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材料

建筑物理复习材料
建筑物理复习材料

物理复习

1、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1)严寒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摄氏度的地区。设计要求:建筑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建筑物的防寒措施,一般不考虑夏季防热。包括地区:内蒙古和东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2)寒冷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 -10摄氏度的地区。设计要求:建筑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包括地区:华北、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3)夏热冬冷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10摄氏度的地区。设计要求:建筑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包括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

(4)夏热冬暖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摄氏度的地区。设计要求: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不考虑夏季防热。包括地区: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区。

(5)温和地区: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30摄氏度的地区。设计要求:部分建筑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建筑物的防寒措施,一般不考虑夏季防热。包括地区: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地区。

例: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下列哪一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C

A、严寒地区

B、夏热冬冷地区

C、寒冷地区

D、夏热冬暖地区

2、建筑的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3、光气候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4、建筑光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掌握人的感觉波长(波长大于780nm的红外线、无线电波等,以及小于380nm的紫外线、X射线等,人眼都感觉不到。)

5、计算题

声压级差(△Lp=Lp1-Lp2)△L 总声压级

0~1 3 Lp1+3

2~3 2 Lp1+2

4~9 1 Lp1+1

》=10 0 Lp1+0

总声压级应该两两从小到大计算

例:声压级为0dB的两个声音,叠加以后的声压级为:C

A、没有声音

B、0dB

C、3dB

D、6dB

6、当墙体的单位面积重量m增加1倍,或者频率f增加一倍,即mf每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倍。(单独增加墙体的重量未必有加强隔声量的效果)质量定律R=20 lg(fm)+k

例:根据质量定律,当频率增加1倍时,隔声量增加(B)

A 3d

B B 6dB

C 10dB

D 20dB

7、多孔材料的构造特征:是在材料中有许多微小间隙和连续气泡,因而具有一定的通气性。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时,引起小孔或间隙中空气的振动。小孔中心的空气质点可以自由地响应声波的压缩和稀疏,但是紧靠孔壁或材料纤维表面的空气质点振动速度较慢。由于摩擦和空气的黏滞阻力,使空气质点的动能不断转化为热能;此外,小孔中空气与孔壁之间还不断发生热交换,这些都使相当一部分声能因转化为热能而被吸收。多孔材料的吸声频响特性:中高频吸声较大,低频吸声较小。

例:I下面所列的材料,哪些属于多孔吸声材料?(B)

A 聚苯板 B泡沫塑料 C加气混凝土 D拉毛水泥墙面

II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收:C

A、低频

B、中频

C、中高频

D、中低频

8、影响多孔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空气流阻,孔隙率,材料厚度,表观密度,材料背后的条件(与墙面之间的空气层),饰面的影响(油漆,罩面),声波的频率和入射条件,吸湿吸水影响

9、照度和亮度的关系

照度: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亮度: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照度和亮度的关系指的是光源亮度和它所形成的照度间的关系 E=LaΩcos i (E 表示照度,La表示亮度,Ω表示立体角,光源面积除以高度的平方,i表示光与照射面法线的夹角)可知:某一发光表面在被照面上形成的照度,仅和发光表面的亮度及其在被照面上形成的立体角投影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强度与亮度成正比。

例:一个点光源垂直入射到被照面上所形成的照度,与光源距被照面距离的几次方成反比? B

A、一次方

B、二次方

C、三次方

D、四次方

10、在采光系数相同的下,平天窗的照度比矩形天窗大;平天窗的投影面积比垂直窗的大。

分散布置的平面所需要的窗面积最小,其次为锯齿形天窗,梯形天窗,矩形天窗最大。例:在下列的天窗采光中,在采光系数相同的条件下,哪种天窗的开窗面积最小? D

A、矩形天窗

B、锯齿形天窗

C、横向天窗

D、平天窗

11、混响时间 T60=0.161V/A(混响时间只与房间容积和房间的吸收有关)混响是可以加强直达声的声学现象

例:I通常所说某厅堂混响时间是指下面哪一频率的混响时间?(A)

