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在胃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FAK在胃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FAK在胃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FAK在胃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刘先伟△(综述),苏国强※(审校)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厦门361003)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2)08-1167-04

摘要: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针对恶性肿瘤的外科性手术的治疗策略已趋于成熟,但预后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局部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是细胞内多个信号转导的枢纽。FAK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抑制FAK的功能可以阻断多条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大量研究发现,FAK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FAK在胃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胃癌;肿瘤转移;黏着斑激酶

Researches o f FAK in the Metast as is of G as tric Garc ino ma L IU Xian-wei,S U G uo-qiang.(The Fir st

C hinical College of Fujian Mdeical University,Xiamen361003,China)

Abst rac t:The 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alignant tumor s in dig estiv e system,and the sur gical str ategy

a lready tends to be matur e.However the pr ogno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does not ma ke us satisfy.Focal a dhen-

sion kinase(FAK)was recognized as a non tyrosine pr otein kinase receptor,a hub of ma ny cell signal tr ans-ductions.FAK may becom e a potential target in the therapy of stomach cancer.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in-hibi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FAK can block multiple signal paths which w ere associated with cancer.Ma ny re-sults of resear ches show that FAK play s a grea t impor tance in the gastric carcinoma metastasis.Her e is to m ake a r eview on FAK roles in the genesis,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yic cancer.

Key words:Gastric car cinoma;Tumor metastasis;Focal adhesion kina se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和诸多化疗药物

的问世,胃癌的整体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术后胃癌

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胃癌晚期常出现多器官转

移,常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肿瘤转移小

结节的形成是一个多步骤复杂的过程包括肿瘤细胞

的增殖,对细胞外基质的消化,随血液或淋巴系统的

播散以及在靶器官重新种植。黏着斑激酶(focal a d-

hesion kina se,FAK)在上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

望对胃癌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FAK的概述

1.1 FAK的发现与结构FAK是S challer等[2]在转

染的v-src鸡胚成纤维细胞中首次发现并克隆鉴定

出来的。因其与细胞黏附功能密切相关,故命名为

FAK。FA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人的FAK基

因定位于人体8q24,cDN A全长4285bp,编码1028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03,生物进化过程

中高度保守,故各物种间的同源性高达90%。FAK

的结构主要由N端约370个氨基酸组成的FERM结

构域、中心激酶结构域、C端区域脯氨酸富集区域和

黏着斑靶向结构域组成[3],每个功能区约有400个

氨基酸。N端功能域含有与整合素β亚单位,细胞

骨架蛋白和信号转导蛋白结合位点,FERM可结合生

长因子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等酪氨酸激酶

的转导信号,并将信号向下游传递。C末端包含两个

脯氨酸富集区,是FAK在信号转导中的发挥作用的

关键部位。该区域能和含有S H

3的结构蛋白结合,

如p130Cas、Crk、GRAF、ASAp等,所有这些因子与FAK的相互作用可以调控细胞骨架的动态特征及黏着斑的装配,并与癌症的发生有关[4]。FAK的C末端区域的黏着斑靶向序列黏着斑靶向结构域,可与踝蛋白及桩蛋白结合,同鸟呤核苷酸交换因子相互作用。

1.2 FAK中的磷酸化位点

FAK共有6个可以被磷酸化的酪氨酸位点:Tyr397、Tyr407位于氨基端,Tyr576、

Tyr577位于激酶区活化环内,Tyr861和Tyr925位于羧基端。其中Tyr397是自身磷酸化的主要位点[5],可与S rc家族直接作用,研究发现通过397位的酪氨酸自身磷酸化而活化的FAK,可引起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生等一系列过程[6]。Tyr576、Tyr577是Sr c家族激酶磷酸化的主要部位,Tyr925是S rc的特异性磷酸化位点[7]。

1.3 FAK的分布FAK广泛分布于成纤维细胞、血小板表皮细胞、内皮细胞、T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滋养层细胞。FAK参与多种信号途径,与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细胞存活,细胞的周期调控、黏附、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8-11]。

2 FAK在胃癌转移中的应用

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胃癌细胞的侵袭性生长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12],有多种生物化学因子参与其中,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突破细胞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远处器官并在靶器官定居增殖,最终在远处形成转移灶,并具有原发灶组织细胞的一定特性等。诸多研究表明,FAK作为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介导细胞内信号网络系统的相互联系,在细胞移动和肿瘤侵袭中起重要作用[13-14]。

2.1 肿瘤从原发灶脱落肿瘤发生转移首先要脱离母体肿瘤,然后借助血液或淋巴液等途径播散到全身,进而形成新的转移灶。大量研究表明,整合素/FAK信号转导通路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至关重

要,整合素作为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受体不仅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具有整合细胞外刺激信号向胞内转导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FAK则是整合素信号途径中连接整合素与下级信号分子的媒介,是胞内多条信号途径的交叉点。FAK可借助其分子内含有的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催化与其结合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等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活化,进而触发级联磷酸化反应,将来自整合素的信号向下游传递,该信号途径在细胞收缩、变形及运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FAK还可以通过整合素途径使胃癌细胞的同质性黏附下降,同质性黏附是指同种细胞间的黏附,主要由存在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所介导。Ke等[15]在实验中发现刺激整合素β

1

能降低同质性胃癌细胞上的细胞内黏附分子1的表达,使胃癌细胞间的黏附能力下降,使单个肿瘤细胞更容易从肿瘤群体中脱落。一般认为,同型黏附力与侵袭和转移呈负相关,肿瘤细胞之间同质黏附力的下降,有利于瘤细胞脱离母体。造成黏附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胞间连接装置不发达、肿瘤细胞表面负电荷数量增加以及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下降等。由此分析,通过促进同质型细胞间的黏附可以使瘤细胞间保持紧密的接触,难以脱离原发瘤进入周围组织和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一旦肿瘤细胞离开母体,将侵袭到基底膜或穿过基底膜与基质、宿主细胞接触,到达血液循环。

