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戏剧形式

世界五大戏剧形式
世界五大戏剧形式

世界五大戏剧形式

一.歌剧,是将音乐的声乐与器乐、戏剧的剧本与表演、文学的诗歌、舞蹈的民间舞与芭蕾舞、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有合唱队伴唱,有些朗诵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而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是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应运而生的。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的流行音乐,近代的音乐剧则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纵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国作曲家到法国谋生,而韩德尔最终落脚英伦。

而意大利歌剧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剧,直至格鲁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剧”,以对抗正歌剧的矫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纪歌剧巨匠,显然是莫札特。莫札特少年时先以正歌剧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语喜歌剧,风行各地,尤以《费加罗的婚礼》、《唐·乔望尼》和《女人皆如此》为人称颂。而莫氏倒数第二部歌剧《魔笛》(最后一部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语歌剧的指标性作品。

19世纪初期是美声(bel canto)风格歌剧的高峰期,风行当时的罗西

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等人的歌剧,时至今日,依然常见于舞台。与此同时,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歌剧作品则成为了法式大歌剧(Grand Opera)的典范,并风行全法。

而19世纪中后叶则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国和意大利各领风骚。而黄金时期过后的20世纪初,西欧歌剧继续演变出不同风格,如意大利的写实主义(verismo)和法国的当代歌剧,和及后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个19世纪,在中东欧地区,尤其是俄罗斯和波希米亚,国民乐派的崛起造就了当地和西欧平行发展的歌剧作品。

整个20世纪,现代风格元素常被尝试混入歌剧当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无调性手法和十二音阶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约翰·亚当斯的简约音乐。随著录音技术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为歌剧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随着20世纪科技的进步,歌剧也会在电台和电视上播放,也出现了为广播媒体而写的歌剧。

二.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Musicals),十九世纪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题材,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耍、特技和综艺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它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衆。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

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而习惯上称呼为音乐剧的戏剧,多是指西方音乐剧。

三.戏曲,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起源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戏曲艺术体系。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戏曲剧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还有许多新编传统剧目、历史剧和现代戏,都深受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京剧形成于十九世纪的北京,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其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京剧生旦净丑、唱念做打、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也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四.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的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促进了话剧的发展。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五.舞剧,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其主要表现的是人物、事件、矛盾冲突。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可追溯至十一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此后出现的《九歌》,也具有很强的舞剧因素。明清以后,舞蹈融入戏曲。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经过外来艺术的引进和戴爱莲等新舞蹈艺术先驱的探索,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民族舞剧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中国民族舞剧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古典舞风格”。

芭蕾,欧洲古典舞蹈。芭蕾舞剧是一种源于意大利的舞剧,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现戏剧情节。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由于其以女演员在表演时脚尖点地为特征,所以又称为“脚尖舞”。

至今未解的八大谜案

至今未解的八大谜案 至今未解的八大谜案之:布赖顿的卡车女尸谋杀案这也是最神秘的谋杀案之一,本来它是应该能侦破的,但直到今日却还依然是个谜。 在1934年的6月17日,布赖顿火车站旁停著的一辆卡车里飘出阵阵气味,引起人们的怀疑。 警方在里面发现了一具女尸,20多岁,从衣着打扮看显然是个上流社会的姑娘,而且还有3个月的身孕。 尽管全英国的警察都尽了力,但是这个死者的身份始终都没能得到证实。 她的身上还涂著橄榄油,是为了防止出血而涂的,看来谋杀者是一个懂医的人。 有证据显示这辆卡车曾经过伦敦桥。 警方调查了很多年,但既没有发现谋杀者的线索,也没能查清死者的身份,虽然他们双方可能都属于“有闲阶级。 而弄不清死者的身份似乎更是一件令人气馁的事情。 后来,人们将这一案件形容为“完美的谋杀。 至今未解的八大谜案之:华莱士案件朱莉娅?华莱士被谋杀一案,读起来很像一个侦探故事。 这天,华莱士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说是国际象棋俱乐部打来的,要他按某个地址去拜访某个人。 但是,第二天晚上,当华莱士乘坐电车,按约定的时间到了城西,