A 500HZ

B 1000HZ

C 2000HZ

D 4000HZ

II大型音乐厅的最佳混响时间为:D

A、0.3~0.4s

B、0.5~0.8s

C、0.9~1.3s

D、1.7~2.1s

III要使人耳的主观听闻的响度增加一倍,声压级要增加:D

A、2dB

B、3dB

C、6dB

D、10dB

12、垂直空间间层内,纯导热量随间层厚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尤其4cm时。超过4cm 时,增加厚度不能有效减少传热量。间层表面通常用铝箔,能有效减少辐射换热量。13、侧窗横向采光均匀性取决于窗间墙, 窗间墙愈宽,横向均匀性愈差,特别是靠近外墙区域(1窗高减少面积,照度离窗远处下降明显2窗宽减小面积,墙角暗角面积增大)

14、人眼的视觉特点①有一定局限的视看范围②明,暗视觉(明视觉辩细节,色彩,适应力强,暗视觉只有明暗感觉)③光谱光视效率(黄绿光最亮)

15、照明方式和各个方式的特点

(1)一般照明(均匀照明)高照度时,灯具过多,功率大,成本高

(2)分区一般照明(适合要求不同的照明)

(3)局部照明(用于特定视觉工作用的,为照亮某个局部)工作点与周围环境极大的亮度对比,不利于视觉工作

(4)混合照明(局部照明和一般照明)经济

16、灯具的分类:1)直接型灯具 2)半直接型灯具 3)漫射型灯具 4)半间接

型灯具 5)间接型灯具

例:某场所使用功能性灯具照明,从节能考虑,灯具效率一般要求不低于:A

A 、55%

B 、65%

C 、75%

D 、85%

17、估算窗洞口尺寸: 房间面积*窗地比

18、响度级:以分贝表示声音计量单位的客观量

响度:人们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属性

例:声压级相同的几个声音,哪个声音人耳的主观听闻的响度最小(D )

A 100HZ

B 500HZ

C 1000HZ

D 2000HZ

19、一个大房间和一个小房间装修一样,哪些量一样?(B)

A 混响时间

B 平均吸声量

C 房间常数

D 总吸声量

20、 以dB 表示的声压级的相对变化与人们主观感受的关系 21、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一,复合构造,单一轻质保温构

复合构造中内保温、外保温的不同保温放在哪层有什么特点?

内保温:保温层在承重层内侧 特点:1保温材料不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无须特殊防护2对于间歇使用的建筑,室内供热时温度上升快3对间歇采暖的连续使用的建筑空间,热稳定性不足,且保温层内部易产生凝结水,影响保温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外保温:保温层在承重层外侧 特点:1热容量大,供热不均匀时,热稳定性好2防止减少保温层内部凝结水,防止围护结构热桥部分局部凝结3保护了主体结构,降低了主体结构内部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耐久性4加强保温效果(该方法保温层在结构层外,注意要妥善保护保温材料)

补充:夹芯保温(中保温)保温层布置在两个结构层中间 特点:1对保温材料的强度要求不高2若结构层皆为非透气性材料,要严格控制保温材料的湿度,更要防止外界水分的渗入

22、固定式外遮阳

(1)水平式遮阳 有效地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大,从窗前上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适用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向窗,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北向窗

(2)垂直式遮阳 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从窗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北向,西北向和东北向的窗户

(3)综合式遮阳(由水平式和垂直式遮阳组成) 有效地遮挡从窗前侧向斜射下来的、中等大小太阳高度角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南或西南向附近窗口,且适应范围较大

(4)挡板式遮阳 有效地遮挡从窗口正前方射来、太阳高度角较小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的窗口

23、不同窗洞口采光的优点,通常采用哪种方式采光

(1)侧窗(最常见的) 优点:构造简单,布置方便,光线有明显方向性,有利于形成阴影,对观看立体物件特别适宜,并可通过他看到外界景物,扩大视野(高侧窗提高房间深处的照度,用于展览厅等进深大的房间)

(2)天窗(常用纵向矩形天窗) 优点:照度均匀,不易形成眩光(井天窗便于通风,用于高温车间)

(3)平天窗 优点:降低了建筑高度,简化了结构,施工方便,成本低。不光采光两个声压级差 20 10

5 3 1 主观感觉 很响 响一倍或

减一倍 大多场合明显察觉 刚好能察觉 典型房间里

实验室环境里

效率高,而且布置灵活,易于达到均匀的照度。

24、室内过热的原因和建筑防热的途径

原因:①室外较高气温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将大量的热量传入室内②太阳辐射热透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③外来长波辐射透过窗户传入室内④通过维护结构传入热量⑤室内生产、生活及设备产生的余热