2.2 突破周围的屏障细胞外基质是由基底膜和细胞间质构成,是阻碍肿瘤转移的第一道屏障[16]。胃癌的浸润性生长需要穿过基底膜和细胞间质。Hauck等[17]在研究时发现,通过反义技术和黏着斑非相关激酶的表达抑制FAK的表达,可减少表皮生长因子β诱导的腺癌细胞的浸润。肿瘤从原发肿瘤脱落后,侵入到细胞外基质,与基底膜中的一些黏附分子结合,并激活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降解蛋白的酶类。FAK通过增加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控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来促进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能降解基底膜,在癌细胞周围形成溶解区,从而为癌细胞的转运提供通道,其活性高低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Agochiya等[18]发现FAK能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分泌,可以通过反义技术或黏着斑非相关激酶抑制FAK表达来减慢细胞的浸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分泌。

2.3 FAK与细胞移动整合素家族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结合,引起黏着斑的两大元件FAK和S rc磷酸化,触发下游信号通路传递,导致黏着斑分解和细胞迁移[19]。在转移的过程中,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关键取决于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20]。而这一过程是由细胞内的S rc和局部FAK共同调节的[21]。FAK激活后与Src形成复合物,可最大限度地磷酸化Crk(CT-10regulated kina se)相关底物Ca s 蛋白和桩蛋白,两者共同作用使Cr k发生磷酸化,导致Crk家族衔接分子募集,Ca s和Crk可直接引起细胞移动。另外,接头蛋白Crk可以激活Ra c信号途径,使细胞骨架发生改变,促进胞膜突起形成和细胞迁移。Ponnusamy等[22]在研究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的过程中发现,抑制磷酸化的FAK可使细胞的移动能力大大下降。

FAK在转移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肿瘤,说明FAK在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3],增强FAK信号途径的转导可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24]。

2.4 FAK与细胞凋亡研究发现FAK可抑制细胞凋亡[25]。细胞需要黏附于细胞外基质才能存活,一旦与细胞外基质脱离将发生凋亡,细胞黏附于细胞外基质伴有FAK磷酸化的增加是抑制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正常的上皮和内皮细胞从细胞外基质脱离时会以一种失巢凋亡的形式发生凋亡,而肿瘤细胞很少会发生失巢凋亡。有文献报道,应用转染技术可使细胞过度表达FAK,直接证明FAK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因此利用反义核苷酸技术来使FAK表达减少,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6]。FAK的持续表达还能使细胞外的信号不断放大,抑制肿瘤细胞失去细胞黏附后发生失巢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27]。FAK还可通过其本身的FERM结构域促使p53降解非依赖性激酶活性,使得细胞增殖和生存,因此FAK与肿瘤增殖亦密切相关[28]。研究显示, FAK也是胱天蛋白酶(caspa se)的底物之一[29],而ca spase是凋亡途径的起始者,去除FAK的细胞最终也发生凋亡。另外,FAK还可以促进细胞的运动和生长,抑制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信号转导的一个汇聚点[30]。

Tam ura等[31]利用人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 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 osom e ten,PTEN)缺失的恶性神经胶质瘤U87MG细胞株研究了PTEN和FAK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发现,PTEN直接去磷酸化FAK,下调了细胞转移侵袭的生长能力,而PTEN造成的这种结果又可被FAK的过表达所抵消。FAK的过表达可增强自身的磷酸化,借助于可磷酸化的FAK蛋白数量增加方式,竞争性抑制PTEN 的去磷酸化活力。FAK的过表达可能会抵消PTEN 对细胞的转移抑制作用。PTEN很可能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抑制作用,而FAK则可能与其相反,检查

PTEN和FAK蛋白以及研究两者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有助于对胃癌预后进行评估。在细胞的信号通路中,当高表达的FAK与含有S H2结构域的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结合,磷脂酰肌醇3激酶过度激活,使正常细胞过度增殖,凋亡抑制,向恶性转化。

2.5 FAK与血管发生肿瘤细胞转移并种植需要营养供应,就必须形成新的肿瘤血管。肿瘤血管的发生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在血管富集区域的FA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2]。

FAK与肿瘤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以及信号转导有密切关系,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受体与相应靶细胞结合,有增加内皮细胞的化学趋化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和毛细血管的出牙生长,诱导蛋白溶解酶的生成,有利于内皮细胞芽穿透基质。肿瘤血管的生成,既为肿瘤生长提供了营养,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有利条件。有文献报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通过诱导FAK磷酸化介导内皮细胞迁移并抑制其凋亡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及入侵转移[33]。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FAK还可以促进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介导的血管生成作用。如果对乳腺癌小鼠模型中FAK的活性进行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降低以及对FAK-G rb2-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反应阻断,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减少,导致小鼠无血管肿瘤产生[34]。因此,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也可成为治疗肿瘤转移的一个新途径。

3 结语

FAK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所以研究FAK的靶向药物可对胃癌的治疗和转移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证实与FAK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有多条,由于FAK与细胞周围环境的复杂关系,使得对FAK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如何利用FAK作为靶点抑制肿瘤转移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Han H,Du B,Pa n X,et al.CADPE inhibits PMA-stimulated gas-

tr ic carcinoma cell invasion a nd ma trix metalloproteinase-9expres-

sion by FAK/MEK/ERK-mediated AP-1a ctivation[J].M ol Canc-

er Res,2010,8(11):1477-14882.

[2]S challer M D,B organ C A,Cobb BS,et al.pp125FAK a str ucture al-

ly distinctive protein-ty rosine kinase associated with focal a dhens-

ion[J].Proc Natl Acad S ci U S A,1992,89(11):5192-5196. [3]M itr a SK,Hanson DA,Schlaepfer DD.Focal adhesion kinase:in

com mand and contr ol of cell motility[J].Nat Rev M ol Cel B iol,

2005,6(1):56-58.

[4]Par sons J T.Focal adhension kina se:the first ten years[J].Cell

S ci,2003,116(Pt8):1409-1416.

[5]Ham adi A,B onuali M,Dontenwill M,et al.Regulation of foca l ad-

hesion dynamics and disassembly by phosphor ylation of FAK at

tyr osine397[J].Cell Sci,2005,118(Pt19):4415-4425.