却发现他要找的地址根本不存在。 华莱士向好几个行人问了路,还跑到曼洛坞花园西路25号去看了看,但这个Qualtrough始终没有出现。 在那几个街区转悠了45分钟之后,华莱士决定打道回府。 然而,晚上8:45左右,当华莱士回到家中,却发现家中已被劫匪光顾,他的妻子茱莉亚倒在客厅的地板上,头部遭到棍棒重创,早已气绝身亡。 而华莱士被认为存在重大的嫌疑,案件被英国媒体评为“开膛手杰克第二,吸引了众多目光。 由于媒体的介入,利物浦群众都认为华莱士就是本案的真凶,而“杀妻凶手的恶名也扣在了华莱士的头上。 为了不影响判决,法庭特意从利物浦以外的地方挑选了陪审团,不过最终伦敦的法院裁定他无罪!华莱士死后,这个案件的凶手到底是谁我们无从得知,如果真的不是他,那么凶手很还活在世上,而且依然住在伦敦。 邀请她的那个男孩和她约好晚上8时在里奇蒙车站见面,那里离墨尔本不远。 但她没到那里。 第二天早晨,有人在离墨尔本40英里的地方发现了她全裸的尸体。 她是被人用啤酒瓶砸死的,虽然她衣服的碎普遍地都是,但是并

法理学_周永坤_第六章

1 第六章 法律文化 第一节 法律文化的概念 一、法律文化释义 二、法律文化的结构 一、法律文化释义 (一)文化 我国学界的“文化”概念大致可分为三类:广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意识形态。 (二)法律文化的概念 对法律文化的定义仍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法文化观将法律文化理解为法律意识和法律典籍,与中义的文化观相通;广义的法文化观从各种角度现解法律文化:精神形态、物质形态、静态、动态、观念、制度等等。我们取法学界较通行的广义法律文化定义:法律文化是人类法律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包括法律规范、原则、法律意识、法律组织和设施、法律运作过程和方式、法学教学和法学研究。 二、法律文化的结构 法律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客观法,即有形的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及法律技术层次。(2)法律意识或观念形态的法文化。观念形态的法文化是客观文化的萌芽及其观念化。(3)运转中的法,或法律的手、脚、牙齿及其活动方式,包括法律的组织、设施、运转方式。 2 第二节 法律文化的类型 一、法律文化分类概说 二、现代三大法系 三、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一、法律文化分类概说 法系在英语中为Legal genealogy 或 genealogy of law 或legal family 。法系是指具有相同法文化传统的数个国家法律所组成的法律“家族”或法律“族类”。 有的学者将法律文化分为罗马——日耳曼法系、普通法系、社会主义法系、非西方法系四大类。在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无疑还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这三大法系。 二、现代三大法系 (一)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也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是继承罗马法传统,以拿破仑法典为楷模而形成的,以法典为主的近现代市场经济法系。 大陆法系源于罗马法,在西方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法国人将简单商品经济最完备的法律表现——罗马法加以改造,赋于启蒙运动中阐发的基本精神,运用理性的力量,仿效《法学阶梯》的体例,创造了明确、严密、完备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的基本精神及其立法技术传到了世界许多地方。将近100年以后,德国人按照罗马法《学说汇纂》的体系创制了更加完备的民法——《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为其后的立法者所推崇、学习。至此大陆法系形成了两大支系:法国支系和德国支系。 (二)英美法系 也称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继承日耳曼法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以判例为主的近现代市场经济法系。 英国早期法律是地方习惯,很不统一,1066年诺曼底公爵入侵