防热途径:①减弱室外热作用②窗口遮阳③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④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⑤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5、多孔吸声材料和其吸声机理

多孔材料吸声原理:多孔材料内部都有大量细微孔隙,孔隙间彼此贯通,孔隙渗入材料内部,且通过表面与外界相通。当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在材料表面反射掉,另一部分通过材料内部引起孔隙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和空气的阻力,将其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被吸收

吸声特征:中高频吸声较大,低频吸声较小

补充:共振吸声结构吸声原理结构和物体有各自的固有振动频率,当声波频率与结构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这时,结构和物体的振动最强烈,振幅和振速达到极大值,从而引起能量损耗也最多,此时,吸声系数在共振频率处为最大。吸声特征:低中频吸声较大

计算题

(1)一房间平面的尺寸为7m*15m,净空高3.6m。在顶棚正中布置一亮度为500cd/m^2的均匀扩散光源,其尺寸为5m*13m,求房间正中和四角处的地面照度?

(2)有两扁圆形吸顶灯,相距5.0m,灯至工作面的距离为2.0m,灯具内光源为60W 的白炽灯,布置如图,求P1、P2点的照度。

(3)某居民区与工厂相邻。该工厂10台设备运转时的噪声级为54dB。如果夜间环境噪声级容许值为50dB,问夜间只能有几台设备同时运转?

(4)某航空候机厅的尺寸是20m*20m*5m,大厅墙面和顶棚表面都是吸声系数很小的硬质材料,墙面和顶棚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仅为0.15。为改变这种吵闹的声环境,拟选用平均吸声系数为0.85的材料替代原材料,试预计经过处理后大厅噪声降低值以及这种噪声的心理感受。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 2. 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3. 热舒适: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 4. 城市气候:在不同区域气候的条件下,在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5.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近处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就不同程度的比郊区高,而且由市区中心地带向郊区方向逐渐降低的现象 6. 传热: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7. 热阻:指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8. 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 9. 材料的传湿:当材料内部或外界的热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材料内部水分产生迁移的现象 10.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指按照冬季或采暖期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室外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11. 建筑通风:一般是指将新鲜空气导入人们停留的空间,以提供呼吸所需要的空气,除去过量的湿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以及调节气温 12. 室内空气污染:指在室内空气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原有的成分增加,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室内空气的自净能力,而使空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现象。 13. 日照时间:以建筑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 14.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15. 外遮阳系数:在阳光直射的时间里,透进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16. 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w)指窗玻璃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外遮阳系数SD的乘机 二、填空及选择 1、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影响和人体活动的影响。 2、人的冷热感觉不仅取决于室内气候,还与人体本身的条件(健康状况、种族、性别、年龄、体形等)、活动量、衣着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3、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 4、城市与郊区相比,郊区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多,城市的平均风速低,郊区的湿度大,城市的气温高,城市气候的特点表现为热岛效应。 5、按照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划分成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五个区。 6、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特性的两个要素。 7、对流换热系数α 的单位是W/m2·K,热阻R的单位是m2·K/W 8、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一构造;保温层、结构层复合构造以及单一轻质保温构造三种。 9、建筑物的通风中,产生压力的原因有: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 10、外围护结构由于冷凝而受潮可分为表面凝结和内部冷凝两种。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答:(1)多层实体结构:多层实体材料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导热。处理原则:1)为了提高材料层隔热的能力,最好选用λ和α都比较小的材料;2)采用粘土方砖或外饰面采用浅色,可使隔热效果良好。 (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在封闭空气间层中的传热方式主要是辐射。处理原则: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外饰面的轻质隔热材料和浅色也很重要。 (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是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处理原则:1)增加进气口和排气口处的风压或热压;2)通风间层内表面不宜过分粗糙,进、出口的面积与间层横截面的面积比要大。 ·为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应采取什么措施?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其热阻值在冬季和夏季是否一样?试从外墙及屋顶的不同位置加以分析。 答: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采取措施:(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把封闭间层放置在冷侧。 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在冬季和夏季其热阻值情况: (1)空气间层的热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对流换热;(2)是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辐射换热。 (2)在有限空间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所以,对流换热不同,屋顶和外墙的热阻不同。 (3)由于冬、夏空气间层所处的环境温度,其间层中的辐射和对流换热量都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辐射传热不同,在低温环境中辐射换热量比高温环境少,热阻较大。 ·试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分析南方地区几种室内地面(木地板、水泥地面、磨石子地面或其它地面)中,在春季和夏季哪一种地面较好?该地面处于底层或楼层时有无区别? 答: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看,在春季和夏季用选用:木地板.因为,在南方湿热气候区,在春夏季节,为了要避免“差迟凝结”现象(室外空气温度和湿度骤然增加时,室内物体表面由于热容量的影响而上升缓慢,滞后若干时间而低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当高温高湿的室外空气流过室内低温表面时必然发生大强度的表面凝结),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地板表面,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夏季结露的可能性,效果较好。若用木地板,处于底层时,由于地层土地的热惰性大,表面温度较低,结露更为严重,所以,用木地板时要架空地面,用空气层防结露。 ·采暖房屋与冷库建筑在蒸汽渗透过程和隔汽处理原则上有何差异? 答:采暖房屋:水蒸汽是由室内向室外渗透,隔汽层应设置在室内高温高湿的一侧 冷库建筑:水蒸气是由室外向室内渗透,隔汽层应设置在室外高温高湿的一侧 ·试说明一般轻质材料保温性能都比较好的道理,并解释为什么并非总是越轻越好? 答:轻质材料一般空隙率较大,导热系数随空隙率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材料的热阻比较大,保温性能比较好。但是,当材料轻(密度小)到一定的地步,太大的空隙率,会使对流传热显著增加,孔壁温差变大,辐射传热加大,这样会使大量的热量散失掉,保温性能降低。 ·试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答:外保温的优点: (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 (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十分有利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docx