[6]Lai IR,Chu PY,Lin HS,et al.Phosphor ylation of foca l a dhesion

kinase at Tyr397in ga str ic carcinomas and its clinical sig nificance

[J].Am J Pathol,2010,177(4):1629-1637.

[7]Brunton VG,Avizienyte E,Fincham VJ,et al.Indentifica tion of

Src-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site on focal a dhesion kinase:dissec-

tion of the role of S rc S H

2

and catalytic function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 tumor cell beha vior[J].C ancer Res,2005,65(4):

1335-1342.

[8]Jones ML,S haw e-Taylor AJ,Willia ms CM,et al.C hara cterization of

a novel focal adhesion kinase inhibitor in hum an platelets[J].Bio-

chem B iophys Res Com mun,2009,389(1):198-203.

[9]Ta vora B,Batista S,Reynolds LE,et al.Endothelial FAK is re-

quired for tumour angiogenesis[J].EM BO Mol Med,2010,2

(12):516-528.

[10]Kasor n A,Alcaide P,J ia Y,et al.Focal adhesion kinase r egulates

pathogen-killing capability and life span of neutr ophils via media-

ting both adhesion-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cellular signals

[J].J Immunol,2009,183(2):1032-1043.

[11]TureckováJ,VojtechováM,Kr ausováM,et al.Foca l adhesion ki-

nase functions a s an Akt downstr eam tar get in migr ation of colorec-

tal cancer cells[J].Transl Oncol,2009,2(4):281-290.

[12]Ahmad A,Har t IR.M echa nism of metastasis[J].Crit Rev Oncol

Hematol,1997,26(3):163-173.

[13]Provenzano PP,Keely PJ.The r ole of foca l adhesion kinase in

tumor initiation and progr ession[J].Cell Adh M igr,2009,3(4):

347-350.

[14]Zhao J H,Gua n J L.Signal transduction by focal adhesion kinase in

cancer[J].Cancer M etastasis Rev,2009,28(1/2):35-49.

[15]Ke J J,Shao QS,Ling ZQ.Expression of E-selectin,integr in beta1

and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member in human gastric car cino-

ma cells and its clinicopatholog ic significance[J].Wor ld J Gastro-

enter ol,2006,12(22):3609-3611.

[16]Shida D,Fang X,Kor dula T,et al.C ross-talk between LPA1and

epidermal gr owth fa ctor receptors mediates up-regulation of sphin-

gosine kinase1to pr omote gastric cancer cellmotility and invasion

[J].Cancer Res,2008,68(16):6569-6577.

[17]Hauck C R,S ieq DJ,Hsia DA,et al.Inhibition of foca l adhesion ki-

nase expr ession or activity disr upts epider mal gr owth factor-stimula-

ted signaling promoting the migr ation of invasive human carcinoma

cells[J],Cancer Res,2001,61(19):7079-7090.

[18]Agochiya M,Brunton VG,Owens DW,et al.Incerased dosa ge and

amplication of the focal adhesion kina se g ene in huma n cancer

cells[J].Oncogene,1999,18(41):5646-5653.

[19]Hamadi A,Deramaudt TB,Ta keda K,et al.Hyperphosphory lated

FAK delocalizes fr om focal a dhensions to membr ane ruffles[J].J

Oncol,2010.

[20]Manes S,M ira E,Gom ez-M outon C,et al.Cells on the move:a dia-

logue between pola rization and motility[J].IUBMB Life,2000,49

(2):89-96.

[21]Laird AD,Li G,Moss KG,et al.S rc family kinase activity is re-

quired for signal tranducer and a ctivator of tr anscr iption3a nd focal

adhesion kinase phosphoryla tion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 owth

fa ctor signaling in vivo and for anchorag e-dependent and-independ-

ent gr owth of human tumor cells[J].M ol Ca ncer Ther,2003,2

(5):461-469.

[22]Ponnusamy M P,Lakshmanan I,J ain M,et al.M UC4mucin-in-

duced epithelial to mesenchy mal tr ansition:a novel mechanism for

metastasis of huma n ovar ian cancer cells[J].Oncogene,2010,29

(42):5741-5754.

[23]Su J M,Gui L,Zhou YP,et al.E xpr ession of focal adhension kinase

andα5andβ

1

intergrins in car cinom as and its clinica l significa nce [J].Wor ld J Ga str oenterol,2002,8(4):613-618.

[24]Su R,Li H,S ong H,et al.Grp78pr omotes the invasion of hepato-

cellular[J].BMC C ancer,2010,10:20.

[25]Ryu SJ,ChoK A,Oh YS,et al.Role of S rc-specific phosphor ylation

site on focal a dhesion kina se for senescence associated a poptosis

resistance[J].Apoptosis,2006,11(3):303-313.

[26]Shen J G,Zhang XL,Huo XX.The r ole of FAK-ERK signal tr ans-

duction pathwa y in apoptosis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J].Zhonghua

Gan Zang B ing Za Zhi,2008,16(11):849-853.

[27]Duxbur y MS,Ito H,Zinne MJ,et al.Focal adhesion kinase gene

silencing promotes anoikis and suppresses metastasis of huma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cells[J].Surgery,2004,135(5):

555-562.

