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时事素材 上海外滩事件已6天了

上海外滩事件已6天了,以下是一段来自美国朋友的评论,我想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论外滩拥挤踩踏事故】现场大多数是青年学生,有的想上,有的想下,有的撒票票,有的哄抢。这是教育的积累,国民文明心态的积累。须知,平时电梯上的一次谦让,门口出入时的一次避让,上下车时的一次排队,都是没意义的吗?就是积累。想起911事件中,数千人秩序井然地从大楼中步行撤出,没有踩踏!减少了许多伤亡。甚至还给消防员留出一侧的救援通道。这不是虚伪的秩序,这就是文明的积累。一个人的公民素质不是体现在对命令的表面服从上,而是体现在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上、体现在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和理性处理上,体现在公共场合应有的克制和谦让上。

我接棒:

无论我在哪里,我都愿意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说话;开车礼让行人,不急按喇叭,对面来车不开远光灯;任何场合都会遵守秩序排队办事;上下楼梯、电梯靠右边,尊老爱幼;友好微笑!

如果您也愿意,请复制这条公益信息,2015 ,提高国民素质从我做起,从您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不学外滩!

2015新作文素材:老记者为“西点学雷锋”谎言道歉:不知是假新闻

2015新作文素材

老记者为“西点学雷锋”谎言道歉:不知是假新闻

李竹润先生在英语课堂上

1月4日,微博网友@老李头06发微博,称自己曾在1981年将外电的“西点军校学雷锋”愚人节新闻信以为真,写进了自己的文章,“特承认错误、道歉”。这位网友在现实中的身份是新华社高级编辑、北外新闻学院兼职教授李竹润。

南都记者请72岁的李竹润先生口述,整理出以下这篇文章。本文经李竹润本人审定。“西点军校学雷锋”的谎言是我引进中国的,事情发生在1981年。尽管我也是上当受骗,但今天我仍通过新浪微博公开道歉。

先说大背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离开中国,周恩来总理在机场问在场的新华社记者想一想向陪同尼克松来华的美国新闻记者同行学习什么。我听了这话以后,觉得很受启发,因为当时新华社的新闻受文革影响,很多假大空的报道,简直是没法看。我并不知道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讲这个话,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然而我坚信个话很重要,于是就偷着研究西方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写作。当时文革方兴未艾,研究西方的东西是要冒风险的。后来在干校,我自告奋勇养猪。养猪需要半夜三更煮猪食,正好一面烧火一面读书。这时人们都已经入睡,读禁书也没关系。

“四人帮”终于被粉碎,文革结束了,我开始以黎信的笔名写文章,介绍西方新闻理论和实践。中国社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根据胡乔木的指示重新开办起来,我跟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主任陈龙说想报考研究生,当他的学生,陈龙却说你不要当学生、你来当老师吧,于是我继续在新华社从事一线新闻报道工作,同时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书,头衔是“授课教师兼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读书》杂志1997年第1期

“西点军校学雷锋”的事情是怎么来的呢?当时除了正常的教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搞了一个函授项目。函授要编写教材,我承担了编写新闻写作教材的任务。搜集材料的时候,我看到某外国通讯社(好像是UPI即合众国际社)播发的一篇通讯,写的是西点军校的学员学雷锋,说他们不仅学雷锋,而且在还在学校里立了一个像。文章说,虽然雷锋是一个共产党的士兵,但他忠于职守、忠于国家,所以西点军校的学员应该向他学习。这篇文章的导语用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那首歌的头两句歌词“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我觉得这个导语用得很不错,这样写很吸引人,有专稿化的特点。所以我就把这个例子就用在了教材里,当时根本没想到是写作那天是愚人节,也不知道西方媒体在这天往往开玩笑,发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

研究西方新闻实践,我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所以当时全国很多报纸的内部刊物找我约稿,记得曾经把这个例子用在十几篇文章里。于是“西点军校学雷锋”就这样传开了。

经过了几年,我也感觉到这个事情不一定真实。记得1986年或是1987年,我曾问过在新华社工作的美国专家有没有可能西点军校的学员学雷锋,他们都摇头说不大可能,但是我也没深究,毕竟我当时用这个例子并不是出于爱国或者其他政治目的,直接想法就是这篇文章的导语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词,有新意,容易调动读者的好奇心。总而言之,我完全是从写作技巧出发选用了这个例子。