热工部分 一、基本概念 1?导热系数(2):反映了材料的导热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单位厚度材料层两而温差为1K, 在lh内通过2 of截面积的热量。单位:(金属>非金属和液体〉气体) 影响因素:1)材质;2)材料干密度(正);3)材料含湿量(正);4)温度(正) 2 ?对流换热系数(久):表示物体对流换热能力,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在lh内通过inf 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气流状况(是自然对流还是受迫对流);构件位置(是处于垂直的、水平的或是倾斜的);壁面状况(是有利于气流流动还是不利于流动);传热方向(由下而上(快)或是由上而下(慢))等主要影响因素。 3?辐射换热系数(乞):表示物体辐射换热能力。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在lh内通过inf 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各物体的表面温度、发射和吸收辐射热的能力(E、T)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4?平壁的表面换热系数(匕、aj: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的和。 5?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反射系数、黑度 Ph = — .r h =厶分别称为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 黑度(£):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下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的比值。 对于任意特定波长,物体对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在数值上与其黑度£是相等的。这就是说,物 体辐射能力愈大,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愈大;反乙若辐射能力愈,则吸收能力也愈小。 6?材料蓄热系数(S):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力广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单位为:W/ (m2?K)影响因素:谐波周期;材料基本物理指标入c、口等。 物理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 7?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材料层表面的热流波动振幅爲与表面温度波动振幅勺的比值。 8.热惰性指标:D = R』S称为厚度为x的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当D>1.0时,Y = S;当D< 1 .0时,则材料层另侧表面的边界条件对表面温度的波动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此吋YHS。 9?饱和蒸汽压(最大水蒸气分压力)[Ps]:处于饱和状态的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力。 10?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重量(g/m3)o饱和时用人疵表示。 相对湿度(0):—定温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的百分比。 G)=-^-X100%=—xlOO% 几x Ps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热工学部分复习资料 1. 太阳辐射是主要短波辐射,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约占97.8%。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2. 对于长波热辐射,白色与黑色物体表面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小(室内),反射率、吸收率基本相同。对于长波辐射,材料性能起主导作用。 3. 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白色与黑色物体表面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大(阳光下), 4. 易于透过短波而不易透过长波是玻璃建筑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5. 红砖墙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大于水泥墙面、灰色水刷石墙面、白色大理石墙面。 6. 在室内热环境的评价中,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量有6个,人体的热感觉分为7个等级。在冬、夏季室内气温都是25℃的房间里,对同一个人夏季只需一短袖衫,而冬季要穿毛衣才感到舒服,这是因为墙壁的热辐射不同。 7. 房屋的朝向、间距、环境绿化对室内气候有影响;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及构造方法,对室内气候的影响较大;民用建筑的室内气候主要决定于室外热湿作用;建筑物内设置了空调、供暖等设备是创造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充分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 8.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夏热冬冷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夏季防热并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9.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其单位为:W/(m.k)。导热系数λ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强。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导热系数以金属最大,非金属和液体次之,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小于0.25W/(m.K)。 10. 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11. 地板的面层材料是地面对人体热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部分。冬季当赤脚