[28]Hao H,Naom oto Y,Bao X,et al.Focal adhesion kinase as potential

ta rget for cancer therapy[J].Oncol Rep,2009,22(5):973-979. [29]Mian MF,Kang C,Lee S,et al.Cleavage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 is

an ear ly ma rker a nd modulator of oxidative str ess induced a poptosis

胃癌病理分型研究进展

胃癌病理分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16T11:54:58.6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刘娜 [导读] 胃癌病理分型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胃癌治疗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治疗率。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病理教研组;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病理分型。方法:收集医院对胃癌病理的治疗数据资料和历史上主要胃癌病理分型研究病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对比。结果:胃癌病理分型主要有两大类,大体形态分型和组织学分型,不同的胃癌类型,其形态和组织还有生物学行为都是各异的,所以现如今的胃癌病理分析系统繁多。讨论:胃癌的病理分型主要有Borman分型、WHO分型和Lauren分型,分型的细致化和系统化有助于对胃癌的治疗。 【关键词】胃癌;病理分型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439-02 胃癌病理分型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胃癌治疗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治疗率。为了更好的分析胃癌病理分型研究的历史进展,现收集世界胃癌病理分型的标志性事件、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世界各国关于胃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病例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符合研究标准,所有病例获取均经过相关人员同意。其中有男35例,女33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7.1±11.3)岁,其中腺癌患者病例20例,鳞癌患者病例23例,溃疡性肿瘤患者病例25例,这些患者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2.6±0.3)年。 1.2方法 对以上胃癌病例进行系统对比、研究,并以黏膜内癌为例对胃癌病理分型进行研究。不同类型的胃癌其形态和组织还有生物学行为都是各异的,故进行不同的病理系统分析。对所选取的病例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进行地理、年龄和性别上的区分,方便我们进行对比研究。 2、结果 通过对各种胃癌病例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胃癌病理的分型各路研究人员的看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日本胃肠道内镜协会(1962)对早期胃癌,即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癌按大体形态作了以下的分类:Ⅰ型-隆起型;Ⅱ型-浅表型(轻微隆起,平坦或浅凹型);Ⅲ型-凹陷型。胃肠道上皮增生分为五型,分别是:Ⅰ型指无肿瘤细胞和异型增生,以及正常上皮的炎性反应、再生、肥大、萎缩、异型性等;Ⅱ型指可疑的异型增生;Ⅲ型无浸润的低度异型增生;Ⅳ型无浸润的重度异型增生,又分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可疑的浸润性癌;Ⅴ型浸润癌,又分为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由于在黏膜内癌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有分歧,2000年底时,世界卫生组织又修改了Viena分型法,将原来Ⅴ型中的黏膜内癌划分为Ⅳ型,这种分型更加明朗的区分了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算是解决了黏膜内癌的定义问题,有利于指导医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内镜医生和临床医生的相互探讨,使关于胃癌的治疗技术向前发展。 胃癌在Lauren分型中分为肠型、弥漫型、混合性和不确定性胃癌。肠型胃癌中,肿瘤内的腺体结构可以辨认。弥漫型胃癌由黏附力差的细胞弥漫性地浸润胃壁构成,可见少量腺体或无腺体形成。肠型和弥漫型癌比例大致相同的肿瘤称做混合性癌。病变如果未分化而不能明确地分入以上类型的话,应放入不确定性胃癌。有些报告显示弥漫型胃癌较肠型胃癌预后更差。Lauren根据胃癌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在1965年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这就是后来被称为Lauren分型的开始。这种分型不仅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而且还能体现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流行特征。肠型胃癌一般具有明显的腺管结构,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可见刷状缘、炎症细胞浸润和肠上皮化生,结构类似肠癌,以膨胀式生长,肠型胃癌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常见于老年人群和男性,有较好的预后,常被认为继发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弥漫性胃癌癌细胞则呈弥漫性生长,缺乏细胞连接,一般不形成腺管,分化较差,与肠型胃癌比较,弥漫型胃癌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常见于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1] 3、讨论 对于胃癌病理分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Borman分型 1923年,病理学家Bormann提出了一种胃癌大体形态分型方法,以这位德国人的名字命名为Borman分型。这种分型主要根据癌瘤在黏膜面的形态特征和在胃壁内的浸润方式进行分类,分胃癌为四类:Ⅰ型(息肉或肿块型)胃癌:癌灶主要向胃腔内生长,病变较局限,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Ⅱ型(无浸润溃疡型)胃癌:癌灶中央凹陷、边缘隆起,与正常胃界限清楚,临床最为常见。Ⅲ型(浸润溃疡型)胃癌:癌灶中央凹陷、边缘隆起,与正常胃界限不清楚。Ⅳ型(弥漫浸润型)胃癌:癌组织沿胃壁浸润生长,胃壁僵硬、胃腔缩窄呈革袋状(又称“皮革胃”),恶性程度最高,转移较早。[2] (2)日本胃癌分型 日本有一个胃癌研究协会,成立于1961年,它刚成立的时候制定了《胃癌外科病理处理规约》作为胃癌诊断、处理、分类、治疗等的全国统一标准。但就像所有事物一样,它要经过发展变化才能趋向完美,所以这个规约经过了几次修改。在最新的也是比较科学的1999年修订的第13版胃癌规约中,日本胃癌研究会将胃癌分成一般型和特殊型。一般型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腺癌和黏液腺癌。特殊类型有鳞腺癌、鳞癌、类癌和其他不能分类的癌。 WHO分型日本内镜协会把早期胃癌分为3型,Ⅰ型(隆起型):癌明显地隆起周围正常黏膜,其隆起高度相当于胃黏膜厚度2倍以上,呈息肉样隆起,表面有白色或污秽状渗出物覆盖;Ⅱ型(浅表型):表面变化不显著,根据表面黏膜凹凸情况又分3个亚型;Ⅱa型(浅表隆起型):表面有轻度隆起,癌区黏膜隆起的厚度不到黏膜层的两倍;Ⅱb型(浅表平坦型):与周围正常黏膜高低一致,无凹凸,其主要改变是胃黏膜发红或色泽变淡,黏膜变色的区域分布不整齐;Ⅱc型(浅表凹陷型):表面轻度凹陷,或浅表性糜烂,糜烂底部发红或附着薄苔,病灶边缘不规则。 (3)Lauren分型 Lauren分型中将胃癌分为肠型、弥漫型、混合性和不确定性胃癌。肠型胃癌中,肿瘤内的腺体结构可以辨认。弥漫型胃癌由黏附力差的细胞弥漫性地浸润胃壁构成,可见少量腺体或无腺体形成。肠型和弥漫型癌比例大致相同的肿瘤称做混合性癌。病变如果未分化而不能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第六章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 - 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 -3倍。这可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

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 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 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肿瘤病例分析