世界四种古文字的起源时空与文字结构

世界四种古文字的起源时空与文字结构 远古人类互相交流端赖图象符号与口语。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由于文化内涵的积累以及相邻文化的冲击影响,人类认识到图象符号可以与语音结合,从而创造发明文字。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借由文字的承载传扬,才有文明的诞生与成长。人类史上一共只出现过四或五个独立创造的起源文字:中东的苏美楔形文字、北非的埃及圣体文字、中美洲的玛雅圣体文字以及汉字。苏美文与埃及文是拼音文字之先河,汉字则是东亚文明的奠基石。文字可以大分为形符文字与音符文字。形符文字以形音二元素造字表意;音符文字则只以字母,或音节拼音造字表意。四种起源文字俱属形符文字。除汉字外,所有形符文字均已成为死文字。目前世界文字除了以形音相合的汉字外,均属拼音的音符文字。本文比较四种起源文字产生的时空背景及其文字结构,并初步探讨产生这些起源文字的文化因素与条件。 一、埃及圣体文字起源时空 古埃及由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43年共经历31个王朝。埃及王朝历史与其文字产生发展关系密切。埃及圣体文字在第一王朝(D)时已确知存在,经历三千多年到394年之后成为死文字,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宣博良利用刻在罗塞塔石(公元前196年)的三语诏书(圣书体、俗体、古希腊文)将之解码破题。关于埃及文字起源,目前最早的考古证据可能是Abydos墓葬遗址U—j墓出土的陶器、象牙、骨片上所刻图符。U—j墓遗址时间相当于第零王朝(约公元前3200年)。图一是一些骨片刻符。在第零朝代的纳玛王时代(约公元前3150年)图符已具备文字功能。如图二A陶尊之单体图符象一鸟立于方框之上,方框内两个象形图符,一象鲇鱼,一象凿子,被用作音符代表法老王纳玛的名字。图二B之石版上也可见刻有纳玛的图符及法老王的刻像。图三A之陶尊刻有像蝎子的图符。图三B是刻在锏头上的记事图画,时间相当于约公元前3200年。比照图二的纳玛石版,可以确定图三A陶尊上所刻的蝎子,指的正是图三B中头戴白冠(表示统领上埃及)手持锄形武器的法老。这种将名字刻画在法老王肖像头前的作法常见于后世。所以即使我们无从知道陶尊图符之读音,它作为公元前3200年左右一位法老王的名字应无疑问。以是推论U—j墓出土两百多片骨片标签上的刻符(图一),虽然以单体出现,可能已是形音结合的原始圣体文字,其时约当公元前3300年。文字产生关键是人们认识到语音或语言可以与某个特定的图符或符号联系结合而达成更特定的表达沟通功能。由U—j墓出土的图符来看,当时埃及人已认知图符可以与语音结合,应该已经跨越过文字创造的关键栏槛。其后埃及文字的发展在如何利用图符表达文法以及如何使文字与口语磨合。到了埃及中期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文已是极为成熟的文字。 二、古埃及文字结构 古埃及文字是形符文字。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部分形符开始分化成为音符,有24个单子音符(1—consonantosign或称埃及字母),70多个双子音符(2—consonantosign)及三子音符。虽然理论上埃及文可以完全用拼音方式表达,但是它一直保持着形音并存的形符文字形式。作为表意的形符被称为界定符。例如“靓女”古埃及字写作:口。 此字由五个图符造成,口是一个“三子音符”代表n—f—r。中间三个图符,上两个是“单子音符”f同r,第三个是形音符,念作t,作为字缀表示字词为“阴性”。右边图符是界定符,表示此字是指年轻的女子。所以左行及中行之拟音为(n—f—r—t)念成nefere te,意思是豆蔻年华的靓女。 各接另外两个较为复杂的复合符号。很形象地表示这两个复合符号是由鸟嘴中宣读出来的声音(图五),其中口可能指王,口是以日名作为王名的图符,所以由鸟嘴读出的是时王名字,拟定为“3 Ajaw”。出土陶玺遗址时间相当于公元前650年。因此学者推测玛雅系统文字至少可溯源至公元前650年左右。中美洲地区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有文化遗址,到公元前1500年的“前形成期”许多遗址出土文物多刻有图符,