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知识汇总

采光窗种类、特性及使用范围 二、采光窗种类、特性及使用范围 (一)侧窗:侧窗构造简单,布置方便,造价低,光线的方向性好,有利于形成阴影,适于观看立体感强的物体,并可通过窗看到室外景观,扩大视野,在大量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侧窗的主要缺点是照度分布不均匀,近窗处照度高,往里走,水平照度下降速度很快,到内墙处,照度很低,离内墙lm处照度最低。侧窗采光房间进深不要超过窗口上沿高度的2倍,否则需要人工照明补充。 侧窗分单侧窗、双侧窗和高侧窗三种,高侧窗主要用于仓库和博览建筑。 (二)天窗:随着建筑物室内面积的增大,只用侧窗不能达到采光要求,需要设计天窗。天窗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矩形天窗:这种天窗的突出特点是采光比侧窗均匀,即工作面照度比较均匀,天窗位置较高,不易形成眩光,在大量的工业建筑,如需要通风的热加工车间和机加工车间应用普遍。为了避免直射阳光射入室内,天窗的玻璃最好朝向南北,这样阳光射人的时间少,也易于遮挡。天窗宽度一般为跨度的一半左右,天窗下沿至工作面的高度为跨度的0.35-0.7倍。 2.横向天窗(横向矩形天窗):这种天窗比避风天窗采光系数高,均匀性好,省去天窗架,造价低,能降低建筑高度。设计时,车间长轴应为南北向,即天窗玻璃朝向南北。 3.锯齿形天窗:这种天窗有倾斜的顶棚作反射面,增加了反射光分量,采光效率比矩形天窗高,窗口一般朝北,以防止直射阳光进入室内,而不影响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光线均匀,方向性强,在纺织厂大量使用这种天窗,轻工业厂房、超级市场、体育馆也常采用这种天窗。 4.平天窗:这种天窗的特点是采光效率高,是矩形天窗的2-3倍。从照度和亮度之间的关系式召E=L.Ω.cosa看出,对计算点处于相同位置的矩形天窗和平天窗,如果面积相等,平天窗对计算点形成的立体角大,所以其照度值就高。另外乎天窗采光均匀性好,布置灵活,不需要天窗架,能降低建筑高度,在大面积车间和中庭常使用平天窗。设计时应注意采取防止污染、防直射阳光影响和防止结露措施。 5.井式天窗:采光系数较小,这种窗主要用于通风兼采光,适用于热处理车间。 设计时,可用以上某一种采光窗,也可同时使用几种窗,即混合采光方式。 天然采光基本知识 二、采光窗种类、特性及使用范围 (一)侧窗:侧窗构造简单,布置方便,造价低,光线的方向性好,有利于形成阴影,适于观看立体感强的物体,并可通过窗看到室外景观,扩大视野,在大量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侧窗的主要缺点是照度分布不均匀,近窗处照度高,往里走,水平照度下降速度很快,到内墙处,照度很低,离内墙lm处照度最低。侧窗采光房间进深不要超过窗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