肿瘤病例分析 唐某,男,50岁,上腹部周期性疼痛15年。近半年疼痛加剧,疼痛无规律。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差。半小时前排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迷,急诊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心音快而弱。双腋下及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化验:WBC 5×109/L,N0.70,L0.25,M 0.04。入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黏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黏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型腺体已穿过黏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橘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肾小管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被布满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 讨论题. 一、作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二、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 三、患者死因是什么? 四、结合本病例,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病理诊断: 1、慢性胃溃疡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3、肝脂肪变 4、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5、胸腹腔积水及全身浮肿 6、失血性休克 诊断依据: 1、慢性胃溃疡: 病史: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饱食后溃疡病胃液中的胃酸刺激溃疡局部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病史: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癌变),经常呕吐(幽门狭窄)。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恶病质,低蛋白血症)。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出血),突然昏倒(失血性休克)。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癌细胞淋巴道转移) 尸检: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

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

一肿瘤的转移途径: 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 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 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 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 上。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二此例的转移方式: 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2.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 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 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三 (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内科学题库胃癌

内科学题库胃癌 单选题 1、胃癌最常见的部位是: A.胃底 B.胃小弯 C.贲门 D.胃窦 E.胃体 (标答:D) 2、不属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是: A.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 B. 恶性贫血伴有显著胃腺体萎缩 C. 毕Ⅱ式胃切除术厚并发胆汁反流性残胃炎 D. 胃溃疡直径>2.5cm者 E. 胃结石 (标答:E) 3、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A. 食欲不振 B. 恶心、呕吐 C. 上腹部疼痛 D. 消瘦 E. 低热

(标答:C) 4、患者,男,45岁。原有胃溃疡病史15年,近2个月来上腹疼痛的节律性消失,使用制酸剂疗效不佳,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 胃镜 B. X线钡餐 C. 大便潜血 D. 幽门螺杆菌检查 E. B超 (标答:A) 5、进展期胃癌,癌性病变弥漫浸润者称为: A. 皮革胃 B. 息肉样型 C. 硬癌 D. 溃疡型 E. 菜花样型 (标答:A) 6、胃癌的淋巴转移部位多在: A. 左锁骨下淋巴结 B. 右锁骨上淋巴结 C. 左锁骨上淋巴结 D. 右锁骨下淋巴结

E. 左腋下淋巴结 (标答:C) 7、胃癌导致女性卵巢Krukenberg肿瘤的转移方式是: A. 直接蔓延 B. 淋巴转移 C. 血循转移 D. 种植转移 E. 弥漫转移 (标答:D) 8、胃癌的主要体征是: A. 淋巴结肿大 B. 腹水 C. 伴癌综合征 D. 腹部肿块 E. Krukenberg肿瘤 (标答:D) 9、属于胃癌伴癌综合征的是: A. 持续低热 B. 血栓性静脉炎 C. Horner综合症 D. 出血倾向 E. 肝掌

(标答:B)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而________________治疗具有直接、有效、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对不能耐受手术者,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标答: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 2、凡年龄在4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_______________、食欲不振、_____________,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标答:上腹部不适体重明显减轻) 3、胃癌的病理分型包括:_______________、未分化腺癌、_______________、特殊类型。 (标答:腺癌印戒细胞癌) 4、_______________是筛选胃癌的首选方法。 (标答:粪便隐血) 5、_______________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 (标答:胃镜) 名词解释 1、进展型胃癌: 标答:是胃癌按照形态学分类中的一种,即中晚期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及全层,常伴转移。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详细解读了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详情如下。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

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胃癌个案护理

胃癌个案护理 胃癌是最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癌肿的第一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我国以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华北及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最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为多见。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其次为胃底贲门、胃体部。可以分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晚期胃癌。 1. 病人资料 1.1 一般情况 患者xxx,女,72岁, 于201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纳差,反酸、胸骨后烧心感,饱餐后、平躺后加重,坐起或站立时可稍有缓解;伴腹胀、呃逆,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便血等不适。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睡眠一般,大便5-7天/次,均为黄色成型便,量少,小便为淡黄色,量约1000-1500ml/天,体重近1年减轻12.5kg。于2016-12-07入院。入院诊断:1、胃弥漫性病变:胃淋巴瘤?胃癌多发转移?2、盆腹腔积液(大量)3、双肾积水4、胆囊多发结石 1.2既往史 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自诉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185/85mmHg,规律药物治疗,1年前停用降压药后血压维持正常。 1.3 家族史 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发生。 1.4 个人史 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2.专科检查 入院查体:T:36.8 ℃,P:88次/分,R:18次/分,BP:103/79mmHg。神志清楚,营养差,体型消瘦,左锁骨上可触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隆突,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脐部正常。腹软,中上腹可触及大小约4*3cm条状包块,表面不规则,质硬,全腹未及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 3.辅助检查 3.1院外检查 2016-3-25xxxx医院:胃镜示:1、胃体变形狭窄皱襞僵硬查因:Ca待排;2、慢性浅表性胃炎;3、贫血胃粘膜像;病理示胃体黏膜组织呈慢性炎,固有层散在胞浆红染的细胞,免疫组化提示大部分为平滑肌细胞,仅局灶少量细胞高度疑为低分化腺癌.

肿瘤学试题库胃癌

胃癌 A1型题 1.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可以超越常规所属淋巴结转移方式,而直接侵犯远处淋 巴结,其中最常见为:D(2.1.1) A.胰脾淋巴结 B.肝门淋巴结 C.腹腔淋巴结 D.锁骨上淋巴结 E.直肠上动脉淋巴结 2.早期胃癌的概念是:B(1.2.1) A.局限于胃窦内 B.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 C.直径在2CM以内 D.无淋巴结转移 E.尚未侵及浆膜层 3.下列哪项最能提示胃溃疡恶变?E(2.2.1) A.多发溃疡 B 复合溃疡 C.胃小弯侧溃疡 D.溃疡>2CM E.溃疡位于胃腔廓之外,周围粘膜呈星状聚合 4.残胃癌多发生在第1次手术后约: C A.5-10年 B.10-15年 C.20-25年 D.30-35年 E.35-40年 5.提高胃癌治愈的关键在于:A( 6.1.1) A.早期诊断 B.彻底手术 C.积极放疗 D.早期化疗 E.综合治疗 6.对有胃癌前期病变者,如胃酸减少或缺乏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应作:E (8.2.1) A.纤维光束胃镜检查 B.X线钡餐检查 C.胃液细胞学检查 D.病理切片检查 E.定期系统随诊检查,早期积极治疗 7.关于胃癌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6.3.2) A.侵犯浆肌层的胃癌3.5.10年生存率较早期胃癌小50%以上 B.根治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C.常用的化疗药物为5-Fu及自力霉素