【世界未解案件之谜】三毛之死

三毛之死 2001年1月4日,三毛神秘死亡整整十年。关于三毛的死,人们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不相信那个写过《不死鸟》的热爱生命的人真的会自杀,他们提出了对三毛自杀的种种疑问。最近,张景然先生也在深入地调查后在其新书中流露了对三毛自杀的怀疑。难道三毛真的另有死因,至今已沉冤十年? 1991年1月4日清晨7时,当台湾某医院的清洁女工轻轻推开一间单人病房的门时,一副可怕的情景出现在她眼前—— 在坐厕旁的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的身体,身着白底红花睡衣…… 一个精灵,一个用自己亲身经历幻化出的语言影响着台湾和大陆不止一代人的传奇女作家——三毛离开了人世。 台湾警方的结论是:“因病厌世”。 关于三毛的死,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三毛长期为疾病所折磨,再也不堪忍受疾病的痛苦;有人说,三毛一生为情所困,这一次也是死在一个“情”字上;有人说,三毛受《红楼梦》的影响太深,她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有人说,三毛的死与《滚滚红尘》有关;有人说三毛之死是去赴荷西之约;有人说,三毛死于江郎才尽,写不出好作品;有人说三毛之死与政治压力有关;……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医院被发现死亡。警方鉴定结果与法医相同:陈平(三毛的真名)"自缢"而死。警方、法医与院方都没有进一步追查"自缢"的前因后果。他们一致认定没有他杀嫌疑,简略以"久病厌世自杀"结案。但陈平真的是久病厌世自杀吗?1990年12月4日,医院发现三毛子宫内膜肥厚,母亲担心可能是癌症现象,安排三毛到荣民总医院住院检查。1991年1月2日,三毛住进荣总,由妇科医师为她检查治疗并手术,术后没有发现癌症现象由于三毛过去常有严重失眠,幻听幻觉,精神异常(歇斯底里现象),院方安排1月4日彻底检查她在精精神面的症状。同时,已安排她在1月5日出院。按照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女士的回忆,三毛的死应该是一场意外。1月3日9点,家人还在陪伴她的时候,她向护士取到一颗安眠药。10点50分,家人离开病房,一再叮嘱三毛好好休息。缪女士说,陈平吃了安眠药之后,时睡时醒,因为某种意外原因,在无意识无挣扎的情况下失去自主能力,精神被动地勒死了自己。也就是说,三毛不是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没有自杀意向与迹象马中欣说,三毛平时时最好的朋友林先生夫妇告诉他,1991年1月2日,也就是三毛出事前两天,林太太还在台北侨大家具行遇到了三毛,当时三毛已经安排好新一年的工作,并安排好几个重要行程:在香港约好夏捷去逛摩罗街,在上海看望干妈冯雏音请安,前往马德里重新申请已经过期的西班牙护照,以及前往西安与贾平凹会面。由此可见,三毛没有自杀计。没有留下遗书马中欣在遍访三毛的朋友后这样分析到,三毛热情友善,读者好友来信必复。她的书信往来极极为频繁,写书之外,写信是她作品文集的内容之一。因此如果三毛想要自杀,必然会留下文字。但三毛却在"自杀"前没留下一个字给父母家人。也没有留几句话给干妈、好友和喜爱她的读者,这显然不是三毛的风格。 《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一书的作者张景然说,目前社会流传和台湾警方认定三毛自杀的结论都不可靠,三毛实际上是死于谋杀张景然为香港书画出版社负责人,曾经出版过《诡话---剖析马中欣与三毛真相》。再次谈起三毛自杀,张景然道出了种种疑点。所谓"因病厌世"说确实,三毛曾怀疑过自己和母亲患了同样的病---子宫内膜癌。为此,她决定住院做进一步检查。三毛的主治医生赵灌中在手术后明确告诉三毛:手术后加上服用药物治疗,内分泌会慢慢改善,月事也会正常,并嘱咐她不用担心。院方决定安排三1月5日出院,而三毛却在4日死亡。她怎么可能在医院已经为她排除了癌症之后绝望自杀?所谓"红尘压力"说一度流行的三毛毛自杀的另一种原因:她所写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没有获得最佳剧本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基本介绍 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详细介绍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但是在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但对由于古文明缺乏准确的文献纪录,其具体诞生时间学术界尚有争论。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入铁器时代。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古埃及的诺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汉穆拉比。汉穆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他个人集宗教、军事、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更有效的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完备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联合米底人推翻勒亚述帝国。迦勒底人