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 影响因素(重点掌握人体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夏季26—28度,冬季18—20度;可居住性标准:夏季不高于30度,冬季不低于12度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各种热环境改善措施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有效温度(ET*) 热应力指数(HSI)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PPD) 生物气候图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当地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制冷期度日数”(空调期度日数):当地空调期室外平均温度与室内基准温度(26度)的差值乘以空调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室外热环境 室外热环境主要因素(重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太阳辐射:地球基本热量来源,决定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建筑的得热状况…… 辐射量表征:太阳辐射照度(强度)和日照时数 直接辐射照度、间接辐射照度、总辐射照度 太阳辐射照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朝向…… 太阳辐射特点: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云量少的地方日总量和年总量都较大 海拔越高,直接辐射越强 低纬度地区照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城市区域比郊区弱 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高层云的散射辐射照度高于低层云 有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大于无云天 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可照时数*100% 我国日照特点: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少 四川盆地日照时数最低 一般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有丰富区、欠丰富区、贫乏区 空气温度:气温是常用的气候评价指标,单位摄氏度、华氏度(F=32+1.8C) 气象学中所指的空气温度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空气的温度。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迟滞效应) 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对流作用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 )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⑶同一温度(T)下,, 因此,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水 :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建筑热工篇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热舒适是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的满意程度。 3、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关系式: 4、室内热环境主要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 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7、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2)热应力指数:3)预测热感指数: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与建筑密切有关 的的气候要素有:太阳辐 射、气温、湿度、风、降 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 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 影响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 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 度成反比。 日照百分率:实际日照时 数与可照时数的比值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 气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 度和相对湿度来表示。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 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 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 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 而异;4)蒸发减弱、湿 度变小;5)雾多、能见 度差。 热岛效应:在城市由于人 群,建筑密集,建筑物、 道路蓄热,向地面处散发 大量的热,且空气流动不 畅,使城市区域气温不同 程度高于郊区的现象。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满足冬季保温, 一般不考虑夏季放热。 寒冷地区:满足冬季保温, 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 夏季防热,适当兼顾冬季 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必须满足 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 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 冬季保温,一般不考虑夏 季防热。 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 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者 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 移的现象。其方式主要有: 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 的质点(分子、原子、自 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 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 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 温差为1℃,1h内通过1 ㎡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 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 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 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 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 传递热能。 热流强度:在单位面积, 单位时间内透过该壁体 的导热量,称为热流强度。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 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 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 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 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 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 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 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 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 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 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 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 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 要任何中间介质; 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 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 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 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 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 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 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平壁的稳态传热 平壁:不仅是指平直的的 墙体,还包括地板、平屋 顶及曲率半径较大的穹 顶、拱顶等结构。 平壁内表面吸热公式 热流强度: 换热强度: 半无限厚平壁:一侧由一 个平面所限制,另一侧延 伸到无限远处,不能确定 其厚度的壁体称为半无 限厚平壁。

有关建筑物理热学复习习题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2、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C)。 a.小于0.45W/(m.K); b.小于0.35W/(m.K); c.小于0.25W/(m.K); d.小于0.15W/(m.K)。 3、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B )。 a. Ⅱ、Ⅴ、Ⅰ、Ⅳ、Ⅲ; b. Ⅴ、Ⅱ、Ⅲ、Ⅳ、Ⅰ; c. Ⅰ、Ⅳ、Ⅲ、Ⅱ、Ⅴ; d. Ⅴ、Ⅱ、Ⅳ、Ⅲ、Ⅰ。 4、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B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5、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D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c.相差极大;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相差极小。 6、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D )。 a.热流密度b.热流强度c.传热量;d.导热系数 7、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D )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8、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C ) a. 30~70 % ; c. 50~60% ; b. 40~70% ; d. 40~50% 。 10.空气的绝对湿度 B 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11.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B ;热阻R A 。(a.m2K/W;b.W/m2K)12.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蒸发散热约占25%-30% 。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 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 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 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g/m3 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 ·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 ·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 ·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 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 ·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 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 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第二章 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 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 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 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 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 ·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 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 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 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 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 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 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