D.若胃癌已有肝左外叶浸润不应作根治术 E.如无远处转移,一般争取尽早手术 8.关于胃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D (2.2.1) A.胃癌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 B.胃癌发病年龄经以40-60岁多见 C.胃癌发生部多在胃窦,其次是胃小弯 D.胃大弯和前壁一般不发生胃癌 E.贲门区的胃癌比胃大弯更常见 9.关于胃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2.2.1) A.早期胃癌是指局限在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胃癌 B.小胃癌是指病灶0.6-1.0cm的胃癌 C.早期胃癌均无淋巴结转移 D.微小胃癌是指直径≤0.5cm的胃癌 E.小胃癌和微小胃癌根治后5年存活率几乎达100 10.关于胃癌根治性切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6.3.3) A.全胃切除可以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 B.切除域应距肿块边缘6cm以上 C.彻底清除胃和区段淋巴结 D.必要时作附近脏器联合切除 E.胃远端切除距幽门口前方5cm 11.胃癌的癌前期状态不包括:B(2.2.1) A.胃息肉 B.胃平滑肌瘤 C.慢性萎缩性胃炎 D.胃酸缺乏症 E.恶性贫血者 12.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的几项关键检查是:B(4.2.1) A.四环素荧光试验.OB试验.胃液细胞学 B.纤维光束胃镜.X线钡餐,胃液细胞学 C.游离胃液测定.胃液细胞学 D.X线钡餐.OB试验.纤维光束胃镜 E.纤维光束胃镜.胃液细胞学.四环素荧光试验 13.行胃癌根治术时,手术切除最少应离癌肿边缘多远才算足够? D(6.3.3) A.1—2cm B.2—4cm C.4--6cm D.6—8cm E.8--10cm 14.关于胃癌的淋巴转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2.2.1) A.胃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 B.淋巴转移不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C. 无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D.恶性程度较高或较晚期的胃癌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E.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无关

胃癌分型

众所周知胃癌在我国十分常见,然而胃癌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各不相同。早期胃癌是指局限而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且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粘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已侵及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者称晚期。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一、具体形态分型 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48,8%~52.5%),大弯、小弯、前壁、后壁皆可受累,其次是贲门部(16.1%~20.6%),胃体部和累及全胃者相对较少(7%~16.6%)。胃癌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多发。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多为单中心发生,少数为多中心发生。后者也多因相距不远逐渐发展融合成一个癌灶,偶形成双癌。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病期早期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很大。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它的最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下,直径小于1cm的称小胃癌,小于0.5cm称微小胃癌。原位癌是指未突破固有膜的癌肿也属早期胃癌,但难于识别。①日本早期胃癌分型:1962年日本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A 、隆起型(Ⅰ型):肿瘤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或息肉状,边界清楚,高出

周围黏膜约2倍以上。B、表浅型(Ⅱ型):肿瘤表面高低和周围黏膜差别不甚大,癌灶较平坦,无明显隆起和凹陷,依其隆起或凹陷的程度又分3个亚型。表浅隆起型(Ⅱa):肿瘤隆起高度不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2倍。表浅平坦型(Ⅱb):癌灶和周围黏膜同高。表面无隆起或凹陷。表面凹陷型(Ⅱc):癌灶较周围黏膜稍凹陷,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厚度。 C、凹陷型(Ⅲ):癌灶明显凹陷,不超过黏膜下层。根据上述各型特点,还可分出各种混合型如Ⅱa+Ⅱb、Ⅱc+Ⅱa、Ⅱb+Ⅱc、Ⅱc+ Ⅲ、Ⅲ+Ⅱc等。②我国分型:我国也分3型,即隆起型,癌肿呈息肉样隆起,高出胃黏膜5mm以上,有蒂或无蒂,原发或继发于息肉者。将日本分型的Ⅰ型、Ⅱa型和Ⅱa型为主的复合型皆归在此型。浅表型又称胃炎型或平坦型,只相当Ⅱb型,根据病灶范围大小又分2个亚型,即局限型(直径<4cm)和广泛型(直径>4cm),并将其划在特殊类型中。凹陷型则包括了Ⅱc型、Ⅲ型和以其为主的复合型。此分类简便实用优点较多。据统计我国早期胃癌凹陷型最多,浅表局限型次之,隆起型最少。有些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和众不同,称特殊型早期胃癌。包括:A 、浅表广泛型:多在黏膜内扩散,也可在黏膜下扩散,直径超过 4cm。B、局限浅表型:病灶浅表,但局限,直径小于4cm,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C、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癌灶<5mm者为微小胃癌,多为平坦型,<10mm者称小胃癌,隆起型和凹陷型多见,“一点癌”是指胃镜活检即可彻底切除的微小癌灶。D、多发性早期胃癌:即同一胃上发生各自独立的2个以上的早期癌灶,微小胃癌多呈多发性。(2)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肿瘤组织已超过黏膜下层。胃癌发展一旦突破黏膜下层而