世界五大学习方法之思维导图

世界五大学习方法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包括两个分支,一种是东尼·博赞发明的Mind Map,另一种是大卫·海勒发明的Thinking Maps,由于国内均翻译为思维导图,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工具,两种图解方法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 Mind Map和Thinking Maps都是图解方式,并且也都使用了联想和拆分的思维。Mind Map只有一种放射状的形式,Thinking Maps有八种形式,分别对应八种逻辑。Mind Map和Thinking Maps都是非常优秀的图解工具。 由于国内Mind Map的普及度远高于Thinking Maps,很多人将Mind Map等同于思维导图,为了便于区分,本文不特殊说明的地方中,思维导图指的是Mind Map。Thinking Maps使用八大图示法作为区分。 关于图解有助于思考的理论非常多,我选了其中两个简单易懂的来进行说明。 1)左右脑分工理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如图1所示)。

图1 左右脑功能图 思维导图通过将思维可视化,充分调动右脑参与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记忆和思考的效率。 2)双重编码理论 心理学家佩维奥是双重编码理论的提出者,他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 实验显示,就编码类型而言,非语言编码(图画、拟声)的自由回忆效果比较好,而语言性编码(文本、声音)的顺序回忆效果比较好。就感知模式而言,同为视觉感知模式,图片在回忆任务中的效果优于文字。 图文结合的双编码模式由于单一编码模式,所以思维导图的图文结合方式有利于增加学习的效率。 东尼·博赞的Mind Map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图解工具,主要使用了压缩(关键词)、联想和拆分三种思维,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如图2所示)。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从时间上讲是最晚) 文明古国地域年代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约公元前18世纪 古代印度印度河与恒河公元前2500年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约公元前2027年 ---------------------------- 四大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例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最新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20篇)

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20篇) 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第1篇: 这是我看得第5本百科全书。以前我都认为百科全书都很无聊,很乏味。可是当我翻开《世界未解之谜》这本书的第一页之后,我就深深的被这本书吸引了。这本书图文并茂,十分趣味,等我再深入看时,更有意思我看完这本书后,觉得十分趣味,所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书中的某一个故事十分不可思议,讲的是一个大活离奇失踪,过后几天,还听到了他的叫声,看完以后我目瞪口呆的,简直不敢相信自我的眼睛。刚开始看这个故事时,胆小和好奇心在做斗争。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想出来。对啊,那些大科学家都无法解释这种状况,我一个小孩,当然也解释不出来了。 这本书让我真正地体会到科学的神奇。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第2篇: 寒假里,爸爸给我买了本世界未解之谜,它很好看。 专吃儿童的森林讲的是,美国有一片神秘的森林,几年间,在那里失踪的全是八九岁的儿童,他们都是在距周围的几米,毫无声息的失踪,事后又找不到任何线索。 鬼船与幽灵飞机为何失踪,又是怎样突然出现的。我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 《世界未解之谜》带我们许多不为知的秘密。经过读这本书,我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我们以后要好好读书,去探索更多世界秘密。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第3篇: 今日,我读了一本名为《世界未解之谜》的书,我给大家讲讲我的