建筑物理期末复习题

建筑热工学 1.为什么人达到热平衡并不一定舒适? 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q=±qc±qr-qw 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许多不同组合都可以满足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从热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2.室内热环境有哪些因素?通过建筑设计能够最有效改善的是哪些因素? 室内热辐射,室内湿度,室内温度,室内气流。 能通过设计有效改善的是室内温度,室内气流,室内湿度。 3.室外气候因素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影响室内环境?哪些情况有利?哪些不利? 辐射传热,对流传热,导热。 有利: 不利: 3.决定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的哪些方面?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位置,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 4.为什么我国规定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得小于最小传热阻? 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即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同时还要满足一定的热舒适条件,限制内表面温度,以免产生过强的冷辐射效应。 5.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 耐久性; 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缺点: 1、适用于规模不太大的建筑,才能准确判断外保温是否提高房间的热稳定性; 2、在构造上较复杂,必须有保护层; 3、由于要设保护层,所以造价要高. 6.在夏热冬冷地区,适宜采用哪些遮阳方式? 7.分别详述多层实体维护结构,有封闭空气层维护结构,带通风空气层围护结 构,制备覆盖围护结构的隔热机理及适应性。 1.多层实体结构的传热抓药是实体结构的导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通过增 加实体结构的热阻,以降低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增加隔热能力。

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建筑物理复习纲要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任务:依建筑热工原理,论述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手段,有效地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地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 1.1 章室内外热环境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人体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室外气候与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建筑物的防寒措施。寒冷地区,冬季保温,部分地区兼顾夏季放热。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放热,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充分满足夏季放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不考虑夏季放热。 第 1.2 章 建筑的传热与传湿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I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C, Ih内通过1怦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 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 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 1 )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3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 1 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O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 为W/m2。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 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 1 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

建筑物理复习2017

建筑物理(光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可见度概念是用来定量表示人眼看物体的清楚程度,以前又把它称为。一个物体之所以能够被看见,主要有一定的、和。 2. 从颜色的分类看,颜色分为色和色两大类。 3. 由视网膜的锥体细胞起作用的视觉称为,由视网膜的杆状细胞起作用的视觉称为。 4.所谓光气候,是由、和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5. 室内工作照明方式一般分为、、和 4种。 6.可以认为灯具是所需的灯罩的总称。 7.人工电光源按发光原理分类,可分为光源、光源及光源三类。 8.明视觉曲线V( )的最大值在波长nm处。即在部位最亮。 9. 对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就是常用的,符号为。 10. 建筑光学中,常用光通量表示一个光源发出的多少。光通量是成为光源的一个。 11.任何颜色的光均能以不超过纯光谱波长的光来正确模拟。 12.在色度学中将、、三色称为加色法的三原色。 13.在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 或称为。 二、名词解释 1.光谱光视效率 2.光反射比

3.采光系数 4.平天窗 5. 光气候分区 6. 眩光 7.光源的色温 8.规则反射 9.亮度对比 三、计算题 1. 房间的平面尺寸为7m×15m,净空高3.6m,在顶棚正中布置一个亮度为500cd/m2的均匀扩散光源(发光顶棚),其尺寸为5m×13 m,求房间正中和四角处的地面照度(不考虑室内反射光)。 2. 在侧墙和屋顶上各有一个1㎡的窗洞,它们与室内桌子的相对位置如图,设通过窗洞看见的天空亮度均为10000cd/㎡,试分别求出各个窗洞在桌面上形成的照度(桌面与侧窗窗台等高)。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光气候概况。 2.简述侧窗采光的优缺点。 3.简述室内环境照明设计的空间亮度分布及照明技术与照明艺术。 4.简述建筑物夜景照明 5.简述绿色照明工程 6.简述室外照明的光污染

建筑物理复习要点

1.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中的声、光、热等物理现象以及这些物理现象与建筑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2.建筑热工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筑上的规划,有效的防护或利用室内外热作用,经济、合理地解决房屋的保温、防热、防潮、日照等问题。 3.处于室内人体的散热量取决于:室内空气温度、室内风速、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三个主要因素。 室内热湿环境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 4.室内热湿环境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室内热辐射。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以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 5.一般情况下,人体正常散热的指标为:对流散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 6.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就会有传热现象,热量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温部位,传热的方式有辐射、对流和导热三种形式,建筑物的传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7.影响湿空气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有:空气温度、水蒸气分压值、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等。 8.结合建筑设计的需要,影响室外热气候的的五大要素: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大气湿度、气压与风、凝结与降水。 9.太阳辐射是房屋外部的主要热源。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地理纬度、云量和海拔高度等。 10.简述城市小气候的特点 11.简述城市热岛的成因 12.简述玻璃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 13.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有3个基本过程,即:表面感热、构件传热、表面散热。14.材料对热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性能,主要取决于表面的颜色、材料性质和光滑平整程度。(并能举例说明) 15.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设计计算中,常将传热过程简化为一维稳定传热,请说明一维稳定传热的概念和传热特征。 16.在空气间层中,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的空气层厚度和间层中界面间的辐射换热强度。