病例讨论

前言 在病理学实习中,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形态学印象,并加强与临床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网络课程适当安排临床病例讨论(CPC),为了做好临床病例讨论,请注意以下问题: 1、课前预习:课前应抽出一定时间预习病例,熟悉病例内容并了解讨论要求,温习有关理论知识,讨论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归纳分析:在详细阅读了病例资料后,应首先将有关资料按系统归纳分类,按病程划分阶段,明确病变在何系统,如患有多系统疾病应分清主次,看哪种疾病为主要疾病和原发性疾病,哪种疾病为继发性病变,哪种为合并症。对于复杂病例,需联系病理与临床、大体与镜下、经过与进展等多方面资料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3、初步诊断:经过上述归纳分析最后做出初步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断,除确定疾病名称外,还应进一步分型,即确定疾病的类型、阶段,以提示病变的特征(类型)和进展(分期)。如患者已死亡,还应对死因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可将临床病例讨论方法归纳为“归系统、抓重点、找联系、看发展、细鉴定、定诊断”,最后还要听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以修正和充实自已的认识,积累经验,为以后临床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 病例1 A. 3171男性42岁 因骑车不慎跌倒,右小腿肿痛,急诊诊断为右小腿胫腓骨骨折,长靴形石膏固定后,回家卧床休息。此后小腿肿痛无明显缓解。于伤后2周右下肢肿痛明显加重,去医院复查,拆除原石膏并重新固定包扎,但肿胀仍进行性发展至大腿,因胀痛难忍,再次急诊,未得明确诊断。留察4天后坐起吃饭时突然高叫一声,当即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胃癌晚期容易转移到哪些部位

胃癌晚期容易转移到哪些部位 因为胃癌患者在初期没有很明显的特征,有不少的患者在病情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胃癌晚期容易转移到哪些部位呢?下面咱们一起具体了解一下胃癌晚期到底会转移到哪些部位呢。 1、胃癌直接蔓延:癌肿生长侵入胃壁后,向纵深方向发展,突破浆膜层,可直接侵犯相邻器官和组织,以大网膜、肝、胰、横结肠为常见,其次为空肠、膈肌以至腹壁。直接蔓延关系到手术方式及能否根治性切除,一般蔓延到邻近脏器,如肝等范围较小而局限时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时手术难以全部切除。 2、胃癌淋巴腺转移:是胃癌扩散的重要途径,而且发生较早。随着癌肿增长,侵犯胃壁愈深愈广,转移的机会就愈多。根据转移的先后顺序分为3站或3 组。第一组(站)距离瘤体近来,为贴于胃壁上的浅组淋巴腺,一般发生在胃癌局限于黏膜下层时。第二组(站)系引流浅淋巴腺的深组淋巴腺,当胃癌侵犯肌层时可发生第二组淋巴腺转移。第三组(站)包括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肝门、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腺;也可发生远处淋巴腺转移,如左锁骨上淋巴腺。此组转移多为癌肿侵犯至浆膜时发生。一般来说,发生第三组淋巴腺转移时已失去了根治的机会。 3、胃癌血行转移:部分患者可发生胃癌细胞或癌栓经血液循环至浑身其它器官。可转移至肝、肺、骨、肾、脾、脑、脑膜、皮肤,也可转移至卵巢,形成卵巢克鲁肯伯格(Krukenberg)氏癌或卵巢粘液细胞癌。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胃癌晚期,除治疗原发灶外,还需治疗转移灶。 4、胃癌细胞腹腔内种植转移:少数情况下癌肿突破胃壁浆膜,出现癌组织坏死脱落,脱落到其它器官和腹膜上,可发生种植性生长;晚期可发生癌性腹膜炎,并有血性腹水,有时可以从抽出的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发生种植性转移的患者均为晚期,治疗上难度加大,常给予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但由于广泛转移,往往只能延长生命,而不能治愈。 胃癌晚期容易转移到哪些部位?我们一起来看看: 董某,女,65岁。有胃脘痛病史7年余,2008年1月因胃脘痛加重及进行性消瘦就诊。经胃肠钡餐透视及纤维胃镜诊为胃体管状腺癌,按国际抗癌联盟的胃癌新TNM分期法属Ⅲa期。 患者症状:感谢胃脘部胀满不适,隐痛与剧痛程不规则的交替出现,食后胀痛加重,时恶心呕吐,泛酸,纳呆,头晕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柏油样大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弦。于3月到上海上海张学俊主任处就诊。采用“中医扶正清毒抗癌疗法”的处方:黄芪、白术、茯苓等药材为主,在服用4 个疗程后,胃脘痛大减,乏力明显减轻,大便黄色,仍时泛酸,之后再服用2 个疗程,其症状明显减轻,无复发现象,在2012年回访中仍存活。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作者:————————————————————————————————日期:

第六章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 - 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 -3倍。这可

胃癌晚期容易转移到哪些部位

胃癌晚期容易转移到哪些部位 因胃癌病者在病初多无任何显著特点,约四成病者在确诊时都已经失去了手术时机,胃癌晚期的转移可以有4条途径,通常以淋巴性转移和直接蔓延为主,在晚期也可经血行转移。除此以外,癌细胞可以直接种植于腹腔内。 (1)胃癌直接蔓延:癌肿生长侵入胃壁后,向纵深方向发展,突破浆膜层,可直接侵犯相邻器官和组织,以大网膜、肝、胰、横结肠为常见,其次为空肠、膈肌以至腹壁。直接蔓延关系到手术方式及能否根治性切除,一般蔓延到邻近脏器,如肝等范围较小而局限时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时手术难以全部切除。 (2)胃癌淋巴腺转移:是胃癌扩散的重要途径,而且发生较早。随着癌肿增长,侵犯胃壁愈深愈广,转移的机会就愈多。根据转移的先后顺序分为3站或3组。第一组(站)距离瘤体近来,为贴于胃壁上的浅组淋巴腺,一般发生在胃癌局限于黏膜下层时。第二组(站)系引流浅淋巴腺的深组淋巴腺,当胃癌侵犯肌层时可发生第二组淋巴腺转移。第三组(站)包括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肝门、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腺;也可发生远处淋巴腺转移,如左锁骨上淋巴腺。此组转移多为癌肿侵犯至浆膜时发生。一般来说,发生第三组淋巴腺转移时已失去了根治的机会。 (3)胃癌血行转移:部分患者可发生胃癌细胞或癌栓经血液循环至浑身其它器官。可转移至肝、肺、骨、肾、脾、脑、脑膜、皮肤,也可转移至卵巢,形成卵巢克鲁肯伯格(Krukenberg)氏癌或卵巢粘液细胞癌。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胃癌晚期,除治疗原发灶外,还需治疗转移灶。 (4)胃癌细胞腹腔内种植转移:少数情况下癌肿突破胃壁浆膜,出现癌组织坏死脱落,脱落到其它器官和腹膜上,可发生种植性生长;晚期可发生癌性腹膜炎,并有血性腹水,有时可以从抽出的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发生种植性转移的患者均为晚期,治疗上难度加大,常给予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但由于广泛转移,往往只能延长生命,而不能治愈。 胃癌转移多发生在胃癌中晚期,部分患者出现在早期,给胃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胃癌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所以治疗需要慎重。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肿瘤细胞内在特性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粘附在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中起双重作用,一方面,肿瘤细胞必须从原来粘附的原发灶脱离;另一方