收获吧! 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奇异的树,讲的是许多奇怪的树,其中最趣味的是:会走的树,它十分喜欢水,到快没水的时候,他会把根抽出来,卷曲成球形,刮风时随风而走。只要刮到有水的地方,它就把根插进土里,在新的环境里开始新生活。还有面条树,它长在马达加斯加的山区,能结出面条似的果实,所以们称它为面条树。这种树的果实最长可达两米,食用时把它放在水里煮软,放上调料,就是一碗味道鲜美的汤面条了。还有好多趣味的未解之谜呢,这些未解之谜都等待们去探索呢! 睡觉的时候,我梦见我成了一名科学家,把这些未解之谜都解开了,醒来之后,我想:我必须要好好学习,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第4篇: 我读了刘兴诗教师的《世界未解之谜探索》这本书后,明白了本书围绕礼貌、生命、自然的一个个未解之谜,列举出不一样的观点。既有科学的诠释,也有大胆的猜想,从中可了解和探索这些神奇的未知世界。 我们生活在谜一样的世界里,身边到处都有未知的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们的认识是有限的。那里那里总有许多未知的角落,等待们去研究它,揭示它。当我们认识了一个未知的新世界,随着自身认识的发展,身边又会冒出一个个新的谜,变化、发展,没有止境。 这本书的封面令赏心悦目,资料更不可思议!一个个未解之谜构成了一个个奇妙的故事:有的故事令夏天打哆嗦,冬天冒热汗;有的故事娓娓动;有的故事稀奇古怪;有的故事又让目瞪口呆这些故事让无

评述三大法学流派

评述三大法学流派 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指的是新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和社会学法学派。他们的法学理论,是西方人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留下的足迹,这对我们认识人类法的发展历程、规律及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和法治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本文就是从法的理论基础、法的研究方法、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这几个方面,对三者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一、法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新自然法学经历了古代自然法、中世纪自然法、近代自然法和现代自然法这几个历史阶段,它是西方自然法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其意识可以追朔到西方文明的起源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目的而使用,它的形式不断翻新,内容不断完善。产生于20世纪特殊社会环境的新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里旦、富勒、罗尔斯和德沃金等。他们的新自然法学说各有侧重点,然而却共同的体现出自然法观念的思维形式。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法律应当关注某种应然性,法律的发展应当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并体现一定的价值要求。无论是马里旦的神学自然法、富勒的"程序自然法"、还罗尔斯的正义论或德沃金的权利论,无不"注重研究法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或基础,法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法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他们通过总结、抽象和思考,为法律的建构铸造了理想的框架和模型。 分析法学在现代主要以凯尔森和哈特为代表,它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分析法学的理论,严格地区分"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律",着重对实在法进行逻辑分析而不作有关的价值判断,否认价值和道德的必然联系。其中,凯尔森指出,价值判断在性质上是主观的,因而只能是相对的;人们不能用理性认识来回答有关法的普遍和最高价值这一命题;对于自然法学中的绝对正义,他认为这"是一种自欺或者等于一种意识形态"。 社会学法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社会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实证主义的法学思潮,它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法律问题。社会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狄骥、埃利希和庞德。狄骥提出了"社会连带主义"学说,体现出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强调社会义务。埃利希则以提出"活的法律"的观点而闻名于世。他认为,这种"支配社会本身的法律",尽管并不曾被制定成法律条文,但"即可预防纠纷的出现,在纠纷出现后,也可以籍以解决而毋需求助于国家的法律机构"。庞德的社会学法学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理论。他提出"法律是一种'社会功能'或'社会控制'",用法律的功能性概念来取代逻辑性概念,主张"有用即是真理"。 二、法的研究方法 新自然法学派的研究方法为价值的研究方法,其更强调法的正当性,即立法、司法、执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位置,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2.使学生知道金字塔是埃及古代文明的象征。简单了解古代埃及在农业、手工业、建筑、文化和历法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 1.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2.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江流域附近。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疑幽趣. 大家听说过四大文明古国吗? 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四个。 板书课题(部分):四大文明古国 二、师生共同探究 1、(让学生看地图)在地图上,有四块红色的地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一起看图来说说,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几个国家?(学生回答) (板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读图分析: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 (1)世界上四大文明国家集中在那两个洲?其中的三大文明古国都位于我们亚洲,有什么感受?(自豪),这说明亚洲和非洲人民有着非凡的聪明才智,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曾做出重要的贡献。生: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古代巴比伦位于亚洲的(西部),古代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古代中国则位于亚洲的(东部)。 (2)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各处于什么河流的流域? 生:古代埃及处于尼罗河下游,古代巴比伦处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代印度处于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则处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3)小结: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的关系极为密切。(4)思考:为什么大河流域会产生文明古国呢?这些大河流域为四大文明古国做了哪些贡献?(结合课文内容和已知知识) 生:大河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原(或三角洲)上往往有着肥沃的土地,为种植农作物提供了良田沃土,河水又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用水和灌溉之利,这就为这些地方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大河流域往往成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而最早的文明首先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又促进了其它文明的发展。因此,大河是孕育文明古国的摇篮。 过渡: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古代埃及人民在尼罗河流域创造出了许多奇迹。 (板书(补充课题):古代埃及) 3、提起古埃及,人们首先想到那高大的金字塔,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板书: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4、谁知道金字塔是什么建筑?为什么叫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谁的陵墓? 5、(播放视频——金字塔)学生结合视频回答: (1)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 (2)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这座金字塔高 146.5米,塔身共用230万块巨石垒成,万块巨石平均约重两吨半。在巨石和巨石之间,没有砌抹石灰一类的粘着物,巨石和巨石之间,连锋利的小刀都难以插入巨石之间的缝隙。

