 .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 C . 每天正午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居民主食为面包、牛肉 9.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交界带 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教案案 老城中学甘红梅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读图说出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两区域主要河流的简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东南亚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5、掌握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特点及其重要的国际航运价值。 二、教案重点、难点: 1、东南亚的位置,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作用。 2、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3、南亚的地形。 4、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点,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考点、热点分析: 结合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本章主要有以下考查特点: 1、东南亚、南亚地区与中国山水相连,对本地区地形、气候、物产的考查,是常见的命题内容。 2、马六甲海峡号称“十字路口”的咽喉,在国际海洋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考题中亦为多见。 四、复习指导: 1、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 复习“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位置”时,要结合地图,从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这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来理解,特别要注意马六甲海峡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说明了它是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联系亚洲、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可通过画图准确空间定位。复习时,建议师生一起绘制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位置,以图为载体记忆该部分知识。 2、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 该部分知识,属识记内容与与理解内容相互穿插结合的知识点,三大主要地形须重点识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南亚季风气候的强弱着手理解,本地区易旱涝的主要原因。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去获取地理信息。 五、基础知识梳理: (1)、通过自学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如有疑惑,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1、为什么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有何重要性? 3、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如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4、东南亚有哪些重要的物产? 5、南亚的地形结构与北美洲有何异同? 6、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7、印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理念之案例分析1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 在印度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分析 八十年代,由于印度国内软饮料公司反跨国公司议员们的极力反对,可口可乐公司被迫从印度市场撤离。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就开始琢磨如何打入印度市场,百事可乐明白:要想占领印度市场就必须消除当地政治力量的对抗情绪。百事可乐公司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向印度政府提出一项是该政府难以拒绝的援助。 百事可乐表示要帮助印度出口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以弥补印度进口浓缩软饮料的开销;百事可乐公司还提出了帮助印度发展农村经济转让食品加工、包装和水处理技术,从而赢得了印度政府的支持,迅速占领了印度软饮料市场。 显然,百事可乐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产品口味比可口可乐好,也不在于广告技术比可口可乐高超,而是在于它在“政治战”与“公众舆论战”上比可口可乐要胜一筹。毫无疑问,政治与公共关系已成为市场营销中心出现的两个考虑要点。针对上述状况,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提出了大市场营销观念,即现代市场营销已突破了以产品、价格、促销与销售渠道(4PS)为主体的旧营销格局,现代营销观念在4PS基础上还应加上两个P,即“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科特勒认为: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政府干预经济力量加强的情况下,即使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都适当,这种产品还是未必能卖出去。例如,日本大米生产成本至少是美国的7倍,然而美国大米却迟迟打不开日本市场,原因是日本通过一整套复杂的法律和行政壁垒来排斥美国大米的进口;美国建筑行业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但由于同样的原因在日本建筑项目投标中屡屡失败。因此,重视大市场营销观念势在必行。 大市场营销观念虽然有美国人提出并最先付诸实践,但做得最好的却是日本人。如:日本汽车厂商对美国政治、法律的影响力就比福特、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公司三巨头的影响力要强大得多。1990年,日本共有140个政府机构和企业在美国雇佣了院外活动和宣传活动的代理机构。日本通过金钱收买等方式把一大批美国的政府高级官员聘为自己的国外代理人,并通过他们来左右美国的贸易政策。这些日本聘用的“说客”中有总统特别助理、总统顾问、白宫副新闻秘书、副总统办公厅主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等要人。 通过他们,日本产品源源不断打入美国市场并获得大量优惠,如日本汽车厂商通过对美国政府的影响而避免了向美国缴纳每年5亿美元的进口税。1987年,日本东芝公司对苏联及捷克等国出售美国规定的“受控产品”,包括潜

东南亚测试题

汕头一中2012——2013年单元测试(二) 东南亚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 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 爆发期间的风向是(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2.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 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 A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 .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 .对大气辐射的散射增强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 3.马六甲海峡的长度约为 A.690千米 B.850千米 C.1080千米 D.1250千米 4.下列关于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东北—西南走向 B.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全年大部分时间风浪小 C.地跨南北半球 D.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缩短了澳大利亚到非洲的航程. 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立 5. 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 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 是该国 A. 软件产业发达 B. 国内市场广阔 C. 运输条件优越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该农产品为 A. 茶叶 B .玉米 C .稻米 D .天然橡胶 8.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 .汽车制造 B .精钢锻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