李竹润先生

1997年。我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了李慎之的一篇文章,说他请在美国的朋友到西点军校去核实,结果证实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纯属子虚乌有。哎呀,我当时就觉得自己上当了。我想李慎之托朋友去查,我也有这个条件,如果自己托朋友去查这个事情,可能早一点就把事情弄清楚了;然而自己就是没想到,所以很感惭愧。这是实话。

从那以后,我在很多学校上课,都用这个例子现身说法。除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我教过书的学校很多,比如厦门大学、广播学院(即中国传媒大学)、人大、北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等。我用这个例子告诫学生,新闻报道要确保真实,当记者不要轻信,防止上当;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当时,我也意识到可能这个例子会影响到不少的人,所以也想将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想通过一个更大的平台或是更有效的方式,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说明白“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是一个谎言。恰好今天看到新浪微博上有人提到了这件事,我就把它讲出来了,希望通过这样做,了却自己的一块心病。

有媒体把这件事与我的新华社记者身份联系起来。我要郑重声明,这个事情跟新华社毫无关系,完全是我的个人行为,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我在新华社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凡是职务行为,署名一律用真名;凡用笔名“黎信”署名的,都是我的个人行为,与新华社无关。

口述整理:张东锋

图片来源:李竹润

李竹润先生简介

李竹润,笔名黎信,网名老李头。江苏人,1942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外英语系,之后在新华社工作到2005年。文革后除驻外几年外,一直新闻一线工作与新闻教学一肩挑。眼下任北外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南方都市报 )

李老前辈,且慢道歉!西点军校学雷锋未必就是假新闻

2015年01月06日来源:浙江新闻周丰童桦

浙江在线01月06日讯 (浙江新闻编辑周丰童桦) “把‘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的谎言引进中国,是我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本人对自已一切言论负全责,特承认错误、道歉。”1月4日,网友“老李头06”通过微博发文致歉。这位实名为李竹润的已退休媒体人,表示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误将西方媒体的“愚人节新闻”引入稿件中,以致消息在国内被广为流传。

事实上,西点军校到底学没学过雷锋?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舆论和媒体于此的证实与证伪之论一直此消彼长,从未间断。

西点军校教室里出现雷锋像及中国国旗

而有一个基本事实是——这一张照片:西点军校一间教室的墙壁上,挂着雷锋肖像。而这张照片,曾被用在西点军校招生简章上。

有图有真相。都把人家照片挂在墙上了,还用在招生简章里,难道只是用来辟邪吗?小编顿时混乱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真相到底如何?且听浙江新闻独家分析。

消息源从何而来?

1981年,时任新华社记者的李竹润,看到一则来自合众国际社的消息称,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我不加思索,便把它写进文章。”李竹润说,当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正在为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1997年更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撰写教材。

李竹润回忆,这则消息的导语开头就引用了《学习雷锋》的歌词,他觉得消息的写作方式很新颖,于是将“消息”作为案例分析写进了文章。

1990年2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消息称,西点军校开始学雷锋了。随后,许多国内报刊出现同类报道。

李竹润

某天,李竹润在《读书》97年第一期杂志上,看到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李慎之撰文《诺贝尔与孔夫子》,其中否定了“西点军校学习雷锋”一事。

“前几年流传一种说法,说是美国西点军校挂有雷锋的画像,把他作为学习模范。对此,我曾问过在那里教书的中国教授,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听说过。’”李慎之在文中写道。

李竹润看到李慎之的文章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李竹润表示,此次发微博,就是为了承认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

求证:招生简章里的雷锋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点军校确有组织学员学习雷锋吗?