贵州震惊世界的十大未解之谜!

贵州震惊世界的十大未解之谜! 一、三都产蛋崖——石头也能生蛋 贵州三都县有一座山崖,千百年来不断地生出石蛋,据说每30年生一次,迄今为止,山 崖生蛋之谜仍然没有破解。 位于三都县三合镇姑鲁寨背面的登赶山十分奇特,满山绿树成荫,唯独山腰上裸露出一块崖壁,更奇怪的是,这块崖壁上布满凹陷的石窝,而这些石窝每隔30年就会自动脱落出 与恐龙蛋相似的石蛋,因此当地人都把它叫做产蛋崖。为什么石头会生蛋?2009年,三 都县曾悬赏50万元征集破译者,但至今没有结论。 产蛋崖所产石蛋表面光滑、个大、圆浑、厚重,没有被风化的痕迹,这与国内别的地方发现的石蛋有明显区别。学者曾经怀疑是恐龙蛋;也有人认为在寒武纪,三都是一片深海,海底的软泥经过化学作用成了泥岩,结核成石蛋。这些大胆的猜测和推断使得产蛋崖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二、占里换花草——能决定生男生女? 在贵州,一个叫占里的侗族自然村落,创造了建国来两项令世人惊叹的零记录: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原来这里面有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来解释这一切…… 在占里侗寨,几乎98%的家庭的孩子均为一男一女,很少有双男双女的现象。真有这么 巧合的事情?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隐藏在里面,那就是用一种叫做“换花草”的草药来平 衡胎儿的性别。在整个侗寨占里,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换花草”的庐山面目,能有资格知道 的也就只有一人,这个人被寨里人称为“药师”。并且“药师”通常都是传女不传男的。 三、关岭红崖天书——黔中奇迹 在贵州关岭县龙爪村晒甲山的一块岩壁上,分布着20多个怪异而神奇的古文字,内容无 人能解,人称“天书”,因刻有“天书”的岩壁呈红色,又被称为“红崖天书”。 红崖古迹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关于这部神秘天书,自明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考察研究,一直没有间断。 红崖天书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殷高宗伐鬼方纪功刻的“纪功碑”;一说是大禹治水时的遗迹;一说是诸葛亮南征时当地少数民族所作的图谱;一说是蜀汉时,牂牁爨族首领济火协助诸葛亮南征有功,用古爨文书写的济火“纪功碑”。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在中国流行的对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概称,分别是、、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来源于提出的“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但与其原意并不相同。这种说法只在中国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因为这个说法只能代表文明发源地的文明中心,并不规范。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指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同一时期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 说法来源 在其写于1900年的《》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罗马是也”。但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不是梁启超发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有four major early (ancient) civilizations的说法,在美国一些历史教科书中也有这种说法。后来人们将“小亚细亚”修改为两河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文明——巴比伦。 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的两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只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 四大文明古国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的统治者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黄河、印度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中国、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中国和巴比伦都发现了,印度则发明了。 2文明发源地 《》(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公元前2500年)、、古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的《》中提及:“中 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和流域及伊朗高原;印度的文明中心位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

