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法解题方法总结 解题总结,思考创新

假设法解题方法总结 解题总结,思考创新
假设法解题方法总结 解题总结,思考创新

假设法解题方法总结解题总结,思考创新

对解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数学地解决问题,进而再提出新的问题。直线与圆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从近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来看,对这部分的要求明显高于圆锥曲线,其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成为考查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等数学思想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等基本方法的首选载体。下面笔者就一道高考模拟题来谈谈如何解题,如何再思考。题目:已知圆C:(x-3)2+(y-4)2=4,直线l1过定点A(1,0),若l1与圆相交于点P,Q,线段PQ的中点为M,又直线l1与l2:x+2y+2=0的交点为N,判断AM?A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一:根据条件“判断AM?AN是否为定值”,寻求点M,N的坐标,因为N是直线l1与l2的交点,即可联立方程组求得。M是线段PQ的中点,根据中点坐标公式,联想到直线l1与圆C联立,得x1+x2,从而得到点M的坐标。解一:根据条件直线与圆相交可知,直线l1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可设为:y=k(x-1),k≠0 由得(1+k2)x2-(2k2+8k+6)x+k28k+21=0(*)设P(x1,y1),Q(x2,y2),则x1,x2是方程(*)的两根,所以x1+x2= 。因为点M是线段PQ的中点,所以点M的横坐标为代入y=k(x-1),得即M 所以AM= 因此,AM?AN=6定值。定值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基本的求解方法是先用变量表示所需证明的不变量,然后再通过推导和已知条件,消去变量,得到定值,即解决定值问题首先是求解非定值问题,即变量问题,最后才是定值问题。分析二:在解一中,对点M的求解采用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设而不求的整体代入法。但由于点M是圆C的弦的中点,根据半弦长、弦心距、半径的直角关系,可得CM⊥PQ,可得点M 新的轨迹。解二:同解一得因为点M是线段PQ的中点,∴CM⊥AM,又因A,C 是两定点,点M在以线段AC为直径的圆(x-2)2+(y-2)2=5上。联立(x-2)2+(y-2)2=5与直线l1:y=k(x-1),得方程(1+k2)x2-(2k2+4k+4)x+k2+4k+3=0 (*),因为直线

l1与圆(x-2)2+(y-2)2=5 相交于两点A、M,所以方程(*)有两解x=1或x=xM,因此下面同解一得,AM?AN=6定值。分析三:考虑到含参线段长度的表示及乘积是比较复杂的,且AM?AN的结构特点类似于向量的数量积。所以我们利用点A,N,M 三点共线,将线段AM,AN的长度乘积转化成向量的数量积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来避免AM,AN繁琐的长度计算。解三:根据条件,直线与圆相交可知,直线l1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可设为:y=k(x-1),k≠0。由得因为点M是线段PQ的中点,所以CM⊥PQ,所以直线CM:y-4= 因为所以AM?AN=6定值。分析四:平面解析几何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在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巧妙使用平面知识往往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结合本题探求AM ?AN是否为定值问题,我们可以先观察已定好的圆C(定点C定长r)、点A、定直线l2的位置特征,以寻找变化中的不变性质。这时就会发现AC⊥l2,接着不难发现存在Rt△ACM≈Rt△ABN的情况。解四:因为直线AC的斜率直线l2的斜率所以,kAC ?k2=-1,从而有AC⊥l2;设AC∩l2=B,则AB⊥l2因为点M是线段PQ的中点,所以CM ⊥PQ所以,Rt△ABN~Rt△AMC(根据三个角对应相等),所以,AC=√(3-1)2+42=2√5,所以,定值。对该题的再思考:通过对该题的探究,我们可以试着改变题中的一些条件,再思考是否有相应的结论。推广:已知圆C:(x-3)2+(y-4)2=4,过点C作直线l2:x+2y+2=0的垂线,垂足为B,在直线BC上任取一点A,过A作直线l1交圆C于点P,Q,线段PQ的中点为M,同时直线l1与直线l2:x+2y+2=0的交点为N,试判断AM?A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析:若点A在线段BC上时,同方法四,可证得AM?AN=6 若点A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由BC⊥BN,CM⊥MN得,四点B,C,M,N共圆,利用圆的平面几何性质,所以有AM?AN=AC?AB=6。若点A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由BC⊥BN,CM⊥MN得,四点B,C,M,N共圆,利用圆的平面几何性质,所以有AM?AN=AC ?AB=6,从而,不管点A在直线BC的哪个位置都有AM?AN=6为定值。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不断联想的过程,解题后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问题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思考,从而深化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发挥学生数学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解题带来的快乐,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