建筑物理声学复习

建筑物理(声学复习)

————————————————————————————————作者: ————————————————————————————————日期:

第10章 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1. 声音的基本性质 ①声波的绕射 当声波在传播途径中遇到障板时,不再是直线传播,而是绕到障板的背后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在它的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 ②声波的反射 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块尺寸比波长大得多的障板时,声波将被反射。 ③声波的散射(衍射) 当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起伏尺寸与波长大小接近或更小时,将不会形成定向反射,而是声能散播在空间中,这种现象称为散射,或衍射。 ④声波的折射 像光通过棱镜会弯曲,介质条件发生某些改变时,虽不足以引起反射,但声速发生了变化,声波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由声速引起的声传播方向改变称之为折射。 白天向下弯曲 夜晚向上弯曲 顺风向下弯曲 逆风向上弯曲 ⑤声波的透射与吸收 当声波入射到建筑构件(如顶棚,墙)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构件,还有一部分由于构件的振动或声音在其内部传播时介质的摩擦或热传导而被损耗(吸收)。 根据能量守恒定理: 0E E E E γατ=++ 0E ——单位时间入射到建筑构件上总声能; E γ——构件反射的声能; E α——构件吸收的声能; E τ——透过构件的声能。 透射系数0/E E ττ=; 反射系数0/E E γγ=; 实际构件的吸收只是E α,但从入射波和反射波所在空间考虑问题,常常定义吸声系数为: 11E E E E E γατ αγ+=-=- = ⑥波的干涉和驻波 1.波的干涉:当具有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的两个波源所发出的波相遇叠加时,在波重叠的区域内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彼此加强、而在另一些位置,振动始终互相削弱或抵消的现象。 2.驻波:两列同频率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可形成驻波。

建筑物理复习笔记,仅供参考

物理环境概论: 1人类影响环境的模式:人口数×人均使用资源的单位数×使用单位资源导致的环境恶化=对环境影响。 2城市区域是人工构筑的下垫面与天然下垫面得复杂组合,包括高低错落的房屋建筑,不同尺度的道路,广场,公园。以及天然的地形、湖泊、河川、港湾等; 建筑热工篇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得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3、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4、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5、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6、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7、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测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 1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原理:当太阳辐射热透过日光室玻璃照射到墙面上时,墙面吸收热能,温度升高,并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传给日光室内的空气,使之温度升高,由上部开口流入室内;室内的低温空气由下部开口流进日光室,不断循环流动的空气提高了室内气温,从而改善了室内热环境。 注意点: 1)日光室的朝向应选择当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的方位,一般以东南、南、西南向为宜; 2)日光室的玻璃应选择热光比大的玻璃,并应有较大的面积。这是因为玻璃是短波热射线的透射体,而又是长波热射线的非透射体,能阻挡日光室的热量辐射外逸; 3)墙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至关重要,表面一定要用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大的材料; 4)上下通风口尺寸应适当,过大、过小都会影响采暖效果

最新柳孝图 版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柳孝图版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第一份 建筑热工篇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对流换热量qc,辐射换热量qr,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风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11、微气候影响因素:地段下垫面,建筑群布局、选用的建筑材料等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辐射传热特点: 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0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 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1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平壁稳态传热过程:平壁内表面吸热,平壁材料层导热,平壁外表面散热 5、简谐作用下,材料和维护结构的热性指标:材料蓄热系数,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 6、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性(1)在建筑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经济技术措施(2)如果构造技术可行,在维护结构中用多个薄的空气间层(3)为了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传热量,可在温度较高一侧的表面涂贴,防止间层结露。 7、建筑传湿,凡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就是湿空气。湿空气的压力pw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pd和水蒸气的分压力p之和第三章建筑保温 1、建筑保温的途径: 1)建筑体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