【世界未解案件之谜】世界十大悬案

世界十大悬案 1、开膛手杰克 开膛手杰克(JackTheRipper)是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间,于伦敦东区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凶手代称。犯案期间,凶手多次写信至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其大胆的犯案手法,又经媒体一再渲染而引起当时英国社会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彰的杀手之一。 虽然犯案期间距今已达百年之久,研究该案的书籍与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但因缺乏证据,凶手是谁却是各说其词、毫无交集,因而使案情更加扑朔迷离。可是开膛手杰克的身影却透过媒体、摇滚乐、玩具等物品不断出现在今日的大众文化之中。 2、新奥尔良的带斧子的人(1918—1919) 这可能是个白人,他对意大利人开的杂货铺似乎特别仇视。他至少杀害了8个意大利杂货商。他总是在夜晚先撬开门,然后又用斧子将里面睡觉的人砍死。但是这样的谋杀到了1919年的10月就完全停止了——也许因为这个带斧子的人死了——他的谋杀动机究竟是什么无人知道,但显然不是为了钱财 3、月光下的谋杀者(1946) 这一事件被收进《谋杀百科全书》,书上称这个谋杀者是"性虐待狂",但似乎并无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点。1946年上半年,在阿肯色的一些小镇里共有3个男人和2个女人被杀,他们都是在满月的那天晚上被谋杀的。在最后一次谋杀事件的几天后,一个很有嫌疑的人自己趴在铁轨上,自杀身亡了。 4、克利夫兰的“无头”谋杀者(1933—1937) 这一定是个很有力气的家伙。他每次行动都要同时杀死两个人,然后将他们的尸体剁碎,混合在一块,只是拿走了他们的脑袋!这样相同的谋杀在1937年突然停止了,很可能凶手自愿地住进了精神病院。(那位著名的警长艾利奥特·内斯负责侦察这件案子。)据分析,这个谋杀者可能住在一个平静街区的房子里,他肯定有一辆汽车,但非常可能没有妻小——或者是个同性恋者。 5、莉齐·鲍顿(1892) 有很多人相信是莉齐进行了这次谋杀,虽然她始终没有承认,陪审团也得出了她无罪的结论。莉齐·鲍顿是一个32岁的老姑娘,她被指控用刀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虽然她最后无罪获释,但人们知道,她对继母一直怀恨在心,而在谋杀发生的前一天,她曾预言了将要发生的事。 6、布赖顿的卡车女尸谋杀案(1934) 这也是最神秘的谋杀案之一,本来它是应该能侦破的,但直到今日却还依然是个谜。在1934年的6月17日,布赖顿火车站旁停着的一辆卡车里飘出阵阵气味,引起人们的怀疑。警方在里面发现了一具女尸,20多岁,从衣着打扮看显然是个上流社会的姑娘,而且还有3个月的身孕。尽管全英国的警察都尽了力,但是这个死者的身份始终都没能得到证实。她的身上还涂着橄榄油,是为了防止出血而涂的,看来谋杀者是一个懂医的人。有证据显示这辆卡车曾经过伦敦桥。警方调查了很多年,但既没有发现谋杀者的线索,也没能查清死者的身份,虽然他们双方可能都属于"有闲阶级"。而弄不清死者的身份似乎更是一件令人气馁的事情。后来,人们将这一案件形容为"完美的谋杀"。 7、缺页疑案(1947) 1947年1月发生在洛杉矶的案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很有趣的。这次谋杀非常残忍——尸体从腰部被切成两段,被害的姑娘(伊丽莎白·肖特)活着时曾被倒挂着,受了百般凌

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标签:标题] 篇一:汉字的来历与起源 汉字的来历与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 篇二:关于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关于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