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加以对比分析。方法连续性纳入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新收治的经胃镜、影像学及手术确诊的胃癌患者94例,其中老年患者(≥60岁)48例,中青 年患者(<60岁)46例,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老年组胃癌患 者男性比例、吞咽困难发生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肿瘤浸润深度、TMN分期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间其它临床及病 理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 特征存在部分差异,老年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TMN分期相对较低,预后更好。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065- 0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 者生存质量[1]。随着人民群众生活习惯改变及人口老年化,胃癌呈现发病率增高 且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因此越来越受到放疗科、消化科及普外科医生的重视。 本研究通过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胃癌的认识,进一步提 高胃癌防治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性纳入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新收治的经胃镜、影像学及手术确诊的胃癌患者94例,其中老年患者(≥60岁)48例 (51.1%),中青年患者(<60岁)46例(48.9%),均视综合情况施行胃切除 术或姑息性手术。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1.2 研究方法 完整记录患者胃癌家族史、饮食及烟酒嗜好、腹痛、黑便及消瘦乏力等临床 资料。胃镜检查中记录胃癌位置,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窦活检综合判定是 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记录术中胃癌大体标本大小并跟踪记录病理类型、分化 程度及病理分期。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 94例胃癌患者年龄分布为33~82岁,平均年龄为69.1±13.0岁。男性患者 60例(63.8%),女性患者34例(36.2%),老年组胃癌患者男性比例显著高于 中青年组(75.0% vs 52.2%,P=0.021)。存在胃癌家族史者12例(12.8%),两 组无显著差异(P=0.590)。吸烟者24例(25.5%),嗜酒者26例(27.7%),喜食腌制食物者20例(21.3%),喜食高盐食物者27例(28.7%),喜食烫食者31例(33.0%),喜食辣食者13(13.8%)例,喜食油炸食品者25例(26.6%),喜食新鲜蔬菜 水果者12例(12.8%),两组各饮食习惯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临床表现 本研究中胃癌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上腹不适(80例,85.1%)、纳差 (72例,76.6%)、上腹痛(68例,72.3%)、消瘦(47例,50.0%)、黑便(21例,22.3%)及呕血(19例,20.2%),较少见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18例, 19.1%)、腹部肿块(9例,9.6%)、幽门梗阻(3例,3.2%)等,见表2。老年 组发生吞咽困难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9.2% vs 8.3%,P=0.012),其余症状

胃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综述· 胃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刘静文 刘红利 张涛 【摘要】 胃癌是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胃癌的病理分型是以组织形态结构和细胞生物学特性为基础,不同类型的胃癌,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各异,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亦不同,以致现有的胃癌病理分型系统众多。以往常用的病理分型包括Borrmann 分型、Lauren 分型和WHO 分型,已有的这些胃癌分型对临床指导意义有限。最新的研究对295例胃癌进行综合性分子分析,这是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基于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胃癌分子分型,将其分为四个亚型:EBV 感染型;微卫星不稳定(MSI )型;基因组稳定(GS )型;染色体不稳定(CIN )型。该研究于2014年7月23日在《nature 》在线发表,新发现的胃癌分子分型有助于胃癌个体化治疗靶向药物的筛选。本文将对胃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展开综述。 【关键词】 胃肿瘤; 分子分型 Research progress of molecular type of gastric cancer Liu Jingwen, Liu Hongli, Zhang Tao. Cancer Center,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2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Hongli, Email: whliuhongli@https://www.360docs.net/doc/f613715839.html, 【Abstract 】 Gastric cancer is a kind of malignant tumor which has high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Its pathological type is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issue and cel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ut 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are also different for each type, which makes so many typing systems come out. Usual pathological types include Borrmann type, Lauren type and WHO type. All these types have limited significance for clinic. The latest research analyzed 295 primary gastric carcinomas at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stage, which is also a part of TCGA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ject. Ultimately, they put forward a new typing system which divided gastric cancer into four types including tumor positive for Epstein-Barr virus (EBV), microsatellite instable (MSI) tumors, genomically stable (GS) tumors and tumor with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CIN).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in the ‘nature’ online in July 23, 2014, which contributed to targeted drug screening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molecular type. 【Key words 】 Stomach neoplasms; Molecular type 1923年德国病理学家Borrmann 提出一种胃癌大体形态分型方法,称为Borrmann 分型。此分型 一、背景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余万例,中国占42%,死亡70余万例,中国占35%。胃癌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癌种,在中国和日本尤为高发[1]。以往常用的病理分型包括Borrmann 分型、Lauren 分型和WHO 分型,这几种分型均是在组织形态结构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4.24.028 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通讯作者:刘红利,Email: whliuhongli@https://www.360docs.net/doc/f613715839.html, 主要根据癌瘤在黏膜面的形态特征和在胃壁内的浸润方式进行分类,将胃癌分为四型:Ⅰ型(结节型),Ⅱ型(溃疡局限型),Ⅲ型(浸润溃疡型),Ⅳ型(弥漫浸润型);Ⅳ型胃癌胃壁呈广泛增厚变硬,又称革囊胃。1965年Lauren 根据胃癌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后 来称为Lauren 分型[2]。 WHO 于1979年提出以组织来源及其异型性为基础的国际分型,该系统将胃癌分为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未分化癌和不能分类的癌。1990年WHO 对胃癌组织分型进行修改,新的标准将胃癌分为上皮性肿瘤和类癌两类,上皮性肿瘤包括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