2002年8月,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张淑芬去西点军校,专门搜集雷锋消息。

回国后,她肯定地说,西点军校的固定雕像中没有雷锋雕像,大厅里没有雷锋像,学员手册里没有雷锋格言,固定教材中没有雷锋事迹,课程中也没有提到雷锋。

2002年,抚顺市赴美代表团向西点军校赠送雷锋照片。

2003年1月1日,《环球时报》也曾派记者前往美国西点军校探访报道,发现校园内并不存在雷锋雕像,学员手册上也并没有雷锋格言。

此外,2003年3月底,学者方舟子还将中国媒体的《学雷锋学汉语成为美国西点军校新时尚》译成英文寄给美国西点军校要求做出澄清。

第二天,西点军校公共关系办公室即回了信。回信称,“在本军事学院,没有雷锋的塑像或画像。雷锋语录没有被印在任何正式的学员出版物中。历史课和中文课也许会讨论雷锋。”

好吧,这个时候,小编真的真的彻底混乱了。招生简章的照片呢?

这张照片在网上曝光后,曾一度遭到质疑,不少人认为,照片是PS的。

《大话西游》里有句经典台词。牛魔王的夫人很哀怨地看着至尊宝说:“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换旧人,就叫人家牛夫人。”

转换一下,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说:

上世纪80年代,中美“蜜月期”,啥甜言蜜语都说过,现在不同了,连珍藏过的照片都说是ps的……

中国驻美使馆一等秘书:挂有雷锋像的照片,是校方资料里发现的

既然西点军校官方并没有组织学习过雷锋,那会不会是学员的私人行为呢?

据《今日早报》报道,原浙工大副校长田志芳,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他表示,那张挂有雷锋像的照片,是当时参观西点军校时,他从校方给的资料里发现的。

2004年7月28日,美国西点军校的马科斯教官率6名学员,就2002年抚顺雷锋纪念馆到西点征集资料来华进行回访。在参观纪念馆时,他们看到二楼展出的西点军校招生广告,马科斯教官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的人:左一是他同级同学,右一为他哥哥的同学。马科斯高兴地在这块展板前合影留念。如今,这张合影也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展出。

2012年2月10日至13日,田志芳怀揣这张招生广告,陪同杭州雷锋纪念馆馆长马水泉,再次赴美走访了西点军校。10日,西点军校博物馆馆长David Reel接待了他们,并高兴地接受了马水泉赠送的雷锋照片等纪念品,且回赠了西点军校的校徽。

13日,田志芳一行见到了西点军校公共事务办公室的专家Jim Fox。他见田志芳出示的照片后,立即就认出了它:“这是我们以前招生简章里的一张照片。”Jim Fox表示,他知道雷锋是中国最著名的军人之一,西点军校有些学员选修汉语,在学员学汉语时,很可能有介绍雷锋的内容,而雷锋的画像正是挂在学员学汉语的教室里。

Jim Fox还说,马科斯是西点军校的教官,他对雷锋很熟悉。

由于田志芳提供的实物证据,西点军校的某处墙上确实挂过雷锋像,已经毫无疑问。

西点军校招生简章中出现的“雷锋像照片”

上世纪80年代,西点军校的部分学员将汉语作为外语选修。在汉语教材的课本里,会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而雷锋也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

于是,学员们便在教室挂起了雷锋像。“Jim Fox猜测,可能是学员们从当地的汉语图书馆找的。”田志芳说。

杭州雷锋纪念馆馆长马水泉也是事件真伪的求证者之一。

从2012年开始,马水泉已经五进西点军校。他表示,西点军校的招生简章内确有此照片,并且现在学校里的大部分学员都知道雷锋。

在第二次到西点军校的时候,Jim Fox告诉过马水泉,西点军校之所以会有带雷锋照片的招生简章,是因为当时西点军校有部分学员仰慕中国文化,自发学习中文,从中文书中了解到雷锋,并对其大加赞赏,还从当地哪个图书馆或市里的旧书摊上买来了雷锋画像,并悬挂在教室中。

田志芳认为,不能仅凭一张挂在墙上的图片,就轻易判断说“西点军校学雷锋”。但他也指出,要在25年前搞到一张大尺寸雷锋像,对于西点军校的学员来说恐怕也不十分容易。肯花力气设法弄一张雷锋像,并挂在了教室的墙上,这说明雷锋在部分西点军校学员中的影响是不小的。

因此,西点军校挂雷锋像,完全可以作为雷锋的影响力走出国门的一个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